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用热电偶及测温线路

常用热电偶及测温线路

常用热电偶及测温线路
常用热电偶及测温线路

二、热电偶种类 1、标准型热电偶 国际电工委员会在 1975 年向世界各国推荐七种标准型热电偶。我国生产的符合 IEC 标 准的热电偶有六种,分别是: (1)铂铑 30-铂铑 6 热电偶 这种热电偶分度号为“B”。它的正极是铂铑丝(铂 70%,铑
30%),负极也是铂铑丝(铂 94%,铑 6%),故俗称双铂铑。测温范围为 0~1700℃。其特点是 测温上限高,性能稳定。在冶金反应、钢水测量等高温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表 5-1 铂铑 30-铂铑 6 热电偶(B 型)分度表(ITS-90) 分度号:B 参考端温度:0℃
t,℃ E, mV t,℃ E, mV
0 0.000 1000 4.834
100 0.033 1100 5.780
200 0.178 1200 6.786
300 0.431 1300 7.848
400 0.787 1400 8.956
500 1.242 1500 10.099
600 1.792 1600 11.263
700 2.431 1700 12.433
800 3.154 1800 13.820
900 3.957
B 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非 0℃时的校正表(修正值加上所查的热电势)
t,℃ E,mV
0 0.000
10 -0.002
20 -0.003
30 -0.002
40 -0.000
50 0.002
(2)铂铑 10-铂热电偶
这种热电偶分度号为 “S” 它的正极是铂铑丝(铂 90%, l0%), 。 铑
负极是纯铂丝。测温范围为 0~1700℃。其特点是热电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宜在氧化性、 惰性气氛中工作。由于精度高,故国际温标中规定它为 630.74~1064.43℃温度范围内复现温 标的标准仪器。常用作标准热电偶或用于高温测量。 表 5-2 铂铑 10-铂热电偶(S 型)分度表(ITS-90) 分度号:S 参考端温度:0℃

t, ℃ E, mV t, ℃ E, mV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0.000
0.646
1.441
2.323
3.259
4.233
5.239
6.275
7.345
8.449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9.587
10.757
11.851
13.159
14.373
15.582
16.777
17.947
S 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非 0℃时的校正表(修正值加上所查的热电势)
t,℃ E,mV
0 0.000
10 0.055
20 0.113
30 0.173
40 0.235
50 0.229
(3)镍铬-镍硅热电偶
这种热电偶分度号为“K”。它的正极是镍铬合金(镍 90.5%,
铬 9.5%),负极为镍硅(镍 97.5%,硅 2.5%)。测温范围为-200~+1300℃。其特点是测温范围 很宽、热电动势与温度关系近似线性、热电动势大及价格低。缺点是热电动势的稳定性较 B 型或 S 型热电偶差,且负极有明显的导磁性。 表 5-3 镍铬-镍硅热电偶(K 型)分度表(ITS-90) 分度号:K 参考端温度:0℃
t, ℃ E, mV t,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5.891
-3.554
0.000
4.096
8.138
12.209
16.397
20.644
24.905
29.129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 E, mV 33.275 37.326 41.276 45.119 48.838 52.410
K 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非 0℃时的校正表(修正值加上所查的热电势)
t,℃ E,mV
0 0.000
10 0.397
20 0.798
30 1.203
40 1.612
50 2.023
(4)镍铬-康铜热电偶 这种热电偶分度号为“E”。它的正极是镍铬合金,负极是铜镍合 金(铜 55%,镍 45%)。测温范围为-200~+1000℃。其特点是热电动势较其他常用热电偶大。 适宜在氧化性或惰性气氛中工作。 表 4 镍铬-康铜热电偶(E 型)分度表(ITS-90) 分度号:E 参考端温度:0℃
t, ℃ E, mV t, ℃ E, mV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825
-5.237
0.000
6.319
13.421
21.036
28.946
37.005
45.093
53.112
800
900
1000
61.017
68.787
76.373
E 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非 0℃时的校正表(修正值加上所查的热电势)
t,℃
0
10
20
30
40
50

E,mV
0.000
0.591
1.192
1.801
2.420
3.048
(5)铁-康铜热电偶
这种热电偶分度号为“J”。它的正极是铁,负极是铜镍合金。测
温范围为-200~+1300℃。其特点是价格便宜,热电动势较大,仅次于 E 型热电偶。缺点是铁 极易氧化。 表 5-5 镍铬-镍硅热电偶(J 型)分度表(ITS-90) 分度号:J 参考端温度:0℃
t, ℃ E, mV t, ℃ E, mV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7.890
-4.633
0.000
5.269
10.779
16.327
21.848
27.393
33.102
39.132
800
900
1000
1100
1200
45.494
51.877
57.953
63.792
69.553
J 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非 0℃时的校正表(修正值加上所查的热电势)
t,℃ E,mV
0 0.000
10 0.507
20 1.019
30 1.537
40 2.059
50 2.585
(6)铜-康铜热电偶
这种热电偶分度号为“T”。它的正极是铜,负极是铜镍合金。
测温范围为-200~+400℃。特点是精度高,在 0~-200℃范围内,可制成标准热电偶,准确度 可达土 0.1℃。缺点是铜极易氧化,故在氧化性气氛中使用时,一般不能超过 300℃。 表 5-6 铜-康铜热电偶(T 型)分度表(ITS-90)

