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成长-探寻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快乐

专业成长-探寻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快乐

专业成长-探寻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快乐
专业成长-探寻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快乐

探寻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快乐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级研讨会培训心得

今年8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级研讨会的学习。虽然培训时间很短只有四天,但使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学习中使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有七位专家作了报告。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著名德育专家张红作了题为《班级建设的层次与境界》的报告;《班主任》杂志创刊人名誉主编王宝祥作了《家校配合,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的报告;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孙云晓作了《良好习惯缔造健全人格》的专题报告;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一线班主任何杰作了《主题班会设计和班主任基本素质》的专题讲座。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犹如一泓汩汩的清泉,流入了我的心田。专家们的言谈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精辟、独到的见解令人折服,对班主任工作的钟情和热爱溢于言表,带给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启迪、反省和思考。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主要

体会:

一、用细心管理优秀班级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忙碌而又繁重,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维到品质,每一时,每一刻,无不倾注着班主任的满腔心血。要管理好班集体,使学生愉快地、健康茁壮的成长,我的做法是:用心干,动脑筋想办法去干好。比如:每当我们班参加活动得奖后,我会把这些荣誉的获得统统归功在孩子们的身上,并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五(3)班全体同学共同努力得来的荣誉,这是集体的结晶,为自己鼓掌、喝彩”!从欢呼雀跃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进步,不断懂事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用耐心培养骨干力量

培养好小干部,是一份先苦后甜的工作,我不怕麻烦,很耐心地这样分步做:(1)立规矩。就是给小干部提出高而严的要求,让每位小干部心中明确当干部是为同学服务,而不是为了“管”同学,要树立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这样,小干部就不会欺负同学,和大家一起值日,一起劳动。(2)教方法:教给小干部工作方法是小干部顺利打开工作局面的保证。我采取“小心扶植”与“大胆放手”相结合的方法,按“教—领—放”三步走。比如我们班的劳动委员苗时雨我先“教走路”—教她把每天的值日生,分一人一大组来值日,并自己负责本组的卫生。劳动委员只做最后检查,这样就可以减轻劳动委员的任务。然后“领走路”是扶植小干部做好工作,先让她自己安排怎样检查,然后我再进行指导。比如:我提示她要检查走廊、窗台、墙壁等。最后“放手走”,让苗时雨学会自主工作,只有大胆放开手,让她自已试着走路,才能真正学会走路,进而发展到自由走路,在实

践中完善自我。现在,我每天早上就不用到教室再检查卫生,苗时雨就安排值日生做的很好。(3)严要求:比如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李嘉怡,我要求她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走在前头,做同学的榜样;课堂上自己先不要说话,认真听讲;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办事公道,不偏不向,对同学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能凌驾于同学之上;工作要认真负责。现在,李嘉怡就可以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

三、用精心组织主题班会

魅力班会,可以给更多的同学创造管理班级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魅力班会,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人以智力的启迪,品德的升华,意志的锻炼。班会课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可以给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是非常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四、用真心维护师生关系

新时代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如孙云晓教授所讲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关系失败酿苦果,关系成功结硕果。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师生关系良好、融洽时,学生就会喜欢老师,欣赏老师,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兴趣。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会对老师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给老师的教学产生推动力,激发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能使课

堂生动活跃,气氛浓郁,教学效果好,并不断激发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睹名师风采,聆听名师教诲。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最后,我想说,什么事情只要用了心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生活都一样,关键是看自己想不想做好。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还有不足,在今后,我会同我的孩子们继续努力,即使没有最好,也一定会更好!

