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篇一】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对酒》

宋代: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赏析

诗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饮酒的作用和兴致,是“对酒”的经验

和感受。这个层以善于使用比喻取胜。“酒能消愁”是诗人们不知道

说过多少遍的话了,陆游却借助于“飞雪”进入热酒即被消融作为比喻,便显得新奇。以愁比雪,文不多见;飞雪入酒,事亦少有;通过“雪”把“愁”与“酒”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有神思飞来之感。对着“好花”可助饮兴,说来还觉平常,把花比为“故人”,便马上平添

助饮之力,因为对着好友容易敞怀畅饮的事,是人们所熟悉的。通过“故人”,又把“好花”与“空杯”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更增助饮。

这两个比喻的使用,新鲜、贴切而又曲折,表现了诗人有极丰富的想

象力和生活经验,有极高的艺术创造才能,使诗篇一开始就有了新奇、突兀而又真切动人的气概。

“流莺”两句为第二层,补足上文,表自然景物使人“对酒”想

饮之意,并下层作过渡。“流莺有情”,在“柳边”的“春风”中啼叫,承接上文的“好花”,显示花红柳绿、风暖莺歌的大好春光。春

光愈好,即愈动人酒兴,写景是围绕“对酒”这个主题。这个层写景

细腻、秀丽,笔调又有变化。

结尾四句为第三层,从人事方面抒写“对酒”想饮之故。第一句

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慨叹年华飞逝。第二句不怀念首都的权贵,而只

怀念失意纵饮的“酒徒”,则诗人眼中人物的轻重可知,这些“酒徒”,当然也包括了一些“故人”。身离首都,“酒徒”、“故人”

转眼成为“衰翁”,自然诗人身体的变化也会大体相似,则“衰翁”

之叹,又不免包括自己在内。“酒徒”中不无壮志难酬、辜负好身手

的人,他们的成为“衰翁”,不止有个人的身体变化之叹,而且包含

有朝廷不会用人、浪费人才之叹。这句话外示不关紧要,内涵深刻的

悲剧意义。这两句在闲淡中出以深沉的感慨,下面两句就在感慨的基

础上发出激昂的*之声了。“九环宝带光照地”,写权贵的光辉显耀;

接下来一句,就用“不如”饮酒来否定它。用“留君双颊红”写饮酒,色彩绚丽,足以夺“九环宝带”之光,又与“衰翁”照应,法密而辞妍,既富力量,又饶神韵。

全诗抒情明快优雅,节奏自由流畅。起句以愁比雪,构思新颖巧妙,飞雪如酒,好花赏怀,极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这种名士风流式

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陆游以此入诗,包含着对于“美

在生活”这个命题的初步理解,使之更增添无尽的历史文化意蕴。一

切闲愁,一切不平与愤懑,都如同轻盈的雪花,飘飞进金樽清酒后,

转瞬便化作潺潺甘泉,诗人扬眉舒目,将其一饮而尽,正所谓“古今

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室内酒酣气热,室外春风流莺,这种生活态

度是多么的旷达,而又富有诗情画意。陆游的醉酒是一种酣畅淋漓的

解脱,解脱之后的清醒,清醒之后的超俗。他雄视千古、傲岸王侯的

精神气质,不计前嫌、渴望进取的生命意志都在饮酒中得到充分张扬。

陆游写饮酒的诗篇很多,有侧重写因感慨世事而痛饮的,如《饮酒》、《神山歌》、《池上醉歌》等;有侧重因愤激于报国壮志难酬

而痛饮的,如《长歌行》、《夏夜大醉醒后有感》、《楼上醉书》等;有想借酒挽回壮志的,如《岁晚书怀》写“梦移乡国近,酒挽壮心回”;而此诗则侧重蔑视权贵而痛饮。开头奇突豪放,中间细致优美,结尾以壮气表沉痛,笔调虽灵活多变,跌宕起伏,但感情基调仍不失

豪壮洒脱。

【篇二】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

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

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

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

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

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

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

快的诗句,仿佛能够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

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

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能够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

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

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但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

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

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

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

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

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

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

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

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

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

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不过诗人

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

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极大的艺

术水平。

【篇三】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

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能

够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

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

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

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

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

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增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

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

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

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个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个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篇四】精选陆游经典古诗赏析

《书愤》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

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

“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

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

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

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

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

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作者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

马草军书”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陆游曾向他陈述了相关定都、备战

和革新政治的建议,使得朝廷主战气氛甚浓。隆兴二年春,陆游积极

支持爱国将领张浚北伐,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势力日炽,张浚被

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

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

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志昂扬地驰骋在西北国防

前线。他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山川形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他的“却用

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战略思想,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但南宋朝廷无法容忍他策划北伐的活动。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

也被撤散,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

苦闷但爱国热情并没有消减。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江前

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

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

战斗。“瓜洲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此事指宋孝宗隆兴

二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劝说支持张浚用兵,准备北伐事。“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边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

陆游做王炎幕僚,曾筹划恢复中原大计,领军队强渡渭水,策马直驱

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作者采用列锦手法,两句用六个名词简洁却

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以前

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一处在秋

天!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

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

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

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

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不过,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

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个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

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

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

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

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

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

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

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

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

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

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陆游。这些诗句皆出自他亲自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