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院质控指标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院质控指标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院质控指标

医学影像质量目标考核序号项目质控指标数据分值扣分理由执业医师资格(2分)CT/MR应用能力培训合格证(2分) 1 人员资质(10分)高级职称比率(2分)中级职称比率(2分)技师与医师比率(1分)进修培训(1分)设备配置证(3分)放射设备质量检测报告(3分)设备放射设备防护合格(3分) 2 (15分)使用年限为12年的机器数目(2分)设备使用完好率(2分)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记录(2分)图像图片质控记录(4分)胶片质量及图像质量标准 X线设备(DR、CR)甲级图片率(2分)(15分) CT甲级图片率(2分)3 MRI甲级图片率(2分) CT/MR是否使用含银激光胶片(5分) X线设备(DR、CR)检查人数(1分)胃肠检查人数(1分)检查人次及阳胃肠检查阳性率≥50%(1分) 4 性率CT检查人数(2分)(10分) CT检查阳性率≥60%(2分) MRI检查人数(2分) MRI 检查阳性率≥60%(2分)报告书写质控记录(5分)诊断报告质量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0%(10分) 5 (30分)外科住院病人手术病例数(5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5分)集体

读片记录(5分)患者安全与服患者满意度≥95%(3分)务患者防护(3分) 6 (10分)不良事件记录与分析(3分)放射警示标识(1分)质量控制质控制度建设(5分) 7 (10分)质控记录(5分)合计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系统 可 行 性 分 析 报 告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基本情况 (3) 一、项目背景 (3) 二、项目产品的应用范围 (4) 三、现有客户资源 (4) 四、专家评价 (4) 五、用户需求分析 (5) 第二部分研究基础 (7) 一、研究成果 (7) 二、产品主要性能指标 (7) 三、产品给超声诊断行业带来的革新 (8) 第三部分推广方式及实施计划 (9) 一、推广方式 (9) 二、实施计划 (9) 第四部分产品与其它公司同类产品比较 (9) 一、与其它公司产品比较 (9) 二、产品独有功能及特点 (10) 第五部分经济效益分析 (10) 第六部分市场前景分析 (11) 附件一客户名单 (12) 附件二科研成果 (14)

第一部分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医学影像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近年已在国内许多医院推广应用,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图像传输、存贮和图像诊断。 医学影像报告系统用于书写报告和打印报告,管理病例信息。 目前国内的PACS公司还只有PACS系统和医学影像报告系统,没有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系统是以医学影像PACS和医学影像报告系统为基础研发的一套质量管理系统,目前产品主要针对超声影像,其它影像科室同样需要。 随着超声诊断的深入发展,目前面临以下问题: 1、超声诊断水平过度依靠检查医师的经验、扫查仔细程度和医师检查时的工作状态,同一患者,不同医师可能做出不同的诊断。 2、由于采集的图像难以用于诊断,文字报告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导致临床医师对超声诊断缺乏信任度,超声诊断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3、由于图像不能用于诊断,医师与医师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都存在不愿意以对方文字诊断为依据情况,会重新检查再诊断,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很难实现同级医院超声检查结果互认。 4、超声诊断通过仪器检查后就出一个报告,高年资与低年资医师做的是几乎同样的工作,很多人以为超声检查是一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超声科要增加收入必须增加检查人次,工作量不断增大,检查质量无法保证,超声诊断的价值无法体现。 5、由于采集的图像不能用于诊断,很难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远程诊断。 超声影像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 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 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 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 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 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 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 片体位(平台或立式)。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 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 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 的时间和地点。

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相关的岗位职责

医学影像科岗位职责 X线摄影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上岗人员必须爱护各种影像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度和湿度,保证X线检查的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应复位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规定的使用条件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参数。未经岗位责任者同意,任何人不得开机使用设备。实习人员必须在老师指导下工作。 三、根据临床要求,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以及特种造影,及时和相关岗位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反馈质量信息。各种检查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应请患者稍候观察结果,在使用碘对比剂时,工作结束后再观察15分钟,及时发现迟发反应。 四、坚守工作岗位,按时检查机房内不得会客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机房内不准吃食物,严禁吸烟。发生医患纠纷时,应克制、忍耐,多做解释,妥善处理,及时汇报。 五、加强防护意识。在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照射时,应尽量使用最小照射野。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正在工作的环境。对陪护人员应进行防护辐射教育和提供防护措施。

