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萍的俄狄浦斯式悲剧

周萍的俄狄浦斯式悲剧

周萍的俄狄浦斯式悲剧
周萍的俄狄浦斯式悲剧

周萍的俄狄浦斯式悲剧

----精神分析法分析《雷雨》

摘要: 曹禺先生的《雷雨》,揭示了封建家庭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剖析了人性中爱与恨的深刻交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雷雨》中的情节无意识地笼罩着俄狄浦斯式的悲剧。其核心是周萍的恋母情结与恋妹情节。

关键词:《雷雨》、精神分析、周萍

精神分析法是由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以精神分析学为工具,以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为原型,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意为"恋母妒父"心理,来解读人类永恒的"宿命"。在弗洛伊德看来“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这一主题也的确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雷雨》中呈现的不合理的伦理关系正是这种俄狄浦斯情结的真实写照。如:周萍与繁漪以及四凤的两次乱伦,鲁大海对周朴园的愤怒,周冲对父亲的反抗,周萍的自杀,鲁大海的出走。由于周萍的行为具有典型性,本文将以周萍为代表对《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行分析。

周萍与鲁侍萍

周萍虽然是周朴园的长子,但在他一岁时母亲鲁侍萍被赶出了家门,父亲为了迎娶娇妻将他送回乡下,直到成年才接回家。虽然知道自己有父亲,却形同陌路,没有得到过一天的关爱。幼小的心灵里对自然而然的对母亲的形象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对母爱日益渴望,对母亲的角色日益依赖。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编造“身世幻想”,特别是从小母爱缺失(一般在童年或幼年)的男性。他们心目中的母性形象要远远超脱现实,达到理想化的境界。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周朴园对儿子的编造了母亲去世的谎言,可是日渐长大懂事的周萍不会没有疑问,为什么母亲去世父亲却急着娶亲?为什么为了娶亲就要将自己抛弃在乡下?是不是父亲害了母亲?这种疑问在他的敏感、多虑、孤独的内心中就会滋生出对父亲的不满,渐渐到愤懑,仇视。由此,周萍渐渐形成了“恋母仇父”的心理。在潜意识之中发端了他人生中的变相的俄狄浦斯式的悲剧。

周萍与繁漪

周萍成年后回到了周公馆,父子二人几乎无话可说。从小对父亲的仇视,加上周朴园一贯道学家的虚伪面孔,使得周萍对自己的父亲不过是表面上的敬畏惧怕和内心的疏离憎恨。周冲年龄还小,更没有共同话题,唯一能够让他感受到温暖的就是后母繁漪,一个只比他大几岁的女性。

繁漪对他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关爱是有原因的。17岁繁漪被大她20岁的周朴园所骗娶,同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共同生活了18年,从此被牢牢地关闭在封建家庭罗网中这是一个无爱的婚姻。在这个家庭牢笼中,繁漪过着平庸、沉

闷、枯燥、孤寂的无爱婚姻生活,“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她受尽周朴园的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心理处于压抑与不可压抑之间,情感处在失望与默默希冀之间。做为正常的女人来说,谁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此时的她,对爱与被爱充满了渴望。周萍的出现,正好填补了繁漪一直期待的生理和心理的空缺,而恰好周萍也符合她勾勒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当初他们在一起只是郁闷同样的处境,找到了共同的倾诉对象,成了“知音”。

这一切就足以支持周萍去做出引诱她的举动。周萍自己承认那是年少无知的一时冲动,只是一种情欲的需求。但是在他的潜意识中隐藏着这样的原因:一、对父亲的不为人知的恨,这种恨促使他说要杀死父亲,“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对母亲的依恋,儿童时期缺乏的母爱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反而会加深这种依恋的渴望。三、对母亲的占有是对父亲的报复,占有继母正是他多年对父亲仇视的压抑情感得到宣泄,典型的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

周萍与四凤

周萍与繁漪的恋情使他的恋母情结得以释放。然而接受着封建正统教育,受着传统道德的约束,受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他开始懊悔,与继母之间的畸形恋情虽然发泄了欲望,报复了父亲,但却是违背道德的。在现实原则引导下,意识开始清醒、理智,周萍开始用社会道德进行自我批判,无比悔恨自己做过的糊涂的事。

为了寻求心理安慰,摆脱对继母的爱恋,他开始转移目标,爱上家中的女仆四凤,从她的“青春”“纯洁”中得到“活力”,以洗刷自己的不洁的过往。因为地位、年龄、经验、背景的差距,四凤带给他的是绝对的轻松。他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四凤单纯的爱、年轻的身体;而这种关系又绝对的不公平:他可以游刃有余的控制感情的进展、两人的结局。在与四凤的爱情中,周萍是绝对的主宰者,也是绝对的主角。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作进一步阐述:儿童常以父母、特别是父亲和母亲,来作为自己的性欲对象。他常常受到父母的刺激……父亲爱女儿胜过儿子,母亲爱儿子则胜过女儿;孩子也相应地作出反应,若是儿子就想占居父亲的位置,若是女儿就想占有母亲的位置。这种阐述就是第三恋母情结---恋妹情结,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一种演变。

与和繁漪有意识的乱伦不同,和四凤的乱伦是周萍完全不知情的,这也正符合“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状况下“弑父娶母”的情节。周萍用理智、理性、道德压抑着本能的欲望,初时的动机就是摆脱与繁漪乱伦的压力,能够无所禁忌地恋爱和生活。他对人生还是充满着美好向往的。

然而他越是挣扎,越是陷入泥沼;越是执著追求,越是罪恶深重。这种潜意识中蠢蠢欲动的“情结”把悲剧一步步推向高潮而不受控制。周萍最终没有逃脱俄狄浦斯式的无意识的悲剧,反而由名义上的乱伦进一步成为实质的乱伦。他无法承受这样的结局,只有选择开枪自杀,来结束自己犯下的罪恶。这也正象“俄狄浦斯王”的自我放逐一样,只是他走的更远,更彻底和决绝。

