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的源头——《管子》及其研究。1

管子解说上

作者:张小木著2009.9

没用0有用0

2

管子解说下

作者:张小木著2009.9

没用0有用0

3

《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周俊敏著2003年01月第1版

本书对《管子》的经济发展、经济调控、经济运行等方面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全面揭示了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代意义。

没用0有用0

4

管理宝典:《管子》与中国文化

作者:袁闯著1998年08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5

《管子》与现代管理

作者:郝云著2001年07月第1版

《管子》的思想无疑为深切领会现代管理理念提供了独特的

视角和方法。笔者试图通过对《管子》思想的阐述,并结合现代管理的方法,力争将二者耦合,以求对现代管理有所裨益。

没用0有用0

6

管子直解

作者:周瀚光2000年06月第1版

丛书据封套著录:《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它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管理学及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本书选择《管子》中的二十九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整理研究,每篇都...

没用0有用0

7

管子十日谈

作者:王德敏1997年05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8

管子:权变人生

作者:程国政著1999.05

没用0有用0

9

管子与齐文化

作者:《管子学刊》编辑部编1990年11月第1版

本书共收入论文85篇,包括《<管子>在道家》,《管仲与孔子》,《齐文化交流管窥》等。

没用0有用0

10

作者:吴文涛1995年10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11

管子

作者:(战国)管仲撰1997年03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12

《管子》白话今译

作者:滕新才1994年12月第1版

版权页译注者题:滕新才,滕涌

没用0有用0

管子校释

作者:管仲1996年02月第1版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资助出版

没用0有用0

14

管子通释

作者:支伟成编纂1924年10月第1版据泰东图书馆1924年版影印

没用0有用0

15

《管子》经济篇文注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04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16

管子经济思想研究

作者:巫宝三1989年12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17

管子通解(上册)

作者:赵守正撰1989年08月第1版

本书对《管子》全书作了通体而全面的解释,包括校勘、标点、注释和今译。

没用0有用0

18

管子通解(下册)

作者:赵守正撰1989年10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19

白话管子

作者:赵守正译注1993.9

没用0有用0

20

管子今诠

作者:石一参1988年03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21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著1996年07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22

管子轻重篇新注(上册)

作者:马非百1979年12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23

管子轻重篇新注(下册)

作者:马非百1979年12月第1版

本书探讨了关于管子轻重的著作年代、关于管子轻重之理论的体系、对《管子集校》及所引各家注释中有关轻重诸篇若干问题等。

没用0有用0

24

管子

作者:[春秋]管仲撰1987.3

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宋哲元影明万历间凌汝亨刻本没用0有用0

25

管子地员篇校释

作者:夏纬瑛校释1958年05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26

管子地员篇校释

作者:夏纬瑛校释1981年03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27

管子轻重篇新诠(上册)

作者:管子著1979.12

没用0有用0

28

管子轻重篇新诠(下册)

作者:管子著1979.12

没用0有用0

29

管子注译上册

作者:赵守正1982年09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30

管子注译下册

作者:赵守正1982年09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31

诸子集成第五册管子校正

作者:戴望著1954年12月第1版

据世界书局1935年初版本全面校勘后影印没用0有用0

32

管子集校(上册)

作者:郭沫若1956年03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33

管子学案

作者:戴浚编著1949年03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34

管子传

作者:梁启超著1943年

没用0有用0

35

管子探源

作者:罗根泽著1931年04月

没用0有用0

36

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管子

作者:王云五主编唐敬杲选注1931年04月第1版没用0有用0

37

中国六大政治家(上册)第一编管子

没用0有用0

38

子书三十二种管子卷10-18 作者:王宜之

没用0有用0

39

子书三十二种管子卷19-24 作者:王宜之

没用0有用0

40

子书三十二种管子卷首-卷9

作者:王宜之

没用0有用0

41

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管子(附校正)(五)

作者:总编纂者王云五戴望著1933年12月第1版

没用0有用0

42

管子传

作者:新会梁启超任公著1936.3

论述管子的政治学说及其政治主张的实行。全书分13章:管子生活的时代、管子的初政、官僚政治、管制、内政、教育、外交、军政、法治及经济政策等,其中详细论述了管子的法制主义及经济政策。书前...

