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词鉴赏 论文

古诗词鉴赏 论文

古诗词鉴赏 论文
古诗词鉴赏 论文

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作用及学习策略研究

贾孟娇(指导老师,宫小兵讲师)2009105020532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中国黄石)

摘要:古诗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古典诗词的鉴赏是对优秀文化的体验、感受、欣赏和鉴别,对于人的成长有其独特的人文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研究,用以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古诗词鉴赏对当前大学生的作用;二是古诗词鉴赏在大学生中的学习策略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大学生作用学习策略

Study on the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Jia Mengjiao (teacher, Gong Xiaobing lecturer)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in Huangshi, China)

Abstract: the ancient poetry is the gem in the treasure house of human culture, contains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al ess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is the outstanding cultural experience, feel, enjoy and appreciate, has its unique cultural significance for growth.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ed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erience summary method for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to study two problems: one is the role of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two is the study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

Keywords: Poetry Appreciation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目录

前言

(一)选题缘由 (4)

(二)文献综述 (4)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6)

(四)研究方法 (6)

一、古诗词鉴赏在大学生中的作用 (7)

(一)知识和能力的传授 (7)

(二)审美的熏陶 (9)

(三)情感的渗透 (10)

二、古诗词鉴赏的学习策略 (13)

(一)诵读 (13)

(二)“辨味”、“精思”、“比较” (13)

(三)学习迁移 (15)

前言

(一)选题缘由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然而到了近几十年的语言变革,白话文已经完全取代古文,缺乏古典汉语语境的熏陶,让优美的古诗词鉴赏愈加困难;经济体系的快速成长,让古诗词鉴赏教学以传授鉴赏知识和应试知识为本位,以应试为目的,让古诗词的鉴赏进去固定的模式中缺少人文传承。

陈书录说:“应该说,古典诗词蕴含着巨大的文化精髓,它经历了长达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的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时它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深刻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基本精神。”[1]由此可见,古典诗词本身的内在魅力与外在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

然而目前为止,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这个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除了专业的语言文学专业,其他学生似乎很少涉及对于古典文学包括古诗词的鉴赏学习。那么,古诗词的鉴赏在大学生中到底起着或者本可以起着怎样的作用?怎样运用更好的学习策略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本研究将就这两个问题加以讨论。

(二)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陈新璋认为:“诗词鉴赏属于艺术欣赏的范畴,是读者对诗词作品由感觉引起,进行体验,加以认识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体可以这样描述:诗词作品以文字符号或者声音的形式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由此引起读者的感知、联想,体会出作品中的情景,并在这基础上,进行理性的认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2]

古诗词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或听讲古诗词时的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形成与内在意蕴的把握,从而达到对生命的领悟以获得审美愉悦。本文所说的古诗词鉴赏大部分是对唐诗宋词的鉴赏。

鉴赏在古诗词中是一种审美精神活动,是读者用自己的心力和眼力去发现古诗词

之美,去领悟古人摄取题材、提炼主题、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深厚造诣。去了解古人生活、听取古人心声、探得古人脉搏和古人进行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发表了不少有关古诗词鉴赏研究教学的文章。

陈新璋的《诗词鉴赏概论》[2]、周啸天的《诗词赏析七法》[3]、张秋达的《高考古诗词鉴赏指要》、林荣凑的《学生古诗词欣赏指津》。各种期刊杂志、语文学科研究论著中论述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些论著和文章中,有人认为古诗词鉴赏教学应以吟诵为主。吟诵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方法。《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杜甫云“新诗改罢自长吟”,[4]又说“续儿诵文选”,[5]可见他自己做诗要反复吟诵,课子之方也只是叫他熟读。我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

古人是非常重视诗词吟诵的。

刘年喜认为:“古诗词教学应从吟诵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充分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遣词美。”[6]也是强调学生通过吟诵,在量的反复中逐步调动自己生活的积累去感悟诗词的内在意义,通过反复吟诵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古诗词鉴赏若只重视吟诵,则是有一定弊端的。因为单纯的吟诵,学生无法完全领会诗词的意境、意象等,因而也就谈不上鉴赏诗词。

俞平伯先生在《略谈诗词的鉴赏》认为:“当时之感既托在声音,今日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反复吟诵,则其义自现……”。[7]他强调诗词鉴赏应重视吟诵。