师德楷模演讲稿《爱是教育的真谛》

师德楷模演讲稿《爱是教育的真谛》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先后在函谷镇中、五亩桂花中学任教,2XXX年调到五亩一中,一直带毕业班。从教14年来,多次被评为校级、乡级及灵宝市优秀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2XXX年又被评为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2XXX年当选为灵宝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以前只听人说桂花塬有三难:“吃水难、坐车难、打一个电话得走半天”。到桂花原时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当乡亲们听说新来的英语老师想走时,拉着我的手,请求我留下来,他们说:“山里的孩子太苦了,你好不容易来了,就让我们山里人长长见识吧,我们祖祖辈辈不会忘记你。”面对家长们一句句诚挚的话语,和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童年,饱含热泪地咬咬牙,留了下来。 那一年,我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英语课,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学习兴趣浓,热情高。这一届学生我一直带到初三。1999年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心里没底。那时候学校资料少的可怜,趁星期天,我从书店买来许多初三复习用书。我认真备课,大量做题,总结考点,然后把那些有代表性的习题用废旧圆珠笔刻录到蜡纸上,印制出来,发给学生。每次印完试题,自己就成了花脸猫。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

2XXX年中招考试成绩揭晓,英语人均分进入全市前十名,校长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终于不坐红椅子了,明年争取前五名”。校长的话就似一针强心剂,第二年就更有信心了。2XXX年秋季开学,我带初三英语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入学一周,我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发现他们的基础太差了,有的连最简单最常用的知识都不懂。面临毕业,怎么能考上高中啊?我决定从头开始,校长有点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升学?我胸有成竹地说:“这应该是磨刀不误砍柴,前面知识不扎实,后面根本就学不会,这才会耽误他们哪!我会尽快帮他们把欠的帐补上来。”这样,在推进新课的同时,我每天给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补课。从听写单词入手,到背常用句型,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到年底已基本补完。过完春节大复习时,我又将知识点纵横联系,融会贯通,每做一个题,我都帮学生找考点,应对方法,同时我又把学生的错题收集起来,一周印一次,让学生再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错误率,从而提高英语成绩。在教学中,我大胆改进教法,注重潜能生的转化,2XXX年中招考试中,英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学校里最忙最累的是班主任,但最幸福的也是班主任;最早起床最晚睡觉是班主任,让学生最难舍最留恋的人也是班主任。2XXX年秋,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心里很紧张,怕把班级管不好,幸好几位科任老师都很热心,给我出谋划策,我自己也找来大量班级管理的书,从制订班规到营造班级文化,从每一节班会课到第一次家访,我都认真对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寻找最佳的教育角度,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自从有了孩子,我就把班里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因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师节祝福语】 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这本书,我着重看了“生活即教育”部分。读完后,总体感受仿佛打通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通道,开阔了教育视野,用“生活即教育”的眼光思考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景色”有所感悟。这“景色”有枯枝败叶,也有欣欣向荣;有萎缩,也有生长;有荒芜,更有精耕细作。 为了更好理解“生活即教育”,我在网上检索了“生活”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各角度解释,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做了上述“功课”之后,再综合我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阅历,我对“生活即教育”学习的心得、感悟有以下二点: 学校教育立足当下,结合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教育。譬如,高一新生进校时,应开展《人生规划课程》和《高中生为何不宜谈恋爱》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清晰应追求的学习目标,应控制、调试和处理好的情感。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困惑、迷茫、压力、情感冲突,挖掘这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上下功夫,让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变得有知有味,不至于厌烦学校生活而无所适从,进而成为“双差生”(所谓潜能生)。

