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 ________、_________。

二、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3.注音释词

搀和:():_______________。

东四八条:_______________。

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作等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沾溉: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文典册:________________。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

雅士之一,与__________、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______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叶圣陶(1894-1988),名______,字________,江苏苏州人,著名家、著

名_________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___________》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0分)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6.阅读本文第五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2)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本段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7.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8.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9.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绍钧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叶圣陶,又名绍钧,二十世纪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2.【答案】“写话”“简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写话”“简洁”。

3.【答案】搀和:chān huo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解析】

此题考查字音及词语含义的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尤其是易错字,要分类整理,强化记忆。注意“著作等身”的字音和意义。

4.【答案】①本文作者是张中行 ,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

②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一册课本可把文学常识整理归类,以便于记忆。①本文作者是张中行 ,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②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5.【答案】“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作者用了一个“写话”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6.【答案】(1)待人厚

(2)语言描写

(3)语言平实,朴素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本段反映了叶先生待人厚品德。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的特点及,结合具体语境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本段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然后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婉约、豪放、清新、朴实、生动等;最后抓住重点词句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本段在语言方面的特点是:平实,朴素。

7.【答案】1、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2)第四自然段:送客;(3)第五自然段:复信;(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

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2)第四自然段:送客;(3)第五自然段:复信;(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8.【答案】突出叶先生严以律己的品德。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的好处是:突出叶先生严以律己的品德。

9.【答案】(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一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拖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但纪念文是还要写。为了不重复,打算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宜关系 24?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如图,OO的半径为r? (1)点A在00外,则0A > r:点B在00上,则0B = r:点C在00 内,则0C V r. ⑵若OA>r,则点A在00 外:若0B=『,则点B在00 上:若OC6 cm ? 3.已知OO的半径为7 cm,点A为线段OP的中点,当0P满足下列条件时,分別指出点A与00的位置关系: (l)0P=8 cm: (2)0P = 14cm; (3)0P = 16cm? 解:⑴在圆内(2)在圆上(3)在圆外 知识点2:三角形的外接圆 4.如图,点0 是AABC 的外心,ZBAC = 55° ,则Z BOC= 110°? 5?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斜边的中点—上.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6和& 则该直角三角形外接圆的而积为_ 25 6.—个三角形的外心在瓦内部,则这个三角形是(C ) 4任意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cm.

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xiū rùn shēng shū shāng zhuó kěn qiè pì rú ()()()()() huì rén bù juàn yǐ shēn zuò zé diān pèi liú lí ()()() 2.填空。 (1)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2)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动,“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3)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_________。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4.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二、阅读训练 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1894年出生于苏州,12岁考进留日学者举办的“洋学堂”——草桥中学。学校开设的修身、博物、历史、算学、英文、旅行等课程,让叶圣陶感到新奇不已,也让他开始关心国运,思考救国之路。 他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即投身教师职业,以期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1917年,他受同学吴宾若之邀,赴甪直镇吴县第五高小任教。在这里,他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甪直的这段经历,使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师情结就此深埋。 1923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1931年,他主持开明出版社,开始致力于教材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叶圣陶认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不能不从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

九年级(上)《圆》-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圆》1 圆的基本性质(1) 学习要求: 理解圆的定义,理解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等有关概念. 做一做: 填空题: 1.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是______和______. 2.平面上,与已知点P的距离为3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是______. 3.A、B是⊙O上不同的两点,⊙O的半径为r,则弦AB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选择题: 4.如图,⊙O中的点A、O、D以及点B、O、C分别在不同的两直线上,图中弦的条数为( ) (A)2 (B)3 (C)4 (D)5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B)小于半圆的弧是优弧 (C)弦是直径(D)半圆是弧 6.下列说法中:①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②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③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条弧,一条是优弧,另一条是劣弧;④顶点在圆心的角是圆心角.其中正确 的是( )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D)②③ 解答题: 7.已知:如图,OA、OB为⊙O的半径,C、D分别为OA、OB上的点,且AC=BD.求证:AD=BC. 8.如图,在△ABC中,∠ACB=90°,AC=12,BC=5,分别以A为圆心,12为半径,以B为圆心,5为半径画弧,分别交斜边AB于M、N两点,求线段MN的长度.

