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γ-干扰素体外诱导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实验研究

γ-干扰素体外诱导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实验研究

γ-干扰素体外诱导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实验研究
γ-干扰素体外诱导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IDO表达的实验研究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 —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 荐锥 4、尾锥27 —31块。锥式C7T13L6S4Cy27—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 6 —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 4 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

、口腔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 ,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 有双层的口袋状大网膜。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长度:长约100毫米。 位置:从幽门发出向右后行,再折向前终于右侧。可分为降支(向右后行)、横支(水平部)、升支(向前行),它们构成一个不完全的环,包围着部分胰腺。 颜色:淡红色。 2、空肠 长度:为小肠的最长部分,大约有700—1000毫米。 位置形态:盘旋在腹腔的右方腹侧部。 3、回肠 长度:较短,约有40毫米。 位置形态:以三角形的系膜回盲褶与盲肠的末端相连,向盲肠的开口与结肠的起始部紧密相接。 二、大肠 1、盲肠 长度:是介于小肠与盲肠之间的一个大的盲囊。长约60毫米,直径约10毫米。位置:通常位于腹腔的左后部。盲肠呈锥体形,分为基部、体部和尖端。 2、结肠 长度:长约100毫米。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05-04T14:05:45.3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王磊 [导读] TB-IGRA技术诊断结核病中特异度、敏感度较高且十分可靠,检测更为快速,且不用对患者进行回访判断就可在体外直接完成,值得临床借鉴推广使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结核病防治院 16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核病患者采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 (TB-IGRA) 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科接受诊疗的肺部疾病患者480例,并将其分为结核病组240例(结核病患者)和对照组240例(除肺结核外其他肺部疾病者), 均采用 TST、TB-IGRA以及TB-AB技术进行检验, 比较3种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各种技术检测阳性率均低于结核病组;在肺结核诊断方面,TB-IGRA检测结核病特异度明显高于TB-AB与TST;TB-IGRA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均高于TST ;TB-IGRA涂阳、涂阴肺结核阳性率均高于TST ,以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TB-IGRA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结核菌素皮肤过敏;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临床诊断;结核病 结核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临床具有复杂多样性、隐匿性,因此临床诊断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实验室检测的方式检测诊断结核病,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和传播率,有效抑制病情发展。现代临床主要以细菌学检测为结核病诊断标准,但由于涂片检查阳性率较低且耗时长,临床诊治效果并不理想。临床还以血清学进行结核病的诊断,但其诊断阳性率不高[1]。因此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快速开展是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而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是结核感染的新型诊断技术。研究发现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用于检测结核分歧杆菌感染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均比较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科接受诊疗的肺部疾病患者480例。并将其分为结核病组240例(结核病患者)和对照组240例(除肺结核外其他肺部疾病者)。结核组:男性155例, 女性85例, 年龄为23岁~75岁, 平均 (4 2.12±5.34) 岁。经痰涂片检查,47例为阳性肺结核, 150例为阴性肺结核;43例为肺外结核患者。对照组:男性152例, 女性88例, 年龄为24岁~76岁, 平均 (4 3.24±6.46) 岁。入选标准:(1)均经确诊为肺部疾病者;(2)无重要器官严重功能衰竭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史者;(3)无免疫增强剂或抑制剂使用史者。(4)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通过Moutax法对患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TST) 检测;将0.25 ml吐温80 结核菌素行前臂掌侧面注入,在2-3d后对其直径进行准确测量,测量直径高于10 mm则为阳性结核。之后再采取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 (TB-IGRA) 进行结核分歧杆菌感染检测,需采集患者5 ml静脉血,采取肝素抗凝管, 试剂盒等检测工具。并依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正确检测与结果判定。同时以结核抗体 (TB-AB) 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例 (%) 进行表示,采用χ进行检验。 2.结果 2.1 不同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比较,详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技术检测阳性率比较[例(%)] 3.讨论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肺结核发生率在世界肺结核病发率位居第2,但检出率较低[2]。在结核疾病的防控与诊治一直是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TST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具有假阳、假阴性率较高、灵敏度不高等特点。临床实践研究发现TST检测技术在幼儿、HIV感染等结核病患诊断中并不适用。近年来,我国临床逐渐推行TB-IGRA新型免疫法, TB-IGRA检测技术通过使用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并体外对刺激受检者全血,对其γ干扰素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最终对结核杆菌有无感染进行评定[3]。临床实践表明,TB-IGRA技术在肺外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适用性。肺外结核实际是指肺部以外的脏器结核疾病。行X线胸片检测结果显示正常,TB-IGRA技术主要用于检测γ-干扰素反应情况,并以T细胞作为介导,所以该项诊断技术灵敏度较高。研究表明,与比TST检测技术相比,TB-IGRA技术对肺外结核与活动性肺结核的特异度与敏感度明显较高[4], 尤其是针对结核潜伏感染及合并免疫抑制类的患者结核筛查效果十分突出。TB-IGRA涂阳、涂阴肺结核阳性率均优于TST ,可见,TB-IGRA技术在诊断涂阴肺结核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综上所述, TB-IGRA 技术诊断结核病中特异度、敏感度较高且十分可靠,检测更为快速,且不用对患者进行回访判断就可在体外直接完成,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及细胞计数