没用0有用0

43

刘申叔先生遗书二十四管子斠补晏子春秋斠补

出版日期:1934

没用0有用0

44

管子经济思想

作者:黄汉著1936.09

分10章。考证《管子》一书的成书年代,阐明管子的经济思想基础,货币与物价、分配与消费理论,关于财政、工业、商业、农业的政策主张,以及该书在中国经济史中的地位等。没用0有用0

45

中国传统文化读本:管子没用0有用0

-用智慧经济学解读中国考试答案

1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亚当·斯密的作品?()1.0分 A、 《赋税论》 B、 《概率论》 C、 《道德情操论》 D、 《自由秩序原理》 正确答案:C 2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1.0分 A、 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 C、 产权市场 D、 劳动力市场 正确答案:B 3关于权利的划分为何重要这一问题,西方提出一个()理论。1.0分A、 短边约束 B、 资源约束 C、 交易费用 D、 选择费用 正确答案:C 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1.0分 A、 结构优化 B、 结构升级 C、 结构解体 D、 优化和升级并重 正确答案:D 5关于交易费用,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内生交易费用是非负的 B、

社会运行成本中多数属于外生交易费用 C、 有效的制度设计可以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D、 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相似 正确答案:C 6当今构成中国社会结构性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1.0分A、 均衡发展和先富带动后富 B、 全部发展和共同富裕 C、 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 7社会成本是()中的一个概念。0.0分 A、 管理经济学 B、 社会经济学 C、 政治经济学 D、 行为经济学 正确答案:C 8中国第一次转型中被称为“过渡期”的是()。1.0分 A、 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 B、 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 D、 辛亥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C 9劳动与()不能更大地结合时,就是一个闲置的资本。()1.0分A、 土地 B、 金钱 C、 政策 D、

制度 正确答案:A 10下列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正确的是()。1.0分 A、 马克思在1857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俄国不是非要走商品社会 B、 马克思一直都认为商品社会必须充分发展 C、 恩格斯与马克思对土地公有制的态度始终一致 D、 恩格斯对俄国土地公有制直接走向未来社会的可能持否定态度 正确答案:D 11市场经济下,资本的逻辑和价值规律派生出来的一个自然现象是()。1.0分A、 物质主义 B、 拜金主义 C、 功利主义 D、 权力至上 正确答案:C 12“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一次是出现在()报告中。1.0分A、 十八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 十五届三中全会 D、 十二届二中全会 正确答案:C 13()企业的破产被视为“国企破产第一案”。1.0分 A、 汉阳钢厂 B、 辽宁水泥厂 C、 沈阳防爆厂 D、 鞍山钢铁 正确答案:C 14解决“季节性民工”问题,改善劳动的单向流动现象,必须做到()。1.0分A、

2017年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后习题答案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经济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3 【单选题】“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出自()。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4 【判断题】 闯关东的行为主要是经济的驱动,是人们为了满足的基本经济需求。()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汉代时期中国实行单嗣继承制。()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解读中国经济 读后感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要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必须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在此书以前,我一直对“经济”类的书籍敬而远之。原因无非是自己的兴趣点主要是文史哲,经济类的一直没有太大的阅读欲望,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自己对“经济”的许多现象不甚了解,很多时候也是只求表面意会,而不作深究。但是当我接触的事情越多时,现实告诉我必须踏出这一步,不然,就永远限制于自己既定的知识和认识框架内,无法突破出去。庆幸的是,我踏出的这一步,是林毅夫的这本《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的传奇经历想必不少人已经有所听闻,在此姑且不谈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单就这本书而言,我认为他是透彻地了解中国国情的,同时也是透彻地了解中国经济状况。 这本书里林毅夫主要要回答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经济那么发达,到了近代却这么狼狈?他不太相信文化决定论。他认为经济发展长远来看就看一个因素,科技的进步。中国古代人口多,市场统一,农民和手工业者试错机会多,所以科技更发达,经济也更繁荣。至于为什么中国近代衰落了,乃是因为近代工业革命使得科技进步更多地来自科学家和实验室,中国由于科举这个激励机制出了问题,徘徊不前,被西方远远地甩在后面。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建国以来,以1978年为分水岭,前后发展,至少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差距这么大?中国工业底子薄,积累少而人口多,选择这条路违背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因此走的非常艰难。这条路一经选择,中国的经济框架就注定了:重工业建设周期长,需要资金,于是政府刻意压低利息;重工业需要进口外国材料,于是人为提高汇率;重工业不能直接改善人民的生活,利润薄,于是一需要垄断,二需要刻意压低原材料价格和工资。 全书下来,让人识得特别是改革以来诸多问题的来龙去脉,也识得“提出问题、援引即有理论、查找理论缺陷、提出新的理论”这样经济学学术研究的模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清楚认识自己和别人,找到比较优势,遵循这个比较优势,利人利己!双赢的技巧并非相互的让步,而是找到对于双方重要程度不同的要素进行交换,例如巴以“土地换和平”,其实正是“比较优势”这个经济理论在发挥着作用。

