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述广东的城市化

论述广东的城市化

论述广东的城市化
论述广东的城市化

问题1、广东各地的城市化程度目前怎么?

通过复合指标法,(加权计算非农业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构造了一个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比重*65%+第三产业比重*2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10%

1、本文选取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可查性,在广东统计年鉴中可以轻易找到需要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城市化过程是经济、人口、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多要素的系统转换过程,本文选取了经济、人口等方面的要素通过权衡计算来得出城市化率,具有全面性。

3、本文指标体系是针对城市化本质所选取的,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在非农业人口比重的计算上,本文采取的是非农业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值。因为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或者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就业的问题,使得户籍地与居住地分离。从这意义上看,户籍制度已经失去了居住人口统计的意义。而该指标不仅体现了人口在经济城市化指标问题探析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而且较准确地把握了城市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还反映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广度与深度,较之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得出我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率,如下表。

问题2、各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在空间发展上, 城市化与土地非农化的矛盾冲突问题

广东省城镇人均用地理应偏低,然而,实际上却高于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农村各类非农建设异常活跃,用地剧增,耕地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地价低廉,劳动力价格便宜,管理控制较松等原因,对非农产业产生吸引。而农村集体由于能以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收取属地管理费等各种形式从非农产业发展中获益,于是引发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的热潮,使非农用地剧增。由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民土地被征用,补偿标准较低,没有配套的社会保障措施,出现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成为“城镇化中的新弱势群体”。

(二)城市化发展地域不平衡,城市规模结构不尽合理

据《广东统计年鉴》显示,土地和人口分别只占全省23%和31%的珠三角,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75%和87%,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中山为广东省的核心区,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10.7%,却集聚了全省常住人口的37%,一般预算收入的80.4%,产出全省70.5%的GDP;而占全省土地77%、人口69%的东西两翼和山区五市,仅及珠三角的24.5%和16.4%。目前这些地方已经进入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人民生活达到宽裕的小康水平,广大乡村地区达到都市化的

成熟阶段,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已成为一个拥有3950余万人口,城市化水平达70%,正在超越城市群成为向都市圈发展的地区。

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广东城市数为47个,其中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4个,100-2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18个;50-100万人中等城市12个;20-50万人小城市10个。广东的城市规模结构基本属于“两头小中间大”(特大城市少和小城市少,中大城市居多),而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构除了核心城市略有不同外,其他地区同样是“两头小中间大”,并未能完全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以大中小城市为依托的金字塔式的比例结构,特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数量明显偏少,不利于城市辐射能量由高到低的逐级传递,整个城市体系缺乏有效的承传支撑。尤其是北部山区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驱动能力不足。

(三)教育瓶颈问题在日益凸现

随着广东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长期在城市就业。但迁移到城市里的农村移民素质相对较差,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城市基本的生活需要。他们必须具备基本的读写运算能力,必须学会如何在与过去所熟悉的地方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所有的家庭成员马上面临着许多新的学习需求。不仅扩大了对成人教育的需求,而且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会日益凸现出来。由于户籍的限制,这些移民子女的入学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如果不允许移民子女接受正规的城市学校教育,与普及义务教育和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是相违背的,也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不利;如果允许移民子女就近到城市中的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势必使现有的满负荷运转的城市中小学校不堪重负。

此外,城市经济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城市内的财富分配不均,下岗失业人口的增多等因素造成区域间和城市内部的不平衡发展,出现了不断增长的相对贫困人口。而文化程度较低,又是贫困家庭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贫困户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低→家庭收入低→难以摆脱贫困,贫困家庭的这种状态具有明显的传递性。所以,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消除相对贫困,就要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上做文章,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对贫困家庭子女和外来工子女的教育上。

(四)要谨防城市病的发展

广东以前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运动使城镇分散发展,集约化程度不高,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城镇基础设施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加剧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虽然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城市化质量较差。“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导致大量人口仍居住在农村地区,难以发挥城市的集聚优势,城市人口素质较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社会服务薄弱,生活质量不高。此外,广东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矛盾复杂,城乡结合部建设更为混乱,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城市病”几乎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都会遭遇到的一个问题。其典型特征是:众多的人口拥挤在空间有限的城市,住房紧张、交通紧张、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由于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特别是汽车等自动交通工具的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分化加剧,贫富悬殊扩大,在一些地方形成“贫民区”,甚至出现社会治安的严重恶化。而目前珠三角都市群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城市病”,如大城市交通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水和电资源短缺等;中小城市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和硬化道路比重低、污水、废物处理设施缺乏等等。

问题3、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城市化进程?

