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鉴定新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中药鉴定新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中药鉴定新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中药鉴定新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中药鉴定新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中药鉴定新技术》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近两年来新开设的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限选课程,课程的建设充分整合了近年来相关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的相关资料和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其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视野,本文作者针对其课程体系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建设与实践,并对课程教改后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大学4年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及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标签:中药鉴定新技术;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以及中药市场营销方向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中医专业的选修课程。《中药鉴定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学科起源于古代,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从最初建立到成熟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传统的中药四大鉴定法包括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为解决中药材的真伪、优劣和安全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及新技术的渗透,多种中药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应运而生,使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更加准确、有效,并推动其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成为了多学科的汇集点[3]。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中医药大学近两年来的新开设了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限选课程《中药鉴定新技术》,主要面向已经掌握了中药学相关专业基础的大四年级本科生讲授。由于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涉及技术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学校的重视。当前国内其他中医药院校尚未开始该课程,更没有相关的专用教材,因此,如何才能建设好《中药鉴定新技术》这门课程,提高《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相关教学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教学内容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1课程的建设

中药鉴定技术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尽量做到既体现现代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同时通过对学生的互动与调查,从有关市场就业等信息的反馈,了解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用人情况,在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对于完善中药鉴定的标准化和科学性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如色谱法、光谱法、中药分子鉴定、毛细管电泳、X射线衍射、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并进行实验设计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现代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发展,在形态组织鉴定新技术方面,采用组织体视图像分析,用CCD摄像机直接参与对标本进行采样,将采样的图像经格式的转化

数据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书(张素青)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建设任务书 编号:XM-6 项目名称:XM-6-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数 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 所属部门:信息工程系 教务处制 二〇一七年二月

填表说明 一、“任务”和“项目”均填写此任务书。 二、编号及项目名称依据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填写。 三、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准确、详实,表达要严谨、简洁明了。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要突出创新要素、发展要素,立足实际,体现增量。 四、分年度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与进度安排及资金预算等两部分内容要相互呼应,保持前后一致。 五、有关栏目内容可续表。 六、计划书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所属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职称教授 手机 项目概述及2016年建设成果: 根据《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中落实XM-6建设省级高等职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求,学院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发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项目以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课程线上应用为基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水平、一流立体化教材为目标,在两年内将此课程建设成具有高职特色、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工学结合”度高及实用性强的示范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项目与企业团队共同建设,借鉴企业实践经验,注重高质量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研究MOOC展示平台的运用,并将二者结合应用,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增强成果的实用性,力求切实解决教学重难点。 项目建设周期从2016年1月开始,预计2018年12月结束,建设期三年。 2016年成果: 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项目建设标准

高级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简介

《高级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高级医学微生物学(Advanced medical microbiology) 课程简介 高级医学微生物学(Advanced 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阐述近年来医学微生物学领域中有关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大量新进展资料,包括细菌耐药性,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医院感染,细菌生物膜,细菌L型,新现与再现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疫苗,性传播病原微生物,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等,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密切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启发研究思路。 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二、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三、总学时数:20 学时,理论授课 4 学时,辅导16 学时 四、教学方式:配合多媒体讲授概述,其余内容辅导、讨论学习 五、考试方式:开卷100% 六、教材和/或主要参考书目:(包括主编、书名、出版社和出版年代) 参考文献: 1.龙北国 江丽芳主编 高级医学微生物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贾文祥主编 医学微生物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闻玉梅主编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 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4.严杰 钱利生 余传霖主编 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 Kathleen Park Talaro. Foundations in Microbiology. 5th edition, 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版) 2005 6.徐建国主编,分子医学细菌学,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七、教学目的和要求: 旨在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启发研究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与现实的紧密关系,有些题目和内容可根据当年的热门话题由教师指定或自选。 八、教学主要内容:(章、节)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细菌毒素 第3章 细菌耐药性 第4章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医院感染, 第5章细菌生物膜,细菌L型, 第6章新现与再现的病原微生物, 第7章微生物疫苗, 第8章性传播病原微生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 第9章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等, 第10章幽门螺杆菌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任务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高〔〕号)和《德州学院关于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院政字〔〕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指德州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中校外的( )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第三条依托引进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平台应用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完成新老平台教学资源迁移,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 第四条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自主建设具有校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遴选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建设要求与内容 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院校《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教学 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体现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心得,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具体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教改中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医学院校《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和微生物学的交叉学科,随着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广泛重视,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环保领域的不断渗透,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监测方面已凸显出它的巨大作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我们急需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微生物知识的人才,不仅熟知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染物的原理,而且能够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与时俱进地解决环境问题,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这就对环境微生物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琐碎繁杂,感性认识差,需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对课程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兴趣逐渐降低,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实验;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在考试方法上,单一化,多采用笔试,影响了学生能力全面的提高。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每个《环境微生物学》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1]。 1.突出《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色与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体现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增加“医院环境”内容,以适合医学院校内环境类专业学生使用。医院环境问题是非医学院校的环境专业的弱项,医学院校办环境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医学特色,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特点解决医院环境问题,使医学和环境科学很好地交叉;同时,可以增加学校新专业特色和增加学生就业渠道。《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增加“医学环境微生物治理”、“耐药性菌株”等相关主题。编写相关的讲义,内容增加:①医院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②抗辐射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③细菌耐药性对医院废水的生物治理的影响;④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与课堂讲授内容相联系,应用到课堂教学。例如在讲病毒繁殖过程时,除了讲解教材中所列举的大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效果

