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你选择了吗?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发酵豆粕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植物蛋白源同微生态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是微生态制剂在饲料中原料化的一个体现。作为重要蛋白源之一,发酵豆粕在养殖中具有利于消化、预防乳猪营养性腹泻、适口性好、稳定性好、酶和维生素补充剂等优势。目前发酵豆粕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国内众多厂商潜心研究豆粕发酵工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全能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便是一家致力于研究生产发酵豆粕的公司

一、发酵豆粕的价值研究

1、为什么使用发酵豆粕

?1、全球动物蛋白资源减少,迫于资源减少!

?2、饲料成本增加利润降低,迫于成本压力!

?3、满足饲料蛋白营养需要,满足营养需求!

?4、生物发酵技术日益进步,提升应用价值!

2、发酵豆粕应该用在何处

1、发酵豆粕应该用在幼小动物饲料中。适合的应用对象包括小猪、水产(鱼、

虾、贝类)、雏鸡、雏鸭、犊牛、特种动物中的兔子、貂等。

2、对于不同的动物,其饲料对于发酵豆粕的要求是不同的。

3、在小猪料中应该如何使用发酵豆粕

?1、全能生物科技提供:在教槽料中发酵豆粕最佳配方添加量是15%,并且可以通过调节适口性将鱼粉、血浆蛋白基本不用,乳清粉可以减半使用(2%左右即可),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小猪料,即乳猪采食及生长性能同样较好且成本可以降低很多(至少↓5%)。

?2、全能生物科技提供:在保育料中发酵豆粕最佳配方添加量是10%,并且可以通过调整不用添加鱼粉,小猪生长性能依然很好。

二、发酵豆粕的营养研究

1、固态发酵豆粕的研究应用价值

发酵豆粕饲料作为继配合饲料、膨化饲料之后新的工业饲料将得到推广应用,它可避免配合饲料污染、残留和膨化饲料高耗能以及高温、高压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损害等问题,以品质良好、营养价值高和价格低廉赢得人们的青睐。[详细]

2、发酵豆粕代替普通豆粕对仔猪的影响

25%发酵豆粕在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的日粮使用,均显着地提高日增重,断奶后显着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提高了生产性能。总的来说,发酵豆粕是一种高蛋白饲料原料,其各项指标比普通豆粕好,基本上全部消除了大豆抗营养因子,有香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是值得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蛋白质原料。[详细]

3、发酵豆粕是乳猪教槽料配方的首选

酵豆粕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植物蛋白源同微生态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是微生态制剂在饲料中原料化的一个体现。发酵豆粕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血凝素、抗原蛋白等彻底分解,植物细胞壁100%破裂,蛋白质消化率大于95%,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率。同时通过工艺条件的控制,将大量有益菌及其产物(乳酸菌、酵母菌、小分子蛋白、乳酸、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UGFs)都保留了下来,使得产品既具有优质蛋白饲料的特性,又具有微生[详细]

4、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豆粕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在豆粕中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积累有益的菌体、酶和中间代谢产物来生产加工和调制的豆粕产品。发酵豆粕一般采用优质多菌种协同发酵,利用微生物丰富的酶系,将植物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寡肽,并将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血凝素、抗原蛋白等彻底分解。通过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消化率提高5%~10%,显著改善了适口性和消化率。[详细]

5、发酵豆粕

无抗原和抗营养因子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原有的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血素、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植酸等抗营养因子被充分净化,有利于维持肠道组织结构,促进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详细]

三、发酵豆粕的加工工艺

1、饲料原料之四——固态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饲料作为继配合饲料、膨化饲料之后新的工业饲料将得到推广应用,它可避免配合饲料污染、残留和膨化饲料高耗能以及高温、高压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损害等问题,以品质良好、营养价值高和价格低廉赢得人们的青睐。[详细]

2、豆粕和发酵豆粕深加工工艺

发酵豆粕具有以下优点:①提高了豆粕蛋白的溶解度, 利于消化; ②减小了豆粕中蛋白的分子量, 其中的一部分已达到小肽水平甚至氨基酸水平, 可以直接被

动物吸收; ③发酵豆粕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和鲜味, 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适口性较

好; ④豆粕中一些多糖分子也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了分解, 这对于动物的消化也是有