1、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充分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简单技术产业。对那些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行业和企业要给予优惠和奖励;要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民营企业,给予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应大力营造微型小企业(吸收劳动力多要求不太高)的创业环境,建立灵活多样的小企业孵化机制,提供财税、担保贴息、规划指导和包括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各利益主体用市场化的方式共同参与以求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2、提高素质,公平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人员素质。面向劳务输出开展特色培训,紧贴劳务市场需求,努力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地方品牌促进盲目流动向“市场劳务”的转变,各地、各职业学校要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拉动招生、提高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措施来抓。同时教育部门要成立职业介绍机构,学校也可通过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加强职业道德、就业形势、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教育。还可组织开展短期培训,常年招生、常年培训、常年安置就业;在全国各地重点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广泛收集用人信息,做到培训、就业、管理一条龙服务。

3、要强化制度创新,以有利于促进农民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及向市民转化为目标导向,加快破除其市民化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直接影响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安排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及社区管理制度等。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有必要促进农村土地的进一步流转,当农民外出打工时能将土地使用权转包、出租、继承或有偿转让,或者作为资本入股,取得其应有的股权和红利收入,或者干脆实行土地的自由买卖,可以使农民有条件在城市生存下去,而且会更有进城的积极性,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要实行城乡统筹、市场化就业,变城市就业的“户籍门槛”为“素质门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要取消附属在户口上的各种利益,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达到户籍与各种福利待遇完全脱节,彻底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身份认定方式,或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申报城市户口的政策,只要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能在城市安家立业的农民都可以转为市民入籍城市,实行人员自由流动,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以“低门槛进人、低标准享受”为原则,加快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费用应以个人为主、政府和集体支持为辅。

广东旅游景点大全

广东旅游景点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营口沟域旅游景点大全 营口沟域旅游:河海港城,温泉果乡 概况: 营口座拥中国十大港口之一,山、海、河、林、泉、寺交相辉映,具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海滩、绿色的山峦和万紫千红的果园,使其成为辽东半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营口依托港口城市多元文化,大力发展滨海沟域旅游,以鲅鱼圈、盖州和大石桥的近港乡村为核心,以连续6年经济发展建设增速全省第一为动力,打造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集港口观光、温泉洗浴、水果采摘、山庄休闲、海韵美食于一体的沟域旅游产业集聚带,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打造北方温泉旅游重镇。 营口位于辽东半岛东北岸,大辽河

入海口处,是东北地区最近出海口城市,是东北振兴、沈阳经济区配套改革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唯一同时覆盖的城市,是环渤海与哈大高铁、沈大高速唯一交汇点城市,是辽宁打造全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的领跑城市,是面向大东北和环渤海温泉海滨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和自驾游组团游的重点集散地,是东北地区山、海、河、林、泉、寺旅游资源富集,东北同类城市高端时尚温泉和度假酒店发展最快的城市。营口市连续18届成功举办了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连续4届成功举办了中国营口·国际海滨温泉节和辽宁冰雪温泉旅游节。全市下辖“两市四区”,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0公里,人口240万。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峰值已经转移到辽宁的大背景下,营口市已经连续6年经济发展速度全省第一,同时空气优良天数连续4年全省第一,营口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教案资料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年11月13日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 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国的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2)中心区人口密集;(3)交通拥挤;4、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失业人口增多;(6)社会秩序混乱。【范恒山 2009年09月】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城市膨胀发展,中小城镇发展缓慢。这就说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道路交通的拥堵,居住环境差等,因此,要建立现代化合理化信息化宜居型城市就得,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分担大城市的功能。其次,应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不 合理等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进程,而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交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和策略,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和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创新型特色城市,放宽大城市管理规模,重点建设几个国际型超级大城市。什么叫创新型特色城市呢?创新型特色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他好。中国的大小城市估计有成千上万,但大多数城市不出名,城市形象不好,没有影响力,也许别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个城市的存在,何来出名,何谈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呢?举个列子:一个中型城市,也许你什么卫生、环境等都做得很好,但就是不出名。原因就是没有特色,但如果你一个中型城市,你把他的绿化全部弄成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植物(比如把南昌的全部绿化植物卖了,全部改种成竹子),或者把整个城市重点发展一种产业。水城威尼斯,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无论它人口多杀,环境有多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但不是说把城市全部建成宗教圣地或是把城市全建在水上。主要说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所创新。