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及细胞计数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 实验人: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原理 小鼠脾脏位于上腹部左后侧,体积较大,长条形,属于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可经再循环驻如脾脏等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所以富含各 类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分离:采用红细胞裂解法,是根据细胞对渗透压变化的敏感度。 红细胞由于细胞结构较为简单,仅有细胞膜结构,对于膨胀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绝大部分就会涨破,受到破坏。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去除红细胞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2实验材料: 1)健康小鼠 2)手术器械(剪刀、镊子)、解剖板 3)70汇醇 4)PBS缓冲液、红细胞裂解液(ACK 5)0.2%台盼蓝 6)细胞计数板、计数器 7)离心机 8)显微镜 3实验方法: 3.1取小鼠脾脏 将小鼠颈椎脱位处死,用酒精消毒。 用剪刀剪开背部皮肤,再找到脾脏,用镊子夹出脾脏并剪除周围组织。 3.2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

将取出的脾脏置于盛有3mlPBS缓冲液的平皿中,然后再置于尼龙指套中,用 针芯轻轻碾压使得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平皿中。 吸取平皿中细胞悬液置于刻度离心管(15ml)中,以1500rpm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加入ASK至2-3ml,轻轻吹打混匀并放置2min,以破坏红细胞。然后加入PBS缓冲液至10ml,以1500rpm离心10min。 弃去上清液,用PBS缓冲液定容至2ml,吹打混匀即为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3.3 计算细胞浓度 稀释十倍,随机选取一个大方格计数 细胞计数为324个,计算细胞浓度为324X 104X 10=3.24 X 107/ml 3.4 计算细胞活力 在总计为324个细胞中计数,死亡细胞有16 个,计算细胞活力为: 324- 16/324 X 100%=95.1% 在理论范围之内 4 实验结果 4.1 研磨脾脏得到细胞悬液 本实验中将小鼠的脾脏放入尼龙指套内,置于少量PBS液中缓慢研磨,获得细胞悬液。实验中,我们发现尼龙指套不能滤去所有结缔组织,操作中会有结为絮状团块的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在离心后会和细胞绞缠在一起,去除十分麻烦,而且会损失细胞。应该在离心之前尽早用吸管吹打后小心弃去(这样损失的细胞比较少,造成较小的误差)。 研磨脾脏时的力度、时间、温度都会影响细胞的活性。所以应置于冰上快速、轻柔地研磨,置于液体中避免干磨。我们在实验室室温下碾磨,造成细胞破碎较多,影响最终实验结果。 4.2 白细胞计数

