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课件1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课件1

第21课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21课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张丽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李春和赵州桥,孙思邈和《千金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通过让学生列举隋唐名列世界前茅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州桥文物图的观察思考,归纳其建筑特点; 通过对比雕版印刷与手抄笔录的优缺点,渗透历史比较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赵州桥反映我国古代桥梁修建的高超水平,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后人阅古奋今的报国情感。 通过隋唐科学技术成就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设计精巧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教学难点:内容多 板书设计: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李春 二、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三、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导入新课: 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 一、设计精巧的赵州桥: 隋唐的建筑已达到相当成熟阶段。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尤其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 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原名安济桥,它的所在地属赵县,即今河北赵县,因此人们称它为赵州桥。请同学们把赵州桥与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玉带桥相比,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李春这样设计赵州桥有什么好处?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并回答) 赵州桥的建筑,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 具体描述桥的规模、形状和特点。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赵州桥是我国也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指出:它是石拱桥中最先进的一种。赵州桥轻盈,匀称。栏板雕龙古朴苍劲,若飞若动。后人经常用雨后初晴的长虹、初出云霄的新月来形容它的秀美。 “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宋·一诗人) 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雾(明·祝万祉) 出示材料: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在它之前的石拱桥已不复存在了,而它能承载1300多年的南来北往车马行人的重负,抗击了无数次洪水、战火以至8次地震。 思考:(1)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2)“在它之前的石拱桥已不复存在了”,说明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什么重要价值?(学生议论、思考、回答) 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但是,造桥工匠李春的名字却长期湮没无闻,只是在桥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八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化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和历法的显著成就,医学的进步,建筑的成熟;诗歌的黄金时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化鉴赏能力,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素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化和吸收外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化。 2.隋唐时期,我国许多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隋唐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教学过程 一、隋唐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为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化政策,为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化交流频繁: ①国内各族在化上相互交流融合,使中华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②中国和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化上得以吸收外的优秀成分。 4.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化。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 ②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③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 刷品 ④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

辉煌的隋唐文化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当时国家统一,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几课隋唐政治、经济成就的结果,也对宋元时期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掌握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相关内容,锻炼观察图片,从图片提炼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锻炼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通过从历史角度对诗歌的分析,加深对唐朝历史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树立德才兼备的典范。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突破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播放视频和设置游戏等方式突破重点。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难点:1.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从历史角度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突破方法:采用诗歌赏析,分析三位诗人所处历史背景来突破难点。【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展示自己,参与意识强烈,同时厌恶枯燥的说教,必须针对其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 1.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视频《雕版印刷术》等展示赵州桥以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2.采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讲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精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隋炀帝巡游江都 ★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材料分析题 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各朝代的科技文化

各朝代的科技文化 一、汉朝科技文化 1、张衡:(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7、赵州桥:李春,石拱桥。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民主思想萌芽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 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四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2、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3、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高考真题选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教师版)

高考真题选练(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2.(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唐代已经不存在井田制,谈不上瓦解,故A项错误;唐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唐代国家授予的田地指的是均田制,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B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故C项错误;宋代打破坊市的界限,唐代对“市”仍有严格的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答案】B 4.(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 【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且贡于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1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本节学习重点: 1、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2、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发明的时间、火药运用于军事的时间和最早的火药武器; 3、僧一行的天文历法成就; 4、唐朝的三部医学著作及其作者、《唐本草》的历史地位; 5、大兴城和赵州桥的的建筑者; 6、唐朝的宗教政策和道教的地位、佛教的中国化; 7、韩愈的主要思想和柳宗元、刘禹锡的思想特点; 8、隋唐教育兴盛的三大表现 及主要教学内容;9、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流派、代表人物;10、唐诗革新的先驱和成就最高的诗人;11、莫高窟的艺术地位;12、隋唐绘画的主题和杰出画家;13、隋唐的著名书法家及其突出成就。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交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科学技术的新阶段-- 走在世界的前列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火药的发明和使用: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文和历法的显著成就: ①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就: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医学的进步:①《千金方》:A、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部医典》:A、民族:_________________ B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本草》:A、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筑的成熟:①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代表: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四章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隋唐宗教的兴盛;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隋唐教育的勃兴;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宗教和哲学的发展 1.宗教的盛行 2.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 四、教育的勃兴 五、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到“宗教哲学的发展”可放到第一课时讲授;“教育的勃兴”到“多姿多彩的艺术”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注意思想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 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经历了从夏商西周一直到元明清等各个不同的时代。而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个性鲜明的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非该时代而难以存在,或是后世极力模仿已无法得其精髓。因此,每个时代都相应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服装发展也到了全盛时期。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主要分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