其实周萍的形象的塑造是与作家曹禺的成长经历有一定联系的。根据弗洛伊德的对于作家创作动机的分析,他认为“目前的强烈经验唤起了创作家对早年回忆(通常是孩提时代的经验),这种回忆在现在产生了一种愿望,这愿望在作品中得到实现,作品本身包括了两种成分:最近诱发事件和对旧事的回忆。”曹禺生于封建官宦家庭,母亲在他刚出生三天就去世了,父亲和继母都爱抽鸦片,很少关心孩子。对已失去的母亲的思念和对严厉的父亲的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恋母仇父的心理。《雷雨》的创作,显然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曹禺选集》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

《解读雷雨》顾振彪顾之川京华出版社

《弗洛伊德文集》弗洛伊德安徽文艺出版社

《曹禺自传》曹禺江苏文艺出版社

《试论周萍形象的“俄狄浦斯情结”》连英贤《青年科学》2010年第01期《无意识笼罩下的俄狄浦斯情结--试析《雷雨》中男性人物的心理》肖肖《南昌高专学报》 2009 年02期

《反抗与逃避——《雷雨》和《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之比较》黄振华《文教资料》2006年第24期

《曹禺《雷雨》叙事模式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生命观照》张鹏飞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8期

《谭嗣同的佛学情缘》卢昌杰陈九如《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谭嗣同“冲决网罗”论》李树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03期