用生活的多样性推动教育的多样性,全方面、立体解读生活,让学生敏感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生活情趣,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和开启学生自身因为种种原因关闭的部分。 让每个学生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进取。塑造良好人格,锻炼健康体魄,树立正“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学生的发展可持续性就“有章可循”,不会迷茫、失去方向。 为什么要重视上述两点,是因为学生的当下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教育不与当下生活接轨,与未来生活对接就难以完成无缝对接,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让学生快乐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把作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导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视作文为畏途。学生为了完成作文任务,要么编造故事,说假话;要么内容空洞,说空话;要么无病呻吟,说套话。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走进生活,开发作文源泉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离开了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对社会的了解,对生活的积累,缺乏对事物的认识,是写不出作文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新鲜事,但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自觉观察,即使处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之中,由于不留心观察、感悟,使之与那些闪光的素材失之交臂。观察生活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更是描绘事物、写好作文的前提。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掌握事物的特征,积累丰富的材料,形成正确的认识,作文才有保证。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观察生活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抓,并常抓不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发作文源泉。首先告诉学生,作文中最真实、最生动、最新鲜的材料在千姿百态,并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告诉学生,生活中可写之景、可叙之事、可抒之情很多: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处处是景;亲朋好友,师生邻里,处处有情。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其次,引导学生扩大观察的范围,多角度地感悟生活。主动接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了解各种人的生活习性、生活内容。留心街谈巷议,善于发现新人、新事、新风尚;善于捕捉时代特征。走进生活,观察自然,品味人生。学生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又从生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不是索然无味,而是丰富多彩;作文不是无事可写,而是写之不尽。这样,作文时就成竹在胸,轻松快乐了。 二、博览群书,增加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书本是写好作文的最好老师。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要读得多,书读得多,视野才宽广,知识才厚实,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 1、重视课内学习。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小说戏剧,包罗万象。这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为作文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因此,教师应重点抓好阅读教学,从一篇篇课文中吸取写作营养,积累写作材料。其次,引导学生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这些学科无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不是我们扩大知识、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基地。 2、重视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起来,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黄娜娜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失意的音乐家马修来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青少年行为偏差辅育院当学监。这是一个收养问题儿童的机构,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惩罚”条件反射般的管理准则。学校的气氛沉闷、冷漠,一群无可救药的学生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而校长魔鬼式的管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变这种状况,他重新燃起了创作音乐的热情,找到了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动力,他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用音乐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灵,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找回本真。付出终有回报,马修赢得了孩子的心。 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爱是师生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作成功的教育,爱是耐心、宽容、倾听、理解。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平凡老师的爱,他没有什么名誉,没有干出什么大事业,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使得这个放牛班的孩子们学会了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道路。当他的学生犯错时,并没有像校长那样惩罚学生,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如何来弥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人带来这样的痛苦和不便。当学生在黑板上画他的漫画时,他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训斥惩罚,而是用幽默的漫画来与学生交流。他首先宽

容了学生,也使得他们在这当中了解了很多道理。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学生的“闪光点”。他是一位音乐教师,为了学生,他自己写歌,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合唱团中,不落下一个人。他还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分配任务。他真的是把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学生,用他的爱心去教育了每个学生。他相信孩子们的纯善本性,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前方就有希望在等待”。 因为爱,无论学生范下什么错误,马修都能宽容他们,但也会给予适当的惩罚。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一开始是顽皮的,但在有爱心的马修的教导下,渐渐地,孩子们也像马修一样变得充满了爱。比如,用恶作剧刺伤了马克森斯大叔右眼的勒盖莱克学会了照顾马克森斯大叔,真心为自己的行为忏悔。当莫安琦发现马修和自己母亲暧昧关系时,他气愤地在马修的头上抛下一瓶墨水,于是马修取消了莫安琦的独唱部分,但在演出时又出乎意料让他演唱,他由惊讶转到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并不溺爱,而是给予适当的惩罚,并以宽容的方式,循循善诱方式教导孩子,给孩子们改过的机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马修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宽容与关爱中,融化了“池塘之底”的坚冰,给孩子们带来了生命中的阳光与温暖。 教育需要爱,但这爱不能从简单、粗暴的“行动一反应”中来,德育,最重要的是用爱心引领,文学、艺术是最好的介质。音乐对灵

