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端、胆和胰腺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出血常常来势凶猛,如得不到合理的急救和护理,可在短期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2.1 基础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一般要卧床休息,呕血时头应偏向一边,以防止误吸。休克患者应采取休克体位。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随时准备吸氧。大便次数较多,每次便后都应擦洗肛周,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和床单清洁。需要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多翻身,防止局部皮肤溃烂和压疮的发生。

2.2 临床观察: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可以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早期准确判断出血量,以便采取及时有效地处理措施。

2.2.1 一般情况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的色泽和温度、患者有无口渴,这些有助于判断患者循环血容量的改变。生命体征一般每30分钟测一次。通常认为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3 kPa)、脉压<20 mm Hg则提示休克,但脉率的变化多在血压变化之前,常用脉率/收缩压得到的值来判断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此值为0.5提示无休克,1.0~1.5之间提示有休克,大于2.0则为严重休克[1]。尿量也是反应周围循环的灵敏指示,尿少通常是早期休克和休克复苏不完全的表现,应留置尿管注意监测每小时的尿量。

2.2.2 观察呕血、便血的情况:呕血和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我们应该详细记录每次呕血或便血量和次数。当出血> 5~10 m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为50~100 ml 可出现黑便。黑便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 ml可引起呕血,呕血多为棕褐色咖啡渣样,如出血急,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

2.2.3 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继续出血或再出血: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肠鸣音亢进;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未改善,或虽暂时好转后又恶化;③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进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在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⑤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暂时缩小,如不见脾恢复肿大亦提示出血未止[2]。

2.3 口腔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呕血可污染口腔,造成细菌繁殖,使口腔形成特殊异味。应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d,发生呕吐后应立即用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2.4 止血治疗措施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使用血管加压素类药物时,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应定期巡视静脉滴注部位、周围皮肤颜色有无变化,若局部或略远处的皮肤出现苍白或肿胀,需立即更换静脉滴注部位,以免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溃烂[3]。对于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患者。胃囊充气压迫24 h后,食管囊压迫12 h后,必须减

压15~30 min,减压前先口服石蜡油20 ml,10 min后将管向内略送入,再让气囊缓慢自行放气[3]。抽吸胃管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一旦发现活动性出血,立即再行充气压迫。

2.5 饮食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应予以严格禁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且临床表现提示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进食少量稀软无刺激的流质。尤其是针对消化道溃疡出血者,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还可中和胃酸,有利于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可进营养丰富、易消化半流质食物,开始时要少量多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止血后1~2 d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2]。日常生活要禁烟、浓茶、咖啡等对胃刺激大的食物。

2.6 心理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尤其反复出血、大出血患者更易对治疗丧失信心。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寻找原因,能够及时疏解及纠正疾病或其他因素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作为医务人员态度要和蔼,语言亲切得体,操作要熟练,沟通要及时、耐心。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严密的临床观察,协助医生准确的判断出血量,并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时时警惕患者再次出血的可能,周密、耐心的临床护理。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1、安静卧床,保温、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温过热可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2、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

3、立即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同时争取时间尽快用9号针头进行输液。开始输液宜快,一般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加乳酸钠,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同时做好血交错试验,准备输血,输血量及速度,可依据出血的程度而定。如进行加压输血时,护士应密切守护,严防输血终了,空气随之进入血管造成栓塞。

4、止血措施:

(1)按医嘱给止血药,如6一氨基乙酸加入10%Glucose中经静脉滴入等。

(2)食脉曲张破裂出血,用垂体后叶素时,稀释后应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出现副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忌用)。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时,其护

理参见三腔管的应用。

(3)冰盐水洗胃法:用特制有两个口的胃管插入胃内(无特制管可用普通胃管,肝硬化病人用三腔管即可)。用50ml注射器向胃管内缓慢注入0-4℃生理盐水,而从另一开口吸引,反复进行持续灌洗,用水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水量为10,000ml左右,30分

钟使胃内温度下降,起到止血作用。

(4)在500ml生理盐水中,加去甲肾上腺素10-20mg,经胃管缓慢滴入,如能口服者,可每2h口服50ml,以降低门静脉压,从而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产生止血