DC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与前体细胞的选择

DC在机体免疫监视机制中起着哨兵作用,它能对肿瘤抗原进行识别、处理和提呈,从而启动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制备的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就是利用DC这一特性,因此有效地在体外扩增培养DC是制备DC肿瘤疫苗的重要前提。以下我们将就DC前体细胞选择以及DC培养所需细胞因子进行介绍。 一、DC前体细胞的选择 1.直接分离骨髓、脐带血或外周血中DC: DC在组织中含量甚微,在血液中仅占单个核细胞总数的0.5%~1.0%,难以分离、纯化,且呈高度分化状,体外不易长期培养,更难建系。因此该分离方法目前仅用于DC免疫活性,表面标志及DC亚型功能差异的研究; 2.从人骨髓或脐带血的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DC: 我们通常所指的DC均为髓系DC,其来源于人CD34+造血干细胞。CD34+造血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大量增生能力的细胞,其可从人骨髓或脐带血中分离,在体外通过联合GM—CSF、SCF、IL—6、IL—3等多种细胞因子培养,诱导扩增生成大量的DC,但其缺点在于取材不方便,不利于广泛使用; 3.分离外周血中CDl4+单核细胞: 此方法为目前最常选用的分离获取DC前体细胞的途径。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珠分选出CDl4+单核细胞,采用GM—CSF与IL—4(或IL—13,其与IL—4具有相似性质)联合培养体系,经7~10天即可诱导出大量的典型的DC; 4.由高度纯化的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诱导DC: 利用高度纯化乳铁蛋白阳性的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加入6MCSF,IL—4和TNF—d,可得到DC样形态及具有DC相关表面分子的细胞。从功能上比较,这些中性

小鼠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观察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各免疫器官分布与形态结构,能熟练找到各免疫器官,弄清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方法,熟悉脾脏淋巴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二、实验原理 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生在腹腔左上方,质地比较脆,容易外伤。一般来讲,脾脏有三大功能: 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脾脏还有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 我们利用小鼠来观察脾脏的淋巴细胞。 小鼠淋巴细胞的比重为1.088,利用比重为1.088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将脾细胞悬液置于分离液上层,通过梯度离心的方法,在分离液与脾细胞悬液交界液面处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 三、实验器材 KM种小鼠,PBS缓冲液,淋巴细胞分离液,200目不锈钢网,解剖器械 四、实验步骤 1、杀死老鼠,取出小鼠的脾脏,在pbs缓冲液中冲洗干净。 2、将小鼠脾脏至于200目铜网中,铜网绑定在烧杯上面,剪碎、碾磨,边碾磨边加PBS 冲洗,制得脾细胞悬液。 3、将制得的脾细胞悬液转移到10ml的离心管中,1000r/min 5min离心洗涤,倒掉上清,加入5mlPBS再离心洗涤一次。 4、加入5mlPBS将洗涤的脾脏细胞吹散、悬浮,缓慢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细胞悬液与分离液体体积比为1:1。 5、2000r/min离心30min。 6、小心吸取中间层细胞,1000r/min 5min离心洗涤两次。 7、将制得的淋巴细胞滴于玻片,镜检。

