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孔子

孔子

孔子小小志愿者讲解词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孔子文化大展展厅,这个展厅有800平方米,共展出119件文物。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奠基人。
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且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
孔子的学说,指导着人们弃恶扬善,尊礼守法,坚守一颗慈悲之心,成就了一个宽厚善良的中华民族。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这是后人对这位至圣先师致以的崇高敬意。
我们面前这一件呢,是楷木孔子雕像,楷木是曲阜独有的的一种树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溘然长逝,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其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后来家道没落。孔子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春秋时鲁国陬邑大夫,“以勇力闻于诸侯”。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孔子与母亲移居阙里,此后世居于此。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圣迹图,明代,为了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出现了名为《圣迹图》的连环图画。《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
这一幅是尼山致祷,表现的是叔梁纥和颜徵在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儿子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常到尼丘山祈祷。这一幅是麒麟玉书,传说孔子降生前,有只麒麟来到他家门前,口吐天书:“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现在看到的是夫子洞的复原场景,夫子洞相传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孔子,将其命名为夫子洞。
孔子少年时便天资聪慧,敏而好学。他自称“十有五而志于学”,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
这一幅是俎(zǔ)豆礼容,孔子年幼时,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演习礼仪。这一幅是职司乘田,孔子也曾经做过乘田(管理牛羊的小官),他无论做什么都兢兢业业,把牛羊养的肥肥壮壮。这一幅是命名荣祝,公元前532年,孔子生了个儿子,鲁昭公派人送了鲤鱼表示祝贺。孔子觉得很是荣耀,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孔子三十岁时侯,“设教于阙里”,开始招收学生,首创私学,教之以礼、乐、书、御、书

、数六艺。他以“有教无类”的原则招收门徒,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的学生遍及当时的各诸侯国。 孔子对学生采取“因人施教”的教育方针,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四十年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这里展出的是明代《孔子杏坛讲学图》、清代的《孔子行教像》和《弟子侍立像》,让大家一睹圣人的风采。
孔子重视学以致用,积极入世,面对当时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很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推行仁政德治,肩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但却迟迟未能如愿。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从政的机会,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政绩,后来由于他实行的一些措施妨碍了当权者的利益,遭到抵制而失败,定公十三年春生气辞官出走。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寻求治国平天下的机会,离开父母之邦,走上周游列国的慢慢长路,在外漂泊十四年,行程数千里,历尽艰辛,却未能找到知遇之主。68岁时又回到了鲁国。
这里的几幅圣迹图就介绍了孔子周游列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一幅是丑次同车。这一幅是宋人伐木。这一幅是适卫击磬。这一幅是子路问津。这一幅是在陈绝粮。这一幅是作歌丘陵 。
孔子68岁回到鲁国后,孔子以古稀之年,专心教学,并致力于整理古代文献,为传承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里展出的圣迹图一幅为西狩获麟:描绘的是鲁哀公14年,鲁国打猎时猎到一只异兽,孔子认为是麒麟,认为麒麟这种瑞兽被杀死是“吾道穷亦”,很是伤感,于是停止了鲁国史书《春秋》的编写。
现在看到的展板展出的是孔子墓的图片,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葬于泗水之滨。那时的孔子墓“封而不垄”,弟子们只在墓前用砖砌了一个“方六尺与地平”的祀坛,占地很小,这便是孔林之始,孔子子孙死后“皆附葬焉”。后世统治者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不断修治、扩大孔林,至清康熙年间已扩大至200万平方米,并构筑围墙8000多米,林内古木参天,包括许多稀有苗木,令人叹为观止。
孔子处于春秋末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天下失序的动荡时代,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中的太平盛世,竭力倡导仁政德治,主张恢复周礼重振纲常。为此,他不断努力汲取夏商周代的文化营养,创造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包括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在内的完整浩大的思想体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纵观孔子的一生,最伟大的还是他的教育成就。他提倡“有教无类”,首创私学,并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生以“六艺”,一生诲人无数,其办学目的也是为了

