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_区家敏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_区家敏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_区家敏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_区家敏

第34卷第4期2014年4月

环境科学学报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Vol.34,No.4Apr.,2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No.U10330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 类)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No.XDB050203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41325020)

Supported by the NSFC-GD Joint Foundation of the Key Projects (No.U1033001),the Strategic Technical Project (B )on Haze Pollution Contr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XDB05020303)and the National Distinguished Yong Scholar Science Fund of NSFC (No.41325020)作者简介:区家敏(1988—),女,E-mail :jiaminou.scut@gmail.com ;*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mail :zheng.junyu@gmail.com Biography :OU Jiamin (1988—),female ,E-mail :jiaminou.scut@gmail.com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zheng.junyu@gmail.com

DOI :10.13671/j.hjkxxb.2014.0614

区家敏,冯小琼,刘郁葱,等.2014.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J ].环境科学学报,34(4):826-834Ou J M ,Feng X Q ,Liu Y C ,et al .2014.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VOCs emissions from vehicular exhaus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

34(4):826-834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区家敏1,冯小琼1,3,刘郁葱1,高宗江1,杨杨1,张洲2,王新明2,郑君瑜1,*

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3.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41收稿日期:2014-01-09

修回日期:2014-02-05

录用日期:2014-02-05

摘要:根据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VOCs )贡献特征,选取在用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液化石油气(LPG )出租车和摩托车,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测试,获取了以上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 化学成分(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谱.轻型汽油车以及摩托车的尾气组成中芳香烃含量最高,

其次为烷烃;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烯占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 组成的54.5%;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炔占摩托车尾气组成的54.6%.轻型柴油车的尾气组成中烷烃比例最高,其次是芳香烃和烯炔烃.除了苯和甲苯,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癸烷、乙烯、丙烯、1-丁烯亦在柴油车尾气中占有重要比例(41.2%).LPG 出租车尾气组成以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为主,并伴有较高比例的1,2,4-三甲基苯、1,2,3-三甲基苯和甲苯.与类似研究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在油品、

排放标准及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机动车排放源成分谱相关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建议对机动车成分谱研究在尾气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关键词:机动车;VOCs 排放;化学成分谱;珠三角文章编号:0253-2468(2014)04-826-09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VOCs emissions from vehicular exhaus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U Jiamin 1,FENG Xiaoqiong 1,3

,LIU Yucong 1,GAO Zongjiang 1,YANG Yang 1,ZHANG Zhou 2,WANG Xinming 2,ZHENG Junyu 1,

*1.College of Environment &Energ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2.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3.Sichu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engdu 610041Received 9January 2014;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5February 2014;

accepted 5February 2014

Abstract :Based upon VOCs emission contributions from on-road mobile sourc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light-duty gasoline-fueled vehicles (LDGV ),light-duty diesel-fueled vehicles (LDDV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fueled taxis and motorcycles were chosen to develop VOCs emission source profiles including 59PAMs compounds by using chassis dynamometer and road measurements.VOCs compositions of LDGV and motorcycles were similar featuring high percentages of aromatics and alkanes.Benzene ,toluene ,ethyl benzene ,xylenes and trimethyl benzene (BTEX ),i -pentane and acetylene made up 54.5%of detected VOCs in LDGV exhausts ,while BTEX ,i -pentane and ethylene were responsible for 41.2%compositions in motorcycle exhaust.For LDDV exhaust ,percentage of alkanes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aromatics and alkenes.In addition to benzene and toluene ,n -undecane ,n -dodecane ,n -decane ,ethylene ,propylene and 1-butene were also abundant ,in diesel-fueled vehicular exhaust.LPG vehicular exhaust were characterized by propane and i /n -butane ,as well as 1,2,4&1,2,3-trimethylbenzene and toluene.Compared to similar studies ,differences in vehicle emission source profiles still exist due to differences in fuel quality and emission standards ,and inconsistence in source sampling and chemical analytical standards.Regulations and guidelines on emission source sampl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are needed in future vehicle emission source profile studies.

4期区家敏等: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Keywords:motor vehicles;VOCs emissions;source profiles;PRD region

1引言(Introduction)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地区呈现出严峻的以高浓度细粒子(PM2.5)及臭氧(O3)为特征的雾霾与光化学烟雾污染.自2012年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PM2.5和O3是各城市群地区的首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监测站,2013a).受排放及气象双重影响,珠三角地区2013年10月份空气达标天数仅为22.2%,O3取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占超标天数的83.9%(中国环境监测站,2013b).粤港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络显示,2006—2012年间,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呈现下降趋势,但O3仍然保持缓慢上升趋势(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2013).香港地区1994—2007年的连续地面臭氧浓度观测表明:珠三角地区区域臭氧背景浓度以0.58ppbv·a-1速度增长(Wang et al.,2009),显示珠三角地区大气氧化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大气氧化性增强使得二次转化在大气污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从而增加了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的难度和挑战.

过去10年,虽然珠三角地区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SO2和PM10排放量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但VOCs排放的上升势头还没得到有效遏制.VOCs排放量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内迅猛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Lu et al.,2013).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有35% 40%的VOCs排放量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卢清,2013),是区域内VOCs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这个结果也被基于环境浓度的受体模型源解析研究结果所证实(Yuan et al.,2012).VOCs包含成千上百种化学成分,每种成分的化学反应活性各不相同,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潜势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VOCs排放总量大的污染源在二次污染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未必同样突出(Zheng et al.,2009).目前,基于化学反应活性的VOCs污染控制思路正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认可,然而开展基于化学反应活性的VOCs 污染控制工作通常需要有代表性的表征污染源排放特征的化学成分谱.同时,准确可靠的VOCs排放源化学成分谱也是开展受体模型来源解析、有毒有害物质人体健康暴露评估以及区域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的重要基础数据.

基于此,排放源化学成分谱研究目前仍然是国内外排放源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机动车作为重要的VOCs排放源,也一直是排放源化学成分谱的重要研究对象(Liu et al.,2008;Guo et al.,2011;乔月珍等,2012).在珠三角地区,针对主要机动车类型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也时有开展(王伯光等,2006;2008;Liu et al.,2008).但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在排放源化学成分特征研究相关的采样标准和分析规范,不同研究结果也时有差异.同时,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陆续颁发了较为严格的机动车排放和油品质量标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等,2010),城市机动车尾气控制普遍上升到国Ⅲ、国IV排放标准水平.随着油品升级和排放标准的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中VOCs成分特征也可能发生相应变化;为此,本文针对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主要机动车类型,开展了不同燃油类型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成分特征研究,以了解当前珠三角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的化学成分特征.

2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2.1测试车辆选取

根据珠三角地区机动车的车型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机动车VOCs排放分担率的研究结果(卢清,2013),结合实际采样条件的可行性,本研究选取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LPG出租车和摩托车作为测试车型.以上测试车型在机动车VOCs排放中分担率合计超过80%,覆盖了主要VOCs排放贡献车型,共收集35个有效VOCs排放源样品(详见表1).

2.2样品采集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本论文采用台架实验和现场采样两种方法对机动车排放的VOCs进行样品采集.对于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和LPG出租车在底盆测功机上进行台架试验采样.采样工况设置按照国家标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中的双怠速瞬态工况法,运行工况包括怠速、加速、匀速、减速及换挡.测试期间最大车速为50km·h-1;平均车速为19km·h-1;有效行驶时间为195s;循环理论行驶距离为1.013km.特别地,对于汽油小客车,除双怠速瞬态工况外,对0km·h-1、30km·h-1和60km·h-1三个速度段进行测试,每个速度段采集3min,以研

728

环境科学学报34卷

究不同速度对尾气化学成分特征的影响.对于摩托车,采用现场采样法,于实际道路工况下行驶20 min,工况包括怠速、加速、匀速和减速,行驶的最高速度为50km·h-1.