SD大鼠脾脏切除手术最适麻醉的探究

SD大鼠脾脏切除手术最适麻醉的探究 【摘要】目的探究SD大鼠脾脏切除手术的最适麻醉剂,及最适手术切口大小,为大鼠行脾脏切除手术及用于医学实验外科教学提供有力的数据资料。方法将40只健康同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A、B、C、D组),A组水合氯醛麻醉,行1.5 cm切口;B组戊巴比妥钠麻醉,行1.5 cm切口;C组水合氯醛麻醉,行2.0 cm切口;D组戊巴比妥钠麻醉,行2.0 cm切口,分别按要求行脾脏切除手术。结果比较麻醉前后体温、呼吸,P<0.05;对比分析A、C和B、D两组术后苏醒时间,P<0.05;麻醉后心率、术后伤口恢复时间,P>0.05。结论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呼吸频率、体温抑制较强,水合氯醛对大鼠呼吸频率和体温的抑制作用较少,且首剂麻醉成功率高,麻醉起效的时间快,是大鼠脾脏切除手术的最适麻药,该手术最适切口大小为2.0 cm。 【关键词】脾脏切除;麻醉;切口大小;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 脾脏切除术是每一位外科医生都需要掌握的外科基本手术,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是每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1],也是反映外科医生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手术[2]。本文从选取最适麻醉药品、手术最适开口大小,探究SD大鼠脾脏切除手术,希望为外科实验教学及临床技能实践提供有力的数据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20)g,由南充市川北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器材和药品 电子秤,计时器,天平,智能体温计(量程:32℃~42℃,型号:7S0,制造商:豪展医疗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生产批号:WS20060401,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蒸馏水配制成10%溶液,水合氯醛(生产批号:20060712,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生产),蒸馏水配制成1%溶液。 1.3 实验阶段 1.3.1 麻醉方法及用量动物于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实验当天禁水。10%水合氯醛溶液经预试确定麻醉剂量为4.5 ml/kg[3];戊巴比妥钠配制为1%溶液,麻醉剂量为6 ml/kg。麻醉方法均为腹腔注射[4]。 1.3.2 麻醉效果及指标评价[5] 首剂麻醉成功率:首次用适当的剂量给药是否取得麻醉效果。麻醉起效的时间:大鼠无自主活动,对非疼痛刺激无肢体动作反映。麻醉持续时间:麻醉生效至动物自行苏醒的时间。 1.3.3 保定、消毒麻醉后,将动物平放并绑缚在手术台上,手术区备皮,碘伏常规消毒,铺巾。

结核分枝杆菌_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诊断结核感染的临床应用

论 著 结核分枝杆菌 -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 诊断结核感染的临床应用 张 华,黄圣文,罗振元 (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 -干扰素体外释放(T B -IGRA)定量试验用于临床诊断结核的实验价值。方法 收集患者血清及痰标本,ELISA 法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 -干扰素的含量、EL ISA 法定性检测血清HI V 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FQ -PCR 检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结果 T B -IGR A 的敏感度为90.24%,特异度为93.34%;82例肺结核病患者中,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D NA 和结核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4.63%、76.83%和40.24%,经卡方检验,T B -IGR A 与另3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0.01)。结论 T B -IGR A 较灵敏、特异,是一种诊断肺结核的有价值的检测方法。关键词: -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结核分枝杆菌;诊断 中图分类号:R37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29(2009)14-1898-02 IFN - Release Assays for Rapid Diagnosis of Active Tuberculo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ZH ANG H ua,H UAN G Sheng -w en,LU O Zhen -yuan (G uiz hou Pr ovincial P eop le s H osp ital ,Guiy ang,Guiz hou 550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 n of T -cell based IF N - r elease assays (IGRA )for t he r apid diag nosis of act ive tuber culosis.METHODS IFN - and H IV antibo dy were detected by using EL ISA.A nt ibody to M y cobacter ium tuber culosis w as detect ed by collo idal go ld.A t the same time,the M.tuberculosis DN A lo ads w ere examined by F Q -PCR.Statist ical ana lysis w ere perfor med to analyze t he cor relation of IF N - w ith M.tuber culos is antibody and DN A,r espectiv ely.RESULTS T he sensit ivity of T B -IGRA was 90.24%,specif icity was 93.34%;the posit ive rate of T B -IGRA in 82tuberculosis pat ient s w as hig her than fro m sput um smear (64.63%),T B -PCR (76.83%)and t uberculo sis antibody (40.24%).CONCLUSIONS A s a r eplacement of T B -PCR,IFN - can be used as a v alued index to evaluate tuberculosis infectin.Key words:IF N - release assays;M y cobacter ium tuber culos is ;Diagnosis 收稿日期:2009-02-14; 修回日期:2009-05-15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结核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和病原学诊断。至今没有一种准确、快速、可靠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1]。结核分枝杆菌可诱导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因此,检测结核 分枝杆菌菌特异的T 淋巴细胞可作为检测感染的一种新路径。我们利用北京万泰公司研制的结核分枝杆菌 -干扰素体外释放(T B -IGRA)定量诊断试剂盒,对贵阳市疾控中心结防科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正常对照组:本院健康体检者30名,年龄25~48岁。肺结核组:贵阳市疾控中心结防科确 诊的肺结核患者8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0~52岁,平均32.73岁。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同时采集患者晨痰。 1.2 仪器 主要仪器为美国ABI 公司的7500 FAST 荧光定量PCR 仪;瑞士H am ilto n 公司AT 2/FAM E 16/20全自动酶标仪;H eal Force 二级生物安全柜。 1.3 检测方法 抗酸染色法进行晨痰涂片镜检;ELISA 法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 -干扰素的含量,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惠赠;ELISA 法定性检测血清H IV 抗体,试剂盒购自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结核抗体检测胶体金法,试剂盒购于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结核分枝杆菌-DNA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 - 1898 Chin J No so comio l V ol.19N o.142009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 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 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 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 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 -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 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 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 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 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 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

