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作业答案

“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作业答案

“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作业答案
“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作业答案

“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作业答案

一.校本研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15分)

1.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

专业化水平提高和学校发展为研修目的.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它包括教师个体、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这三个关于人的要素构成了校本教研三位一体的关系。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实践反思是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2.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校本培训是校本研修、校本教研的主旨和指导,而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是校本培训主要内容。

二.有人说: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好书,还参加什么校本研修?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15分)

答:参与校本研修,可以促进个人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

师在业务上要严谨治学。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所以说教师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师德修养,严谨治学,也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自己的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才能传好道,授好业,做一名为学生所爱,博学多才的好教师。

三.偶能听到“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难教”的感叹,如何通过校本研修的实施使得语文教学“越教越有意思”呢?请阐述你的观点与做法。(20分)

答:这句话有一定的现实普遍性。因为社会开放了,语言发展了,语言的载体多元化了;孩子们的认识空间更大了,我们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现时的教学实践可能有了一定的差距,甚至还会发生冲突。

因此,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出现“越来越不会教”“越来越难教”的状况。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校本研修中,我认为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二要不耻下问,能者为师,多向身边的能人学习,多向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多走进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把他们真正当作“人”来看待。三要通过研修实践,做到贴近课堂,贴近学生,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交流对话的平台,课程生成的平台,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语文教学才能“越教越有意

思”。

四.成立 3 — 5 人的研学小组,组内成员根据课例研究需要进行任务分工,选择一个研究主题,采用课例研究的方式,具体研究教学内容,同课异构,深入分析,完成教学设计与评析,课后反思(要求提出可行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研究过程报告。(共50分:教学设计与评析20分,课后反思10分,研究过程报告20分)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詹天佑》一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这一课用人物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师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主要讲詹天佑爱国方面的几件事,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本篇是写人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结构很清楚,了解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理解课文,从而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和创新精神。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从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学习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2、顺着作者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抓住“主线”分组探究、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文章会写些什么?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3、教师相机板书:

詹天佑

爱国杰出

毅然接受任务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4、通过这些事件,你觉得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交流,对文章内容和情感进一步熟悉,为下面的环节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那么其中的哪个故事最打动你,让你最深刻地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的高大形象呢?小组合作,选择“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四个事例中的一个,进行阅读和感悟。

出示小组自学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几遍,说说从中读懂了些什么?感受到詹天佑的什么品质?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人人参与交流。

(3)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注意动笔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3、交流:

A、接受任务

引导方向:在怎样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从“毅然”一词中体会到什么?

(如果你是詹天佑给下属进行动员,会怎么说?)

读好相关句子

B、勘测线路

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

为什么要坚持亲自去勘测呢?(作为一个工程师的严谨)

碰到困难怎么想?热爱祖国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这种力量支撑着他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读好相关的句子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的方法来说明。

从这样的设计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再回读上一部分中詹天佑的话“……这样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再次感受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意义和压力,感受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感受这颗心具有的创造力。

读好相关句子

D、板画“人字形”线路,指名上黑板介绍

说说人字形线路的意义(不但是詹天佑一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亿万中国人智慧的象征,是一个有力的回击,是京张铁路最经典的一笔!)

如果你是外国工程师或者那位讥笑过中国人的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设计会怎么说?

读好相关的句子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五、总结、升华

【设计意图】

通过汇报的形式揭发兴趣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画示意图,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深刻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詹天佑爱国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朗读训练、词句训练和重点段落的理解是高年级的主要任务,我教《詹天佑》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较好地体现

了新课标的一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语文的实践性。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口、动脑、动手,读、画、议、写,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多种能力,如:朗读能力、识字能力、思维能力等。

2、注意学习方式的变革。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中,詹天佑在开凿隧道中采用“竖井开凿法”和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来理解课文的。但教师并不仅限于通过画图获取感性认识,而是引导学生追根问底:为什么要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呢?又体现了詹天佑什么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也有合作进行的实验与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注重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在实践中理解词语,感悟语言。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融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可谓匠心独运。

3、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实到每节课中,甚至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整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培养语感;动手操作,发展思维;反复诵读,激发情感。培养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课后反思】

《詹天佑》是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需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全程以“那些细节让你深有感触”统领,但又把“施工现场”和“为国争气”分成两个板块来做,更加凸显了詹天佑的生命精神。对课文作如是处理,实现了由实到虚,由内而外的提升。最后以结果来判定教学行为的过程价值,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詹天佑写一段颁奖词,渗透“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写出有个人感受的一段话,来体现了“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但是,这一节课也有几个环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1、对教材的处理不够恰当,在教学中为了保证足够的时间去体现“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这一研讨主题,在第四自然段悟读过于仓促,没有很好的去品文中重点词句。

2、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和动手的机会太少。

3、在交流收集资料时,过于放松,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还是一知半解。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共同进步。

【研究过程报告】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载。

【集体交流】

柯美宁老师:

本课教例有三个可圈点处,第一,本课的生字词几乎都集中在学生必读句中,巧妙地解决了生字词的熟悉问题,扫除了阅读障碍;第二,本文教学重点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

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学习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本堂课也颇为巧妙地得到了解决;第三,詹天佑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开凿隧道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画示意图帮助理解,进一步降低了重点的教学难度。

吴承爱老师:

感悟的方式有多种,感情朗读是其中的一种,也是基本的一种。本文比较浅显,所以没有也无须采用更多的方式帮助学生走进课文。不过,朗读尤其感情朗读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尤其人物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之上。谭老师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理解,相机点拔,把学生导引向前。为感情寻找“着陆点”,再用感情浸染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用适当的感情表达课文内容。詹天佑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使工程提前竣工,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也是学生情感与认识实现升华的前提。本堂课中,谭老师的处理是必要的,也是妥当的。

张丽老师:

这节课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学习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二是顺着作者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高年级阅读教学应当重视篇章的训练,要让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两条线并进,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抓住了读和写两个重点,其他的知识和技能(如体会引号的用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默读、朗读等)、过程与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文中得

到启示)等方面的目标也就在教学过程中一一落实了。谭老师本节课例这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在处理上非常得当,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本人:

这一节课本人认为我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还是不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追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如:1、对教材的处理不够恰当,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阅读能力,扶放要有度。学生能一步完成的就不要步步搀扶,唯恐“摔跤”。在教学中为了保证足够的时间去体现“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这一研讨主题,在第四自然段悟读过于仓促,没有很好的去品文中重点词句。2、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和动手的机会太少。更没有做到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交流收集资料时,过于放松,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还是一知半解。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