尾气样品采用国际通用的2L SUMMA不锈钢真空采样罐,于排气筒处直接收集.采样罐和尾气管之间用一段不锈钢管连接,尾气通过颗粒物-水汽过滤玻璃管(玻璃棉-无水硫酸钠-玻璃棉)后进入降温管路,经过降温后的气体再次通过颗粒物过滤器后进入采样罐.采样速率在采样前根据采样时间确定,由限流阀控制.

表1机动车VOCs排放采样情况及样品分布

Table1Information on vehicle emission source sampling

车型燃油工况样品数总样品数轻型汽油客车粤IV93#汽油瞬态工况1221

等速测试(0/30/60km·h-1)9

出租车LPG瞬态工况55

轻型柴油车粤III0#柴油瞬态工况44

摩托车粤IV93#汽油实际道路行驶55

2.3样品分析

VOCs源样品成分分析主要参照USEPA推荐的TO-14/TO-15方法,使用美国EPA PAMS(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ozone precursor monitoring program)标气等实现对59种对大气光化学反应有重要作用的C2 C12VOCs的定性定量检测.样品经过低温冷阱预浓缩后,采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质谱检测仪(Mass Selective Detector,MS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联用系统定性定量分析C2 C12的VOCs.样品先经ENTECH7100预浓缩仪三级冷阱脱除样品中的CO2和水,后以高纯氦气为载气进入DB-1色谱柱进行样品分离.色谱分离后的气样分两段气流分别进入连接MSD的I.D 不锈钢管(0.35m?0.10mm)及连接FID检测器的HP PLOT-Q柱(30m?0.32mm?20.0μm),分别实现对C4 C12及C2 C3的VOCs检测.根据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工作曲线外标法定量.具体分析方法和分析流程详见文献(Wang et al.,2008).

2.4样品采集和分析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样品采集及分析过程中执行严格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QA/QC),主要包括采样罐的清洗、采样管路污染控制,样品运输及样品实验室分析.采样管路采用不锈钢管,满足低吸附、管路本身无额外污染的要求.管路中的玻璃过滤管填充前经马弗炉高温烘烤,以去除杂质.每次采样前管路经高纯氮气吹洗,然后伸入机动车尾气管,启动采样车辆发动机,使机动车保持怠速,再将100mL抽气针筒与管路连接头连接,抽走管路中的空气,重复抽气8 10次,使管路充满机动车尾气,然后再将采样罐与采样管路连接进行采样.等速测试时,在车速达到指定速度并稳定后才开始抽气.样品采集后避光保存,并于24h内送至实验室保存.为确保采样罐清洁,所有采样罐在采样前使用零气反复清洗至少5次,清洗后放置24h,按样品分析方法抽样检测目标化合物的含量,检出含量应低于检测限,否则重新清洗.分析系统在每天分析前用高纯氮气吹洗,并对外标曲线进行单点校准.本研究中芳香烃检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为10%以内,烷烃检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分别为12% 14%和15%以内,烯炔烃检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为13% 15%和15%以内.各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详见文献(Wang et al.,2008).

3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本文分别对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LPG出租车、汽油摩托车尾气排放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共对59种VOCs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包括29种烷烃,16种芳香烃,14种烯炔烃.表2列出了各种机动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化学成分特征谱.

828

4期区家敏等: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表2各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化学成分特征谱(质量分数)

Table2VOCs emission source profiles of different vehicle types(Mass-weighted percent)

VOCs物种

平均值(S.D.a)

轻型汽油车(n=12)轻型柴油车(n=4)LPG出租车(n=5)汽油摩托车(n=5)

乙烷1.51%(1.67%)0.16%(0.09%)5.37%(2.71%)0.73%(0.85%)丙烷0.15%(0.15%)0.10%(0.06%)31.54%(8.68%)0.10%(0.07%)异丁烷0.67%(0.65%)4.37%(2.85%)3.32%(1.79%)0.34%(0.10%)正丁烷0.56%(0.49%)0.29%(0.23%)7.19%(2.61%)0.76%(0.47%)异戊烷4.94%(3.45%)1.91%(1.15%)0.06%(0.08%)4.98%(1.99%)正戊烷2.26%(1.33%)0.63%(0.34%)ND b2.95%(0.72%)2,2-二甲基丁烷0.60%(0.47%)0.15%(0.13%)ND0.87%(0.33%)环戊烷0.70%(0.62%)1.49%(1.27%)ND0.44%(0.05%)2,3-二甲基丁烷1.14%(0.57%)0.20%(0.14%)ND0.86%(0.42%)2-甲基戊烷3.77%(1.55%)0.47%(0.62%)ND3.64%(0.52%)3-甲基戊烷2.71%(1.04%)0.31%(0.42%)ND2.57%(0.34%)正己烷1.66%(1.45%)0.18%(0.17%)0.08%(0.09%)1.86%(0.56%)甲基-环戊烷1.64%(0.59%)0.24%(0.21%)ND1.59%(0.25%)2,4-二甲基戊烷0.56%(0.31%)0.04%(0.03%)ND0.62%(0.12%)环己烷0.45%(0.36%)0.13%(0.10%)ND0.32%(0.04%)2-甲基己烷2.98%(1.43%)0.30%(0.26%)0.02%(0.04%)2.19%(0.36%)2,3-二甲基戊烷1.04%(0.46%)0.12%(0.10%)ND0.82%(0.14%)3-甲基己烷2.77%(1.03%)0.51%(0.35%)ND2.01%(0.32%)2,2,4-三甲基戊烷0.93%(0.56%)1.22%(0.80%)ND2.69%(2.77%)正庚烷2.34%(1.17%)0.54%(0.46%)0.02%(0.05%)1.76%(0.57%)甲基-环己烷1.20%(0.54%)0.54%(0.36%)0.01%(0.02%)0.87%(0.13%)2,3,4-三甲基戊烷0.20%(0.24%)0.06%(0.05%)ND1.16%(1.45%)2-甲基庚烷1.11%(0.50%)0.41%(0.28%)0.02%(0.03%)0.69%(0.33%)3-甲基庚烷1.10%(0.50%)0.26%(0.18%)0.02%(0.02%)0.72%(0.26%)正辛烷1.06%(0.53%)1.13%(0.74%)0.03%(0.06%)0.83%(0.45%)正壬烷0.55%(0.31%)3.31%(2.42%)0.09%(0.15%)0.51%(0.40%)正癸烷0.36%(0.22%)4.71%(2.58%)0.40%(0.29%)0.28%(0.26%)正十一烷0.34%(0.25%)9.87%(6.56%)1.60%(0.81%)0.17%(0.21%)正十二烷0.22%(0.24%)6.67%(3.17%)1.66%(1.05%)0.08%(0.09%)乙烯3.38%(3.84%)5.94%(5.26%)0.12%(0.07%)2.50%(2.58%)乙炔1.63%(3.66%)2.52%(2.10%)0.03%(0.02%)8.37%(9.94%)丙烯1.92%(2.24%)5.29%(3.61%)0.10%(0.06%)3.37%(2.48%)1-丁烯0.56%(0.50%)4.37%(2.89%)ND1.07%(0.63%)反-2-丁烯0.31%(0.33%)0.97%(0.60%)ND0.45%(0.23%)顺-2-丁烯0.23%(0.24%)0.68%(0.43%)ND0.32%(0.19%)1-戊烯0.16%(0.15%)3.48%(2.37%)ND0.35%(0.24%)异戊二烯0.00%(0.02%)0.00%(0.00%)ND ND

