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晏殊《破阵子·春景》阅读答案

晏殊《破阵子·春景》阅读答案

晏殊《破阵子·春景》阅读答案
晏殊《破阵子·春景》阅读答案

晏殊《破阵子·春景》阅读答案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

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练习题一:

1.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派的代表词。(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婉约派。

2.(3分)(D)

3.(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二:

4、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6、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三:

(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答案:

(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2分)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阕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2分)

(2)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2分)(特点、身份各1分。)(意思对即可。)

四: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

感情有何不同。(4分)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4分)参考答案

(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

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

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⑨双脸:指脸颊。

晏殊:破阵子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②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④。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⑤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⑥,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⑦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⑧,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⑨,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人事》)(注)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张文节:北宋大臣。阙下:此指朝廷。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燕饮:聚饮行乐。⑤昆弟:兄弟。⑥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⑦执政:主管事务的人。⑧质野:质朴无华。⑨事:侍奉。体:规矩。 92.请用两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9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许臣寮择胜.燕饮_______________②往往 ..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____________

③除.晏殊_____________④卒.至大用 _________________ 9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张文节荐之于.朝廷/余将告于.莅事者B.上极爱其.不隐 / 其.如土石何? C.及为.馆职 / 梅花为.寒所勒D.上面谕除授之.意 / 若毒之.乎?9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晏殊拿到测试自己的题目之后,发现已在十天前做过了,就请求皇帝重新换一个。 B.当别的臣僚都在聚饮行乐的时候,晏殊却因为家贫而无法参加宴饮,就闭门和兄弟们一起读书。 C.执政大臣们不明白为何让晏殊做东宫官,皇帝告诉他们,主要是因为晏殊为人做事非常诚实,所以才让他担此重任。 D.晏殊诚实无欺,明白侍奉君主的规矩道理,皇帝对他关怀有加,委以重任。 96.北宋年间,晏殊不仅身居高位,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风格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下面词句中,不是晏殊写的一项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2017大学国文(下)课后课程测验满分答案

大学国文(下)课后课程测验满分答案 宋代历史与文化已完成 1【单选题】 赵匡胤定过国号为宋,是因为他()。 A、出生在宋州 B、发迹在宋州 C、定都在宋州 D、籍贯在宋州 我的答案:B 2【判断题】 宋朝的经济、文化、军事都较为强盛。() 我的答案:×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已完成 1【单选题】 关于宋词繁荣的社会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市民阶层的萎缩,需要近于流行歌曲的词鼓动阶层气势 B、科学文化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顶峰,社会的文化氛围浓郁 C、文人队伍的壮大,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 D、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而词是一种南方文学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 关于宋词繁荣的文学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词在表情达意的强大功能,长短句,与音乐联系密切,词调多 B、诗文因注重说理,受功令限制,较多具官方色彩,词则成为渲泄感情的最佳形式 C、词行诗道,唐诗的衰落为宋词的兴盛创造了文学环境 D、大晟府等音乐机关以及精通音乐的词人自创词调的推动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 继承了花间派风格的词人是()。 A、周邦彦 B、欧阳修 C、秦观 D、冯艾子 我的答案:B 4【单选题】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的是()。 A、晏几道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我的答案:C 柳永词概述已完成 1【单选题】 关于柳永对词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慢词 B、多用赋体 C、引经据典 D、雅俗并陈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 柳永的词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 我的答案:× 《八声甘州》赏析已完成 1【单选题】 《八声甘州》中,领起全文的是()。 A、渐 B、冷 C、洗 D、对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 《八声甘州》中,出自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是()。 A、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B、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 《八声甘州》一词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 我的答案:√ 殊词概述已完成 1【单选题】 晏殊最擅长的是()。 A、长调 B、中调 C、小令 D、乐府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 晏殊的《珠玉词》受到()的影响很深。 A、李煜

蝶恋花晏殊情感

蝶恋花晏殊情感 导语:《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 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蝶恋花晏殊情感,欢 迎借鉴! 【原文】 蝶恋花⑴ 槛菊愁烟兰泣露⑵,罗幕轻寒⑶,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⑷,斜光到 晓穿朱户⑸。 昨夜西风凋碧树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⑺,山长水阔 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白话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情感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 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 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 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 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 迹较显, 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但借外物抒写心情、 渲染气氛、 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 但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 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 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心理上也荡 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 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 它不了解离恨之苦, 而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 既如此, 似乎不应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 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 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 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 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 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 人又 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 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 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这是从“望尽”一词中 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

