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抖针,一根普通针灸针创造的神奇

中华抖针,一根普通针灸针创造的神奇

中华抖针,一根普通针灸针创造的神奇
中华抖针,一根普通针灸针创造的神奇

一根普通针灸针创造的神奇,一个简单技术创造的奇迹,无论什么疼痛,都让你10秒钟快速见效,一根针,22个穴位,无论是疼痛,还是内妇杂症,还是美容,瘦脸,减肥,都可以达到神奇的效果。这就是非常独特的疗法,中华抖针疗法。

什么是中华抖针疗法,这是本人在10年前和一位民间针灸高手探讨时学会的,这是一个独特的针法,一般疾病每次只需要1根针,只需要普通的针灸针就可操作,病症严重的时候才可能3-5根针,对各种疼痛,各种脏腑疾病效果神速,一般10秒钟左右疼痛即可大大减轻,或者消失。

中华抖针疗法,安全可靠,操作时候基本无痛,深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普通的疾病不需要留针,只需要操作10秒钟左右即可,效果快捷。

大家可能都看到了现在国内很多针灸培训班,各种独特的针法相继面世,比如董氏奇穴,截针,腹针,八字疗法等等非常多,大家在赞叹技术神奇的同时可否想到,这些大师的效果神奇,为什么我们做起来效果却不是那么的好,学起来也不是那么的简单,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反复学习好几次才能掌握要领。这是因为每个大师都是在自己的多年临床找到了自己的习惯与经验,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境界。为了区别传统针法,往往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们的经验穴位也取了与众不同的名字。我们初学者在学习这些疗法的时候,要多出精力学习和记忆这些别出新材的名字。也有很多老师传出了很多独特的手法,比如烧山火,透天凉,或者什么佛手回春,清风拂柳等富有特色的手法,而且我们学习这些手法的时候,也会因为手法到不到要求,效果欠缺。

中华抖针疗法,运用的是传统的经络,穴位,特殊的入针点,绝大部分只需要一根针,只有两个针灸手法,一共20左右个穴位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效果快捷,基本上无痛苦,有无基础最多几天就能够熟练的掌握,老师,学生效果类似。

中华抖针技术来源:

10年前,我已经开设了好几年的岳家针灸推拿馆,顾客也不少,效果还可以,后来一个患者说,距离我们20里地的地方,有一个针灸高手,治疗任何疾病就是一针,做起来也不疼,做完了就不疼了。我感到好奇就和这个顾客一起去了他那里。果然,他家里的顾客很多,虽然是农村,一大早就有20多位病号在他家里等着,这个医生一天也不做的很多,就上午治疗,下午就出去钓鱼了,大约每天做30多人,收费随意给,大家一般都是50元,最多有一次给100元。

这位高手治疗的时候,专门有一个大约5-6平方米的小屋子,每次只需一个顾客进去,进去以后就把门关住了,显得很神秘。我在院子里等着,看到的是每个顾客出来时都说效果神了,马上就不疼了。我因为经常推拿,肩膀有点不舒服,为了探索究竟,我也排了号,是在最后。等着的时候看到前面的患者都说效果很神,心里也痒痒的。终于到了我,我到小屋里一看,很简单,两把椅子,一张小床。这位医生就拿了一根普通的针灸针,在我的两个穴位上一共操作了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让我抬胳膊试试,确实,我马上感觉到了很轻松,原先的酸胀马上没有了,我就问他这是什么技术,他就简单的说了一句,祖传的针灸。

为了获得这么技术,我就经常去他那里,也和他的患者交流,因为本人也是做针灸的,经过几次对他的技术也知道得差不多了,后来找机会一起去钓鱼,慢慢的成了朋友,我把柔性整骨教给他,他也把独特的技术告诉了我,说是祖传的抖针技术。从此后我在店里也经常的使用了这门抖针技术,效果非常不错。

做针灸的都怕出问题,抖针技术没关系,它运用了皮下筋膜理论和经筋理论,入皮最多一厘米,不要求酸麻胀痛,手法也只有2个针灸手法,效果却好得出奇。因为没有传统针灸的酸痛,效果又好,获得了很多患者的欢迎。

