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答:一、牛、羊消化系统特点:

(一)口腔:黏膜角质化。

1、唇:鼻唇镜(上唇与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羊)鼻镜。

2、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3、齿:无上切齿,有齿垫(齿板)。

4、腭褶上有锯齿状突起,软腭不发达、利反刍。

5、舌:舌尖灵活,舌根和舌体较宽厚,有舌圆枕,无叶状乳头,有锥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十几个,位于舌根两侧)。

6、腮腺:呈倒三角形,开口于上第五臼齿相对处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羊开口于第3、4上臼齿)。下颌腺:“V”字型,开口于舌下肉阜

(二)咽:无喉囊、无咽后隐窝。

(三)食管:全长均为横纹肌,受意识支配,利反刍,食管口开阔。

(四)胃:

胃的组成:多室混合胃。

各个胃特点:

1.瘤胃

(1)位置:占据腹腔左半部,其下部有小部分伸到腹腔右半部,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腔前口。左侧面(壁面)与左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内脏相接触。

(2)外部形态:前后稍长,左右略短的椭圆形囊,占腹腔3/4。左、右纵沟,前、后沟,后背、后腹冠状沟分别将瘤胃分成背、腹囊,瘤胃前庭、瘤胃隐窝,后背盲囊、后腹盲囊。

(3)粘膜(3)粘膜面:瘤胃乳头(肉柱无)和肉柱(由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

(4)入口(4)入口:贲门。

出口:瘤网口

2.网胃

(1)位置:瘤胃前下方,正中失状面上,前邻接膈,与第5、6肋间相对。(2)外部形态:前后稍扁的椭圆形囊,最小的。

(3)粘膜面:网格状,似蜂房,又称“蜂巢胃”。

(4)入口:瘤网口。

出口:网瓣口。

(5)食管沟:位于瘤网胃壁内表面,起自贲门,沿瘤网胃右侧壁下行直达网瓣口。由左、右唇和食管沟底组成。

意义:当幼畜吮吸乳汁或喝水时,两唇闭合成管,奶水通过食管沟-瓣胃沟直达皱胃,防止进入瘤胃而奶变酸,引起拉稀。注意:成畜不闭合。

3.瓣胃

(1)位置:右季肋区,瘤网胃右侧偏下,7-11肋间。

(2)外部形态:球形、坚实。

背侧:大弯

腹侧:小弯,有入口和出口。

(3)粘膜面:瓣叶(分四级),吸水力强,干燥,又称“百叶干”。

(4)入口:网瓣口

出口:瓣皱口

(5)瓣皱沟:瓣胃底壁沿小弯有一沟,连接网瓣口和瓣皱口,沟底无瓣叶,与食管沟相连通。

4.皱胃

(1)位置:右季肋区,瓣胃腹侧后方,大部与腹底壁接触,由剑状软骨部沿肋弓向后伸到最后肋间下部。

(2)外部形态:葫芦形(前大后小)

(3)粘膜面:光滑,有14-16条螺旋大皱褶,增加总面积。

(4)入口:瓣皱口

(五)肠:

1.位置:右侧。

2.特点:借总肠系膜悬吊于腹腔顶壁之下,形成肠圆盘,中央为大肠,周缘为小肠。

(1)盲肠:圆筒状,盲肠尖朝后,前以回盲口为界直接转为结肠。无纵带和肠袋。

(2)结肠:分为初、旋(向心回、离心回)、终袢,无纵带和肠袋。

(3)直肠:无壶腹。

(六)肝、胰:

1.肝:略呈长方形,分叶不明显,有胆囊,(牛)肝管与胆囊管汇合成一条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曲”。(羊)胆管与胰管合成一条总管。

2.胰:呈不正四边形,位于肝的正后方。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学号:TS09028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考试论文) 耿文诚 微生物是动物消化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无菌的,数小时后随着吮乳、采食等过程,在消化道内即出现了微生物,其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便从此在动物肠道内与寄主共处终生。 1 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特征 反刍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类群,他们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材料组成。反刍动物即使在不进食时也频繁地咀嚼,这一咀嚼活动称为“反刍”。反刍是反刍动物从植物细胞壁(即纤维)中获得能量过程的一个步骤。反刍减小了纤维颗粒的尺寸,暴露出糖以供微生物发酵;另外,唾液中缓冲物质(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和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有利于纤维降解和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的环境。 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的胃由4部分组成,即网胃、瘤胃、瓣胃、真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处理工厂,饲料中约有70~8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因此,瘤胃(包括网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瘤胃和网胃是位于反刍动物消化道最前端的2个胃,网胃内含物几乎持续地与瘤胃内含物相混合(每分钟混合1次),这两个胃常又称为网-瘤胃,他们共同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群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瓣胃是个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小器官,水和矿物质如钠和磷在瓣胃中吸收,经唾液重回到瘤胃中。由于瘤胃和真胃的消化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瓣胃是一个连接瘤胃和真胃的过渡器官。真胃相当于非反刍动物的胃,分泌强酸和许多消化酶。非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首先在胃中被消化,但是进入反刍动物真胃中的食糜主要由未被发酵的饲料颗粒、一些微生物发酵终产物以及生长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本身所构成。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纤维或半纤维并消化吸收,而非反刍动物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盲肠等器官可消化分解部分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糖(纤维或半纤维)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相反,在瘤胃和网胃中生活的微生物群系则可使反刍动物从纤维中获得能量。还有,非蛋白氮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但可被瘤胃细菌用以合成蛋白质;瘤胃中合成的细菌蛋白是反刍动物所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2 瘤胃的主要特点

