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抄劳动经济学答案

抄劳动经济学答案

抄劳动经济学答案

1.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2)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原则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劳动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3.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4.狭义工资指劳动者得到的货币报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构成

5.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6.劳动力市场流动指劳动力的地域性、行业性和职业间流动。在某些情况下也称为劳动力迁移。1.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涵义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涵义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2.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3劳动者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一国劳动制度中的节假日制度的安排对劳动的供给有很大影响。2工资制度:一国的工资制度也是影响劳动供给的重要制度性因素。不同的付酬制度对工作动力和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

3.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

1)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因素:1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2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3技术和训练水平4工作的时间性5劳动条件特别是工作的危险性6附加福利7风俗习惯8年龄和工龄

2)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因素:1生活费用或工资水平2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者企业的负担能力3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5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6产品需求弹性

3)影响工资最后确定因素:1物价指数2经济发展程度3利润增加程度4劳资力量对比及双方内部的竞争5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供求与数量供求状况

1.为什么说劳动参与率是判断就业形势的重要指标?

劳动参与率:指在现有劳动力人口中正在从业或积极谋求从业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或总体人口的比重。

劳动率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劳动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具体公式: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结论:

1、劳动参与率指标的应用价值:

1)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

2)这类数据可用来制定就业政策并确定培训需要。3)这一指标也为计算男女人口的预期工作寿命和进入、退出经济活动的比率提供了基本数据。

4)这些数据对于制定社会保障的财务计划也有重大的意义。

5)用来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2、劳动力参与的水平和方式取决于就业机会的多少和收入要求;而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收入要求。

3、比较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总的劳动参与率是一种U形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与教育设施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收入机会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的。

4、以年龄组分类的男女劳动参与率曲线也呈U形关系。例如,年轻人开始低,随着离开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而上升,在黄金年龄是达到高峰,随着进入老年而下降。在女性的生命周期内,倾向于离开劳动力队伍从事生育和抚养子女。

5、在发达国家,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2.在评价最低工资制度影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应怎样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的影响?

1 、有关最低工资的确立与实施的议席类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及办法等内容。它是国家干预用人单位工资水平的一种法定形式

2、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经济作用1)对低收入阶层获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减少社会贫困现象,体现社会公平原则,维护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3)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使之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卷二1.劳动力本教材采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力做的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供给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所乐于提供的脑力、体力、精力或努力程度之和,以及与此有关的行为或活动。

3.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的界定比较合理:“这一学科研究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项活动。这种活动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 .

4.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精力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再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5、局部均衡是就单个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6.劳动力需求弹性

1)弹性系数 =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100%

2)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弹性概念是一个比

值,一个具体的数字,他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

量单位无关。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

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

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

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

小。

1.简述符合劳动年龄的人口分类

1、劳动力群体:

1)正在就业者。既包括从事领取工薪工作的全部

劳动力,也包括因病、罢工、休假而暂时离岗的

人员。

2)正在失业者。失业者是指没有职业但正在积极

寻找工作或等待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们。

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失业:1)一段时期以来一直

在积极寻找工作;2)解雇后在家等待被重新召回;

3)正等待与日后的某一时点应职报到。没有工作

的人只有在积极地寻找工作,才被视为是失业。

就业者与失业者两个群体统称为劳动力。

2、非劳动力群体

指求学、从事家务、退休及因伤老病残而丧失劳

动能力的人们。不想谋求职业的无业人员也归属

于非劳动力群体。

2.简述企业进行在职培训的成本和收益

1、成本

1)直接成本:雇员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和举办培训

活动所需要的费用。如聘请培训师和租用场地的

费用。

2)机会成本:一部分是受训人员在参加培训要花

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自己的生产率会受到影

响;另一部分是利用有经验的员工和机器从事培

训活动的成本,这两者都会给企业正常的经营活

动造成一定损失。

2、收益

在职培训最终受益是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得以

提高。假设员工在培训前的边际产品价值是VMP1,

培训后的边际产品价值是VMP2,那么,培训的收

益就是VMP2 – VMP1。但这还不够,雇主还必须

3.

(一)

重要问题来看待。

1将研究视角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2将研究视

角投向了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3将研究

视角投向了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

报酬方面。

(二)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联系在一起。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对产品生产需求所派生和

所导引出来的一种需求。消费者对一般商品的需

求更多的是一种直接的需求,一种最终产品的需

求。因此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可能摆脱商品

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

究。

(三)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劳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 2劳动经济学与产业

关系(劳动关系)的关系

3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4劳动经济

学与理论经济学的关系

(四)同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学经济相比具

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2与我国具体实践相

结合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1.试分析劳动参与率与就业形势存在怎样的内在

联系?