经济学智慧

经济学智慧的学习心得 经济学智慧,刚开始我对要这门课真的是一无所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这门课程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心得体会。 要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肯定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并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先入为主。当然,首先你必须对这门课程有足够的兴趣。经济学对现实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往往能用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这能让我们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兴趣。 要学好这门课程,你得重点把握基本原理的学习,结合自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注意学习它整个理论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我们在学习它的同时要善于思考,注重分析讨论,结合实际。 要学好这门课程,肯定也要学习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例如亚当·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操论》以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 经济学智慧这门课程主要是学习西方经济学,了解经济学家的思想理论及他们的成就。西方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流派林立。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大师辈出。 经济学主要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政府及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调控。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主要的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微观经济学主要围绕的是产品、劳务和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最新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尔雅考试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 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 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 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我的答案:D 21992年以后经济增长率总体稳步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0分)1.0 分 A、 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出现 B、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 C、 双轨并制 D、 深化改革 我的答案:B 3 关于选择的理解,错误的是()。 (1.0分)0.0 分 A、 每个人的选择总是在某一个时点上终止 B、 选择是需要交易费用的 C、 选择,对一个有效的选择来说,其必须具有非唯一性 D、 选择需具有非唯一性 我的答案:C 4为了避免出现“颗粒无收”的灾难,需要()在农民进入生产过程前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1.0分)1.0 分 A、 相关的政府部门 B、 公社组织 C、 公共组织或有偿提供信息服务的商业部门 D、 为农户提供产品的企业组织 我的答案:C

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1.0分)1.0 分A、 结构优化 B、 结构升级 C、 结构解体 D、 优化和升级并重 我的答案:D 6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亚当·斯密的作品?()(1.0分)1.0 分 A、 《赋税论》 B、 《概率论》 C、 《道德情操论》 D、 《自由秩序原理》 我的答案:C 7导致通货膨胀指数进一步上升的原因是()。(1.0分)1.0 分 A、 CPI涨价,PPI降价 B、 PPI涨价,CPI降价 C、 CPI和PPI都涨价 D、 CPI和PPI都降价 我的答案:C 8中国农民外出打工主要是从()开始的。(1.0分)1.0 分 A、 1978 B、 1982 C、 1984 D、 1986 我的答案:C 9以社会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转型是指()。(1.0分)1.0 分A、 1919——1978 B、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2018尔雅答案完整版

日常生活中得经济学现象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人们快乐与否得因素?(A) A、供给得多少 B、价格变动指数 C、待遇得增减 D、时间问题 2 下面哪一项就是关于经济学得错误解释?(C) A、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B、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3 下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A)。 A、中国得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得理解就是不同得、 B、传统机制下价格得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就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得快乐与否 D、70年代中国省里得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4 不同群体在不同得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不会有完全不同得理解、(×) 5

人们对自己得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得心理预期叫做“福利刚性"。(×)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 1 下面不属于中国历史上得移民方式得就是(B)。 A、行政性移民 B、军事移民 C、灾害移民 D、商业移民 2 谁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A) A、马寅初 B、李家驹 C、屠良章 D、蔡元培 3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得(A)之一就是经济增长得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得差距。 A、自然基础 B、社会基础 C、客观基础 D、主观基础

