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语文学习的学习的教学大纲纲要.docx

大学语文学习的学习的教学大纲纲要.docx

大学语文学习的学习的教学大纲纲要.docx
大学语文学习的学习的教学大纲纲要.docx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

(2000 年制定, 2006 年修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 313360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

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

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

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 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

内化的教育。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

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

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 ,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

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

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所以要达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学语文势在必行!

3、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

现在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及年轻人缺乏人文精神,正象杨叔子总结的“四不”特点: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爱惜、对己不严厉。他们只讲索取,不

讲回报,普遍缺乏爱心。这是很让人担忧的事。要在大学生中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就不能不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教育, . 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不写小说,但不能

不会欣赏诗歌和小说,不能丧失对美的鉴赏能力,对人文精神的感悟能力以及对

世界的感知能力。世界要一统化,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以及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政府在全球建立

百所“孔子学院”。就是要在世界上推广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作为21 世

纪的年轻大学生,“饮水必须思源,数典不能忘祖”。要不断加强中国语言文化

的学习和继承,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四、大学语文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

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

坚实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做到: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有吸引力,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

过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篇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文学佳作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要让学生受到感悟和内化教育,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受到爱国感情和高尚情操的滋养,升华思想境界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夯实基础,提高语文水平。大学语文课具有人文性,但同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课;具有工具性,但也不同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课,语文课的名称表明在这门学科里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教育,这种全面教育包括听、说、读、

写各个方面。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语文的表达形式——阅读和写作。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语文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注重创新性,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特点。培养学生有更强的现代信息吸收欲望和处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成为理论型、思辩型、学术型、创造型的综合型人才。

五、课程开设的对象、课时和学分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和理科专业开设。课时为

54 学时,学分为 3 分。每个专业开设一个学期,文理对开。

六、教学内容

第一编语言应用

导言

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语素、词、短语

一、语素二、词三、短语四、句子

第二节词类的划分

一、为什么要划分词类二、词类的划分标准四、词的归类五、纠正词类在运用中的错误

第三节句子

一、什么是句子二、句子的分类

第四节语法中出现的错误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二、句法成分残缺四、句法成分杂糅五、代词指代不明三、词的类型

三、词语位置不当六、数量表达混乱

七、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

一、词语的选择

一、音节要整齐匀称三、韵脚要和谐自然

一、什么是超常搭配一、语用的变异性

第二章语言表达

第一节语句的选择

二、句子的配置

第二节节律的调整

二、声调要平仄相间、上下相对

四、叠音要自然传神

第三节句子的超常搭配

二、超常搭配的分

第三章语言的运用

第一节语言运用

二、语用的规律性三、语言环境

第二节语言交际

一、话语交际原则二、话语交际的要素

第三节语言和文化

一、语言的文化特征二、语言的文化镜像功能三、语言的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编应用写作

绪论现代人的“第一文化”

第一章功底

第一节思想素养与科学伦理

一、思想素养二、科学理论

第二节知识视野与实践根基

一、知识视野二、实践根基

第三节创新意识和想象之翅

一、创新意识二、想象之翅

第二章聚材

第一节观察

第二节阅读

第三节亲历

第三章运思

第一节提炼主题

一、主题的含义、特性及作用二、主题的提炼

第二节谋篇布局

一、谋篇布局的含义二、谋篇布局的方法

三、谋篇布局的优化模式建构四、谋篇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第四章表达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叙述二、描写三、抒情四、议论五、说明

第二节表现技法

一、文心之妙在乎“转”二、技法求变化宜自然、得体

第五章学术论文写作

第一节概念、特点、选题

一、概念二、特点、分类三、选题、聚材、拟纲

第二节一个主件,七个零件

一、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二、正文三、参考文献四、附录五、外文提要六、致谢七、其他要求

第六章大众传媒写作

第一节消息

一、概念、特点、分类二、标题三、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材料四、技法

第二节通讯

一、概念、特点、分类二、写作中的五个关系

第三节演讲稿

一、概念、分类二、写作三要点

第七章一般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公务文书写作

一、公文类别二、公文体式三、几种常见的公文

第二节事务文书写作

一、调查报告二、计划三、总结

第三节求职文书写作

一、求职信的基本结构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

第四节经济文书写作

第五节社交礼仪文书写作

一、请柬二、贺词三、感谢信

第三编文学鉴赏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鉴赏

第一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是什么二.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