1.建设了协作与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创建互动、讨论组等大量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分工合作,改革了传统教育教师单打独斗的弊端,有助于不同教学与学习理念的拓展与传播。 2.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在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反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的被弱化,学习者的“学”的主体作用被强化。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的速课课件,学习者可以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利用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视频或微课等进行学习或者课后的巩固复习。“贴心大学”交互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交互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贴心大学提供的一种在线学习、交互学习的新模式。一用网络平台,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学习的限制,提供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自主的安排学习。 3.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网络平台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实践实训区和评价考核区等,利用在线开放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多元化的交互式和应用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4.推动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内容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综合考试等,在线开放课程还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所以,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了教与学评价体制的变革。 5.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实践环节涉及教学等多学科内容,相关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在精品在线开放网络平台建设中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次实验课内容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 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 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六、实验中万一有菌液打翻、有菌材料污染桌面或衣物、割破手指等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备、挂图、仪器。注意节约使用消耗材料及药品试剂,注意用电安全及节约水电。 八、实验结束,要清理桌面,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值日同学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齐,离开实验室前要关好门窗、水、电,并将手洗干净。 九、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讲解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章医学微生物绪论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与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一、微生物的种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在农业方面,可以用微生物制造菌肥、植物生长激素等、杀死害虫。 2.在工业方面,微生物应用于食品、皮革、纺织、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日趋广泛。 3.在医药工业方面,有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选用微生物来制造一些维生素、辅酶、ATP等药物。 4.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在基因工程技术中的作用更显辉煌。 三、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

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微生物学又形成了许多分支;着重研究微生物学基础的有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分子微生物学等。按研究对象分为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在应用领域中,分为农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等。 第二节微生物学发展史 一、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北魏(386—534)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方法。11世纪时,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 意大利Fracastoro(1483—1553)认为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数种途径。 奥地利Plenciz(1705—1786)主张传染病的病因是活的物体,每种传染病由独特的活物体所引起。 18世纪我国师道南在《天愚集》地描述了当时鼠疫猖獗流行的可怕凄惨景况,同时也正确地指出了鼠疫的流行环节。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对病人的衣服蒸过再穿就不会感染到疾病,表明已有消毒的记载。 大量古书表明,我国在明隆庆年间(1567—1572),人痘已经广泛使用,并先后传至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国家。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1676年创制了一架能放大266倍的原始显微镜,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2、微生物的生理学时期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发酵成醋创用的加温处理法,就是至今仍沿用于酒类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英

