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

西发〔2012〕3号

中共郧西县委郧西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

(2012年2月5日)

工业是财富之源、产业之源、民生之源,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增加就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中心环节,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根本途径。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业强。没有工业的跨越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跨越赶超。现结合我县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确立工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随着“旅游立县”进程不断加快、“城建靓县”目标基本实现,转移工作重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破性发展工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确立工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主导地位,牢固树立“工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把工业经济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政治地位、资源配置、政策优惠和配套服务上优先向工业倾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功能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推动郧西发展新跨越。

二、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做大做强企业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支撑,以创优环境为保障,努力把郧西建设成为丹江口库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

三、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奋斗目标。到201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年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税收总额达到5亿元;年产值10亿元、5亿元、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别达到5家、5家和10家,年入库税金5000万元和2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别达到5家、5家和10家;今后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工业技术进步、总体竞争力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四、不断完善产业体系。一是依托丰富的水能、风能、生物质资源,加快发展水电能源工业;二是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科技支撑、深度加工”的原则,适度整合开发矿产资源,高起点发展矿化建材工业;三是加强环境攻关,延伸产业链条,集聚发展医药化工工业;四是发挥十堰“近郊”优势,依托东风

公司,抓住关键产品,培育自主品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工业;五是发挥毗邻西安的地缘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富余的优势,突破性发展服装电子工业;六是依托旅游业发展,大力开发、包装、推介优势农特产品,积极发展旅游食品工业。

五、全力做大重点企业。重点支持百科皂素、海天实业、全盛铸造、金源矿业、武当水泥、九丰钒业、泰丰矿业、忠存滑石、神武天滋、真武酒业、海岚数控、精诚汽配、神风公司、金海丰、濠歌时装、富懋服装等工业企业。加快夹河关、孤山、天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大唐公司风力发电和凯迪公司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

六、加速建设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政策、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整体优势,积极引导重点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以大项目支撑工业大发展。实施“满园工程”,拓展郧西工业园区面积至2000亩,提高工业园区企业入驻率;坚持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开发,启动工业新区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家竹工业园、城北工业园、石梯子工业园以及各类特色专业园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创建专业工业园区,使园区面积逐步达到10000亩。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全民招商,完善招商机制,注重招商质量,增强招商实效。突出工业招商,以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为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对提供重大招商信息并促成引资成功的给予重奖,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员参与的招商格局。力争每年招商引资到位5个投资过亿元、5

个投资过5000万元、20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

八、大力发展非公工业。着力吸引郧西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郧西籍大学生回乡兴业创业,着力培植壮大一批优势非公工业企业,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积蓄工业发展后劲。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包装与加工企业以及科技型、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对民营工业企业在市场准入、信贷贴息、税费减免、土地使用、招工用工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加强指导民营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担保、技术创新、权益保护、信息沟通等方面的问题。

九、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五年内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达到工业总值的9%以上。鼓励企业增大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提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改善装备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部门和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加大品牌产品培植营销力度,增强地域品牌的影响力。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工业强县中的积极作用。

十、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从2012年起,县政府每年筹措工业发展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到位项目服务与奖励。将工业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2012年起,以200万元为基数,以后每年按当年工业税收增长

率同比增加预算,作为工业发展基金。

十一、加大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每年县财政预算招商引资工作经费不少于200万元,用于工作经费及招商引资奖励等。对引入工业项目成功落户投产的,(1)按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扣除县财政扶持企业的专项资金,下同)的2‰,对相关单位或个人(含提供招商信息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

(2)对乡镇(场、区)引资项目,在本辖区落户的,项目投产后按税收县级留成部分的30%奖励(除矿山企业和城关镇以外,下同);在工业园区落户的,项目投产后按税收县级留成部分50%予以奖励;所奖励的资金视为为乡镇(场、区)自有财力,自行安排使用;(3)对企业引入(或增加投资)的投产见效的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1‰或形成固定资产总额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

(4)对新引入拥有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投产并见效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并投产见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5)对新引进的外资项目,按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以即时人民币汇率换算)的3‰给予一次性奖励。