第二节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

一.什么是文学鉴赏二、文学鉴赏的性质三.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

第二章诗歌鉴赏

第一节诗歌概说

一、诗歌是什么二、诗歌的特征

第二节诗歌鉴赏

一.抒情诗的鉴赏二.叙事诗的鉴赏

第三节例诗鉴赏

第三章散文鉴赏

第一节散文概说

一、散文是什么二、散文的特征

第二节散文鉴赏

一.把握散文的思想意蕴二.辨识散文的表现技法三.品鉴散文的境界与谐趣

第三节例文赏析

第四章小说鉴赏

第一节小说概说

一.小说是什么二.小说的特征

第二节小说鉴赏

一.有选择地阅读小说二.鉴别小说的思想魅力三.鉴别小说的艺术魅力

第三节例作赏析

第五章戏剧鉴赏

一概

一.什么是二.的美特征

第二

第三例作析

第四编文选篇

★ 古代文学部分

关雎??????????????????????《》兼葭????????????????????《》

季氏篇(四、五、六、七、八)??????????《》学而篇(一、四、六)

??????????????《》

道德六章??????????????????《老子》秋水????????????????????

《庄子》

寡人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伯夷目不色

?????????????????《孟子。万章下》天行有常????????????????????《荀子。天》

秦始将横秦惠王??????????????《国策》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左》

管仲有病????????????????????《氏春秋》

良遇黄石公??????????????????《史·留侯世家》疏????????????????????《》逐客????????????????????李斯

离()?????????????????屈原孔雀南并序

?????????????????府短歌行?????????????????????曹操

王序?????????????????????王勃

燕歌行??????????????????????曹丕

春江花月夜????????????????????若虚

将酒??????????????????????李白

黄楼??????????????????????崔

杜甫两首????????????????????杜甫

恨歌??????????????????????白居易各一首

?????????????????木花??????????????????????宋祁念奴

(洞庭)?????????????????孝祥声声慢()????????????????

李清照哀江南?????????????????????庾信祭十二郎文

????????????????????愈关山月??????????????????????游

仙??????????????????????秦江仙??????????????????????晏

几道徐文?????????????????????袁宏道双。夜行船(秋思)

???????????????致西(亭送)????????????????王甫黛玉葬

花?????????????????????曹雪芹★ 当代文学部分

逝???????????????????????迅

独立与思考???????????????????茅盾

再康????????????????????? 徐志摩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翠翠(城)???????????????????沈从文

雨巷??????????????????????戴望舒

快?????????????????????? 念珊??????????????????????巴金雅舍????????????????????????梁秋春之声??????????????????????王蒙威先生?????????????????????天翼受戒???????????????????????汪曾琪西湖梦???????????????????????余秋雨双桅船

???????????????????????舒婷水歌。游泳???????????????????毛

★ 外国文学部分

致大海??????????????????????普希金

西??????????????????????雪莱

多芬百年祭???????????????????肖伯

舞会以后??????????????????????托斯泰

老人与海?????????????????????海明威

※<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

周学测验及作日期讲授的简要内容(大纲章节名称、教学重点)

次时业的数量1第一课《诗经 . 兼葭》(结合诗歌鉴赏)2

2第二课《论语》2

3第三课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其应用2

4第四课第二章语言表达2

5第五课第三章语言的运用2作业 1 次6第六课《张良遇黄石公》(结合《史记》)2

7第七课《短歌行》(结合诗歌鉴赏)2

8第八课学术论文的写作2

9第九课《春江花月夜》(结合诗歌鉴赏)2

10第十课《长恨歌》(结合诗歌鉴赏)2

11第十一课大众传媒写作·演讲稿2作文 1 次

12第十二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结合词

2鉴赏)

13第十三课《西厢记》(结合戏剧鉴赏)2

14第十四课《红楼梦》(结合小说鉴赏)2

15第十五课社交文书、合同、求职信的写作2作文 1 次16第十六课《阿长与山海经》(结合散文鉴赏)2

17第十七课汪曾祺《受戒》2

18第十八课行政公文、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2作文 1 次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

开课院系:政法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学科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

