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检测: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检测: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检测: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检测: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检测内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C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2018,广东)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D )

3.(2018,娄底)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B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2018,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C )

6.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D )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观察现象D.作出结论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B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2018,福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10.(2018,自贡)实验结束后,下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C )

11.(2018,荆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

1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 )

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向老师请教

13.(2018,模拟)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

C.集气瓶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D.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14.正确量取18 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B )

①5 mL量筒②20 mL量筒③50 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④

15.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D )

A.5.3 g B.5.1 g C.5.0 g D.4.9 g

16.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俯视读数为15 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B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

17.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了以下研究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 )

A.收集气体并观察B.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C.送食品检验部门检测D.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18.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D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清检测内容: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新版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十二单元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食品中主要含糖类的是( B ) A.红花醋 B.米粉 C.菠菜 D.烤肉 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B ) A.木制桌椅 B.涤纶衣料 C.金属表链 D.陶瓷碗 3.下列关于菜品中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河南大鲤鱼中鲤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B.八宝饭中的糯米含有丰富的糖类 C.桂花山楂糕中的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葱扒羊肉中羊瘦肉主要含有丰富的油脂 4.下列物品中的营养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 A.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B.补铁酱油 C.含硒茶叶 D.含氟牙膏 5.(河南中考)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C )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绒、羊毛绒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6.(怀化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葡萄糖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B.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必须大量服用 D.幼儿患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铁 7.(天水中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是( B ) A.饮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 B.吃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 C.为了减肥不吃油脂 D.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8.最近,媒体曝光某地不法商贩将“含乳固体饮料”代替“特医奶粉”,售卖给蛋白质过敏儿童的家长,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甚至出现佝偻病、“大头娃娃”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对蛋白质过敏的儿童不能摄入任何含蛋白质的食品 C.佝偻病主要与钙元素吸收不足有关 D.“含乳固体饮料”中营养素含量比“特医奶粉”低 9.(株洲中考)某小孩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下列适合改善该小孩症状的食品是( C ) A.高钙奶 B.补铁剂 C.补锌剂 D.海带汤 10.(哈尔滨模拟)2020年中考即将来临,小明每天都在紧张地学习,为了让小明每天的营养均衡,下面是小明妈妈为他准备的午餐,你认为合理的是( B ) ①炒面②蒜蓉生菜③红烧肉④米饭⑤清蒸鲈鱼⑥凉拌黄瓜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⑤⑥ 11.(泸州中考)某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如表所示,对1盒250 mL的牛奶,叙述正确的是( B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 1.(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 ...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07重庆长寿区)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3.(07常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4.(07常州)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 (07成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 6. (07济南)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7. (07上海)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生铁 C、烧碱 D、空气 8. (07苏州)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 9. (07苏州)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操作不当 ....的是 A.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B.刚从酒精灯火焰上撤下的试管应放在石棉网上 C.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口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0. (07苏州)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A.B.C.D. 11. (07金华)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2.“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清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新版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常州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A.氢气 B.水银 C.氯化钠 D.金属镁 2.(怀化中考)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碘”“锌”指的是(D)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3.(襄阳中考)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D)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巴中中考)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D) 5.(江西中考)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 A.6 B.8 C.14 D.20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D )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7.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C)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 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9.(海南中考)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砷和硒均属于金属元素 B.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小于69.72 C.镓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 D.Se2+的核外电子数为34 10.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 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 【解析】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故选B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4.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 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docx

【化学】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 A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闻药品气味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 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错误,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避免沾在试 管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

【人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单元清检测试卷(含答案)

检测内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得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C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2016,广东)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D ) 3.(2016,娄底)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B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C ) 6.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D )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观察现象D.作出结论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B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2016,福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含中考真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 试含中考真题新人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本题20小,共6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2年浙江台州)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冰雪消融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 D.灯丝发光 2.下列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研制新药物 ②使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③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 ④研制印染工业中的新型染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 ②③④ 3.(2012年广西桂林)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 用到的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 A B C D 5.家庭厨房中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未吃完的饭菜变馊 B .天然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水沸腾 D .菜刀生锈

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7.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A.发热发光B.生成新物质C.颜色发生变化 D.状态发生变化 8.箫音同学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家中的玻璃杯是否洗涤干净的依据是()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 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覆盖一层均匀的水膜 C.用杯子装水,水是澄清透明的 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9.(2012年湖南娄)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以下是一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1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着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变化中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酒精挥发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④矿石粉碎⑤湿衣服 晾干⑥铁钉生锈⑦煤燃烧⑧火药爆炸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⑥⑦⑧ D. ③⑥⑧ 2 (2014·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纸张燃烧 C.汽油挥发 D.水变成水蒸气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C.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药、烧制瓷器 D. 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4 (2014·江苏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聚沙成塔D.百炼成钢 5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 镁带燃烧,铁生锈 C. 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6 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是() A. 产生火焰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滴 D. 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7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 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棉线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九年级化学上册周周清检测内容:第二单元新版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二单元 得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武汉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A .液态氧 B .洁净的空气 C .汽水 D .水泥砂浆 2.(鄂州中考)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A)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 ) A .红磷 B .硫磺 C .木炭 D .蜡烛 4.(郴州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 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C .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D .为保护空气,应积极植树造林 5.(兰考期末)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A .二氧化碳+水―→碳酸 B .碳酸氢铵――→加热 氨气+水+二氧化碳 C .水――→通电 氢气+氧气 D .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黑烟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7.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属于化学变化 B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连续均匀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 C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D .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常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9.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C )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4.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 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 (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 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 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 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 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 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 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 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 能计算在内。 【实验9-2】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 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知识点三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docx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 版附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是因为加油站内有很多的油分子,油分子易燃烧发生爆炸,是利用了油的化学性质,故 A 错;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说的是物质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正确; C、铁生锈生成了一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 C 错;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是碱式碳酸铜分解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利用其化学性质,故 D 错。 故选: B。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 的关键。 ) 3.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酒精燃烧起来,灭火措施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 B.用水冲灭 C.不管它,让它自然熄灭 D.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灭火原理:①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③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用嘴吹时,气流带走的热量太少,不会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不到灭 火目的,故 A 不正确; B、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扑灭后实验桌上到处 是水,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 故 B 不正确; C、酒精燃烧产生热量多,让它自然熄灭,可能会导致火灾,故 C 不正确; C、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 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故 D 正确。故选D。 4.下列书本中的演示实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B.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知识清单