十二、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扶持。(1)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施行做到“六个优先”,即:政务服务优先,土地、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优先,技改贴息、技术创新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先,税收、财政、重点计划项目支持优先,实施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优先,推荐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模范人物优先考虑。(2)每年对工业企业实现税收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奖励5万元;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给予10万元奖励;每增加1000万元

税收,奖励增加10万元。(3)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所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三年内所缴纳增值税县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企业用于研发投入;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研发中心,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开发国家级新产品,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每件奖励20万元;获得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每个产品(每件商标)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

十三、构筑银企对接平台。推动建立新型银企、银政合作关系,督促企业提高信用等级,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金融机构要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信贷政策帮助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外地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内企业的信贷投入;力争县域当年新增存款余额的50%以上投向本县工业经济发展;对当年投放县域加工型工业的增量贷款部分,按1‰一次性奖励金融机构负责人;县财政管理资金的开户、存放与商业银行年度贷款存量相挂钩。充分发挥县金信担保中心、投资公司等机构的融资功能,切实增强工业融资能力。国土、房管等部门要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抵押登记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十四、切实保障资源能源供应。加大山地整理力度,储备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优先解决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用地难题;在坚持工业项目用地优惠价格和成本补贴机制的基础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可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供地,地价可按土地取得成本或

基准地价的70%确定,以降低工业项目用地成本;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确保集约节约用地。建立和完善能源、公共资源调控体系和指挥调度体系,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工业发展用电、用水、用煤需求。整合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等资源,“订单式”培训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和营销人才。

十五、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环境。不断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增强县城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大水、电、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要加快“6+1”(6座110千伏和1座220千伏变电站)电网建设。加大对上政策争取力度,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抓好工业园区“三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工业园区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

十六、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开展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实行重大项目服务代理制和限时办结制,在要件齐备的情况下,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承诺时限为1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承诺时限为3个工作日,对同一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实行联合办公和并联审批,不符合办理条件的一次性全面告知。严格控制涉企检查次数,检查中涉及罚款、扣押、封库或封帐等行政行为的,要及时向县优化办报告。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任何部门不得在审批、年检等行使行政权力行为时搭车代收各类费用;对经审批(备案)的工业建设项目的生产性部分,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所有经国家、省批准的涉企行政性收费一律全免,服务性收费最低限额减半征收;确实不能减免的,实行先征后返。

十七、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积极倡导“企业是创造就业岗

位的重要载体,企业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人才”的观念,努力营造尊重、理解、爱护企业家和关心、支持、帮助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各级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职责履行执法权;对失职不作为或随意乱作为的,依纪依法从严从快处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建立政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十八、增强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业企业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就业、税收、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政策法规,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安全生产,积极打造企业特色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考察活动,努力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十九、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工业考评机制。加紧完善《郧西县工业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郧西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郧西县工业园区考核奖励办法》、《工业用地管理办法》。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民营企业主代表和群众代表定向评议涉企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履职制度,将评议结果与干部调整、年度考核、评先彰优、编制增减、预算安排等严格挂钩。对综合评议问题突出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取消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评优彰先资格;属垂直管理单位的,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建议调整、降职或调离班子主要领导;对评议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经审查认定后依照《公务员法》,进行调离或辞退处理。

二十、构建强有力的“工业强县”领导机制。强化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职能,建立工业和招商引资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工业重大项目推进分析会、季度工业生产运行和招商引资分析会,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建立县领导和工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联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包到底,包项目落地、手续办理、企业成长、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建立信息、情报报送制度,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外商投资的方向、热点,结合我县实际,超前规划、论证、储备、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成功率。

中共郧西县委

郧西县人民政府

主题词:工业工业强县战略决定

───────────────────────────────发:各乡镇(场、区)党委、人民政府(管委会),县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委局,各人民团体。

───────────────────────────────中共郧西县委办公室2012年2月5日印发───────────────────────────────