大学英语应用写作(四川师范大学)Chapter 1 Choice of Words

Chapter 1: Choice of Words I.Objective of This Chapter 1.Teaching Purpose: teach students basic rules for choosing words in essay writing 2.Focus: 1)One of the prewriting skill: inquiring 2)Basic rules for choosing words: Appropriateness; Exactness and Conciseness 3)Grammar and mechanics: Capitalization and Punctuation 4)Case analysis: Lacking Conciseness; Error with Wrong Part of Speech 5)Write about a person II.Teaching Arrangement. 1. Total Class Time for This Lesson: 180 minutes 2. Teaching Arrangement: 1) Prewriting: 30 minutes 2) Basic Writing Skill: 50 minutes 3) Grammar and Mechanics: 40 minutes 4) Case Analysis: 30 minutes 5) Writing Process: 30 minutes III.Teaching Process 1.Prewriting: Inquiring 1)Introduce prewriting skill: inquiring 2)Assign two consolidating exercis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is skill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探讨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6-01-04T10:22:06.5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陈琳权苑 [导读]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655000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当代医学科学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各科、药学等联系十分密切,已经成为医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如何更好地设计医学微生物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将立足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未来发展趋势,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课程设计 前言 近年来,信息时代背景下,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需求,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突出学科特色,强化学生对学科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因此,加强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科学调整理论与实验课程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是医学院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无论是临床专业、还是影像、检验等专业,均需要学习该门课程,但是,每个专业特色及侧重点不同,一概而论的安排课程,势必会影响专业人才发展。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要结合各个专业特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课时,例如:针对临床专业来看,作为临床医疗活动的重要主体,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为此,要适当增加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课时,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学以致用目标;而针对小专业而言,在日后工作中,涉及该方面知识较少,可以在课程设计时,适当减少该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避免顾此薄比现象的出现[1]。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开展的核心,其选择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因此,院校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及专业特点,选择知识难度适中、范围合理的教材,并坚持先进性、系统性原则,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新病原体流行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如:增加禽流感等内容,始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前沿研究成果相关内容,另外,受到区域性特点的影响,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突出教学重点,例如:云南某院校,结合当地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病原体,将恙虫病、钩体病及鼠疫等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为培养专业化人才提供极大帮助。 三、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发展需求,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成为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育者要重视对教学模式的研究,立足于专业教学目标,将临床疾病作为主要题材,根据具体内容,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及情景式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将执业医师考点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医学微生物学科学中涉及到的细菌、病毒及真菌等种类多、且体积微小,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如Flash、视频等软件)展示微生物形态,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形态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 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重点在于实验,而实验室作为开展实验活动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强对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首先,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并进行适当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确保对实验器材等要素的规范管理;其次,积极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减少由于违规操作对实验器材的影响;最后,充分利用教学改革契机,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力度,如扩充实验室面积、增加仪器设备等,为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提供更多支持[2]。 五、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生是教学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根本,二者缺一不可,缺少高素质师资队伍,无法培养出高质量专业人才。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是课程设计发挥积极作用的重中之重。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别,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且能够将其运用于临床教学过程中,聘请资深教学专家作为师资带头人,合理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重点培养年轻教师,为年轻教师提供出国深造和学习的机会,始终保持科研活力,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考核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稳定、快速发展。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应现代教育趋势等方面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教育者要明确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下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优化,通过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分配、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及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等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为我国医学领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超群,吴移谋,张艳艳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10,18(03):259-261. [2]马伟峰,范宏英,龙北国等.研究性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20(05):12-14.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教程文件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 笔记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 主讲人: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万辉副教授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本质、课程团队建设与分工,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与设计,focusky软件的基本介绍与实操,PPT制作的技巧,ImindMap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录屏软件的介绍与实操学习。 戴永东 2017.10