CT室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专人负责维护CT机房内所有设备,保证各项设施完整,并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定期校正各种参数,保证CT机正常运转。 二、CT操作人员应相对稳定。 三、CT诊断医师对病人进行扫描前,应审阅申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CT扫描人员须按常规程序操作;对常规以外的选层、加层等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要签名。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书写或打印结果,按时发送检查报告。 四、CT检查前必须确认无碘对比剂使用禁忌症者才能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应随时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扫描结束后记录对比剂使用情况。患者离开机房后,仍应在候诊室(处)观察15min,以防碘迟发反应。 五、保持CT机房的清洁。扫描室、控制室、计算机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一般控制室、扫描室控制在22±4℃,相对湿度为65%以下。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和机器运转情况。

体检中心质量控制标准

体检中心质量控制标准 健康体检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健康体检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健康体检质量管理和质 量控制体系,规范健康体检工作,对健康体检工作质量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提高我市健康体检质量和服务水平,特制定健康体检质量控制标准。 一、资源配置(必备条件) 1、场地及建筑 有相对独立的体检场所及候检场所,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每 个独立的检查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2、人员结构及资质 (1)至少有2名内科或外科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 师专职从事主检工作。 (2)每个检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 业医师。 (3)从事体检工作的医师必需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并在 当地卫生局注册;医技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书;护士具 有有效的执业证书。 (4)至少具有10名注册护士。 (5)至少具有1名健康管理师。 3、专业设置 至少设有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超声科、放 射科、检验科及心电图检查室。 4、执业许可: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健康体检”执业许可。 二、质控管理 1、有健全的健康体检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标准操作规程等,并装订成册。 2、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处理各种纠纷、投诉、缺陷。 3、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定期对健康体检过程中的医疗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各 项问题整改落实,并有记录。 4、及时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有记录。 5、建立漏诊、误诊登记,及时采取补治措施进行相应补救,并有记录。

医院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ⅩⅩ医院 医技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为加强影像科的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就今年医疗质量控制分析总结如下: 1. 工作量:放射:1708人次 B超(含彩超): 1568人次 2. 阳性率: B超(含彩超): 71%;放射:78% 3. 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放射: 84% B超(含彩超): 90% 4. 工作人员无违规、违纪现象,无接待、投诉,出勤率:100%。 5. 机器运行、维护:B超(含彩超)运行正常,X光机老化,基本运行正常。 6. 工作人员紧张,排班困难。 7. 我科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或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业务的深入开展。 8. 防护设施及标识仍然没到位。 9. 治疗室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 10. 科室成员不能完全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其原因医院所发核心制度内容大部分与我科情况不符)。 11. 在实际工作中核心医疗制度执行不够好,如诊断报告书写不规范(无统一标准),描述术语与诊断结果混为一谈;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陈旧)。 12. 工作积极性不高(设备条件差,人员紧张,患者量大,个人收入不高)。 建议解决措施: 1. 以此次创等级医院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强化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2.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学习,定期抽查,要做到有制度,就得掌握,并落实到位。

3. 切实健全完整的报告书写规范,认真落实报告审核制度,定期审核评估,与奖金挂钩。 4. 加强政治、医德医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5.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6. 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7. 科室存在的具体客观问题(设备、人员和业务学习等),及时上报医院,希望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解决。 8. 建议医院及时购进防护材料(防护器材合标识)。 小结: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为全面加强我科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加强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陈旧观念,扎实医疗质量工作,丰富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服务,增进医患和谐。 特此报告 医技科 ⅩⅩ年10月10日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和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

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和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房屋和设施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Word文档仅限参考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 (试行) 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6.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 (一) 科级质量控制指标: 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60%良级率≥35% 废片率≤2% 2.片合格率≥95% (二)检测计划: 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 2.设备因素监测: (1)电源条件:认真检查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2)X线机及CT机、核磁机等:请医疗设备科于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保持误差小于标准数值。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 3.激光相机监测: (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 (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

打印测试片。 4.自动洗片机:参照使用说明书内容要求。 影像学检查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一)甲级片标准: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其余具体请参照我院《锡盟医院医学影像科技术操作规范》。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渍、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填充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要求。 (二)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 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 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四)废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

医学影像科检查经过流程及其操作技巧规范标准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 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 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 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 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 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 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 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 片体位(平台或立式)。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 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 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 的时间和地点。

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 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 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 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 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 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 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一、诊疗科目 医学影像科以及与检查项目相关的药剂科。不含产科超声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与放射治疗专业。 二、科室设置 可设置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以及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与消毒供应室。其中,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她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放射科至少有8名中级以上职称、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放射科医师、技师应当具备医用设备使用相关技术能力。其中,至少有1名正高、1名副高与2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其余4名医师可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在本机构执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