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

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

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

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般流程以及各个时期主要的文

学收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用于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了解现当代的重要作家,对作品选的个体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学鉴赏与文学审美水平,提高其人文学养。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诗歌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源流;掌握《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了解屈原以及《骚体诗》、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掌握陶渊明的田园诗、李白杜甫诗歌的风格及成就、苏轼李清照为代表的宋词诗风;了解现代诗歌发展的大致脉络,明确各流派,掌握新月派“诗三美” 的主张以及在《再别康桥》中的体现。

第一节先秦文学简述《蒹葭》《国殇》

了解先秦文学十分繁荣,形式多样,不仅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而且具有很高

的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明确它对我国后来文学的

发展,在各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开创作用。掌握《蒹葭》的朦胧意境、《国殇》的豪放悲壮之美。

教学重点:《诗经》对后世的影响、《蒹葭》的朦胧意境、《国殇》的豪放悲壮

之美。

教学难点:《蒹葭》的朦胧意境。

一、先秦文学简介

二、《蒹葭》

三、《国殇》

第二节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简介《短歌行》《饮酒》(其五)了解汉魏六朝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明确这一阶段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它

对诗歌创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唐代诗坛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掌握曹操的诗歌风格、陶渊明诗歌的恬淡特征。

教学重点:曹操的诗歌风格、陶渊明诗歌的恬淡特征。

教学难点:《短歌行》(其一)中所用比喻与典故的含义及意义;《饮酒》

(其五)情、景、理的融合、陶渊明的出世情操。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简介

二、《短歌行》

三、《饮酒》(其五)

了解唐朝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明确唐朝文学重要的作家、作品。明确唐朝何以成为“诗的国度”,了解唐朝多姿多彩的诗歌类型和风格,感受古代诗歌的音乐美、形式美,体会其蕴涵的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春江花月夜》如何将诗情、画意、哲理相交融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杜甫的写实主义风格、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李煜之词的风格以及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难点:以《将进酒》为例了解李白豪放浪漫精神的实质、以《登高》为例感受杜甫苦痛忧思的现实主义精神、《长恨歌》的结构及其对主题的意义、结合李商隐的身世理解《锦瑟》的意义。

一、唐诗简介

二、《春江花月夜》

三、《将进酒》

四、《登高》

五、《长恨歌》

六、《锦瑟》

七、《浪淘沙》

第四节宋词了解宋词的发展历史,掌握各阶段的主要作家、作品,明确“词”这种文学样式何以能成为宋朝文学的典型概括,体会其蕴涵的词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

色。

教学重点:《山园小梅》何以被称为“千古绝调”、范仲淹情景相生的艺术特色、苏轼之词豪放的特色、理解李清照之词婉约的特色。

教学难点:《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妙处、《江城子》中的白描手法、《醉花阴》的烘云托月手法。

一、宋代文学简述

二、《山园小梅》

四、《苏幕遮》

五、《江城子》

六、《醉花阴》

第五节现代诗歌

了解现代诗歌发展的大致脉络,明确各个流派。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新月派“诗三美”的主张以及在徐志摩《再别康桥》

中的体现。

一、现代诗歌的发展

二、《再别康桥》

第二章散文作品

了解孔子的生平,掌握孔孟儒家思想的实质、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境界,掌握老庄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教学重点:明确儒家思想内核、了解老子学说及其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孔孟语录》(十二则)的翻译并理解。

一、《论语》文选

二、《孟子》文选

第三章小说

了解小说的要素;了解魏晋风度,明确《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写照,掌

握《世说新语》的特点和影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思想、理解《伤逝》的主题、

掌握《伤逝》的结构方法;了解《红楼梦》的内容,理解《宝玉挨打》中矛盾冲

突的文化意义;掌握《受戒》的人情美与人性美。

教学重点:《世说新语》的内容及其影响、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

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了解鲁迅思想的精神实质、《受戒》的主旨。

教学难点:领会《宝玉挨打》杰出的叙事艺术;把握《伤逝》的故事内容、

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

一、小说的要素

三、《宝玉挨打》

四、《伤逝》

五、《受戒》

五、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本课程应该建立在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法。本课程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成绩评定以平时成绩 30%与期末考试 70%构成。