9.如图,在⊙O中,AB,CD为⊙O的两条直径,AE=BF,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10.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点,E、F、C、H分别为OD、OA、OB、OC 的中点.试说明:E、F、G、H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OE为半径的同一个圆上. 问题探究: 11.如图,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均为矩形,设BC=a,EF=b,NH=c,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a>b>c(B)a=b=c (C)c>a>b(D)b>c>a

课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学习难点: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丁卯.() 商酌.() 慎.重() 颠沛 ..流离() 譬.如() 自作.自受() 朦胧 ..() ..() 删.去() 累赘 拖沓.() 妥帖 ..() 诲.人不倦() 2.理解词语。 修润:商酌: 朦胧: 累赘: 拖沓:妥帖: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3.填空。 (1)张中行是当代知名学者、_________家、_________家。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________”。 (2)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________》,白话小说《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等。(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方法提示:(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 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 4.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两种过人品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之情,启示我们应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反思自省,加强道德修养。。 (提示:文章主题概括方法。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课堂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作业布置: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1.复习前课内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 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 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 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 3. ①本文作者是 ,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识盘点

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文学常识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重点字词 1.重点字 草率.(shuài)生疏.(shū) 商酌.(zhuó)恳.切(kěn) 譬.如(pì)朦胧 ..(méng lóng) 累赘.(zhuì)拖沓.(tà) 颠沛 ..流离(diān pèi) 2.多音字 shuài(草率)tiáo(调解) 率调 lǜ(效率)diào(调动) 3.形近字 率率领疏疏远酌商酌 卒兵卒蔬蔬菜醉喝醉 譬譬如帖妥帖悔后悔 壁墙壁贴粘贴诲教诲 耻耻辱朦朦胧扭别扭 职职责蒙蒙人纽纽扣 联联合檬柠檬钮按钮 4.重点词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天坛:这里指北京市的天坛公园。 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沾溉:浸润浇灌。 搀和:掺杂混合。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5.相关成语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已欲而立人,已欲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三、重点句子 ⒈叶圣陶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剖析:这段话表明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作者得知这个消失后的心情。除夕之日,鞭炮齐鸣,本是热闹非凡、欢天喜地的日子,作者却得知叶先生的离世的消息,顿时心里悲伤不已,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看来,都罩上了悲哀的色彩。 2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剖析:作者根据自己对叶圣陶的了解,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论语》上的话,并和孔子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孔子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叶圣陶却做到了。敬仰之情不言而喻。 3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剖析:这段话讲述的是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从中收到教育,并将应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表明了叶圣陶对吕叔湘的影响之大。 4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剖析:这段话写的是叶圣陶送客时的情景。从“阻拦”“无论”“一定还是”“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等词语表现出叶圣陶送客时候的真诚。直到晚年卧病在床,别人和他告别时,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还举手打拱,口中不断地说谢谢。从中体现出他的热情和有修养。 5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剖析:这句话是叶圣陶的写作观。写文章要像人说话一样,即写话。要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四、结构层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五、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修改文章、送客、复信和会上发言等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叶圣陶作为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号召我们学习这种叶圣陶这种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可贵的精神风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品】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 简明扼要(è)躬行(gōng xíng)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冗长:(、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纪念他。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五、学会略读,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一封信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封信同步练习含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第6课《一封信》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ěxìn jīn tiān yuán zhū bǐ ()() () diàn dēnɡjù zi qǐlái ()()()二、给多音字组词。 cháo()chónɡ() 朝重 zhāo()zhònɡ() 三、照样子,写词语。 又蹦又跳(ABAC)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高高兴兴(AABB)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信一()狗一()灯 一()纸一()笔一()刀 五、数笔画填空。 “圆”共画,第2画是,组词。 “灯”共画,第5画是,组词。

“珠”共画,第2画是,组词。 “今”共画,最后1画是,组词。 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一封信》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书信一般包括哪六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七、我会找反义词。 里——()开——()空——() 好——()哭——()冷清——() 八、阅读。 孔融小时候,家里常常买香又甜,大家都争着去拿大的吃。可是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拿小的,他回答说:“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好了。”父亲听了,赞扬他上小年纪懂得礼让。 1.短文共有______句话。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______ 表扬——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大的梨来吃。() ②孔融认为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同步练习卷】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 基础导练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 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 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 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热闹非凡。 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 .... 。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 的故事。 .... ,终会拥抱大海。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 1 -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能力提升 二、阅读《等你回家》,完成20-24题。 - 2 -

