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为研究院前急救疾病就诊规律,探讨病谱构成梯次及特点,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适应新形势下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我们对我院2007-2009年共3年院前救治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由我科医护人员出诊救护车诊治的所有患者,包括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不跟车回院、患者要求送外院的以及到达现场患者已死亡的出诊,但不包括在此期间内大型突发事件中接回或转送指定救治医院的急救患者以及中途返回和到达现场未见患者的出诊。

1.2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院前急救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呼救时间、就诊科别、急诊诊断等。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概况院前急救病人9729例,其中男5387例,女4342例,男女比例1.24:1。急救病种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4.97%)、创伤(16.92%)、呼吸系统疾病(13.20%)、心血管疾病(8.45%)、消化系统疾病(7.90%)。呼救时间以8-12时最多,有1961例(20.16%);4-8时最少,仅1250例(12.85%)。

2.2院前急救病人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2.3院前急救病人的季度分布特点第1、2、3、4季度院前急救病人数分别为2269例、2414例、2461例、2585例,前5位病种季度分布见表2。

3讨论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刘剑烽

李晶

摘要目的:了解2007-2009年间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分布规律,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院前急救出诊登记资料。结果:院前9729例急救患者疾病谱中,内科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外科以创伤为主。结论:应不断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创伤患者急救水平的培训。

关键词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鄄301X.2011.04.026

DiseaseSpectrumAnalysison9729CasesofPre鄄hospitalEmergencyCare

LIUJian鄄feng,LIJing

DepartmentofEmergency,TheFourthAffiliatedHospitalofMedicalCollege,JinanUniversity,

GuangzhouRedCrossHospital,Guangzhou,51022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seasesdistributionlawinthepre鄄hospitalemergencycarefrom2007to2009,andtosupplyreferencesnotonlyintrainingfirst鄄aidstaff,allocationoffirst鄄aidmedicineandmedicalmaterials.Methods:Theregistereddataofhousecallsfrom2007to2009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Amongthe9729casesofthediseasesspectrumofpre鄄hospitalemergencycare,diseasesofnervoussystemwerethemainmedicaldiseases,whiletraumaswerethemainsurgicaldiseases.Conclusion:Medicalworkersinemergencydepartmentshouldbetrainedcontinuouslytoimprovetheirabilitiesinrescuingthepatientswithnervoussystemandtraumas.Keywordspre鄄hospitalemergencycare;diseasesspectrum;analysis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

表1我院2007年到2009年院前急救病人的年龄及性别

分布(例)

年龄0~10~20~30~40~50~男性

64

131

444

499

641

647

女性

37

78

433

336

303

410

年龄

60~

70~

80~

90~

100~

男性

610

1171

989

189

女性

493

929

989

315

19

表2我院2007年到2009年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季度分布(例)

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神经系统疾病

579

609

610

631

创伤

375

394

473

404

呼吸系统疾病

299

369

289

327

心血管疾病

199

181

194

248

消化系统疾病

176

192

197

204

急救的病情有其自身特点,急症发作突然,病情危

重,如不及时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失

去抢救生命的机会,所以接诊医师必须分秒必争,

既要迅速拿出抢救方案,又要指挥其他医护人员,

在短时间内使病人转危为安。了解并掌握院前急

救病谱梯次,能够对急救器械药品设备的设置进

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对急诊专科医护人员的专业

技术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引继续学习的

方向,也为医院各专科病房的设置提供参考,为有

针对性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统计学依据。随着对急诊工作的日益重视,各地区及医院陆续有类似的分析,由于院前急救的地域、经济发达水平及其所覆盖范围内人群的特点不同而有许多差异,缺少对院前急救系统的病谱综合调查研究,我院地处广州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覆盖的区域和人群特点具有一定普遍性,通过对近3年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消除误差,得出病谱梯次,从而对医院和急诊科的临床工作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3.2我院院前急救疾病谱的特点本组资料显示男性(55.37%)多于女性(44.63%),与周海龙[1]等报道相似。以70-8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41.92%),这与司克斌[2]等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其原因与不同医院所处的地域特点不同有关。因此,要重视男性,尤其是老年男性的健康。我院院前急救病谱中前5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24.97%)、创伤(16.92%)、呼吸系统疾病(13.20%)、心血管疾病(8.45%)和消化系统疾病(7.9%),前5位疾病占全部院前急救病人的71.44%,院前救治病谱排列顺序提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9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有关。神经系统、心血管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在第4季度均达到高峰与天气寒冷,各种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有关。赵毅[3]等对天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2001-2003年院前急救的病种进行了分析,发现70岁以上老年病人数占救护总数第一,院前急救危重病的病种始终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创伤、各种中毒及呼吸系例