六、学时分配建议

根据以下表格格式按章节简要填写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和作业题量等。

作业备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题量注章节主要内容

实上习课小

讲授讨论

验机题外计

先秦文学简介蒹

3

葭国殇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

学简介短歌行3

诗歌饮酒

唐朝文学简介春

31江花月夜

将进酒登高3含 1

锦瑟长恨歌3含 1

宋代文学简介

31山园小梅

浪淘沙苏幕遮3

江城子醉花阴3

散文孔孟语录3

世说新语3

小说宝玉挨打3含 1

伤逝受戒3

合计36含 32

七、建议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王志林、修宏梅主编.《大学语文》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主要参考书目

1.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八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5 年

2.温儒敏主编3.夏中义主编

《高等语文》第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新语文大学读本》第一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2003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三)

课程编号: 030001课程性质:公共课

总学时: 36总学分: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全院所有非中文专业

Ⅰ·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

Ⅱ·设置目的

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

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

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应

达到以下要求:

(一)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

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了解和学习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

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Ⅲ·教学内容及要求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三大方面: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文学审

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三文”:文字-文学-人文㈠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大学语文》首先要提高大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对这一

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并非说《大学语文》全部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内容,《大学语文》还肩负

着传播文学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等其他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点,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却不是重点;二是《大学语文》绝非中小学语文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说的方面,《大学语文》的重点不是去教学生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任

务在中学就完成了,而是教学生如何表达得有感情,有技巧,有说服力,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在大庭广众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沉着应对。在读的方面,《大学语文》的重点不是去教学生如何读懂文章,而是教会学生赏析文学作品,具有欣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写的方面,

大学语文重点不是去教学生如何写记叙文、议论文,而是教学生如何写常用应用

文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学术论文。总之,《大学语文》应在中小学语文教育

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升当代大学生欣赏与鉴别

人类精神产品的感悟和认知能力。

㈡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中小学语文也是借助文章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那些文章只是被视

为学习语言的材料,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抽象成干巴巴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

特点和词语解释,《大学语文》应当从文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所学的作品,进而培养

他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和品评作家作品的基本能力。中小学所学的名篇名作数量有限,更谈不上系统性,《大学语文》应该添加更多的名家名作,讲述文学史基本常识,通过对中外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对中外文学的全

貌有个粗略但系统的了解,从而提高文化素养。中小学多讲解记叙文、议论文、说

明文等等,《大学语文》应讲解诸如诗、文、词、曲、赋、戏曲、小说等等文体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各体文学作品的基本特色,使学生能结合

不同的文体特征更加深刻的理解文学作品,更进一步的培养阅读欣赏评析能力。

㈢培养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课是实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之一,承担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大学语文》首先要传播优

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对包括儒释道在内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并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外国先进的文化知识,《大学语文》课也要适当介绍,视野要大,思维

要开发,做到兼收并蓄。《大学语文》课更应当用古今中外文学精品去感化、陶

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并回答当前及走向社会后的若干社会人生、道德心理的问题,教学生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教学生

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正气、讲有所不为、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Ⅳ·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讲授和课外辅导相结合,共 66 学时,其中课内讲授 36 学时,课外辅导 30 学时。课外教学更加突出人文性和审美性,尽可能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如讲座、影评、写作训练等等,课外教学既不能形同虚设,又不能与课内教学简

单重复,而是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Ⅴ·教材

本大纲推荐使用的教材是:《新编大学语文》丁帆主编,外研社出版。辅

助教材《大学语文》徐中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

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学期,分为文学部分的八个单元和应用文体部分的四个部分。文学部分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文化素质。重点、难点是第一至第五单元。应用文体部分重点是学术论文、消息、求职信、求职简历、行政公文等实用文文体知识,难点是学习实用文写作的基础理论,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文体文本写作要领。

2019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对比词语中,三次出现、贯穿《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的一组是( ) A.盛与衰 B.得与失 C.成与败 D.兴与亡 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反问句中,引出“抱定宗旨”一段结语的是( ) A.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B.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C.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 D.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3.下列连词中,大量出现于《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语句中,并对文章展开议论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如果 B.譬如 C.或者 D.不论 4.《垓下之围》一文出自《史记》中的( ) A.本纪 B.书 C.世家 D.列传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韩愈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是 ( ) A.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B.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C.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D.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6.下列作品中,作者以简略的叙事不动声色地刻画人物的是( ) A.《垓下之围》 B.《种树郭橐驼传》 C.《先妣事略》 D.《马伶传》 7.下列明清作家中,创作以小品文见长的是( ) A.蒲松龄 B.侯方域 C.张岱 D.归有光 8.《香市》一文主要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 A.先抑后扬 B.今昔对比 C.夹叙夹议 D.首尾呼应 9.《哭小弟》一文以“哭”贯穿全文,却又以“小弟,我不哭”结尾,在本文的下列语句中,能够说明其原因的是( ) A.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B.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 C.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 D.他在病中写的诗中有两句:“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他没有恨事 10.下列《湘夫人》的诗句中,运用了因情造景表现方式的是( )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C.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11.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那位居心叵测的太守的是( ) A.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B.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C.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D.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12.《秋兴八首》(其一)中暗寓时局动荡、国运暗淡的一联是( )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详解