t,℃ E,mV
-200 -5.603
-100 -3.379
0 0.000
100 4.279
200 9.288
300 14.862
400 20.872
T 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非 0℃时的校正表(修正值加上所查的热电势)
t,℃ E,mV
0 0.000
10 0.391
20 0.790
30 1.196
40 1.162
50 2.036
最后要说明的是,IEC 公布的标准型热电偶中,还有铂铑 13-铂,分度号为“R”。因在 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采用,且其温度范围与铂铑 10-铂重合,所以我国不准备发展这个品种。 2、非标准型热电偶 非标准型热电偶包括铂铑系、铱铑系及钨铼系热电偶等。 铂铑系热电偶有铂铑 20-铂铑 5、铂铑 40-铂铑 20 等一些种类,其共同的特点是性能稳定, 适用于各种高温测量。 铱铑 60-铱。 这类热电偶长期使用的测温范围在 2000℃以下, 铱铑系热电偶有铱铑 40-铱、 且热电动势与温度关系线性好。 钨铼系热电偶有钨铼 3-钨铼 25、钨铼 5-钨铼 20 等种类。它的最高使用温度受绝缘材料的 限制,目前可使用到 2500℃左右。主要用于钢水连续测温、反应堆测温等场合。 3、工业热电偶简介 (1)装配式热电偶 A、主要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热电偶能准确测出温度的范围,即工作温度有效范围。 基本误差限:能允许的测温误差范围。 热电偶时间常数:也称热惰性,指被测介质从某一温度跃迁到另一温度时,热电偶测量 端的温度上升到整个跃迁的 63.2%所需的时间 表 5-7 热惰性级别与时间常数的关系
热惰性级别
时间常数(秒)
热惰性级别
时间常数(秒)

Ⅰ Ⅱ
90-180 30-90
Ⅲ Ⅳ
10-30 <10
热电偶公称压力:一般是指在工作温度下保护管所能承受的静态外压而破裂。 热电偶最小插入深度:应不小于其保护套管外径的 8~10 倍(特殊产品例外)。 绝缘电阻:当周围空气温度为 15-35℃,相对湿度<80%时绝缘电阻≥5 兆欧(电压 100V)。具有防溅式接线盒的热电偶,当相对温度为 93± 3℃ 时,绝缘电阻≥0.5 兆欧(电 压 100V)。 高温下的绝缘电阻:热电偶在高温下,其热电极(包括双支式)与保护管以及双支热电 极之间的绝缘电阻(按每米计)应大于表 8 规定的值。 表 5-8 高温下的绝缘电阻值
规定的长时间使用温度 (℃) ≥600 ≥ 800 ≥1000
试验温度(℃) 600 800 1000
绝缘电阻值(Ω) 72000 25000 5000
B、热电偶型号命名 热电偶型号命名如图 5.2.1 所示

图 5.2.1 热电偶型号命名示例图 (2)铠装热电偶 铠装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两端经焊接,形成回路,直接测温端叫 工作端,接线端子端叫冷端,也称参比端。当工作端和参比端存在温差时,就会在回路中产 生热电流,接上显示仪表,仪表上就会指示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的对应温度值。 铠装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将随着测量端温度升高而增长, 热电动势的大小只和热电偶导体 材质以及两端温差有关,和热电极的长度、直径无关。 铠装热电偶热响应时间: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热电偶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该阶跃变 化的 50%所得的时间称为热响应时间,用 τ0.5 表示。 绝缘电阻:当周围空气温度为 20±1.5℃,相对湿度不大于 80%时,绝缘型铠装热电偶 的偶丝与外套管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表 5-9 的规定。 表 5-9 铠装热电偶的绝缘电阻标准
偶丝直径( mm) 1.5 >1.5
试验电压( V-DC) 50±10% 500±10%
绝缘电阻( MΩ.m ) ≥ 1000 ≥ 1000