反-2-戊烯0.40%(0.36%)0.53%(0.30%)ND0.59%(0.32%)顺-2-戊烯0.19%(0.16%)0.32%(0.20%)ND0.32%(0.22%)1-己烯0.21%(0.17%)1.90%(1.18%)ND0.30%(0.20%)α-蒎烯ND ND0.08%(0.18%)ND

β-蒎烯ND ND ND ND

苯5.61%(1.69%)8.56%(5.44%)0.63%(0.36%)4.04%(2.29%)甲苯9.61%(3.05%)5.74%(3.11%)4.73%(6.48%)8.91%(2.38%)乙苯3.09%(1.15%)1.57%(0.88%)1.10%(0.73%)3.84%(0.99%)

928

环境科学学报34卷续表2

VOCs 物种平均值(S.D.a )

轻型汽油车(n =12)轻型柴油车(n =4)LPG 出租车(n =5)汽油摩托车(n =5)间/对二甲苯6.39%(1.38%)2.84%(1.57%)3.91%(2.73%)

6.84%(2.84%)

苯乙烯0.17%(0.34%)0.11%(0.11%)ND ND 邻二甲苯2.72%(0.48%)1.38%(0.76%)1.87%(1.11%)3.03%(1.39%)异丙苯0.55%(0.24%)0.22%(0.12%)0.12%(0.03%)0.53%(0.21%)正丙基苯1.11%(0.45%)0.66%(0.38%)0.84%(0.12%)1.32%(0.47%)间乙基甲苯4.08%(1.56%)2.19%(1.55%)4.24%(0.89%)3.30%(1.15%)对乙基甲苯2.18%(0.61%)1.03%(0.74%)1.77%(0.32%)1.79%(0.69%)1,3,5-三甲基苯2.11%(0.48%)0.88%(0.57%)1.92%(0.32%)1.66%(0.54%)邻乙基甲苯1.84%(0.59%)1.13%(0.77%)1.99%(0.39%)1.53%(0.54%)1,2,4-三甲基苯7.51%(2.12%)4.03%(2.72%)14.83%(4.72%)4.95%(2.08%)1,2,3-三甲基苯2.88%(1.05%)1.76%(1.21%)5.89%(1.61%)1.84%(0.92%)间二乙苯0.53%(0.22%)0.33%(0.23%)1.02%(0.36%)0.45%(0.35%)对二乙苯1.04%(0.44%)1.13%(0.60%)3.21%(0.95%)0.82%(0.54%)邻二乙苯

0.10%

(0.08%)

0.12%

(0.06%)

0.21%

(0.07%)0.07%

(0.06%)注:S.D.表示样本标准偏差,ND 表示低于检测限

图1

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 化学成分组成

Fig.1

VOCs

compositions

of

light-duty

gasoline-fueled

vehicle exhaust

3.1

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成分特征

如图1示,轻型汽油车尾气的化学组成中以芳香烃为主(51.5%),

其次为烷烃(39.5%),烯炔烃所占比例较低(9.0%).具体来说,甲苯、苯、间/对-二甲苯、1,2,4-三甲基苯和异戊烷是轻型汽油车尾气中质量比最高的5种成分,在59种检测成分中所占比例合计34.6%,其次是乙烯、间-乙基甲苯、2-甲

基乙烷、3-甲基戊烷和乙苯等(图2).以上10种主要成分均是我国其他地区机动车尾气VOCs 排放研究中的主要成分(陆思华等,2003;Liu et al .,2008;高爽等,2012),特别是甲苯、间/对-二甲苯、苯、异戊烷、乙烯是本研究及以往研究中轻型机动车尾气排放组成的首要成分.然而,本研究中乙烯和乙烷所占的比例为3.7%和1.6%,而上述研究

(陆思华等,2003;Liu et al .,2008;高爽等,

2012)中,乙烯的比例为10.2% 11.6%,乙烷的比例为4.0% 7.6%.另一方面,本研究中1,2,4-三甲基苯、间/对-二甲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和6.3%,以上其他研究中两者所占比例则分别为2.3% 3.8%和4.1% 4.8%.以上差异可能反映出不同地区机动车的实际组成,

以及油品升级对VOCs 化学成分特征的影响.Liu 等(2008)于2007—2008年在珠三角地区开展研究,当时测试车辆主要适用

的油品为“国II ”标准汽油;高爽等(2012)以及陆思华等(2003)研究开展测试的地区及年份分别是天

津(2012年或之前)和北京(2003年或之前),与本研究有所差异

图2

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的主要VOCs 成分

Fig.2

Major species in light-duty gasoline-fueled vehicle exhaust

除了双怠速瞬态工况,本文还对不同行驶速度

下(0km

·h -1、30km ·h -1和60km ·h -1)轻型汽油车的尾气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在0km ·h -1

30km ·h -1以及60km ·h -1的行驶速度下,烷烃所占的

38

4期区家敏等: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比例分别是55.2%、51.9%和50.6%,芳香烃的比例则为27.2%、

32.9%和32.0%.随着速度的上升,烷烃的比例有所下降,芳香烃的比例则轻微上升

(图3).在3个速度段下,异戊烷、乙烯、甲苯、乙烷、2-甲基戊烷、苯、丙烯、1,2,4-三甲基苯等是尾气排放中的主要VOCs 成分(图4).苯、甲苯、1,2,4-三甲

基苯和间/对-二甲苯等均随着速度的上升呈现上升趋势.乙烯所占比例随着速度上升呈现下降趋势,

丙烯的比例则随着速度上升而有所增加.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仍缺乏对不同速度下机动车尾气的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香港地区Guo 等(2011)对4个速度段下汽油小轿车和LPG 出租车的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香港地区的研究显示,汽油小轿车尾气的VOCs 组成中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比例并未随着速度的改变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但

在0km ·h -1、25km ·h -1、50km ·h -13个速度段下,苯所占的比例

分别为2.7%、

3.1%和3.3%,甲苯比例为10.1%、11.4%和13.6%,两者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与本研究结果类似.然而,由于现有研究在测试车辆及测试速度段的局限性,行驶速度对机动车尾气VOCs 成分组成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图3不同速度下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 化学成分组成Fig.3

VOCs compositions of light-duty gasoline-fueled vehicle exhaust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speeds

图4

不同速度下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的主要VOCs 成分

Fig.4

Major species in light-duty gasoline-fueled vehicle exhaust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speed

图5

轻型柴油车尾气VOCs 化学成分组成

Fig.5

VOCs compositions of light-duty diesel-fueled vehicle

exhaust

3.2

轻型柴油车尾气排放化学成分特征

轻型柴油车的尾气VOCs 化学成分特征谱如表2所示.在59种检测成分中,烷烃所占比例为

40.3%,芳香烃的比例为33.7%,烯烃的比例为

26.0%(图5).烷烃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这和乔月珍等(2012)、付琳琳等(2005)对上海和北京的研究结果相近.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烷烃是轻型柴油货车VOCs 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化合物,其次是芳香烃,烯炔烃最少.但王伯光等(2006;2008)对广州地区柴油车的研究指出,烯烃为柴油车VOCs 的主要成分,质量百分比约达79.7%,而烷烃为19.5%,芳香烃仅为0.2%.这可能跟采样工况与分析方法的差异有关,王伯光等是在怠速时进行样品采集的,而本文是在双怠速瞬态工况下进行样品采集,包括了怠速、加速、匀速、减速及换挡多种

行驶状态.不仅如此,

王伯光等研究的柴油车包括了重型柴油车,而本文只对轻型柴油车进行研究.