的33.42%

,因此,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的研究。本组创伤位居疾病谱第2位,在我国的死因排序中,外伤已上升至第4位[4],提示创伤是院前急救工作和研究的重点,要加强急诊外科建设及对止血、固定、包扎、搬运的培训,救护车上配备必要的各类创伤急救设备,以提高对创伤的综合抢救能力。

3.3根据疾病谱调整培训方案疾病谱的排序可作为制定急诊医学专业医学生、医生,特别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医务人员学习和培训方案、细则的依据,要以疾病谱中排列在前的主诉或诊断作为急诊医学医生培训的基本内容。近年来,我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定期举办的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班,培训内容除了急救理论知识外,更把重点放在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技术和脊柱板固定与搬运技术上,这些正是针对疾病谱排序而设置的实用课程。

参考文献

1周海龙,于海文,曹利杰,等.上海嘉定南翔地区839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2):1143.

2司克斌,李进兰,司富强,等.1205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与流行病学分析.甘肃医药,2009,28(6):416.

3赵毅,裴雅春.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675.

4王一镗.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急诊医学全面发展.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1):629.

淹溺院前急救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2120007.html, 淹溺院前急救分析 作者:彭潇桂良愿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1期 1 淹溺的定义 人落入水中后,呼吸道和肺泡被水充满而发生窒息,水分经过肺泡的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体液量和渗透压的变化电解质紊乱和组织细胞破坏,追踪发生呼吸心搏停止而死亡。 2 淹溺分类及伤害机制 2.1淹溺按照溺水环境而言,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淡水淹溺:落入淡水中,淡水相对与血液是低渗液体,无论进入胃内或呛入肺内,由于渗透作用,均很快被吸收。进而造成患者血液被稀释,血容量骤增,心脏负荷加重。肺泡壁细胞和红细胞在低渗液体中被破坏,发生溶解,加重缺氧症状。伴随红细胞溶解,患者出现多种电解质紊乱,可有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最终可导致患者因心室颤动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海水淹溺:落入海水中,海水相对于血液是高渗液体,呛入肺内的海水因含有钙、镁等重金属离子,会对肺泡上皮形成破坏。由于血液的浓缩和海水的高渗透性,患者会出现高钠、高钙、高镁血症。同时由于海水的的高渗状态,会导致血浆的水分和蛋白通过肺泡毛细血管渗透入肺泡内,阻断了肺泡的换气和通气,发生严重缺氧。高渗脱水作用还可形成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可因急性心衰死亡。 2.2淹溺按照溺水者的解剖结果,又可分为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 湿性溺水:平时常见的肺部大量进水导致溺水者窒息甚至死亡的情况,就属于湿性溺水;而干性溺水:国外针对溺水者的解剖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溺水死亡者(至少占10%~40%)肺内并没有水。此种溺水称为干性溺水,人体落入水中,温度等因素强烈刺激作用,可致喉头痉挛,呼吸道完全梗阻,窒息而亡。喉头痉挛也可导致反射性心博停止而死亡。 3 淹溺的现场救治 淹溺是我国意外伤害致死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对于溺水患者的救治来说,及时复苏心肺是关键,同时维持有效的循环通气与灌注,避免进一步的脑损害,这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中之重[1]。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汇总)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汇总) 突发重大灾害事故急救应急预案 为了规范急救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快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实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的组织领导及职责 1.医疗救援指挥部领导小组由市卫生局领导、中心领导、参加急救各医院的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医疗救护,负责指挥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协调、部署与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有关的工作。 2.紧急救治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及参与伤病员的紧急救治,确定、落实救治方案。 3.后勤保障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以及伤病员紧急救治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工作。 4.心理辅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掌握受灾人员情况,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二、制定三级应急预案 1.事件分级 (1)一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30人以上,或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3人以仁,或死亡和危重5人以上,事故有继续发展趋势。 (2)二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10^30人,或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3人以内,死亡和危重者3人以上,事故有或可能有发展趋势。 (3)三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10人以下或危重者3人以下,事故无发展趋势。 2.应急救治队伍一线为急救中心(站)的院前急救力量二线为