林荣凑认为:每一首诗词都自成一种境界,或乾坤宇宙、国家社稷;或个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诗人的内情和描写的外物相融合,情景交融,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意境。要想窥视窗内,欣赏诗词,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8]范维胜:“读诗应知诗家语;知人论世不可违;吟哦推敲辨技法。”[9]他的研究强调古诗词教学注重背诵,注重塑造意境,注意知人论世。

王立春认为进行古诗词教学是:采用正确联想的方法、塑造意境的方法、加强朗诵训练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的反复法。[10]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立足于古诗鉴赏对大学生的作用,从作用方面了解古诗鉴赏对大学生的意义和重要影响。综合一系列现有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希望找出并完善大学生古诗鉴赏的学习策略。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整合和对目前现状的分析,了解古诗词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尝试提出几种适合大学生学习古诗词鉴赏的学习策略的方法和理论,以期待作为大学生学习古诗文鉴赏的参考和指导。

(2)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作用,分析现状和影响,并提出适合的学习策略。促进大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发挥古诗词鉴赏的作用,使其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找和阅读已有文献,整理有关于古诗词鉴赏作用、学习策略及相关的研究的核心期刊进行汇编归纳。分析其中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用以自己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作为辅助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察,访谈,和经验总结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现状。辅助此次研究。

一、古诗词鉴赏在大学生中的作用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蕴含了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古诗词鉴赏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重要途径。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学生借以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让民族精神充盈自我人生。

(一)知识和能力的传授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家用来描述现状,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甚至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反映到作品中也将出现不同的风格和思想,这些都告诉了鉴赏者不同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文学作品的发展情况及特征,以至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等。

1、古诗词鉴赏的要领知识

古诗词的鉴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等中大考试中都会出现的题目,它的学习必然有其知识传承的作用。

(1)体会诗词语言

我国古典诗词一般都具有短小精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和古代文人的精炼语句和强大的概括表达能力息息相关。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为了写一首诗,会经常反复推敲,锤词炼句,使有限的字在他们的笔下,充满画面,变化万千。体会诗词的语言还必须抓诗眼。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一首诗中有了这一个字全诗境界尽出。诗眼如何来,靠的是炼字(包括炼词、炼句)与炼意。正因为反复的锤炼,才有了让我们代代相传的妙词佳句。

读杜甫的《蜀相》,很多人往往忽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与“空”两个字,然而这两个字恰恰是本诗的诗眼。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则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只有读懂了它们,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人的万千感

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的情调。

(2)感知意向和意境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是指在客体事物形象的基础上经过主体意识的作用,加工改造,提炼升华,成为显示审美画面印象,产生综合美感效应,具有相对独立表意抒情功能的心理图像。它借助语言文字的综合作用,在诗歌中显示出来,成为诗歌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同于客观的物象,也不是主观的心态,而是客观物象和主观情志相统一的产物。从诗歌抒发情志的性质说,则是寄意于象,以像尽意。”[14]简言之,意象是指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现象。

常见的意象很多,如柳永的《雨霖铃》,读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抓住“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就能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离愁别绪融入这几个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

“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且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3)掌握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就能在做鉴赏题时更好地品味诗的表达效果,理解诗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

(1)准确把握实质

古诗词中常常都是“因物兴感”、“托物言志”之类有感而发的文字,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的烙印。通过阅读有关注释或史料,可以感知诗人的身世际遇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诗词的精神

实质。

(2)写作能力的培养

古诗词大多都是精炼优美,饱含浓厚情感的佳作。当我们郎朗上口的背诵这些经典的诗句;熟悉它所表达的意境情感,融入自己的体会中,你的文章也会润色不少。如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面对不如意时豁达的心境和豪迈的人生观,当我们遇到此类问题时灵活引用这些优秀的古诗词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熟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情景之中时,面对写作,时而对偶、时而排比、时而比喻、时而寓情于景、时而托物言志。多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灵动,富有节奏美。

(二)审美的熏陶

中国古诗词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而绚烂的意象。通过一个个意象的呈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景之中。头脑中一会儿浮现小桥流水人家;一会儿在东篱下采菊,悠然望见南山。