效果,但对有动脉硬化者应慎用。

(5)如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者,应做好术前准备。

5、饮食护理,在呕血、恶心、呕吐和休克的情况下应禁食。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溃疡病病人应给牛奶、蛋糕或豆浆等富于蛋白质的流质饮食,以后再改变饮食种类和增加食量,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饮食,应根据其肝功障碍程度予以调节,下三腔管的病人,出血停止24h后从胃管内注入流质饮食,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给予无蛋白质饮食,有腹

水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6、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三次清洗口腔。浮肿病

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7、严密观察病情:

(1)注意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热者,可给物理降温,记录24h出入水

量,尿比重。

(2)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量及颜色,呕血及便血的颜色,取绝于出血量的多少及血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如出血量多,停留的时问短,颜色新鲜或有血块,出血量少,停留时间长则颜色比较暗或黑色,伴有呕吐者,一般比单纯黑便者出血量大,当病人出现口渴、烦躁,出冷汗、黑朦、晕厥等症状时,应考虑有新鲜出血。

(3)如有了血性休克,可按休克病人常规护理。如出现意识朦胧或烦躁不安时,应置

床档,防止坠床。

(4)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血液中蛋白的分解产物在肠内吸收,易引起氮质血症。

因此肝硬化病人应按医嘱认真做好灌肠内积血,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5)门V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应密切观察昏迷的前驱症状,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出现肝昏迷,按昏迷病人常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和黏膜糜烂导致的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一、概念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病变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出血的病因可为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二、临床特点 呕血、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便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四、治疗要点: ①补充血容量;②止血; 五、常用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及其防治的知识。 五、护理措施 (一)体位与休息

少量出血(<70毫升)仅有黑便者,卧床休息,可下床上厕所;出血量>250毫升者卧床休息,活动有人帮助;出血量>1000毫升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生活不能自理,需在床上大小便。宜取平卧,大出血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 (二)饮食护理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1~2天后方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对仅有黑粪者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改为无渣半流饮食,逐渐过渡至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的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浓茶等。避免进硬食和带刺食物,如鱼、排骨、花生、核桃等,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 (三)病情观察 (1)病情观察内容: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精神和意识状态;呕血、黑粪的量、性质、次数以及伴随症状;皮肤、指甲、肢端色泽与温暖,以及静脉充盈情况;24小时出人量,尤其是尿量 (2)出血量的估计 ①根据呕血与黑粪的情况估计:—般来说,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 出现成形黑粪者,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0~100ml; 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 ②根据全身症状估计:出血后15分钟内无症状,提示出血量较少;—次出血量