全国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详解(附范文)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对比词语中,三次出现、贯穿《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文的一组是( ) A.盛与衰B.得与失 C.成与败D.兴与亡 试题难度:难; 参考答案:A; 分析:从较深的角度,考核考生对教材阅读的熟练程度。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泣下衣襟,何其衰也;3,方其盛也-----及其衰也。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反问句中,引出“抱定宗旨”一段结语的是( ) A.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B.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C.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砥砺德行) D.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敬重师长)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B; 分析:考核对课文的熟练程度; 3.下列连词中,大量出现于《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语句中,并对文章展开议论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如果B.譬如 C.或者D.不论 试题难度:较难; 参考答案:A; 分析:考核对课文的熟练程度; 分析;提示:文中大量运用了“如果”开头的句式; 4.《垓下之围》一文出自《史记》中的( ) A.本纪B.书 C.世家D.列传 试题难度:较易; 参考答案:A; 分析;选自《项羽本纪》。 本纪:是描写帝王的;世家:描写豪门大户;列传:描写当是有名的人;书:历史资料;表:大事年表;

《大学语文》课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设课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已有的高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养。教学内容要求如下: 议论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运用对比论证法说理;运用假设性论据;运用设问修辞手法。2.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1)掌握在本文中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创业精神所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完全归纳论证法的运用;语言准确,简洁、明了,极少运用修辞手法,较多地使用判断句式。 3.科学的春天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时代和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采。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归纳、演绎、类比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法的运用。 4.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从当时政治斗争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沉痛的历史教训,指出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施行“费厄泼赖”精神的前提条件,从而提出了“痛打落 水狗”即不对坏人心慈手软的重要斗争原则。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类比、归纳、对比三种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比拟、拟人、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5.论气节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论证法的运用;注重判断与分析,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结合运用;对应词语的运用;哲理与浅显口语相结合。 6.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作者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法的运用(包括理论和事例两方面)的归纳;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 7.咬文嚼字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叙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严谨精神。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论证法的运用;广征博引,实例充分;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8.散文创作谈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围绕着散文创作这一专题,论述了写好散文必须在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这三个方面提高作者的素养。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比较、归纳、演绎三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比喻(明喻、暗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9.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通过评论《水浒》的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的长处,指出:善于 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立身行事和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阐明人物的一切,是《水浒》人物 描写的两大特点,而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与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则是结 构上的特征。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例证法的运用、类比法与例证法相配合;在论述中观点与具体事例、选用材料紧密联系;在例举论据时,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10.论语十则 (1)掌握本文中心论点:孔子这十则语录,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人应当“好学”。孔子所说的学习,包括读书、治学,也包括做人,是增长学识与修养道德的统一。 (2)掌握本文写作特点:通俗生动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反诘)的运用。1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主要驳斥农家“贤者与民并耕”的主张,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还驳斥了农家“市贾不贰,国中无伪”的观点。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论据充分,事实确凿;善于辩论,方法多样(演绎、归纳、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排比与反诘的修辞手法。 12.谏太宗十思疏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国君必须努力聚积德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善于运用正反对举的方法进行对比论证;比喻、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3.朋党论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澄清了朋党之说,希望君王能辨别真伪,权衡是非,退小人之朋,用君子之朋,以革新政治,振兴国家。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通篇采用对比法进行论证;以史实为论据进行阐述;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14.答司马谏议书 (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王安石从名实相符的原则出发,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对新法的种种指责,并表达了他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采用反驳论点的驳论方法;行文委婉,寓刚于柔。 说明文 15.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和基本体系,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特别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自然科学体 系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层推导、条分缕细的写法;多种说明方法(定义、举例、诠释、比较、比喻)的运用。 16.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这两种奇特现象的成因,并由此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总——分“的结构方式;说理与叙事相结合;诠释说明法的运用; 比较方法与比喻方法的运用;成语的恰当运用。 17.桥的运动 (1)掌握本文说明的中心: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物理知识,阐释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其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形式就是桥的存在形式。