通过新奇的意象,借景抒情,咏物言志。感受作着带来的或凄婉、或悲凉、或豪气、或浪漫的独特体验。

1、音乐之美

词本来是配音乐唱的,曲就是配乐唱的,词有词牌名、曲有曲牌名来表示它们的句式、平仄和用韵,其音乐性是不言而喻的。

诗歌的音乐美,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用读来感受,通过古诗词流畅、朗朗上口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提示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作文语言也应该通顺晓畅、明白易懂的;文章段落之间应有节奏感、富音乐性。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诗词讲究押韵,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是隔句押韵,来体现其音乐美。“鸠”“洲”“逑”这些韵脚今天读来也是同韵的。

其次,章节的重叠,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篇就是在反复吟唱中,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诗的韵味,形成一唱三叹的回环反复之美。

还有的诗歌的句型有整有散、长短不一,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如《将进酒》中还运用排比的反复咏叹,来突出情感。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反复之妙,“期”字的重复出现等。巧妙的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往返的意境之美。

2、绘画之美

诗中有画,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是短短的两句话,但浮现在眼前的画面确是清晰可见:一个在篱笆下采菊的人,无意间抬头远望,忽见南山,悠然自得的看着远方,忘情的欣赏着风光。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中的每句都是由三个词语组成,本无联系的几个词:“枯藤”“老树”“昏鸦”感觉出死气沉沉的气氛,描绘出荒凉的一片场景,黄昏的老树上有只孤单的乌鸦更显凄凉;“小桥”“流水”“人家”在荒凉的地方,出现一点流动的溪水,一点人家,更感觉旅人思乡之情;“古道”“西风”“瘦马”更显凄凉。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对曲中描写的景物的联想和想象,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感受到散曲家创造出的一种萧索凄凉的意境,体会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3、建构之美

古诗词结构精美、意蕴丰富,往往得益于诗人巧妙的构思,而古诗词巧妙的构思,常借助于一些艺术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有由小到大、化虚为实、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有对偶、拟人、比喻、夸张、双关等。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掌握古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艺术构思,从而理解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精巧的构思,使古诗词散发赏心悦目的魅力"其中很多技巧也值得学生习作时学习借鉴"例如《木兰诗》,它是以故事情节的展示为构思方法的,时间跨度达十二年,但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篇幅却不长,主要是因为全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构建适宜。

(三)情感的渗透

古诗词蕴含的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无疑将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

因此古诗词鉴赏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渗透的要求。所谓“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12]词是诗的变种,亦是如此,可见,“中国古典诗词中最色彩斑斓的部分就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抒发和展示”[13]。

1、爱国诗篇点燃爱国情感

这类作品数量相对较多,主题鲜明,感情强烈,读起来荡气回肠,有很强的感染力。古诗词饱含的家国意识,通过鉴赏必将渗透到学生血液之中,激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

爱国诗篇最早出现是在诗歌总集《诗经》中,如《秦风·无衣》就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14],以重叠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慷慨激昂、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

《楚辞》中的《国殇》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爱国主义诗篇,通过对死亡战士事迹的描写,歌颂了其不畏牺牲、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悲壮气氛千载之下读之犹令人潸然泪下。

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苏轼的《江城子》也将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祖国统一联系起来,爱国思想表露无遗。

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两宋时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太多的爱国诗句皆是爱国爱家之情。大学生这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读着这般激情满怀,慷慨大气的爱国诗篇,心中必是会激起层层爱国的涟漪。

2、理想诗篇激起远大理想

对人生对职业的规划一直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而目标空洞,未来迷茫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古诗词中富含激情的人生奋斗历程和远大的抱负,都激起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前进的动力。

《离骚》中以饱满激情的笔墨道出了平生抱负:“乘骐骥以驰骋兮,吾导夫先路。”甘愿为帝王师,服侍在君王左右,备其询问国家大事,以慰平生之志屈

原“帝王师”的理想对后世文人有很大的影响。

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们看到了曹操一代枭雄的壮心。

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抱负不能施展,但仍坚持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激励人们树立一种不懈追求理想的人生观。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依旧是在面对困难冲突时,抱有理想的信念,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志当存高远”是大学生应该有的一种人生追求,从古诗词的鉴赏中,也不难发现从古至今人们都弘扬这样一种精神。