上消化道出血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丙级) 中西医概述 西医: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开始至肛门的一个管道系统,是一个连续的中空性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开口此管道的腺体,如胰腺、胆道系统等。在解剖上,人们以Treitz韧带为界,将其以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称为上消化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上段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率统划归于上消化道出血。本单病种不包括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中医: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为血证,便血、吐血、呕血。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称吐血、呕血。因上消化道血量小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常只引起黑便,故称为便血。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原则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人情况,明确诊断,选择各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止血措施,对于轻、中度出血者,一般经过临床治疗后,多数能使出血停止,病情恢复,然后再针对出血原因,采用相应的根治措施。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则首先在于抢救休克和控制出血,同时或随后查明出血病因,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治疗。 中西医结合诊断规范 中医辨证诊断规范 1.脾虚不摄证 主症:吐血暗淡,绵绵不断,时轻时重,体倦神疲,形色惟淬,心悸,头晕,大便色黑,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胃中积热证 主症:胃脘热作痛,恶心泛呕吐血量多,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而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3.肝火犯胃证 主症:吐血鲜红,口苦胁痛,心烦善怒,寐少梦多,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脉弦数。 4.肝胃虚寒证 主症:吐血色黯或大便色黑,缠绵难愈,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纳呆,常感腹中冷痛,眩晕,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沉微。 5.气血两虚证 主症:胃脘隐痛,吐血色黯量少,唇甲色淡,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或常伴有自汗,动则气促,眩晕耳鸣,神疲,大便色黑,色淡苔少,脉沉涩。 西医诊断规范 1.呕血与黑便: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如果出血量大,可引起恶心、呕血,如果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吐物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如果血液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氧合血红蛋白受胃酸作用变成正铁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胃内出血若末呕出,便排入肠道,形成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肠道蠕动快时可为暗红色血便。 2.上腹疼痛及不适感:大多数溃疡病患者出血前上腹疼痛、发作或加剧,而出血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报告题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个案护理报告姓名:赵志琳 专业:护理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区 工号:519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报告 【病史介绍】 主诉:黑便两天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两天前进食粗糙食物(瓜子、花生)后出现黑便,为糊状便,每次量约50-100个,一天三次黑便,伴头晕、乏力,无出汗、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无发热,无咳痰、咳喘。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 转,今日又排三次黑便,当地医院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建议到上级医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未进食,睡眠可,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患者一年前因腹胀,黑便,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诊断为“门脉高压,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压病史五年收缩压最高大 150mmHg ,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具体药物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月经史14 28 2654--50,26岁结婚,育有2女1儿,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姐姐和一妹妹,均体健。 【初步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门脉高压 3、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 1、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整体护理,禁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生化全项等。 3、给予止血,抑酸,降低门静脉压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主要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原因。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高,故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必须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输血并创造条件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联合内科药物治疗。 1 局部药物止血 主要用于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低温利于胃黏膜病灶止血,胃壁于20 ℃时血流量可减少50%,10~14 ℃时胃蛋白酶受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下降,因此,可用4 ℃80 mg/L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00 ml分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30~60 min 1次,重复4~6次无效者则停用。仅用4 ℃盐水洗胃亦有利于止血。凝血酶(thrombin)通过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而达到局部止血作用。可用生理盐水配制5~50万U/L的溶液,口服或灌注,其用量可根据出血量多少而定,每次500~2 000 U,1~6 h 1次。用药同时应给予H2受体拮抗剂(H2RA)或质子泵抑制剂(PPI)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低pH环境可使凝血酶失活而影响疗效)。由于胃内积血或胃内容物的存在,凝血酶口服常影响凝血酶的局部止血作用,建议内镜直视下病灶局部给药。 2 全身药物止血 2.1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在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中,胃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有利于止血治疗,因血小板的凝聚在pH>6.0时发挥作用,pH<5.0时新形成的凝血块会被迅速消化而不利于止血。此外,胃内pH值的提高可抑制胃蛋白酶原转为胃蛋白酶,而稳定已形成的血痂,因此,理想的止血环境要求胃内pH达到6.0以上。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的活性,而发挥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是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非静脉曲张治疗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奥美拉唑80 mg首剂推注,可使胃内pH迅速达到6.0以上,再以8 mg/h速度持续静脉滴注。非严重出血者,可采用40 m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尚可选用泮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推荐意见及推荐级别、证据水平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 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CT 或者腹部CT 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72h,但不应超过2 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1. 单、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类似,均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2. 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有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量较大或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3. 对于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并且同时存在进行性贫血加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如有条件,应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4. 如果存在持续性或复发性出血,或无法定位出血灶,则推荐补铁治疗、对因治疗,根据出血量决定输血需求(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5.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停用抗凝药物和/ 或抗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呕血或/和黑粪情况; 2、出汗、口渴、心悸、头昏、黑蒙或晕厥。老年人应注意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近期有烧伤、创伤、手术、严重感染、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注意有无反复发作上腹痛、慢性肝病等既往史。或曾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5、既往史有无患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疾病。 (二)体格检查 1、贫血貌、精神萎靡、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静脉充盈差、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少、呼吸急促。 2、低热;肠鸣音活跃;