采桑子阅读答案

采桑子阅读答案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8.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9.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 这篇“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黄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黄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 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本文是关于黄昇《南柯子·丁酉清明》原词、注翻、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⑦。粉痕销淡⑧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⑨啼。 【作者】: 淳佑九年(1249)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尝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秋房楼公闻其与魏菊庄(庆之)为友,并以泉石清士目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末附自作三十八首。其《木兰花慢。乙巳病中》词云“念少日书癖,中年酒病,晚岁诗愁。”乙巳为淳佑五年(1245),据此,其寿当逾六十以外。《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词“上逼少游,近摹白石,九功赠诗所云‘晴空见冰柱’者,庶几似之”。冯煦《蒿庵论词》则谓其词“专尚细腻”。 【注释】: ①南柯子,词牌名。 ②丁酉:指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 ③新火: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按“唐制,清明时赐百官新火。” ⑤香泥:芳香的泥土 ⑥绣帘,绣有装饰的帘子;朱户,红色的门。绣帘朱户在本文中

指闺阁中人。 ⑦落辉:落日的余辉 ⑧销淡:渐渐的变淡,消失。 ⑨子规:杜鹃鸟,叫声非常凄切。 【翻译】: 风吹飘飞的柳絮,我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 时间太久,闺中人从前寄来的书信上的泪痕,已经消逝,书信也越来越少了。最担心听见满山子规鸟悲切的啼叫声了。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虽小,却意境高远,表现出了深切真挚的怀友之情,写来虚实相映,笔法丰富,曲折多姿。 “定巢新燕觅香泥。”新燕归来,栖息于旧巢,飞衔香泥,经营家室,真是一片欢忙的景象。这里所说的“新”“香”,层层点衬出春天之美好。此句所描写之景象,反衬人之离别,在家居住的却空守闺阁,漂泊的人却有家不得归,皆不言而喻。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歇拍是紧承上句出来,由此而明白此三句都是设想之辞,虚摹居者之情境。燕子合家呢喃言欢,闺阁中人却默默相思。替闺中人设想相思之苦,却出以燕子不为闺中人说相思,境界极美。过片从对方之虚摹回到自己之现境。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过片二句是作者自己伤春怀人的真实写照。风吹飘飞的柳絮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这凄凉的意味又于独守闺阁有什么不同呢?写飞絮,则感叹春将暮矣。

(完整版)《蝶恋花》(晏殊)教案

发现宋词之美 ————晏殊《蝶恋花》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关于作者: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

《晏殊初仕(节选)》阅读及答案

《晏殊初仕(节选)》阅读及答案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 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 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 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 与昆弟讲习。 一日, 选东宫官, 忽自中①批除晏殊, 执政莫喻所因。 次日进复. 上 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 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 曰: “臣非不乐燕游者, 直以贫无可为之具。 臣若有钱亦须往, 但无钱不能出耳。 ” 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②,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内廷中。②体范,规矩。 17.本文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_____。(1 分) 18.写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乞别命题( ) (2)执政莫喻所因( ) (3)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 (4)眷注日深( ) 1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 分) (1)及为馆职 (2)正可为东宫官 (3)荐之于朝廷 (4)为游息之地 A.(1)(2)相同,(3)(4)相同 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 分) (1)上面谕除授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1. 皇帝选中晏殊当东宫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3 分) 参考答案: 17.沈括(1 分) 18.(1)另外 (2)明白,知道 (3)到处,处处 (4) 器重、垂爱(4 分) 19.B(2 分) 20.(1)皇帝当面把授予他东宫官官职的
1/5

《钱塘湖春行》《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70分) 4.(6分)课内古诗阅读,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 C.两首诗均运用修辞等细腻的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 D.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2)两首诗都写春光之美,却美而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两春景特征的不同之处。 答案: 二、阅读(70分) 4.【分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采桑子》描绘了春日的杭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全词从不同侧面描写了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作者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杭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有误,《采桑子》描写颖州西湖春景,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大自然)的喜爱。 C.正确。 D.有误,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没有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抓住关键诗句来分析描绘的季节即可。《钱塘湖春行》诗人用“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颔联诗人用“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又用“早莺”“新燕”说明莺燕刚刚从南方飞回。“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地情景,准确地描绘出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啄泥草,营造新巢的情景。颈联诗人用“渐”字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春草刚刚萌芽的情形。《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句意: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了一幅淡远的西湖美景。“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答案: (1)C

2020-2021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分析】(1)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故选D。 (2)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他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光复故土。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

宋-沈括《梦溪笔谈-晏殊诚实》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宋?沈括《梦溪笔谈|晏殊诚实》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晏殊诚实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⒀质野:朴实。⒁须:会。 [文化常识] “东宫”及其他。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也叫“青宫”、“春宫”。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④谕_______⑤杜 _______⑥既_______⑦但_______ 2.选择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A)前往 (B)马上 (C)就要(D)一定。②“乞别命题”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A)不要再命别的题目; (B)讨一个好题目;(c)请另外命一个题目;(D)请另外命令(他人)出颢。 3.翻译:①执政莫知所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直以贫无可为之具__________________;③上益嘉其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54、晏殊诚实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 分)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4分。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3分。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意思对即可。]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木兰花慢翻译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木兰花慢翻译 木兰花慢原文: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字词解释: 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 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 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木兰花慢翻译:无 木兰花慢阅读答案: 试题: 1. 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2.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 ①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2分)