抖针疗法,只要懂得针灸技术的,这个技术最多一个小时就能掌握。没有任何医学基础,针灸基础的,学习1-2天能够够熟练的掌握。这其实就是一个窍门,一个治病的窍门,就是

一层窗户纸,如果你给懂针灸的人治疗,可能不用几次他就能知道个大概,所以那个高手就专门有个房间来治疗。

显效快,不易复发:

传统的针灸治疗各种疼痛操作时间长,见效慢,比较容易复发,相信只要用针灸的都有这个体会。中华抖针技术最大的特点,见效快,操作时间1-2分钟,而且一旦治好了不容易复发。我们会针灸,针刀等技术,针刀技术虽然治疗疼痛很快,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泄元气,很多顾客如果做针刀,几次以后就可以看到顾客的气色不好,这就是针刀伤气的说法,中华抖针技术不但效果快,因为就是一根普通的针灸针,所以不会泄元气,如果结合灸法,还可以补元气,所以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看,中华抖针明显优于传统的针灸,针刀技术。

我们岳家推拿馆原先有一个皮下针疗法,这个抖针技术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我们的皮下针技术,所以这是一个神奇而且非常简单的技术。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将皮下针结合抖针技术将原先的技术进行了发扬,现在有抖针快速治疗疼痛技术,抖针脏腑疾病调理技术,特效抖针减肥,抖针面部塑形等技术。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它脱离不了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如果你只是想学点皮毛,那么可以只看针灸方面的书,比如《针灸学》教材、《针灸大成》之类,还有《马丹阳天星12穴》、《玉龙赋》、《标优赋》等歌诀。学完这些你只能治好别人都能治好的病和书上描述过的病,要想兵来将挡,还得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我们本次主要讲的是针刺手法即针法。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一、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

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二、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中医针灸手法技巧

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 “ 要看一位医生针灸水平怎么样,就要看他取穴是否精简,手法是否纯熟圆润” 恩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 “ 百穴易得,针术难求” 不少的医书上只给出下针穴位,手法的甚少,针法历代是不传之术,也因为手法是身传临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针灸大成》里面所讲到到的针刺手法也是能算是一个方向。 真正是内涵是没法写出来的。就好像做菜一样,程序给你了,但能否做出一首美味的菜,就看自己的悟性了,“ 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学中医更加。医者意也。多想想吧。 站在高处远望,思考会更好。(在这我多言一名望,不是看风景,而是看天地运转之气,阴阳之道,尽我直接杀入主题吧,就拿现在很多人在义论的“ 烧山火” “ 透天凉” 来说吧,我在网上自到不少有关对这两个手法的作了很深透切的议论。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把我的对这个手法的认识也作深一步的婵述。尽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网友点评。 我把一个针灸分成三个部分,并作计分。 一下针前(为1分)二手法(2分)出针后(1)。这整个针灸过程只有4分。我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这样我感觉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力求能争取稳拿每一分。是医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去做。 《针灸大成-神针八法》开头一段是可以概括了下针前的应用“ 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心,病者心,与针随上下” 。心指的是医者心,患者心,如何做到心无内慕??这就是下针前的一个重点。我的方法是“ 放松” (没有思考的放松)我的做法患者取针灸体位,闭目,鼻子深吸气,嘴巴呼气,慢慢放松全身,慢慢放松太阳穴,不要思考,放松感觉紧张的地方“ 朋友,你们也可以试试,现在就去感受一下,多做几次,找感觉.也可以看看有关催眠的书,就知道这个原理了。 医者患者都做到心无内慕,当然能随针上下。 值得一提的时《针灸大成-八法神针》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无痛下针方法。“ 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无痛下针方法” 意思说,左手按在穴位上,向左按转九圈,右按转六圈。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在临床上都是接下来谈谈,我对上乘心法烧山火和透天凉的认识。 好了现在到这里先,我有时间再打,先把上面的慢慢学好,一定要稳拿这一分先。针灸不可心不在焉的。 在我打下一次时,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发过的< < 清朝之前的针灸医案> > 里面有一本无极针法.是很难得的一本书,可惜大家没有重视.很遗憾.很心痛.临床上用烧山火和透天凉与《针灸大成》为指导方向,并注重一些细节上,以透天凉为例试问有没有被吓着的经历,是否还能对那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如果没有那就试想打屁股针时的感觉,当进针时,全身如触电一样,顿时有清凉感,紧接着可能会发热,当针深入时,感觉就不明显了,其中原理我就不进行细说,但由此推论并总结针刺角度为45度并逆经。 其次紧提慢按钩鱼的朋友都知道,鱼标沉下去,并有一定深度时,就证明鱼上钩了。迅速甩杆(当然也只有钩小鱼的时候才会甩杆)。紧提慢按就是这种意境,慢慢插下去,快速提起来。而两者的幅度不同,如鱼标沉下去不比甩杆的幅度大吧,具体怎么样,要结合实际自己惦量,由于进针的幅度比退针的幅度小,所以由地部开始,才能渐退到天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 —1— 腧刺 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 远道刺 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 经刺 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 络刺 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 分刺