此外,相对于本研究中的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

的尾气组成中芳香烃所占比例下降,烷烃比例则有

所上升.在主要成分方面,柴油车的特征亦与汽油车的不同.正十一烷、苯、正十二烷、乙烯、甲苯、丙

1

38

环境科学学报34卷

烯、正癸烷、异丁烷以及1-丁烯是轻型柴油车尾气排放中所占比例最高的10种成分(图6).类似地,Liu 等(2008)对珠三角柴油车的研究中,比例最高的VOCs 成分依次为丙烯、乙烯、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1,2,4-三甲基苯、壬烷、1-丁烯、苯等.长链烷烃在柴油车中尾气组成中占有重要比例,但在汽油车中比例较低.因此,

相对于苯系物(在柴油车和汽油车中尾气组成中均占有重要比例),长链烷烃(如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可作为一般柴油车尾气的标志物,应用于受体模型源解析中柴油车尾气与汽油车尾气的辨别中

图6

轻型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主要VOCs 成分

Fig.6

Major species in light-duty diesel-fueled vehicle exhaust

3.3LPG 出租车尾气排放化学成分特征

表2列出了LPG 出租车尾气排放的VOCs 化学

成分谱.在双怠速瞬态工况下,

LPG 出租车的尾气组成以烷烃为主(51.4%),

其次为芳香烃(48.3%)(图7).具体来说,本研究中LPG 出租车尾气排放的主要VOCs 成分为丙烷、1,2,4-三甲基苯、正丁烷、1,2,3-三甲基苯、乙烷、甲苯、间-乙基甲苯、间/

对-二甲苯、异丁烷和对-二乙苯(图8).我国北京(陆思华等,2003)、广州(王伯光等,2008)、香港地区(Guo et al.,2011)以及国外研究(Theloke and Friedrich ,2007)均显示,LPG 机动车尾气排放中主要以低碳原子数的烷烃为主,特别是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

与LPG 的燃料组成相对应.然而,现有研究对于LPG 机动车中芳香烃以及烯烃的组成比例存在较大分歧.例如本研究中LPG 出租车的尾气组成中芳香烃的比例仅次于烷烃,远高于烯烃.然而在我国北京和香港地区的研究中,LPG 出租车的尾气组成由烷烃主导,芳香烃和烯炔烃所占比例仅为3.9%和1.9%.乔月珍等(2012)对LPG 助动车的

测试则显示乙炔为最主要的排放物种,

占其VOCs 组成的76.7%,显著高于其他研究.不同地区使用

的LPG 品质、测试车型(出租车、公交车、助动车)、在用机动车的复杂性以及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差异

可能是引起差异的重要原因.此外,

LPG 机动车尾气排放中丙烷和丁烷的相对含量是目前源解析关

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中丙烷的含量约为丁烷(包括正丁烷和异丁烷)的3倍;类似地,

Lai 等(2009)对广州LPG 巴士尾气、

LPG 加油站附近环境空气的分析显示,丙烷的含量约为丁烷(包括正丁烷和异

丁烷)的2 3倍.而Tsai 等(2006)对香港地区LPG 的组成研究则显示,正、异丁烷(46.4%、

22.4%)的含量远高于丙烷(26.0%).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及Lai 等(2009)采集分析是LPG 机动车的排放尾气,而Tsai 等(2006)分析研究的则是未经燃烧的LPG 燃料.同时,香港与广州两地的LPG 油品差异可能也是两地研究中丙烷和丁烷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图7LPG 出租车尾气VOCs 化学成分组成Fig.7

VOCs compositions of LPG-fueled taxi

exhaust

图8LPG 出租车尾气排放的主要VOCs 成分Fig.8

Major species in LPG-fueled taxi exhaust

3.4

摩托车尾气排放化学成分特征

摩托车尾气排放的VOCs 化学成分谱如表2

示.在59种分析成分中,芳香烃所占比例最高,为44.9%,其次为烷烃(37.4%)和烯炔烃(17.6%)(图9).摩托车的尾气排放组成特征与本研究中的轻型汽油车较为相似,可能是由于使用油品的相似性.如图10所示,摩托车的尾气组成的主要VOCs

2

38

4期区家敏等: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成分分别是甲苯、乙炔、间/对-二甲苯、异戊烷、

1,2,4-三甲基苯、苯、乙苯、2-甲基戊烷、丙烯和间-乙基甲苯.国内关于摩托车尾气VOCs 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仍较少.乔月珍等(2012)于上海市对摩托车的研究显示,烷烃为主要排放物质,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与本研究有所差异.这可能与两地的油品组成以及测试车辆的差异有关.乔月珍等研究中摩托车

测试使用油品为“沪IV ”车用汽油,而本研究中珠三

角所用油品为“国IV ”车用汽油.此外,乔月珍等选取的摩托车生产年份为2000年前至2004年,而本研究中摩托车生产年份为2000年至2011年.但在主要VOCs 成分上,两研究的结果仍较为接近.乔月珍等的研究显示摩托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成分是乙炔,其次为2-甲基己烷、间/对-二甲苯.乙炔以及间/对-二甲苯在本研究以及上海市摩托车尾气研究中均为主要的VOCs 成分

图9摩托车尾气VOCs 化学成分组成Fig.9

VOCs compositions of motorcycle

exhaust

图10摩托车尾气排放的主要VOCs 成分Fig.10

Major species in motorcycle exhaust

4结论(Conclusions )

1)轻型汽油车的尾气组成中芳香烃所占比例

最高,

其次为烷烃,烯烃所占比例较小.主要成分为苯系物、异戊烷和乙烯等.随着行驶速度的上升,轻

型汽油车尾气中烷烃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芳香烃则有所增加.

2)轻型柴油车尾气成分组成中烷烃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是芳香烃和烯烃.相较于本研究中的其他车型,

轻型柴油车尾气中烯烃的比例最高.其主要成分除了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癸烷这些长链烷烃外,还有乙烯、丙烯、1-丁烯.

3)LPG 出租车的尾气组成以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为主,同时还有较高比例的1,2,4-三甲基苯、1,2,3-三甲基苯和甲苯.4)汽油摩托车尾气中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比例与轻型汽油车较为相近,分别为芳香烃>烷烃>烯烃.主要成分为苯系物、乙炔和异戊烷等.

5)我国各个地区由于测试车型、油品品质、排放标准、行驶工况以及源样品收集和分析方法的差异,机动车尾气VOCs 化学组成特征也体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同时,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采样与分析过程的差异,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表明我国在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方面,除了需要加强研究的地理特性以外,还需要对机动车尾气采样(包括采样车辆、

数量、方法与过程等)与分析方法和过程(包括分析方法、成分种类、QA /QC 等)等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责任作者简介:郑君瑜(1968—),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源清单建立方法与模型定量不确定性分析.E-

mail :zhengjunyu@gmail.com.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付琳琳.2005.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 )人为源排放特征研究

[D ].北京:北京大学

高爽,金亮茂,史建武,

等.2012.轻型汽油车VOCs 排放特征和排放因子台架测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32(3):397-405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公安厅

等.2010.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执行第四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

R].粤环发[2010]75号.广东省: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工商局.1-4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2013.粤港珠

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12年监测结果报告[R].PRDAIR-2012-2.粤港珠江三角洲: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香

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1-23

Guo H ,Zou S C ,Tsai W Y ,et al.2011.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from private cars and taxis at different driving speeds in Hong Kong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5:2711-2721

Heeb N V ,Forss A M ,Bach C ,et al.2000.Velocity-dependent

3

38

环境科学学报34卷

emission factors of benzene,toluene and C2-benzenes of a passenger car equipped with and without a regulated3-way catalyst[J].Atmospheric Environment,34(7):1123-1137