广东旅游资源概述

广东旅游资源概述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辖21个省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广东是主要侨乡,南方门户,毗 邻港澳,对外开放早。深圳、珠海、汕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海 外与内地都具有吸引力,因此商业,外贸等均居全国前列。 一、自然旅游资源 广东旅游吸引力首先在于其社会、经济环境,同时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岸线绵长,多温泉,地貌形体复杂,丹霞山为丹霞地貌典型,肇庆岩溶地貌发育,西樵山熔岩地貌构 成美景,汕头海蚀地貌奇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州、潮州为历史 文化名城,佛山为四大名镇之一,多有伽蓝浮屠,广东了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 之一。岭南园林别具一格,顺德清晖园、番禺馀阴山房、东莞可园、佛山十二石齐为四大 名园。而近代史迹数量多,分布广。从鸦片战争起,历次革命斗争中的名故居、重要遗址、陵园等不胜枚举。近来各开放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旅游吸引力之一。 二、人文旅游资源 粤菜为中国最主要的菜系之一,以用料广泛而精致为特点。蛇、鼠、猫、狗、中草药 鲜花等都可入菜。讲求精、鲜、嫩、爽、滑、香、脆,代表菜有盐水鸡、白斩鸡、黄道鸭、梅菜扣肉、叉烧、冬瓜盅、牛肉丸等。而蛇羹、砂锅狗肉、烧鹅、烤乳猪、红烧果子狸等 为著名野味。广东月饼以品种多、皮薄鲜软有名。小吃品种极多,如云吐面、糯米鸡、虾饺、鱼粥、猪肠粉等。 粤剧形成于清初,行当齐全,唱腔十分丰富。潮剧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有一唱众 和的形式,表演细腻,服装用潮绣,有地方特色。广东音乐明快、活泼、惋转、悠扬、地 方情调浓郁。南音为深受欢迎的地方乐曲,唱高速格律严谨,唱腔悠扬动听。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 求创新。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肇庆的端砚和草席、佛山的剪纸和醒狮、潮州的陶瓷和抽纱、岭南盆景、阳江风筝、东莞烟花、新会葵艺等, 琳良满目,享誉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商城的旅游购物工艺品。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2课时主备:朱云审批:赵旭莲编号:9G9030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会分析逆城市化的成因 4.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读自学思疑初探问题尊重认知规律,亲历感悟知识生成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阅读课本P41页内容,归纳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P41页阅读部分,回答下面内容: (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结果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二、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病” (1)成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___________,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

【思考】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在地处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2.城市郊区化(又称_______)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__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着增强。 (2)有更多的______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3)运用________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4)控制_____________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5)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__________。 (6)________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导思合作互助探究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形成主动探究与的意识和能力 1.【探究材料】材料一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 材料二我国正逐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到2015年底,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我国近现代城市化特征及原因