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组成侧重专科(创伤、烧伤、传染病、生化中毒等)的应急专业救护队;三线为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急救力量。 3.预案启动“三级事件预案”由调度值班主任启动,可以根据情况由急救中心(站)、二级、三级医院急诊科处置“二级事件预案”由指挥调度主任、领导小组长启动,需同时启动一、二线应急救治队伍;“一级事件预案”由领导小组长、卫生局领导启动,启动一、二、三线应急救治队伍。 三、灾情报告 1.当出现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时现场医务人员或其他目击者应向急救中心领导,随即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容包括:(1)突发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目前的情况; (2)伤员的主要伤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投人的医疗急救资源; (3)现场尚需哪些医疗物品如急救药品、急救器材; (4)伤员准备分流的医院等。 2.医疗救援情况按以下规定报告: (1)伤亡20人以下的,6小时内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2)伤亡20—50人的,12小时内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3)伤亡50人以上的2生小时内报国务院卫生部门书 (4)地震、水灾、风灾、火灾和其他重大灾害事故,虽一时伤亡情况不明的也应尽快上报。 四、现场应急处置 1.现场医疗救援及指挥 (1)120指挥中心接到上级部门通知或灾害事故报警后,立即派出第一线救护车队赶赴现场,同时向医疗救援指挥部报告,并与联动系统(110,119等)进行横向联系;随后根据现场反馈信启,按医疗救援指挥部命令调派出第线、第,线救护车队增援现场救治。 (2)急救中心(站)及其他医疗机构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