综述胃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胃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胃的保健 摘要:胃是人体内的一个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胃的作用主要是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胃可以吸收少量水和少量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胃有胃腺,可以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饮食不规律的人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而对胃的护理不到位,导致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所以,了解胃的结构与功能,更好的保护胃,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胃结构与功能作用保护 一、胃的解剖 (一)胃的形态和分布 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可呈球囊形。胃的入口称贲门,接食管,位于第十一胸椎体左侧,出口平第一腰椎体上缘中线的右侧,称幽门,接十二指肠。胃可分前、后壁,左、右缘。左缘较长,称胃大弯,右缘较短,称胃小弯。胃小弯在下行途中折向右上,略呈一角,称角切迹。 图一 胃可分4部分:①贲门部,贲门周围的部分,没有明确的部分,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胃底或称为穹窿,指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凸向膈穹窿的部分;③胃体,贲门平面以下,至角切迹,占胃的大部分;④幽门部,或称胃窦,自角切迹向右至幽门。其间在胃大弯侧出现一不太明显的中间沟,将幽门部分分为左侧份较大的幽门窦和右侧份呈管状的幽门管。 (二)胃的位置和毗邻 胃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一腰椎下缘右侧,此即所谓的“幽门平面”。活体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以及胃的容物的多少而变化。 胃前壁右侧份邻接右半肝,左侧份上部紧邻膈,下部接触腹前壁,此部移动性大,通常称为胃前壁的游离区。胃后壁膈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图二 (三)胃壁 胃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 ①黏膜:胃空虚时腔面可见许多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几乎消失。黏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黏膜分成许多直径2 ~ 6mm的胃小区。黏膜表面还遍布约350万个不规则小孔,称胃小凹。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 ~5条腺体联通。

消化系统生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生理 1.消化系统生理概述 2.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吸收 4.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吸收的概念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二、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食物磨碎、变小,并将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使三大营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 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自律性 3.紧张性 4.富有伸展性 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波动较大。 2.动作电位:时程长,幅值低,其产生主要依赖Ca2+内流。 3.慢波电位:消化管平滑肌细胞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产生节律性去极化,由于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发生频率较慢而被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 胃平滑肌慢波——3次/分 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五、胃肠激素 概念: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生理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 营养作用。 脑肠肽: 第二节机械性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 蠕动:食管肌肉的顺序舒张和收缩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食物→咽、食道感受器→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胃容积增大 意义:使胃容量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 3.蠕动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排空速度:流体食物>固体食物 小颗粒食物>大颗粒食物 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食物需4-6小时 机制: 胃运动→胃内压↑→胃内压>十二指肠压→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1 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胃内容物→胃扩张→胃运动↑ 胃内容物→胃泌素释放→胃运动↑ 2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 (1)肠—胃反射 食糜→肠壁上感受器→胃运动↓ (2)肠抑胃素 食糜→小肠粘膜→促胰液素、抑胃肽→胃运动↓ 胃内因素→胃运动↑→排空→十二指肠因素→胃运动↓→排空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鹅口疮及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3.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4.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5.脱水程度和性质的判定以及儿童腹泻病治疗中液体疗法的运用。 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感染。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但因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发育不完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故10个月以下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松弛、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特别是吸奶时常吞入过多空气,故易发生生理性溢乳和呕吐。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胃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少且酶活力较低,消化功能差。儿童胃容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新生儿期约为30~60ml,1~3个月时为90~150ml,1岁时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为身长的5~7倍(成人仅为4倍)。肠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由于肠壁薄、通透性高且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易经肠黏膜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婴幼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

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

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 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系统 1.复胃有四个胃室,前胃:前三个胃无腺体分布,储存食物`微生物发酵`分解粗纤维。刍胃:粘膜内分布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酶。 2.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3.大肠:未被消化的食物进入大肠,脱水后成粪便。 反刍动物的饲料搭配 1.根据自己的资源,利用现成的饲料配方,但要进行验算是否符合饲养标准。 2.常态饲料原料中都含有不同的水分,计算配方时,必须统一按各种原料的干物质含量进行核算。干物质含量就是原料烘干水分以后所占百分比。譬如玉米青储干物质24%,也就是说100公斤青储玉米中,只有24斤烘干物质。 3.查营养价值表,把配方中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逐一累计,然后与饲料标准逐项对照,满足饲料标准95%—105%即可,超过范围者予以调整,增减相关的饲料原料。 精料配方: 玉米50%-60%麸皮15%-20%豆饼10%-15%杂饼或饲料酵母5%-10%石粉(蛋壳粉)1%-4%磷酸二氢钙1%小苏打1.5%-2%预混料1%-5%盐1%-1.5%其他。 进食特点 多数反刍动物的胃都分为四个部分、或四个腔。最坚硬的食物首先进入第一个腔——瘤胃,并储存在那里。

随后瘤胃慢慢地将食物转移到第二个腔——蜂巢胃。胃中的微生物则开始分解食物,并使其聚集成一个球体,称为“反刍团”。 待反刍动物休息的时候,这个食团会通过食道返回动物的嘴里,被仔细咀嚼并混合唾液中的酸性物质进一步消化分解。反刍动物又 将其咽下进入第三个腔——重瓣胃。 然后进入最后一个腔——皱胃,并通过其中的胃液完成最后的消化。 消化特点 反刍动物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 反刍动物的胃多分为四个胃室(骆驼分三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和唾液混合,特别是使用共生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食物反刍,经缓 慢咀嚼以充分混合,进一步分解纤维。然后重新吞咽,经过瘤胃到 重瓣胃,进行脱水。然后送到皱胃。最后送入小肠进行吸收。 反刍动物组成了哺乳动物中偶蹄动物目的反刍动物亚目。