选修1-1椭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数学椭圆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B .到定直线c a x 2 = 和定点F(c ,0)的距离之比为a c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C .到定点F(-c ,0)和定直线c a x 2 - =的距离之比为 a c (a >c>0)的点的轨迹 是左半个椭圆 D .到定直线c a x 2 = 和定点F(c ,0)的距离之比为c a (a >c>0)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2.若椭圆的两焦点为(-2,0)和(2,0),且椭圆过点) 2 3,2 5( - ,则椭圆方程是 ( ) A . 14 8 2 2 =+ x y B . 16 10 2 2 =+ x y C . 18 4 2 2 =+ x y D .16 10 2 2 =+ y x 3.若方程x 2 +ky 2 =2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 ) A .(0,+∞) B .(0,2) C .(1,+∞) D .(0,1) 4.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 0(921 >+ =+a a a PF PF ,则点P 的轨 迹是 (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5.椭圆 12 22 2=+ b y a x 和 k b y a x =+ 2 22 2()0>k 具有 ( ) A .相同的离心率 B .相同的焦点 C .相同的顶点 D .相同的长、短轴 6.若椭圆两准线间的距离等于焦距的4倍,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 4 1 B . 2 2 C . 4 2 D . 2 1 7.已知P 是椭圆 136 1002 2 =+y x 上的一点,若P 到椭圆右准线的距离是2 17,则点P 到左焦点 的距离是 ( ) A .5 16 B . 5 66 C . 8 75 D .8 77 8.椭圆 1 4 16 2 2 =+ y x 上的点到直线0 22=- +y x 的最大距离是 ( ) A .3 B . 11 C .2 2 D .10 9.在椭圆 13 4 2 2 =+ y x 内有一点P (1,-1),F 为椭圆右焦点,在椭圆上有一点M ,使|MP|+2|MF| 的值最小,则这一最小值是 ( ) A . 2 5 B . 2 7 C .3 D .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人教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把握课文内容。 2.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3.赏读课文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先知 1.叶圣陶(1894—1988),原名,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家、家、家和家,有“”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火灾》《线下》等。 2.张中行,原名,著名、家、家。主要从事、及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逸人、至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 3.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是的先驱,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对叶圣陶先生的风格和文风深以为然,对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追求充满敬意,对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深重的苦心感同身受。在叶圣陶先生逝世之后他写了一篇性的文章,就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草率.() 生疏.() 商酌.()恳.切 () 譬.如()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 不耻.下问 () 鞠躬尽瘁. ()颠沛 ..流离() 三、略读课文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2.根据以上分析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四、精读品味 1.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找出关于叶圣陶语言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精神? 2.通过品析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感人精神?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 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 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4章《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4章《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圆的直径为13cm,假如圆心与直线的距离是d,则() A.当d=8 cm,时,直线与圆相交 B.当d=4.5 cm时,直线与圆相离 C.当d=6.5 cm时,直线与圆相切 D.当d=13 cm时,直线与圆相切 2.如图,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AC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接CD.假如∠BAC=20°,则∠BDC=() A.80° B.70° C.60° D.50° 3.如图是一个正八边形,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等于2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102 B.20 C.18 D.202 4.如图,△ABC内接于⊙O,且∠ABC=700,则∠AOC为() (A)1400 (B)1200(C)900 (D)350 5.⊙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OA=3cm,则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为()A.点A在圆上 B.点A在圆内 C.点A在圆外 D.无法确定6.(3分)在⊙O中,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AB长度的一半,则弦AB所对圆心角的大小为() A.30° B.45° C.60° D.90° 7.(3分)(2020?牡丹江)如图,△ABD的三个顶点在⊙O上,AB是直径,点C在⊙O上,且∠ABD=52°,则∠BCD等于().