利的, 特别是一些胀气因子, 也被微生物在发酵中降解, 这是其他工艺所不能达

到的。[详细]

3、发酵豆粕制造工艺介绍

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菌种技术,以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最大限度地消除大豆蛋白中的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血素、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植酸

等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低蛋白质的分子量为小分子蛋白和小肽的无抗原优质小肽

蛋白源,并可产生大量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

子)等物质。具有提高适口性、消化吸收率,促生长减少拉稀的功效。[详细]

4、全能生物科技告诉你真正的高质量畜禽专用发酵豆粕是怎么炼成的

1、菌种要求:以乳酸菌为主,可以配合一定量酵母菌、芽孢菌等。

2、工艺要求:发酵、传输、干燥过程全自动化控制;设备采用发酵罐,材料

应该为不易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干燥技术是关键,必须采用低温干燥。

3、环境要求:适度、温度可控,干净整洁,应达到食品加工环境卫生标准。

4、品质要求:原料需要严格检验并做均一化处理,过程需要全程跟踪采样快

速检测,指标上要求实现零抗原、高乳酸、富多肽的特点。

5、卫生要求:不含致病菌及环境来源的杂菌。

6、生产管理:ISO22000/9001或HACCP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

工工艺

四、高质量畜禽专用发酵豆粕的指标是怎样的?

11、抗原蛋白:饲料中的大豆抗原蛋白含量应该在2%以下将不会对猪的生长性能

产生不利影响。豆粕中抗原蛋白含量平均为15%,1吨饲料中豆粕添加量不得超过13.3%。

可以得出发酵豆粕最高用量公式:发酵豆粕在猪饲料中最高添加量X(%)=2/G(其中,G是发酵豆粕中抗原蛋白的百分含量)全能生物科技认为:如果发酵豆粕抗原去除完全的话,按照发酵豆粕抗原蛋白含量5%进行计算,在猪饲料中发酵豆粕最高添加量是40%(前提是不添加其他豆粕产品)。

?2、肽:豆粕中的蛋白质分子主要是1万道尔顿以上的大分子,这样的大分子被蛋白酶消化的效率不高,结果发酵之后,大部分大分子蛋白质会被降解成小分子蛋白、

多肽、小肽及氨基酸。全能生物科技认为:如果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过高会影响猪饲料适口性,小分子蛋白及多肽易被消化吸收且不影响饲料适口性,因此对于发酵豆粕肽含量的问题持最客观的看法,即发酵豆粕粗蛋白中应该有50%以上为1万道尔顿以下的多肽,小肽含量不应该超过10%(占粗蛋白)为宜,否则会影响猪饲料适口性而且会比较发粘、流动性较差不利于干燥。

?3、乳酸:全能生物科技认为:乳酸是发酵豆粕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乳酸菌发酵的效率和工艺严格程度。采用高效乳酸菌并全程厌氧发酵就可以生产出高含量天然乳酸的发酵豆粕。

?4、营养指标:全能生物科技认为:粗蛋白含量与菌种及工艺有关,酵母菌对于提高蛋白很有帮助,通过酵母菌的话可以通过菌体转化帮助提高3-7%的粗蛋白;若是单纯乳酸菌发酵,则蛋白主要是通过干燥来提高的,平均每降低2.1%的水分可以使得蛋白提高1%。发酵豆粕的水分含量波动较大,与原料豆粕水分含量有很大关系,一般均在12%以内。

五、发酵豆粕的检测

发酵豆粕的常规检测指标

发酵豆粕首先可以通过颜色、气味等感官检测来判断产品优劣。发酵豆粕的颜色以黄色或浅黄褐色为佳,并且同一批次的产品加工条件和原料较一致,颜色的一致性可反映出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发酵豆粕有其固有的淡淡的醇香和芬芳,无豆腥味,每一批次的产品气味一致;如果有霉味,就表明该产品应被列入劣质产品的

怀疑对象。[详细]

结语

目前,饲料主要蛋白来源鱼粉,已经在各主要产地如秘鲁等国受到严格限产保护,寻求鱼粉替代品已成为国内外饲料养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经研究,发酵豆粕可替代血浆蛋白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原料,减少对动物性饲料原料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教槽料中,发酵豆粕最佳添加量为15%,可减少鱼粉、血浆蛋白、乳清粉动物源性原料的添加,可减少5%左右的成本。全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示您:“在当前鱼粉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发酵豆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高蛋白原料,实乃明智之举,你选用了吗?”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实用实用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QBHHS JC006-2013 发酵豆粕中小肽的检测办法(三氯乙酸法)