3、不同病因有相应体征,如肝硬化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 2、粪便隐血试验。 3、肝功能、尿素氮、肌酐。 4、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24~28小时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进行。但在病情危急时,则在纠正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经急诊内镜不能确诊者,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6、X线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7、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静脉注99锝标记的胶体后,用ECT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发现出血的部位。 8、CT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有呕血或/和黑便者;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可诊断上消化出血成立。应和下列情况鉴别: 2、与因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粪鉴别。 3、与呼吸道出血咽下后出现黑粪或呕、血鉴别。 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急救处理措施卧床休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监测生命体征。 2、量输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输血,肝硬化病人宜用新鲜血液。 3、止血措施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应区别不同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而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二是先一般止血措施,效果不理想则选用特殊止血措施。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间期可行急诊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或食管静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一)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由于出血来势凶险,常伴休克发生,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文档交流 (二)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 1、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因溃疡侵蚀血管引发渗透性出血,称之为显性出血。而隐性出血则通常经由大便的隐血检查中呈阳性反应。。.。.。。文档交流 2、呕血: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血液,多来自于幽门以上的部位,如出血与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黑色或咖啡色液体。如出血大量且未与胃酸充分混合或接触,则呕血可呈鲜红色。.。...。文档交流 3、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在通过消化道后呈柏油样粘稠发黑便称之为黑便或血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与患者出血、对疾病的发展及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水、体液引流有关. 4、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出血、机体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受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7、有潜在性受伤的危险与出血、食管胃底粘膜长期受压、治疗囊管压迫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情况。 2、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记录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术后 1、观察病情变化。 2、监测神志和生命体征、尿量。 3、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因呕血、便血而感到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护理人员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有密切关系,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病人取舒适卧位,谢绝探视人员。.。...。文档交流 2、饮食护理出血期恶心、呕吐时应禁食.禁食可避免因进食而刺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 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 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 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 年,南昌)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15年,南昌)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曾于2009年在杭州组织消化内科、消化内镜、普通外科及危重医学等多个学科专家进行多次专题讨论,共同制定并颁布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1],该指南对我国ANVUGIB的临床诊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近5年来,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又有了新的研究,2009年颁布的指南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于2015年11月再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及参考更新的国外指南,对2009年颁布的指南修订如下? 一、定义 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一项包括93项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其年发病率为(19.4-57.0)/10万,发病后7d再出血率为13.9%、病死率为8.6%[2]? 二、ANVUGIB的诊断 1.症状及体征:若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症状,伴或不伴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便?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此类患者应避免漏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出血病灶,可确诊ANVUGIB。

2020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要点

2020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Trietz 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以及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 主要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CT 或者腹部CT 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72h,但不应超过2 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还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的出血。 【护理常规】 1.体位及活动急性出血期给予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平卧位床栏拉起。出血停止后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活动,避免头晕跌倒。床边悬挂防跌倒牌。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包括输液输血) (1)在配血的同时可先用右旋糖酐、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快速补充血容量。补液宜按先快后慢的原则,以免太多太快发生急性肺水肿,特别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过快易诱发再出血。必要时根据患者失血量和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2)如已有备血立即取血输注。宜输注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量高,对肝硬化并发大出血者大量输入库存血易诱发肝性脑病。库存血输注较多时,每输600ml 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 3.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如负压吸引器、三腔二囊管。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暖。 4.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意识状态、血压、脉搏、肢体温度、皮肤和甲床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尿量等。 5.止血控制出血是急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应及时准确的估计出血量,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口服药物止血:冰的0.9%氯化钠溶液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分次口服以收缩小动脉;或凝血酶2000U,2~4h 服用1次;或二者交替口服。 (2)静脉用药止血: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4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止血。生长抑素,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使内脏血管收缩而达到止血;静脉泵入时需注意药物的连续性、速度、不良反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并对症处理。 (3)血管扩张药物:在补足液体的前提下,如血压仍不稳定,可以适当地选用血管扩张药物(如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4)抗菌药物: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对于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配合医师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药(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入院 48h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作为首选治疗。诊断明确但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结合术中内镜止血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应采取生长抑素与抗菌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气囊压迫止血可作为过渡,以获得内镜或介入止血的机会。 6.严密监测出血征象 (1)记录呕血黑粪和便血的频度颜色、性状、次数和总量。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病因: (1)溃疡病出血; (2)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3)应激性溃疡出血; (4)肿瘤出血; (5)胆道出血。 (6)其它少见原因,如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动脉瘤穿破入上消化道、血管瘤等。 2.病史: (1)仔细询问呕血和黑便发生的时间、次数和血量,是以呕血为主或以黑便为主;过去有无类似呕血和黑便史。 (2)近期有无消化不良、上腹不适、乏力及体重减轻史。 (3)有无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慢性胃炎的症状或病史。 (4)有无长期饮酒史;有无肝炎、血吸虫病和肝、脾肿大史。 (5)有无上腹疼痛、发热、黄疸史以及和出血的时间关系。 (6)过去或这次发病后作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检查的结果及治疗效果如何。 (7)有无手术史及术后诊断。 【体格检查】 1.注意病人有无面色和口唇苍白,有无皮肤和巩膜黄染,有无皮下出血点,有无蜘蛛痣和肝掌。 2.测量血压、脉博、呼吸,发热者量体温. 3.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及腹水,上腹部有无压痛和包块。 4.疑为恶性肿瘤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检查左锁骨上淋巴结和肛门指检,了解有无癌肿远处转移。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查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血白蛋白及白球蛋白比例、肝肾功能及血氨测定等。 2.X线检查:胸部透视或拍片,食管、胃钡餐检查。必要时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3.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可迅速明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 4.三腔管检查,将胃、食管气囊充气压迫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吸尽胃内存血,无再出血者,可考虑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可得到确诊,对上消化道出血应作出以下分析: 1.判断出血部位。 2.估计出血量。 3.分析出血原因.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 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最新】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最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是呕血和黑粪。呕血常提示胃内积血量达300ml以上。黑便是指上消化道少量出血(达60ml以上)。呕血常有黑便,黑便可无呕血。上消化道短时大量出血,可致失血性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呕血以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如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肝、胆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黑便见于引起呕血的疾病,某些小肠疾病,结肠疾病及直肠肛管疾病。 1. 临床表现 ①多数病人呕血前有上腹不适和恶心。 ②上消化道短时大量出血(超过1000ml)常呕出暗红或鲜红血液,或混有血凝块,出血量较少则呈咖啡色或棕褐色;未呕出的血液进入肠道则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血量多可呈暗红色便。 ③下消化道出血则以排暗红或鲜红血便为主,小肠少量出血,粪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 ④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时,有头晕、乏力、畏寒,血压、脉搏及血红蛋白多无变化;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有四肢湿冷、