单元知识清单 01 知识框架 1.空气 空气? ??????? ?组成??? ? ?主要由 和 组成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杂质 用途?????氧气能供给 、支持 氮气性质稳定,常用作 稀有气体可制作电光源 污染与防治?????主要污染物??? ? ? 、 、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防治措施:加强检测、使用 能源、植树造林 2.氧气 氧 气?????????性质?????物理性质: 色、 味、 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 性, 能支持燃烧 制取 ?????实验室制取?????原理:分解过氧化氢、加热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收集方法:可用 法或 法收集 检验:用 的木条工业制法:利用物质的 不同,采用分 离空气法 02 知识纵横 1.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表示 有固定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无固定组成,不能用化学符号表

方法符号表示示 特征有固定性质 无固定性质,各成分都保持着各 自原来的性质联系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比较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依据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 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多少来区别,不限制反应物、 生成物具体什么物质 特点有氧气参与 “多变一”,即多种物质 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一变多”,即一种物质 反应生成多种物质 联系 阴影处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3.可燃物在氧气及空气中燃烧的比较 操作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木炭在空木炭红热产生的气体都能使

气中燃烧澄清石灰水 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 出,放出更多的热量 硫在空气 中燃烧 微弱的色火焰 产生的气体都有 气味___________ 硫在氧气 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色火焰,放出 更多的热量 铁丝在空 气中加热 只能红热不能燃烧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 燃烧,在氧气中能 燃烧 红热的铁 丝伸入氧 气中 ,放出大量的 热,生成一种色固体 03实验再现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原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消耗掉,生成白色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的体积。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②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将剩余部分分成五等份;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立即塞紧橡胶塞;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备 2. 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D)开发氢能源 3. 有一种矿石称为“孔雀石”,它有孔雀羽毛的绿色斑纹,主要化学成分是“碱式 碳酸铜”。碱式碳酸铜有下列性质,你认为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绿色固体;②不易溶于水;③加热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黑色固体。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4. 6000多年前半坡氏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建筑房屋(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烧制陶器 5.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 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7. 你在探究化学变化的活动中,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可靠依据是() (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的变化 8. 小猫可站在正在加热的高分子材料板上,这种高分子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是()(A)绝缘性强(B)导电性强(C)传热性强(D)绝热性强 9. 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 方法是()

(A)倒入废液缸(B)放回原试剂瓶 (C)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D)随意处置 10. 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B)量筒(C)试管(D)烧杯11.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没人的地方 (B)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可以用酒精灯给烧杯直接加热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酒精灯 12.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13.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了7.9克某物质(1克以下使用游码),称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被称量物质的位置放颠倒了,所称物质的实际质量应是() (A)8.1克(B)7.1克(C)6.1克(D)7.9克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B)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

走进化学世界质量检测试题(word)1

走进化学世界质量检测试题(word)1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如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 选项A B C D 大图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将导管的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如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题目要求选择双手离开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应观察到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所以应选C项。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氯化钠B.取用氯化钠 C.量取水D.蒸发滤液 【答案】C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药品,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以免高温的蒸发皿烫到手,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点睛: 蒸发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 【答案】B 【解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氧气炼钢,氧气具有助燃性;B、铜制作导线,具有导电性; C、硫酸除铁锈,具有酸性; 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选B。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4.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B.托盘天平C.量筒D.玻璃棒 【答案】B 【解析】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液体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量取时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稀释用烧杯和玻璃棒,没有用到托盘天平,故选B 5.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班别: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 ...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4.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10.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A B C D 1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湿衣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放入冰箱除去异味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 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液柱长度发生变化 D.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折射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6.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7. (07泰州)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制汽水B.制干冰 C.被石灰水吸收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13. (07泰州)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加热液体量取液体测量物体长度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 A B C D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矿石粉碎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6.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作出结论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伦敦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为-℃,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C.着火点为450 ℃,易燃 D.无色气体 10.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 11.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单元必背知识清单第十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第十单元基础知识必背清单 1.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3.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4.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5.常见的酸 盐酸硫酸 化学式HCl H2SO4 状态 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 性气味(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 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②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

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 小(挥发性) 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 注意事项①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 因为含有Fe3 +,可用蒸馏法 提纯。 ②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 白雾出现,是因为:挥发的 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 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 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①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 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 散热)。 ②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 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 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导致危险。 6.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7.浓硫酸的稀释操作如右图: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液体药品D.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内吸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性质类别用途 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化学性质制作叶脉书签 B液氮汽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保护气 C生石灰遇水放热物理性质用作干燥剂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是化学性质,用于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气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制冷剂;C 生石灰遇水,和水反应放热,化学性质,用作干燥 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A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 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 B.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 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