浅析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

浅析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 发表时间:2012-09-20T09:23:04.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蔡文波 [导读] 分析我院 4年中接回的 120内科病人中来分析以那几个系统为主要高发病种。 蔡文波 (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 5164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 4年中接回的 120内科病人中来分析以那几个系统为主要高发病种。方法将 4年中 120出诊共接回的内科病人,逐年接诊七大系统疾病来计算出每个系统在每一年所占的百分比,并用表格式来排名次,并综合 4年所排出的排序情况。结果发现为心血管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四个系统为 120接回的疾病为高发疾病。结论现在发生疾病的系统中以心血管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急性中毒为高发疾病。 【关键词】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1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已登记的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由我院医护人员出诊接回的所有急救内科患者,但不包括在此期间内大型突发事件中接回的急救患者以及到达现场未见患者或患者已经死亡的出诊。 1.2方法:所有出诊接回患者的各项详细信息均填入我科自制的5出诊病员基本情况一览表6 (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诊时间及地址、初步诊断、出诊人员等),依据该表的资料, 作回顾性调查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将已登记的所有院前急救内科疾病相关资料登记在Excel电子表格中,按患者内科疾病的种类进行分类,计算结构比。 2 结果 4年中我院医护人员出诊共接回内科患者5764人次 ,其疾病谱排前4 位的是心血管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和急性中毒。各病种年份分布以及最常见病因排序情况, 见表 1~ 2。 3 讨论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心血管、神经和呼吸系统为代表的三大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 而上两个世纪威胁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已明显地减少, 因此, 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了解并掌握一个地区院前急救常见疾病谱的分布状况, 可对合理地使用医疗资源和配备相关的出诊急救设备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我院 2005年、2006年、2007年和 2008年 4年中 ,因 120呼救院前出诊急救的内科疾病患者中,排前4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29126%、28126%、30126%和28148%),神经系统疾病 (分别为22148%、23196%、23167%和 25139%),呼吸系统疾病(19198%、20120%、19165%和21141%)和急性中毒 ,与国外急救内科疾病谱接近。 分析上述急救内科疾病谱居首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出诊最常见的是冠心病, 其次是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冠心病,自工业革命后一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日常紧张情绪的增加, 加上不合理膳食结构的影响, 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增多, 全社会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 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120呼救的相关疾病明显增多, 提示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是出诊的急诊医师高度重视的最常见内科疾病。院前急救应针对冠心病发病急, 猝死率高的特点, 建立和完善心血管疾病急救绿色通道,并不断提高医师对此类急症的警觉性和处置能力。 急救医师应熟悉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高血压病急症降压, 抗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的处理 ,以降低患者猝死的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在院前出诊疾病谱中排第2位,其中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占最大的比例 ,尤其是脑动脉供血不足多以眩晕、头昏为表现,与临床梅尼埃病有时较难鉴别,究其原因与人群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发病率的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后,社会结构的转型,就业和工作压力增加,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率增加的同时,也呈现出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据资料统计,近20年来,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较20年前提早了18岁 ,因此 ,减少和控制全社会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的发病率 ,减轻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 ,是降低以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为代表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关键。临床医师出诊时要及时鉴别诊断 ,返院后尽快物理检查和尽早治疗,是防止和减少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的正确方法。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传统的传染性疾病已明显的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在出诊疾病谱中已下降至第三位,这与近百年来,医药特别是抗生素的发明和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加上社会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肺部感染性疾病已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减少。由于院前急救的呼吸系统急诊患者有着高龄、基础肺功能差、多合并其他心脑肾等疾病的特点,出诊时及时全面准确的查体和判断,转运中密切的病情观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诊科救护 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治的决定。 ●危重症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及其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何谓EMSS 、ICU、院外救护 ?院外救护: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 ?说出院外救护的特点、原则、组织形式 ?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 ?原则“1.先排险后施救 ? 2.先重伤后轻伤 ? 3.先施救后运送 ? 4.急救与呼救并重 ?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 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广州模式(指挥型):中心具有全市院外救护的调度指挥权 ?重庆模式(依托型):中心依托于一家综合性医院 ?上海模式(单纯型):中心和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协作医院紧密配合的急救模式 ?北京模式(独立型):是首都院前抢救和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 心 ?深圳模式(交叉型):既依托各大医院,又自成体系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中心与消防、司警统一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999" ? ?简述院外救护“生存链”由几哪个环组成及其内在的含义 ?第一环——早期通路(早期呼救) ?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需要标准化

院前急救需要标准化 我国的院前急救经历30年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大中 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50%以上的地级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急救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急救中心已有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数万人。正是这些院前急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近几年,国家投入超过数十亿元以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可以断言,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抢得一个新的机遇,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广大从业人员要抓住这是机会,抓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在整个院前急救工作中,标准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院前急救工作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国急救中心建设模式五花八门,包括指挥型、院前型、独立型、依托型等模式,院前急救运作方式也不统一。我们还没有一个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这也是造成各地各地区急救中心建设和经营模式不一致的原因。另外,院前急救工作的具体实施没有统一的规范,院前急救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缺乏标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我们难以对质量作统一控制,存在安全隐患。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在2003年出台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院前急救病历书写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院前急救运作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但是,具体实施怎样?缺乏有效控制和评估,PDCA难以成为一个全封闭的环,不能起到实质性效果。我们提出院前急救的标准化,不仅包括院前急救业务行为的标准化,急救中心建设的标准化,也包括院前急救管理以及急救车设备配置的标准化。 院前急救管理标准化,包括接警出车时间,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现场处置次序,知情告知制度的落实,送往医院的原则等等,这些也是保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部分。院前急救业务操作的标准化,包括现场病情检查和处置,转运,病历书写等,对于这一点,一定要加强医师和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考核。 急救车物品配置的准备化,除了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的需要配置监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简易呼吸机、血糖仪外,重要的是要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以备不时之需,并建立台账,。救护车上的物品必须做到严格的交接班,天天检查急救仪器性能是否良好,物品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严格的灭菌。细节决定成败,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问题上我们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分类调查及对应的急救培训方案的制定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分类调查及对应的急救培训方案的制定 分析3年来一万余次120出车记录,得出本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对位于疾病谱首位的创伤,按部位及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分类;针对疾病谱前10位的病种制定培训要点及主要操作技术,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水平。 标签:疾病谱;创伤分类;急救培训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指的是在医院之前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毒、创伤、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的统称,包括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1]。 本文就我院120急救中心2010年~2012年有完整资料记录的10504例急救患者,进行疾病谱分析,以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针对主要疾病谱,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院前急救患者2010~2012年共10504例。 1.2 方法①根据要求设计规范化登记表。②120医护人员出诊后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治情况。③对疾病谱按病种及症状进行进行分类统计。④对占疾病谱首位的创伤按部位及性质进一步分类。⑤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百分数。 2 结果 2.1 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见表1。 2.2 由表1统计显示,1050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各种创伤患者7600例,占总患者数的72.35%,对于各类创伤性疾病,根据部位及性质,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见表2。 2.3 针对上述提出的十大病种及对占首位的创伤性疾病按系统进一步的分类,结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制定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本院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工作的培训课件及方案,培训方案要点见表3。 3讨论 3.1 院前急救的模式,主要分为:独立型急救模式,指挥型急救模式,院前型急救模式,依托型急救模式,联动型急救模式,与消防联合型急救模式6种类