快乐教育是什么

什么是快乐教育? 围绕快乐教育的争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快乐教育”是否等同于素质教育;第二,这种娱乐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吸收知识有促进作用。更多实施中的“快乐教育”只表现在老师课堂上用PPT教学,以及强调老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等,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在最早推行快乐教育的英国,快乐教育被称为“havefun”,教育者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唤醒”。强调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史宾塞已经在他半自传半札记的《史宾塞快乐教育》中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某些具体手段和方法。他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们要先把孩子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和专注,再开始学。”以下是他提出的八项具体方法: 一、家庭共同相聚的时间是神圣的。 二、家庭成员互相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问问自己,你有几次坐下来和家人谈你的理想、目标呢?你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害怕什么? 三、适当让孩子为家庭分忧。 四、珍视全家一起用晚餐的时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每个星期也应有至少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不要数落孩子的不是。 五、定期和孩子完成一件事。例如,种植植物、把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照相簿。 六、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和仪式。生日聚会、春天去远足、秋天登高。 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八、在孩子睡觉前告诉他一些家里的往事。 什么是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快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 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快乐教育与成功教育 任何教育方法的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也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因此,

教育的真谛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文吴安鸣(重庆行知教育集团董事长、江西财智名家论坛演讲嘉宾) 吴安鸣,她地生命因教育事业而精彩,她用真情真爱成功创办了行知学校,努力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思想,改变了数万名孩子地命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教育实践经验,对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深刻理解; ?目前在校生余名,企业需要提前年预定学生; ?这里地学生考试时无人监考; ?这里地校园里找不到一个烟头; ?这里校园附近地网吧、烟店无法经营; ?这里地学生吃饭时无人收取饭菜票、由学生自己找零; ?这里学生寝室地被子随时叠得像军人一样整齐…… 下文是月日受日本大阪企业家邀请,在多名企业家参与地大和会上地发表: 尊敬地大阪塾各位同修,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行知学校地吴安鸣,从事教育工作年.非常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报告在学校里实践稻盛哲学地体会,请大家多多指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是年辞去公职,准备了四年,于年创办了行知职校.此前我在公办重点高中工作了年.是一些特殊地事让我下定决心,由自己承担全部风险和责任来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地改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次,有位朋友请我去了少管所,里面囚禁地孩子多在岁之间,那一双双迷盲却难掩后悔无奈地眼睛让我心里隐隐作痛,我想假如他们过去接受过正确地教育,他们小小年纪又怎会在那里?是家庭教育地缺失和学校教育地不当才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另一件印象深刻地事,是我岁刚做教师地第一年,我看到有一个把全校“最坏”地孩子集中起来组成地特殊班级.为不让他们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学校甚至专门请一位手持警棍地公安局同志任班主任.这个班每天只上法治、体育课,没有老师愿给他们上文化课,因为通常是不到两分钟,就会被学生轰下台.这个班地学生粗话连篇、打架盗窃,什么坏事都敢干,除非当警察地班主任守在那里.我刚工作不知情,好奇地在他们教室门口站了会,就遭到里边孩子粗俗地语言羞辱,当时年轻气盛地我产生一种冲动,坚决要把他们“治”好.第二天,我千方百计说服领导同意我去为他们上外语课.刚进教室,从后门走到讲台不到秒,我后背地两根辫子上已被挂上铁钩,衣服被贴上了画着鬼地纸,脑勺被粉笔头连连砸中.我转身面对他们时,有地学生坐在桌子上,有地站在板凳上又唱又跳看笑话,一团乌烟瘴气.我冷静地站上讲台,把辫子上地铁钩和衣服上地纸一一取下,沉默了两分钟后,突然用比他们更疯狂地眼光和语言猛烈攻击,没有给他们一分钟喘息地机会,整整教育了四小时,由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到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所有人都忘了下课,忘了上厕所,每个孩子突然都变得特别乖巧可爱.放学时,学生们地脸上不知已被泪水洗过多少遍,我自己也泪流满面.下午,我接着又上了三个小时地谈心课,听孩子们讲自己地生活经历和对未来地真实想法,让他们把思想垃圾和生活苦水都倒出来.孩子们心理放松后同意“从明天开始像其它班一样上文化课,从初一地知识开始学起”.就是这批学生,后来每个都很有出息,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地伟大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某天,一位企业家朋友对我说:“经济地发展最关键不是资金和设备,而是人才,但现在学校教育出来地人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怕吃苦、合作精神差、工作后没有再学习地习惯.这些事让我下决心要办好一所私立学校,尝试教育改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当初之所以取名“行知”,一是立志遵循中国现代伟大地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地“生活教育”理念,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做到知行合一.经过年艰苦努力,从租用多间年代地破旧平房起步,到拥有万平方米地校园楼群;从首批名学生到今天地四所院校共人地规模;从最初人到今天多人地教职工队伍.我们在哪里办学,文明地校风和师生地行为举止,都会得到当地百姓地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1)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 齐陵中心小学张静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写”、“有话写不出来”,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不妨这样做一下。 一、积累材料,丰富词句。 让学生多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并把遇到好的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子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吸取原始材料,提醒他们随时注意身边的任何事情,学生评价、鉴赏;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学习,能分析,而且见识广,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