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答:一、牛、羊消化系统特点: (一)口腔:黏膜角质化。 1、唇:鼻唇镜(上唇与鼻孔之间的无毛区),(羊)鼻镜。 2、颊:黏膜上有许多尖端向后的锥状乳头。 3、齿:无上切齿,有齿垫(齿板)。 4、腭褶上有锯齿状突起,软腭不发达、利反刍。 5、舌:舌尖灵活,舌根和舌体较宽厚,有舌圆枕,无叶状乳头,有锥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十几个,位于舌根两侧)。 6、腮腺:呈倒三角形,开口于上第五臼齿相对处颊黏膜的唾液乳头上(羊开口于第3、4上臼齿)。下颌腺:“V”字型,开口于舌下肉阜 (二)咽:无喉囊、无咽后隐窝。 (三)食管:全长均为横纹肌,受意识支配,利反刍,食管口开阔。 (四)胃: 胃的组成:多室混合胃。 各个胃特点: 1.瘤胃 (1)位置:占据腹腔左半部,其下部有小部分伸到腹腔右半部,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骨盆腔前口。左侧面(壁面)与左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内脏相接触。 (2)外部形态:前后稍长,左右略短的椭圆形囊,占腹腔3/4。左、右纵沟,前、后沟,后背、后腹冠状沟分别将瘤胃分成背、腹囊,瘤胃前庭、瘤胃隐窝,后背盲囊、后腹盲囊。

(3)粘膜(3)粘膜面:瘤胃乳头(肉柱无)和肉柱(由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4)入口(4)入口:贲门。 出口:瘤网口 2.网胃 (1)位置:瘤胃前下方,正中失状面上,前邻接膈,与第5、6肋间相对。(2)外部形态:前后稍扁的椭圆形囊,最小的。 (3)粘膜面:网格状,似蜂房,又称“蜂巢胃”。 (4)入口:瘤网口。 出口:网瓣口。 (5)食管沟:位于瘤网胃壁内表面,起自贲门,沿瘤网胃右侧壁下行直达网瓣口。由左、右唇和食管沟底组成。 意义:当幼畜吮吸乳汁或喝水时,两唇闭合成管,奶水通过食管沟-瓣胃沟直达皱胃,防止进入瘤胃而奶变酸,引起拉稀。注意:成畜不闭合。 3.瓣胃 (1)位置:右季肋区,瘤网胃右侧偏下,7-11肋间。 (2)外部形态:球形、坚实。 背侧:大弯 腹侧:小弯,有入口和出口。 (3)粘膜面:瓣叶(分四级),吸水力强,干燥,又称“百叶干”。 (4)入口:网瓣口 出口:瓣皱口

胃-人体的胃的解剖图

胃-人体的胃的解剖图 胃stomach,gaster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其大小和形态因胃充盈程度、体位以及体型等状况而不同。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胃底至胃大弯下端)为25~30cm,胃容量约150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上下口,大小2弯和前后2壁,并可分为4部。 胃的上口称贲门 cardia,接食管。下口称幽门 pylorus 通十二指肠。胃小弯lesser cur- vature of stomach,相当于胃的右上缘,自贲门延伸到幽门。胃钡餐造影时,在胃小弯的最低处,可明显见到一切迹,称角切迹angular incisure,它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s弯的分界。胃大弯greater curvature of stomachg始于贲门切迹cardisc incisure,此切迹为食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构成的锐角。胃大弯从起始处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此后胃大弯弧形凸向左,继而凸向前下方,直至第10肋软骨平面。经防腐剂固定过的空虚的胃,其前壁与后壁十分明确,充盈的胃就不存在明显的

前后二壁。 胃的4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贲门部cardiac part指胃贲门周围的部分,与胃的其它部分无肉眼可见的界限。通过组织学的方法可以确定,因贲门部的胃粘膜内含有贲门腺,有别于胃其它部的膝体。胃底fundus of stomach指贲门切迹平面以上的部分,亦称回穹窿fornix of stomach,其中含有咽下的空气(约50ml),X线摄片上可见此气泡,放射学中称之为胃泡。胃体body of stomach上方与胃底相续,下界在胃小弯为角切迹,在胃大弯无明显界标,一般以胃大弯开始转为近于横向行走处为界,此处与角切迹之连线为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线。幽门部pyloric part居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问。幽门的左侧份较为扩大,称幽门窦 pyloric antrum;右侧份呈长管状,管腔变窄,称幽门管pylonc canal。幽门塞通常居胃的最低部,幽门管长约2~3cm。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助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贲门与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大弯的位置较低,其最低点一般在脐平面。 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胃的虚盈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矮肥体型者的胃位置较高,瘦长型者胃的位置较低。胃壁肌张力低、饱食后站立时,胃大弯最低点向下可达髂嵴水平。 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中医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