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至少有8名放射科技师(每台DR至少1名技师、每台CT、MRI各至少有2名技师)。 (二)超声科至少有4名注册范围为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专业的执业医师,其中1名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名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每台超声至少1名医师)。至少应有1名副高、1名中级职称的执业医师注册在本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医师助理人员数量应不少于医师数量。每台超声设备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增加超声设备应按照以上标准增加相应的医师、助理人员数量。 (三)心电图室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并按照每2台心电图机配备1名执业医师的标准配备执业医师。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有关规定,从事相应专业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 (四)护士至少3人。 (五)所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配备3名以上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可由医护人员兼职,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熟练掌握影像检查中患者可能出现的急危症状与急救技能,确保业务时间至少有1名质量安全人员在岗。 (六)设置信息科、药剂科、设备科与消毒供应室的,应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核医学治疗。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医学影像科临床教学工作。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第1~6个月,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其中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2个月。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 第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其中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组7个月,介入组1~2个月,超声科3~4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放射影像诊断专业应包括神经、骨关节组各1.5个月,胸部、腹部各2个月;酌情安排在放射影像技术组的轮转,可在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的各小组时间内各安排1周,或集中安排1个月,时间在各小组时间内减除; 第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

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蕉岭县中医医院影像科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 为加强影像科的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就3月份医疗质量控制分析总结如下: 1. 工作人员无违规、违纪现象,无接待、投诉,出勤率:100%。 2. 机器运行、维护:B超(含彩超)运行正常,CT机故障,X光机老化,基本运行正常,CR机故障。 3. 工作人员紧张,排班困难,依法执业欠缺(B超室存在助理医师单独值班情况)。 4. 我科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或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业务的深入开展。 5. 防护设施及标识仍然没到位。 6. 治疗室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 7. 科室成员不能完全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其原因医院所发核心制度内容大部分与我科情况不符)。 8. 在实际工作中核心医疗制度执行不够好,如诊断报告书写不规范(无统一标准),描述术语与诊断结果混为一谈;技术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陈旧)。 9. 工作积极性不高(设备条件差,人员紧张,患者量大,个人收入入不敷出)。 建议解决措施: 1. 以此次创等级医院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强化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2. 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学习,定期抽查,要做到有制度,就得掌握,并落实到位。 3. 切实健全完整的报告书写规范,认真落实报告审核制度,定期审核评估,与奖金挂钩。 4. 加强政治、医德医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5.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6. 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7. 科室存在的具体客观问题(设备、人员和业务学习等),及时上报医院,希望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解决。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目录 CONTENT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n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背景介绍 n 国家卫计委《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解读 n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n 医学影像设备的科学化配置和管理 n 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行业现状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背景介绍 PART ONE

多种因素导致医学影像需求增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n 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 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n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背景:分级诊疗的落地需要发展独立医学影像中心 不同医疗机构的影像业务存在问题 n 三级公立医院:MRI、PET-CT满负荷运行,患者需预约排队较长时间;PET- CT设备有更新需求,新型设备PET-MRI、PET-CT的购买配额受限制。 n 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设备落后,购买设备的预算有限。但分级诊疗的实 现,需解决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问题。

2015年3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2015-2020年)》 ?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 ?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 ?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 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015年6月《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 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严控公立医院超常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凡符合规划条件 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 2015年7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2015年9月《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建设的指导意见》 ?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016年8月《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 标准(试行)》和《医学 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 (试行)》 ?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连锁化、集团化发展,逐步推进医疗机构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间检查 结果互认。 ?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 ?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国家出台多项利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发展相关政策

医学影像科管理及持续改进督查

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时间:地点:负责人: 质控人员: 一、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服务 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放射诊疗许可证》;24 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X线摄影、超声检查);编码与PACS系统功能;医生工作站;人员资质;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科室《紧急意外抢救预案》、药品、器材;《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1、专职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记录。(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图像质量评价小组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及时提供规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 1、科室《诊断报告书写规、审核制度与流程》: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职能部门评价结果。(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临床医师参加,记录,随访,重点病历资料完整(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1、《放射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措施》、《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放射废物处理规定》、电离辐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4.17. 5.1C3 会泽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办法 一、申请单 (一)普通照片: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并加填原X线号码; 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相关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④需用碘剂的检查,需注明碘过敏试验结果。 (二)CT检查:①按“基本要求”填写,包括CT号;②扼要填写主要症状、病史(包括治疗及手术史)、体征、术后复查病人注明手术后时间、相关的X线、超声、化验检查等检查结果及初步诊断意见,需增强者应作碘过敏试验并注明碘过敏试验结果;③申请检查部位、方法和目的。 (三)MRI检查:①一般资料:按“基本要求”填写并注明病人的体重、职业及原MRI号码,门诊患者应填写患者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②MRI禁忌症应填写清楚,主要包括:心脏内有无起搏器及身体内有无其他电磁装置;有无血管夹和金属内支架;有无大的金属假体,如内固定钢板等;③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尽量详细填写;④术后复查的病人注明手术时间; ⑤与此次MRI检查部位相关的其他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CT、X线、核医学等)和化验结果,应简要填写;⑥写清楚临床初步

