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大学马原复习提纲

南京大学马原复习提纲

南京大学马原复习提纲
南京大学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学渣逆袭吐血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分X5个=20分)

1.马克思主义(P2-P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物质(P3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社会存在(P9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4.生产力(P100):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5.生产关系(P10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6.经济基础(P10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阶级(P115-P116):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阶级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8.资本(P158):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9.价值(P14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145):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简答与论述(简答10分X5个=50分;论述15分X2个=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与影响

(1)创建一种认识世界和历史的科学的方法和结论——唯物史观。

(2)创建剩余价值学说。

(3)引入阶级概念、创建阶级斗争理论。

(4)指导建立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5)帮助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转型,实现了独立、富强两大目标。

(6)对未来人类社会还将产生重大影响。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如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2)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中有动;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即动中有静。

4.时间和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3)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4)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联系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发展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律)。

A.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联系: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

展的基本趋势。

D.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E.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F.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矛盾解决的形式都各有其特点。

G.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第一、矛盾性质的特殊性。从空间上看,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从时间上看,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着整个过程的基本趋势和该事物的性质,这样的矛盾叫根本矛盾,反之则是非根本矛盾。第二、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在众多矛盾中,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其余都是次要矛盾。不论在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的内部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个则是次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即集中精力抓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兼顾非主要矛盾及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第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矛盾性质的特殊性和矛盾解决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方式的特殊性,即非唯一性。

H.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质量互变规律。

A.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外在规定性。

B.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C.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3)否定之否定规律。

A.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因素。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肯定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又包含肯定,否定就是肯定。

C.辩证的否定: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7.实践与认识

(1)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而这一反映过程实际上在实践活动中完成。

(2)实践是能动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3)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准确地认识世界。

A.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C.尊重社会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辨证的、有机的结合。

8.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A.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B.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2)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A.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一是理论只有回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实践中去,才能得到得到检验和发展。

B.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方法是理论的具体化。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A.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某一具体认识过程,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人类的整个认识过程来说,认识永远不会完结,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A.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A.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B.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10.如何正确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的说明

A.生产力是从根本上影响生产关系,并不否认其余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反对唯一决定论。

B.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具有复杂性,并非一一对应,且要考虑到社会制度的调整。

(2)生产关系的变革

A.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

B.生产关系又是人来规定的、是人选择的结果。

C.看待生产关系的变革需要持有辩证法的标准,不能将其视为自然而然的过程,也不能夸大人的作用。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是十分复杂的。

A.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适合生产力状况而阻碍其发展。

B.旧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的调整和改变,能够暂时地、局部地对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会阻碍其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尤为突出。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11.劳动价值论

(1)劳动创造价值

A.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要满足别人、社会需要的。

C.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D.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E.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分别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决定。

F.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2)价值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表征

A.商品的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3)价值规律

A.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价格波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C.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表明:价格既不是无限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地下跌,商品价格归根到底要受价值制约;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会成为现实。

D.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

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2.剩余价值规律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剩余价值出现的两个前提

A.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B.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C.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殖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D.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力的使用能够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这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E.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准备。货币可以是资本,但货币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资本。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但并不一定都是用货币来表现。(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这个只能看课件了,出计算题什么的。。)(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A.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C.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产生了剩余价值。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为揭露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E.△剩余价值率(m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无酬劳动/有酬劳动。

(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或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已定(或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5)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A.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某些或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了较好的技术和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B.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因为它也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C.区别:(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都能获得。(2)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而一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资产阶级将长期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3)超额

剩余价值的获得不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6)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A.从生产规模上来看,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看课件例题)

B.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

C.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D.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表现: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经济危机的双重后果: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巨大破坏,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又使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得到缓和,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倒退后得到恢复和发展。

(8)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A.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B.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实质的锐利武器。

13.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中马克思思想的运用

(1)原始资本积累与自由竞争

A.原始资本积累时期(14、15世纪--17世纪),即工厂手工业时期。

B.自由竞争时期(17世纪--19世纪)。

C.同一部门内资本家之间为了攫取超额剩余价值而进行竞争,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而进行竞争,资本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使利润率平均化,从而形成平均利润率,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又会驱使资本家疯狂地卷入竞争的旋涡。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20世纪中叶)