兽医临床诊断学复习题解析

《兽医临床诊断学》 复习题解析 2014年6月23日

1.几个常见的专有名词 ⑴症状(Symptom):动物患病以后,全身或局部在形态或机能上出现异常,而引起临床上呈现的异常表现,称为症状。如发热、咳嗽、肿胀、溃疡、呼吸困难、流鼻涕、腹胀等均为病理性异常表现,都是症状。 ⑵诊断(Diagnosis):兽医师运用各种方法对病畜进行检查收集症状和资料,经分析综合,对病畜的健康状态和病理变化做出概括性的判断,即对所患疾病提出病名。 ⑶预后(Prognosis):兽医师在做出正确诊断,并熟悉病程经过的特点之后,对疾病的发展趋势、相对持续时间以及可能的结局做出科学的推断,称谓预后。所以,客观地推断预后,在决定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⑷综合征(Syndrome):又称症候群,系某些症状经常有规律地同时出现或按一定次序先后出现,这些症状的组合,称为综合征。它常可提示某特定器官或系统的疾病。 2.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问诊、视诊、叩诊、听诊、触诊、嗅诊。 3.何谓问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又称病史调查或询问病史,是兽医师在检查病畜之前及检查过程中,向畜主及有关人员(包括饲养员、牧工、使役人员等)了解病畜发病前后的情况。 (2)应用范围:包括:现病史:病畜的来源;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发病数及死亡情况;病的经过及治疗情况;可能的病因;畜群情况。既往病史。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日粮组成及饲料品质;养制度;饲料调制;使役情况。畜舍卫生和防疫制度。繁殖方式和配种制度。环境条件。 4.何谓视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利用视觉直接或间接(如内窥镜)观察病畜的整体状态和局部病变的检查方法。 (2)应用范围:整体状态(①精神状态;②体格发育程度;③营养状况;④姿势;⑤运动与行为);被毛和皮肤;生理活动(采食和饮水状态,呼吸运动等);眼结膜和其它可视粘膜;排粪、排尿动作;粪尿性状。 5.何谓触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用手抚摸或触压体表某部的检查方法,称之。以此可判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硬度、温度及是否敏感。 (2)应用范围:皮肤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脉搏;反刍动物瘤胃、网胃、真胃和马的腹壁;小动物腹腔脏器;直肠检查。 6.何谓捏粉样? 捏粉样(Doughy):如生面团样硬度,无热无痛,指压留痕,除去压力后压痕会慢慢恢复,见于皮下水肿,由组织中发生浆液浸润时。 7.何谓叩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用手或器械叩击动物体表某部位,借产生声音的性质间接判断内部器官物理状态的检查方法。 (3)应用范围:主要用于肺和胸部的检查,也用于心脏、胃肠和副鼻窦的检查。 8.叩诊音有哪几种?在健康家畜的什么部位能叩诊到? 清音:肺部;鼓音:瘤胃上部、盲肠底部;浊音:肌肉、肝和心脏绝对浊音区;过清音:上颌窦和额窦;半浊音:肺边缘、心脏相对浊音区。 8.何谓听诊?其应用范围有哪些? (1)定义:直接或间接(借助于听诊器)听取动物内脏器官活动而产生的生理或病理性音响,根据声音性质以推断内部器官有无病变的检查方法。

实验一: 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实验一:反刍兽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掌握前胃驰缓的临床症状,要求学生掌握诊疗的基本方法要领和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观察和讨论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病例和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训练:视、触、叩、听、嗅等:注射、服药等 (三)、实验动物:山羊两只、 (四)、操作步骤 1 临床基本检查 1.1 问诊:向畜主询问了解畜群和病畜的一般发病情况,包括 1.2 视诊:视诊原则:内容注意事项等 1.3 触诊:触诊原则:触诊内容:触诊方法: 1.4 叩诊: 1.5 听诊听诊内容;听诊时注意事项: 2. 整体及一般检查 2.1 全身症态的观察①精神状态:②营养,③姿势与步态 2.2 被毛和皮肤的检查①鼻镜的检查②被毛检查:③皮肤检查: 2.3 眼结膜的检查:检查方法,正常状态常见病理变化 2.4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五)、病例分析讨论题:(重点) 洛阳市郊区,张三,黑白花乳牛。长期饲喂干玉米秸,于2005年8月中旬突然改喂青干草,喂后2小时发病,不吃,不喝,不反刍,喜卧,每次仅排少量粪便。临床检查:T38.4℃,P85次/min,精神沉郁,眼窝凹陷,左膁平坦,触诊瘤胃内容物坚实,拳压留痕,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 1.初诊为何病?为什么? 2.治疗原则是什么? 3.每人写一个规范的治疗处方 4、描述据具体治疗措施方法 (六)思考题(选做) 1、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胀鉴别诊断要点。 2、分析瘤胃内环境在致病中的作用。 每班自行分几个小组,选出1—2名同学,在下次实验时向全班同学病例分析,开展讨论 实验报告的时间统一为本周日,2.27号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先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但婴儿口底浅,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因此常发生生理性流诞。 (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仟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三)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ml,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ml,l岁时250~300ml,5岁时为700ml~850ml,成人约为2000ml。故年龄愈小每日喂食的次数愈多。但哺乳且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故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上述容量限制。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水的排空

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小肠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蠕动、摆动、分节运动)、消化、吸收及免疫保护。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进一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粪便。小肠粘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五)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影响其正常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胰腺出生后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胰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多,出生后一年,胰腺外分泌部生长迅速,为出生时的3倍。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至成人每日分泌1~2升。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新生儿所含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岁~3岁时才接近成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 唾液与饲料在口腔中的接触是碳水化合物进入消化道进行化学消化的开始,哺乳动物唾液中含α-淀粉酶,在微碱性条件下能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但时间短,消化不具备明显的营养意义。饲料进入胃中,唾液含淀粉酶的动物可继续消化淀粉酶,唾液不含淀粉酶的动物,胃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甚微。胃内无淀粉酶,在胃内酸性条件下仅有部分淀粉和部分半纤维素酸解。饲料在十二指肠与胰液、肠液、胆汁混合,α-淀粉酶继续把尚未消化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糊精。低聚糖α-1,6糖苷酶分解淀粉和糊精中α-1,6糖苷键。饲料中营养性多糖基本分解成二糖,然后由肠粘膜产生的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彻底分解成单糖吸收。因此,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以单糖形式经载体主动转运通过小肠壁吸收。随着食糜向回肠移动,吸收率逐渐下降。进入肠后段的碳水化合物以结构性多糖为主,包括部分在肠前段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由微生物发酵分解,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甲烷,部分挥发性脂肪酸通过肠壁扩散进体内,气体组要由肛门逸出体外。 反刍动物 反刍动物除了前胃外,消化道部分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类似。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的主要场所。其中瘤胃每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具有重要的营养意义。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泌的酶水解未短链的低聚糖,主要是二糖,部分二糖继续水解为单糖。二糖和单糖被瘤胃微生物摄取,在细胞酶的作用下迅速的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使纤维物质变得可用,对宿主动物有显著的供能作用,但发酵过程中存在碳水化合物的损失,宿主体内代谢需要的葡萄糖大部分由发酵产品经糖原异生供给。糖异生作用的前体物质--丙酸在瘤胃发酵中的数量和比例很小,试验表明,在饲喂劣质饲草时,瘤胃液中的乙酸与丙酸比例为100:16,在饲喂精料时比例为100:75,丙酸不足时,会导致动物体脂合成与沉积量下降,导致机体蛋白质代谢恶化,导致母畜泌乳量下降,故在反刍动物饲喂中要适当饲喂精料。但精料过多时,淀粉在瘤胃迅速发酵,大量产酸,降低瘤胃pH值,抑制纤维分解菌活性,严重会导致酸中毒。而且饲粮中纤维水平过低,瘤胃也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减少,会降低乳脂率和产乳量。