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特征及原因 摘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不同阶段城市化概况,从经济结构以及深层机制上对城市政策的制定进行了新的剖析。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简介 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为城镇化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辞海》对此的解释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总的来说,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 2、我国近代城市化概况 早在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宋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虽然经历了元代外族入侵的重创,但至明朝已然出现了以私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萌芽。进入近代以后,进入近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开始在中国出现,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模式。首先是入侵带来的脱离自身独立发展的殖民地色彩,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不得不根植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次是商业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工业难以吸收过剩劳动力,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有限。再次是自然灾害和传统“小农经济”瓦解的天灾人祸夹击下农民被迫涌入城市谋生,带来消极的城市化效应。 二、建国以来城市化进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百年以来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的混乱局面,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全新时期。但纵观建国六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其过程也非一帆风顺,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1957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全国上下于一片废墟之中呈现出“百废待兴”的状貌。据国民政府内政部1947年编印的全国行政区域简表,1947年全国共有69个设市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调整新设,1949年底城市数增加到136 个,建制镇2000多个,城镇人口4900 万。 1949年至1952年三年历史上又被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化率从10.64%上升到12.46%,城镇人口增长率为7.5%。这一时期对交通运输建设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的大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镇对劳动力的吸引。此外,农村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劳动力结构改变同产业结构改变基本同步。加之尚未对城乡人口流动进行控制,因此人口增长率较高。 1953年到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其突出特征是进行了15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这一时期,我国新设城市八座,并形成了一批工业基地。 尽管此时的城乡经济发展还没有显露出严峻的问题,但这一时期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无疑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城市政策和人口政策等埋下了伏笔。 首先是产业结构重型化。“一五“期间,国家的建设和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规模巨大、用现代技术装备的重型工业。重工业投资是轻工业的7.8倍,占工业总投资的85%,增长速度是轻工业的2倍。在工业部门内部,投资又集中在直接生产部门,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严重

广东旅游文化资源的分析及开发策略

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7月/23日/第A04版 亚太广角 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促广东旅游更上一层楼 广东旅游文化资源的分析及开发策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课题组庄伟光杨荷卿邹开敏 广东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通过挖掘广东省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以及现代文化的开放性,深入挖掘广东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支持开发和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遗址及近现代革命遗址的旅游资源,就可以努力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项目和内容。 广东有不少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见证华侨文化的开平碉楼、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的一座四海神庙——南海神庙,粤北南雄县的珠矶巷、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宋代沉没商船“南海一号”等等。260年后“哥德堡号”重访广州就给广州旅游掀起了一个高潮。 以岭南文化为主题 广东旅游文化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着力开发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乡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多元的宗教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把传统文化引入旅游市场,充分利用这些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广东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宗教文化、特区文化资源优势,发掘地方音乐、戏剧、歌舞等文艺节目,演绎岭南风情,丰富旅游内容。比如巧夺天工的器艺文化有广绣、潮绣、广雕、玉雕、佛山剪纸和陶瓷制品;流淌的音符——岭南建筑与园林文化等,这些民间技艺成为旅游元素,是广东旅游走向成熟,迈向旅游文化大省的重要标志。 挖掘广东饮食文化 深入挖掘广东饮食文化,鼓励和支持广东名牌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饮食习俗是广东文化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粤菜享誉海内外,“食在广州”也早已闻名于世。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目前,各大旅行社都开辟了“美食广州”“食在广州”以及“美食文化节”等旅游线路,但还必须继续对广东的饮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力求通过对深入挖掘广东饮食现象并加以利用,可以让游客再饮食方面透视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大力开发商务文化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港澳毗邻,商业文化发发达。每年两度的广交会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商的到来,因此有着不可多得的商务文化。随着广东旅游、招商、投资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和国际直航航机的不断增多,将旅游资源与商业贸易资源相结合,利用广州自明清以来就是千年商都、是华南商业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这一重要特点,适时创造一些商业机会和文化机会,如举办各种规模的商业展览、会议以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逐渐由“游客”变成“商人和朋友”,增加旅游者的消费,同时增加旅游者重返的机会。广州正恢复清代商业领头羊十三行的风貌,弘扬广州的经商传统。 充分开发温泉文化 广东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据省国土资源部门统计,目前广东共发现地热泉点300余处,总面积1463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和云南,与福建并列居全国第三。2008年广东温泉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00亿元。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温泉旅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温泉旅游集疗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符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在崇尚自然生态的今天倍受人们青睐。但广东温泉文化尚未能由行业普及到全社会,要充分开发广东省的温泉文化,特别是将温泉