A.垄断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自己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地位而制定的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所规定的大大高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商品时所规定的低于这些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帝国主义。

D.帝国主义五大基本经济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瓜分世界市场的国际垄断同盟形成;最大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主权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结果。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积极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境界;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消极作用: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积累和发展,必然使经济危机更为严重和频繁;必然导致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引发财政和信用危机。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归根结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不能掩盖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

(4)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名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

B.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拓宽,产生了新的生产手段和工具。

C.生产关系的变化: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在劳资关系上,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调整,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D.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又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国家权力的重心由议会向政府转移。

E.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在家族资本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经理资本家人数增加、作用上升;家族资本家对企业控制方式的变化,逐渐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无产阶级的变化:工人绝对数量增加迅速,素质提高;第三产业工人已占主体地位,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工人阶级构成日趋复杂化、多层次化;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劳动时间缩短,不少人成为股票的拥有者;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途径获得帮助;中间阶级出现新的分化,分为“中间偏下”和“中间偏上”两部分人,中间阶级的人数大幅度减少;阶级关系的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所淡化。

14.社会主义两次飞跃

(1)社会主义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

A.两个前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

主义的建设者。

B.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

(2)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

15.马克思思想中社会主义的特征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公有制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计划经济(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没有市场、商品

(5)社会消费品的分配:先是按劳分配,后是按需分配

(6)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国家消亡

(7)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16.列宁新经济政策(1921.5)

(1)核心: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可以流通。

(2)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存在,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赁、租让、下放的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3)以市场为取向。

(4)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5)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6)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质。

(7)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2018—2019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考形式:闭卷 题型 一、单项选择(10题,10分) 二、多项选择(10题,20分) 三、简答题(5题,40分) 四、论述题(两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8分)复习要点(红色标注为重点内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正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南京本科院校名单

南京本科院校名单 一本 1.南京大学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东南大学 4中国药科大学 5河海大学 6南京师范大学 7南京审计学院 8南京理工大学 9南京邮电大学 二本 1南京农业大学 2南京林业大学 3南京医科大学 4南京工业大学 5南京财经大学 6南京艺术学院 7南京邮电大学 8南京理工大学 9江苏警官学院 三本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电气工程系化工与制药工程系 2.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院系:商学院人文学院园艺系动物科学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 信息技术学院艺术系综合系国际技术学院 专业:会计学| 会计(会计与审计)| 金融(银行经营方向)| 市场营销/商务英语| 市场营销| 商务管理| 会计(国际会计)| 电子商务|

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经管系人文系计算机系电光系机械系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英语系、经济系、管理系、民用航空系、数理力学系、艺术系、 5.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化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6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7.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8.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药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 9.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药学,制药工程(中药.生物),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 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11.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信息工程,英语,微电子学,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12.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马原复习提纲详细

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 3.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 1.坚持唯物辩证法。 2.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务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务的内部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