培养推行仁政德治的人才,以此去实现理想的小康社会,创造天下为公的的大同世界。
我们看到这个场景是复原的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因周围环植银杏树而得名,也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敧器,敧器空的时候就是倾斜的,水装到中间的时候就正了,装满时就会倾覆。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清朝光绪时期改称学堂,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南宋时随着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对弘扬儒学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展板上就为我们介绍了几个著名的书院。1白鹿洞书院, 2岳麓书院,3嵩阳书院,4鹅湖书院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孔庙模型,孔庙也称至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曲阜孔庙主要是明清时的建筑,南北全长800多米,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100座460余间,黄瓦红墙,雕龙绘凤,完全仿皇宫之制,显示了孔子这位至圣先师的崇高地位。
我们看到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是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九间,东西长54米,南北深34米,高31.89米,殿基占1836㎡,重檐九脊,黄琉璃瓦,歇山顶 。
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复原的龙柱,大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擎檐石柱。 大殿的前檐下是10根深浮雕的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盘旋飞腾的祥龙,中间有一颗宝珠,四周祥云围绕,并以波涛相衬。龙柱分左右对称,气势之恢宏,造型之优美,雕刻技法之精巧,龙的形态之逼真,堪称绝无仅有。大殿两山和后檐下是18根八棱水磨浅浮雕团龙祥云石柱。据说清代皇帝到曲阜孔庙祭拜孔子时,孔子后人要用红绸将龙柱遮住,怕犯了“逾制”之过。
这个橱窗中展出的是祭祀孔子时使用的祭器,粉底珐琅彩五贡(清):“香炉一个,尊两个,烛台两个”。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原的孔府大门。大门两侧是展出的是门神的年画。《门神》,农历新年来临的时候,中国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贴门神、贴春联。门神是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用以驱邪避鬼,保平安,降吉祥,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孔府张贴门神由来已久,每年除夕都要张贴。
进入孔府,我们看到的是孔府收藏的文物。封建社会,孔府具有世袭罔替的尊贵地位,历时上千载。府内的藏品极为尊贵,包括历代帝王的赏赐,以及王公贵族的馈赠。至今,孔府的文物藏品多达9万余件。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征明长子、篆刻家文彭印章,文彭(1498~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徵明长子,工篆刻,制印尤精。此印石质较细,又为文彭篆刻铭文,十分

珍贵。 文彭秉承家学,真、草、隶、篆诸体兼擅。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篆刻方面,开宗立派,影响深远,创造了中国印学的一个新时代,被后人尊为石上篆刻艺术的鼻祖。
明代著名书法家何震印章,何震,生卒年不详,字主臣,一字长卿,亦称雪渔,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精篆刻,明代著名书法家。
我们这里看到的是玉琮(周),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这一件是青玉猪亦称玉豚(汉),是一种较常见的随葬玉器,既有用于手握,也有用于佩挂的。这是一件玉璧(汉),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这一件是玉觥(宋),古代的酒器。这一件是玉带钩(清),带钩的用途广泛,它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还曾用作随葬品。这里看到的是玉佩以及香囊,都是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
这一件是牙雕笏板(明)是衍圣公上朝启奏记事用具。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孔府收藏的瓷器,明薄胎斗彩荷花水鸟碗, 明成化年间景德镇窑产品。白地薄胎,外腹绘荷花6株,红花白地,水绿色荷叶,株距间有一紫色小鸭浮于水面,上有一周绿草小红花水藻衬托。
清代的粉彩花卉盘清雍正年间产品。侈口,鼓腹,圆圈足。通体粉白地,壁绘五彩牡丹花1株,外壁为全白色。底足内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识。
清代的粉彩福禄寿鹿头尊器物直口削肩鼓腹,上窄下宽,外敞圈足,变体蝙蝠形双耳。通体彩绘鹿、蝙蝠、青松、寿桃、竹、石等花纹,底款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单框。釉色光亮温润,描绘精致,构图繁缛,色彩搭配协调。
这个展柜中我们看到的是衍圣公及夫人的肖像:在展柜两边的是六十九代衍圣公孔继濩画像及夫人画像,中间展出的是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灏夫妇行乐图。《历代衍圣公和夫人肖像》,是孔府旧存中很有特色的一组文物。衍圣公和夫人肖像是孔子嫡孙和他们夫人的肖像,从61代衍圣公孔弘绪(1448—1504年),到76代衍圣公继配陶夫人(1879—1930年),共16代,历时400多年,保存之丰,延时之久,都是罕见的。其中有冠服像、常服像、生活像,是研究明清时期服制、习俗、及纺织、绘画等个方面难得的资料。
现在看到的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衍圣公的墨宝,孔府本是“书香门第”,历来以“诗礼传家”著称,加之家族庞大,人才济济,其中能诗会画者不乏其人。本次展出67代衍圣公孔毓圻的兰轴、72代衍圣公孔宪培草书中堂、孔