4 经济学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得问题。(×) 5 优良得商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构建与谐社会得经济学逻辑 1 下面哪一项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多得移民方式?(A) A、灾害移民 B、商业移民 C、行政性移民 D、战争移民 2 基本公共品不包括(D)。 A、基本医疗 B、公共卫生 C、基本社会保险 D、大学生就业 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与人得再生产?(A) A、智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习题答案.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习题答案 1.中国改革前的粮票分为几种层次的粮票?3.0 2.单位越小表示物品就越充足。× 3.经济学关注的任何变量都是相对量 4.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供应减少会导致物价上涨。× 5.计量单位越小越表示物品的短缺。√ 6.经济学就是经世致用之学。√ 7.中国历史上有哪三种移民方式?灾害移民,商业移民,行政性移民 8.经济学从财富的积累角度考虑更多考虑的是什么?效率 9.经济学上是资本追逐劳动,而不是劳动追逐资本。× 10.黄河入海口改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自然灾害?咸丰元年 11.中国95%的人在黑河和哪个地方连线的右面?腾冲 12.学然后知不足,权然后知轻重是谁的名言?马寅初 13.单嗣继承制在哪个时代流行过?唐代 14.下列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形式的是:国际移民 15.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实现的是公平,其次才是效率。× 16.单嗣继承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7.怎么才能做到既发展资源又优化配置?机制的优化设计 18.人们有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是因为什么?购买力提升,配额消失,偏好和选择起了作用 19.中国第一组动车出现在:2007年 20.体制转型强调的是:制度转型 2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生产工具 22.汉代生产的标志是什么?纺车 23.多样性的需求拉动了多样性的供给。√ 24.中国第一次社会转型发生在什么时候?1919-1949年 25.威廉佩蒂认为,财富之母是:土地 2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 27.中美关系实质性解冻是在什么时候?1972年 28.造成北洋水师失败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制度 29.中国的科举制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1905年 30.洋务运动企图改变()来改变中国的落后地位。技术 31.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开始于:1919年 32.第一次国有化运动是在什么时候?1945年 33.攀枝花是一个先有厂后有市的地方。√ 34.下列属于孙中山民国政府承载的使命的是:以上都有 35.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 36.五四运动兴起是在:上海 37.1966年文化大革命最初打到的吴晗等三人是因为什么?文化价值观的分歧 38.第二次转型和第一次转型的差别在于什么?集体主义 39.1949年到1978年的社会转型的价值取向是:社会集体主义 40.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是:参政党 41.资源配置的国家托拉斯主义是社会集体主义的一大败笔。√ 42.1978年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是因为什么的发展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增长?制造业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

哪一年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试行?() A、1982年 B、 1986年 C、 1990年 D、 1994年我的答案: 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 A、智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D、心力再生产我的答案: 3 在配给制条件下, 发挥作用的经济学分支是 A、 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政治经济学 D、制度经济学我的答案:4 制造业的比重在工业发展到中期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A、持续增高 B、开始下降 C、达到最大值 D、保持不变我的答案: 5 有效的专业化分工有助于改善() 关系 A、 社会关系 B、组织关系 C、人际关系 D、生产关系我的答案:6 下面哪一种社会形态是俄国在1893 年到1917 年间的社会形态?() A、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 自由社会 我的答案: 7() 强调的非利性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尊崇的价值哲学。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佛家我的答案: 8 权利与权利之间的() 关系叫做自由。 A、利用 B、契约 C、交换 D、转嫁我的答案: 9 哪一类型的企业是私人品供给实现的途径 ?() A、合资企业 B、公有制企业 C、外资企业 D、 非公有制企业 我的答案: 101857-1893 年, 苏联的社会形态是 A、 封建主义 B、 土地公有制尚未解体 C、 资本主义 D、 自由社会

我的答案: 11 在计划经济时期, 对走后门现象出现的原因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资金短缺 B、 人手短缺 C、 获得销售渠道 D、计划者配置短缺资源我的答案:12《国富论》的作者是 A、凯恩斯 B、李嘉图 C、马克思 D、 亚当·斯密 我的答案: 13 在() 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民主 A、历史文明 B、商业文明 C、政治文明 D、

2017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满分尔雅

得分:99.3 已完成 一.单选题(100题,75.0分) 1、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引发因素很多,其中更多的来源于()。 A.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制度的改变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 C.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观念的差异 D.现代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基本民生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公共服务 B.基本公共设施 C.居民奢侈品消费 D.基本消费品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关于“产品市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低层次市场 B.进入市场的关卡很低 C.无购买力的需求 D.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关于权利有效界定的重要性,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B.有助于改善人和物的关系 C.对组织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D.能够促使产品的改进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自由是一种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A.利用 B.交换 C.转嫁 D.契约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 A.两层次市场