3、感受真情,享受自然

提到古诗词鉴赏,我们常挂嘴边的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永远是古诗词的主题,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亦或是乡情。古诗词鉴赏,让我们从诗词中体会美好的人间真情。

早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纯洁真挚的爱情,给懵懂的爱情披上一层朦胧的美感。

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母亲对游子的关爱之情,朴实却真实。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苏轼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都是对亡妻的追念之情。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有对兄弟姐妹的思念,又有深情四海的友情。

情感的表达又有赖于景物的烘托,大自然的自然之气让人心情平静,感情更细腻。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饮酒》等,优美动人的诗篇往往是源于诗人对生活的关切和细致的观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青山流水,这样才有可能将生活的美如神地展现出来。这样生活态度也引导学生热爱自

然、感受自然之美。

二、古诗词鉴赏的学习策略

在大学阶段除了文学院的同学主修汉语言文学学习古诗词的鉴赏外,其他大学生都是以学习本身的专业为主,让大学课程再添加中国古诗词的鉴赏是比较复杂,至少是短时间内不现实的。所以本节研究以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策略探讨。

(一)诵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诵读在文学鉴赏,当然也是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以诵读熏陶为主的语感培养教学方法注重人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围绕“读”这个共同的鉴赏学习方式展开,但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达到在泛读、诵读、精读、美读中受到熏陶,进而积累古诗词鉴赏知识,积累审美体验,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内容并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艺术美感和内在意蕴的目的。好的朗读,让人充分感受诗歌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吟诵通过音来感受和欣赏诗歌,吟诵训练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它可以培养人们心中对诗词的直觉感悟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形成。

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诵读的方式,基本可以体会古诗词所蕴含情感体验、审美体验。

古诗词的诵读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余,随时都可以进行,简单方便。

古诗词的诵读需要安静的内心环境。在诵读古诗词时,由于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郎朗上口的特点,让诵读的人吟诵起来时很快进入诗词的情景当中,达到内心的平静。

通过大量的诵读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语感,增强语文能力。有了语感,再去读其他类似的古诗词时就会更容易。

(二)“辨味”、“精思”、“比较”

“辨味”、“精思”、“比较”,是指在对古诗词进行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抓住语感敏感点和古诗词的精粹之处分析诗词的炼字、情味、意蕴、意境、风格等,促进学生领悟诗词,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

对于“辨味”、“精思”、“比较”的学习策略,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拈精摘要”。在古诗词的鉴赏中,应拈出人们最有感受和诗词最有审美价值的地方进行分析;第二,“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自主探究分析为主的方式,开放思维,得出有独特的审美判断、审美评价,对诗词中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质疑;第三,课外广泛参阅古代诗歌鉴赏批评理论,能大胆地对古代诗歌鉴赏批评理论进行运用。

1、“辨味”

“辨味”,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司空图提出“韵味说”,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辨味’,就是审美,是辨别诗中的情绪韵味。

古诗词鉴赏中“辨味”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咀嚼诗词,在语感直觉思维最充分的参与中初步形成对诗词整体情趣韵味的审美判断,或对诗词炼、意境、风格等某一方面形成感性的判断,比起诵读更精尽一步。

进行“辨味”,有三个要求:第一,语感的充分运用。让学习者基本上在直觉思维的作用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二,随时写读书笔记,把自己最初、最敏锐、最强烈的感觉判断写下来,捕捉每一星一掠而过的灵感火花。记读书笔记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内隐的语感图式操作过程显得更活。

2、“精思”

“精思”,来自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朱熹:“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15]古诗词鉴赏学习中“精思”的学习策略指利用相关知识,对古诗词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探究。

“精思”,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对诗词作全面深入的理解,力求真正理解诗词的本意;第二,对诗词炼字的精妙之处进行深思分析,分析诗人写得精妙的理由。对字词的情味、意蕴、分寸、色彩、词性、音韵及在语境中的效果等进行深入品析、把握;第三,对诗词意境美进行整体赏析。运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意境理论和相关知识,从意象的审美!情感的浓淡、境界的高下、情景的交融等各方面品析探究;第四,对诗词艺术性的分析,对诗人艺术风格的评析。

3、“比较”

“比较”指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从某个鉴赏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比较鉴赏分析,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刻领悟的教学方法。