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 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在初唐时期,襦裙半臂穿戴已经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穿,穿的时候一般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还有一种大袖衫。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 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 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

题名”.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 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节团访问日本.遣唐使节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唐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日本吸收盛唐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七)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繁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 ) 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 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 解析:选B 材料强调的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是对当时动荡社会厌倦的产物,但是并未崇尚神学迷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体现了“无为”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逃避现实,而不是学以致用,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学仍是正统,故D项错误。 2.(2019·合肥期末)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个“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该主张说明( ) A.儒学正统受到猛烈冲击B.道教思想适应统治需要 C.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D.社会变动影响士人思想 解析:选D 题干只是反映了阮籍的主张而已,未反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道教思想并不适合统治需要,故B项错误;三教合一是隋代儒学家才提出的,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学者对儒学的功用产生质疑,故D项正确。 3.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 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 解析:选C 根据“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日益中国化,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排除。 4.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解析:选C 材料中北魏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以礼度为首”为总原则,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表明道教积极融合吸收儒家思想理论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说明当时儒家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1 人教版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学家僧一行。药王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隋唐时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李商隐。唐代传奇。敦煌莫高窟,隋唐绘画,隋唐书法,隋唐乐舞。 2. 思想认识: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前列,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僧一行、孙思邈等的功绩,对祖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佳作累累,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3. 能力培养 结合“隋唐时期,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处于世界先进先行列”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列表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孙思邈的成就。诗歌的黄金时代,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 教学难点:隋唐先进的历法。人物多,涉及的诗篇、文章、小说多,学生不易掌握,眼花缭乱。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隋唐时期不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稳定。而且文化昌盛。隋唐时期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处于前列地位。 一、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阶段: 1.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⑴雕版印刷术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2. 讲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⑵火药的发明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试题:3-2a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贵州凯里一中模拟]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此规定()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故选B项。题干无从体现是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地主豪强,排除A、C、D三项。 2.[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汉代治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但南方的浙江也有治水活动,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并且此表无法反映整体经济状况,故B项错误;此表是治水活动情况,反映不了整体农业状况,故C项错误;在唐代浙江治水次数最多,治水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表明东南地区农业获得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3.[衡水中学调研]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和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的状况,并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故D项错误。 4.[河北唐山模拟]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 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唐朝外交 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 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 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1.中日文化交流。 2.鉴真东渡。 3.玄奘西行。 难点:玄奘西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让我们一起进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了解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 1.唐朝对外交往概况 (1)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制作简单的对外交往示意图(如下图) (2)观察下列图片,感受唐朝在世界上的深远影响 2.遣唐使 (1)概念: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2)史料链接: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政府派遣唐使来中国的原因。 答案提示:密切中日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3)依据下列图片并根据所学,概括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 ①城市建筑:日本的京都、寺院建筑、雕刻绘画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依照唐朝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②文学艺术: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为日本人民喜爱。日本天皇、士大夫还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原没有自己的文字,官府文告、文人们的诗赋文章都使用汉字。后来仿照唐朝文字创造了日文,日文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③生活习尚:日本铜钱的样式,与唐朝铜钱相仿。日本人民的饮食、服装和日常生活,至今还保留着唐朝的某些风尚。日本人当时的衣、裙、带、鞋等服饰及发型,饮茶习惯多仿唐朝。 ④节日风俗:日本人每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重阳节登高、饮菊酒等风俗也明显地受到唐代的影响。 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3.鉴真东渡 (1)阅读课文,请你为鉴真制作一张名片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 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1.古典诗歌的黄金朝代 2.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著名诗人 四、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 世纪80 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2.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最早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 ) A. 西周B?秦朝C ?汉朝D ?隋朝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B ?隋炀帝时C ?武则天时D ?唐玄宗时4.隋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隋朝的历史作用有(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6.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7.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 ,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奖励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B?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 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 D. 重用人才,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 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 9.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 ) ①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②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③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④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