C.配置的差异 D.以上均是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劳动力具有多样的流动性,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心的流动 B.身体的流动 C.地域流动 D.职业流动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用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不包括()。 A.总量 B.结构 C.制度 D.宏观行为 0.0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10、“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出自()。 A.恩格斯 B.马克思 C.亚当·斯密 D.威廉·佩蒂 0.7 分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试行于()年。 A.1990 B.1988 C.1987 D.1986 0.7 分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2005-1-31 《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14日梁小民阅读23次 闲来无事,信手又翻起枕边那部《论语》,正好翻到《颜渊第十二》,里面记载了哀公与有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兹将大意介绍如下: 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里钱不够,应该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能不能将老百姓的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 哀公说:“收百分之二十的税,国库里的钱都不够,如果减到百分之十,那不更惨了吗?” 有若再回答道:“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 以前也读过这则对话,但也只是这则对话无非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对百姓施加仁政,实现轻徭薄役,坚持藏富于民,但这次突然有新发现:若从公共经济学看,这则对话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于税收的理论:“拉弗曲线”。 所谓“拉弗曲线”,是由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活跃于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提出的一个关于税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阿瑟·拉弗,这一理论就以其名字命名。 、要理解这一理论,先从一般人的认识说起。一般人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越多。比如对100元的收入征税,100元是税基,如果税率是5%,那么国家可以从中收取5元税收;而如果将税率提高到10%,国家可以从中收取10元的税收,与原来相比,国库中多了5元钱。前文对话录中的哀公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因为从他的话语中看出,他显然认为当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时,将比税率为百分之十时多收到钱。 “拉弗曲线”理论却认为,税率越高,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相反,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具体地说,他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相反,偷税漏税动机增强,由此导致税基下降,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下降;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时,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税基进一步下降,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也进一步下降。而“拉弗曲线”就是表明税率与国家总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平面坐标曲线,其横轴是税率,纵轴是国家总税收收入。当税率从零开始上升时,国家总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当税率上升到某一个值时,国家总税收收入达到最高点,这一点也被视为最优税率点;但如果税率继续提高,超过最优税率点,国家总税收收入开始下降;到税率达到100%,即将经济人所得全部征为税收后,国家总税收收入将降为零:此时人都活不下去,还交得起税吗?这种先升后降的峰形曲线,就是“拉弗曲线”。 再看《论语》中劝哀公减税的有若,他的想法是:荒年农民收入本来就不好,如果国家想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充实国库,无异于杀鸡取卵,最后的结果只会使农民更加贫困,而且农民想着一年到头干得那么辛苦,却都在给国家干,谁还愿意干活呢这样下去,会使国库将因无税可征更加空虚;而如果此时减税,表面上看,国家能征到的税少了,但农民却因此而休养生息了;一旦农民重新缓过气,整个国家重新富裕起来,税基扩大了,即使税率低一点,国家照样能征到更多的税,还会发愁国库里没有钱吗? 由此看来,有若的想法其实与“拉弗曲线”理论不谋而合。而不同的是,有若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就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而拉弗是在晚于有若近两千年后的美国才提出这样的理

从供给侧改革视角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

论文题目:从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读供给侧改革 摘要 准确认识宏观经济的新走势,主动适应并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站在新发展阶段起点上的中国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围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对供给侧改革的词源、提出背景和含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其特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供给体系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对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5 月考察河南时首次使用“新常态”这一概念。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脉,2015年中央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一项伟大的结构性改革。 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1.1 “供给侧”词源分析 两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对“供给侧”的研究和应用起起伏伏,但从未淡出经济学人的视野。“供给侧”经济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的开端,可认为是19世纪初“萨伊定律”的提出和发展,而随着“后来居上”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对其进行了几近全盘的否定;20 世纪 70 年代,“供给学派”重新兴起,构成历史上在“供给侧”的第一次复辟,且明显带有“螺旋式上升”的新特点,并紧接着又继续湮没于“凯恩斯主义复辟”的浪潮中;直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供给侧”学派才又重新以“供给管理”这一带有继续“螺旋式上升”新特点的形式,重新回归至举足轻重之位。 2.2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背景及含义 2015年11月10号,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是由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所着,该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别人对该书的评价中都说这本书通俗易懂,可是对我来说仍觉得有些难以理解,文章只是我浅拙的观点。 这本书以李约瑟之谜、东亚奇迹、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休克疗法等方面来讲述自生能力理论,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理论。 在李约瑟之谜这个问题上,林毅夫先生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他从科举制的角度探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儒家思想主要是对道德,行为,思想方面的深度探究,而科举制从汉代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主流思想,对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这种感性认识对于西方那种崇尚理性认识有较大的差别,中国人讲求思想上的追求,注重内心的修养,崇尚以形养神,而西方一直是以科学,自由为理想,这一点就与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等有关。那么以实验和数字为主的科学就无法再中国古代有较大的发展。由此,便可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能那么辉煌但是却无法有近代科学的出现。同时,度过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科举制更是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性,也抑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那么这也是中国近代的衰落的原因之一。因为经济的落后,中国的大门被外国侵略者的大炮炸开,由此无数的不平等的条约,领土被瓜分,主权遭到破坏,往日的泱泱大国已变成侵略者眼中的大肥羊,等着仍人宰割。在那个时候,中国GDP已由世界的30%降至5%,在此由盛转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爱