共印200份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广播逐渐成为大众的媒体,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所接受。但是,近几年由于广播电视产业属性的强化,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也受到极大冲击。因此,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当前广播电视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任。 标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与生俱来就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又因其传播迅速、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昭苏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将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指导,深入实施全县广播电视战略覆盖,坚持新闻立台、转型创新,以切实提升管理和服务为抓手,持续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政监督管理、事业产业发展和保障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广播电视服务工作大局和城乡群众的能力,奋力开创昭苏县广播电视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 2015年,昭苏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积极配合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昭苏县广电局加强宣传策划,突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为昭苏县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1.突出时政新闻和重大新闻报道,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宣传任务。2014年以来,昭苏县广电局新闻中心进一步强化时政新闻和重大新闻报道力度,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突出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可看性和报道的深度,截止2014年9月30日,广播电视共播发汉哈新闻5740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8条,新疆电视台75条,伊犁电视台401条,伊犁人民广播电视台400条。 2.加大新闻策划,以栏目为平台的各项宣传有深度成系列。紧紧围绕昭苏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加大新闻策划力度,开展做好迎接各项重点工作的报道,通过多种方式,集思广益,定题目、定思路,制作了一大批的新闻作品,宣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精心组织实施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州党委工作会议,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报道活动,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先后推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观念,服务基层》、《办节庆,展风采》、《创建生态示范县,促进和谐发展》、《聚焦民生建设》等专栏、专题,在深化主题、反映民生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3.外宣工作亮点纷呈。昭苏县广电局高度重视外宣工作,通过采取落实责任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湘江论坛 岳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品牌良好。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并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六大目标,强力推进以“文明岳阳”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岳阳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见义勇为好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市、中国观鸟之都和“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称号,并入选60个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把文化作为竞争实力,提升产业文化含量。文化是现代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把“文化繁荣”列为富民强市六大目标之一,把文化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领域,把文化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我们一是注重把岳阳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产业发展、 产品开发、品牌打造、企业管理中,开 发了洞庭湖牌、岳阳楼牌、君山牌、屈 原牌等一批品牌产品,提升了产业和 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动了产业升级, 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近6年 全市GDP年均增长13.2%,城市综合竞 争力进入全国百强。二是以文化优势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引进资金130 多亿元,建设岳阳楼新景区、屈子文化 园、汨罗江龙舟文化园等一批重点文 化旅游项目,成功举办汨罗江国际龙 舟节、岳阳首届文化艺术节、中国(湖 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2009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80亿元,比2003 年增长4倍。张谷英村被评为“中国生 态文化村”,得胜南路湖鲜美食街被授 予“中国湖鲜美食文化街”称号。三是 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 育,突出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出版、文 化娱乐等业态,抓好以岳阳楼景区为 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以汇泽影城为 平台的电影放映产业、以图书城为平 台的书刊营销产业,以文化艺术会展 中心为平台的演艺博览产业。汇泽文 化广场被文化部定为首批“国家文化 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 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 税收6.2亿元。 把文化作为城市灵魂,提升城市 发展品位。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 们按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张扬城市 文化个性、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提升城 市文化品位”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 规划和建设城市,先后建成岳阳楼新 景区、洞庭风光带、文化艺术会展中 心、环南湖走廊等城市文化重点工程。 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岳阳楼新景区按 照“建新如旧、尊重历史”原则,新增了 33个景点,景区面积扩大了7倍,被誉 为“洞庭湖畔的文化长廊”。投资3亿多 元建设的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占地 135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汇人 文景观精品、高雅艺术殿堂、艺术培训 园地、文化产业品牌、国际会展和文化 交流中心于一体,成为岳阳文化的靓 丽名片。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对岳阳的 历史文化进行提炼、创新,物化到城市 建筑和山水园林中,在洞庭风光带建 设了高品位的楹联园,在南湖大道、青 年中路等主要街道建设楹联街,在岳 阳楼新景区建起千米诗廊。同时对庙 前街、渔巷子、慈氏塔等历史文化街区 和老字号店铺、街坊进行整修,做到一 片景区一个特色、一座建筑一个风格、 一条街道一个景观。历史文化与城市 建设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 品位。 把文化作为民生保障,提升群众 生活质量。文化是群众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 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 几年共投入10多亿元,构建覆盖城乡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一大批 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 书屋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易炼红 19