A.32° B.38° C.52° D.66° 8.已知一块圆心角为300°的扇形铁皮,用它做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接缝忽略不计),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是80cm,则这块扇形铁皮的半径是() A.24cm B.48cm C.96cm D.192cm 二、填空题 9.用半径为6cm的半圆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底面半径等于 cm. 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依照图示的数据运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结果保留π) 11.假如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那么该扇形的弧长是.12.如图,在⊙O中,∠OAB=45°,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E=2cm,则弦AB的长为 cm. 13.(3分)用一个圆心角为90°,半径为4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 14.(3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 15.(3分)(2020?郴州)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cm,母线长为3cm,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cm2. 16.(4分)如图,AD是⊙O的直径,弦BC⊥AD于E,AB=BC=12,则OC=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 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 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 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 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 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 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 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 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 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 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 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 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 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5. “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 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 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 人告别时的真 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完整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人教版完美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附教学设计) 濉溪县铁佛中心学校徐海华 一、观照片初识叶圣陶 师:通过预习咱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生:叶圣陶。 师:对,是叶圣陶先生。(板书:叶圣陶先生)咱们写字要讲究笔画交代清楚,“叶”竖画要直,“陶”耳刀旁三笔要交代清楚。笔画交代清楚了,咱们的字慢慢就写得端正美观了。 投影:叶圣陶先生的照片。 师:看大屏幕,这就是老年时的叶圣陶,如果这时老师想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看到的叶圣陶是个怎样的人,你想用那个词? 生:平易近人。 生:和蔼可亲。 生: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师:很好,总的来说叶老给人一种和善慈祥的感觉。今天咱们的课就是走进叶老的生活,走进他的二三事,从更多的角度认识他,感受他人格的魅力。 二、略读文感知叶圣陶 师:有人说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这样才能触摸到他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听听他的故事。 投影:略读文本,尽量在五分钟内读完课文(本文2000字左右),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叶圣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阅读进度并记录时间。) 师:刚才老师观察了一下,这位女生仅用了两分多一点的时间就阅读完了,而且在书上做了详细的标注。可见这位同学平时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咱们先请她来说说。 生: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

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句关键句,其中有一句是关键句中的关键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你有没有发现。 生: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师:你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三、精读文景仰叶圣陶 投影:默读课文(3—5小节),如果读到哪里你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宽厚,你就在旁 边做上标注,写下感想。 师:看到同学们认真地读、静静地想,老师很高兴,说明咱们班的学生学习是有方法的,习惯很好,谁来交流一下。 【赏读“言”中的宽厚】 生: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觉得这里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宽厚。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生说不出) 师:没关系,咱们共同来看看在这里叶老一共说了几句话?(5句)其实表达几个意思? 生: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妥你就改。” 师:对,这五句话就表达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妥你就该。)叶老一生在语言的运用上讲究简洁明了,在这里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他却说了五句呢?这其他几句能否去掉? 生:不行,这样显得他说话不够真诚。 师:怎么说? 生:总觉得少点什么? 师:这样,今天你语文老师到会场了吗?来了是吧!如果他拿着自己将要发表的大作对你说“有什么不妥你就改。”谈谈你的感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24.1圆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24.1 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OB=60°,AB=AC=2,则弦BC的长为() A.B.3 C.2D.4 2.如图,⊙O的半径为1,△ABC是⊙O的内接等边三角形,点D、E在圆上,四边形BCDE为矩形,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A.2 B.C.D. 3.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圆心O到弦BC的距离等于3,则∠A的正切值等于() A.B.C.D. 4.如图,⊙O的直径CD垂直弦AB于点E,且CE=2,DE=8,则AB的长为() A.2 B.4 C.6 D.8

5.如图,CD是⊙O的直径,弦AB⊥CD于E,连接BC、BD,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AE=BE B.=C.OE=DE D.∠DBC=90° 6.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OE=BE B.= C.△BOC是等边三角形D.四边形ODBC是菱形 7.如图,B,C,D是半径为6的⊙O上的三点,已知的长为2π,且OD∥BC,则BD的长为() A.3 B.6 C.6D.12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的圆心坐标是(3,a)(a>3),半径为3,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则a的值是() A.4 B.C. D.

9.如图,在半径为6cm的⊙O中,点A是劣弧的中点,点D是优弧上一点,且∠D=30°,下列四个结论: ①OA⊥BC;②BC=6;③sin∠AOB=;④四边形ABOC是菱形.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如图,以AB为直径的⊙O与弦CD相交于点E,且AC=2,AE=,CE=1.则的长是() A.B.C.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11.如图,圆O的直径CD=10cm,AB是圆O的弦,且AB⊥CD,垂足为P,AB=8cm,则sin∠OAP=______. 12.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弦,点E是的中点,OE交BC于点D.连接AC,若BC=6,DE=1,则AC的长为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