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分) (意思对即可,共5分。) 2.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木兰花慢创作背景:无 木兰花慢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本篇为送别词。 上片写送别情景,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和祝愿,也抒写了老大无成迟暮之悲。“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三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深沉悲慨的基调。面对眼前离别的酒宴,词人思绪万千,觉得兴致趣味消减,开始担心害怕匆匆飞逝的流年。词中并未点破词人所忧

精选最新版2020尔雅《古典诗词导读》考核题库1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测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七言绝句一般是由 (A )句诗构成。 A、四 B、六 C、八 D、十 2.《登高》一诗写秋景 ,但直到 (C)才出现“秋”字。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3.《过故人庄》一诗将 (A )三者很好地融合起来。 A、景、情、理 B、情、景、物 C、景、事、情 D、人、景、事 4.“故人具鸡黍”中“具”的意思(是B)。 A、有 B、准备 C、酒席 D、饭食 5.五律诗在整首诗结束时会有一个向外的延展性 ,这是五律的 (C)特点。 A、语言 B、意境 C、结构 D、格律 6.五言律诗的中间必须有 (A)对仗。 A、两联 B、四联 C、奇句

7.从五律的结构上来说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属于事件的 (D )。 A、结果 B、高潮 C、延伸 D、经过 8.《鹿柴》一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 (D )境界。 A、代入性 B、象征性 C、虚拟性 D、无常性 9.《客中行》创作于 (C)时期。 A、初唐 B、中唐 C、盛唐 D、晚唐 10.晏几道的词作重点是 (B )。 A、描绘女子的柔媚 B、借词表现自己的放荡高傲 C、借词表现家道中落的无奈 D、借词再现当时的奢靡生活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表D)的意思。 A、转折 B、祈使 C、感叹 D、假设 12.《登高》一诗的结尾体现出了 (B )的感受。 A、发泄 B、气竭 C、无限 D、幻想 13.“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中的“行云”是指(B )。

B、游子 C、白云 D、无实意 14.齐言的七言古诗流行于中国的 (B )时期。 A、陈 B、齐梁 C、唐 D、宋 15.《春江花月夜》中 (D)是由抽象的哲理转向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的过渡句。 A、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B、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C、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D、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6.诗体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 A、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为了丰富史诗 C、地域的局限性 D、统治阶级的倡导 17.近体诗歌中标准的律诗应该是有 (C)诗。 A、四句 B、六句 C、八句 D、十句 18.“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该句诗运用了 (B )的对仗手法。 A、邻对 B、流水对 C、借对 D、工对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声律变化是 (D)。 A、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C、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精编范文】《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2页)

【精编范文】《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1X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 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 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 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 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绝对 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 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 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 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 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 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 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泽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 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 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选文有改动)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夫词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参考答案①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②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悬崖、翠、川、落日、白鸥等,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答作用时,还要答出在结构上的作用。上阙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的是词人的喜爱之情。从下阙鱼肥酒美等生活场景,从闲管的感慨来看,起着铺垫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关键词分析作答。词人在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愿为国效力,因此,休说鲈鱼堪脍表达的是词人不愿归隐、愿为国效力的志向;而本词中,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因此,别浦鱼肥堪脍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惬意描写,借助渔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据专家考证,这首戏作词作于淳熙五年。全词为《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往来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摇?摇别浦鱼肥堪烩,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解读这首词的词序,它提供了一个矛盾焦点,矛盾在于感心之物(采石岸)与他的感物之心(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相悖。这首词是船行长江采石矶时所作,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为长江最窄之处。它无论对于宋朝历史还是对于辛弃疾个人经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地点。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戊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甲戌,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往芜湖,趣(李)显忠交(王)权军,且犒师采石。。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督舟师败金兵于东采石。这一仗虞允文带领一万宋军打败了四万金兵,是南宋难得的一次辉煌。辛弃疾渡淮时,应该正是宋金鏖战之时,虞允文大败金兵,辛弃疾一定知道。何况虞允文是辛弃疾的恩师,辛弃疾曾于南归十年后的乾道七年,在司农主簿小官任上写了著名的战略文章《九议》呈给当时的丞相虞允文,得到虞的赏识和采纳,辛弃疾后来的升任也与此不无关系。按说到采石矶的辛弃疾应该是回顾胜利缅怀恩师激发诗情的地方,面对这个感心之物,按辛弃疾的性格应该浮想联翩、壮怀激烈奋而作豪放词才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偏偏作了一首戏作词,并且是他的创作历程中的第一首戏作的词。表面看,淳熙五年是辛弃疾仕途平坦顺利的一年,稼轩时年39岁,正当年富力强,仕途亨通。淳熙二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受丞相叶衡的举荐,辛弃疾出任江西提刑,平茶商军赖文正之后,受到朝廷赏识,得到嘉奖与升迁,先后除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再迁隆兴府江西安抚,到了淳熙五年的春天,在江西安抚任上只三个月的辛弃疾,就被召为大理少卿,到了京城临安。同年九月,就又出任湖北转运副使。正如他自己所说: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霜天晓月旅兴》)但此时辛弃疾心情是动荡不安的。朝廷表面上基本相安无事,实际上矛盾重重,不仅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矛盾,还有各个派系、各种阵营、各个利益集体中的矛盾,当时新任的右丞相是史浩,他思想上对南归的豪杰志士很不以为然,甚至是歧视。史浩曾经与张浚辩论,提出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的观点,并称北