工业强市战略汇报材料

工业强市战略汇报材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工业强市战略,我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经济工作的发展思路,现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全镇机关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精神上来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主题鲜明,对我市今后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举措都明确了要求,这表明了市委坚定践行“创业富民、工业强市”发展理念的决心,同时也为我镇的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为此,我镇将继续高扬“解放思想求发展,实事求是抓落实”的主旋律,兴产业、壮园区、强企业、广招商、引项目,全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成工业

大镇和工业强镇。二、认清形势、突出重点,牢牢把握“项目”这个关键词2014年桥镇整体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主要是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大部分线缆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甚至有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桥镇线缆企业40家,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多数企业开工不足,开工量不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有几家已停产,像裕桥今年几乎没生产。这是普遍现象,但也有个例,像常丰线缆有限公司、华旗线缆有限公司就一直订单不断。这里面固然有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忽略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没有立镇的大项目支撑,产业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小,土地资源短缺等因素。就我镇的发展来说,项目建设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牢牢抓在手上,主要做法有:第一,进一步抓好现有企业发展,做到“有中生新,新中生精”。一是抓活企业闲置资产。我们对全镇企业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建立闲置资

创工业强县工作意见

创工业强县工作意见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创工业强县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势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以体制、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12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工业经济增速年均36%;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30家,超5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着力推进“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形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白色家电、新型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到2012年,四大支柱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累计开发新产品50个,建立10家企业技术研究研发中心。 二、推进重点和实施内容 (三)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突出工业招商。坚持把引进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重大机遇,主动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围绕四大产业抓招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抓招商,围绕产业集聚抓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方式,鼓励已投产运营企业再投资。强化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招商引资中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不断扩充招商引资项目库,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抓好招商推介引进、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等工作,做好项目跟踪服务。

对XX县工业园区建设建议

对xx 县工业园区建设建议: 建设工业园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促进xx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推进新河工业园区建设,争取早日把该园区逐步建设成为标准化工业园区,加快工业发展载体建设的完善步伐,并以此为平台,发展园区经济,对xx 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是xx 县城发展的需要。该园区为县城最为重要的产业聚集区,主要发展外向型加工业及生产转运基地;二是“工业进园”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生态工业区,既可避免工业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现象的再发生,又可更好地解决好xx 生态文明县建设与加快工业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又可更好地节约、集约用地,最重要的是可集中处理污水、污物,注重环境保护,真正建设好生态园区;三是xx 发展现实的需要。 一、坚持规划先行。 对于xx 工业园区建设,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合理布局。一是园区规划要实施资源转换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逐步实施。二是园区规划要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三是园区建设应量力而行,避免摊子铺的过大,要留有发展余地,在选择入园企业的时候要瞻前顾后,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为未来

强势、优势、大型企业入住留足发展空间。四是园区规划要使各园区成为特色优势资源深加工和研发基地,推动技术进步。 二、推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双主体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优势。 按照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工业园区采用“双主体模式”运行。政府发挥发展规划效能、政策支持效能、资产支持效能、组织增信效能和组织管理效能。主力企业根据园区规划和建设进度制订科学的融资规划,用建设制度和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在“双主体”模式下,作为政府的园区管委会和经营企业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两大支柱,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工业园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加强领导、协调。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成立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园区的纲领性、政策性工作,协调汕尾市与深圳市层面的工作。 (二)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抽调人员组建管理队伍。 1、尽快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抽调人员开始运作; 2、落实责任各负其责,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1)园区管理机构负责建设的协调统筹推进; (2)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与按时投入; (3)国土、林业部门负责用地的申报审批; (4)住建、人社、环保、规划、消防等相关部门负责相关业务的协调推进;