广东旅游简介

简称:粤 省会:广州 位置:面临浩瀚无际的南海,背负雄峻的南岭山脉;境内河流多,有奇丽的“丹霞地貌”,具有“绿水丹崖”的秀丽景色。 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人口:6000万左右。 行政区划:全省有21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3个县、3个自治县及45个市辖区。 概貌: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河流多,海岸线总长为全国之冠。 广东历史渊源流长,距今十几万年前就有“曲江马坝人”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古为百越(粤)之地,故简称粤。秦始皇一统中国,于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唐代在今广东、广西建置岭南道。 元代设广东道。明代设广东道宣慰使司,后改为广东布政使司。清代设广东省,沿用至今。 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风云际会,英雄辈出。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省港大罢工、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历史英雄人物,并留下许多珍贵的遗迹。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持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岛屿众多。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广东省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三百多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一千多万公顷,园地面积84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57%,活立木蓄积量3亿立方米。广东海域辽阔,河网纵横,水库众多,鱼塘遍布,水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89种。动、植物品种繁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甘蔗、水果为主.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广东作为中国文化的交融点,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而独具多元文化的奇幻特色。它是中国社会变化的万花筒,其中展现的既有历史文化的源远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好的城市聚集,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效益差别来。所以,滨海的良港、河流的两岸、铁路的沿线,不仅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相反,“穷乡”则往往处于“僻壤”。地理位置沿海、沿江的城市或临近已有大城市的地区总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又因为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资源供给的地区价格差异,从而影响城市的分布和工业布局。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整理)广东旅游资源汇总21个城市

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 一、佛山市: 1、佛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建筑的角度看,祖庙是一组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南北中轴线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其整体布局规整庄严,蔬密有致,亭台廊榭的设置严格遵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原则,以藏和露的巧妙辩证让游客觉得其内部空间含蓄、内敛、复杂、神秘继而产生肃然起敬之感。(门票:20元) 2、佛山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保存的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就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门票:15元) 3、佛山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高庙路,始建于1506年,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免票景点) 4、佛山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陈村花卉世界座落于素有“千年花乡”美誉的顺德市陈村镇,交通便利,距广州20分钟车程。总占地面积一万亩,汇集世界各地花卉企业300多家,在这里万花争艳、各放异彩,是名符其实的“花卉世界”。陈村花卉世界于1998年3月开始动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投资1.5亿元,采取“政府搭台,花商唱戏”的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后再租给客商,不仅使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而且使项目具有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特点,形成了“三位一体、三大分区”、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建设格局,三位一体是建立花卉交易市场、国际兰花交易中心、花卉主题公园;三大分区即展销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高新种植区;实现了“五通一平十配套”,包括水电、邮电、道路桥梁、吸排水系统、清洁、保安、金融、进出口检疫、电脑信息、报价中心、

20讲城市化及其影响

限时规范训练20城市化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某市三大产业比重和城乡人口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年该市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该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3%,且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答案:B 2.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9年该市人口最多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D.第三产业产值先降后升 解析:根据该市的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可计算出该市人口总量,其中2019年最多;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可能增加;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由2019年的约40%增长至2019年的约60%;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可能持续增加。 答案:C (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A.1949~1955年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D.1985~2019年 解析:读图可知,1985~2019年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 答案:D 4.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解析: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目前为52%左右,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C 5.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易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B 城市变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观察到城市的景观,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 一、城市化概述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 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我国大部分城市还不具有良好接纳包容这么多农村人口的条件,这就使得原本就不算发达的城市,无法解决这部分迁移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住房等各种问题,也给原本基础设施条件差、住房条件差的城市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备密度高,活动强度大,人多车多,导致交通拥挤。城市地域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功能混杂,建筑密集,