可挠度:铠装热电偶的可挠曲率半径不小于其外径的 5 倍。 (3)耐磨热电偶 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化工厂、冶炼厂、发电厂、水泥厂等,用普通热电偶、热电阻就极 易损坏。 因此, 在这些场合就必须采用耐磨热电偶。 该热电偶特别适用硫化床、 磨煤机出口, 一次,二次风煤及水泥行业测温。 特征:耐磨,同时耐冲刷,耐腐蚀;寿命长,高温下可使用 6 个月以上,低温下可使用 8 个月以上。 (4)防爆热电偶 工业用隔爆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器,在化学工业自控系统中应用极广,通过温度传感 器,可将控制对象的温度参数变成电信号,传递给显示、记录和调节仪,对系统施行检测、 调节和控制。 在化工厂,生产现场常伴有各种易燃、易爆等 化学气体、蒸汽,如果使用普通的热电
偶非常不安全,极易引起环境气体爆炸。因此,在这些场合必须使用隔爆热电偶作温度传感 器, 工作原理:如果由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热电极)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 时,回路中就有电流通过,那么两端之间就存在热电势。 防爆原理: 利用间隙隔爆原理, 设计具有足够强度的接线盒等部件, 将所有会产生火花、 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都密封在接线盒内,当腔内发生爆炸时,能通过接合面间隙熄 火 和冷却,使爆炸后的火焰和温度不传到腔外。 除以上介绍的常见热电偶之外,目前工业上广为应用的还有多点热电偶、吹气热电偶、 高温防腐热电偶、微细铠装热电偶、压簧固定热电偶、多点隔爆热电偶、高温高压热电偶、 快速热电偶等种类,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 -269℃(如金铁镍铬) ,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 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 A 和 B 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 2-1-1 所示。 当导体 A 和 B 的两个执着点 1 和 2 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 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 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 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 一般也没 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 我国从 1988 年 1 月 1 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 IEC 国际标准生产, 并指定 S、B、E、K、R、J、T 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 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 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 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 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 (特别是采用贵 金属时) 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 , 远,为了节省热 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 端(自由端)延伸 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 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 延伸热电极, 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 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 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 t0≠0℃时对 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 极性不能接错,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 温度不能超过 100℃。

热电偶测温的使用原理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

(完整word版)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选型及其应用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选型及其应用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摘要 (3) 二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3) 2.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3) 2.2 接触电势 (4) 2.3 温差电势 (4) 2.4 热电偶温度计闭合回路的总热电势 (4) 三热电偶温度计的组成结构及其作用和特 (5) 3.1 热电偶温度计的组成结构 (5) 3.2 热电偶温度计的作用及特点 (6) 四热电偶温度计测温技术中涉及到的定则 (7) 4.1 均质导体定则 (7) 4.2 中间导体定则 (7) 4.3 连接导体和中间温度定则 (8) 五热电偶温度计的误差分析及选型 (8) 5.1 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8) 5.1.1插入深度 (8) 5.1.2响应时间 (9) 5.1.3热辐射 (10) 5.1.4冷端温度 (11) 5.2 热电偶温度计的选型 (11) 六现场安装及其注意事项 (13) 七总结 (13) 八参考文献 (15)

一、摘要 热电偶温度计是一种最简单﹑最普通,测温范围最广的温度传感器,是科研﹑生产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在使用时不注意,也会引起较大测量误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影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热电偶插入深度﹑响应时间﹑热辐射及冷端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在使用时应该怎样选择热电偶温度计,以及使用时的一些安装注意事项,这对提高测量精度,延长热电偶寿命,都有一定的意义。 二、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热电偶温度计是一种感温元件 , 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 通过电气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 , 当两端温度不同时 , 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者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 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 0°C 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 , 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 , 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 , 在热电偶测温时 , 可接入测量仪表 , 测得热电动势后 , 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温度计测温原理图如图所示: 其中,T是热端、工作端或者测量端, T

实验二十一__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实验

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 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 二、基本原理: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克(T?J?Seebeck)发现和证明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和B组成的闭合回路,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相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测温原理是利用热电效应。如图21—1所示,热电偶就是将A和B二种不同金属材料的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 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 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 或参考端,也称冷端(接引线用来连接测量仪表的图21—1热电偶 两根导线C是同样的材料,可以与A和B不同种材料)。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国际上,将热电偶的A、B热电极材料不同分成若干分度号,并且有相应的分度表即参考端温度为0℃时的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值再查分度表得到相应的温度值。热电偶一般用来测量较高的温度,应用在冶金、化工和炼油行业,用于测量、控制较高的温度。 本实验只是定性了解热电偶的热电势现象,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们封装在悬臂双平行梁上、下梁的上、下表面中,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之和。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机头平行梁中的热电偶、加热器;显示面板中的F/V表(或电压表)、-15V电源;调理电路面板中传感器输出单元中的热电偶、加热器;调理电路单元中的差动放大器;室温温度计(自备)。 四、实验步骤: 1、热电偶无温差时差动放大器调零:将电压表量程切换到2V档,按图21—2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副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到底(增益为101倍),再逆时针回转一点点(防电位器的可调触点在极限端点位置接触不良);再调节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0V左右,再将电压表量程切换到200mV档继续调零,使电压表显示0V。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所测的室温tn。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 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A,B 两种导体,一端通过焊接形成结点,为工作端,位于待测介质。另一端接测温仪表,为参考端。为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内容,我们将以上测温回路中形成的热电动势表示为EAB(T1,T0),理解为:A、B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工作端温度为T1,参考端温度为T0,形成的热电动势为EAB(T1,T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热电偶测温,归根结底是测量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动势。测量仪表能够让我们看到温度数值,是因为它已经将热电动势转换成了温度。 图中,工作端温度T1, A、B与C、D连接处温度为T2,测量仪表端(参考端)温度为T0。 我们可以把总回路的总电动势E 分成两段热电动势的和,即A、B为一段,热电动势为EAB(T1,T2),C、D为另一段,热电动势为ECD(T2,T0), 即: E= EAB(T1,T2)+ ECD(T2,T0) (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 (1)