全力打造文化强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3937013.html, 全力打造文化强县 作者:中共泰来县委员会 来源:《奋斗》2014年第10期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拥有新石器时代宏升东翁根山遗址、辽金时期塔子城古城遗址、马占山江桥抗战遗址等历史文化,有“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大兴抗洪遗址——洪生新村地窨子和泰湖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泰来县努力挖掘县域文化资源,累计投资3.4亿元,全力打造文化强县品牌。如今的泰来,歌声缭绕,书香弥漫,处处洋溢着恬静、欢快的气息,全国“诗词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先进县”等众多荣誉纷至沓来。 一、打特色文化牌,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2011年以来,泰来县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 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强”的工作思路,出台了《打造“四种文化”提升泰来人气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辽金、抗战、抗洪、湿地“四种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叫响塔子城辽金文化品牌。塔子城辽金古城遗址是黑龙江省现存完好的三大重要古城遗址之一,具有千年历史,也是迄今少有人居住的古城之一。这里自古以来酿酒历史悠久,目前泰来县正着力打造“千年古城、千年酒坊”品牌。2011年泰来县投入1220万元修缮了民国时期的四座古城门,2012年投资1840万元建设了辽金遗址博物馆、文化广场及仿古辽塔等,博物馆内现存辽金、元明清、民国期间各类文物333件。2013年塔子城辽金遗址被批准为国家 3A级旅游景区,塔子城镇被评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二是叫响江桥抗战文化品牌。1931年在江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 队有组织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弘扬抗战精神,2001年以来,泰来 县累计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抗战纪念馆、抗战遗址公园、十里观江大道、主题雕塑区纪念长廊、民俗风情体验客栈等景观节点建设。目前,江桥抗战遗址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名录。近年来,江桥抗战遗址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万人次。 三是叫响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文化品牌。1998年,泰来县遭受百年一遇洪水侵袭,党和 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亲临泰来抗洪前线,并深入到灾民安置地“洪生新村”视察慰问。为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2012年,泰来县在洪生新村抗洪纪念地基础 上,投入2500万元建设了抗洪广场和“中国九八抗洪”纪念馆,将其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目前,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心得体会 ——着眼发展,勇做推进教育强县的先锋当前,教育强县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育系统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建设教育强县的有关决定,立足长远,加快发展,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勇做推进教育强县的先锋。 (一)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不懈 全面推进教育强县,队伍建设是根本保证。我们将继续把提高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努力打造一支勤于学习、率先垂范、民主团结、敢于负责、勇于创新、政令畅通的校长队伍。要坚持围绕“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和“享受职业、奉献事业”职业境界,以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依靠教师的主体作用,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激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进一步加强与基层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状态和工作情况,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搭建克服困难迈向成功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学校党团组织、工会等基层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教师安居乐业,创造业绩。 (二)质量中心意识要始终坚定不移 质量兴校,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从教育局到学校直至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提升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全县中小学校长要进一步明确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荣辱观和责任心,理直气壮地抓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的系统观念,做到从低年级抓起,从基础抓起;要牢固树立质量的全体观念,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让全体学生享受到教育平等的权利;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精英教育,关注和培养优秀学生群体,为高校多输送一些高素质高质量的生源。 (三)安全维稳工作要始终严阵以待 学校遍城乡,学生系万家。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始终保持严阵以待的态度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维稳工作。要继续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管理措施,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校园。要持续稳步地推行校舍安全工程,搞好各项安全监督和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及时研究解决一些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给全县的社会稳定工作增加压力。要继续重视和抓好教师利益关系和思想情绪的理顺,妥善化解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建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四)政策规定执行要始终不折不扣 要继续把落实教育政策规定作为打造教育形象工程来抓。进一步规范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打半点折扣。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自始至终保护好家长和学生的合法利益,严肃查处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行为。对少数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健 长宁县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新的形势和机遇面前,长宁县要依托生态优势,大力构建生态经济产业体系,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一、长宁县打造生态经济强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和立足点 (一)发展生态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经济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办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生态高效的产业,建立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从而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自然与人类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二)打造生态经济强县是长宁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长宁县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生态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日本、美国等国家已把发展生态型经济、建立生态型社会看作是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二是我国已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循环经济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后,各级各部门更是积极响应,部分省市开展了绿色 GDP 指标测算,全国人大着手对循环经济进行立法,一些地方提出了打造生态经济强市、生态经济强县、生态经济强镇等口号,省政府把加大优势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民生