最新浅谈《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物形象演示教学

浅谈《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人物形象 【摘要】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分别是古希腊时期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而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则被称为“三大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被公认为希腊悲剧的典范,该剧本描述了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赞颂人的不屈不挠的积极斗争精神。这对于我们理解古希腊悲剧以及古希腊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俄狄浦斯,古希腊悲剧,人物形象 1.引言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发轫于酒神颂歌,“悲剧”一词在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俄底浦斯王》属于古希腊悲剧类型上“命运悲剧”,在剧作中宣扬民主精神,反对政治,同时讴歌人的伟大,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俄底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悲剧贯穿着命运观念,命运凌驾于人、英雄乃至神之上,甚至连宇宙之王宙斯也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2.杰出悲剧中的英雄人物 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可勒斯同名杰出悲剧的英雄人物。他道德高尚、聪明机智、处事公正,虽然他还没有出生就被打上“弒父娶母”的原罪印记,但是他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 2.1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王是人力的代表,得知自己弑父娶母的恶运后,对于这个与生俱来的宿命,他从逃避、抗争到坦然承受,力图避免犯下这可怕的罪过。很可悲,他始终没有逃出命运的摆布,抗争归于失败,但是在俄底浦斯同命运的关系上,却体现了他积极的思想。 2.2正直善良,敢于承担责任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在剧中的正面主人公,作为一名开明君主,以民主和法制治国,关心人民疾苦,处事公正,执法如山。在忒拜发生瘟疫之时,他亲自走出王宫,倾听乞援人,为了拯救城邦他坐立不安。得到神示后,发现矛盾越来越集中到自己身上时,他为了拯救民众,又残酷地惩罚自己,并自我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因此,在俄狄浦斯身上,已经可以看出英雄人物正从传统的神的家族体系中分离出来,走向人化,超人的色彩在渐渐淡化,俄狄浦斯真正成为敢于承担责任,依靠自我力量的“人”的典型。 3.悲剧人生与命运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越是真诚地避免犯罪,却越使自己陷入罪恶之中;而且他越是为人民排忧解难,却越使自己临近毁灭。悲剧对命运问题的处理,表现了雅典正直的公民对已经显露衰颓趋向的城邦政治的惶惑心理。悲剧对命运的谴责,实际上是表现了对越来横行无忌的社会邪恶势力的抨击,这种势力是社会美的摧残者。索福克勒斯处理的主题是伟大人物的悲剧命运,他一方面哀叹人类的命运多舛,一方面又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 2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章文瑶学号:1005019059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悲剧之星”。本文将研究《俄狄浦斯王》,并结合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从“人物命运”、“悲剧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俄狄浦斯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以及这部悲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格里高尔、命运、性格、悲剧性 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1]。在古希腊传统悲剧中,命运的超现实性、神秘性和必然性,更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常常会从中得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结论。的确,古希腊悲剧在诞生时,就与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观念是与人类天才之歌颂交织起来的,人是在生活派给他的范围中一切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创造者与建树者,他对命运是信而存疑,因而他创造了一位命运悲剧下的英雄式人物——俄狄浦斯。接下来,将阐述悲剧的形成原因并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无法逃脱的命运成就了俄狄浦斯的“英雄式” 1、“神”们的态度是造成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正因为阿波罗神曾经预言拉伊俄斯会死在他儿子手里,拉伊俄斯才会将儿子俄狄浦斯仍在喀泰戎山上;当俄狄浦斯成人后,听说自己不是波吕玻 [1]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斯的亲生子而去求阿波罗神谕时,阿波罗只告诉他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很害怕,于是出走,并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悲剧。阿波罗神明知道事情发展的走向,却没有给予俄狄浦斯明示;16年后,忒拜城爆发瘟疫,克瑞翁去求神谕,阿波罗答,只有驱逐杀害先王的凶手,忒拜城才能脱离灾难。就这样,俄狄浦斯自始至终都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他离家出走,他凭自己的聪明才干登上王位,达到了生命巅峰,却又与此同时一步步走向命运给他设定的圈套。从这可以看出,俄狄浦斯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 2、英雄的人格是造成俄狄浦斯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二。他是英雄,却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由于命运的坎坷,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虽然,英雄形象是突出形象:不屈、勇敢、聪慧。但他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一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他勇敢,却也莽撞——在三岔路口,与老人发生冲突,并失手将他杀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他聪明——在忒拜城外,他猜中了斯芬克司之谜,并由此得到城邦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娶了先王的妻子,继承了王位,也第二次印证了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智慧并且雄才大略——做国王16年来,城邦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是那场注定出现的瘟疫,他将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他充满了责任心和道德感——在终于得知自己身世之谜,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用已经自缢身亡的王妃所用之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因为他无颜在自己犯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2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 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章文瑶学号:1005019059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悲剧之星”。本文将研究《俄狄浦斯王》,并结合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从“人物命运”、“悲剧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俄狄浦斯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以及这部悲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格里高尔、命运、性格、悲剧性 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在古希腊传统悲剧中,命运的超现实性、神秘性和必然性,更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常常会从中得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结论。的确,古希腊悲剧在诞生时,就与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观念是与人类天才之歌颂交织起来的,人是在生活派给他的范围中一切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创造者与建树者,他对命运是信而存疑,因而他创造了一位命运悲剧下的英雄式人物——俄狄浦斯。接下来,将阐述悲剧的形成原因并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无法逃脱的命运成就了俄狄浦斯的“英雄式” 1、“神”们的态度是造成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正因为阿波罗神曾经预言拉伊俄斯会死在他儿子手里,拉伊俄斯才会将儿子俄狄浦斯仍在喀泰戎山上;当俄狄浦斯成人后,听说自己不是波吕玻斯的亲生子而去求阿波罗神谕时,阿波罗只告诉他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很害怕,于是出走,并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悲剧。阿波罗神明知道事情发展的走向,却没有给予俄狄浦斯明示;16年后,忒拜城爆发瘟疫,克瑞翁去求神谕,阿波罗答,只有驱逐杀害先王的凶手,忒拜城才能脱离灾难。就这样,俄狄浦斯自始至终都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他离家出走,他凭自己的聪明才干登上王位,达到了生命巅峰,却又与此同时一步步走向命运给他设定的圈套。从这可以看出,俄狄浦斯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 2、英雄的人格是造成俄狄浦斯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二。他是英雄,却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由于命运的坎坷,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虽然,英雄形象是突出形象:不屈、勇敢、聪慧。但他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一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他勇敢,却也莽撞——在三岔路口,与老人发生冲突,并失手将他杀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他聪明——在忒拜城外,他猜中了斯芬克司之谜,并由此得到城邦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娶了先王的妻子,继承了王位,也第二次印证了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智慧并且雄才大略——做国王16年来,城邦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是那场注定出现的瘟疫,他将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他充满了责任心和道德感——在终于得知自己身世之谜,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用已经自缢身亡的王妃所用之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因为他无颜在自己犯下如此错后在黄泉之下面对父母。 3、“不知者亦有罪”这是俄狄浦斯的悲剧原因之三。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上被诅咒的命运的轨迹的时候,他抱着既是自己母亲又是自己妻子的尸体,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悲叹:“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苦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这算是对他自己被诅咒的命运的控诉,他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贤明,却因为被诅咒的命运,令他做下最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并生育了四个儿女。对于这一切,他一直是要逃避的,只是无从逃脱,而且也无力挽回或者补救什么,这让他感觉自己甚至连自杀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无颜面对已逝的父母,唯一能做的只有刺瞎自己的双眼、流放自己来洗涤自己所犯下的罪恶。俄狄浦斯本身是没有罪的,他也不想“弑父娶母”,但是命运却让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 1.引言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发轫于酒神颂歌,“悲剧”一词在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俄底浦斯王》属于古希腊悲剧类型上“命运悲剧”,在剧作中宣扬民-主精神,反对政治,同时讴歌人的伟大,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亚里士多德认为《俄底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悲剧贯穿着命运观念,命运凌驾于人、英雄乃至神之上,甚至连宇宙之王宙斯也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2.杰出悲剧中的英雄人物 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可勒斯同名杰出悲剧的英雄人物。他道德高尚、聪明机智、处事公正,虽然他还没有出生就被打上“弒父娶母”的原罪印记,但是他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 2.1敢于同悲剧命运抗争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王是人力的代表,得知自己弑父娶母的恶运后,对于这个与生俱来的宿命,他从逃避、抗争到坦然承受,力图避免犯下这可怕的罪过。很可悲,他始终没有逃出命运的摆布,抗争归于失败,但是在俄底浦斯同命运的关系上,却体现了他积极的思想。 2.2正直善良,敢于承担责任的俄底浦斯王。 俄底浦斯在剧中的正面主人公,作为一名开明君主,以民-主和法制治国,关心人民疾苦,处事公正,执法如山。在忒拜发生瘟疫之时,他亲自走出王宫,倾听乞援人,为了拯救城邦他坐立不安。得到神示

后,发现矛盾越来越集中到自己身上时,他为了拯救民众,又残酷地惩罚自己,并自我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 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因此,在俄狄浦斯身上,已经可以看出英雄人物正从传统的神的家族体系中分离出来,走向人化,超人的色彩在渐渐淡化,俄狄浦斯真正成为敢于承担责任,依靠自我力量的“人”的典型。 3.悲剧人生与命运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越是真诚地避免犯罪,却越使自己陷入罪恶 之中;而且他越是为人民排忧解难,却越使自己临近毁灭。悲剧对命运问题的处理,表现了雅典正直的公民对已经显露衰颓趋向的城邦政治的惶惑心理。悲剧对命运的谴责,实际上是表现了对越来横行无忌的社会邪-恶势力的抨击,这种势力是社会美的摧残者。索福克勒斯 处理的主题是伟大人物的悲剧命运,他一方面哀叹人类的命运多舛,一方面又 感叹人类的可怕力量。 以上是对命运安排下悲剧人生的俄狄浦斯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 我们理解古希腊悲剧以及古希腊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俄狄浦斯人物形象分析[篇2] 俄狄浦斯是《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家之一的索福克勒 斯的代表作中的人物,这部神话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腊命运剧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