诊断,以便MRI医生检查前心中有数,确定检查方法及扫描序列; ⑦检查部位要清楚具体,如脊椎MRI检查,应标明以第几椎体为中心扫描。 二、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要求 (一)诊断报告书写按报告单上的项目逐项填写,“一般资料”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床号、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摄片序号、摄片日期、报告日期、核片日期和临床诊断。 (二)“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扫描技术”要具体说明,扫描及投照的确切起止范围、层厚、层间距、扫描方式、所用的扫描序列、增强情况应描写。 (三)“影像学表现”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阅片要全面观察,重点描述,按器官分级,分别描述,有病变时,详细确切描述,说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与毗邻的关系、有无特征性的改变,描述与结论应保持原则性一致,追踪复查,病例要作详细前后对比,有影像及临床特征的病例,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影像报告结论。字迹端正清楚,文字通顺。 (四)“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结论要求定位基本准确,定性不强求,但要有层次。诊断学意见包括:①肯定性诊断意见;②参考诊断性意见:如考虑有几种诊断的可能,应依可能性大小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3个;③建设性意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

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计划(一) 科级质量控制指标: 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60%良级率≥35% 废片率≤2% 2.片合格率≥95% (二)检测计划: 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 2.设备因素监测: (1)电源条件:认真检查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2)X线机及CT机、核磁机等:请医疗设备科于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保持误差小于标准数值。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 3.激光相机监测: (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

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 (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4.自动洗片机:参照使用说明书内容要求。

影像学检查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一)甲级片标准: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其余具体请参照我院《锡盟医院医学影像科技术操作规范》。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渍、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填充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要求。 (二)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 为乙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 为丙级片。 (四)废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

医学影像判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 (试行) 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6.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科细则

医学影像科细则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1介入性放射学;⑵超声医学(US ),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包括Y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 )和介入核医学。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医学影像学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 一、培养目标 强调受训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医学影像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1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硏工作。 二、培养方法 前18个月,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影像技术组1个月,影像诊断专业组8 个月(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组各2月),介入组3个月,超声科3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 第19 ~ 24月,根据受训者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继续在本专业轮转或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2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迸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夕卜科的培训时间1 第3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1 J8个月 1?轮转目的 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为下一段时间至各临床科室轮转奠定基础。 2?基本标准 (1)医学影像科(包括介入治疗)

2014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1.在医政科的领导下,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规划、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医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保证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随时协调医院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督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4.参与医院质量行政督导查房,组织医院医疗、后勤保障质量检查,监督各个质量管理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 5.定期深入临床、医技、后勤各部门、科室、班组检查环节质量,查阅门诊、住院病历记录,检查检验报告单书写和医疗仪器使用维护记录,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程序及工作记录等。 6.检查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规范医疗行为。 7.针对医院发生的医疗投诉、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对存在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制订改进和控制措施,控制医疗风险。 8.检查完善医院质量评价标准以及配套的实施方案或措施,适时修改医院质量管理标准。 9.建立各个工作环节的快捷、有效、规范,建立系统的质量评价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反馈与各部门有效沟通,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0.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 11.定期组织医院质量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医院人员能够贯彻执行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2.完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档案,做好医院质量管理资料的登记、保管、整理、归档工作。 13.全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必须有文字记录,必要时形成文件。定期通报医疗、后勤保障质量管理情况,并按期上报。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具体管理内容 1.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2.病历质量控制制度 3.质量控制分析评价制度 4.质量控制检查追踪制度 5.质量控制反馈督办制度 6.质量控制中心交流沟通制度 7.质量控制资料保管制度 8.病历管理制度 9.病历书写制度 10.后勤服务保障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1.监督医院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 2.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准则,把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纳入到医院的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2016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 (试行) 为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本规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 6.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7.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8.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健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相关技术规和标准,落实影像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和影像诊断项目相关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持续改进医学影像诊断质量。 (二)严格按照操作规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的影像检查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施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三)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建立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逐级报告的机制,出现较多或明显的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组组织集体分析研究、协调解决。 (五)至少有1名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具有五年以上影像诊断资历的医师(可以多点执业)不少于每周1次的定期巡查影像质量和报告质量。 (六)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影像质量管理和控制,根据影像诊断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影像质量管理组定期对影像诊断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定期分析影像质量优良率,根据图像质量缺陷,对成像环节进行核查,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 (七)设立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应包括影像诊断医师、技师、影像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管理。设立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开展影像质量和诊断报告的自查和质量评价的业务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