120急诊科制度

院前急救病人转送制度 1.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应按照“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转送病人。 2.病情允许,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后,可就“患者或家属”意愿送往指定医院。 3.病情较重,已向家属交代,但家属仍要求送到其指定的医院时,病人或家属要在病历上签字,并注明后果自负。 4.特殊病种,如烧伤,煤气中毒需要特殊治疗时,要根据病人病情,本着“就近、就急、就专业”的原则,将病人送到有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5.转送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陪在病人身边,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20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岗参加交班工作,参加急救值班的医护人员、驾驶员应提前10分钟到站。做好交班准备工作。 2.交班者清点设备器材是否齐全、完备有效,并给下一班准备好必需用品,向接班者交待清楚再离岗。 3.接班者认真听取上一班的交班报告,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直至清楚。 4.交班者如遇到有下一班未按时接班时,应严守岗位直至有人接班方可下班离岗。 5.不认真交接,发现丢失、损坏物品或出现其他问题,由接班人承担。

急救工作制度 1.急救网络所有成员单位执行统一的准入标准,接受统一的指挥调度,统一的病历书写,在院前急救各环节严格执行相应的工作制度,各急救站完善各自管理制度,确保院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2.120急救网络实行24小时值班制,120调度中心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3.120急救调度原则:就近、就急、就专业、就自愿派车,急、危重病人优先派车,急救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精神,分秒必争救治病人。 4.急救网络工作范围:各种急病、创伤、中毒和重大意外灾害事故的现场抢救和转运及途中的监护与救治。 5.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急救网络成员单应在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共同投入抢救工作。 6.120医疗急救指挥中习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

呼吸内科常见五种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能诊断为COPD。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2)咳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病史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因): (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3.体征: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 (1)视诊及触诊:胸部过度膨胀、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腹上角)增宽及腹部膨凸等;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取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紫绀, (2)叩诊:由于肺过度充气使心浊音界缩小,肺肝界降低,肺叩诊可呈过度清音。 (3)听诊: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相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三、实验室检查: 1.肺功能检查: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对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鉴别有重要意义。主要X线征为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疱形