1原理 利用三氯乙酸作蛋白质沉淀剂,将发酵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质和肽链较长的肽沉淀,并将其中的短链小肽用酸溶解出来,经过滤、离心、消化、蒸馏,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并以其占样品粗蛋白质的百分数来表示含量。本方法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大豆肽粉标准(QB/T 2653-2004)基础上修订而来。 2 试剂及仪器2.1 100ml 烧杯;2.2 10ml,50ml 移液管;2.3 干过滤装置;2.4 半微量法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的试剂和装置;2.5 15%三氯乙酸溶液;2.64000r/min 的离心机。 3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6g 于100mL 烧杯中,准确加入15%三氯乙酸溶液50mL,混合均匀,静置5min,以中速定性滤纸干过滤,弃去少许初始滤液,将滤液转移至离心管,在4000r/min 下离心10min,准确移取其上清液10mL 于消化管中,按半微量法(消化后定容至100mL,准确移取其中10mL 进行蒸馏)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方法测定其粗蛋白质含量。同时做空白试验、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的含量。 4结果与计算 小肽%(半微量法)=(V1-V0)×C×6.25×0.014×10×5÷m×100%÷cp×100% 小肽%(全量法)=(V1-V0)×C×6.25×0.014×5÷m×100%÷cp×100% 式中: V1-----------------馏出液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方法 编号:QB/HHS JC006-2013修订:第1版第1次修改发酵豆粕中小肽的测定方法 (三氯乙酸法)起草:赵丽霞审核:刘永垒 批准: 执行日期:2013年6月15日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 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 【豆粕发酵的目的】 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综述)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抑制生长。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引起腹泻。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 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豆粕蛋白应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按照沉降模式,可分为2S、7S、11S和15S 共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和4.6%,7S、11S含量达86%以上。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推荐饲料配方如下: 表1:断奶仔猪日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成分含量(%) 适用于28日龄断奶仔猪到日龄50阶段使用。再断奶前七天左、右,把此配方的饲料20%-30%加入教槽料进行适用和过度。 表2:生长及肥育阶段各阶段饲料配方表。 其中后备母猪可以使用下表中的大猪饲料酸方3、但减去菜粕同时可以再种公猪饲料中使用,对促进猪精液质量和产量均有帮助。

三、发酵豆粕喂猪技术的好处和原理。 总体上讲:可以降低料肉比0.3-0.5左右,相对于现在的养殖水平也就是降低料耗10-18%左右,非常显著地降低乳仔尤其是断奶仔猪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显著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生产绿色猪肉,猪舍臭味大为减少。