-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 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 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 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 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 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 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 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 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 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 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 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属单室 胃。

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

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 黄殿玲,李核,何文琴,李霞,杨佩,王纯 摘要:用组织块法和冷消化法对小鼠脾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并对正常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培养可获得比较均一、稳定的细胞群,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形态。 关键字:脾细胞原代培养形态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分离出来,在适宜的培养液以及培养箱中存活,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经过一定时间还可以观察到一定量的细胞。直接从身故体内分离的细胞,如小鼠的脾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尚未发生细胞分裂、增殖的细胞即为原代培养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续增殖,在数量上大量扩增,此时的细胞为继代培养细胞。 在生物体内或体外,正常的细胞只能分裂一定的次数,然后停止分裂,最终死亡。这一过程称为衰老,此为正常的现象。只有细胞被转化后,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就称为细胞系/株。细胞培养基要满足细胞的生长需要,包括pH、渗透压、营养和生长因子等,已保证细胞的增殖。细胞培养皿是特殊制造的使细胞可以贴壁。这就要为细胞的培养创造适宜的环境,使细胞更容易存活或生长。细胞培养箱常指二氧化碳培养箱。它可以提供合适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和培养基中的缓冲系统共同作用,保持细胞培养液的酸碱度。 超净台通过将空气进行过滤,为细胞培养的各种操作提供了一个干净的环境,使细胞培养免于细菌和真菌的污染。在细胞原代培养的操作过程中,这个设备是必要的,细胞本来就比较易感染,不易存活,在空气中,以及人体表面存在许多易感染细菌,所以为了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一定要保持操作过程干净,无污染。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中心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研究细胞的某些生理特性,同时在体外进行细胞培养,也打破了以往的细胞只能在生物体内增殖、分裂。其特点包括:大量实验材料;单一、纯粹细胞类型培养基的成分可控,即生长条件可控/全合成、无血清培养基;易于观察;易于操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取出生一周的小鼠,采用颈椎脱臼的方法牺牲小鼠。取一只小鼠置于解剖盘中,抓住小鼠的尾巴,确保小鼠的前爪在解剖盘中,慢慢的安抚使小鼠安静下来;用剪刀或手术钳紧紧的按住小鼠的颈的后部,用力向后拉小鼠的尾巴;切记不要