2010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2010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00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来批评冉有推卸责任的思想,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例证法 C.对比法D.类比法 2.《赵威后问齐使》中,赵威后批驳齐使“君贵民轻”思想时说:“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里的“本”指的是()A.君王B.民众 C.礼法D.年成 3.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认为,为文立言的根本在于() A.“无诱于势利”B.“陈言之务去” C.“无望其速成”D.做“仁义之人” 4.鲁迅的《灯下漫笔》中,有“古人的良法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就叫做天下太平”、“人们便要心悦诚服”等用语,这种表达手法是() A.夸张B.象征 C.反语D.类比 5.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认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客观存在B.主观意识 C.书本知识D.社会实践 6.《选择与安排》中,朱光潜以《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时看见油灯里有两茎灯心不闭眼”为例,来说明写小说或戏剧要() A.精心选择主题思想B.精心选择重大事件 C.精心选择主要角色D.精心选择典型细节 7.《李将军列传》中,作者通过“上郡遭遇战”的描述,主要表现李广的() A.骁勇善战B.处变不惊 C.负能使性D.爱护士卒 8.《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先写游览众山时的落寞愁闷,这对表现作者游览西山后的精神超脱来说,其表现手法是() A.象征B.渲染 C.类比D.铺垫 第 1 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各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寄望于通过舞蹈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的人文感情、浓卓越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 (1)理论讲解与赏析实践相互结合。在引导学生鉴赏舞蹈作品为主的大前提下,适当地指导学生对有舞蹈作品进行有益的探讨,通过实践培养综合的审美能力,同时开展一些辅助活动(了解舞蹈创作的背景,人物传记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综合艺术的审美理想,发展、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建构。 (2)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通过舞蹈欣赏的教学,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鉴赏其本质是什么、知道舞蹈鉴赏的过程、舞蹈鉴赏的作用和能力培养;了解舞蹈艺术特征,了解舞蹈艺术在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传情达意方面特殊的表达方式;舞蹈的艺术特征和其他艺术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及提高鉴赏能力。 (3)有效开展网络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功效,积极推进网络课程辅助化教学,逐渐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试题

全国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本)试题 课程代码:000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采 B.赞美祖国江山 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 认识境界

3.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韩愈走到孔子门口而未入 B.韩愈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C.感叹成为孔门弟子非常难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理财” D.“度义而后动”5.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治世”,实质上是() 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 6.下列例句中,同时采用排比和层递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A.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

B.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能够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C.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D.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7.《报刘一丈书》中,描绘作者对权贵者态度的语句是() A.“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 B.“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 C.“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D.“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8.《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是()A.记叙得西山前游览的无聊 B.抒写“始得” 西山的兴奋 C.歌颂西山的高大特立 D.寄托作者被贬后 仍特立不阿的品格 9.《故都的秋》中,开发北京秋天的“深味”,用的是() A.倒叙方式 B.描写方法 C.议论笔调 D.象征手法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 文试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湖北自考网9月8日整理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3.《吃饭》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侧写 D.象征 4.《垓下之围》中,揭示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一面的情