反刍动物瘤胃的四种疾病诊疗

反刍动物瘤胃的四种疾病诊疗 1.前胃弛缓 症状:前胃弛缓按其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型:急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减少或停止,听诊瘤胃收缩能力减弱,蠕动次数减少,瓣胃蠕动音低沉,瘤胃内容物充满、黏硬,或呈粥状。便秘或下痢。如伴发前胃炎或酸中毒时,排棕褐色糊状粪便、恶臭,精神高度沉郁,发生脱水现象。 慢性型:常为继发性因素引起。食欲不定,常需嚼,磨牙,反刍间断或停止,嗳气减少,病情弛缓,周期性消化不良,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内容物稀软或黏硬。瘤胃轻度臌胀,肠蠕动音微弱或低沉。便秘,粪便干硬,呈暗褐色,附着粘液;时有下痢,或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瘤胃内容物性质的变化,作为诊断依据。 瘤胃液PH6.5-7.0,前胃弛缓时,PH下降至5.5以下,个别病例升至8.0或更高,纤毛虫存活率显著降低或消失。 鉴别诊断:注意与酮病、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皱胃变位、瘤胃积食和迷走神经消化不良等疾病区别。 治疗:前胃弛缓的治疗原则,在于排除病因,增强神经体液调节,健脾胃,促进反刍,防腐止酵,消导,强心补液,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的综合疗法。 2.瘤胃臌胀 症状:常发生于大量采食易发酵的饲料后不久。病畜腹围急剧增大,腹旁窝突出,严重者可高出脊背。叩诊瘤胃紧张而呈鼓音。腹痛不安,回头顾腹,摇尾,后肢踢腹,频繁起卧。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病史不难诊断,但应注意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原因,继发性的瘤胃臌胀还表现原发病的病症,还应注意确诊是泡沫性还是非泡沫性的瘤胃臌胀。 治疗:本病得治疗原则是着重排气消胀,理气止酵,强心输液,健胃消导。治疗中,根据情况,采用强心补液,增进疗效,当泡沫性瘤胃臌胀用药无效时,应及时采取瘤胃切除术,取出其内容物,按照外科手术要求处理,可获良好效果。 3.瘤胃积食 症状:通常在过量采食后数小时内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初期神情不安,回头顾腹;食欲、反刍消失,嗳气、流延,有时候逆呕或呕吐,呼吸促迫。腹部膨胀。 诊断:依据过食发病,瘤胃内容物充满而黏硬或坚实,腹围增大,呼吸急促且具有腹痛表现,容易确诊。 治疗:本病得治疗原则增强前胃运动机能,促进瘤胃内容物的运转,消积化滞,防止脱水与自体中毒及对症治疗。先绝食,并进行瘤胃按摩;清肠消导。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即应进行瘤胃切除手术,取出内容物。 4.瘤胃酸中毒 症状:急性病例常在采食后无明显病症,于3-5h内突然死亡。病情轻的神情恐惧,食欲反刍减退,瘤胃运动减退,肚腹胀满,粪便灰色,松软或下痢。间或后肢踢腹,呈现腹痛。 诊断:应根据过食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饲料的病史及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瘤胃胀满,卧地不起,具有蹄液炎和神经症状。瘤胃液PH下降至5.0下降;酸血症血液PH降至7.0以下,血清转氨酶显著增高,碱储减低,尿呈酸性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即可作出正确诊断。 治疗:首先是抑制乳酸产生和酸中毒,其次应用抗组织胺制剂,消除过敏性反应,第三强心输液,调节电解质,维持循环血量,第四促进前胃运动,增强胃肠机能,排除有毒物质,第五保护肝脏,增强解毒功能,第六镇静安神,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此外应加强饲养和护理。