原理上有: 发酵产生大量的活性肽:如小肽铁、抗菌肽、免疫增强肽等等。同时这些肽类物质的消化率经实践证明,比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更快更好更完全。从而显著增加了豆粕的消化利用率,特别是在哺乳期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饲料中使用效果最好,在小猪阶段使用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日增重5-8%,全期使用比对照组出栏体重高出6-8千克;母猪日粮中使用可改善产后食欲;公猪日粮中使用有助于配种后体能恢复。富含肽类的发酵豆粕可以鳌合微量元素(如铁),并可保护维生素效价。 发酵豆粕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显著改善仔猪肠管微生态平衡,降低发病率,提高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茵如大肠杆茵,沙门氏菌等。 养殖户使用后会发现:使用第一天发现小猪爱吃,使用一周猪舍内嗅味减轻,一期下来小猪变得更为健康,感觉上小猪比以前好养多了。所以,发酵豆粕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代替鱼粉使用的目的了,发酵豆粕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解释和期待。 在饲料中使用10-20%发酵豆粕,可以适当降低抗生素与药物的用量,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单一使用抗生素与药物的效果,从而有利于饲料与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生产无公害猪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选择。 注意事项: 本品包装密封性良好,如有破损请立即使用或重新密封后保存,保质期为六个月。 保存方法: 15℃以上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 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 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豆粉:有的是将前两种豆粉按比例混合,有的干脆是掺假(有的掺土、有的掺玉米粉),假货的检测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检测蛋白质含量,即知道是否掺假;后一种检测比较麻烦,但如果您要求采购高脂肪残留的豆粉,哪么只要脂肪残留量检测合格,就基本可以断定其真实性或仅仅掺和了较少量的豆粕粉;但有些产品就要求使用按比例掺和豆粉,这就另当别论了。 制作工艺 这是豆粉制作的关键,决定着的豆粉的质量及外观、颜色 豆粕豆粉: 原料如果由豆粕的话,其颜色相对偏浅一些,因为大多数豆粕原料都是比较小的片状物体,由于脂肪含量极低,极易粉碎,以此原料做豆粉的厂家,大多不再炒豆粕,或仅进行简单地温度较低的炒制,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豆粕在萃取出油的过程,为了提高出油速度和出油率,已经进行过适当加热,另外由于豆粕片比较小,含水量都非常低,比较干燥,相对表面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1.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属性 (1)豆粕的特性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可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后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产品,有以下特性:①物理性质。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明加热过度,太浅则表明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煳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②化学成分。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0.2mg/kg~0.4mg/kg、流胺素3mg/kg~6mg/kg、核黄素3mg/kg~6mg/kg、烟酸15mg/kg~30mg/kg、胆碱2200mg/kg~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B族维生素与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少。 (2)发酵豆粕的特性发酵豆粕是为提高豆粕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经一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发酵后的豆粕。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饲用豆粕一般是高温豆粕,蛋白变性比较严重,溶解性较差,会影响蛋白的消化,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和胀气因子,这些对于畜禽,特别是对幼仔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由于豆粕蛋白来源量大,相对于鱼粉来讲价格较低,是饲料配比中主要的蛋白来源,目前尚五更好的替代品。因此对豆粕加以改良,提高其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将豆粕进行发酵,便是其中的一个改良方法。用农盛乐豆粕发酵剂发酵豆粕具有以下优点:①提高了豆粕蛋白的溶解度,利于消化;②减小了豆粕中蛋白的分子量,其中的一部分已达到小肽水平甚至氨基酸水平,可以直接被动物吸收;③发酵豆粕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和鲜味,有一定的诱食作用,适口性较好;④豆粕中一些多糖分子也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了分解,这对于动物的消化也是有利的,特别是一些胀气因子,也被微生物在发酵中降解,这是其他工艺所不能达到的。 2.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 (1)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加温并调整水分含量→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分→加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并且直接影响豆粕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效果。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掺杂了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水平不同。 (2)发酵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豆粕加水拌匀→蒸煮→接种→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 主要设备有拌料器、蒸煮锅、发酵器、流化干燥床、粉碎机和包装机等。 发酵豆粕的指标要求:发酵豆粕中蛋白质的KOH溶解度为95%以上;多糖也可以溶解;

发酵豆粕中微生物影响

发酵豆粕中三种微生物的功能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它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目前常见的发酵豆粕中的微生物一般为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豆粕以及对动物本身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乳酸菌 乳酸菌在豆粕中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特殊酶系,能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等具有促进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的正常代谢可以在机体内为宿主提供可以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的目的。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因其作用不同分为三类,有共生性类型、致病性类型和中间性类型,乳酸菌就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而改变肠道内的环境,是宿主恢复抵抗力。

3、改善免疫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天然自动免疫的作用。他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所以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抗菌作用 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肠炎等。 二、枯草芽孢杆菌 在豆粕发酵的过程中会闻到有氨的气味,因为枯草芽孢杆的蛋白酶活力较强,能把大豆粕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在氨基酸代谢中有脱羧作用产生有机氨,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的酶的活性较强,另外它还有以下重要作用。 1、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进入机体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净化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产生多种消化酶 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使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点在枯草芽孢杆菌上尤其突出。有很强的蛋白酶、淀粉酶、