Lai C H,Chang C C,Wang C H,et al.2009.Emissions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from motor vehicle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43:1456-1463

Liu Y,Shao M,Fu L L,et al.2008.Source profile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measured in China:Part I[J].Atmospheric Environment,42:6247-6260

Lu Q,Zheng J Y,Ye S Q,et al.2013.Emission trends and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SO2,NO x,PM10and VOCs in the PearlRiver Delta region from2000to2009[J].Atmospheric Environment,76:11-20

卢清.2013.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VOCs排放特征及时空分配改进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陆思华,白郁华,张广山,等.2003.机动车排放及汽油中VOCs成分谱特征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40):507-511

乔月珍,王红丽,黄成,等.2012.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源成分谱及其大气反应活性[J].环境科学,33(4):1071-1079

Theloke J,FriedrichR.2007.Compilation of a database on the composition of anthropogenic VOC emissions for atmospheric modeling in Europe[J].Atmospheric Environment,41(19):4148-4160

Tsai W Y,Chan L Y,Blake DR,et al.2006.Vehicular fuel composition and atmospheric emissions in South China:Hong Kong,Macau,Guangzhou and Zhuhai[J].Atmospheric Chemistry&Physics,6:3281-3288Wang T,Wei X L,Ding A J,et al.2009.Increasing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background atmosphere of southern China,1994—2007[J].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9(16):6217-6227

Wang X M,Wu T.2008.Release of isoprene and monoterpenes during the aerobic decomposition of orange wastes from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42:3265-3270

王伯光,邵敏,张远航,等.2006.机动车排放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及其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6):75-80

王伯光,张远航,邵敏,等.2008.广州地区大气中C2 C9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人为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8(7):1430-1440

Yuan Z B,Zhong L J,Lau A K H,et al.2012.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PearlRiver Delta:Identification of source reg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mission-oriented monitoring strategies [J].Atmospheric Environment,76:162-172

Zheng J Y,Shao M,Che W W,et al.2009.Speciated VOC emission inventory and spatial pattern of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 in the PearlRiver Delta,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43:8580-858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a.2013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10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b.2013年10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8

438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七年八月

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要起草人: 科技标准处项目管理人:

目录 1 任务来源与工作过程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2) 2.1 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需要 (2) 2.2 表面涂装行业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3) 2.3 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完善标准体系的需要 (4) 3 山东省表面涂装行业概况 (5) 4 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2) 4.1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 (12) 4.1.1 加工纸制造 (12) 4.1.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 (14) 4.1.3 金属制品 (16) 4.1.4 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 (18) 4.1.5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19) 4.1.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0) 4.1.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23) 4.1.8 电子产品制造 (25) 4.1.9 仪器仪表制造业 (28) 4.1.10 金属制品、机械、设备、汽车修理 (30) 4.2 污染物处理技术分析 (34)

4.2.1 源头控制 (34) 4.2.2 末端治理 (35) 5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41) 5.1 国外相关排放标准 (41) 5.1.1 美国 (41) 5.1.2 欧洲 (45) 5.1.3 日本 (48) 5.2 国内相关排放标准 (50) 5.2.1 国家标准 (50) 5.2.2 其他省市标准 (50)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2) 6.1 适用范围 (52) 6.2 术语及定义 (52) 6.3 实施时间 (52) 6.4 控制指标选取 (53) 6.4.1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选取 (53) 6.4.2 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指标选取 (56) 6.4.3 标准框架的确定 (57) 6.5 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及制定依据 (59) 6.5.1 有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59) 6.5.2 有组织排放速率限值 (69) 6.5.3 无组织浓度限值 (79)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物和几乎不挥发

含有机物废水处理: .何谓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物和几乎不 挥发 既然所处理的水称之为废水,则其中有机物浓度不很高,比如重量百分比小于10%,小于5%,小于2%,或小于1%。所以这些废水可称之为有机物稀水溶液。则有机物废水处理也可视为有机物稀水溶液分离。 一. 挥发性有机物 鉴于很多分离技术主要利用有机物的挥发性来分离, 我们可以用有机物稀水溶液中有机物对水的相对挥发度来衡量. 狭义地讲, 在有机物浓度从0到2%的全范围内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大于2的有机物, 我们称之为挥发性有机物。 为什么要强调从0到2%的范围内, 因为恰恰有些有机物在这个浓度范围内与水形成共沸物 (相对挥发度随浓度升高而变得小于1) 。强调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大于2 是因为相对挥发度越打越容易用精馏/吹脱原理分开。 虽然有些化合物的纯物质饱和蒸汽压远小于同样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但是在低浓度下,亨利定律起作用。或者讲,这些有机物特别是非极性有机物在稀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很大, 大到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这样, 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挥发度大于1。

按这个狭义定义, 属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有: 1.几乎所有9个碳以下的烃; 2.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5个卤素原子以下的卤代烃(脂肪族和芳 香族); 3.几乎所有6个碳以下的(一元)醇; 4.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一元)醚; 5.除甲醛外的所有7个碳以下的(一元)醛和酮; 6.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羧酸的)酯; 7.几乎所有6个碳以下的腈类(RCN), 如乙腈, 丙腈, 丙烯腈等; 8.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一元)脂肪族胺类(包括含氮环类化合 物); 9.6个碳以下的脂肪族单硝基取代物; 10.芳香族单硝基取代物; 11.芳香族单卤单硝基取代物, 例如1-氯-2-硝基苯, 1-氯-3-硝 基苯, 1-氯-4-硝基苯; 12.芳香族二卤单硝基取代物; 例如1,4-二氯-4-硝基苯, 1,2-二 氯-2-硝基苯; 13.二甲基酚类, 乙基酚; 14.某些卤代酚, 如2-氯酚, 2,4-二氯酚, 2,4,6-三氯酚; 15. 2-硝基酚, 1-氯-2-硝基酚;

氏家谱字辈糸

张 2011-03-25 21:08 张氏家谱辈 1.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摘自《张氏族谱》) 2.摘自:《张氏三修族谱》民国13年孝友堂 43册(派语: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3.摘自:江西赣洲《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八修族谱》不分卷张士元等主修民国38年 9册派语: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4 .摘自:《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派语 族间尚有派行: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 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 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 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 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5.城南张氏五修支谱16卷民国己巳年孝友堂张先炳等主修 16册,派语 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 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 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6.摘自:江西上饶《清河张氏宗谱》8卷张诸葛清编纂民国30年玉海堂 8 册派语: 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 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 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 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 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7.湘西学士桥张氏族谱11卷,民国17年,希贤堂,11册齐,派语: 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 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印刷业) 编制说明 (报审稿)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印刷业)》编制组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标准制定主管部门: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标准编制牵头单位: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协作单位: 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宜春市环境监测站、景德镇市环境监测 主要起草人员: 储险峰、陈谊、钟鸿雁、康长安、邹新、徐洁、罗小龙、于雯、刘敏、李文辉、胡巍。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标准编制过程 (2)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5) 2.1印刷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5) 2.2标准制定必要性 (6) 3 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1印刷业行业分类 (14) 3.2我国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3江西省印刷行业概况 (16) 4 印刷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0) 4.1印刷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节点 (20) 4.2印刷行业VOC S末端治理防治技术 (25) 4.3我省印刷企业VOC S 排放现状 (28) 5标准制定原则及思路 (36) 5.1标准制定的原则 (36) 5.2技术路线 (37)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8) 6.1标准的适用范围 (38) 6.2标准的结构框架 (39) 6.3术语与定义 (39) 6.4污染控制标准值形式 (42) 6.5污染因子的选择 (43) 6.6排放控制要求的确定及依据 (46) 6.7排气筒高度的规定 (64) 6.8监测与监控要求 (65) 6.9生产工艺和环境管理要求 (66) 7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69) 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69) 7.2实施本标准的技术分析 (69)