牛反刍有哪些特点牛胃构造功能简介

牛反刍有哪些特点牛胃构造功能简介 牛反刍有哪些特点?我们通过牛胃构造功能简介等先关知识来给大家分享下,牛反刍的好坏直接会影响牛群的健康,毕竟牛羊很少显现出病状,但是一旦有情况往往是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通过观察牛反刍的一些情况是提前预防牛病的通俗的好方法。 牛反刍特点 牛在采食时,饲料一般不经充分咀嚼,就匆匆吞咽进入瘤胃,通常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再仔细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为反刍。反刍可分四个阶段,即逆呕(食物自胃返回口腔的过程)、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反刍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反射活动,与前胃,皱胃的机能及动物整体的健康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观察动物的反刍活动对疾病诊断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一般饲喂后经0.5~l.0小时开始出现反刍,每一次反刍的持续时间平均为40~50分钟,每个返回口腔的食团平均再咀嚼40—70次,然后间歇一段时间再开始第二次反刍。这样,一昼夜约进行6~8次反刍,而犊牛的次数则更多。牛每天反刍的时间累计起来约有6~8小时。绵羊和山羊的反刍活动较牛为快。反刍活动通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进行,并常因外界环境影响而暂时中断。 反刍机能障碍,包括反刍机能减弱和反刍完全停止。 (一)反刍机能减弱 主要是前胃机能障碍的结果,具有不同的特点。反刍迟缓,即开始出现反刍的时间延迟,如采食后3—4h才出现反刍;反刍稀少,即每昼

夜反刍的次数减少,如每昼夜仅反刍1—2次,反刍短促,即每次反刍持续时间过短,如每次反刍仅持续5—15min,反刍无力,即反刍时咀嚼无力,时而中止,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减少,如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减少至10—30次。常见于前胃疾病(如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热性病、中毒病、代谢病和脑病。 (二)反刍完全停止 表示前胃运动机能高度障碍,胃壁麻痹,内容物干涸,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出现顽固性或反复出现的反刍机能障碍,多提示为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或严重的全身性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后期,恶病质等。从上可得知,反刍是牛正常的消化活动之一,也是牛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

反刍动物胃肠检查

二、反刍动物的腹部及胃肠检查 (一)腹部检查主要通过视诊和触诊来检查 1.腹部视诊。主要观察腹围大小和肷窝充满程度。反刍动物在健康状况下经常采食大量粗饲料,腹围一般比较大,母畜妊娠后期,通常右侧扩大显著。在病理状态下,腹围可增大和缩小。 (1)腹围增大。在瘤胃内积聚大量气体,左腹侧上方膨大,肷窝凸出,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见于急性瘤胃臌气。由于过食,瘤胃内充满大量食物,左腹侧下方膨大,肷窝消失,叩诊呈浊音,见于瘤胃积食。右侧腹围膨大,主要见于皱胃积食及瓣胃阻塞。腹部下方两侧膨大,触诊有波动感,叩诊呈水平浊音,见于腹水和腹膜炎等。 (2)腹围缩小。主要见于长期饲喂不足,食欲扰乱及顽固性腹泻,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内寄生虫病、结核和副结核病等。 2.腹部触诊。健康牛腹壁触诊反应比较迟钝。主要检查腹壁敏感性和紧张度,腹壁敏感性增强,见于急性腹膜炎和肠套叠等,腹壁紧张度增高,见于破伤风。 (二)前胃和皱胃检查 1.瘤胃检查。(牛视频:1-45,图片:1-45.1、1-45.2、1-45.3、1-45.4。羊视频:2-13,图片2-13.1、2-13.2、2-13.3、2-13.4)反刍动物的瘤胃,占左侧腹腔的绝大部分,与腹壁紧贴。瘤胃检查通常用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等方法。 (1)视诊。正常时左侧肷窝部稍凹陷,牛羊饱食后则变平坦。瘤胃臌气和积食时,肷窝凸出与髋结节同高。尤其在急性臌气时,凸出更为显著,甚至和背线一样平。肷窝凹陷加深,见于饥饿和长期腹泻等。 (2)触诊。方法是检查者站于牛的左侧方,面向动物后方,左手放于动物背部作支点,用右手手掌或拳放于左肷上部,先用力反复触压瘤胃,以感知其内容物性状,后静置以感知其蠕动力量并计算蠕动次数。 触诊正常瘤胃内容物性状,依采食前后及部位而不同,采食前,瘤胃上部有约3cm厚的气体层,故较松软,采食后,肷窝部的硬度似捏粉样硬度,用拳压迫后,其压痕约保持10s 不退。瘤胃中、下部内容物较坚实,因腹肌张力较大,一般需冲击触诊才能感知内容物性状。触诊感知瘤胃收缩的强度,健康牛瘤胃壁收缩时可将紧贴腹壁的检手微微抬起。正常瘤胃收缩次数,牛为每两分钟2—5次,或每分钟l一3次,绵羊,山羊为每两分钟3—6次,或每分钟2—4次。每次收缩持续时间约15—30s。 病理情况下,内容物性状、蠕动强度和次数,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上腹壁紧张而有弹性,用力强压亦不能感到胃中坚实的内容物,表示瘤胃臌气,触诊内容物硬固或呈面团样,