绪论运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可以说,翻转课堂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慕课的理念和声势,而真正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则是微课,因此,对于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中文音译。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二者的差别是,慕课由系列化的视频资源和活动研讨活动构成,是自成体系的在线课程,制作者在互联网上发布,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即可完成一门课程,不需要实体课堂,微客是碎片化的视频资源,选题来自学校课程,短小、独立,由任课教师制作或选用,布置给他所教的学生课前学习,并在课上交流研讨,与学校课程紧密相连。 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讲,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专题一解惑翻转课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翻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翻转为“问题探究”。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翻转课堂得以合法存在和有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导翻转课堂实践与发展的指南。 1、掌握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自组织学习理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1、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 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2、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 3、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翻转为“课 前学习+课堂研究”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授课专业:医学检验 学时:4学时 实验十三沙门菌属和变形杆菌属检验 ( Salmonella test and Proteus test)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模拟临床情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掌握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检验程序及鉴定方法。 二、实验设计及安排 ㈠模拟标本:血液(正常血液中分别加入3种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并编成1、2、3、4号。 ㈡实验分组:2人为一组,每组鉴定一种标本,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㈢实验教学过程: 第一天 1.布置任务(检验程序设计、增菌培养、看书、查找相关沙门菌检验、血培养的资料) 2.发标本 3.教师需提供的材料:增菌液 第二天:增菌结果观察,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 1.教师需提供的实验材料: 培养基:SS,EMB 试剂: 0.5%美蓝水溶液,2%伊红水溶液,20%乳糖水溶液等 其他:无菌平板, 1ml无菌吸管,5ml无菌吸管,吸头若干,革兰染液,玻片,显微镜,镜油,擦镜纸,电吹风等 2.教师提示:细菌生长的现象;取菌操作需严格无菌。

第三天:分离培养结果观察、涂片染色镜检、初步生化反应。 1.教师需提供的材料 培养基: KIA,MIU,半固体,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枸盐酸盐琼脂斜面培养基,硝酸盐等 试剂:20%尿素水溶液,0.4%酚红水溶液,1%溴麝香草酚兰酒精溶液,20%葡萄糖水溶液等 其他:无菌中号试管,无菌小号试管,1ml无菌吸管,5ml无菌吸管,吸头若干,斜面板,革兰染液,玻片,显微镜,镜油,擦镜纸,电吹风等 2.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分析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不同的菌落;染色结果不正确。 3.教师提示:SS、EMB的结果分析结合这两种培养基的原理来解释 第四天:生化反应结果观察,最终鉴定 1.教师需提供的材料 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40%KOH肌酸溶液) 沙门菌属诊断血清 2.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各项生化反应的结果判断;进行血清学诊断的方法及步骤;根据片面的实验结果做最终结论。 3.教师提示:生化反应结果要结合培养基的成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细菌的最终鉴定要综合形态染色、菌落性状、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的各项实验结果。 三、实验报告: 1.写出检验程序; 2.详细描述实验结果并分析; 3. 结果报告;注意列出各种细菌的鉴定依据。 四、实验小结: ㈠实验准备 1.标本1: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

最新《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 主讲人: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万辉副教授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本质、课程团队建设与分工,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与设计,focusky 软件的基本介绍与实操,PPT制作的技巧,ImindMap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录屏软件的介绍与实操学习。 戴永东 2017.10