DB3301T+0277—2018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 3301/T 0277—2018 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2018-12-30发布2019-01-30实施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6) 5 监测要求 (8) 6 实施与监督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方法 (1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便携式仪器法测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20)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纺丝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26)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律和法规,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杭州市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的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要求。本标准颁布实施后,国家和浙江省发布的相应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涉上述行业污染控制要求的,当其严于本标准或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时,执行国家和浙江省行业型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新建污染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污染源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 本标准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杭州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杭州市环保产业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应巍、唐伟、夏阳、卢滨、何校初、井宝莉、杨超、张奇漪、施明才、陈超、沈小东、沈鸿海。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发布日期:2018-05-16浏览次数:来源:作者:为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省环保厅组织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DB37/ 2801.5-2018),已经省政府批准,由省环保厅和省质监局联合发布,将于2018年10月23日起实施。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该标准编制的背景、主要思路、技术可行性等,现做以下解读: 一、为什么要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生产、燃料涂料制造、溶剂涂料使用等过程,部分VOCs 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表面涂装行业的涂装工序属于溶剂涂料的使用过程,是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我省是表面涂装行业大省,除汽车制造、家具制造、铝型材工业外,我省具有涂装工序并产生VOCs排放的规模以上涂装企业(不含汽车修理与维护)有1000余家。表面涂装相关企业使用的溶剂和涂料种类繁多且用量大,部分企业生产车间及涂料贮存车间密闭性较差,且未能配备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导致VOCs排放量大,并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因此,制定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标准对于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有什么特点 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与涂料类型和涂装技术有关。涂装相同面积

时,使用油性涂料产生的VOCs最多,水性涂料次之,粉末涂料最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产生的VOCs最多,静电喷涂和刷涂等工艺产生的VOCs较少。我省多数表面涂装企业生产过程中仍然使用油性涂料和空气喷涂技术,导致VOCs排放量大。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量与车间密闭性及末端治理措施也有很大关系。很大一部分表面涂装企业的生产车间为半封闭形式,生产设备分布不集中,部分企业只对污染较集中、较严重的喷漆工位、烘干工位等工位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而大部分有机废气仍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且部分企业未采取有效的末端治理措施,或仅安装水吸收、活性炭吸附等简易VOCs治理设施,对VOCs处理效率较低,使VOCs排放量高。 三、目前表面涂装行业可行的VOCs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治理可分为防、治两条途径。“防”主要是源头控制,即通过提高低有机溶剂含量的环保涂料(水性涂料或粉末涂料)的使用比例,改进涂装工艺技术(静电喷涂、刷涂、滚涂等),研发智能化涂装测试线,涂装车间充分密闭等方法,减少VOCs产生。“治”主要是对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收集净化处理。结合省内典型表面涂装企业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结果,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较高效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催化燃烧(RCO)和高温焚烧(RTO)等。 从我省表面涂装企业涂装工艺水平、污染控制技术及调研实测数据来看,企业采取原料调整、改进喷涂工艺或喷涂技术、配套高效的污染治理设施等方式完全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我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下同)综合治理,降低VOCs的排放总量,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注重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分阶段完成全市VOCs污染整治任务,大幅减少重点行业VOCs排放,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化工企业通过源头控制、工艺改进、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生产环节和废水废液废渣系统密闭性改造、罐型和装卸方式改进等措施,表面涂装企业通过改用环境友好型涂料、提高喷涂效率、安装末端废气处理设施等措施,包装印刷企业通过改用环境友好型油墨、在末端建立密闭废气收集系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等措施,全过程控制和减少VOCs排放。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污染治理,企业工艺装备、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大幅提升,重点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已建成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稳定达到相关控制标准和要求。 二、重点治理行业 重点治理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行业。 三、治理标准及要求 (一)化工行业 产生VOCs污染的企业均应采用密闭化的生产系统,封闭一切不必要的开口,尽可能采用环保型原辅料、生产工艺和装备,从源头控制VOCs废气的产生和无

组织排放。治理后橡胶制品行业达到《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要求,其它化工企业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 1.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体系,细化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泄漏浓度限值、修复要求等关键要素,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设置编号和标识,定期检测、及时修复,防止或减少跑、冒、滴、漏。 2.加强有组织工艺废气排放控制。工艺废气应优先考虑生产系统内回收利用,难以回收利用的,应采用催化燃烧、热力焚烧等方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回收排入火炬系统的废气;火炬应按照相关要求设置规范的点火系统,确保通过火炬排放的VOCs点燃,并尽可能充分燃烧。 3.严格控制储存、装卸损失。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设施应在符合安全等相关规范的前提下,采用压力罐、低温罐、高效密封的浮顶罐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的拱顶罐,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应在采用内浮顶罐基础上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等处理设施。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应采取全密闭、液下装载等方式,严禁喷溅式装载。汽油、石脑油、煤油等高挥发性有机液体和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程应优先采用高效油气回收措施。运输相关产品应采用具备油气回收接口的运输工具。 4.加强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散废气治理。废水废液废渣收集、储存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应对逸散VOCs和产生异味的主要环节采取有效的密闭与收集措施,确保废气经收集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禁止稀释排放。 5.加强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制定开停车、检维修、生产异常等非正常工况的操作规程和污染控制措施,非正常工况下生产装置排出的含挥发性有机物的物料、废气和检维修前清扫气应接入回收或净化处理装置。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 ****—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6.07.01)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定项目的确定 (2) 5 监测方法的选择 (2) 6 采样技术要求 (3) 7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5) 8 结果与计算 (6)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或总烃标准监测方法表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特征项目标准监测方法表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流程 (16)

北京市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ICS13.040.40 Z6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1201—2015 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printing industry 2015-05-13发布2015-07-01实施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排放控制要求 (3) 5监测与检测 (5) 6实施与监督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 (7)

前 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北京市印刷业关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执行,不再执行DB11/501—200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5月13日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北京印刷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磊、王敏燕、潘涛、栾志强、张伟、邵霞、任玉成、李国昊、高喜超、刘木兴、任培芳、袁勋、闫磊、李靖、何万清、王海林、高美平

挥发性有机物VOC处理进展概述

挥发性有机物VOC处理进展概述

挥发性有机物VOC处理进展概述 一、有机废气的各种净化方法 1.1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种从有机废气中去除可吸附的VOC组分或回收溶剂的一种传统方法。吸附操作的原理是在气相中需要分离的气体组分(吸附质)可以选择性的与固体表面(吸附剂)相结合,然后再经解吸又回到气相中,通常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VOC的净化主要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吸附法可以吸附浓度很低的(甚至痕量)组分,经解吸后可大大增浓,因而可以从废气中出去溶剂蒸气和最后经分离来回收溶剂。它有很多优点:不需要水,不需要辅助燃料,而且能适应废气浓度的变化和吸附卤代烃类和含无机物的挥发组分。 典型的吸附等温曲线如图3所示,工业上吸附等温曲线方程常用经验公式表示,其中与最事实最吻合的是由布鲁诺(Brunauer)、埃麦特(Emmet)和泰勒(Teller)于1938年在兰米尔方程基础上提出的描述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方程(BET方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气体混合物通过填装固体吸附剂的床层时,要分离组分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当吸附剂达到饱和时,被吸附的物质通过加热或减压而解吸,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剂得到再生。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较低,因此至少需要两套吸附器来完成吸附、解吸的连续操作过程。若用热空气或过热蒸汽来解吸,则不仅可以使床层温度升高,而且可使要吸附的气体组分的分压降低;分离出的气体组分就处于热空气或水蒸气中,经冷却、冷凝分离。在用水蒸气解吸的情况下,由于大部分的VOC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经冷凝而成为两相,因此很容易分离。 有机废气净化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或活性焦炭,因为它们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对非极性物质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而对极性物质如水的吸附性能很差,因而就有可能方便的用水蒸气再生。