针灸手法操作演示教学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2)捻转补泻法: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 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推荐)针灸进针方法

针灸进针方法

一、基本方法 进针是针具刺透皮肤达到穴位的过程,是检验针灸施术基本技能的第一关。 要求:迅速、准确,无痛或少痛。 方法:左右双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使行针顺利,减轻疼痛,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 刺手:持针的右手称刺手,主要作用是掌握毫针,进针时集中臂、腕、指力迅速进针。 押手:按压穴位局部辅助操作的左手称押手,主要作用是固定穴位,使毫针准确刺入穴位,并使长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弯曲。 二、进针法分类 进针法依进针速度、刺入术式、刺押手势和进针器具而有不同分法。临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解剖特点、针刺深度、手法要求等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进针法,以便于进针、易于得气、避免痛感为应用目的。 分类法内容 以进针速度分类速刺法、缓刺法 以刺入术式分类插入法、捻入法、飞入法、弹入法 以刺押手势分类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以进针器具分类针管针进针法、进针器进针法 1.速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 2.缓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适用于头身腧穴和头穴。 3.插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不加捻转及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图见上) 4.捻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刺入皮下。 5.飞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动针柄,拇指后退瞬即将针尖刺入,随后五指放开作飞鸟状。 6.单手进针法: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腧穴,中指指腹抵于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深度。适用于短毫针进针。

7.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掐于所刺腧穴部位,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多用于短针进针。 8.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于皮肤表面部位,右手持针柄,使针体垂直。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将针刺入皮肤。或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体下端,露出针尖3~5mm,对准穴位利用腕力快速刺入,然后再与押手配合刺入所需深度。适用于长针进针。 9.舒张进针法: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二指分开置于所刺处。右手持针从食、中二指之间刺入。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可用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快速刺入。适用于长针深刺法。 10.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于捏起处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11.针管针进针法:用特制的金属管或玻璃管(消毒)代替押手置于所刺处,选平柄毫针套于管中,右手食指对准针尾,利用腕力将针拍入皮肤,然后将套管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毫针刺入皮下后的操作要求。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所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效果也不同。 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效应、提高疗效、防止针刺意外的重要环节。临床应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求、患者体质等具体灵活掌握。 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相辅相成。一般而言,深刺多用于直刺,斜刺、横刺则多浅刺。对延髓部、眼区、胸背部等有重要脏器部位的穴位,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发生医疗事故。 角度 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刺入。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胸部正中线穴多用横刺;也适用于施行透穴时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倾斜刺入。适于肌肉较浅薄处及不宜深刺的穴位,如颈项部、咽喉部、侧胸部穴多用斜刺,在施行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方向刺入。适于全身肌肉丰厚处大多数穴,如四肢部、腹部、腰背部穴多用直刺。 方向 针刺方向:指进针后针尖所朝向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部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而定。