在上图中,如果C、D的材质和A、B完全一样,即C即为A,D即为B,相当于热电偶A、B 在T2(中间温度)处产生了一个连接点,此时,回路总电势为: E=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热电偶中间温度定 律) (2) 从式(2)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相同的热电偶,中间产生了连接点,则总电势与连接点的温度(中间温度)无关,而只与工作端和参考端的温度有关。这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在热电偶布线中,不需要考虑中间有没有连接点,也不需要考虑连接点的温度,而是和一根热电偶连接到介质和测量仪表一样。 再来比较式(2)和式(1)。如果我们能找到某种材料C、D,它能满足: ECD(T2,T0)= EAB(T2,T0) (3) 则式(1)成为: E= EAB(T1,T2)+ ECD(T2,T0)=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4) 满足式(3)的材料C、D我们称为热电偶A、B的补偿导线。 式(4)还告诉我们,使用了补偿导线,我们将T2延伸到了T0,但最后我们的测量结果与T2无关,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因为我们使用了导线C、D,是它补偿了T2处连接所产生的附加电势,而使得我们最终测量不需要再考虑T2,这也是C、D为什么叫补偿导线的原因, 2.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常见故障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 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料 正极负极 S 铂铑10 纯铂 R 铂铑13 纯铂 B 铂铑30 铂铑6 K 镍铬镍硅 T 纯铜铜镍 J 铁铜镍 N 镍铬硅镍硅 E 镍铬铜镍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测量端为热端,通过引线与测量电路连接的端称为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测量时,冷端的(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严重测量的准确性。在冷端采取一定措施补偿由于冷端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称为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通常采用在冷端串联一个由热电阻构成的电桥。电桥的三个桥臂为标准电阻,另外有一个桥臂由(铜)热电阻构成。当冷端温度变化(比如升高),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也将变化(减小),而此时串联电桥中的热电阻阻值也将变化并使电桥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升高)。如果参数选择得好且接线正确,电桥产生的电压正好与热电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相等,整个热电偶测量回路的总输出电压(电势)正好真实反映了所测量的温度值。这就是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测量原理

热电偶测量原理 摘要:温度,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都属于很普遍又很重要的指标。测量温度信号使用各种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实现,如热电偶(TC)、热电阻(RTD)、热敏电阻(NTC)等。本文主要介绍热电偶测量原理及其类型,以及对热电偶选取的简单介绍。 一、何为热电偶 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通常称为热点极)两端接合(接合点A与B)形成回路时候,当两端的接合点T A≠T B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通过温度差变化引起电动势的变化称为热电效应,该电动势又被称为热电势,如图 1所示。由于该热电势是由两种不同的导体材料产生的,又称之为热电偶。由热电偶的定义可以发现,热电偶可将温度直接转化电信号,使得测量可以很容易简单的进行。 图 1 热电效应原理 二、热电偶类型 对于热电偶热电势的产生需要达到如下条件: 1.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 2.温度差的产生,即TA≠TB; 改变T A(称之为测量端,也叫热端)结点温度时,保持T B(称之为参考端,也叫冷端)处于一恒温状态,就能通过热电势与温度关系得出该两种材料所形成的热电偶分度表,由于热电势指的是E AB(T A,T B),两端接合点温度差所对应的电势差有关,而温度差相同但温度段不同时对应的信号大小也是不一致的,例如0~50℃和50~100℃的温度差相同,但信号大小却是不相同,为了准确测量温度信号就必须把其中一头的温度固定下来,通常分度表的T B一般为0℃。所以从理论上讲,任何两种导体都可以配制为热电偶,但得到的并不全是满足测量需求的,如测温精度、测温范围、测温瞬变程度等。在多年的时间测试了许多种热电材料组合的热电特性,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对产品的规格及性能都已标准化。目前常用的热电偶类型有8种,S、R、B、E、T、J、K、N。其中S、R、B属于贵金属材料热电偶;E、T、J、K、N属于廉金属材料热电偶。对于热电偶类型所选用的材料均可在网上找到对应资料。 对于不同型号类型热电偶拥有自己所测量的最优温度区间,将在后续选取中进一步介绍。 三、热电偶测量原理 四个热电偶基本经验定律: 1.均质导体定律:由同一种均质材料两端焊接组成闭合回路时,无论导体两端及其截面温度如何分布,均不产生接触电势,而温差电势相互抵消,总电势为零; 2.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第三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中间导体的引入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电势没有影响;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摘要:通过对金属的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来进行简化的数学推导,从根源来阐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来简化。从而系统地解释了热电偶的输入量(温度)和输出量(电流,电压)的线性关系。以及热电偶的选型要求,和材料性能。 关键词:热电效应、电动势、选型、材料; 0 引言 温度测量是通过某些测温物质的各种物理性能变化,例如固体的尺寸,密度,硬度 粘度,电导率,热辐射等的变化来判断被测物体的温度。在许多测量方法中,热电偶测温的应用为最广泛之一。主要优点:①接触式测温,准确度较高;②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方便;③测量范围广:-150oC----1600oC,采用特殊材料时可达2800oC。④热容量小,响应速度快,热电极不受形状限制 1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1 热电效应 如图1所示,由两种导体A,B 构成一个闭合回路,使两端结点处于不同温度下。回路中便产生热电势和电流。这种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图 1 定义:导体A,B为热电极;测温结点处在T温度场下为测量端,或工作端,热端。结点处在To温度场下为参考端,或自由端,冷端。 1.2 热电偶中的电势 1.2.1接触电势(伯尔帖电势) 互相接触的两种金属导体内部因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当接触时两种导体在接触界面上会发生电子扩散。电子扩散的速率与自由电子的密度及金属所