我国各领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控制标准

我国各领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控制标准 国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标准 39年8月15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HJ/T293-XXXX》,将于12月1日实施如表3-7所示,这是中国首次对工业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做出具体规定。 表3-7汽车涂料清洁生产标准的指标要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产(g/m2) 涂料一类二级三级备注2C2B涂料3C3B涂料4C4B涂料5C5B涂料≤30≤40≤50≤60≤50≤60≤70≤80≤70≤80≤90≤100一级是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是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是中国XXXX清洁生产的基本水平9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6月1日制定了《英国24409-XXXX》,以限制汽车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本标准对汽车用涂料进行了细分。在本标准中,汽车涂料分为两类:甲类为溶剂型涂料,分为热塑性、单组分交联型和双组分交联型;乙类是水性的(包括电泳涂料) 汽车表面涂装工艺所用原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应符合表3-8和表3-9的要求。 表3-8 A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 涂料品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溶剂含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克/升)底漆、中间漆、底色漆(效果颜料漆、纯色漆)、过面漆、底漆中间漆底色漆(效果颜料漆、纯色漆)过面漆、天然色漆双组分交联底漆、中间底漆(效果颜料漆、纯色漆)≤770苯≤0.3甲苯、总乙苯和

二甲苯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甘醇丁醚醋酸酯总量≤0.03热塑性单组分交联类型≤750 ≤550 ≤750 ≤580 ≤670 ≤750清漆自然色光≤560 ≤630注:1。涂料供应商应提供能够确保应用的组分比和稀释比范围。测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受限溶剂的含量项目时,应在准备好组分比例和最大稀释比例后进行测试。2.用于汽车发动机、排气管和其他零件的耐高温涂层被归类为底漆。在单组分交联类型中,用于3C1B(三涂层干燥)涂覆工艺的第一和第二涂层被分类为底涂层类别3.当产品用作不同的油漆品种时,应执行最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在双组分交联漆中既可用作纯色漆又可用作自然色面漆的产品,应实施自然色面漆的指标。表3-9 B类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值 涂料品种限值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03——水性涂料(包括电泳涂料)粉末、光固化涂料的溶剂含量%总量注:对于水性涂料(包括电泳涂料),涂料供应商应提供施工比例当测试有限溶剂的含量时:不要加水,在测试前混合各组分和溶剂(例如,当需要应用产品时,应添加溶剂,并且应在测试过程中添加)。 北京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标准 北京市发布了《XXXX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并于1月在XXXX实施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包括汽车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

ICS13.020.40 Z 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 2801.1—2016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 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 Part 1: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016-07-06发布2017-01-01实施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要求 (3) 5 监测要求 (5) 6 实施与监督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外推法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单位涂装面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核算 (9)

前言 DB37/ 2801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 第2部分:铝型材工业; 第3部分:家具制造业; 第4部分:印刷业。 本部分为DB37/ 2801的第1部分。 本部分规定了山东省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和监测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山东省汽车制造业排放水污染物、除挥发性有机物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济南市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颐华环保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史会剑、谢刚、马召坤、袁琦、吴彤、赵红、胡欣欣、李玄、孙辉。

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ICS:13.040.40 Z6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3151—2016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chemical industry 2017-01-10发布2017-02-01实施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目次 前言.................................................................................................................................................................... I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排放控制要求 (4) 5监测要求 (6) 6实施与监督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 (12)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是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未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或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另行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其相关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河北环保厅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 ICS Z 备案号: DB □□/□□□-2015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征求意见稿) 2015-□□-□□发布 2016-□□-□□实施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 5 污染物监测要求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 11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河北省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各行业生产工艺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制造、石油炼制、石油化学、有机化工、炼焦、钢铁冶炼和压延加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表面涂装、印刷及其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限值、监测要求和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新建企业自2016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自2017年1月1日起,本标准中已规定的项目,不再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相关规定。也可根据地方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经济与技术条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 国家针对各行业发布有专项排放标准的(如《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应首先满足本标准的规定,本标准未做规定的项目及要求,执行国家专项排放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未列出的污染控制项目执行国家及河北省相关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执行。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书彬、倪爽英、赵树慈、王洪华、曹鹏、雷永从、鲍晓磊、张焕坤、陆雅静、赵卫凤、周琳、李媚、成国庆。 本标准由河北省人民政府2015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6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解决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处理解决方案 一、概述 目前备受关注的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是由于细颗粒物PM2.5造成的,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PM2.5的重要前体物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雾霾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VOCs 的排放会引起光化学烟雾,使全球气候变暖并破坏同温层的臭氧。 因此,控制固定污染源废气VOCs 的排放,是降低PM2.5和O3浓度、减少灰霾天气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改善区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VOC 的定义及国内污染物排放标准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常温状态下容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国家出台的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除农药外的,所有的沸点在50~260℃之间的有机 20℃下,蒸汽压力大于 0.01kPa 的所有化合物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 的所有含碳化合物

三、系统设计理念 VOC监测系统由采用系统、样品处理系统、分析仪器及分析小屋/机柜组成。防爆或非防爆方式可选。 针对性 ?1.充分考虑样气条件、露点等因素,针对性设计预处理系统。 ?2. 防爆/非防爆型可选。 ?3.高度防腐蚀设计。所有接触样品的部件(例如,管道、阀、压力调节器和 流量计) ?4.特殊的密封组件防泄漏设计。 稳定及可靠性 ?1.基于防腐蚀及防泄漏的设计理念,保证系统长期可靠的连续运行。 ?2.高效的采用探头防堵塞设计,采用自动高压高频反吹方式,减少维护。 ?3.稳定的仪表工作环境。夏季制冷和冬季保温设计。 经济性 ?1.技术先进、稳定可靠、适用性强。 ?2.符合环保要求的基础上,经济合理。 ?3.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环保特点,并可扩展测量要求,提高系统的利用价值。 四、产品遵循标准 本系统的设计、制造、验收规范主要按下列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HJ 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HJ 732-2014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HJ/T76-2007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 212 固定污染源排放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157-1996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7-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 工业控制设备及系统的端子板NEMA-ICS4 工业控制装置及系统的外壳NEMA-ICS6

编修家谱的一般步骤

编修家谱的一般步骤 1、成立“修谱机构”及确定“修谱主持人” 凡一个家族准备新修或续修家谱,首要的工作就是成立“修谱机构”。“修谱机构”通常称为“×氏家族修谱理事会”(或委员会等)。其次,就需要确定“修谱主持人”,由“修谱主持人”全面负责,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修谱工作。 2、“登记入谱”的准备工作 “登记入谱”是决定修家谱之后就要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此项工作按以下要求办理: ①分发“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统一印刷而成的,与《家谱》配套使用的专用底稿纸:“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将每一房人、每个家庭的成员全部正确的进行填表登记。 ②确定始祖 ③确定修谱的范围 3.整理、审定“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使每个入谱人员的填写情况都正确无误后,即可正式填表修谱了。 4、填表修谱前的准备工作 ①确定填写谱册的人