针灸操作技术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刺法 一、针刺前准备 (一)毫针的选择 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如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较粗、较长的1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毫针。,至于根据腧穴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时,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予腧穴应至之深度,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入l寸时,可选用k 5_2寸的毫针。 (二消毒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 1.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汽灭菌法为佳。 (1)‘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一般在98一147kPa的压强,115℃一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一60分钟,?取出用无菌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浓度瓤时间进行浸泡消毒。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达到消毒目的时才能使用。经过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消毒过的针盘内,并用无菌巾或消毒纱布遮盖好。 ' j T·(-3)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犀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l5—20:分钟j亦可达到消毒目的。但煮沸消毒法易造成锋科的金属器械之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使戚2%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120℃,从而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2.医者双手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定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4.治疗室内的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三)体位的选择 针刺时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韵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中医针灸手法技巧

中医针灸手法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 “ 要看一位医生针灸水平怎么样,就要看他取穴是否精简,手法是否纯熟圆润” 恩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 “ 百穴易得,针术难求” 不少的医书上只给出下针穴位,手法的甚少,针法历代是不传之术,也因为手法是身传临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针灸大成》里面所讲到到的针刺手法也是能算是一个方向。 真正是内涵是没法写出来的。就好像做菜一样,程序给你了,但能否做出一首美味的菜,就看自己的悟性了,“ 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学中医更加。医者意也。多想想吧。 站在高处远望,思考会更好。(在这我多言一名望,不是看风景,而是看天地运转之气,阴阳之道,尽我直接杀入主题吧,就拿现在很多人在义论的“ 烧山火” “ 透天凉” 来说吧,我在网上自到不少有关对这两个手法的作了很深透切的议论。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把我的对这个手法的认识也作深一步的婵述。尽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网友点评。 我把一个针灸分成三个部分,并作计分。 一下针前(为1分)二手法(2分)出针后(1)。这整个针灸过程只有4分。我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这样我感觉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力求能争取稳拿每一分。是医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去做。 《针灸大成-神针八法》开头一段是可以概括了下针前的应用“ 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心,病者心,与针随上下” 。心指的是医者心,患者心,如何做到心无内慕?这就是下针前的一个重点。我的方法是“ 放松” (没有思考的放松)我的做法患者取针灸体位,闭目,鼻子深吸气,嘴巴呼气,慢慢放松全身,慢慢放松太阳穴,不要思考,放松感觉紧张的地方“ 朋友,你们也可以试试,现在就去感受一下,多做几次,找感觉.也可以看看有关催眠的书,就知道这个原理了。 医者患者都做到心无内慕,当然能随针上下。 值得一提的时《针灸大成-八法神针》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无痛下针方法。“ 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无痛下针方法” 意思说,左手按在穴位上,向左按转九圈,右按转六圈。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在临床上都是接下来谈谈,我对上乘心法烧山火和透天凉的认识。 好了现在到这里先,我有时间再打,先把上面的慢慢学好,一定要稳拿这一分先。针灸不可心不在焉的。 在我打下一次时,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发过的< < 清朝之前的针灸医案> > 里面有一本无极针法.是很难得的一本书,可惜大家没有重视.很遗憾.很心痛.临床上用烧山火和透天凉与《针灸大成》为指导方向,并注重一些细节上,以透天凉为例试问有没有被吓着的经历,是否还能对那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如果没有那就试想打屁股针时的感觉,当进针时,全身如触电一样,顿时有清凉感,紧接着可能会发热,当针深入时,感觉就不明显了,其中原理我就不进行细说,但由此推论并总结针刺角度为45度并逆经。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 针灸, 针刺方法 作者:侯书伟胡志强中国针灸年6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摘要自创针刺方法练习八式,包括直刺、斜刺、平刺、上刺、旋后位刺、双手直刺等法.所设各式充分考虑到人体各部穴位、患者各种体位、医生各种手法等不同,贴近临床教学,适应临床需要,练习强度大,实际效果明显。介绍了可保证练习质量,解除手部疲劳,增强手指、手腕柔韧性得辅助手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法可明显提高指、腕力及针刺技能. 主题词刺法教育,针灸教学方法 针刺得临床疗效与针法密切相关。传统得”纸垫练针法"”棉球练针法"虽有较强得实用性,但亦有明显得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得需要。针对此问题,笔者在教学及临床带教中总结出了针法练习法,现介绍如下。 1基本手法 1、1直刺式(一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手置于床面或大腿上(端坐位,以下各式皆持此体位),使手掌与床面成90度;右手拇、食指捏紧呈持针状,其余三指自然伸直(以下此姿势称持针位)。将右手拇、食、中指紧靠在左手掌大、小鱼际之间。然后右手拇、食指上下移动,呈"针刺”状运动,开