国志士为华夏名族的伟大复兴为之奋斗一生。国富民强也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提出的,经济才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这本书中,林毅夫先生认为经济的发展由要素,制度、产业结构和技术所决定,在经济学中,主要的要素有资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产品呈现供给的刚性,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构而非可以大幅度增加效能,制度也具有刚性,具有消极被动性,大多时候只能根据变化的现实,被动改变以适应现实,所以技术才是最关键。当代国家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科技占主导位置,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竞争也成为科技的竞争,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口号,由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亚奇迹中的国家也是很好的发展科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几个东亚经济体,被称为“东亚奇迹”,经济的高速发展着实令世界惊叹。但是,这些国家的成功是否是发展中国家所应遵循的可行替代路径,我想,各个国情不同,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味遵循前路,没有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创新,相信是很难有出路的。正如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学习苏联,我们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和错误的评估,最终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后果。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有一个不同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很低,为了能快速且一步到位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中国的领导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这种赶超战略是值得肯定的,它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超额完成,奠定了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一) 《解读中国经济》是林毅夫世界银行卸任归来带回的三本著作之一。 全书的主脉络是纵横双向解码中国经济,还原给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鲜活画卷。纵向看中国经济的沉浮,从19世纪前的辉煌到近现代的衰落,再到如今的兴起,在历史长河中辨析演变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横向按城乡或部门剖析,由于推行重工业化战略,造成了城乡分割的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由来与改革按照两条线索讲述:一条线是农村的改革,关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讨改革后相关的问题如粮食安全、农业劳动力转移,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另一条线则聚焦城市改革问题,分析了1978年前后城市改革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城市改革的难点和出路。然后分专门章节回顾国企改革、金融体系改革;最后讨论了时下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新农村建设、公平与效率等,并总结反思了经济学界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各种看法。 了解经济学理论的人,大多都有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经济学理论用来解释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是如此合适,可面对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失灵”了呢?林毅夫说:“理论应该能够用来解释和预测现象,若不能如此,则说明这个理论有根本的缺陷。”他提出应修正经济学隐含的假设——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不能假定企业具有自生能力,而是在发展和转型问题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定时,必须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具体考虑变量,这样,经济解释就会迥然不同。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相应地,与企业的自生能力相联系的还有比较优势。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产业、技术结构,如果一个国家的目标被领袖或精英定位为短时间建立与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一样的产业,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企业——必然没有自生能力,在开放竞争市场中将无法生存,如果要强行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就必须靠强大的有形之手,扭曲价格信号,干预资源配置来补贴、保护这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进而导致寻租、预算软约束、宏观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不断涌现。结果必然是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解读中国经济》对许多中国经济问题做了完整的叙述,澄清了很多模糊边界。例如,为什么19世纪之前,中国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独步天下,而现代则落后欧美,即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林毅夫给出了视角新颖的解答。中国的衰落,可在科举制上找到根由,而民族复兴的感情又源自儒家文化,“中国的科举取士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由此形成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数学和可控制实验等‘奇技淫巧’的学习,因此,中国也就无法自发地产生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从而在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迅速由领先变为落后。” 分析问题时,林毅夫也给出了多种解释及争论。例如对1959-1961年的农业大灾害,目前有三种解释:自然灾害,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人民公社规模太大而导致激励下降。林毅夫在分析了三种解释的逻辑合理性之后,用经验检验的方式,对比一个有趣的现象:从1953年到1958年,从个体变为集体,农业生产率提高了;从1978年到1984年,从集体又恢复到个体,农业生产率依然提高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现象与农业危机相联系,他提出了新的解释。书中对华盛顿共识、休克疗法、渐进式改革、东亚奇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诸多问题的探讨,令人读罢掩卷,有豁然开朗之感。 虽然是对中国经济的解读,但本书内容并不局限于星星点点的经济问题,而是全方位、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2018年尔雅答案完整版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A) A、供给的多少 B、价格变动指数 C、待遇的增减 D、时间问题 2 下面哪一项是关于经济学的错误解释?(C) A、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B、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4 不同群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不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 5 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叫做“福利刚性”。(×)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 1 下面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的是(B)。 A、行政性移民 B、军事移民 C、灾害移民 D、商业移民 2 谁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A) A、马寅初 B、李家驹 C、屠良章 D、蔡元培 3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A)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自然基础A. B、社会基础 C、客观基础 D、主观基础 4 经济学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5 优良的商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 1 下面哪一项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A) A、灾害移民 B、商业移民 C、行政性移民 D、战争移民 2 基本公共品不包括(D)。 A、基本医疗 B、公共卫生