口渴、尿少、心悸、肤色苍白、脉搏增快、血红蛋白减少等急性失血症状;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0%以上,有神志恍惚、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血红蛋白小于70g/L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⑤呕血伴脾肿大、腹水、蜘蛛痣、肝掌等,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呕血伴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呈周期性和节律性,提示消化性溃疡的出血;呕血发生于中老年人,伴无规律的慢性上腹痛、消瘦、贫血等,要考虑胃癌出血;呕血伴寒战、发热、黄疸、右上腹剧痛,提示胆道疾病。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急性脑血管病致呕血,考虑应激性出血;呕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贫血,多为血液病。 2. 护理措施①稳定情绪,大出血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下肢抬高位,呕吐时头偏一侧。 ②严重呕血者暂禁食8~24小时。少量出血者给温凉流质。 ③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补充血容量和使用止血药物,并做好输血准备。 ④观察出血情况及有效循环血量。若反复呕血及呕血颜色由咖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讲课教案

今天,咱们组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业务查房,目的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该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有关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是临床常见的急症。首先有管床护士郭佳报告病例。 郭佳:患者沈雪健男 20岁主因上腹部不适2个月,黑便3天于2012 年3 月 13 日10:30步行入院。查T 37℃ P 88 次/分 R 17 次/分 BP 90/60mmhg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上腹部不适感,无恶心、呕吐,急查血常规示HB 70g/L,给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禁食,予止血、保护胃粘膜、补血、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抗炎等对症治疗。与患者及家属交代输血,于3 月 14 日输入红细胞2单位,经过7天治疗及护理,现患者一般境况平稳,未诉不适。在患者住院期间共提出6个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呕血,黑便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3、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4、焦虑:与环境陌生,健康受到威胁,担心疾病后果有关。 5、潜在并发症:窒息。 1、体液不足:与呕血,黑便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和走位静脉,尤其 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和呕血、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必要时用心电监护。 6、提供舒适的体位。 7、呕血时指导病人漱口,做好口腔护理。 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 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出血停止后适当室内活动,逐渐增加。 5、和病人制定活动计划,逐渐提高活动耐力。 3、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1、禁食,无呕吐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时,给予清淡而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出血停止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协助病人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3、指导家属和病人学会观察排泄物的性质、次数。

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2015.7.7) 治疗原则是:1.积极控制出血; 2.治疗原发病; 3.必要时输血及手术治疗。 治疗要点: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给予止血治疗, 同时积极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 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大量出血 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 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2) 补充血容量 立即配血,等待配血时先输入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尽早输入全血,以尽快恢复和 维持血容量及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紧急输血指针:血容量明显不足、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 注意:对肝硬化站静脉高压的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而增加门静脉压力激发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血容量已补足的指征: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大于4 kPa (30 mmHg) ;肛温与皮温差从大于3 ℃转为小于1 ℃;尿量大于30 mL /h; 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5 cmH2O~13 cmH2O) 。 (3) 止血 1、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外的其他病因所致,消化性溃疡最常见) ①抑制胃酸分泌药