牛的消化生理特点

牛的瘤胃营养特点 一、牛的消化生理特点 由于牛是复胃动物,比单胃动物多了3个胃室(瘤胃、网胃、瓣胃),所以形成牛对饲料消化的特殊性。 瘤胃容积很大,虽不具备分泌消化液的能力,但胃壁强大的纵形肌肉环能有力地收缩和松弛,进行节律性的蠕动,以搅拌和揉磨胃中的食物。胃粘膜上发达的乳头状突起,更有助于食物的揉磨与搅匀。另外,牛瘤胃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与牛“共生”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瘤胃的消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饲料中的70%~80%的可消化干物质和50%以上的粗纤维素在瘤胃内消化,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氨,以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和B族纤维素及纤维素K。因而有人把瘤胃称作是一个活的、庞大的、高度自动化的“饲料发酵缸”。 牛瘤胃内的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除能产生纤维素分解酶,将粗纤维加以消化外,还能利用一般家畜不能利用的非蛋白质含氮物来合成细菌本身的体蛋白,进而被牛消化吸收,成为牛的蛋白质营养。非蛋白质含氮物在青饲料、青贮饲料和块根、块茎类饲料中含量较多,尤其在幼嫩的植物性饲料中含量较多。因此,牛除喂给充足的粗饲料(如干草和秸秆饲料)的同时同学应喂给大量的青贮饲料,这也是用适量的尿素等非蛋白质含氮物喂牛的原因所在。另外,瘤胃微生物中的纤毛虫具有分解多种营养物质的能力,它能将植物性蛋白质转化为更适合需要、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性蛋白质,成为牛的营养物质。 在采食方式上,牛进食草料速度较快,但咀嚼不细,每次的进食量很大;经咀嚼并混合唾液的食物,吞咽入瘤胃浸泡、软化和发酵,食后到0.5小时到1小时开始反刍,食糜从糜胃中返回口腔再次被咀嚼后进入瘤胃,一般每昼夜反刍6~12次,反刍时间达6~8小时。在消化特点上,牛对饲料的消化率可达50%~90%,而猪只有3%~25%,若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为30%~35%,则牛对饲料有机营养成分总的消化率高达61%,而马为56%,猪仅为37.2%,禽类更低。因此,牛比其他畜禽更能有效地利用以千秆为主的粗饲料来生产人们心需的肉、奶、皮等产品。另外,由于瘤胃微生物还能利用非蛋白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在瘤胃分解释放的氨合成菌体蛋白,并在真胃和小肠中消化吸蛋,因此,牛利用适量的非蛋白质含氮物,既能较好地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及生产对饲料蛋白质工程的需要,同时又能减轻饲养过程中对动、植物蛋白饲料的依赖,节省用量,减少开支,并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二、牛瘤胃的营养特点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瘤胃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具有供嫌气性微生物繁殖的边续接种和对粗纤维发酵降解的作用。其营养特点与其内环境和微生物区系密切相关。 1.水和营养物 瘤胃内容物含干物质10%~15%,而含水85%~90%,牛采食时摄入的粗料较重,大

胃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胃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哺乳动物的胃是消化器官最膨大的部分,它的人口称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连接。可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几个部分。贲门是胃的入口处,即胃与食管的连接处,在胃与食管的交接处有条齿状线,起着括约肌的作用,可防止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幽门是胃的出口,即胃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幽门对胃内容物的排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慢性胃炎多发生在幽门或以此处为重,幽门螺旋杆菌也常寄生于此处,胃底部位于贲门左侧,是贲门以上的隆起部分,胃体部是胃腔最大的部分,介于贲门和幽门之间。一般胃壁有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胃的生理功能: 1、接受功能:食物经口腔、食道而进入胃内,如果胃的贲门功能障碍,食物可能难以顺利进入胃。 2、储存功能:胃是一个舒缩性很强的器官。进食时,胃壁随之扩展,以适应容纳食物的需要,这就是胃的储存功能。不仅如此,胃壁还具有良好的顺应性,使胃内的压力与腹腔内的压力相等。 3、分泌功能:胃液是由胃黏膜内不同细胞所分泌的消化液,主要成分有壁细胞分泌的消化液,主要成分有壁细胞分泌的盐酸;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黏膜表面黏液细胞、黏液颈细胞和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的黏液细胞所分泌的黏液以及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等。 4、消化功能:在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作用下,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而且还能杀灭食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 5、运输及排空功能:食物一旦进入胃内可刺激胃蠕动,起始于胃体上部,逐渐向幽门蠕动。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使食物形成半液状的食糜。食糜进入胃窦时,胃窦起排空作用,将食糜送入十二指肠。 下面就马、猪和牛为代表介绍家畜的胃。 一、单胃动物 (一)形态和位置 马的胃呈弯曲的钩状囊,容积约为5-8升。胃的凹缘称为胃小弯,朝向右上方;凸缘称为胃大弯,朝向左下方。胃的左端向后上方膨大,形成胃盲囊。马胃位于腹前部,大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右季肋部。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反刍动物寄生虫病 第一节消化系统寄生虫病 一.片形吸虫病寄生于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引起的疾病。又称“肝蛭”。 二.双腔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引起的疾病。 三.阔盘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胰管引起的疾病。偶尔寄生于胆管和十二指肠。 四.前后盘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引起的疾病。 五.绦虫病寄生于牛、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 六.刺球蚴病寄生于牛、羊猪等哺乳动物及人的脏器中引起的疾病。 七.消化道线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道。八.犊新蛔虫病寄生于犊牛小肠引起的疾病。 九.球虫病寄生于牛、羊肠道上皮细胞内引起的疾病。十.隐孢子虫病寄生于牛、羊和人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第二节呼吸系统寄生虫病 一.网胃线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疾病。又称“肺线虫病” 二.羊鼻蝇昛病寄生于牛、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窦腔

内引起的疾病。又称“羊鼻蝇蚴病” 第三节.循环系统寄生虫病 一.日本分体吸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多种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引起的疾病。又称“血吸虫病”人得(俗称大肚病) 二.东毕吸虫病寄生于牛、羊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引起的疾病。 三.梨形虫病 (一)巴贝丝虫病寄生于牛、羊红细胞内引气的疾病。旧名称为“焦虫病”由于经蜱传播,故又称为“蜱热”(二)泰勒虫病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第四节皮肤寄生虫病 一.牛皮蝇拘病寄生于牛、羊的背部皮下组织引起的疾病。又称为“牛皮蝇蚴病” 二.硬蜱 三.螨病四。贝诺孢子虫病 第五节.肌肉寄生虫病 一.牛囊尾蚴病寄生于牛肌肉中引起的疾病。二.肉孢子虫病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横纹肌所引起的疾病。 第六节其他寄生虫病