处的温度呈正比。假定,金属A 的自由电子的密度为NA,金属B 的自由电子的密度为NB. 自由电子的密度大的向自由电子的密度小的方向扩散。 失去电子一方带正电,得到电子一方带负电。 这种扩散运动逐渐在界面上建立电势,类似于势垒,它又阻碍自由电子进一步扩散,产生了一个动态平衡。 图 2 接触电势的关系式: 图 3 K:波尔兹曼常数 J/K T:接触界面处的温度 e:电子电荷量 C NA,NB 分别为金属A,B 的自由电子密度. 对于To 结点有: 回路总接触电势: B A AB N N e kT T e ln )( =

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测温原理 教育知识 热电偶测温原理与检定 前言 热电偶是热电效应理论的具体应用,它在温度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电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本论文阐述了热电偶的测温原理、热电偶的安装使用方法以及热电偶检定等方面,特别重点讨论了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和检定方法,以便能重点突出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及观点。通过撰写此论文,使自己能更进一步地掌握和熟悉这些关于热电偶的知识点,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实践和对热电偶进一步的讨论中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撰写人:王彭 2006年1月12日 摘要: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关键词:原理,使用,检定,实例 热电偶测温原理与检定 第一章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正确使用 第一节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在1821年德国医生塞贝克在实验中发现热电效应以来,经珀尔帖、汤姆逊以及开尔文等科学家的大量研究,热电效应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日趋完善。热电偶是热电效应的具体应用之一,它在温度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电偶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快速测温、点温测量和表面测量等,但是热电偶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使用的参考端温度必须恒定,否则将歪曲测量结果;在高温或长期使用中,因受被测介质或气氛的作用(如氧化、还原等)而发生劣化,降低使用寿命。尽管如此,热电偶