小鼠脾细胞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 崔文强201300140012 2015.4.7 【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并对小鼠脾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2.掌握无菌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无菌操作台的使用; 3.学习掌握染色法鉴别细胞的生死状态的原理及方法; 4.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对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数进行计数; 【实验原理】 1.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动、植物细胞从组织中取出,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离体的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并且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从供体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称为细胞的原代培养。当培养的动物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时,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从一个容器中以1:2或其他比例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扩大培养的方法,称为细胞的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累计次数就是细胞的培养代数。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活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要方便和简单得多。被培养的动物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揭开生、老、病、死的规律,探索优生、抗衰老和防治各种疾病的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的方向发展。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细胞培养的意义 具有其他生物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培养条件易改变和控制,便于单因子分析;便于人们直接对细胞内结构、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及病毒学等)已被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的局限性:在脱离机体复杂环境下,细胞培养条件与躯体环境有一定距离;观察到的结果有时难以正确反映机体内的状况;细胞培养得到的产物少。培养细胞的条件有水的质量、无菌环境,最适温度、渗透压、气体条件、最适PH、营养条件和培养基质等。 2.细胞死活鉴定 细胞生死状态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 活细胞和死亡细胞在生理技能和性质上主要存在一下差异: ①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地通过;而细胞死后,细胞膜受损,其通透性增加。基于此,发展出了以台盼蓝、伊红、苯胺黑、赤藓红、甲基蓝以及荧光染料碘化丙啶或溴化乙啶等为染料鉴别细胞生死状态的方法,上述染料能使死亡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此外,应用植物质壁分离的性质也可鉴定植物细胞的生死状态。活细胞的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因其原生质的选择透过性已遭破坏,故与高渗透压溶液接触时不产生质壁分离。 ②代谢上的差异:活细胞中新陈代谢作用强,细胞内的酶具有较强的活性和还原能力。基于此,发展处了以荧光素二乙酸酯(FDA)、荧光素二丙酸酯、荧光素二丁酸酯或荧光素二苯甲酰酯等酯化的荧光素鉴别细胞生死状态的方法,上述酯化的荧光素亲脂性提高,容易被细胞吸收进入,活细胞内的酯酶具有较强的活性,可将酯化的荧光素分解而释放出能发荧光的荧光素,该物质不能自由透过活的细胞膜,积累在细胞内,荧光显微镜下显示有明亮的绿色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

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 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 陈素君 200900140007 实验目的:了解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学习细胞消化、细胞计数、营养液的配制 及酸碱度的调节。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学会分辨死活细胞,掌握细胞计数。 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用无菌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内进行培养,使其不断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细胞培养的突出优点,一是便于研究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二是细胞培养便于人们对细胞内部结构(如细胞骨架等)、细胞生长及发育过程的观察。因而是探索和显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技术,但是不可忽略它脱离了生物机体的一些变化。细胞培养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得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散成单个游离的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不断地生长及繁殖。 要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台盘蓝氧化与还原型颜色不同,活细胞由于新陈代谢产生较强还原力,染色后呈无色,死细胞染色后呈蓝色。细胞计数以显微镜计数法进行,即将少量待测样品悬浊液置于特定的具有确定容积的载玻片上(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 细胞浓度(个/ml)=4个中等方格内的细胞总数÷4×10000×稀释倍数。 实验用品: 一、器材 解剖剪、解剖镊、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皿、纱布块、吸管、橡皮头、烧杯、移液枪、注射器、针头、Eppendorf管。上述器具彻底清洗、消毒、烤干、包装好 倒置相差显微镜、酒精灯、酒精棉球、试管架、解剖板 二、试剂 PBS缓冲溶液、培养液、台盘蓝 三、小白鼠 实验方法: 1. 细胞的原代培养 1.1断头法处死小鼠,将血放掉洗净,在酒精中浸泡3min消毒。 1.2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操作,将小鼠背朝下放在解剖板上,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剪开。沿 开口向两侧斜着剪开,翻起皮肤露出腹腔,即可看到白色的胃。提起胃,找到后面条状的脾,用弯头镊子取出脾,将周围的脂肪组织去除。PBS缓冲液清洗1-2次待用。 1.3在无菌培养皿内加入PBS缓冲液30滴,用L型针头吸取PBS0.2mL注入小鼠脾脏,用针 头在脾脏上戳几个小孔,顺脾脏轻轻刮,从小孔挤出分散的细胞。 1.4将培养皿倾斜,使大块组织充分沉淀,吸取分散的细胞悬液2mL,1000r/min离心5min。