.为什么说劳动参与率是判断就业形势的重要指

标?

劳动参与率是指在现有劳动力人口中正在从业或

积极谋求从业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或总体人口的

比重。

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供给指的是:在既

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所乐于提供的脑力、体力、

精力或努力程度之和,以及与此有关的行为或活

动。

所以劳动参与率是组成劳动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

求、劳动力资源配置。所以劳动参与率是影响就

业形势的重要指标。

2.就你所熟悉的事例,请谈一谈农村劳动力迁移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已达到相当规

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

力量,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

方面:

(一)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直接促进了我国

经济的告诉增长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上就

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一方面旧的传统产

业不断萎缩,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同事新的以知识和服务为基础的产业不断涌现,

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统计显示,

1978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为27.9%、

47.9%和24.2%,到2005年,这三者的比重分别为

12.6%、47.5%和39.9%.而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分

别由1978年的70.5%、17.3%和12.2%演变为2005

年的44.8%、23.8%和31.4%.产业和就业结构的高

级化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生产要

素自由流动会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大量农村劳

动力进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目前,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过去二十余年的中国经济

增长中,对增长率做出主要贡献的因素是物质资

本规模扩大。劳动力的数量增加,人力资本的积

累,以及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农业)向高生

产率部门(如工业)间和地区间的转移。据世界

银行估计,结构变革的进城为中国过去18年(1978

年-1995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额外的推动力,劳

动力部门转移刻意解释16%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如此多的农民由从事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流动到

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由此带来的生产率是显

而易见的。

(二)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中国工业

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在城市就业,广泛

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业已占从

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

筑业中占80%。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的调查,

2004年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也就

是说,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

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

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支撑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

要力量。

(三)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促进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

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为2005年的43%,

应该说这里面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功不可没。但是,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

根据钱纳里(1988)的研究,人均GNP达到400美

元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是49%,人均500美元时应

为52.7%,我国2005年人均GDP已超过1700美元,

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同期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

而且低于同期44%上网世界平均水平,可见仍存在巨

大的提高空间。今后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

仍将是推动我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四)外出务工的回流资金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

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收入差距是人口流动的诱因,外出务工已成为

农民怎家收入的重要渠道,因此,人口流动式配

置劳动力资源,缩小地区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

一个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以有外出的全民

农户家庭为基数,近年来户均外出务工收入已占

到其家庭收入的近四成。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

200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而同年

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人均年收入6471元,年均

寄带回家3411元,据此推算,2004年农民工打工

总收入约12942亿元,寄带回家的收入约6822亿

元,这部分资金使落后地区获得了发展的外源力

量和造血功能,对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国

家各项财政支农资金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五)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成为

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首先,人力资本相对较高,流动性强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后,对其他的剩余劳动力有一定

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农村劳动力通过继续教育,

培训等渠道提升自身人力资本转移的人数逐年增

多,这是农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提高促进剩余劳

动力转移的具体体现。如果这部分人选择继续留

在农村就业,那么必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发

动机”,其次,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并不是一个单

向的过程,民工潮随之而来的不但是资本回流,

大量汇款流入农村,更重要的是出现了相当规模

的回乡创业群体,他们把打工的积蓄,熟练技能

和市场阅历用于经营特色农业,创办乡镇企业和

商业,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突出贡献,成

为带动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

卷三1.生产函数是表明一定技术水平之下,生产

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

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2.劳动力范畴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

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围,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

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

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广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

报酬收入。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

其他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劳动所得、

薪酬、劳动成本等都是广义工资的不同形式的表

达。

4.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

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

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

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

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

权利的行为。

5.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分析则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

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能够使:

1)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

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

从而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2)每个企业都

能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从而达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3)每个市场(包括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能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

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则称市场达到

了一般均衡,

6.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

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1.简述影响对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生产技术条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Q = F ( L, K )

2、企业的生产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经济目标和

社会目标对劳动的需求不同

3、市场环境和结构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劳动力市

场建设和市场结构

2.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内容人力资本投资的

内容:

(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

康水平的提高;

(4)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

劳动力迁移

答:人力资本投资就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

率而对其进行的投资。人力投资有五种形式, 即

健康保健、由厂商进行的在职培训、正规教育、

成人教育以及适应就业变化形式所引起的移民。

1.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和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有

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差异: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较为平坦。换句话说,长期

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这是长期劳动需

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重要区别。

2.政府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的途径有哪些?