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

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悲剧的典范,它充分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不朽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本文旨在分析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地主宰着人的不可知的“命运”。探讨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及根源有利于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古希腊文化,激发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启示我们正确理解悲剧的本质,引导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在命运的强大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人虽解不开命运之谜,但却勇敢地行进在茫茫的人生征途上,去挑战命运,反抗无涯的苦难。 关键词: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特征根源 一、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 1. 主人公命运的特征 ①主人公命运的独特性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故事情节极其特殊,骇人听闻: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当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科林斯,因为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他离开养父母,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俄斯。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以求忏悔。在《俄狄浦斯王》之前,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俄》剧把主人公锁定为不具备任何神力的凡人,其独特命运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 ②.主人公命运的典型性 俄狄浦斯的命运是独特的,骇人的。但是作者索福克勒斯又赋予这个独特的悲剧英雄以一定的典型性。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其他主人公一样,俄狄浦斯出身高贵。所不同的是,他虽然是神的后代,但是他已经是人间的英雄。索福克勒斯对俄狄浦斯充满赞赏,赋予他非凡的智慧,性格刚毅勇敢,敢于承担责任,一心要解救他的城邦于困苦之中,可以说是集人类理想的出众品质于一身。为了逃避可怕的

从俄狄浦斯王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

从俄狄浦斯王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 摘要:古希腊悲剧巨匠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可以视作人类文艺史上悲剧美学诞生标志。《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最知名的,也可以视作命运 悲剧的代表作。他一方面描述了俄狄浦斯王勇于对抗杀父娶母的残酷诅咒,却最终倒 在命运之神的无情诅咒之下的痛苦、无奈,另一方面又歌颂了人性中不畏艰难险阻的 可贵品质,以及无怨无悔甘于接受命运残酷安排的勇气与从容。本文拟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质和悲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阐述悲剧美学的特征。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美学;悲剧形象;特征 弗·施莱格尔说古希腊悲剧是整体的和谐的美,是最高级的美,而希腊悲剧则被他 释为“人类与命运的一切必然冲突,不过这种冲突在和谐之间得到解决。”黑格尔把 古代悲剧看作是类型悲剧,把近代悲剧看作是个性悲剧,古代悲剧强调的是两种带有 实体性的理论力量的冲突,是两种义务的冲突,而近代悲剧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典悲剧的经典之作,无疑具有古典悲剧的共同的美学特征“命运感”。整部悲剧呈现在一种静穆中,看不到激情的骚乱和痛苦的扭曲,使得“怜悯与恐惧”摆脱情欲的冲动,升华到澄静的心灵之中,最后达到彻底的净化,这 就是古典的和谐,与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相一致。 一、俄狄浦斯的悲剧形象分析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索福克勒斯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不在于他有罪,而是因为他极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而俄狄浦斯的斗争乃至失败,曲折反映了当时雅典人既相信自己的力量,但又 面对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不能理解的矛盾困惑心理。就认为命运具有不可抗拒性、不 可逃避性、神秘性。进一步可以认识到,俄狄浦斯处处在反抗命运的摆布。尽管失败了,但是他还是保持着“困兽之斗”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使得失败英雄俄狄浦 斯的更高大、更高贵。也使得他的悲剧更能引起人们“怜悯和恐惧”的情绪,从精神 上得到陶冶。这也是处于强盛繁荣时期的希腊人对待命运对待生活的一种积极自信的 态度,这也是俄狄浦斯悲剧的现代性价值七十之一。 2俄狄浦斯的困惑和人性复杂性 他是忒拜的拯救者,又是忒拜灾难的制造者:一心想追查杀害过国王的凶手,凶犯却是自己。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追求正义的人,可能会成为一个制造罪恶的人;高尚和卑鄙、正义和邪恶、天使和魔鬼往往互为因果。这里人本身的复杂性被描绘了 出来。可以说,俄狄浦斯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史上揭示人的复杂性的无穷魅力的作品之一。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索福克勒斯(Sophokles)的《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讲的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人的貌似自由的选择,在神(或者历史、后人)看来,却是宿命的。当人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必须作出一个选择时,无论他是多么的明智,他都不可能掌握与这选择有关的所有的前因后果。深思熟虑的决定,在更多的时候,带来的是匪夷所思的遭遇。这是个人的有限的理智与无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矛盾。无论是古是今,是中是外,是上智还是下愚,都不可能解决这个矛盾。《俄狄浦斯王》把这一矛盾典型化了,集中化了:恰恰是人的为躲避厄运而作的选择,把他无可挽回地推向这一厄运;而且,俄狄浦斯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个才智出众的“解谜者”,恰恰是他的运用自己的超人才智的“自由”行动(去发现杀死前任国王的凶手),迫使他最终面对杀父娶母的人伦惨剧!在今天,如果我们还要沿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说法,认为悲剧人物必须为他的行动所规定,那么古希腊之后,大概就不可能再有悲剧了。解释很多,就说一条与中国有所对比的吧。古希腊人认为,对神的最虔诚的牺牲,是本族的伟大英雄;只有他们,才有足够的价值换取神的福佑。俄狄浦斯就准备牺牲自己,以换取女人的怀孕和谷物的生长。在英雄慷慨牺牲的这一刻,生命的壮美,同时体现在旧生命的毁灭和新生命的诞生中。希腊的古典悲剧,是在祀神时表演的,它起源于对神和英雄的双重颂歌,逐渐地发展成熟。所以,古希腊人看《俄狄浦斯王》,会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感发出历经痛苦(旧生命的毁灭)而得到欢愉(新生命的诞生)的感情升华(Catharsis)。这样的悲剧,显然不必强调时代的限制或性格的缺陷。在古中国,牺牲两字,从的就是牛旁,要宰人也是宰奴隶,而不是自我牺牲,《俄狄浦斯王》式的悲剧,或许从来就没有产生的机会。(文人的自由创作,在我们后人看来,却是为社会条件所命定的∶ˉ)。但是,即使我们承认,就其深刻性而言,《俄狄浦斯王》根本就是一切悲剧的顶峰,是不可超越的;在顶峰之下,仍然可以有群峰簇簇。其中的一座,就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人曾经在SCC两次介绍这个故事,第二次近在今年的三月份。这是幼年时听评弹听来的,这个故事从小就刻在脑袋里了,要说它不算悲剧,感情上难于接受∶ˉ)。杜十娘的命运,是时代的悲剧。明代市民社会的发达,引入了新的价值取向:仗着她的财富,杜十娘自以为可以获得幸福。但是,社会却不接受女人的法人地位。杜十娘的财富,只能算作私房钱。她既无股票、债券可购买,也不能占有房产田产,因为她一无丈夫二无儿子。她的财富,没有法律上的保障,也没有经济上的保障。她甚至不能为自己赎身,而只能让别人买下她,用她的钱!杜十娘的投江,未必单是为了爱和恨,而根本是她赖以安身立命的整个价值系统的崩溃:她的财富保障不了她的幸福!沉掉的是百宝箱,也是它所象征的市民社会的幻想。鲤鱼要改动《杜十娘》的结尾,让她把财宝送给出卖她的书生后再跳水。愚意以为,那就过分强调了人性的善恶之争,相对地削弱了对那个社会的控诉。如果说,《俄狄浦斯王》那样的由人类生存的“本征方程”所描述的悲剧是第一等的悲剧,那么由时代的限制所引起的、它的呼号(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至今还在人们心中回荡的悲剧,可算是第二等的悲剧。而善变的人性,只能编造第三等的悲剧。现在每天在生活中上演的,都是“负心女子痴心汉”的故事,要是我们把《杜十娘》只是看作一个爱情悲剧,对于今天的在变化了的男女关系中不知如何定位的男人,它还有什么感染力?