二、有感而发,积极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每天回忆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情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话可说发愁了。 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 当学生写好作文,自己修改后要认真细致地注意到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其进步点、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的写作兴趣。

浅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齐陵中心小学付金凤何谓语文?简而言之就是说话写文章。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憧憬生活能激发写作的欲望生活中到处有美,关键看你能不能发现。一块砖头、一块碎石,都有它美好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成为美的发现者,就会产生把美好生活写下来的欲望。

爱,教育的真谛

爱,教育的真谛 发表时间:2016-06-21T09:16:16.4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作者:张传磊[导读] 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张传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266000 摘要: 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关键词: 教育理解尊重爱 说到“爱”,我不由得想起刚入职教师岗位时探讨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那个话题。其中被问及到这三个人中是否有学生?如果没有,就不能算作对学生的爱。对这个问题,我感觉“爱”有很多种理解方式和方法。有亲情的爱,有友情的爱,有感情的爱,更有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等。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是振聋发聩的雷电,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是暖人心扉的炭火,雪中送炭,催人奋进。读了《25年后的证明》一文(见《教育文摘》2015年第11期),我深受启发。文中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特别的爱换来了赵琼、祝黎嘉、杨嵩、宁玮等同学的成功,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爱。李镇西老师的很多理念也是我所追求的。阅读完后,使我茅塞顿开。对照他们对学生的爱,反思自己以前教育教学的种种,我静心思索,眼前出现一幕幕定格的画面。镜头一:爱是理解和尊重 小P是班里的一名男生。他在平时经常接受出国务工父亲的熏陶,一心想着出国学习。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某培训机构,于是便和父母合计出国学习。起初,父亲对此事非常热心,便与某培训机构联系,通过两个多月的了解以及考虑到自己的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家长和学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而此时学生正在做着出国的美梦。当学生被告知不准出国的时候,小P恼羞成怒,赌气不上了。当我事后得知此事时,我约了学生和家长来座谈。其中谈了父母认识的片面性、学生目前的现状以及出国的利弊。当然更多的是安抚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视角理解了小P的一些“出格”的做法。之后,经常性地“移情”交流,小P的心结也慢慢地打开了,开始慢慢地投入到班级中来,不再回避现实,也不再拒绝友善与真诚。 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以成人和教师的视角看待学生,看待问题。相反,我们应进行“心理置换”,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当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情感交流。镜头二:爱是奉献 上学期学校主办首届班主任节期间,学校要求每班写一篇我心目中的班主任的文章。当我看到学生的文章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一次早靠班,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次不经意的嘘寒问暖,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学生记在心上;……我这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学生记在心上,那像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换来的就不仅仅是25年的祝福了。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爱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如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培育是无私的奉献。只有当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无私奉献是爱的实质。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少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苏芮在《奉献》中唱到: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我不停地问。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是否真正的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是否把学生当朋友一样看待;我不停地找。当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思想上出现波动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学习出现困惑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唯一的答案就是爱——它意味着一种关心,一种信任,一种鼓励;我不停地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2014年第6期中一篇题为《靠近你,温暖我》的文章中描述的两个生动的案例感动了我,也更加让我明确了只有付出无私的爱,才能收获温暖的爱。 “让集体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温暖”,这是我的一句格言。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作为一位教师,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参考文献 李镇西 25年后的证明[J].教育文摘,2015。