始时”针刺"频率较慢,力量较小,逐渐加快频率,加大用力。注意:"进针”前右手腕稍向上提,"针刺"时应由手腕发力,拇、食指随即用力;"进针"得幅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1 cm 为宜,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就是为四肢、躯干部肌肉较丰厚处需直刺得穴位而设,如合谷、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 1、2斜刺式(二式) 左手姿势同一式,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针刺”得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进针"时应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自然用力、轻微屈伸予以配合;"进针"幅度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就是为体侧得穴位而设,如平卧位时得消泺、会、风市、丰隆及需要平刺、斜刺得穴位。 1、3 夹针平刺式(三式) 左手握拳,将拳得第一节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与床面成60~70度;右手呈持针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掌背上。然后紧贴掌背做"针刺”动作,"针刺"得频率较一式慢,力度稍大。注意:"进针"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小鱼际侧开始,逐渐向第一掌骨移动,然后回到小鱼际,周而复始,以体会不同方向、不同平面进针时得感觉;"进针"幅度较大,约1、5~2cm,每次练习

(完整版)针灸学.doc

针灸学 绪论 1.针灸学: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针刺技术和治疗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 病规律,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2.最早的针刺工具:砭石 3.1973 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出了经络学说的雏形。 4.《黄帝内经》是对战国以前针灸学术的一次大总结,创立了针灸理论体系。 5.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除《灵枢》外首推《针灸甲乙经》,是继《内经》后对针灸学术的又一次 大的总结。 6.杨继洲编撰的《针灸大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术的第三次大总结。 7.《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发现并 取用阿是穴,还创用指寸法取穴定位。 8.北宋时期针灸学家王惟一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第一章经络总论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1. 经络系统十二皮部 十五络脉 络脉孙络 浮络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三要素:十二经脉由手足、阴阳、脏腑。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在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2)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3)手足阳明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 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 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肾经膀胱经 腹部背部 3.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阴经主里,属脏络腑,阳经主外,属腑络脏。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脉名称属络的脏腑联络的器官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胃上口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下齿,口,鼻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鼻,上齿,口唇,喉咙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注心中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挟咽,系目系 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咽,目内、外眦,耳,鼻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络脑,目内眦,耳上角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循喉咙,挟舌本 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耳后、上、中,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目锐眦,耳后、中、前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胃,肺阴器,目系,环唇内5. 经脉的循行走向 食指端鼻旁足大趾内端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心中↓交接 足小趾端目内眦↓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 胸中↓交换 ↓无名指端目外眦足大趾外端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走向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