关于加强“工业支撑”,推进“工业强县”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工业支撑”,推进“工业强县”的调研报告 一、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现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多年来,县委、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发展。近几年来,全县工业始终保持20%的增长幅度,工业经济综合效益评价考核连续保持全市前四名。2005年,我县工业经济增长进度、经济总量增幅较大。全县现有工业企业2750户,从业人员2.7万人。全县工业销售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6户,上亿元的企业3户。实现总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25%,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6%,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2%,利润总额实现1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33% 2、规模以上企业稳定发展,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05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33%,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37%,工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0.9亿元,同比增长19%。此次调研的五家企业2005年基本效益是 企业名称 年产值(万元) 销售收入(万元) 税利(万元 …

3、良好的政策层面和灵活的机制是企业取得业绩的基础 我县工业经济出现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一是得益于中央、省、市大力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府实现“工业强县”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所做的大量工作;二是得益于企业灵活的经营体制,我县原有的国有企业经过一、二轮产权制度改革后,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企业成为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较好地解决了体制问题,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呈现了较强的生命力。规模和效益成倍增长,成为支撑全县经济的主力。富源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 4、“科技兴企”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 200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技改投资1.8亿元,富源公司4万千瓦水轮机技改工程、四丰盐化卤折盐技改项目、新星盐业5万吨真空盐项目、宏发水泥增量技改项目、恒昌水泥厂新增10万吨悬窑生产线、佳美玻璃公司煤改气等项目已经顺利实施,加快了技术改造,促进了产业升级换代 5、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证 一是按照市场多元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如富源公司将生产重点向技术含量高、大型化、专业化设备转移,生产特大型水轮机。二是顺应市场变化,改革经营策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酒都公司积极调整结构,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建材、食品、养殖、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6、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是企业取得良好效益的支撑 在调查中课题组成员普遍发觉,我县企业经营者队伍在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素质,具有较好的创新开拓精神和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思路和打算修订版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思 路和打算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思路和打算 ~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一年。根据全县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初步确定,全县工业强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调动全县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大力推进新上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组织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努力扭转乡镇企业薄弱的局面,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加快财政增税、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步伐。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1800万元,增长20%。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增长%。so100 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新上项目建设,努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 当前和今后几年的时段,仍然是我们大搞新上项目的良好时期。新的一年,我们仍然要抢抓这一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新上项目建设,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扩张速度,为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矗 经汇集各方面考察、论证情况,我们筛选出了13个新上项目,其中投资1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9个,投资1千万元以下的一般小型项目4个。年内确保建成3个重点项目,力争另外6个重点项目也能开工建成。 确保建成的3个重点项目是: (1)化工厂1万吨氧化铝生产线。总投资1200万元,由化工厂与长南大学合作开发。通过回收含铬铝泥生产氧化铝,预计年销售额1500万元,利税总额300万元。计划~年7月建成,目前已开展了设备订货工作。 (2)1000吨“大成新工艺”白酒规模化生产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预计年销售额5800万元,利税总额1500万元。今年6月份可投入市常

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

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 创建实施方案(试行) 为加快推进云南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决定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创建活动。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市场为导向,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科技为支撑,强化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抓住农业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契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大企业、大集团带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将全省“十类优势特色产业”分别打造10个强县,为推进全省优势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作出示范,起好辐射带动作用。 二、创建目标 紧紧围绕蔗糖、茶叶、橡胶、马铃薯、蔬菜、蚕桑、咖啡、生猪、肉牛、特色水产等十类优势特色产业,用5年时间,分别打造10个基础设施硬、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活、产品上规模、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的强县,使之成为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样板、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展示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科技适用人才培训基地。 ——蔗糖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甘蔗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100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较全省均值高1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具有1户以上蔗糖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2700万吨。