快乐教育

快乐的教育——所谓快乐就是心情舒畅、高兴!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快乐的教育就是心情愉快的去进行教书育人,同时也是把快乐传寄给我们的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学生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学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然而现在的孩子在教育中获得了快乐了吗? 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就业压力的渐增,学习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小升初、初升高,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周内上学,周末上“班”,老师作业,家长作业。曾有一份对城市儿童生活与消费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儿童参加兴趣班或培训班。学习的重要性无容质疑,但过分强调,也许结果会适得其反。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孩子快乐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所占比例为53.2%,另外,有24.4%认为是升学压力大,有23.4%认为是父母期望值高,在所有影响孩子快乐的原因中,分别处于第三和第五。 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堂而皇之地把孩子的自由时间、玩耍时间无情挤占。孩子游戏、娱乐、锻炼的时间的缺失,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的下降,还会导致孩子体质的下降。尽管政府在号召,对学生要减负,但现状是越减负,学生的负担越重。由此我们不仅会想:难道学习与快乐是矛盾的吗? 其实,学习与快乐也是有其统一性的。一方面,学习压力会制约快乐,学习和快乐存在矛盾性,但另一方面,学习和快乐存在统一性,学习可以促进快乐,快乐促进学习。 首先,学习进步,就会带来快乐。学习进步,可以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根据马思洛需求理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层级的需求满足,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快乐。调查中也显示,影响儿童孩子快乐的因素中,学习进步排在首位,有55%左右的比例。 其次,学习可以提升视野和技能,有助于快乐的提升。快乐需要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希望快乐,需要用心感受。学习,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技能。这些有助于人们发现和创造快乐因素,从而最终提升快乐水平。 第三,学习可以促进未来的快乐水平。尽管从短期来看,学习会占用玩耍时间,影响到快乐状况,但从长期来讲,学习会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未来长期的快乐。 因此,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所能做的是要帮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的矛盾走向统一:品味学习,体验快乐 学习与快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尽量避免矛盾,走向统一。其实,从本质上讲,学习本身并不导致不快乐,导致不快乐其实是学习压力过大造成,学习与快乐是可以走向一致的。调查也显示,除了学习压力,学生对有关学习各个方面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具体如,对学校的满意度为3.94;在有关文化设施,学习成绩,表扬和奖励的频率,课外知识等表现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80,3.75,3.74,3.67。研究发现,学生对学习压力的表现是非常不满的,所以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爱是教育的真谛

爱是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就要准备着像蜡烛一样燃烧掉自己。我们,作为今天的教师,职责是塑造培养具有高尚人格,有责任感有先进意识的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中国一代新人,理应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道德,良好修养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人。 所以为人师者我认为应该: 一、坚定的职业信念,立志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坚定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定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巩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它准备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锻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老师”一词包容了庄重、严肃、亲切、和蔼、刚正、严厉……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力。从学

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争取成就,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用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于“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