2016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之前看过论坛里很多学姐学长的经验帖,对最开始毫无头绪的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如今终于圆了自己的南大梦,也希望自己对一心想进入南大文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复习效率. 一、关于考研的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南大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谈,因为每个人的初衷不一样。在我看来,不管出于怎样的理由,它一定要强大到支撑你从一开始走到最后。如果问我为什么,我只能说喜欢就是喜欢了,没有理由。如果能说出来,要么是说服自己要么是说服别人的。 为什么选南大,是因为想去南京。在收集信息时南大的历史,人文精神吸引了我。当然,中途也被一些道听途说差点放弃。现在想来都是一些很小白的东西,比如我可不可以跨专业,可不可以跨地区,等等。一句话——只要你有报考研究生的资格你就可以报南大。关于歧视,很多学校多有,南大也并非十全十美,但他是我所能了解到的在公平方面做得最好的了。如果有人说南大歧视,那么它“歧视”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自身。 (二)考试科目 公共课不必说了。现在很多人对专业课考什么还不太清楚。南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以上专业初试题目都是一样的。专业一是文学卷,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专业二是语言学卷,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三)试卷结构 专业一:十个名解(50分)——古代文学3个,现当代3个,世界文学2个,文艺学2个 论述题六选四(100分)——古代文学2题,现当代各1题,世界文学1题,文艺学1题 专业二:古代汉语(40分)——名解四个(20分),文选翻译(20分) 现代汉语(40分)——貌似都是一些简答题,不好意思,记不太清楚了 语言学纲要(20分)——两个简答各10分 论文写作(50分)——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二选一 二、考研专业书目 (一)基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原辨析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DE)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C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它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E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作用 4、真理具有(ABCDE ) A 具体性 B 全面性 C 过程性 D 客观性 E 普遍性 使用价值是( C ) A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商法学主要参考文献

《商法学》课程参考文献 兰州商学院 二○○七年四月

《商法学》参考文献目录 一、外国译著 1.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中国百科全书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2.[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3.董安生译:《英法商法典》,法律出版社,1991年出版; 3.金邦贵译:《法国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4.杜景林等译:《德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8.《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9.费安玲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0.《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二、论文集 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2.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第1辑,第2辑; 3.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4.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5.中国商法年刊,第123卷; 三、专著、教材类 (一)商法学专著、教材(具有代表性的) 1.张国键著:《商事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出版; 2.李玉泉、何绍军主编:《中国商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3.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出版; 4.苏惠祥主编:《中国商法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5.徐学鹿主编:《商法学》,中国财政经济版社,1998年出版; 6.黎燕主编:《商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7、雷兴虎主编:《商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8.李黎明、于颖主编:《商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9.赵万一主编:《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马洪主编:《商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2.赵旭东主编:《商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3.官欣荣主编:《商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出版; 14.施天涛:《商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覃有土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商法总论专著、教材 1.董安生等编著:《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徐学鹿主编:《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3.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任先行、周林彬著《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马原辨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马原复习提纲(详细)

绪论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 3.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 1.坚持唯物辩证法。 2.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 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务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务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于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 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本思考题第4题) 答: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互相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47; 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对立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P49-50(书本思考题第5题) 答: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51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P51~52 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意义: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采取既克服又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P68-69(思考题第1题)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综合以上两方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65-66;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真理的绝对性2相对性3辩证统一)P74-76。 答:真理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020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

2020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招聘辅导员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 A、基于学校 B、在学校中 C、为了学校 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答案】D 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答案】C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4、幼儿教育在我国学制中处于()的地位。 A、非义务教育,学制之外 B、属福利部门,学制之外 C、属教育部门,基础教育 D、属教育部门,但不是基础教育 【答案】C 5、说幼儿想像具有再造性,是从()来说的。 A、想像发生

B、想像过程 C、想像目的 D、想像内容 【答案】D 6、()是元认知知识的一种,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A、学习策略 B、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习策略 【答案】A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辨是非的教育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说理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B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答案】C 9、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B 10、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马原辨析题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辨析题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地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这一说法不正确。。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它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它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苍白幸运的偶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

马原知识点详细版

题型分布,我们是30个1分的单选题,10个2分的多选题,4个5分的简答题,4个5分的辨析题, 1个10分的论述题。标头没有加黑的基本上就是选择题, 绪论(不是很重点,放到考试前记吧)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2: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从 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2、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及代表人物(名字太长了,我只取了容易记得部分,反正是选择题)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法国)、傅里叶(法国)、罗伯特·欧文(英国)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P14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6 第 一句话可以出选择题)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 重要的理论品质(选择题中选项一般说是与时俱进)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社会主义社会,是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 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3、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6、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P22、23中的第一、二、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P28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哲学的类型P2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物质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理解} P30 第14行,列宁对物质概念作的规定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意识的定义P30、3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既是自然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P31