小鼠脾细胞培养实验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3月30日 姓名张行润系年级2009级生科4班学号200900140177 同组者张少华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小鼠脾细胞培养实验仪器编号105 一、实验目的 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学习细胞计数、营养液的配制等,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细胞原代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解成单个游离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二)细胞死活鉴定 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染色法和仪器分析法。染色法是常用的细胞死活鉴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不同的死活细胞鉴定方法有各自不同具体的反应机理,但无论采用何种办法,都是利用了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 染色法分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根据染色机理的不同,染料或使死细胞着色,或使活细胞着色。死活细胞在生理机能和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包括: 死活细胞细胞膜通透性的差异: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膜,对细胞起保护和屏障作用,只允许物质选择性的通过;而细胞死亡之后,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常用的以台盼蓝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所以经台盼蓝染色后只能使死细胞着色,而活细胞不被着色。甲基蓝有类似的染色机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也可鉴定死活。 死活细胞在代谢上的差异:是采用美蓝染料鉴定酵母细胞死活的依据。美蓝是一种无毒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由于活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性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美蓝染色后活的酵母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的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使美蓝处于氧化态,从而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胞器的专有染料。如液泡系的专有染料中性红。中性红是一种低毒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液泡着红色,而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被着色;死细胞的液泡不被着色或浅染,染料弥散于整个细胞中,细胞核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有时侯为了增加染色效果可以将两种染料结合使用,如甲基蓝-中性红混合染色法。 三、实验器材 剪子,棉球,75%酒精,移液枪,无菌操作台,正置光学显微镜,倒置光学显微镜,解剖盘,滴管,离心管,离心机,注射器,Eppendorf管,培养皿,酒精灯,塑料培养皿,载玻片,盖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脾脏细胞原代培养及观察计数 实验背景: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1.无菌条件:净化工作室,风淋室,传递窗,高效过滤器,洁净层流罩,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电热干燥箱,滤器,高压灭菌器,抗生素 2.细胞生长条件:纯水蒸馏器,纯水仪,培养板,培养瓶,CO2培养箱,培养基,血清 3.细胞检测条件:倒置显微镜,酶标仪,微孔板震荡器,高速离心机,移液器 4.细胞保存条件:液氮罐 1.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遁过高效滤器除去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空气得到净化。净化空气徐徐通过工作台面,使工作台内构成无菌环境。 2.Zeiss滤器:过滤除菌:大多数培养用液,如人工合成培养基、血清、酶液等均采用滤过法除菌。

3.CO2培养箱: CO2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 ℃,5%CO2 。 使用CO2培养箱培养细胞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用螺旋口瓶培养细胞时,需将瓶盖微松,以保证通气。 ②保持培养箱内空气干净。定期消毒(90 ℃,14 h)。 ③箱内灭菌蒸馏水3000毫升蒸馏水槽中以保持箱内湿度,避免培养液 蒸发。 三、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 1.水:新鲜配置的三蒸水或去离子水 2.平衡盐溶液:无Ca2+、Mg2+的缓冲液 PBS:NaCl 8.0 g KCl 0.2 g Na2HPO4.H2O 1.56 g KH2PO4 0.20 加水至1000 ml 3.消化液: ①胰蛋白酶作用于与赖氨酸或精氨酸相连接的肽健,除去细胞间粘蛋白及糖蛋白,影响细胞骨架,从而使细胞分离。 ②胰蛋白酶液浓度越高,作用越强,但超过一定限度会损伤细胞。 ③胰蛋白酶是一种黄白色粉末,用无Ca2+、Mg2+的PBS缓冲液配制常用的胰蛋白酶液浓度是 0.25%。用滤器过滤除菌。 ④胰蛋白酶液消化时间:2-10分钟。 ⑤用含血清培养液终止其对细胞的消化作用 4.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维持体外细胞生存和生长的溶液,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①天然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有血清、血浆和组织提取液(如鸡胚和牛胚浸液)。 优点: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好 缺点:来源受限,成分复杂,影响对某些实验产物的提取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易发生支原体污