最新让学生快乐写作文汇编

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刘菊云教育在不断进步,要求作文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作文教学要日趋进步、完善,归根结底,要将发展孩子的个性才能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于作文教学中学生说空话、说假话,形式单一,结构呆板等不良现象,作为指导、引路者的教师实在应有一种深刻而紧迫的自省:对孩子,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主。 1、紧贴学生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已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注重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放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儿童由“无话”到“有话”,由“怕写\"到“乐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涌现”。 2、引导儿童交际 小学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达训练,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是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向人家介绍一件事情或一位人物,表达自己一定的情感。要强化学生的“作者”意识,在写前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我的文章写给谁看?怎样写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进而能打动人,使读者身临其境。站在这样的预防交际的角度上构思写作,文章便容易倾注作者的情感。写完后我让儿童把习作读给别人听,或征求别人意见,或与听者一道分享美词佳句的快乐。让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倾听别人的习作,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一次语言交际的过程,使学生感到写作文不仅是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乐写不疲。 3、开放写作时空 这样的作文教学大纲司空见惯:老师命题《我的++》,学生“遵命服从”,全班学生搜肠刮肚,胡编乱写,凭空塑造一位“伟大的母亲”、“可敬的老师”。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习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这句话让我们更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创办人民期盼的更好的教育。随着我镇课改深入推进,也要求我们转变育人的方式,去努力构建学生自由、自然、自主、自觉快乐成长的环境,将制约性德育转向自主性德育,让学校从追求精英教育回归本源,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的追求。新的学期,大多数学校进行德育改革创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值得肯定。为进一步推进课改,探索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德育工作新动力、新经验,帮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现与大家交流以下想法。 一、总结研讨,形成共识。我镇的课改已经两年了,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进行了交流、碰撞,课改理念已深入教师人心。各校要理清思路,引领教师深刻明白课改必须植根于德育,德育即是课改的土壤,离开了土壤,课改无法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前期的德育进行总结。二是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基于学校文化、基于学生需求、基于社区环境而存在的,德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今天在此探索德育新途径,就是要为课改助力,要让德育成为我镇课改的助推器,让这一理念在全镇教师中形成共识。三是要充分认识课改只是一个手段,一个途径,课改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业性质量,更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因此探索新课改下的德育策略,应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建立机制,层级管理。一是要树立德育要基于自主这一理念。中心校已初步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管理机制,探索了一些德育新方法、新途径,也提炼出一些新机制,给我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大家借鉴。二是建立层级管理的制度,实行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层级管理。各校要结合校情制定《学校、班级自主管理“人?责”制度》,成立自管会,设立校级管理机构;班级设立助理班主任、班级自管会;充分发挥小组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小组要设立自主学习督查长、自主管理督查长、自主评价督查长,这样分层自治、自评,让德育每个环节落实。三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全员管理育人氛围。 三、目标导向,优化内容。一是德育导向要明确。冯恩洪校长曾讲过他的一个发现,那就是原《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章程》第一条完全一样,试想一个小学生能和共产党员要求一样吗?因此德育导向要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降低范化的所谓的标准,德育目标要基于公民规范和责任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十大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负责,循序渐进上升到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二是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克服教师主观判断,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自主、自然、自觉成长的德育方向和内容。三是要挖掘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结。中心学校围绕学校文化规划,七、八、九年级分别确立了自然龙舟、文化龙舟、精神龙舟文化体系,体现地域自然特色,弘扬了本土文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关于教育的真谛,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对教育的真谛,千百年来,人们有过各种说法。这些说法,对于人们认识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比喻,是人们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把抽象的道理通过形象的事物表述出来。抽象的、不可见的道理,通过比喻,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最近阅读,看到一个十分想象的比喻,表述了教育的真谛。这是潘光旦先生的一段话,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潘先生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其一、学校犹水。水乃鱼之生存所必须。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鱼一离开水,意味着死亡。它一旦到了水里,便摇头又摆尾,安闲又自得,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充满了活力。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的场所。没有学校,便没有现代教育。如果潘先生只说到这一层,还不算他的睿智。潘先生的睿智在于,他说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学校是师生自由探索,自主追求的地方。因为鱼儿在海里是自由自在的,它们有着充分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正是海洋的无限宽广、无边 ·