第二章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第二章 常见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一、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应急预案 ( 一) 应急预案 1. 评估 (1)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将伤病员搬运到安全处施救。 (2) 评估伤情:重点快速检测伤病员的受伤部位及生命体征、瞳孔变化、肢体活 动、神经反射等,迅速判断伤因、伤情、伤类和伤势。例如:①头皮损伤: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②颅骨损伤(分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颅盖、颅底骨折;③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2. 处置 (1) 急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先救治后运送。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伤病员口鼻腔内异物、血块及分泌物,及时放置口咽导管、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穿刺等,以维持有效呼吸和充分氧合功能。 (3)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行抗休克、补液及使用必要药物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和生命体征稳定;快速静滴20%甘露醇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代谢。 (4) 包扎止血: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清创术和加压包扎止血( 骨膜下血肿忌强力加压包扎,以免致硬膜外血肿)。 (5) 脑脊液漏者:取头高卧位,告知伤病员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使之引流通畅。注意避免堵塞或冲洗鼻道、耳道等脑脊液漏出道。 (6) 伤病员搬运:根据伤情选择适当体位,如昏迷患者取卧位头偏向一侧;疑有颈椎损伤的伤病员取去枕平卧位,保持头部与躯干部成直线,颈部用颈托固定,一般伤病员可取坐位。 (7) 伤病员转运:①根据伤病员人数、伤情及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合理分流后送,把伤病员送往最近、最理想的医院进行专科诊治;②途中保持伤病员气道通畅及静脉通路通畅,持续生命体征监测;③吸氧,动态观察伤病员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④适时、恰当做好伤病员的心理护理,尽量消除伤病员惊恐、焦虑、抑郁的心理反应。 ( 二) 护理流程现场 1. 对每个伤员快速检伤,分清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 2. 正确搬运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到安全地带。 3. 紧急处置: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以维持有效呼吸;②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准确给药;③对伤口进行清创、包扎、止血、止痛等。 搬运 1. 准备搬运工具(如平板车、三轮车、担架等),医疗运送必须准备担架及必需的抢救、监护医疔器械及药物。

180例院前急救分析及护理体会

180例院前急救分析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5-26T16:15:15.1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黄晓利 [导读]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在院外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1]。患者一旦发出求救信号到医院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的这段时间都是患者的“生命线”。 黄晓利 (重庆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 【摘要】目的:关于院前急救分析与护理的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受的18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救护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救护成功率之比为 71.26±11.47min、16.28±5.36d、78.89%:48.37±8.45min、12.49±4.13d、95.56%。结论:在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分析;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88-02 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在院外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1]。患者一旦发出求救信号到医院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的这段时间都是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对于院前急救的护理方式非常关键。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8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90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56例,年龄范围(3~85)岁;女性34例,年龄范围(2~86)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52±14.52)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52例,年龄范围(2~82)岁;女性38例,年龄范围(2~85)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4.38±15.46)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护理人员准备好相应急救设备。接到患者求救信号后立即出发,患者到医院后为其准备急救手术。 1.2.2 观察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2]: 护理人员选取: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院前急救护理小组。 集中培训:对所选取的护理人员进行一段时间的院前急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药物知识培训、急救流程、急救措施、突发状况处理、转运时操作及注意事项等。 预先案例分析:依据我院往年院前急救案例,对患者进行总结分类。既对某一类患者专门实施一种急救方案。 预先急救路线准备:预先准备好我院周边地区的行车路线。对于路况和地理位置要做好审核工作,避免在急救过程中出错,酿成大错。 急救护理:当医院接收到急救信号后,护理人员依据分类情况预先准备好急救器材。选择预先准备好的行车路线,利用最短的时间抵达现场。 病情评估: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全面且详细的评估。接到患者后立即通知院方做好急救准备。告知院方患者的病情评估,争取患者到医院时能立即进行急救手术。对于特殊患者需要进行特殊救治和护理。对于特殊患者的急救流程需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急救方案进行,避免忙中出错。 体位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摆放不同体位。对于轻度、中度患者采取舒适安全的体位。对于昏迷的患者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顺畅。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救护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男女患者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救护成功率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的要求也逐渐增加。院前急救作为整个急诊医疗体系中的第一步,它的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院前急

院前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省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第四章建设条件 第五章建设规模及方案 第六章水、电、气供应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八章设备配臵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综合效益分析 第十三章结论