2017年中科院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6年中科院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新祥旭考研分享: 自去年准备考研开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现在将自己考研的一些体会写下来,供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参考。初试成绩:英语:75政治:73数学(二):132物理化学(乙):135;报考的是中科院北京的研究所。 一、考研准备 (一)考研从何时开始准备 我准备的比较早,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年了,中间有过停顿,大三下学期还有课,主要是自习的时间好好利用,考研的关键时间还是在暑假及暑假之后。每个人开始的时间都不一样,淡定的人晚一点,有个学长九月份正式开始复习也考了390+上了清华(考数学的人暑假前建议要看),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计划以及个人情况准备即可。我觉的考研应该是一个系统,有些事、有些参考书你可以不做,但是有些东西是必须要做的。 (二)院校选择及联系导师 院校选择因人而异,研究生毕业考公务员的选择稍差的学校也可以,有个学历即可;想在专业领域内发展的建议考个好点的学校。关于联系导师我只说一下中科院,中科院要联系的早一些,中科院(学硕)初试报名的时候是对应老师的,不像高校对应的专业或实验室,化学所目前仍是这样,理化所进行了改革,拟录取之后进行双选,但是还是建议早点联系。根据学长的建议和自己的体会,应该在接近暑假联系的时候比较好,这时候老师一般也不确定他今年会有名额,我去年暑假找好的老师就是被推免生占去了名额,导致我在10月份又临时换所,重新找老师,也是因为原来的所里没有合适的老师,很是仓促。但还是要试试,最好联系老师组里的学长去做几天实验,没有条件暑假去的话,去老师那里做毕设也是可以的。 (三)考研班的问题 是否报考研班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我建议政治报个强化班或冲刺班比较好,其他科目看自己的个人情况。我去年没有报考研基础班,但报一个新祥旭考研的政治冲刺押题班,由于之前时间紧张,就没有去报基础而报的冲刺班。 二、复习参考书及复习体会 (一)英语复习参考书及复习体会 1.单词书 新东方乱序便携版及张剑说文解词:刚开始只买了一本XDF的便携版,但是个人感觉太薄了,只有释义,后来为追求心理安慰买了本张剑说文解词,但是太厚了,看一遍太麻烦,词根、例句都有,根本没时间细看,免得浪费money,还是看了一遍,之后就束之高阁了。 单词书选取建议:只要是正规考研机构出版的和自己看着顺眼即可,现在乱序版比较受青睐,一般有选新东方,英语红宝书,星火等。 记忆单词:背诵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是没什么技巧和方法的,背的太痛苦的可以去论坛找技巧,个人感觉背单词要重复多次,别指望一遍背会就成,人都是会忘的。 时间安排:暑假之前要多花点时间在词汇上,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吧,暑假之后由于专业课和政治要开始重点复习,所以时间会压缩,但是单词最好每天都看,中间不要有停顿。暑假之前记忆单词要全,暑假之后要有侧重点(真题和高频),毕竟考研真题中不可能大纲词汇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述 1、“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P1 2、计算机之间通信方式划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P9 两者特点(了解):C/S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P2P方式:两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3、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4、名词解释:WAN(广域网) MAN(城域网) LAN(局域网) PAN(个人区域网) 5、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P17 (1)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2)不同使用者的网络:公用网、专用网 (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接入网AN(又称本地接入网) 6、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及各层作用P27-P29 1)OSI的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的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 3)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物理层(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帧)、网络层(包)、运输层、应用层 4)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正在运行的程序)提供服务【HTTP、SMTP、FTP等】 5)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6)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7)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 8)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9)运输层两种协议的作用: a、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 b、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只能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 7、协议: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其次,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8、服务访问点SAP: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互信息)的地方P30 第2章物理层 1、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有三种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 P38 2、调制方法分为两类:a、基带调制 b、带通调制(包括: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3、传输媒体可分为两类:a、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UTP无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b、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通信、无线电微波通信(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P45 4、信道复用技术(无需细看):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统计时分复用STDM P47 5、名词解释 a、xDSL: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HDSL:高速数字用户线 SDSL:是1对线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