仍在工业生产和科研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们从三个热电效应的阐述中来讨论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一、塞贝克效应和塞贝克电势 热电偶为什么能用来测量温度呢?这就是从热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的热电现象说起。在1821年,塞贝克通过实验发现一对异质金属A、B组成的闭合回路(如图1—1)中,如果对接点a加热,那么,a,b两接点的温度就会不同,温度不同,就会有电流产生,使得接在电路中的电流表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现今称为温差电效应或塞贝克效应,相应的电势称为温差热电势或塞贝克电势,它在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电流称为热电流。A、B称为热电极,接点a是用焊接的方法连接一起的,测温时,将它置于被测温度场中,称为测量端或者工作端,接点b一般要求恒定在某一温度称为参考端或自由端。 A A T a b T0 图1—1塞贝克效应示意图 不同的导体材料的电子密度不同,即使相同的导体材料,温度不同,其电子密度也不相同,当异质金属A、B组成闭合回路,由于接点a、b的温度不同(设T>T0),则同一导体温度高的地方自由电子密度大,温度低的地方自由电子密度小,即NA,T>NA,T0;NB,T>NB,T0。由于两金属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设NA,T>NB,T;NA,T0>NB,T0),所以在闭合回路中,自由电子密度大的要向自由电子密度小的区域扩散,这样在回路中就产生了“净”电荷流动,即回路中有电动势eAB,这就是产生塞贝克电动势原因。实验证明,当热电极材料一定后,则热电势仅与两接点的温度有关,即: dEAB(T,T0)=SABdT (1—1) 式中:SAB——热电势率或塞贝克系数,其随热电极材料和两接点温度而定。 当两接点的温度分别为T,T0时,回路的热电势为: EAB(T,T0)= SABdT=eAB (T)- eAB (T0) (1—2) 式中:eAB (T),eAB (T0)——接点a,b的分热电势或分塞贝克电势 式(1—2)中角标A、B表示不同的热电极材料,按正极写在前,负极写在后的顺序排列。当温度T>T0时,eAB(T)与总电动势的方向一致,eAB (T0)与总热电动势的方向相反。如果接点的分热电势角标颠倒,它不会改变分热电势的大小,而改变热电势的方向,即: eAB (T0)=- eBA(T0) (1—3) 代入式(1—2)得: EAB(T,T0)= eAB (T)+ eBA(T0) (1—4) 由此可知,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动势的大小仅与热电极的材料和两接点的温度有关,与热电极中间温度分布无关。 对于已定的热电偶,当其参考端温度T0恒定时,eAB(T0)为一常数,则热电势EAB(T,T0)仅是测量端温度的函数,即: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A,B 两种导体,一端通过焊接形成结点,为工作端,位于待测介质。另一端接测温仪表,为参考端。为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内容,我们将以上测温回路中形成的热电动势表示为EAB(T1,T0),理解为:A、B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工作端温度为T1,参考端温度为T0,形成的热电动势为EAB(T1,T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热电偶测温,归根结底是测量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动势。测量仪表能够让我们看到温度数值,是因为它已经将热电动势转换成了温度。 图中,工作端温度T1, A、B与C、D连接处温度为T2,测量仪表端(参考端)温度为T0。 我们可以把总回路的总电动势E 分成两段热电动势的和,即A、B为一段,热电动势为EAB(T1,T2),C、D为另一段,热电动势为ECD(T2,T0), 即: E= EAB(T1,T2)+ ECD(T2,T0) (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 (1) 在上图中,如果C、D的材质和A、B完全一样,即C即为A,D即为B,相当于热电偶A、B 在T2(中间温度)处产生了一个连接点,此时,回路总电势为: E=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热电偶中间温度定律) (2) 从式(2)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相同的热电偶,中间产生了连接点,则总电势与连接点的温度(中间温度)无关,而只与工作端和参考端的温度有关。这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在热电偶布线中,不需要考虑中间有没有连接点,也不需要考虑连接点的温度,而是和一根热电偶连接到介质和测量仪表一样。 再来比较式(2)和式(1)。如果我们能找到某种材料C、D,它能满足: ECD(T2,T0)= EAB(T2,T0) (3 ) 则式(1)成为: E= EAB(T1,T2)+ ECD(T2,T0)=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4) 满足式(3)的材料C、D我们称为热电偶A、B的补偿导线。 式(4)还告诉我们,使用了补偿导线,我们将T2延伸到了T0,但最后我们的测量结果与T2无关,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因为我们使用了导线C、D,是它补偿了T2处连接所产生的附加电势,而使得我们最终测量不需要再考虑T2,这也是C、D为什么叫补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其应用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 1、掌握热电偶测温原理 2、了解热电偶测量电路及其补偿方法 3、了解热电偶应用 一、热电偶简介 热电温度记录仪常以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 它广泛用来测量 -200 ℃ ~1300 ℃范围内的温度,特殊情况下,可测至2800 ℃的高温或 4K 的低温。 它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准确度高,测温范围广等特点。 由于热电偶将温度转化成电量进行检测,使温度的测量、控制、以及对温度信号的放大变换都很方便,适用于远距离测量和自动控制。 在接触式测温法中,热电温度计的应用最普遍。 二、热电偶测温原理

1.定义: 由两种导体组合而成,将温度转化为热电动势的传感器叫做热电偶。2. 测温原理 :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 A 和 B 串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 1 和 2 的温度不同时,如果 T > T0(如上图 12-1热电效应),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在回路中产生一定大小的电流,此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热电动势记为 E AB,导体 A 、 B 称为热电极。接点 1 通常是焊接在一起的,测量时将它置于测温场所感受被测温度,故称为测量端(或工作端,热端)。 接点 2 要求温度恒定,称为参考端(或冷端)。 3.热电效应 导体 A 和 B 组成的热电偶闭合电路在两个接点处分别由e AB (T) 与e AB (T0 )两个接触电势,又因为 T > T0,在导体 A 和 B 中还各有一个温差电势。所以闭合回路总热电动势 E AB (T,T0 ) 应为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势的代数和,即: 4.闭合回路总热电动势

对于已选定的热电偶,当参考温度恒定时,总热电动势就变成测量端温度T 的单值函数,即E AB( T, T 0 )= f ( T ) 。这就是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测温时,必须在热电偶闭合回路中引入连接导线和仪表。 三、有关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则 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分布如何均不产生热电动势。 如果热电偶的两根热电极由两种均质导体组成,那么,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仅与两接点的温度有关,与热电偶的温度分布无关; 如果热电极为非均质电极,并处于具有温度梯度的温场时,将产生附加电势,如果仅从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大小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就会引起误差。 1、均质导体定则 : 2、中间导体定则: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材料的导体,只要两端的温度相等,该导体接入就不会影响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动势。