发酵豆粕资料

发酵豆粕 1、外观物性:外观呈淡黄色粉状,味微酸,具有饼粕发酵物之香味。 2、常规指标 ?粗蛋白Crude Protein≥50% ?无氮抽出物 Non-nitrogen extrout≥25% ?粗灰份Crude Ash ≤7% ?粗纤维Crude Fiber≤5% ?水分Moisture≤10% ?粗脂肪Crude Fat≤3.0% 3、消化率(DCP):≥95% 4、乳酸含量:≥30mg/g PH:5.2±02 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天门冬氨酸Asp 6.11 蛋氨酸Met 0.78 苏氨酸Thr 2.14 异亮氨酸IIe 2.42 丝氨酸Ser 2.61 亮氨酸 Leu 4.02 谷氨酸Glu 9.98 酪氨酸Tyr 1.91 脯氨酸Pro 2.58 苯丙氨酸Phe 2.70 甘氨酸Gly 2.36 赖氨酸Lys 3.28 缬氨酸Val 2.52 组氨酸His 1.40 丙氨酸Ala 2.51 精氨酸Arg 3.60 以上氨基酸总量:50.92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检验中心(沧州) 氨基酸检验报告

仪器型号:日立L-880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 分析:审核:制表: 检验日期: 发酵豆粕营养指标 主要营养指标粗蛋白≥45-60% 、粗脂肪≤3.0%、粗纤维≤5.0%、粗灰份 ≤7.0%、总钙 0.53%、总磷 8.50%、有效磷 7.40%、无氮浸出物 ≤28.0%、水份≤10%、乳酸≥3%、益生菌≥108cfu/g 、钾 22000mg/kg、 镁5094.7mg/kg、铜16.2mg/kg 钠242.2mg/kg铁168.8mg/kg 锌213.4mg/kg 锰21.8mg/kg猪消化能(DE) 3985kcal/kg 猪代谢能(ME) 3600kcal/kg 猪净能(NE) 2305kcal/kg禽代谢能(ME) 2575kcal/kg 肉牛消化能3520kcal/kg 奶牛净能1090kcal/kg羊消化能3520kcal/kg 总能4350kcal/kg 氨基酸分析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含量(%)天门冬氨酸Asp 5.40% 赖氨酸Lys 3.05% 蛋氨酸Met 0.65% 胱氨酸Cys 0.46% 苏氨酸Thr 2.05% 亮氨酸Leu 3.78% 精氨酸Arg 3.50% 甘氨酸Gly 2.14% 丝氨酸Ser 2.48% 异亮氨酸Ile 2.21% 苯丙氨酸Phe 2.40% 缬氨酸Val 2.35% 组氨酸Hi 1.25% 谷氨酸Glu 9.80% 丙氨酸Ala 2.24% 脯氨酸Pro 2.08%色氨酸 Trp 0.56% 酪氨酸 1.20% 抗营养因子比较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10-60mg/g — 大豆抗原100 — 植酸 1.00% — 大豆球蛋白4% ≤1.5 ppm 脲酶活性0.35% —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参考)

目录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3) 3.Elisa 大豆球蛋白(酶联免疫法) (6) 4.小肽的检测(酸溶蛋白) (10) 5.寡糖的检测——薄板层析法(TLC) (11) 6.乳酸的检测 (12) 7.蛋白溶解度的检测(PS) (13) 8.发酵豆粕蛋白溶解度的检测(改良) (14) 9.水溶性蛋白的检测 (15) 10.挥发性盐基氮(VBN) (17) 11.PH 值测定 (19) 12.水苏糖含量的测定 (20) 13.水分、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尿素酶活性的检测 (20)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通过对电泳条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发酵前后或不同产品的抗原蛋白含量。 一、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进行分离。SDS 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迭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由于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SDS—PAGE 因易于操作和用途广泛,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二、仪器 1、电泳仪及电泳槽 2、振荡器 3、离心机(10000 转) 4、移液枪(大、中、小) 5、离心管(7ml、5ml 或 1.5ml、1ml) 三、试剂: 1、单体母液:100ml 丙烯酰胺(ACR)30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g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棕色瓶4℃下存放。可保存 3 个月。 2、分离胶缓冲液(4×)(PH=8.8)100ml Tris-base(1.5mol/L)18.17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8.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3、浓缩胶缓冲液(4×)(PH=6.8)100ml Tris-base(0.50mol/L) 6.06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6.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4、10%(w/v)过硫酸铵1ml 过硫酸铵0.1g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提要]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但是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豆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够将豆粕的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更利于消化吸收,同时还能够产生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大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从豆粕营养价值、发酵豆粕特点、发酵豆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一、豆粕的营养特点 豆粕是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品,一般其粗蛋白含量在43%~48%之间,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约为2.5%~2.8%。目前豆粕在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上有广泛的应用。与棉粕、菜粕、花生粕相比,豆粕具有氨基酸含量平衡、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等特点;与动物来源蛋白(如鱼粉、骨肉粉、血浆蛋白粉等)相比,豆粕具有货源充足、不易被病原菌污染或氧化腐败,含毒害物质概率低、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所以豆粕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性蛋白饲料源。 (一)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豆粕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豆粕中还存在着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对豆粕营养成分的消化。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的存在,一方面对动物体内某些消化酶起抑制作用或与营养物质络合成不易消化的成分等,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动物的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起到破坏作用,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豆粕中常见抗营养因子有以下几类: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这是大豆中的主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造成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抑制鸡、猪等畜禽的生长、抑制动物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蛋白酶,引起胰腺的肿大。 2、植酸。能在肠胃中与多种二价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植酸盐络合物,大大降低了动物对微量矿物质的吸收与消化,会使动物出现矿物质缺乏症状,如厌食、消瘦、生长迟缓和脱毛等。 3、脲酶。本身是没有毒性,但能将豆粕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降低氮的利用率,大量氨的存在会引起肌体氨代谢障碍,可引起动物中毒。 4、脂肪氧化酶。约占豆粕蛋白质的2%左右,能使大豆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