节是() A.惊闻楚歌 B.悲歌“虞兮” C.对吕马童说“吾为若德” D.马赠亭长,自刎乌江 5.下列文章中,“传其事以为官戒”的是() A.《冯谖客孟尝君》 B.《张中丞传后叙》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6.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A.耳得之而为声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舞幽壑之潜蛟 D.寄蜉蝣于天地 7.《先妣事略》:“入城,则缉纟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这里表现的母亲的品德是() A.俭朴 B.勤劳 C.待人厚道 D.严以教子 8.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暗含讽刺当朝权奸之意的是()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 C.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9.《秋夜》所写的事物中,在象征寓意上与枣树相近的是() A.天空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月亮 10.在巴金的笔下,“爱尔克的灯光”所象征的是()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应用技术学院全日制学生 开课学期:秋 学分:2 主讲教师:王家伦 参考教材: 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29次印刷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说明 1.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由于受社会各界对语文胡乱指挥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故借此机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乃主要任务。 2.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基本为“古汉语教学”,故精选文言作品,主要为“文学作品教学”。 3.各地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大多以“人文”组元,不符合语文、文学本身的规律,故按文学发展自身的规律——文学史组织教学活动。 4.总学时数为36课时。 二、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大致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概貌;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积累一定的优秀文言诗文。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以课堂教授为主,指导学生讨论、背诵为辅。 四、教学内容 第一周先秦文学概貌 第二周氓、湘夫人 第三周秋水、冯谖客孟尝君 第四周汉魏六朝文学概貌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垓下之围、陌上桑 第七周短歌行、饮酒、归园田居 第八周唐文学概貌 第九周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汉江临泛 燕歌行、宣州谢朓楼鉴别校书叔云 第十周秋兴、长恨歌 第十一周始得西山宴游记、锦瑟、过华清宫绝句 第十二周宋文学概貌 第十三周虞美人、八声、鹊桥仙、声声慢 第十四周定风波、水龙吟、念奴娇

第十五周伶官传序、前赤壁赋 第十六周元明清文学概貌 第十七周宝玉挨打 第十八周随堂考试 五、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占30%):以出勤与课堂表现为主。 2.闭卷期末考试(占70%)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六、实施大纲的要求 1.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互补”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总体原则,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按学校规定,凡缺勤满6次(全部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如有特殊情况,需学院证明。 4.如能就教学写出小文章者,酌情加分。 七、思考题 1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先秦?先秦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3.最主要的先秦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4.汉魏六朝的大致情况怎样?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5.最主要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6.唐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唐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7.最主要的唐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8.宋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宋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9.最主要的宋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10.元、明、清三朝的大致情况怎样?元、明、清三朝文学的发展脉络怎样? 11.最主要的元、明、清三朝文学作家的作品有哪些?各自表达方式是什么? 八、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执笔人:王家伦 2015年 11 月

201704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 (课程代码04729)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秋水》(节选)语句中,被用作例证而非比喻的是 A.礨空之在大泽 B.中国之在海 C.梯米之在大仓 D.毫末之在于马体 2.下列《论毅力》提及的正反对举中,既在“人生历程”中,又出现于“譬诸操舟”中的是 A.顺与逆 B.成与败 C.强与弱 D.幸与蹇 3.《吃饭》提及的古人中,被作者认为“早已明白”“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的是 A.伊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4.《谖客孟尝君》中,“谖不复歌”的根本原因是 A.出有车 B.孟尝君左右的厌恶 C.食有鱼 D.满意孟尝君的宽容 5.下列《中丞传后叙》细节中,展现了南霁云性格特征的是 A.背诵《汉书》 B.记百姓 C.拔刀断一指 D.操纸笔立书 6.《武灵王胡服骑射》中,武灵王推行胡服,而“国人皆不欲”的原因是 A.胡服过于窄小 B.公子成极力反对 C.胡服便于骑射 D.夷夏有别的观念 7.《前赤壁赋》中描写洞箫的语句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体现了笔调诙谐特点的是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 B.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C.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