学习针灸五步法

小小银针治百病,一根银针走天下/ 武侠片黄飞鸿大侠一袋针随时携带身上,李连杰主演的龙之吻更是把针灸的能力宣扬到极致!如定海神针把坏蛋给定住了,走不出七步而七窍流血而死。哈哈哈,老外们看了心里该多不是滋味啊,但又说不出来什么,中国的国粹他们外国人做不来的也想不到的。针灸,中国古代先辈的最伟大的创造,不用吃药不用输液不用手术竟然一根小针就能把人的病给治好,就能够起死回生,针下病除。伟哉我中华之创造!壮哉,我中国之文明!我们难道不被我们先辈的发明创造所震撼,不被先辈的聪明智慧所吸引吗?当然不是,我们要把中国的这独门绝技继承下来,更好的为我们中华儿女服务,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推广至为全人类服务!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既然如此被针灸之威力折服,而欲恨不得马上就学会!那说明你已经产生兴趣了,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带着兴趣去慢慢的揭开针灸它神秘的面纱,带你走进针灸的世界,领略它的内涵,它的美 第一步初学扎针 小小的一根针,看着很不起眼,但如果让你自己给自己扎或者给别人扎,并没有多少人能够一次很顺利的给扎进身体中去,第一给自己扎怕疼,不舍得下手;第二给别人扎手不熟练,不但扎不进去还导致针给弯了,别人也疼,自己也更加没有扎得勇气了;第三即便是很勇敢的给人扎或者给自己扎入体内,但自己或者别人仍呲牙咧嘴的疼,也许一次就够了,绝对不会再让你扎第二次了!因此,初学针灸的第一步,首先学会扎针,也就是无痛进针!我认为这是学习针灸的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患者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治疗。如果你扎针进针不好,即便是你的理论再好,患者已经心存畏惧了,甚至不会给你扎他第二次的机会了。因此,只有做到扎针不痛,患者才能够接受你,你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的在患者那里去应用你的所有的理论。辨证论治,针到病除/这就是未学理论先学针。那么如何做到无痛进针呢?这在之前的帖子中我已经专门讨论过,现在重新发到此处: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但你一定要知道针刺疼痛产生的原理, 牵牛要牵牛鼻子, 原理知道了,也就怎么知道避免针刺疼痛了. 痛是针扎到血管所产生的感觉 酸是针扎到肌肉所产生的感觉 麻是针扎到神经所产生的感觉 重是针扎到骨膜所产生的感觉 知道了以上针扎到不同的组织所产生的感觉之后,就会知道原来并不是扎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疼痛,而只有在针扎到血管时才会出现痛的感觉。因此,要避免针刺产生疼痛,只要避开血管就好了。但大的血管可以避开,小的毛细血管却是看不到,避不开的.怎么办呢? 其实好多疼痛的产生都是在进针得时候出现的:针刺破皮肤,进入肌肉层以后,就很少产生痛的感觉了,原因何在呢? 下面着重分析如何避免进针时产生的疼痛 大家知道,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主要是表皮细胞做成,而真皮层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所以进针时疼痛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刺透过真皮层时候,刺到毛细血管所产生的。因此,只要能够让针尖快速穿透真皮层进入肌肉层,也就会有效的避免进针疼痛了。因为肌肉层血管的分布还是很稀疏的,不容易产生疼痛。我们也知道皮肤最厚的地方也就是一毫米左右,针尖那么细,想让针快速穿透皮肤进入肌肉层,相信稍微用点力量就可以做到的。因此,并不需要怎么去练什么俯卧撑啊,这个力量是巧劲,而不是蛮力。稍微用手指在皮肤上一点叩的力量就足以让针尖快速穿透皮肤,进入肌肉层了。不要试图一次就把针尖扎很深,只要先让针尖穿透皮肤,进入肌肉层以后,再慢慢的以提插捻转的手法把针向肌肉层推进就足够了。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何避免进针疼痛了,也就能够达到无痛进针得境界了:拇指和食指持针身或针柄,中

针灸常识与操作

针灸常识与操作 第一节针灸的概念和特点 一、针灸的概念 针灸即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利用针具或温热刺激畜体的一定穴位,通过经络调整阴阳、宣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一种手段或技术。针灸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络学说在中兽医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针法和灸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或技术,但其作用类似,且常常配合使用,因此习惯上将二者统称为针灸疗法,简称为针灸。 二、针灸的作用 1.加强畜体的防御机能 主要通过加强和调节机体全身防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的正气加强,从而达到祛邪的目的。研究表明,针灸后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系统的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加快,抗体的维持时间延长。 2.调整脏腑的功能状态 脏腑的功能状态主要是指脏腑阴阳状态、寒热状态、毛孔的开泄与关闭等;针灸作用可通过经络使脏腑的功能状态处于正常。从而使脏腑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3.镇痛及麻醉作用 中兽医认为,疼痛是由于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而针灸可以宣通气血,因而具有镇痛及麻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后体内神经激素(如内啡肽、脑啡肽、5-HT)等发生变化。 三、常用针灸用具介绍 (一) 常用针具介绍 1.毫针:常用的有19#、20#、23#等不同型号,长度有10cm、12cm、15cm、20cm、25cm、30cm 等六种。由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组成。 2.圆利针:有大小两种规格,长度有2cm、3cm、4cm、6.5cm、8cm和10cm等多种规格。由针尖、针体和针柄三部分组成。 3.宽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由针尖和针柄两部分组成。 4.三棱针:分为大、小两种规格。由针尖、针柄和针尾三部分组成。 (二) 特殊针具介绍 1.火针:有三种式样。长度有2.5cm、3.8cm、5cm、6.4cm、7.6cm等多种规格。由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五部分组成。 2.穿黄针:专用于穿黄穴,其形状类似大宽针,但其尾部有一针孔,可穿以棕榈或马尾。由针尖、针柄和针尾三部分组成。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操作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2)捻转补泻法: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 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