热电阻测温原理及常见故障

热电阻及其测温原理 在工业应用中,热电偶一般适用于测量500℃以上的较高温度。对于500℃以下的中、低温度,热电偶的输出的热电势很小,这对二次仪表的放大器、抗干扰措施等的要求就很高,否则难以实现精确测量;而且,在较低温区域,冷端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也非常突出。所以测量中、低温度一般使用热电阻温度测量仪表较为合适。 1、热电阻的测温原理 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 t=R t0[1+α(t-t0)] 式中,R t为温度t时的阻值;R 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 t=Ae B/t 式中R 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相比较而言,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但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电和汽车用温度检测和控制。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2、工业上常用金属热电阻 从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来看,大部分金属导体都有这个性质,但并不是都能用作测温热电阻,作为热电阻的金属材料一般要求:尽可能大而且稳定的温度系数、电阻率要大(在同样灵敏度下减小传感器的尺寸)、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材料的复制性好、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要有间值函数关系(最好呈线性关系)。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电阻材料是铂和铜:铂电阻精度高,适用于中性和氧化性介质,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非线性,温度越高电阻变化率越小;铜电阻在测温范围内电阻值和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线数大,适用于无腐蚀介质,超过150易被氧化。中国最常用的有R0=10Ω、R0=100Ω和R0=1000Ω等几种,它们的分度号分别为Pt10、Pt100、Pt1000;铜电阻有R0=50Ω和R0=100Ω两种,它们的分度号为Cu50和Cu100。其中Pt100和Cu5 0的应用最为广泛。 3、热电阻的信号连接方式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1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 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A,B两种导体,一端通过焊接形成结点,为工作端,位于待测介质。另一端接测温仪表,为参考端。为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内容,我们将以上测温回路中形成的热电动势表示为EAB(T1,T0),理解为:A、B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工作端温度为T1,参考端温度为TO, 形成的热电动势为EAB(T1,T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热电偶测温,归根结底是测量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动势。测量仪表能够让我们看到温度数值,是因为它已经将热电动势转换成了温度。 gl. 图中,工作端温度T1, A、B与C、D连接处温度为T2,测量仪表端(参考端)温度为TO。 我们可以把总回路的总电动势E分成两段热电动势的和,即A、B为一段,热电动 势为EAB(T1,T2),C、D为另一段,热电动势为ECD(T2,T0), 即: E= EAB(T1,T2)+ ECD(T2,T0) (热电偶中间导体定律)(1)

在上图中,如果C、D的材质和A、B完全一样,即C即为A , D即为B,相当于热电偶A、B 在T2(中间温度)处产生了一个连接点,此时,回路总电势为: E=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热电偶中间温度定 律)(2) 从式⑵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相同的热电偶,中间产生了连接点,则总电势与连接点的温度(中间温度)无关,而只与工作端和参考端的温度有关。这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在热电偶布线中,不需要考虑中间有没有连接点,也不需要考虑连接点的温度,而是和一根热电偶连接到介质和测量仪表一样。 再来比较式⑵和式⑴。如果我们能找到某种材料C、D,它能满足: ECD(T2,T0)= EAB(T2,T0) (3) 则式(1)成为: E= EAB(T1,T2)+ ECD(T2,T0)= EAB(T1,T2)+ EAB(T2,T0)= EAB(T1,T0) (4) 满足式⑶的材料C、D我们称为热电偶A、B的补偿导线。 式(4)还告诉我们,使用了补偿导线,我们将T2延伸到了T0,但最后我们的测量结果 与T2无关,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因为我们使用了导线C、D,是它补偿了T2处连接所产生的附加电势,而使得我们最终测量不需要再考虑T2,这也是C、D为什么叫补偿导线 的原因, 2 ?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 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 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 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 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O工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C。

热电偶原理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的是,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t=Rt0[1+α(t-t0)] 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t=AeB/t 式中R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相比较而言,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但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大量用于家电和汽车用温度检测和控制。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程控制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热电阻材料 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热电阻种类(1)精密型热电阻:工业常用热电阻感温元件(电阻体)的结构及特点。从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可知,被测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因此,热电阻体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度测量带来影响。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同般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 (2)铠装热电阻:铠装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与普通型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 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 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 ③能弯曲,便于安装; ④使用寿命长。 (3)端面热电阻:端面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它与一般轴向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热电阻:隔爆型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隔爆型热电阻可用于Bla~B3c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 工业上常用金属热电阻

热电偶与热电阻测温原理

热电偶一般用于中高温的测量,而热电阻主要是低温的测量。采用何种,具体看看下面的介绍: 热电偶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热电偶测温原理图20110412