豆粕发酵技术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一、豆粕发酵方法: 发酵池规格底2×1.5米,高1米,取豆粕1000公斤,玉米粉20公斤,百益宝EM原液3~5公斤,将豆粕,玉米粉入池混合均匀,把3~5公斤百益宝EM原液均匀洒到混合原料的表面,再开水笼头加水入池,一直加到水浸到物料的表面为止,关掉水笼头,让水渗透到料中,一般加水量最终为1比1.5,即为总料的1.5倍,这里是1500公斤加水量,水分不易过大。以手抓成团不滴水,放下一触即散为宜。然后表面加一层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与池边接触的地方要卷边到料中,以求密封完好。 发酵时间,夏天至少3天,冬天至少10天,春秋至少6天,尤其是酵槽里豆粕的发酵时间适当延长两天为好,以让亚铁充分螯合到小肽中,也会产生更多的肽类物质。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因为通过三氯乙酸(TCA)检测法跟踪发酵,发酵在适温(30度左右)三天左右产生的小肽类物质最多,可溶性蛋白质达到25%以上。 发酵后的豆粕溶解度增加,(注意不要把发酵后渗出的水倒掉,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可溶解性氨基酸和肽营养),略有点粘手,气味带有较浓曲香味略有原料味,色泽金黄。 每次取用后,必须马上再次密封好,以防止变味变质,发酵好的料密封好,在一个养殖周期内(100天左右)用完为宜。 注意不能在太阳底下发酵,不然料温会升高发热太多,造成发酵不利。 二、豆粕发酵喂猪使用方法 按照猪场配方使用,把配方中的豆粕改成发酵豆粕即可,可显著增加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料肉比。具体称量时,由于发酵豆粕是湿料,所以,根据上述的工艺,需要乘以2.6左右,即如果你需要称量10公斤折干物质的发酵豆粕时,实际上需要称26公斤加入配料中。 或在保持料肉比,生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略为减少3~5%的用量,相应地用菜粕,棉粕,或麦麸玉米等代替。也就是减少配方的能量蛋白含量浓度,以降低成本。并可以适当使用5%左右的未脱毒菜粕棉粕用于肥育猪。 采用发酵豆粕,必须是在湿润状态下使用,不得烘干使用,因为烘干会造成发酵豆粕中的活性物质,尤其是活性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并造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与还原糖的迈德拉(美德拉)反应,并造成能量和蛋白肽的损失等,同时维生素和有益微生物在烘干的过程中也会有极大的损失, 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豆粕发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要点