“比较”是通过打破原有语感图式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扩大、优化原有的语感图式结构的包容性,使主体语感图式的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语感力,提高鉴赏力的重要方法。

进行比较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比较遣词造句的高下。在这点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可参考洪镇涛老师“加、减、调、联、改、读”的语感分析操作方法,通过对古诗词词语的增删、改换等方法进行比较、推敲、揣摩、分析,进而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第二,比较不同诗词思想境界的高下。这点应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既客观分析诗词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又通过“知人论世”,透析诗词中诗人的思想境界;第三,比较艺术技巧的高下及诗人艺术风格的异同;第四,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此外,要求学生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参考结合历代诗话中诗歌鉴赏批评理论,进行更有深度、广度的比较分析,从而大大提高语感力和鉴赏力。

(三)学习迁移

“迁移”,即进行能力迁移训练。一般地说,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在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加强听、说训练,就能更快地提高读、写能力;而提高读、写能力也能促进听说能力提高。中国古代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中国古代语文教育重视“以读促写”。

在古诗词鉴赏中进行迁移训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以读促写”,通过古诗词鉴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二,“以写促读”,通过写作能力提高,提高语感能力,促进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

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迁移训练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写作的内容围绕古诗词鉴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写读书笔记,写鉴赏评论,描述诗词意境,扩写诗词,仿写诗词,与诗人对话交流,设计鉴赏导语,将诗歌进行改编等等;第二,能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内容!鉴赏理论和术语,能积极地运用诗词创作有关艺术手法,如,注意谋篇、炼字、含蓄、情景交融等等,在写作中磨砺语感;第三,

注重长期坚持“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尤其是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

文献综述

[1]陈书录中国文化概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3

[2]陈新璋诗词鉴赏概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1: 1

[3]周啸天古典诗词鉴赏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4]杜甫《解闷十二首》《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

[5]杜甫《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

[6]刘年喜在反复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优美[J].语文学刊,2002(5):90

[7]转引自龙协涛. 鉴赏文存[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24-525

[8]林荣凑古诗词欣赏指[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166

[9]范维胜古诗词鉴赏三步曲[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47

[10]王立春古诗词教学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13

[11]吴战垒中国诗学[M].东方出版社 1991:20

[12]冯仲华.中国诗学流变[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15)

[13]胡晓靖.高职院校“古典诗词鉴赏”课的教学设想[J].焦作大学学报,2008(2)

[14]张晓敏.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15]顾树森.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71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模式1:分析意境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 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模式2: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 一般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 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古诗教学论文

古诗教学与诵读、音乐、绘画、写作相结合 古诗教学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教学就是读悟教学,就是知识的理解,情感的共鸣,审美的感悟。读悟的基本思路应是读感——文感——情感——美感。因此诗的强烈情感是可以借助想象来感受诗的意境的。利用景物绘画,配音诵读或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引导学生联想诗中描写的画面,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感悟“阅读与写法”,从而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诗歌的意境,更深层的完成教学。 1、古诗教学与诵读结合。 精彩的朗读如甘露沁人心脾,固然能使文章更生动、更精彩。使学生获得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之深层的体验。 我在低年级古诗教学时,采取“吟古诗,悟诗情”,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诵读中寻求古诗的意韵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自己用声情并茂的配乐吟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空间,把学生带入诗境。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配上音乐,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律。 如:在教学《咏鹅》这首诗歌时,通过看插图,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这首诗学生早都会背,但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我是这样做的:(1)、听录音,感悟诗的节拍。(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引导学