针灸进针方法

针灸进针方法 一、基本方法 进针是针具刺透皮肤达到穴位的过程,是检验针灸施术基本技能的第一关。 要求:迅速、准确,无痛或少痛。 方法:左右双手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使行针顺利,减轻疼痛,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 刺手:持针的右手称刺手,主要作用是掌握毫针,进针时集中臂、腕、指力迅速进针。 押手:按压穴位局部辅助操作的左手称押手,主要作用是固定穴位,使毫针准确刺入穴位,并使长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弯曲。 二、进针法分类 进针法依进针速度、刺入术式、刺押手势和进针器具而有不同分法。?临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解剖特点、针刺深度、手法要求等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进针法,以便于进针、易于得气、避免痛感为应用目的。 ???????????????分类法??????????????????内容? ????????????以进针速度分类????????速刺法、缓刺法? ????????????以刺入术式分类????????插入法、捻入法、飞入法、弹入法? ????????????以刺押手势分类????????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以进针器具分类????????针管针进针法、进针器进针法? 1.速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 2.缓刺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适用于头身腧穴和头穴。 3.插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不加捻转及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图见上) 4.捻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刺入皮下。 5.飞入法: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动针柄,拇指后退瞬即将针尖刺入,随后五指放开作飞鸟状。? 6.单手进针法: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腧穴,中指指腹抵于针身下段,当拇食指

〖针灸常识〗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

【针灸常识】 针刺的各种手法原理介绍 针刺的基本手法,是指进针后使用的种种用以取得针感,并进行补泻的基本操作而言。辅助手法是指进针后为促其得气,并使针感增强、扩散,或进行补泻,在施用针刺基本手法同时,所配合施用的操作而言。 (一)基本手法 1、进(插) 所谓进,是将针刺透皮肤后,根据所刺部位的深浅分天、人、地三部,从浅层向深层向下插入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从天部刺入人部或地部的进针动作。《灵枢·官针》所载: '微旋而徐推之”中的“推”字,即“进”之意。其目的是为了得气(取得针感),或施行补泻。根据进针的速度,有急进与慢进之分。 2、退(提)

所谓退,是将针从深层提到浅层,向上引退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从地部提至人部、天部,或由人部提至天部的退针动作。《灵枢·官针》所载: '伸而还之”中的“伸”字,即“退”之意。其目的是为了散气(减弱针感),或施行补泻。根据退针的速度,也有急迟与缓退之分。 3、捻(转、旋) 捻即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食两指,一前一后交替的动作,也就是拇、食两指向内、外来回捻转的操作过程。《灵枢·官针》所述:“切而转之”,“微旋而徐推之”中的“转”与“旋”字,皆指“捻”而言。可用于催气、行气或施行补泻。捻转时可在既定深度来回捻转,但最大角度不宜超过360度(一圈),否则就会引起疼痛。捻转的快慢可根据病情酌定。 4、留

留是将针置留于穴内之谓。《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述:“静以久留”是说当针剩入后,要安静地多留一些时间,这种静留以待气至的方法,称为“静留针”。如果在留针过程中,由于病情的需要,还要继续施用手法,即并非静止不动以待气至,或欲达一定补泻目的的方法,称为“动留针”。具体留针与否,采用何种留针法,留针时间长短,主要依病情而定。 5、出 出针法是指行针已毕,将针拔出的操作过程,即先以左手拇、食指,或中、食两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轻捻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针灸大成》:“指拔者,凡待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

针灸手法操作

毫针刺法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