——茶叶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无公害茶园、生态茶园比例100%,亩产干茶80公斤以上茶园面积占50%以上;茶叶产量6500吨以上,茶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名优茶比例达到80%以上,年产精制茶2000吨的加工龙头企业3户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带动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 ——橡胶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橡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干胶产量3000吨以上,单产达到每亩110公斤,产值达到7500万元,具有1户以上橡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标胶加工企业;带动全省橡胶种植面积达750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达到120亿元。 ——马铃薯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商品薯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带动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产量1800万吨。 ——蔬菜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保鲜、储运、专业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完善,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带动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产量达2500万吨。 ——蚕桑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蚕桑园面积5万亩以上,蚕茧产量5000吨以上,具有1户以上省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桑园面积达200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 ——咖啡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咖啡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产量达7500吨,建成2户以上技术先进清洁化生产的咖啡脱皮加工厂和1户以上咖啡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种植咖啡面积达100万亩,产量万吨。 ——生猪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年末存栏达到6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万头以上,全年生猪出栏80万头以上,出栏率150%,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肉猪14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3个以上。具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带动全省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实施感恩教育 建设文化强县

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仪陇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县域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杨建华书记在《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推进仪陇教育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中强调:富民强县,惟靠人才,人才之基,首在教育;仪陇作为百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转变,只有大抓教育,抓大教育。在建设文化强县的旗帜下,复兴小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诵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西方的感恩节,传递的都是知恩图报的美德。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温,感恩美德正在被人们淡忘。目前我国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据调查某高校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11%的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2、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给老师起外号,甚至辱骂老师,公共场合毫不谦让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 3、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认为索取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于奉献与索取,孩子们坚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而面对忘恩负义的指责时,更有人以“施恩不望报”巧言狡辩。当“索取”成为理所应当,“感恩”被讥笑为装模作样时,就不可不谓教育的失败、社会的悲哀。 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苗。众星捧月式的娇生惯养使不少小皇帝、小公主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以及学而优则出人头地的传统观念又令整个社会在高考的独木桥竞争中,过分重视成绩和升学——只要成绩好,家长再苦再累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们各种要求,却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对个体智力发展的过度关注,品德教育的普遍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山市委文件 中委…2008?1号 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 (2008年2月3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基础和物质基础,现就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 1.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城市之魂。随着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相互交融,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是我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

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建设文化名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创新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为重点,以形成全民高度自觉的文化追求为取向,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3.目标任务。全面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融合,不断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2009年底前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形成更为高度自觉的共同文化追求,把中山建设成为孙中山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更加深厚,城市人文精神得到较大提升,产业文化与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全面显著提高,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名城。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加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工作。”全省“工业强省”会议的召开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合水是一个工业弱县和财政穷县,振兴合水经济的出路在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差距也在工业化。为此,我们必须创新思路,攻坚克难,牢固树立“超赶、越位”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特色、优势、民营、生态四大工业体系”,狠抓“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人才更新四大支撑”,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政策激励、服务优化、组织领导四种机制”,精心谋划合水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打造四大工业体系,夯实发展基础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场新的伟大的实践,需要进行思想的解放和思路的创新。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跳出工业抓工业,立足新起点,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立足合水的现实基础,注重差异性,坚持多层次发展。既要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产业,又要发展资源较丰富的特色

产业,也要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非公产业,还要特别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保护环境中推进新型工业化。 1、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总抓手,着力打造优势工业体系。我县资源丰富,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已具备工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全县境内苹果、黄花菜、白瓜籽、甜椒、金盏菊、草畜等特色农产品在省、市有较高的知名度。要以“一强三优十户”工程为突破口,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做大做强乳品、建材、服装、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要注重把扶强做大支柱产业、尤头骨干企业与培植地方财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加快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外贸出口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挥现有工业整体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结构。继续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恢复烟厂生产力度为主攻点,着力打造特色工业体系。抢抓省市建设陇东石化基地和东部煤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持油田企业勘探开发,扩大产能,新打油井70口,实现石油税收350万元,争取油田支地资金500万元;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力争合水西部煤炭资源勘探普查项目有突破性进展,逐步把石油、煤炭产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近年来,我县通过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工旺商”战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较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加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从纵向和自身相比,成绩显著,2003年至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从59.7亿元增长到127.4亿元,年均增长接近15%。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和全省、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工业总量偏小,占GDP的比重低,工业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总体上看,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着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传统产业多、高新科技产业少等问题。下面,通过比对张家港市、义乌市等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差距 (一)客观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规模工业增加值太少,我县2007年是16.2亿,虽然增长速度达到28.4%,但和张家港市、义乌市两市相比,我们全县的工业增加值仅相当于人家一个中等企业的水平;规模企业户数太少,我们到2008年底才有156户,仅相当于人家一个普通村(社区)的户数,或相当于人家一个产业的规模企业户数,义乌市仅2007年就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4户;经济贡献太小,我们的工业利税和利润5年分别增长了2 倍多、5倍多,就自认为了不起,但是和张家港市、义乌市一比较,差距之大,简直望尘莫及;市场份额太小,在江浙每一个地方、每