陕西省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及《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2011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 2、旬邑县城总体建设规划; 3、陕西省旬邑县医院提供的有关资料; 4、坚持满足当前、适度超前的原则,基本满足今后20年以内旬邑县农村急救体系的发展需要。 第二章项目背景 旬邑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解放前属陕甘宁边区。全县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辖10镇4乡,187个行政村,总人口28.4万人。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9.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财政支出9 亿元,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

旅游开发区。 旬邑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中心卫生院4所,乡卫生院9所。 旬邑县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全县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县医院已成为承担着旬邑县及毗邻地区人群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任务,医院服务人口45万,服务半径75公里,是旬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全院编制床位210张,实际开放450张;设臵科室32个,其中临床科室12个,住院科室12个,职能科室8个;现有职工4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23人,中级职称人员84人;固定资产3200万元;占地面积21561平方米,业务用房12000平方米,年平均住院病人16000人次,门诊202000人次,业务收人5000万元。 旬邑县医院是全县医疗救治中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救治单位,医院设臵急诊科,现有人员16人,其中医生5人,护士11人,业务用房面积100平方米,普通救护车2台,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生命、应对突发事故的紧急救援、大型社会活动的保障和承担急救医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新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铜川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三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市120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及各兄弟急救站的的协助支持下,我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刻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急救原则,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及上级交付的临时指令性紧急救援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基础建设,加快发展院前急救事业 加强院前急救队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急救医疗工作,建立适合社会需求比较完善的急救服务体系,更好地应对日常急救任务和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实行业务院长亲自主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救护车车辆及车载设备,2011年医院投资170万元购置两辆救护车及相关设备,急救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首诊医师负责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每车单元保证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架工四名人员,做到急救药品及装备齐全,时刻处于应急状态。急救队伍的加强,对加快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 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