、基本社会保险C. D、大学生就业 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A) A、智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D、心力再生产 4 可以通过定价机制的办法来解决公共品的配置。(×)5 基本公共品不可以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 经济学解读中国的四个维度 1 下面哪一项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错误认识?(A) A、国家没有宏观调控 B、假定利率是可以调整的 C、假定汇率是可以变动的 D、假定税率是可以调整的 2

尔雅课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考试及解答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作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C)。
?
A、
马克思
?
B、
恩格斯
?
C、
亚当?斯密
?
D、
威廉?配第
正确答案: C
2
俄国在 1893 年到 1917 年间,社会形态是(C)。
?
A、
封建主义
?
B、
土地公有制还未解体
?
C、
资本主义
?
D、
自由社会

正确答案: C
3
经济学中关注的是(B)。
?
A、
绝对量
?
B、
相对量
?
C、
实际量
?
D、
相对量和绝对量
正确答案: B
4
民生指(C)
?
A、
一般民生
?
B、
基本民生
?
C、
大众民生
?
D、
包括与民生实现的相关制度安排
正确答案: C

5
《土地改革法大纲》颁布于(C)年。
?
A、
1948
?
B、
1949
?
C、
1950
?
D、
1951
正确答案: C
6
与资源的自然配置和计划者配置相比,市场配置资源可以(C)。
?
A、
使资源短缺和闲置并存
?
B、
可以时时、事事进行配置
?
C、
重复配置
?
D、
在初次配置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正确答案: C
7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一) 早前对林毅夫教授“中国还能高速发展二十年”、“中国经济需靠投资驱动而非消费”的观点有所耳闻,昨晚有幸到建南大礼堂听他亲自讲述,发觉他真实的见解并没有网络上流传的那般突兀。在此简单予以归纳,并加上自己的观点,欢迎批评补充。 昨晚的讲座是围绕上面所说的第一个观点展开的,应该说“中国还能高速发展二十年”的说法有些太过精简,让读者不禁产生中国经济在现行轨道、现有约束条件下就能持续高速发展二十年的错觉,而他实际上的观点是“中国具备继续高速发展二十年的潜力”,论据很简单:中国的人均收入按购买力平价度量仅是美国的21%,生产水平上十分落后,后发优势明显,这个观点我想对中国未来再悲观的学者也不会反对,美国领跑世

界经济近百年仍在增长,总不能说连小康都没奔上的中国已经气数全尽,连发展的潜力都没了。在这里也可以发现,林教授对中国未来二十年的观点讲的是仅从目前发展水平考量,比及其他任何约束条件的“有没有潜力高速增长”,而非其他许多学者讨论的在现有约束下“会不会高速增长”,而这讨论的问题根本不同,但在论点快速流传的过程中,“有没有潜力”和”会不会”一律被简单的“能不能”取代,造成客体完全不同的两个观点被拉到一起火拼起来。 中国有没有潜力容易说通,但大家更关心的事将现实因素综合在内,中国的潜力会不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很可惜,林毅夫教授从头至尾都没有落到这一层面,作为一个与政府高层关系密切的经济学者,未能从政府信号或动向考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变动的可能,以及这对发挥中国潜力的影响,或者他心知肚明却避而不谈,我只能说真的很可惜。