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俄狄浦斯王人物分析 俄狄浦斯是《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中的人物,这部神话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是希腊命运剧的代表。《俄狄浦斯王》讲述了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淫母,真相大白后自挖双眼行乞涤罪的故事。索福克勒斯通过这个故事,似乎想告诉人们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展开英勇的斗争,他的品德,他那种完全不顾自己痛苦的行动,他那种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说,这是一曲人与命运作殊死斗争的悲歌。在这个层面上确实有他的进步性,但是从剧我们似乎仍能感觉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俄狄浦斯越是伟大,越是无畏的与命运的抗争,他最终的失败就越惨烈,命运也就越神圣不可违抗,对一个英雄来说命运都是如此容不得丝毫逆行,那对我们寻常百姓来说呢?其中充分反映了古希腊人强烈的命运观,索福克勒斯的进步在我眼中可以理解为对人与命运抗争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人们意识上的紧箍咒,无形中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逆天改命一说。 俄狄浦斯在出生之后,父母想起了神谕,为了逃脱神的裁定,他们刺穿了刚出生三天的婴儿的脚脖子,拴好后让人把这个孩子抛到喀泰戎荒山里去。但执行这个命令的人不忍这样做,于是把孩子交给了另一个在同一座山里为另一个国王波吕玻牧羊的人,国王夫妇以为孩子就已经死掉了,神谕不会实现了,于是他们过上了轻松愉快的日子。牧羊人解开婴儿脚上的绑带把孩子送给了他的主人泼吕波斯国王,国王很同情婴儿,把他交给自己的妻子当亲生儿子抚养。宫里和全国都把这个孩子当做国王的亲生儿子对待。他长成一个青年王子以后,一直被视为最高尚的公民,自己也在幸福的生活中确信自己是国王的亲生儿子,要知道国王除他之外在没有别的子女。但他最终知道自己的身世,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便自己悄悄离开了王宫,也没有告诉父母,只身一人去寻找得尔福的神谕,二在路上发生的一切都好像是在朝着神谕的方向走,最终的结局就真的是他杀父娶母。 弗洛伊德,他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节”是各种心理症的本源。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得到欲望的满足,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原理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有时候,潜意识压抑的俄狄普斯情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例如:某个男人与一个年纪大他许多的女人结婚,一个女孩为了某种原因杀害了她的母亲。有的人畏惧婚姻,有的人又表现出太过分想结婚(或离婚)。这些例子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的表现形式。“俄狄普斯”情结想其他精神分析原理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存在观念对于他们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厌恶。正是在这种厌恶导致的罪恶感下俄狄浦斯的母亲兼妻子约卡斯塔上吊自杀,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俄狄浦斯王简介

俄狄浦斯王简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俄狄浦斯王》 的希腊悲剧——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英雄。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也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应。 瘟疫肆虐下的忒拜城郊,走投无路的人们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国王俄狄浦斯身上,聚集到王宫前向他乞援。俄狄浦斯娶了先王拉伊俄斯的寡妻伊俄