突发事故流程,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急救的各项工作制度:如急救管理制度、出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重大事件现场救护报告制度、病人家属签字制度、驾驶员工作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进行专项检查,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阵地,所面对的人群社会背景复杂,患者病情来势凶险,进展快,是高风险的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安全医疗这根弦,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全体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为不断提高急救医生的业务水平,结合本地区疾病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让大家熟练掌握急救理论与技术,通过这些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及国内各项急救会议,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术操练,科室要求急救人员经常就心肺复苏术等十项院前急救常用技术进行演练操作。并进行逐个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在医院进行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医疗和护理分别取得了第一名。 四、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科室积极组织义诊,深入到基层医院、厂矿、企业单位、学校、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院前急救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胡欢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40003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院前急救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结论:提高社会关注度,全员参与,加强急救人员综合能力培训才能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减小和避免医患纠纷,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关键词】院前急救问题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的医院前急救[1]。院前急救时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要环节,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专业艺术,它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2]。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社会性强、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以及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体力强度大等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3]。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而且可能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分析总结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共接120电话1528次,出诊1130次(其中内科系统568例,车祸231例,中毒7例,意外伤害236例,其他88例),空车返回346次,空返率30.6%,投诉纠纷9例,占总出诊次数0.796%。 1.2 方法 1.2.1 以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拨打120患者及家属为对象,以电话回访方式收集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总结分析。 1.2.2 针对2013年1月至12月所有出诊记录单及投诉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2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及原因分析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2-02-20T09:38:29.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汪云霞何世娟张秀容罗文学王雪莹[导读] 急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急救过程分“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和“重症监护” 三个阶段。汪云霞何世娟张秀容罗文学王雪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有效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150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院前急救存在有效率低、医疗 资源耗损严重等问题,制定并实施了加强急救网络建设,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开展基层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及急救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等措施,再对我院2150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院前急救有效率显著提高。结论规范急救网络建设,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作好基层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及急救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可以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关键词】院前急救分析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16-02 急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急救过程分“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和“重症监护” 三个阶段。实践证明:这一新兴学科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急救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在院前急救这一环节仍存在许多现实矛盾需要重视和克服。客观分析院前急救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无疑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 对象和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到6月院前急救2150例进行分析发现院前急救存在严重缺陷,并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再对我院2010年10月到12月院前急救2150例的院前急救有效救治率,急救耗时(到达呼救现场或转运现场的时间)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 见表1-4。 3 讨论 3.1现状分析 3.1.1急救网络不健全院前急救应遵循就近、救急、迅速、高效的急救原则,做到操作规范、反应及时,尽量减少死亡或致残的发生。但完成这一功能必须依托完善的急救网络,各网络医院需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和设备,专业从事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四五分钟,急救车几乎不可能在这一时间内赶到现场,达不到急救的效果。 3.1.2急救技术严重依赖专业医务人员有人受伤或突发疾病,在发病最初5分钟内的抢救至关重要,可以减少80%的死亡率,但救护车几乎不可能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由于市民普遍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的更少,交警、消防等特殊人群也没有进行规范的急救培训,多数猝死患者在群众的观望中、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中去世。 3.1.3急需专业化队伍建设需要急诊救护的,一般都是病情危重、复杂的、跨专业的病人,在院前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明确的判断,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如气管插管等[1]。但目前我院急救的值班医生并不固定,仅有4名专业急救医师,急救质量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进行专科化的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3.1.4医疗资源耗损严重,急救职责与实际功能失调我院是三甲医院,急诊科只有11名医生,承担每天24小时急诊及夜门诊业务,还要承担每天二三十次的出车急救任务,而出诊的全是医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医生,主治医师占52%,甚至有副高职称的高级专家(占10%),而医护人员随车出诊,在现场进行有效救治的内科仅73.7%,外科也只有76.2%,多数时候是起到心理安慰作用,故我院院前急救医疗成本过高。 3.1.5我市没有法律保障的专门救护车道,堵车是延误急救的重要原因。且按照交通管理规定,救护车空车不能鸣笛,不能超速,否则遭罚款。这给急救工作带来了障碍,也是急救人员延迟到达的纠纷原因之一。救护车有呼必出诊,但经常到达现场时不见病人,或病人已好转而不来医院,导致急救人员出空车。我院出车空转率达 4.7%,耗费了大量医疗资源。随急救车出车的包括司机、医生、护士共3人,没有专门的担架工,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同时还要承担搬运工作,有时还受到病人家属的责备辱骂,致心身疲惫,医患关系不和谐。市民应树立急救先行的意识,开辟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通道,为急救提供条件。 3.2干预对策 3.2.1急救网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把有急救条件的乡镇、社区卫生院,红十字会,甚至村卫生室也纳入120网络,同时在高危等公共场所设立急救站,提高急救成功率。 3.2.2向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意识对社区市民、企业员工开展群众性救护知识培训,普及宣传救护相关知识。同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急救技术的演习,以提高社会人群应急处理能力。

120出诊院前急救病历及告知书

***人民医院120出诊院前急救病历

***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病员(或代理人)签字单 (钩出并签字) □1患者在搬动、转运途中有病情加重,甚至心跳、呼吸停止的可能,受车载药品设备的限制,患者会出现死亡情况;救护车快速行驶及颠簸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死亡。途中因交通堵塞、车辆意外故障,会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随车家属在途中发生意外,医院不承担责任。如果您能够确信理解以上情况并同意转送请签名。 病员(代理人)签名: (请写明同意或不同意)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2拒绝现场检查、治疗而引发的功能障碍、病情加重及意外死亡,后果自负。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3患者病情危重,受我院医疗条件限制,经过慎重考虑及现场医患沟通,为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和及时的治疗,决定送往。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4经过慎重考虑,拒绝医生建议,决定不送医院。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5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在搬运、护送途中,病员随时可能病情恶化或心跳、呼吸停止,表示理解,要求送回家。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6救护车到达时,病员已离开现场。 代理人或目击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7救护车到达时,病员心跳、呼吸已停止。 病员代理人或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8确认等候时间从时分开始至时分结束。 病员(代理人)目击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9按照相关规定,为了保障及时给其他患者提供紧急的救援服务,救护车不承担运送已经确认死亡的患者,请家属或代理人给予理解并配合我院工作。 □10伤病员因病情危重现场抢救无效,经严格确认符合死亡标准和停止继续抢救法定标准。代理人或证人签名 □10附加表述: 伤病员姓名签字人与病员关系 谈话医生签名: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最新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