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要点归纳:自然旅游资源

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要点归纳:自然旅游资源 (一)广东地理概况 1、广东自然旅游资源三大类 (1)地景旅游资源(2)水景旅游资源(3)生物旅游资源 2、地理位置 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四依广四,南临南海,毗邻香港、澳门地区。 3、地形特点 (1)五岭:大庚岭、骑田岭、荫渚岭、都庞岭、越城龄。 (2)省内最高峰:韶关市乳源县石坑堆。省内最大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省内第二大平原:潮汕平原。 (3)主要山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南龄山脉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4)海岸线漫长,有五个对外开放港口:广州港、黄埔港、汕头港、汕尾港、湛江港。(5)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4、气候特点 总体气候特点有四个: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沿海夏秋间多台风、眾雨,冬春有寒潮侵袭。 北回归线标志塔三座:汕头鸡笼山、从化太平镇、封开江口镇 5、矿产资源 储量占第一位的矿产:髙岭土、泥炭、冶金用脉石英、水泥用粗而岩、错、晞 煤矿的分布:粤北山地、西江流域、海州地区,多为无烟煤 省内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韶关钢铁厂 我国第二大铅锌矿:韶关仁化县的铅锌矿 6、森林资源 分布:怀集一一英徳一一和平一线以北的粤北山区 主要用材林:松、杉、樟、核 经济林:竹、油茶、油桐 7、水力资源 (1)珠江(河长2214公里,水量居全国第二,入海口:由北至南依次为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 (2)西江(发源云南曲靖市马雄山,入海口是珠海的磨刀门,省内最大的河流) (3)东江(发源江西寻乌县,入海口东莞虎门,深、惠、港的主要用水源) (4)北江(发源江西信丰县,入海口顺徳洪奇沥,省内水能蕴藏量和开发量最大) 8、水产养殖 著劣市县:珠海市、汕尾市、南澳县 9、人口民族: 56个民族在广东都有分布,以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为主。

中国城市化专题复习

中国城市化专题复习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城市 材料一:唐朝时期,帝国都城长安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约有居民200万。宋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城市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13世纪末,南宋都城杭州居民人数超过100万。他们支撑着数以百计的饭店、旅馆、茶馆、妓院、乐坊、戏院、娱乐会所、园林、市场、作坊,以及专门经营丝绸、珠宝、瓷器、漆器及其它商品的商铺。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见,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大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城市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重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材料三: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子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向西,敦煌、楼兰、龟兹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丝绸之路上。 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各港口城市“蕃客”(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客商)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3)结合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总结推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因素(一)中国古代城市 (2)特点: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6 分)(3)政治中心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和交通的繁荣发达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农民人身依附减轻等 (二)中国近代城市 材料一: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材料二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到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激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枸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来源:学|科|网]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

广东旅游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思考(doc 13页)

广东旅游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思考(doc 13页)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旅游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和总结30年来的经验教训,对未来的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产品创新为魂,制度创新为魄 ——广东旅游发展30年的回顾与思考 潮之 从1978年到2008年,广东旅游在开拓与创新中经历了整整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三十年中,广东旅游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中,广东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广东旅游不仅总收入长期居全国前列,所占比重独居全国旅游业四分之一,更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下,以诸多划时代的创举,打破了观念和制度禁忌,推动了中国旅游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站在历史的转折点,重新回顾广东旅游的发展历程,思考广东旅游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5年,白天鹅宾馆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世界一流酒店组织”的宾馆。 1.2经营产品创新 与国外密切的联系带来的是广东企业的大视野与对于旅游新需求的前瞻能力和敏锐洞察力。1984年,全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在广东中山温泉宾馆在温泉区落成;1989年,锦绣中华在深圳开园,随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深圳欢乐谷主题公园相继开业,在南中国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主题公园群,他们的成功带动了全国范围内主题公园建设的高潮;以中山温泉高尔夫为发端,全国各地都开展了高尔夫球场建设, 1992年12月18日成立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被“世界吉尼斯记录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并取得连续十二年高尔夫世界杯的主办权;1995年,第一家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正式开门接客; 1996年,以金山温泉景区为基础,恩平成功打造第一个“中国温泉之乡”;1997年,广东中旅组织了中国首个“徒步穿越罗布泊荒漠探险旅游”团,随后组织开展了多种探险旅游项目,引领全国探险旅游风气之先。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11·重庆卷] 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 图1 文综1.K1[2011·重庆卷] 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文综2.K2[2011·重庆卷] 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2011·福建卷]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6题。 图1 课标文综3.K1[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课标文综4.K2[2011·福建卷] 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

量、历史文化 [2011·天津卷]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题。 课标文综5.G1[2011·天津卷] 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生产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2011·山东卷] 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6~7题。 图3 课标文综6.K2[2011·山东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课标文综7.K2[2011·山东卷]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