卡斯忒,成了忒拜人心目中天灾和人祸的救星。俄狄浦斯为了挽救濒于毁灭的忒拜城,派出妻舅克瑞翁亲王到阿波罗神庙求神示,究竟怎样的言行才能拯救黎民。《俄狄浦斯王》 克瑞翁风尘仆仆飞赶回来,带回了阿波罗的神示:把藏在城里的污垢清除出去,严惩杀害先王的凶手,瘟疫方会消除。克瑞翁还提议请来了忒拜城的先知。俄狄浦斯怀疑先王的被害与克瑞翁有关,而先知可能与克瑞翁共谋。先知却预言俄狄浦斯就是他要寻找的杀人凶手。于是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王后伊俄卡斯忒闻声而出,她责怪两人不合时宜的私人纠纷,遣走了兄弟,又以亲身经历为例来劝慰丈夫。原来,当年先王曾经得一个神示,说他命中注定将死在他与她亲生的儿子手中,可现在先王是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强盗所杀,他们的儿子早在出生的第三天就被钉住脚跟丢弃了,可见先知的话不可相信。俄狄浦斯闻言大惊失色。他详细询问了先王的相貌、被杀的地点和出行的人数,浑身颤栗,悸惧不安。他请求王后务必找到那惟一活着回来的侍从。王后不明白俄狄浦斯何以如此,于是俄狄浦斯披露了自己离家出走的一段经历。俄狄浦斯是科任托斯国王的儿子,在一次宴会上,由于一个醉酒的人骂他是冒名的儿子,他便瞒着父母到阿波罗神庙 去祈神示。神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预言他将有杀父娶母的可怕而悲惨的命运。为了避祸,他流落飘零,浪迹天涯,旅途

《俄狄浦斯王》读书笔记3000字

《俄狄浦斯王》读书笔记3000字 初读完《俄狄浦斯王》我简直被震住了,捧着书呆坐了好久。也许是我才疏学浅,在中国的剧作中,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那早就知道却依然为之扼腕的情节,那不可避免却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命运,那淋漓生动而又引人深思的语言所有的光环似乎都聚在了一起,这不得不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多看一遍就又多感慨一分。 一、《俄狄浦斯王》的情节与性格 《俄狄浦斯王》是亚里士多德非常欣赏的一个悲剧典范,所以先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谈谈《俄》剧的情节和性格。 通读该剧很容易看出,这是一出典型的古希腊锁闭式结构悲剧,它从故事的危机写起,即从忒拜城遭受灾难、人民乞求俄狄浦斯王的救助写起,略去了前情,即灾难发生的原因,通过倒叙的方式,一步步揭开谜底。这就体现出了闭锁式结构的特点,同时也是这一结构的最大优点:集中。闭锁式结构严格遵守一天时间、一个地点和一条情节的规定。《俄》剧本就是三一律的完美体现,全剧情节发生在一天时间内,地点始终在忒拜王宫前院,情节是俄狄浦斯发现自己的身世秘密。虽说只有一条情节,但并不等于算是简单情节,相反,《俄》剧的情节正是亚里士多德最欣赏的复杂情节。什么是复杂情节?就是指情节中包含有突转和发现,它们是悲剧中的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即该剧的第三场和第四场中的突转和发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此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俄》第三场,报信人的到来本是为了通报波吕玻斯国王的死讯,打消俄狄浦斯害怕弑父娶母预言应验的心理,让他高兴,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却引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突转。而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剧中的发现在报信人到来后,王后伊俄卡斯忒发现了俄狄浦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随后俄狄浦斯也从拉伊俄斯的仆人口中知道了自己是拉伊俄斯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一切真相大白。在这里,突转与发现不仅都具备了,而且几乎同时发生,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编剧理论,这是最好不过的方式。 除了情节,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用他的原话说,就是:情节是悲剧的根本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很多人并不完全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说是性格产生了情节,是性格决定了情节的走向。他们设想,如果俄狄浦斯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整出悲剧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如果他不是性格冲动,他就不会在前往忒拜城的途中杀死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他的亲生父亲);如果他不是爱民如子,他就不会追查凶手以求得天神对忒拜的宽恕;如果他不是倔强而执着,勇敢而坦荡,他就不会坚持不懈地追查下去,连最具体的细节都不放过种种如果看来的确是可以减轻悲剧甚至是可以阻止这场悲剧,但是我想说,无论这个中心人物的性格如何,这一场命运的悲剧注定要不可避免得发生。悲剧的色彩可能因为性格的不同而或浓或淡,但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要表现的就是一种状况的极端,一种力量的极限,一种命运的极至。这一悲剧的命运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没有这么样的悲剧效果,,但放在俄狄浦斯身上却是收到了它该有的效果,悲得让人扼腕悲叹,悲得让人愈觉对命运的束手无错,而这正是作者的意图,悲剧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亚里士多德说的行动需要性格的配合并不是不无道理的。 二、《俄狄浦斯王》的人与命运的抗争 这部剧最让人慨叹的就是其中表现出的不可逆的命运。俄狄浦斯的一生,无论是起是伏,是荣是辱,是归去或是离开,甚至就是出生,总有挥之不去的命运相随。俄狄浦斯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前,无疑是忒拜人心目中全能的主上、最高贵的人。壮年时期的王者,其生命闪耀着神般高尚而耀眼的光芒。在对一个陌生人正当防卫之后,他一语道破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忒拜城邦,接着被感激的人们拥戴为王,娶城邦孀妇王后为妻,并育有两个强壮的男孩