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

育、培训和精力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

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再

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

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1、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主要歧视现象1)性别歧视

2)年龄歧视3)户籍歧视。

2、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主要歧视现象分析1)雇主

的偏见和统计性歧视2)传统观念的影响;“男主

外,女主内”。3)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壁垒。

3、消除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歧视现象对策

1)确立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不是追求结果的平

等,而是机会的均等。

2)法律建设应及时跟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发挥维护

市场公正和保护弱者权益的作用。

3)全面加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提高广大雇主、雇员

和人民的公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歧视现象的发生。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快立法步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就业歧

视问题,法律制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制

定反就业歧视法,明确规定就业歧视的违法责任主体、

求职者权利救济途径、就业歧视的监督检查机构等,

进一步强化针对就业歧视法的非诉讼救济形式,创设

完善的反就业歧视诉讼救济制度等。特别应该指出的

是,保证就业中的性别平等,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

规定,歧视农村女大学生承担的后果,对依法雇用农

村女大学生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在税收上给予优

惠。同时,明确法律责任,建立监管机构,惩戒歧视

行为,建立良好的就业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经济的顺

利运行。

2完善政府职能。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平衡或供不应求

的时候,就业歧视问题才会得到根本好转;另外,随

着用人单位在市场上的优胜劣汰,用人观念趋于理性,

就业歧视现象也会逐渐减少。因此,政府应当调整产

业结构,增加就业总量,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使女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途径。同时,加

大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力度,开发职业培训,提高女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应加大男女平等国策的宣传

力度,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公平就业的宣传倡导力度,

对就业歧视现象和行为进行批评报道,特别是在农村

女大学生受到歧视或平等就业权益被侵害时,提供积

极的舆论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反就业歧视的良好氛围,

提高女性权益保障水平和社会地位,改善女大学生就

业的社会环境,等等。

3转变思想观念。从农村女大学生自身来讲,要降低自

己的就业期望值,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寻找自己适合

的职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工作预期,

应该有从基础岗位做起的心理准备,不要过高估计自

身竞争力,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

竞争能力。同时,农村女大学生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

面对就业,发扬自身勤劳朴实的美德,正视社会性别

差异与家庭背景差异,以乐观平和的心态积极应对挑

战,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素质。

(一)加强反歧视教育

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除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之外,

还有雇主个人的偏见。偏见是指人们对那些和自己有

着不同特征或信仰的其他人持有的成见或反对状态,

它是歧视的内在动因。从经济学角度看,由偏见驱使

的歧视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非常效率性,这肯定是与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背离的,而持有偏见的雇主

却能够接受这种企业目标的背离。

教育的一项任务就是人们批次理解,让人们认识到,

人和人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个体差异,但人们之间的

权利是平等的,从而使他们之间不会有偏见。我们应

该努力强化教育的这一任务,特别是在初等教育和中

等教育中有意识的消除那些处于萌芽阶段的歧视偏见。

(二)建立反歧视法

政府刻意通过一些反歧视法律来禁止劳动力市场上

各种歧视现象。反歧视法一方面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

向人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政府反对歧视,主张

人人平等:两一方面,反歧视法刻意加大歧视者的风

险和成本,如果有歧视行为,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浙江大大减少歧视行为。美国1963年通过的同酬法案

就是反歧视的一个有力举措。该法案规定,雇主对相

同的工作支付不同的工资是违法的。反观我国,在城

乡、大小城市之间的户籍壁垒使我们的劳动力市场分

为二元甚至是多元,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各种行政法规

就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歧视立法。所以,我国应该取

消原有法律体系中的诸多歧视性立法,并加快修订反

歧视法。

(三)设立反歧视政府补贴

政府刻意通过对歧视行为进行补贴来鼓励雇主放弃

歧视。对那些在雇佣、工资和升迁等方面美元歧视行

为的雇主,政府进行补贴,以激励那些没有歧视的雇

主。当然,这种补贴不一定表现为政府对雇主的货币

支付,在现实中这种激励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政策优惠、

税收减免。例如,我国明确规定,安置“四残”人员

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企业所得税。安置“四

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企业所得税

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10%-35%以上,减

半企业所得税。

(四)创造劳动力市场充分

一些人接受低工资,也就是说,工资低于他们可以

在其他就业中所挣到的工资。人们之所以能够接受低

工资的就业岗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其他更好的

就业机会,如果劳动力市场信息重分、完全,一个能

创造1000元边际收益的雇员屈就于500元工资的岗位

的事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五)减少职业隔离

职业隔离导致受歧视群体在低收入部门占了大多

数,使得低工资职业和高工资职业之间形成了巨大鸿

沟。然而,如果受歧视群体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

职业隔离就很难维持。教育和培训开辟了就业机会,

那些有就业机会的人不会轻易地进入一个指定的职业:

他们是流动的,而且刻意比较容易地找到工作,因此

向少数群体或受歧视群体提供良好的教育是打破职业

隔离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六)减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歧视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花在教育、培训和保健方面的

钱,以生产率提高和收入提高的形式提高收益效率,

一些受歧视群体通常没有或者不能再人力资源方面进

行足够的投资,而且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公共投资业分

配得不平等。人力资本歧视的消除,会减轻大多数市

场歧视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中,很难歧视

那些生产率较高且具有工种选择能力的人

【参考借鉴】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一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潜在利润为正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 A、平坦 B、陡峭 C、无差别 D、不确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4、下列不属于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的是() A工资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政府调节机制 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6、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7、效率合约是指()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8、在家庭劳动力供给中,引起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家庭收入的下降B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 C制度劳动时间的下降D教育培训投入的下降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征税使工资率上升,则会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A减小B增加C不改变D不确定 10、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斯密 B、配弟 C、李嘉图 D、斯图加特·穆勒 11、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引入家庭经济行为领域,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卢卡斯 12、由于农村各产业和农村各部门不能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民劳动力 D、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13、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收入具有()的特征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垄断性 D、平均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劳动经济学题库

Ky 劳动经济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种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限弹性 B.单位供给弹性 D.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C.2.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以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工会的() A.社会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D.心理性功能经济性功能 C. 3.政府为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财政政策手段是( ) A.扩大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D.减少政府投资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4.下列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是( ) A.学校老师和学校学生 B.作家和出版社 D.保险公司和投保人 C .餐馆老板和餐馆服务员 5.对于雇员而言,计时工资使其承担的风险较小,基本工资主要取决于( ) A.个人的努力程度 B.完成产品数量的多少 D.劳动时间的长度 C.工作的紧张程度6.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 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这一主张体现的劳动关系类型是( ) A.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 B.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C.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 D.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7.关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上只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 B.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越低 8.替代效应会使( ) 1 Ky A.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B.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增加 D .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减少 C.闲暇减少,劳动时间增加9.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模型中,当“蛛网不稳定条件”成立时,说明(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近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经济学 2. 工资刚性 3. 自然失业率 4. 就业弹性 5. 工资指导线 6. 统计性歧视 7. 家庭生产函数 8. 理性经济人 9. 劳动力生产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2. 劳动力参与率 13. 余暇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15. 职业流动率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18. 磨擦性失业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得重要分支,就是一门研究( )得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得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就是指() A、人得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得人“人” C、简单得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得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就是( ) A、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C、国家与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得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B、不变C、难以确定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得直接原因就是() A、生产过程得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得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得经济下降所造成得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得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得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得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

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完整版劳动经济学 试题及答案汇总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 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 B ) 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M劳动力参与率17.

劳动经济学题库

劳动经济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种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限弹性 B.单位供给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2.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以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工会的() A.社会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C.经济性功能 D.心理性功能 3.政府为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财政政策手段是( ) A.扩大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D.减少政府投资 4.下列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是( ) A.学校老师和学校学生 B.作家和出版社 C.保险公司和投保人 D.餐馆老板和餐馆服务员 5.对于雇员而言,计时工资使其承担的风险较小,基本工资主要取决于( ) A.个人的努力程度 B.完成产品数量的多少 C.工作的紧张程度 D.劳动时间的长度 6.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这一主张体现的劳动关系类型是( ) A.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 B.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C.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 D.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7.关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上只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 B.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越低

8.替代效应会使( ) A.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B.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增加 C.闲暇减少,劳动时间增加 D.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减少 9.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模型中,当“蛛网不稳定条件”成立时,说明(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近 D.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变动在同一程度上变动 10.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失业是指( ) A.劳动力供求失衡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B.劳动力供求平衡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C.劳动力供求失衡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D.劳动力供求平衡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1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12.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13.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D.书籍费 14.一般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缺乏有关就业的信息或一时难以找到本人中意的工作而产生的失业是( ) A.技术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5.下列假定中,( )不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 A.“理性人”或“经济人”假定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围 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经济学: 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 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 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 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9.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言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 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

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3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 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 2. 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 3 4 如果上述假说经过验证,就变成了理论。 举例:教材,P24,附录1-1 (二)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换,

互惠包括三种情况(帕累托最优):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1 2 3 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一、名次解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