绪论运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可以说,翻转课堂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慕课的理念和声势,而真正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则是微课,因此,对于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中文音译。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二者的差别是,慕课由系列化的视频资源和活动研讨活动构成,是自成体系的在线课程,制作者在互联网上发布,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即可完成一门课程,不需要实体课堂,微客是碎片化的视频资源,选题来自学校课程,短小、独立,由任课教师制作或选用,布置给他所教的学生课前学习,并在课上交流研讨,与学校课程紧密相连。 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讲,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专题一解惑翻转课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翻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翻转为“问题探究”。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翻转课堂得以合法存在和有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导翻转课堂实践与发展的指南。 1、掌握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自组织学习理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1、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 促进者” 2、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 3、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 研究” 4、翻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翻转为“问题探究” 5、翻转技术应用:教学中应用的技术由“展示内容”的工具,翻转为“自主学习、 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的工具 6、翻转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由“传统纸质测试”的评价方式翻转为“多角度, 多方式”的评价方式。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280040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学分:3 总学时:60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2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教材: 1、医学微生物学,李凡、徐志凯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教材: 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第一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它与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外科学等学科感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以后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2、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与应用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与应用 本文以当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設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为主要出发点,以《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课程为例,探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的方法,并展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的应用成效,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更好的加快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进程。 标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 前言: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课程建设更是应该顺应信息化的时代建设潮流,从而构建优质化和精品化并存的网络课程。就当前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和应用的现实情况来看,仍旧存在某些问题影响教育实效性的根本提升。因此,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扭转这一教育局面,成为相关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以《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课程为例,就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与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当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多年,但是以资源共享为主题的素材建设与应用所提出的时间并不长[1]。特别是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当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与应用中仍旧存在某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目标定位不足,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某些管理者或教師因自我认识不足,过于重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量,将通过评选看做是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素材整合、资源共享的目的难以得到充分落实,极易造成素材资源的浪费。 其二,素材内容单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PPT、课堂录像等方式为课程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化的教育模式虽然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延伸,但是无法确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精准互动交流,难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性,进而影响教育实效性的根本提升[2]。 其三,反馈系统缺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中进行学习,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忽视学生的客观需要。平台所构建的网络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网站日渐失去活力,信息反馈科学性不足,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的方法——以《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为例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有效的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同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凭借资源节约、教育公平的优势,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中备受关注,并且获得了教育者的积极青睐[3]。因此,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素材建设过程中,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精)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主讲教师:宋利琼 (2008年度春季学期) 教学内容: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性实验) 授课对象:2006级医学专业学生 教学时间及学时:3学时 【实验任务】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从疑似肠道感染性细菌的患者临床标本中确定病原体。请将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在讨论完善后记录在实验报告本,并将可行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中实施。 生化反应 血液或黏液脓血便肠道选择培养基37℃、18-24小时可疑菌落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学鉴定增菌培养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对糖的分解试验原理及其结果。 二、掌握细菌对蛋白质、氨基酸和其它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试验的原理。 三、掌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培养特性。 四、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 二、掌握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IMViC试验 四、五糖发酵试验,铁质双糖试验 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和团体精神。 3、对学生严格把关,保证实验课的过程和结果。 4、采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 思考题: 1.怎样从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与鉴定伤寒杆菌? . 2.肥达氏反应中为什么要用“O”“H”“A”“B”四种抗原,分析肥达氏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沙门氏菌在铁质双糖培养基中有何特点,如何与痢疾杆菌区别? 参考书目: 1、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 室编 2、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编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授课教师刘一倩 高秀芝 2006年3月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1目的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几种常见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2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油镜的工作原理 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粗调螺旋、微调螺旋、光圈等部件;光学系统由接目镜、接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组成(图1-1)。 (1)镜座 镜座是显微镜底座,用以支撑 全镜,呈长方形。其上装有电源开关、照明 光源、保险丝、光源滑动变阻器等。 (2)镜筒 镜筒上连接目镜、下连接转换 器,光线从筒中通过。 安装目镜的镜筒分为 可调式的单筒和固定式的双筒两种。从镜筒 上缘到物镜转换器螺旋口之间的距离称为筒 长。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 , 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镜臂 连接镜筒和镜座。有的镜臂是 固定的,有的可向后方倾斜,其作用是支撑 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焦装置等。 (4)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可安装3~5 个物镜,一般是3个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油镜)。转动转换器时,可以按需要调换各种 物镜,将之推到使用位置上。 图1-1 光学显微镜构造示意图 (5)载物台 载物台呈长方形,中央有一 孔,为光线通路。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 进器。 (6)推进器 推进器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 齿轴和齿条构成,转动其上螺旋,可使标本片 向前、后、左、右移动。研究型显微镜的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精密的平面坐标系。如需要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物像时,可在第一次检查时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下次按数值移动推进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1.物镜转换器; 2.物镜; 3.游标卡尺; 4.载物台; 5.聚光器; 6.虹彩光圈; 7.光源; 8.镜座; 9.电源开关;10.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微调螺旋;13.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 (7)粗调螺旋 粗调螺旋用于粗放调节物镜和标本的距离。老式单目镜显微镜的粗调螺旋向前扭动,镜头下降接近标本。新式双目镜显微镜(如Motic 显微镜)镜检时,双手向后扭动使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远离物镜。使用显微镜观查标本时,主要使用粗调螺旋调节。 (8)微调螺旋 用粗调螺旋只能粗放地调节焦距,难于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因而需要用微调螺旋做进一步调节。其每转一周,镜筒移动0.1 mm 。新式研究型显微镜粗、微螺旋为共轴式。原则上,微调螺旋每次旋转不超过一周。 (9)光圈 在聚光器下方,可任意开闭,用来调节射入聚光器光线强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