热电偶测温控制显示系统 指导书 项目成员: 周海云

刘叶 李勇 项目班级:工业控制091班 项目指导老师:陈勇宏老师 2011年4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1.1 实验目的 (01) 1.2 实验原理 (01) 1.3 实验计划 (01) 第二章:实验重要元件介绍 2.1 热电偶原理及应用 (02) 2.1.1 热电偶简 (02) 2.1.2 热电偶测温原理 (02) 2.1.3 有关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则 (03) 2.1.4 常用热电偶 (04) 2.2 ICL7107 A/D数模转换器 (04) 2.2.1 ICL7107 的简介 (04) 2.2.2 辨认引脚 (04) 2.2.3 牢记关键点的电压 (05) 2.2.4 注意芯片 (05) 2.2.5 注意接地引脚 (06) 2.3 LM324 运算放大器 (06)

2.3.1 LM324 的简介 (06) 2.3.2 LM324 引脚图 (06) 第三章:热电偶测温系统的调试 3.1 调试的方法 (07) 3.2 注意事项 (07) 3.3 实验数据 (07) 3.3.1 温度上升时的数据 (07) 3.3.2 问的下降时的数据 (08) 实训总结 (09) 附录 (10) 第一章 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1.1 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注意事项。 2)了解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焊接方法及注意事项。 3)了解热电偶测温系统的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4)了解一些A/D转换芯片(ICL7107、DH7107GP、ICL7106、DH7106)。 1.2 实验原理 由热电偶热电效应产生的电流经电路处理转变成电压信号,并经过二级放大,放大至正比与温度的电压,送至ICL7107 31#脚,最后由数码管显示热电偶测量到的温度值。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热电偶工作原理及结构 检修岗位 1.懂工作原理 1.1热电偶测温原理 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构成闭合回路,如果两接头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成为热电现象,相应的电动势成为温差电势或热电势,它与温度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利用此关系就可测量温度。 这种现象包含的原理有: 帕尔帖定理----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在其结合面产生电势。 汤姆逊定理---由温差引起的电势。 当组成热电偶的导体材料均匀时,其热电势的大小与导体本身的长度和直径大小无关,只与导体材料的成分及两端的温度有关。因此,用各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可做成各种用途的热电偶,以满足不同温度对象测量的需要。 1.2热电偶三大定律 均质导体定律

由单一均质金属所形成之封闭回路,沿回路上每一点即使改变温度也不会有电流产生。亦即,E = 0。 由2种均质金属材料A与B所形成的热电偶回路中,热电势E与接点处温度t1、t2的相关函数关系,不受A与B 之中间温度t3与t4之影响。 中间金属定律 在由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回路两接合点以外的任意点插入均质的第三金属C,C之两端接合点之温度t3若为相同的话,E 不受

C插入之影响。 在由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回路,将A与B的接合点打开并插入均质的金属C时,A与C 接合点的温度与打开前接合点的温度相等的话,E不受C 插入的影响。 如右图所示,对由A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插入第3之中间金属C,形成由A与C、C与B 之2组热电偶。接合点温度保持t1与t2的情况下,E AC + E CB = E AB。 中间温度定律

如右图所示任意数的异种金属A、B、C???G所形成的封闭回路,封闭回路之全体或是全部的接合点保持在相等的温度时,此回路的E=0。 如右图所示,A 与B所形成之热电偶,两接合点之温度为t1与t2时之E 为E12,t2与t3时之E为E13的话,E12 + E23 = E13。此时,称t2为中间温度。 以中间温度t2选择如0℃这样的标准温度,求得相对0℃任意的温度t1、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工作原理 什么叫热电偶这就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是一次仪表,它直 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 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组成闭合 回路,当接合点两端的温度不同,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 存在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 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也称为补偿端),自由 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 是自由端温度在 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 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在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 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对 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差的函数; 2: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 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 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 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常用的热 电偶材料有: 热电偶的故障与修理 热电势比实际应有的热电势小(仪表指示值小)。 (1)热电偶内部电极漏电(短路)。 解决办法:将热电偶电极取出,检查漏电原因。若是因潮湿引起,应将电极用火烤干;若是因瓷管绝缘不良引起,应将坏瓷管取下,换上好的瓷管。 (2)热电偶内部潮湿。 解决办法:将热电偶电极取出干燥之;并检查热电偶的保护管是否漏气、漏水等等,使管内保持干燥。 (3)热电偶端子被铁屑短路。 解决办法:将热电偶端子上的铁屑刷掉,并将端子盖严。 (4)补偿掉线因绝缘烧坏而短路或因潮湿短路。 解决办法:将短路处绝缘或更换补偿掉线。 (5)在修理或焊接电极时产生两个以上热节点。 解决办法:将多热节点的电极更换为同种电极。 (6)热电偶的种类与补偿导线种类配置不当(补偿导线配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