晏殊诚实阅读训练(附答案)

晏殊诚实阅读训练(附答案) 晏殊诚实阅读训练[阅读材料]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赋:此指诗词。 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燕:同“宴”。 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 ⑨肆:店铺。 ⑩除:授官。 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 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 ⒀质野:朴实。 ⒁须:会。 [文化常识] “东宫”及其他。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也叫“青宫”、“春宫”。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 ④谕_______⑤杜_______⑥既_______ ⑦但_______ 2.选择 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51-10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51-100) 51.海市蜃楼 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庚寅②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余骇而出,会颖川主人③走使④邀余。既至,相携登聚远⑤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⑥,列如崪岫⑦,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⑧,骤变欻⑨起,如众大之区⑩,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⑩老子⑾之宫,三门⑿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曰近晡⒃,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 [注释] ①海旁蜃气象楼台:即海市蜃楼。②庚寅:指“庚寅”这一年。③主人:此指友人。④走使:派使者。⑤远:高。⑥叠巘(yǎn):重叠的山峦。⑦崪(zú)岫(xiù):耸立的高峰。⑧榭(xiè色):建在高台上的敞屋。⑨欻(xū):突然。⑩众大之区:广大的地域。⑾浮图:佛塔。⑿老子:李耳,相传为道教之祖师。⒀三门:庙门。⒁极:达到。⒂晡(bū):即晡时,相当于午后3时至5时。 [文言知识]说“第”。一、指“次第”。如第一、第二。二、指“但”、“只”。上文“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意为只见广阔无边的大海中,耸立着奇异的山峰。又,“第一莽汉耳”,意为只不过一个鲁莽的汉子罢了。三、指“上等房屋”、“大宅子”。如“上赐大第”,意为皇上赏赐给他大的房屋。四、指科举时代考试及格的“等第”。如“及第”,即指录取;“落第”,即指落榜、不取。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骇②会③移时④比⑤历历⑥或⑦向 2.翻译:①初未之信②隐见不常③钟鼓楼翼其左右④冉冉漫灭 52.陈亢问于伯鱼 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②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③。?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选自《论语?季氏》)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②诗:指《诗经》。③无以言:没什么用来谈论的。 [文言知识]“他日”及其他。上文的“他日”,是指往后有一天;翌日(也作“翼日”)是指明天;“不日”是指往后没几天;“旦日”是指第二天。又,“质明”指天亮;“夜阑”指深夜;“暝”指天黑;“未几”指没多久;“移时”也指没多久;“已而”指不久;“寻”也指不久。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______②退______2.翻译:①无以立____________;②闻斯二者_____________; ③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亦有异闻乎?”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①你在老师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传授吗?②作为儿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吧?③你也听到奇异的新闻吗? ④你近来得到什么新的消息吗? 4.理解:“尝独立”前省略了主语_______________ 53.郭琇面劾权臣 康熙间,山左①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瑞卿名琇。当明珠②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③其劣迹,列人弹章上之④。旋复袖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⑤投刺⑥。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明喜问曰:“御史⑦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日:“否、否。”探袖出视,乃一弹章。明取读未必,郭忽拍案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连引巨觥⑧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选自近代?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山左:指山东。②明珠:满人,当时主持朝政。③胪(1ú)举:列举。④列入弹章上之:列(明珠的罪行)入弹劾的奏章送给皇上。⑤踵门:亲自上门。⑥投刺:递上名片。⑦御史:指郭琇,时任左都御史。⑧觥(gōng):古代盛酒器。 [文言知识]“移时”及其他。文言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较多:俄、顷、旋、须臾等表示一会儿;移时、未几、食顷等表示不多时;久、良久等表示较长时间。[思考与练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