继涑行书册等,都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作品。
这件是孔毓圻兰轴(清)。孔毓圻(1657—1723),孔子六十七代孙。清康熙六年袭封衍圣公,备受皇帝优宠。任内所修文物很多,关心民情族务。工书善画。辞世时,清雍正帝亲为御制碑文,赐谥恭懿。
这一件是孔继涑行书册(清)。孔继涑(1726—1790),孔子六十九代孙。自幼勤奋好学,才华过人。终生研究书法,书作甚丰。
孔府旧藏古代服饰,难得一见。在中国古代,每次改朝换代,上代服饰都被定为非法,不得存留。衍圣公却是世袭罔替的贵族府第,凭其特权,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服饰。
这是一件兰绸地绣金龙马蹄袖袍(清) 本次展出的兰绸地绣金龙马蹄袖袍,用料讲究,圆领右襟,马蹄袖,上绣五爪金蟒,是清代服饰中的珍品。
这两件是上朝时所配戴的官帽。
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10件满汉全席餐具。这些器具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们的外形,器盖分别制作成鸡、鸭、鱼的形状,餐具上镶有翠玉珊瑚等珠宝,镌有祝福吉祥文字,是我国目前仅见的满汉全席餐具。这十件分别是:点铜双环出脊锡烫碗 ,点铜琴形锡烫盒,点铜桃形锡烫碗,点铜斗形锡烫碗,点铜六棱形锡烫碗,点铜鱼形锡烫碗,点铜兽钮夔龙耳四足锡烫盒,点铜圆形兽钮双环锡烫锅,点铜仿鼎形锡烫碗 ,点铜桃形钮束腰锡烫碗。
在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明代的掐丝珐琅绣墩,圆鼓状,紫铜胎,墩面微凸。掐丝勾线蓝、黑、白三色三只狮子,并有宝书如意,填蓝色釉料底。中心为一大宝相花,边沿带框,内有宝相花纹。墩腰上下两组花纹,边为宝相花,内向铸乳钉。中间为交互环带纹,环带中为行走夔龙,环带之间夹菊花纹。铸狮首二铜钮。无款。器物较大,造型古朴,掐丝填釉工艺精湛,色彩富丽堂皇。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孔府档案,本次展出的孔府档案内容是:清光绪二十年,76代衍圣公孔令贻带母亲和妻子去京城庆贺慈禧皇太后六十岁生日的礼单。
孔府档案是我国保存数量最多、最完整的私家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孔府档案的主要内容有:袭封档案、宗族档案、属官档案、租税档案、徭役档案、林庙管理档案、祭祀档案、政事档案、财务档案、庶务档案。
这一件是族杖(清),族杖,又称“祖杖”、“龙首杖”、“龙首师杖”、“法杖”。是显示远祖权威的象征物。
这一件是八角形端砚(清),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
斗转星移2500年的时间倏然而过,无论繁华或者没落,当年的人和事都已被尘封在岁月的河流中,而孔子和他的思想,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人们前

行的步伐。
千百年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孔子,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从汉代以来,祭祀孔子的活动几乎从未间断并且规格不断提高;随着孔子思想走向国际,世界许多地方纷纷建立孔庙、成立孔子学院,开办孔子文化节等,后世学者更是使孔子思想之精髓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世界各地的孔庙,从公元8世纪开始,世界许多国家也纷纷建起了孔庙,国外孔庙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越南、德国等。
孔子学院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9年3月,世界上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58所孔子讲堂。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讲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