反刍考试题目

2006级硕士反刍动物营养题 1、检测瘤胃上皮细胞VFA的吸收规律,可应用那些反刍动物营养研究技术,简述思路 利用同位素标记挥发性脂肪酸(VFA) 法直接测定饲料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原位置的产生速率 先研究在模拟连续饲喂条件下瘤胃丙酸的基本产生速率(饲料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 ,然后通过连续灌注法,改变瘤胃丙酸产生速率,研究丙酸的瘤胃上皮吸收和向后消化道的流通规律 根据美国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 ,分析测定了4 类24 种饲料的营养成分, 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技术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的丙酸产量, 由此建立了饲料中产丙酸的营养成分(CA、CB1、CB2、PA、PB1、PB2 ,mg) 和其体外丙酸产量(Y,mmol)的回归方程。并利用体内法校正了该回归模型。 2、唾液对瘤胃发酵的作用 唾液中含有无机离子,影响瘤胃水盐平衡,呈弱碱性,绵羊PH为8.4-8.7,对瘤胃酸度起缓冲作用,瘤胃液稀释率提高,对瘤胃的消化代谢有重要作用 唾液中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如IGF-1、促胃液素、胰岛素、孕酮等,提高干物质消失率、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微生物蛋白合成,是瘤胃激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3、去瘤胃原虫对PH值、氮沉积和纤维消化率影响 导致瘤胃pH值下降。 细菌的数量增加,瘤胃氨浓度下降。 使甲烷产量下降 导致饲料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下降。 使反刍动物的氮沉积增加 4、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如何提高? 影响乳脂率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饲料因素、产犊季节、挤奶次数、疾病与药物等。 如何提高: (1)通过育种途径。 (2)通过饲料营养调控途径。 ①调整日粮精粗比例,提高日粮干物质尤其粗纤维的采食量,粗饲料比例高,则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也高,乳脂率也愈高 ②日粮中中添加一定量的保护性脂肪 ③添加缓冲剂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以提高瘤胃内pH 值,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正常,增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及其吸收率,从而提高乳脂率 (3)改进饲喂方法。饲喂全混合日粮,增加饲喂次数,适宜的牧草切割长度 (4)预防热应激。 (5)保持牛体健康,防止乳房炎的发生。 (6)正确的挤奶方法。 5、全混合日粮与散栏饲养结合的科学性。 全混合日粮(TMR)是根据奶牛的消化特点和营养需要设计日粮配方,将所有的饲料原料进行适当加工,并完全混合均匀的日粮。 (1)使用单一饲料饲喂奶牛不符合奶牛的消化生理特点,使用单一饲料也不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而TMR营养供给符合奶牛的营养需要 (2)采用传统饲喂方式时,奶牛挑食饲料,所采食的饲料与所设计的日粮配方有很大差别。而TMR 使得奶牛无法挑食饲料,奶牛所采食的日粮的组成均完全相同,避免了瘤胃发酵指标(酸度、氨氮

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除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可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和脂肪都是较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消化,分解成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饲料在消化道内的这种 分解过程叫消化。饲料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为饲料通过的管道,起始于口腔,经咽、 食管、胃、小肠、大肠,止于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唾腺,肝、胰、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系统根据其不同结构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单胃类包括单胃肉食类、单胃杂食类和单胃草食类。 2?反刍类 3?禽类 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动物按其采食习性可分为肉食类,如狗、猫等;杂食类,如家禽、猪等;草食类,如牛、马、羊、兔等。它们消化道的构造和功能均有差异,但是它们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却具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其消化方式主要归纳为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口腔中的物理性消化。动物口腔内饲料的消化主要是物理性消化。它主要靠动物的咀嚼 器官一一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增加食物的表面积,使其易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部位。 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靠喙采食饲料。喙也能撕碎大块食物。鸭和鹅为扁平状的喙,边 缘粗糙面具有很多小型的角质齿,也有切断饲料的功能。饲料与口腔内分泌的黏液混合,再吞咽入胃进行酶的消化。猪口腔内牙齿对饲料的咀嚼比较细致,咀嚼时间长短与饲料的柔软 程度和猪的年龄有关。一般粗硬的饲料咀嚼时间长,随猪年龄的增加,咀嚼时间相应缩短。 非反刍草食动物,马主要靠上唇和门齿采食饲料,靠臼齿磨碎饲料,咀嚼比猪更细致。咀嚼时间愈多,饲料的润湿、膨胀、松软愈好,愈有利于胃内继续消化。草食性的家兔,靠门齿切断饲料,臼齿磨碎饲料,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而吞咽。该类动物的饲料饲喂前适当切短,有助于动物采食和牙齿磨碎。 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咽到瘤冒。饲抖在瘤胃受水分及唾液的浸润被软化,休息时再返回口腔仔细咀嚼。这是反刍动物特有的反刍现象,也是饲料在口腔内进行 的物理性消化。经反刍后的食糜,颗粒很细,有利于微生物的进一步消化。 胃肠内物理性消化饲料在动物胃、肠内的物理性消化,主要靠管壁肌肉的收缩,对食糜进行研磨和搅拌。家禽靠肌胃壁强有力的收缩磨碎食物,鸡饲料中有少许砂石,更有利于肌胃机械性的磨碎饲料。 2、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对非反刍动物的营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各种消化酶均有其专一作用的特征,可以将酶分为3类: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是淀粉酶,分解蛋白的是蛋白酶,分解脂类的是脂肪酶。 不同种动物同一部位消化酶分泌的特点不同,动物口腔分泌物中通常含有黏液,用来润湿食物,便于吞咽。人的唾液中含淀粉酶较多,猪和家禽唾液中含有少量淀粉酶,牛、羊、 马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或含量极少,但存在其他酶类,如麦芽糖酶、过氧化物酶、酯酶等。唾液淀粉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