临床常用H2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抑制剂(前者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后者有奥美 拉唑等),以提高和保持胃内较高的pH,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有道德止血过程。 治疗大出血时,一般采用能静脉给药的制剂。 ②内镜直视下止血(适用于有活动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溃疡) 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高频电凝、微波、热探头止血、血管夹钳夹,局部药物喷洒和局部药物注射。 临床应用注射疗法较多,常用的药物有1∶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无水酒精及硬化剂等。 ③手术治疗 溃疡病出血当上消化道持续出血超过48小时仍不能停止;24小时内输血1500ml仍不能纠正血容量血压不稳定;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再出血者;内镜下发现具有有动脉活动出血等情况死亡率高达30%,应尽早进行外科疾病手术。 手术指征是:大量出血并穿孔,幽门梗阻或疑有癌变者;年龄在50岁以上,有心肾疾病,经治疗24 h以上仍出血不止者;短时间内出血量很大,出现休克征象者;急性大出血,经积极应用各种止血方法仍不止血且血压难以维持正常者;近期反复出血,其溃疡长期不愈合;门静脉高压反复大出血或出血不止者。 ④介入治疗 (有文献报道,介入治疗适应证广,损伤小,并发症少,所以已经逐步成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少数不能进行内镜止血或手术治疗的严重大出血病人,可经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寻找出血病灶,给予血管栓塞治疗。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①药物止血 血管加压素(常用药物),用法为血管加压素0.2U/min持续静滴,根据治疗反应可逐渐增加至0.4U/min。由于该药有较多副作用,尤其是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等,故多主张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同时使用硝酸甘油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学

2016年九月业务学习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时间:2016.09.00 地点:护士站主讲人:孙丽丽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病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临床表现 1.呕血和(或)黑便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治疗原则: 1.积极控制出血。 2.治疗原发病。 3.必要时输血及手术治疗。用药原则1.应根据不同原发病选用有效药物,如溃疡病、胃炎、急性胃肠粘膜病变所致出血,以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出血以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为首选。 2.氢氧化铝凝胶或硫糖铝胃内灌注适用于除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 3.有休克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尽快纠正休克可输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但注意肝硬化病人不宜用右旋醣肝,对有心肺疾患或老年患者输液应监测心肺情况和中心静脉压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4.大量输血时(600ml以上)要及时补充钙剂,否则出血不易停止。 5.治疗过程需注意电解质平衡、补充足够能量有助于机体恢复及止血作用。 6.口服或静脉用药效果欠佳时,可采用内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注射立止血或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或激光止血或进行硬化疗法。 7.经内科积极治疗未能止血又有手术指征者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1.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 3.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 4.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对症护理 (一)出血期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2.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3.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4.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 6.注意保暖。 (二)呕血护理 1.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误吸。 2.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 一般护理 1.口腔护理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2.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3.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 出血后3d未解大便患者,慎用泻药。 4.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参照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 5.使用特殊药物,如施他宁、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如出现腹

最新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查房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 一、病例报告 患儿,李某,女,13岁, 因近2天无明确诱因出现黑便,大便呈柏油样,约3-4次/天,伴有上腹部隐痛,于8月16日16时入院。查:T:36.5℃(腋) P:80次/分 R:19次/分 Wt:56Kg BP :94/70mmHg 神志清楚,咽稍红,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呼吸平,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无压痛,肠鸣音稍活跃。四肢肌张力可,双侧膝反射存在,克巴布氏征阴性。入院予予奥美拉唑护胃,维生素K1及止血敏止血,止泻、补液等治疗,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碳酸氢跟离子、CRP、大便培养、出凝血常规等化验检查。 入院诊断:1、消化道出血 2、胆汁返流性胃炎 二、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WBC:8.87×109/L,N:72.7%,HGB:134g/l,HCT:39.7% ,PLT:294×109/L。 大便常规示黑色、软便,镜检(-),OB阳性。 胃镜:胃底粘液湖呈黄色,粘膜充血,胃角粘膜充血,胃窦粘膜充血。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 碳尿素实验阴性 三、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体液不足:与黑便、腹泻引起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1、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补充液体,必要时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以及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必要时用心电监护。 6、提供舒适的体位。 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 2、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出血停止后适当室内活动,逐渐增加。 5、和病人制定活动计划,逐渐提高活动耐力。 3、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1、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烈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 2、协助病人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3、指导家属和病人学会观察排泄物的性质、次数。 4、密切观察继续出血情况和再出血情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