除了“中国经济具备继续发展二十年”这一中心论点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支持论点,林毅夫教授的个人立场在这里有鲜明的体现。 在讲座的引言部分,林毅夫教授提到了工业革命带来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他对当时欧洲的另一重大变革绝口不提:资本主义革命,新的制度让旧制度下受压抑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应运而来的法制与民主让工业化进程步上稳定的轨道,如此关键的一环被林教授完全略过。不仅如此,整场讲座林教授对“资本主义”四个字讳莫如深,非讲不可时就用“非社会主义”笼统代替,这说法一出口,相信在场包括我在内的听众都觉出一丝怪异。 接下来说明中国经济有潜力的部分,林教授采用日本、南韩、台湾、新加坡经济起飞阶段的数据作为辅证,但一如既往地,他忽略了出人均收入数字之外其他现实因素,这难免使得他的论证略显单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四个

解释中国经济

解释中国经济 以下文章,从2004年11月18日起连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总标题为“解释中国经济成长”。——作者 《其仁文章》2004年11月17日发稿

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释中国经济(之一) 周其仁 怎样看经济?各人有各人的办法。我自己的体会,看经济有如看山水。不用说两者有所不同——看经济要费脑筋,看山水主要凭感情。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借用看山水的办法来看经济。以大文豪苏东坡咏山名句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处山景,横看侧看不同,远看近看相异。这里的一个重要法门,就是变换角度看事物。看山水如此,看经济也如此。 经济也要远看近看,换来换去地看。远看,就是在大局中看大势、看整体。近看,就是看细节、特别是关键的细节。今天的中国经济应该是不那么容易看的经济,因为远看近看高低截然不同。对同一个中国经济,判断和看法彼此相左,实在非常正常。 中国经济首先要远看。为什么?因为开放,因为“大进(口)大出(口)”。今天不先把中国置于全球经济的宏大背景里,既看不清中国,也看不清世界。这么一远看,可以理解为什么无人可以忽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当然从总量GDP着眼,中国仅仅只占世界的4%,与她的人口规模和比例远不相称。但是这里有一个汇率误差的因素,调整之后,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应该是可以有所提高。另外,即使以占全球4%的GDP而言,中国经济也已是当今世界各国第六大经济体,美日德法英,然后就是中。当年毛主席有“赶英超美”的宏愿,以当时的经济条件论,豪情脱离了实际。但是今天看,仅就GDP总量论短长,“超美”还谈不上,“赶英”却是现实的。 从增量的角度看问题,中国更加不得了。这是宋国青教授两年前的一项重要发现。国青是宏观经济——远看经济的学问——方面的高手,他得出结论掷地有声:中国已是世界级的“增量大国”。别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宋教授的作品,我只

2018超星尔雅学习通《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期末考试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如需平时作业以及更多科目查找薇鑫攻仲hao:小提莫服务需要shua课dai考tao宝搜:小提莫服务 1 一、单选题 1 对“帕累托改进”解读有误的是()。 A、 把最稀缺的资源配置给最能有效地实用资源的人 B、 不伤及其他人的利益 C、 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D、 完全可以实现 正确答案:D 2 “人口再生产”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 体力 B、 智力 C、 钱力 D、 心力 正确答案:C 3 中国1952年左右的农业互助组的特征不包括()。A、 规模小 B、 生产资料属于私有 C、 监督费用高

D、 有效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正确答案:C 4 关于佩蒂-克拉克定理,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定量的劳动得自农业的收入要少于得自工业的收入B、 得自工业的收入少于得自商业服务业的收入 C、 把产业分成三个层次 D、 等量的要素在不同产业当中获得的报酬相差不大 正确答案:D 5 中国进行二次改革的原因不包括()。

A、 农村存在着生产方面的公社制导致了逆选择B、 资源配置领域中有严格的绩效考核 C、 农村民不聊生,基本生存线有危机 D、 资源配置领域当中的国家托拉斯体制 正确答案:B 6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是()。 A、 农村的问题 B、 土地的问题 C、 农业的问题

D、 农民的问题 正确答案:D 7 “马太效应”是指()。 A、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B、 强者助推弱者,使其变强 C、 强者变弱,弱者变强 D、 强者变弱,弱者更弱 正确答案:A 8 “卖粮打白条”的情况最初发生在()年。

A、 1954 B、 1967 C、 1984 D、 1990 正确答案:D 9 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途径是()。A、 工业蚕食农业 B、 政治移民 C、 商业移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