豆粕发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陇东学院2013级农学石锁强 【摘要】:本文综述了发酵豆粕的生产现状及其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发酵豆粕品质的发酵菌种、水分、温度、批量大小、发酵设备等因素及传统发酵豆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蛋白质含量低、抗营养因子去除不彻底、适口性差及成本高等问题,并对发酵豆粕的市场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豆粕固体发酵饲料抗营养因子 1.1 豆粕及发酵豆粕简介 1.1.1 豆粕简介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研究表明,其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40%~44%,脂肪1%~2%、碳水化合物10%~15%,赖氨酸2.5%~3.5%,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均衡,还含有异黄酮、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l]。 1.1.2 我国饼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因为饼粕在生产应用中的诸多优势,使得其在代替鱼粉制造发酵蛋白饲料方面的应用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饼粕的发酵生产发展迅猛,但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许多问题[2],主要包括:①粗纤维含量高达14%以上,蛋白质含量20%-40%不等,有效能值不到豆粕的70%,由于残留皮壳,饼粕颜色发黑,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②饼粕的蛋白质(氨基酸)消化利用率低,只有30%-60%,均明显低于鱼粉及豆粕等优质蛋白质饲料资源;③低质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不仅严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还会损害动物器官,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1.1.3 发酵豆粕简介 (1)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3]。是指利用有益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一、评定指标 1、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Trypsin Inhibitor Activity TIA大豆粕在0。01mol/LnaOH 浸泡1h过滤,滤液用PBPA水解.测胰蛋白酶活性TIU. 1、2:尿酶活性(Urease Activity UA)国际标准法(ISO)、PH增值法(ΔPH法)、扩 散法、酚红法。CHINA规定ΔPH《0。4 在0.02-0.2之间是优质豆粕.UA与TAI几 乎同步失活.在加热过度以前,TIA以全部失活. 1、3:蛋白质溶解度:(Protein Solubility)美国乔治大学:Dale & Araba (1987)以检 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一定量的豆粕与0.2%NaOH溶液混合离心过滤,滤液凯氏测 氮.PS<70%,则加热过度,70-80%为适宜,测时其灵敏度不够,粒度影响,当粒度在 60-80目时方稳定. 1、4:有效赖氨酸:赖与精氨酸属热敏性AA,高温时Lys与还原糖发生Maillard反应. 测定法有:A染料结合法(DBL):二硝基氟苯(FDNB),三硝基磺酸(TNBS),酸性橙-12, 茚三酮发生特异性呈色反应.B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蛋白质的水溶解度和氮的水溶解度:蛋的质的水溶解度(PDI)与氮的水溶解度 (NSI),二者只是与水混合后的搅拌强度不一样。PDI是8500r/min的速度搅拌 10min,NDI是120r/min搅拌30min。PDI测定豆粕的加热程度比UA和PS(NaOH) 灵敏,NSI在7-27.8%是可以接受。NSI低于10%则为加热过度。Balloun & Hgymard(1959):加热时间延长,NSI降低,加热过度,则大大降低,鸡的增重与饲 料报酬降低。 1、6考马氏亮蓝法:Kratzer(1989): 考马氏亮蓝对蛋白质考马氏亮蓝考马氏亮蓝显色 对AA不显色并与PS相关度好但考法测的实际值大大低于凯氏法测的蛋白质溶解 度。这可能与凯氏法将全部AA包括在蛋白质内的缘故。但考法较PS法测的时间短 的多,故考法更适合评价经受不同热处理时间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1、7:其它方法:橙黄G染色法(只能有限鉴定过分加热处理的大豆粕)、甲醛滴定法、 甲酚红染色法(每克豆粕吸收甲酚红的毫克数2-3mg为生豆粕,3.3-3.7mg为加工不 足,3.8-4mg为适当,4.3mg为加热过度)、颜色亨特色值。(Smith1981:颜色与蛋白 质有较高的相关性) 二、豆粕质量与生产性能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资料整理 1、一般发酵工艺:原料选择→种曲制备→制曲→制旆发酵→浸出淋油→后处理 2、酱油的生产方法? 1)根据醪及醅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稀醪发酵、固稀发酵、固态发酵; 2)根据加盐多少的不同可分为有盐发酵、无盐发酵; 3)根据发酵加温状况可分为常温发酵及保温发酵。 3、酿造酱油所需的原料有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及一些辅料。 4、豆粕作为酱油生产原料的优点: 1)能保持大豆制酱油的风味; 2)原料成本低; 3)可节约油脂; 4)原料处理简便。 5、淀粉质原料是酱油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构成酱油香气和色素的主要原料。 6、用麸皮做淀粉质原料的优点: 1)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 2)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成分,能促进米曲霉生长; 3)麸皮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30%,与蛋白质的水解物氨基酸相结合而产生酱油色素; 4)麸皮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7、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每克种曲孢子数达25亿个以上,用于制曲时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8、制种曲的工艺: 菌种——斜面试管培养——三角瓶扩大培养——蒸料及接种——装盘——翻曲及加水——种曲保藏及检验。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9、种曲的质量要求: 种曲外观要求孢子旺盛,呈新鲜的黄绿色,具有种曲特有的曲香,无夹心、无根霉、无青霉及其他异色。孢子数应在 25 ~ 30亿个/g,发芽率在90%以上。10、成曲生产的目的:创造适宜条件,保证优良霉菌等有益菌生长良好,分泌酱油酿造所需各种酶系,蛋白酶含量越高越好。11、原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适度变性,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同时把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杀死,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及原料分解。 12、原料的粉碎: 原料颗粒过大,不容易吸足水分,因而不能蒸熟,影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泌量。 原料细度要适当,如果原料过细,辅料比例又少,润水时易结块,制曲时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淋油困难,影响酱油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 13、润水的目的:是利于蛋白质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当变性,使淀粉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所要的营养成分,使米曲霉生长、繁殖得到必需的水分。 14、蒸料的目的: 1)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成为容易为酶作用的状态; 2 )使物料中的淀粉糊化成可溶性淀粉和糖分; 3)加热蒸煮杀灭附在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以利于米曲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5、发酵:是酱醪或酱醅入缸,利用微生物的丰富酶系,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将物料分解的过程。 16、生酱油需经加热、配制、澄清等加工过程方可得成品酱油。 17、加热灭菌有如下作用: 1)杀菌防腐,使酱油具有一定的保质期。 2)破坏酶的活性,使酱油组分保持一定。 3)通过加热增加芳香气味,还可挥发一些不良气味,从而使酱油风味更加调和。 4)增加色泽,在高温下促使酱油色素进一步生成。 5)酱油经过加热后,其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与少量凝固性蛋白质凝结而沉淀下来,过滤后使产品澄清。 18、酱油的定义及其分类: 酱油又称“清酱”或“酱汁”,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酱油的种类:

2017.04.07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葛向阳,蛋白源饲料新研究[J]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豆粕转化为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是国际研究开发热点,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以丹麦最为突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国内已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布局,已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发酵豆粕,但品质参差不齐,饲料企业在选择产品上缺乏科学的依据。 1 豆粕发酵的目的 明确豆粕发酵的目的,才能够确定评判发酵豆粕质量的主要指标。豆粕经过发酵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1.2 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中含有的7S 和11S 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为敏感。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其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1.3 降解大分子蛋白质 豆粕中11S 和7S 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D 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多肽,有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1.4 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 目前豆粕发酵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安全菌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 2 发酵豆粕评判程序 对发酵豆粕的评判,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需要检测的指标如下: 2.1 感官评判 包括细度、色泽、粘度、气味。 2.2 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蛋白含量、水分、灰分、酸度、TCA-N。 2.3 非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SDS-PAGE 电泳、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溶解度、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有益活菌数。 2.4 深度分析

发酵豆粕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313895779.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QiTaHangYe/82/FaJiaoDouPoShiChangDiaoYanYu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发酵豆粕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发酵豆粕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发酵豆粕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发酵豆粕行业企业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发酵豆粕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趋势,洞悉发酵豆粕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 第一章发酵豆粕产品概述 第一节发酵豆粕产品定义、性能 一、发酵豆粕的基本概念 二、发酵豆粕产品的优点 三、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 第二节发酵豆粕生产设备技术 一、发酵豆粕的工艺流程 二、发酵豆粕的关键技术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 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 【豆粕发酵的目的】 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 综述)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 ,抑制生长。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 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 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 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 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 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 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 、酚类化合物: 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 损伤,进而引起腹泻。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 -- 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 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S 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 秒。豆粕蛋白应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按照沉降模式, 可分为2S、7S、11S和15S 共4 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和4.6%,7S、11S 含量达86%以上。 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吸收大部分是以小肽形式被吸收。小肽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