一个企业,人家都宣传他们有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在全国、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什么“之都”,什么“之城”,中国第几、世界第几。可见他们追求的就是市场占有率,追求的就是市场地位。我们引以为荣的打火机、小五金等一些产品,尽管在全国市场也有一定的占有率,但是和人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江、浙的企业把各级授的“匾”、“牌”都作为很宝贵、很珍贵的资料,不仅挂在墙上,而且对外津津乐道。在我们县里,有时开个展销会,搞个评比,举办经贸洽谈等,企业老板一般都不愿意参加。舍不得花钱只是其中之一,关键是在产品的推介上舍不得花精力,因而市场打不开。 二是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是招商效果不佳,这些年,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下了很大精力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讲,引进的工业企业还是不多。不仅大企业不多,就是一般规模的企业也比较少。另一方面是项目储备不足,我们虽然也花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气力,花了不少资金,搞所谓的项目储备库建设。但是我们现在可供人家选择、开发、投资的项目太少,有些项目还是过时了的错误信息,与外面变化了的形势大相径庭。投资者需要的是回报,没有好项目,光凭感情,人家绝不会拿上千万、上亿的资金来打漂漂。再一方面是企业创新不够,这也是影响我县企业发展后劲的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长远性、根本性问题。我们的五金产品做了几十年,还老是钳子、扳手那几样,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低,关键是创新不够。新产品的开发、新装备的投入非常重要,全县所有的企业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模式不清晰,我们发展工业,究竟走哪

全力打造山区经济强县文化大县——广东新兴县推进“三化一游”进.

全力打造山区经济强县文化大县——广东新兴县推进“三化一游”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实 发展特色工业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力打造山区经济强县文化大县 ——广东新兴县推进“三化一游”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实 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广东新兴县,近年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按照“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路子”的战略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业,走出一条山区发展的新路子,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著显成效。今年,该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又结合新兴实际,调整思路,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提出了建设广东省山区经济强县、文化大县的宏伟目标。 日前,笔者来到该县,走马新兴大地,15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你追我赶、蓬勃向上的发展热潮,新兴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心中的蓝图。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新兴县把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转到产业化经营上来,把扶持农业的重点转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上来,从生产建设的用地、用电、用水等各方面给龙头企业提供优惠条件、优惠政策,使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有230多家,超亿元的有5家。广东温氏集团、新兴县东宝食品有限公司、新兴县马林食品有限公司、新兴县多威养鸡有限公司先后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还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去年,温氏集团上市肉鸡2.28亿只,肉猪35.8万头,生产牛奶1840吨,总销售收入达28.53亿元,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近4万户,这些农户每年从与龙头企业的挂靠经营中户均获利1.7万元。 新兴县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施以加快肉鸡、肉猪、水产、水果、蔬菜五大支柱产

中共济南市委、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中共济南市委、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文号:济发(2008)7号 发文单位: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中共济南市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美丽城市景观、浓厚创意氛围”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不断繁荣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基本建成与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相适应的文化名城、美丽泉城、创意新城,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活力全面凸现,文化创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现代文化名城魅力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得到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深度发掘,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文脉得到有效传承,城市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整合省市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发展一批新兴创意产业,城市现代创意氛围更加浓厚;创作生产一批具有泉城地域风格的文艺精品,争创一批体现文明程度、展现城市活力的城市荣誉,城市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普遍均等、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成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群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