由于《家谱》填表方法简明易懂,填写人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可,只要认真细心、书写工整、责任感强就可以胜任。 ②墨水最好使用炭素墨水,以保证字迹永不褪色。 ③所有文字资料已准备好“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已全部收回并经整理审核无误。由修谱主持人组织人员拟定序、凡例、先世考、个人传记…有关文字资料已定稿。 ④将已定稿的基本文字部分,以及家族成员的生平传记,和家族大事记等文字记叙部分抄写在“谱序、源流、凡例…”和“生平传记”、“家族大事记”、“家族荣誉册”等表式中。将家族成员个人情况、血缘关系情况分别填入“家族名册”、“世系表”等表式中。 ⑤如家族人口多,分支多所需要的谱册套数较多时,则可以依照已修好的第一套“家谱”作样本,可由一人或数人填写复制所需要的套数。 ⑥如所需谱册不只一套时,必须在每一套谱册的内封页右上角空白方框内填上每一套谱册的编号,并将每套谱册内的“第几次修谱套分存情况表”分别填好。 ⑦将修好的谱册,分发给每一位收藏“家谱”的持有人,妥为保存。至此,采用《家谱》修谱这一工作即告完成。

我国各领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控制标准

国家VOCs排放控制标准 2006年8月15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HJ/T293-2006清洁生产标准-汽车制造业(涂装)》,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它是国内对工业涂装的VOC排放量第一次做出了具体规定,如表3-7所示。 表3-7 汽车涂装清洁生产标准的指标要求-VOC产生量(g/m2) 2009年9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汽车涂料中的VOCS含量限制制定了《GB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于2010年6月1日实施。该标准对汽车使用的涂料进行了细分。该标准中汽车涂料分为两类:A类为溶剂型涂料,分为热塑型、单组分交联型和双组分交联型;B类为水性(含电泳涂料)。 汽车表面涂装过程使用原料中VOCS限量应符合表3-8和表3-9的要求。 表3-8 A类涂料中VOCs限量

表3-9 B类涂料中VOCs限量

北京VOCs排放控制标准 北京市于2007年颁布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于2008年1月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北京市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其中涉及了汽车涂装的VOCs排放控制。 该标准对汽车制造涂装和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为控制对象,规定了不同的VOCs控制指标: a)针对受控工艺为喷漆室和烘干室排气筒排放废气中的VOCs以及厂界环境空气中的VOCs,以“非甲烷总烃”和几种特定的单项物质作为控制指标; b)针对包括逸散性排放在内的VOCs总量排放控制,以单位产品向环境中排放的有机溶剂质量作为控制指标。控制内容见下表3-10,3-11,3-12。 表3-10 汽车制造和维修保养有组织排放限值 表3-11 北京一般污染源排放限值

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危害与治理方法

森羽鹏腾 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治理方案 VOCs:是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由于挥发性有机物活性强,在温度高、强光照射下,极易与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让细粒子污染渐趋严重,是灰霾天气频发的“元凶”之一。 一、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危害: 在短时间内人们感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严重时会抽搐、昏迷、记忆力减退。VOCs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 二、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的种类: 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 三、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主要来源: (1)有机溶液,如油漆.含水涂料,黏合剂.化妆品.洗涤剂等。 (2)建筑材料,如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等。 (3)室内装饰材料,如壁纸。其他装饰品等。 (4)纤维材料,如地毯.挂毯和化纤窗帘。 (5)办公用品,如油墨.复印机.打印机等。 (6)设计和使用不当的通风系统等。 (7)家用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 (8)人体排泄物。 (9)来自室外的工业气体.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等 四、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的种类: 具有容易燃烧、容易爆炸、有毒害、不能够溶解在水里面、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里面、处理困难程度比较大的特点。 五、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治理方法: 光催化纳米离子法除味技术:森羽鹏腾结合国际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自行开发、研制了“紫外光催化纳米离子活性氧废气净化设备”。该设备采用光催化纳米离子法除味技术,结合了活性氧技术。利用高能非平衡等离子体脉冲放电技术,可在瞬间迅速使空间内产生高浓度的活性氧、自由基、臭氧,在组合阵列极的空间内形成活化区。当有机分子通过活化区时其分子键被活化区内的离子迅速松动,高能非平衡等离子体脉冲放电方式使空间内产生巨大的压强,分子突然获得“爆炸”式的巨大能量瞬间猛增了自由基使分子全部处于活化状态将动能转化为分子内部势能,打开了旧的化学键,使一个或几个分子键断裂。在定向反应作用下产生新的单一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和固态单质微粒。这也称之为电化学反应。 森羽鹏腾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各行业基本情况及其排放控制要求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各行业基本情况及其排 放控制要求 一.皮鞋制造 定义:指全部或大部分用皮革、人造革、合成革为面料,以橡胶、塑料或合成材料等为外底,按缝绱、胶粘、模压、注塑等工艺方法制作各种皮鞋的生产活动。皮革制品行业包括皮革鞣制加工、皮鞋制造、皮革服装制造、皮箱、包(袋)制造、皮手套及皮装饰制品制造等类别,其中皮鞋制造业因使用大量粘胶剂造成VOCs排放而纳入通告监管范围。(一)制鞋行业生产工艺及污染源分析鞋的制作成型要经过鞋面加工、鞋底生产、面底组合等多道工序,其中涉及到皮革加工、鞋材印染、粘胶成型、鞋底注塑、高频印刷等各个环节,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如图1) 图1 制鞋工艺生产流程 产生有机废气的工序主要有:⑴鞋面商标印刷,油墨挥发产生有机废气。油墨主要成分是色料,其稀释剂一般为苯类、烷烃类和酮类,在油印干燥过程中有机溶剂成分挥发进入周围环境;⑵鞋面材料高频压型工序产生的废气,皮革高频产生的废气属恶臭气体范畴。⑶鞋底材料EVA、MD发泡过程,TPR、PVC注塑加热状况下产生的有机废气,该气体属高分子聚合物受热发生分子降解,释放出单体式低聚物。

降解量与温度、加热时间相关,有机废气主要成分为单体式低聚物、烯烃等。⑷鞋底喷漆过程一般采用溶剂型油漆,该有机成分芳香族树脂与苯溶剂的混合物,主要用于PVC、塑料、橡胶等材质的喷漆,在使用过程中苯溶剂全部挥发进入大气。⑸鞋底中底贴合、鞋面鞋底粘胶成型过程使用的粘胶剂,最初粘胶剂所使用的溶剂是苯,溶解性极佳,胶粘剂的性能也较容易控制,但是苯的毒性相当大,在多次出现操作使用者中毒死亡事故后改用甲苯作溶剂。甲苯的毒性虽比苯小,但如果措施不当仍可严重毒害操作者和污染环境。同时使用还有用酮类酯类做溶剂的聚氨酯胶粘剂。由于粘胶剂中有机溶剂含量较高,所以是制鞋过程中有机废气排放最多的环节。国家发布的《鞋和箱包胶粘剂》标准(GB19340-2003) 已对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限定。(二)环保型粘胶剂使用的可行性分析制鞋成型过程必须进行粘胶贴合,同时也是制鞋过程污染最为显著一个环节。最早用于粘外底的胶粘剂是硝化纤维素胶,随着合成新材料应用于鞋类,出现氯丁橡胶后橡胶型胶粘剂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氯丁胶,还是聚氨酯胶,基本上都是溶剂型。有机溶剂对橡胶、塑料材质有着十分良好的渗透力,但有毒性、易燃、污染环境。环保型粘胶剂有无溶剂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水性聚氨酯胶等。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因施胶工艺及粘合性的缺陷,不太适合我国制鞋业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水性聚氨酯胶使用的工艺条件、粘合性能与溶剂胶基本相同,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因目前尚存在价格高、应用工艺控制不够成熟等原因,胶粘合格率低于溶剂胶。在未来2-3年内,水性聚氨酯胶大量取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