俄狄浦斯的悲剧形象

俄狄浦斯的悲剧形象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索福克勒斯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不在于他有罪,而是因为他极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而俄狄浦斯的斗争乃至失败,曲折反映了当时雅典人既相信自己的力量,但又面对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不能理解的矛盾困惑心理。就认为命运具有不可抗拒性、不可逃避性、神秘性。 进一步可以认识到,俄狄浦斯处处在反抗命运的摆布。尽管失败了,但是他还是保持着“困兽之斗”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使得失败英雄俄狄浦斯的更高大、更高贵。也使得他的悲剧更能引起人们“怜悯和恐惧”的情绪,从精神上得到陶冶。这也是处于强盛繁荣时期的希腊人对待命运对待生活的一种积极自信的态度,这也是俄狄浦斯悲剧的现代性价值七十之一。 2俄狄浦斯的困惑和人性复杂性 他是忒拜的拯救者,又是忒拜灾难的制造者:一心想追查杀害过国王的凶手,凶犯却是自己。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追求正义的人,可能会成为一个制造罪恶的人;高尚和卑鄙、正义和邪恶、天使和魔鬼往往互为因果。这里人本身的复杂性被描绘了出来。可以说,俄狄浦斯的故事是西方文学史上揭示人的复杂性的无穷魅力的作品之一。 3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俄狄浦斯的悲剧就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俄狄浦斯想极力逃脱命运的安排,但最终在逃脱中中了命运的圈套。无论俄狄浦斯怎样的努力,最终难逃命运的掌控。 俄狄浦斯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其悲剧就是恋母情结,杀父娶母。当然,此情结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曾有过经典论述。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是“也许们所有的人都命中注定要把们的第一个性冲动指向母亲,而把们第一个仇恨和屠杀的愿望指向父亲。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的故事表明了男性婴儿的恋母情结,即在一定的时期内,一种占有母亲而排斥父亲的心理。在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中的专门术语解释,俄狄浦斯情结:一组无意识观念和情感,其核心愿望是占有双亲中异性的一方,排斥同性的一方,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情结一班在里比多(欲力,性欲相近)和自的发展阶段出现,也就是3到5岁之间,不过有些可能出现的更早,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情结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也是许多无意识犯罪的原因所在。要消除俄狄浦斯情结,可以是本人和双亲中同性的一方同一化,并暂时放弃和异性一方的关系。 4俄狄浦斯悲剧——人类迈向文明的艰辛的艺术写照 古希腊人认为,高尚而正直的俄狄浦斯走向“犯罪”,是神秘的命运“所为”。其实从人类文化史和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待,这命运就是人自身的原始野性。 原始时代,杀父娶母无所谓不道德,到了人类文明时期,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乱伦行为,是不道德的被禁止的。而人类文明的初期,由于原始时期延续下来的野蛮习性并没有也不可能很快消失,相反还会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 俄狄浦斯是文明初期的人,一方面他要摆脱这种陋习,成为一个文明的人;但一方面,他的潜在的无法控制摆脱的野性冲动,使得他走上了所谓的杀父娶母的道路。那种野性冲动,和外界自然一样,具有强制的无可抗拒的力量。他自然没有办法理解这种野性,古希腊也无法理解,于是就认为是“命运”。 其实这个故事结局的真实性和可能性,我们无法用理性、科学逻辑来推敲、演示,只能把它作为一种神话隐喻,从神话隐喻的角度阐释它所象征的普遍性意义。

俄狄浦斯王简介

俄狄浦斯王简介 俄狄浦斯壬简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俄狄浦斯王》 的希腊悲剧一一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英雄。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对于这样一

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也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应瘟疫肆虐下的忒拜城郊,走投无路的人们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国王俄狄浦斯身上,聚集到王宫前向他乞援。俄狄浦斯娶了先王拉伊俄斯的寡妻伊俄卡斯忒,成了忒拜人心目中天灾和人祸的救星。俄狄浦斯为了挽救濒于毁灭的忒拜城,派出妻舅克瑞翁亲王到阿波罗神庙求神示,究竟怎样的言行才能拯救黎民。《俄狄浦斯王》 克瑞翁风尘仆仆飞赶回来,带回了阿波罗的神示:把藏在城里的污垢清除出去,严惩杀害先王的凶手,瘟疫方会消除。克瑞翁还提议请来了忒拜城的先知。俄狄浦斯怀疑先王的被害与克瑞翁有关,而先知可能与克瑞翁共谋。先知却预言俄狄浦斯就是他要寻找的杀人凶手。于是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王后伊俄卡斯忒闻声而出,她责怪两人不合时宜的私人纠 纷,遣走了兄弟,又以亲身经历为例来劝慰丈夫。原来,当年先王曾经得一个神示,说他命中注定将死在他与她亲生的儿子手中,可现在先王是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强盗所杀,他们的儿子早在出生的第三天就被钉住脚跟丢弃了,可见先知的话不可相信。俄狄浦斯闻言大惊失色。他详细询问了先王的相貌、被杀的地点和出行的人数,浑身颤栗,悸惧不安。他请求王后务必找到那惟一活着回来的侍从。王后不明白俄狄浦斯何以如此,于是俄狄浦斯披露了自己离家出走的一段经历。俄狄浦斯是科任托斯国王

浅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08级5班罗蕾2008050526 摘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亚里斯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认为它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完美的命运悲剧。本文将对《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做出多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悲剧性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节取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神话。俄狄浦斯本来是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与王后伊俄卡斯特的儿子。拉伊俄斯从神那里得知,忧郁他以前的罪恶,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弑父娶母。因此,儿子一出生,他就叫一个牧人把孩子丢到山里去喂狼。但执行这一命令的仆人非常同情这个婴儿,于是,就把这个婴儿交给了一个为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牧羊的人。因为不知道婴儿的来历,这个牧羊人就给孩子取名为俄狄浦斯,意思为双脚肿胀的人。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也从神那里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俄狄浦斯知道这个弑父娶母的预言后非常害怕,从此他再也不敢回家了,害怕命运之神会使他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决定远离父母,向忒拜城走去。在一个三岔洛口,碰到一个老人,老人粗暴地叫他让路,双方发生争执,俄狄浦斯失手打死了这个老人,这人正是微服私访的忒拜国王,也就是他的生父。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为害忒拜,俄狄浦斯说破了她的谜底,为忒拜解除了灾难。他被忒拜人拥戴为王,并娶了前王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生母伊俄卡斯特。这部戏开场时,忒拜发生瘟疫,神说要找到杀害前王的凶手瘟疫才能停止。俄狄浦斯为了拯救忒拜,千方百计查缉凶手。几经周折,真相大白,凶手就是他自己。俄狄浦斯悲愤欲狂,决定惩处自己,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离开了忒拜城。《俄狄浦斯王》是一部著名的希腊悲剧,下面将对它的悲剧性做一点分析。 一、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纵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似乎冥冥中命运一直在主宰这一切。曾经我也引发过这样的思考,如果俄狄浦斯的父亲当初心更狠一点,亲手杀死俄狄浦斯,斩草除根,也许就不会留下后文的伏笔。如果没有那个嫉妒俄狄浦斯的科任托斯人,俄狄浦斯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那个诅咒,也就不会有后来一系列的事。甚至一开始太阳神阿波罗不将这个诅咒告知忒拜国王拉伊俄斯,杀父取母的悲剧是不是也不会发生。或者最后上天就不要降瘟疫,让这个真相永远埋藏。总之,整个故事让人感觉到从始至终都有一双命运强有力的手在牵引这一切。命运的魔爪在掌控着这一切。而作者似乎也是有意的将这种命运的强大不可抗拒加以强化突显。所以,虽然故事中的人物面对命运都有所反抗,如一开始特拜王决定杀死俄狄浦斯以消除这个诅咒,又比如俄狄浦斯离家出走以对抗这个诅咒。但是这些文中明显出现的所谓的个人之于命运的主观抗争,却恰好落入了命运的圈套。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一开始大家对这个诅咒都不采取行动,特拜王不是选择杀死俄狄浦斯,而是好好教育他,进一步观察他。又或许俄狄浦斯没有被预言吓到,没有离家出走,而是选择留下在与预言抗争。这一切的悲剧是否就不会发生。但故事的一路发展,似乎想告知人们,抗争命运是没用的,你越抗争他只会越接近他。但是作者在向我们传达了这一“与命运抗争是无用”的观念的同时,似乎又