实验大鼠常见脏器形态学取材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大鼠常见脏器形态学取材方法和注意事项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大鼠常见脏器形态学取材方法和注意事项 [取材内容] 大鼠肺组织、大鼠肝脏组织、大鼠胰腺组织、大鼠胃部组织、大鼠空场回肠组织、大鼠肾组织、门静脉血、淋巴组织、大鼠心脏。 [试剂及药品] 戊巴比妥钠或10%水合氯醛、75%酒精、生理盐水、多聚甲醛或福尔马林液、3戊二醛磷酸 盐缓冲液LP 或4戊二醛、肝素钠、器械液器械清洗消毒液 [器材] 备皮刀、解剖台、弯盘、组织剪、眼科剪、手术刀柄、刀片、小号弯式血管钳、蚊式血管钳、 眼科镊、无损伤血管夹、聚乙烯管、三通管、丝线、培养皿、天平、一次性离2ml、、冻存管、肝素锂真空采血管、微量移液器、高速离心机、注射器 10ml、5ml、 2ml、无菌手套、冰箱、冰盒、液氮罐 [取材动物] 大鼠 [取材步骤] 1. 取材前夜禁食,自由饮水。 2. 小鼠称重,按照50mg/kg的比例用5ml的注射器配合针头抽取戊巴比妥钠备用。 3. 正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抓住大鼠的尾巴,另外三个手指抓住大鼠的颈部,使大鼠头部向向下。这样腹腔中的器官就会自然倒向胸部,防止注射器刺入时损伤大肠、小肠等器官。右手持注射器,从腹部近腿根处刺入后再腹部皮下穿行深入,动作轻柔,缓慢注射。注射完药物后,缓缓拔出针头,手指按住针口对小鼠腹部轻柔按摩,促进麻醉药物的吸收,掐小鼠尾部检测小鼠麻醉程度。 4.将小鼠四肢固定于解剖台上,暴露小鼠整个胸部和腹部,修剪去腹部毛发,75%酒精消毒。 5.沿腹侧正中线自阴茎上源由下而上剪开腹部皮肤直至剑突,向两侧钝性剥开皮肤与皮下组织,暴露腹壁浅肌层。沿白线钝性分离腹壁肌肉,剪开腹膜,暴露腹腔,将肝脏向上翻起,显露肝门。 6.门静脉血采集:将剪成斜口的聚乙烯管尖端背向肝门方向插入门静脉,抽取门静脉血2ml,无创血管夹夹闭门静脉止血。将抽取门静脉血加入一次性离心管低温静置过夜,4℃离心,3000-3500/min,10分钟,吸出上清液,分装,-80摄氏度保存备用。

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胞

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 胞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从小鼠脾脏中分离淋巴细胞 1小鼠断颈处死,酒精浸泡5分钟,超净台内打开左侧腹部皮肤,小心分离皮下组织和腹部肌肉暴露出脾脏,提起,剪去周围结缔组织,放入有PBS的小瓶中。无菌镊子夹碎,挤压脾脏,将获得的细胞悬液移入无菌试管中。 2另取无菌试管,先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然后将试管倾斜,略放平,吸取刚刚制备的细胞悬液缓慢的加入试管中,一般分离液和细胞悬液的体积比为1:2,要轻要慢,不要冲破了淋巴细胞分离液和细胞悬液的界面。选用适合自己分离目的细胞的离心力和时间进行离心。个人用1500转/分钟,20分钟。 3离心后取出试管,可以看到不同的分层,一般上面是非细胞成分和细胞碎片,接下来是单个核细胞,再往下是红细胞等。吸走上层非细胞层弃之,吸出单个核层在另外无菌试管中,因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加入PBS 离心洗两遍(PBS1000转/分钟,10分钟)。 4,洗好的细胞加入1640培养液和20%的血清中重悬,缓慢加入已经制备好的尼龙毛柱子中,封好,放37度孵育一小时。一小时后取出,超净台内将柱子立起,针头下面放无菌试管(我们的柱子是用大号注射器做的),以HANKS液和血清先后缓慢冲洗,巨噬细胞贴在尼龙毛上不下来,B细胞也相对吸附冲洗下来的不多,所以冲洗来的大多是T细胞,纯度可打到80%到90%,再次冲洗并且用力挤压,这样得到的就是B细胞。得到的细胞可以以1640加血清配制的培养液进一步培

养或做它用。但是淋巴细胞分离液得到的细胞只能算是粗分,如果实验要求高最好选用磁珠或流式分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