生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2)、请同学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4)、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5)、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这样做教师既把握住了格律诗的特点,做到了胸藏锦绣。 (6)、经常开展古诗诵读比赛,把学习过的古诗配上合适的乐曲,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华,还激励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2、将古诗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情韵,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我常借助音乐把学生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学生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 如我在教学《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的朗读时,我配上思乡曲的曲子,指导学生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的学习情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随着曲子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六)分析意境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鲁垛初中提优补差班教案 (一)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一、诗歌的分类: 以故事的题材分类为例,介绍各自的特点。 1、山水田园诗 主要描绘自然界的山水风光与从容和乐的田园生活,借以表现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隐逸之情、恬淡之意或排遣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孤寂凄苦等心境。“一切景语言皆情语”,抓住景物的物像特点,分析意境,就可以探知诗人蕴藏于其中的情感。写法上常常借助眼前景物来抒情,情景交融。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没有此类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物诗 常常借助自然或社会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此类诗常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赏析此类诗要注意两点: 一是抓住所咏之物的特点;二是理解作者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 梅花 梳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思考:梅花在诗中的形象;寄予作者何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别诗 主要书写离情别恨、或者用以激励全面,或者表达深厚友情。写法上多情景交融,用景色来烘托诗人的感情。常见意象有杨柳、阳关、酒、长亭来表达惜别之情。我们学过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羁旅诗 多写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怀亲之情及人生感伤,主题比较集中。常用情景交融的写法,眼前景色与心中情相生。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题:写了什么景,反映什么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古诗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docx

高一语文古诗文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 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刻不容缓。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 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 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 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 ( 意象 ) 类 题目类型: ××的寓意是什么 ?

××指什么 ?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 ;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 作者情感 ) 。 解题格式:塑造、描写了一个什么形象 +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抒发什么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一 )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 意境类

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

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 鉴赏四步法 一抓修辞 古诗词鉴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到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

高一语文古诗词鉴赏实例讲解(一) 一、分析意象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忽视此“暗示”。 【例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分析】得0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2】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 【分析】得1分。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 【参考答案】加上: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二、背景暗示 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我们分析诗人形象或情感时,却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年轻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学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忆往昔,赏古韵,探教学 吉林省桦甸市第十小学刘丽英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是儿时的我第一次从黑白电视上 听到的林大秀的千古绝对,当时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从那时我便常 想我要是也能像他一样对出这么好的对子, 那该多好呀! 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知道了美人照镜镜照人美……这样的回文对, 使我对中国的古代文学产生 了浓厚兴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待到秋来九月 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迷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随着这些诗词的接触, 我便更喜 欢古诗词了。 从教以后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情有独钟。 十年的经验下来,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怎样让学生主动去 学,乐于去学,古诗词教学的成败皆兴趣使然。 一、探背景,品人生,点燃心灵兴趣火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侧重在诗的背诵及诗意的理解 上,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往往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我教得累、学生学

得更是乏味。 我常反思古诗词教学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到底是什么?可惜总是无果。 直至一个寒假,我无意中看了一本《中国古诗词名人故事》一个个熟 悉又陌生的古诗词名家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又不 由自主的拿起笔,做起了笔记。 兴奋、感伤之余,我还提笔写下几首绝旬。 时间的流沙缓缓流淌着,书合上了,可我的心潮再也无法平静了,我 找到了,找到了——对,就是对诗人更深入的了解,这是解决学生学习古 诗词兴趣的前提。 从此每每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时我总是喜欢故事性的引入,让学生更深 入地了解诗人的一生及情感,或悲苦、或清高、或隐逸、或居庙堂……拉近 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从人的心灵深处点燃兴趣的火花。 二、巧积累,俏吟唱,激发高涨的兴趣之火 积累的重要性我们都清楚,新课标也在着重强调。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愿意积累、主动积累,积累出兴趣、积 累出情趣也是我一直探寻的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一曲《水调 歌头》敲开了我的心门,是呀,那么多优美的古诗吟唱,是一种多么好的 方式呀,为什么我不合理运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两 种吟唱诗词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的兴趣,还能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一利用网络资源,学唱古诗词名曲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_古诗文鉴赏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_古诗文鉴赏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其中一种题型,也是很多同学的弱项。那么如何提高古诗词鉴赏这一题型的得分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1、鉴赏高中古诗作品里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3、鉴赏高中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高中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诗歌鉴赏的七种题型及答题模板 第一种是分析意象、意境型答题模板 古诗词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是分析技巧型 古诗词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诗歌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类是分析语言特色的答题技巧 诗歌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古诗词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高中古诗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诗歌的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1年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古典诗歌鉴赏 【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 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词自然浑成。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 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宋七家词选序》)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B、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触景生情、乐景写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C、其他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④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⑤远近结合;⑥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⑦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

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

初中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的探讨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

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 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 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 学霸满分答题万能模版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论文 摘要:古诗词是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词是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地位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 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而在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凑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小学的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内容也趋向丰富,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模式01 分析意境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模式 02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