大学语文大纲2017

附件2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University language 课程代码:0501028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基础 课程总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本门课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还增加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讲授与练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写作能力,以适应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方法,获取必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有吸引力,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篇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文学佳作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要让学生受到感悟和内化教育,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受到爱国感情和高尚情操的滋养,升华思想境界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夯实基础,提高语文水平。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语文的表达形式——阅读和写作。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语文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注重创新性,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特点。培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4729)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咬文嚼字》所引的唐人语句中,用以抨击“套板反应”的是 A.蓝田日暖玉生烟 B.僧推月下门 C.烟光凝而暮山紫 D.惟陈言之务去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 B.层递 C.对偶 D.借代 3.《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中,罗素认为,对于富于心理想象力的人来说,避免愚蠢的见识的“一个好办法便是设想一下自己在同一位怀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对此展开论说时,他所提到的见识是 A.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 B.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或者说冰岛位于赤道 C.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 D.不论男人或女人,十之八九都坚信男性或女性特别优越 4.下列《垓下之围》的人物语言中,表现项羽对自己失败原因至死不悟的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我何面目见之 C.时不利兮骓不逝 D.是何楚人之多也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人物形象特点中,属于许远的是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面向全校各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专业除外)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目的和任务: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一书。 本教材所选课文时间上涵盖了自《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现当代文学三千多年;就文体而言包括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并按文章内容分为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爱情婚姻、人物风神等十二个单元,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种题材,这些内容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 教学时数分配: 由于各系开设本课程所需的课时数、学期数不一样,下面按学时数来分配教学内容。表一:开课一学期,每周4节课,共68个学时: 章节讲授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冯谖客孟尝君》、《羌村三首》、 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 第二单元心怀天下《水龙吟》 1 《北征》、《少年中国说》 4 第三单元和而不同《召公谏厉王弭谤》 1 《容忍与自由》 2 第四单元品格修养《孔子论修身》、《以修身为本》、《好学力行知耻》 2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登快阁》、《念奴娇》 4 第五单元社会人生《采薇》、《秦晋殽之战》、《燕歌行》、《婴宁》、《苦恼》10 第六单元人情世态《贫女》、《兰陵王》 2 第七单元乡思亲情《别赋》、《雨巷》 4 《听听那冷雨》、《哭小弟》 4 第八单元爱情婚姻《长恨歌》 2 《鹧鸪天》、《沈园二首》 2 第九单元人物风神《张中丞传后叙》、《左忠毅公逸事》、《纪念傅雷》 6 《徐文长传》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大学语文真题2016年10月及答案解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大学语文真题2016年10月及答案解析 (1/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具体论断中,可以全面概括后唐庄宗事迹的是______ A.忧劳可以兴国 B.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 D.智勇多困于所溺 下一题 (2/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2题 下列语句中,说明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论证特点的是______ A.善用比喻,论说生动而深刻 B.逐层推进,结论富于说服力 C.主要通过对比论证,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D.多用归纳论证方法,论据充分,浅显易懂 上一题下一题 (3/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3题 下列《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所提到的生物中,只见于传说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是______ A.油虫 B.麒麟 C.狐狸 D.水母 上一题下一题 (4/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4题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薛地烧券这一情节主要表明的是______ A.乐善好施 B.处事简捷果断 C.粪土钱财 D.注重民心向背 上一题下一题 (5/20)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净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S000418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总学时数:68 实验或上机学时:无 一、说明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中文文科专业大一学生。 (三)《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品格素质和人文修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包括点名、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查70%。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先秦诗歌 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点掌握《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诗经》与《楚辞》艺术概述 第一节《诗经﹒黍离》 一、创作背景介绍 二、文本翻译 三、内容分析: 四、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的特色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 第二节《湘夫人》 一、作者介绍 二、创作背景 三、文本赏析 四、主旨探讨: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 五、艺术特色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优美和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 3、苍凉的格调(“爱”与“怨”) 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 (课程代码04729)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说明了《秋水》(节选)主要构思特点的是 A.借助两个历史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论说B.通过景物描写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C.由小到大逐层推进D.援譬设喻广征博引 2.下列出现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成语中,用以批评“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的是 A.终南捷径B.问心无愧C.以身作则D.开诚布公3.下列《我的世界观》语句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透彻感悟的是 A.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B.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C.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D.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4.《垓下之围》中,展现项羽知耻重义性格特点的情节是 A.四面楚歌,霸王别姬B.东城快战,连斩数将 C.嗔目而叱,吓退杨喜D.愧见父老,自刎乌江 5.《张中丞传后叙》先为许远辨诬,再写南霁云事迹,又记张巡轶事。这样的叙述方法是A.顺叙B.分叙C.插叙D.倒叙 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极力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是 A.朝中重臣的推荐B.胡服更漂亮舒适C.赵武灵王的偏爱D.有利于骑马作战7.下列表述中,说明了《先妣事略》艺术特色的是 A.情节一波三折B.场面有声有色C.语言简洁省净D.行文夹叙夹议8.《秋夜》中表现黑暗势力色厉内荏的语句是 A.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B.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C.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 D.鬼映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 9.下列现代着名作家中,其作品以控诉旧礼教、歌颂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而着称的是A.茅盾B.巴金C.钱钟书D.施蛰存

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大学语文基础教学大纲(讨论稿)

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大学语文基础》 教学大纲(讨论稿)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基础(一)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 (A)学分:4分总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无 开课专业:小学教育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大学语文基础》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为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大学语文基础》是培养、提高自学者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它是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部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