俄狄浦斯王的人性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人性悲剧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其悲剧的形成原因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与探索。与其说俄狄浦斯悲剧是悲剧命运的结果,不如说他是人性丧失的社会和自我道德夹缝中的牺牲品。权力与欲望的沉沦,导致一些丧失人性的人共同将主人公推上了命运的刀口。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阴暗性格以及俄狄浦斯自身形象的分析,阐释对俄狄浦斯悲剧的理解。 关键词:悲剧命运人物形象人性 索福克勒斯的艺术成就受到许多文人作家的推崇,《俄狄浦斯王》作为其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也具有相当大的文学价值。亚里士多德曾给与它很高的文学评价,称其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下面将对故事情节作简单的介绍。 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由于神警告拉伊俄斯说,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将会背负杀父娶母的命运,因此俄狄浦斯刚刚出生就被遗弃了。幸运的是,俄狄浦斯不但没有死掉,反而成了科任托斯国的王子。俄狄浦斯成人后,从神谕里得知,它必将杀父娶母。为逃避着可怕的乱伦命运,他远离国家漂流在外。在一个三岔路口,与微服私访的忒拜王相遇并产生争执,一直误将其杀死。他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铲除了危害忒拜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被他颓败人民拥戴为国王,并娶了前王的王后俄卡斯忒(他的生母)。俄狄浦斯验证了杀父娶母的命运,自己全毫无所知。悲剧的正式开始是在俄狄浦斯通知的16年后。瘟疫笼罩忒拜城,庄稼歉收,妇女流产,一切都笼罩在死亡的危险下。按照神示,必须找出杀死前任国王的凶手被将其驱逐才能换回忒拜城的安宁。俄狄浦斯作为人民爱戴的王,不顾一切追查凶手,结果发现自己就是凶手。羞愧难当的王后自尽而死,俄狄浦斯也刺瞎双目,放逐出忒拜城。 俄狄浦斯悲剧的形成原因历来受到许多文人的探索,但我将会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从人性缺失的角度阐释我的理解。 首先,分析前任国王拉伊俄斯——悲剧的导火索。作为俄狄浦斯的生身父亲,他渴望能够有个儿子,但当他从神谕中得知儿子会弑父娶母的命运后,果断地命仆人将刚出生的孩子抛于荒山野岭。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而言,抛诸荒野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拉伊俄斯的自私与冷漠。常言道“虎毒况不食子”,但作为人父的拉伊俄斯可以做出如此丧失人性的恶行。我们可以对其心理做简单的剖析,作为一国之王,他沉溺于权力之中,为维护自己的权利与生命,排除一切隐患,不惜牺牲孩子的生命。在权利与人性的天平里,他决绝的倾向了权利,背弃人伦、亲情。我们也会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拉伊俄斯并未亲手杀了俄狄浦斯,而是刺伤了他的双脚后弃于荒野。我们当然不会将此理解成他一时的仁善,这反而反映出了他内心自私与阴暗的一面。他既不想俄狄浦斯继续存活在这个世界来威胁他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想背负杀子的恶名与良心的谴责,于是他选择了令仆人刺伤其双脚并弃于荒野,这样既不会有人收养一个残疾的孩子,俄狄浦斯必死无疑,而自己也并未亲手沾上孩子的鲜血,真可谓一石二鸟!所以,我们大胆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拉伊俄斯的兽性行为就是悲剧的导火索。试想,若是拉伊俄斯不那么自私,顺应人伦,像科任托斯国王夫妇那样细心呵护俄狄浦斯成长,当俄狄浦斯长大后,即使知道有这样的命运存在时,也会用自己的良知、理智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抑或像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的选择,远离忒拜,那么悲剧就不会造成! 其次,分析两任王后伊俄卡斯忒——悲剧的直接造成者,同时也是权力与欲望的沉沦者、牺牲者。拉伊俄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死于俄狄浦斯之手,也许还未曾想到这就是自己的亲身儿子,可以说他的死亡是“不瞑目”的。俄狄浦斯起初也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杀父、娶母、乱伦的一系列悲剧,也许我们可以说“不知者不罪”,为他们做一些推脱,可是伊俄卡斯忒却不能逃脱这种责任。下面我们可以对她的主要行为作简单的分析:在俄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