无际、无阻无碍,才为鱼的畅游创造了条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校本是师生学习、探讨的地方,而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不是束缚师生思想的地方。大学自不必说,象上个世纪初的北京大学,为师生们所创造的自由的空气,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成为中国大学教育史的一个范例,一个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时代。其实,岂只是大学,中小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师生们的肩上,如果没有太多的担子;他们的头脑,如果没有太多的束缚。少一点条条,少一点框框,多一点自由,多一点激励。多给他们以激情,多给他们以创造的勇气。那样的学校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是“鱼儿”所需要的真正的“水”,真正的“活水”。其二、水中教游泳。学校是水,不光学生是鱼,老师也是鱼,大家都是鱼。区别只在于,一是大鱼,一是小鱼。大鱼教小鱼,自然就只能在水中教,不可能在岸上教。潘先生不愧为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他深谙教育之机理。他告诉我们,要教好学生,老师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引路。引导学生走上学习、探索之路。尤其在当前信息社会即将来临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告诉学生怎样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致迷失自我,迷失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校园中,教师 ·

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刘蒋巍 (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0) 1.为什么教师要快乐? 我们无法期待一个精神瘫痪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个精神健全的学生。因此,教师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显得很有必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情绪能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幸福感能带动学生的幸福感。 2.教师快乐感的源泉 (1)学生因素,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取得成绩、教学得到学生认可、与学生交流等;(2)教师参加学术交流;(3)与同事相处融洽;(4)工作成绩得到校区认可;(5)薪酬、福利待遇;(6)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0岁以下教师快乐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2)>(3)>(5)>(6)>(4);31岁~39岁教师快乐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3)=(4)>(5)>(6)>(2);40岁以上教师快乐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2)>(4)>(3)>(5)>(6); 3.教师苦恼的源泉 (1)学生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成绩差、自己的工作不被学生认可;(2)工作量压力,包括:工作任务重、教学工作量大。(3)会议和琐事压力;(4)工作时间不合理;(5)个人发展;(6)教科研压力;(7)人际关系(8)工作缺少创新性; 男教师苦恼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3)>(6)>(2)>(5)>(7)>(4)>(8) 女教师苦恼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2)>(4)>(6)>(5)>(7)>(3)=(8) 4.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快乐”和“苦恼”是一对反义词。要使教师更快乐,需要增加快乐源,减少苦恼源。从统计结果,不难发现:不管教师快乐还是苦恼,学生因素(问题)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5.让教师感到快乐,我们做了些什么? 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解决学生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架起爱的桥梁 摘要:教师只有毫无保留地付出真挚的爱,才能够获得学生最质朴纯真的情感,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是点燃希望的火种。爱学生,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宽容处事,赢得童心。爱是理解的桥梁。没有爱心,是绝对体会不到理解的甘甜。爱心与童心齐飞,希望与收获并举。 关键词:爱心火种桥梁力量 经常有人问我:“何为一个好老师?” 我总是不假思索的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从我当老师这些年的感触来说,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古今中外许多的大教育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爱的教育”。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学生美好人生的起点就是从教师的爱开始的,这个道理我们都能明白,可是当我们真正要去做到,却不是那么简单的。爱——是不由自主、发自肺腑的情感表露。教师只有毫无保留地付出真挚的爱,我们才能够获得学生最质朴纯真的情感,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纵观历史,历来有许多的名人名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在各自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通常是他们都曾经拥有一个具有爱心的老师,他们师生之间的情感有时已超出了一般的亲情。不妨举个例子:在当代音乐界中有这样一对师生,他们是青年钢琴家孔祥东和他的钢琴老师范大雷。当范老师奄奄一息地躺在病榻上的时候,他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心爱的学生孔祥东。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里,范老师仍然坚持从收音机里聆听学生在国外比赛的实况,直到比赛结束他才放心地闭上双眼,告别这个世界。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一股股爱的暖流如涓涓溪水般流进我们的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一、爱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师。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从古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离开了“爱”,一切的成功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育的真谛

1.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4.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5.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6.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7.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斯宾塞(英) 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

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 9.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 10.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11.“真正的艺术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能够使尽可能多的人接近真正艺术的人,是造福于人类的人。”——柯达伊(匈牙利) 12.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13.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14.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15.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 16.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7.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