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27、卖木雕的少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学会读“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等词语,重点读好“莫西奥图尼亚”这个词。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感受它的壮观,积累“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四字词语,初步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

3、抓住重点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等词语来认识非洲木雕,感知非洲精美的木雕,并能进行初步地总分结构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1、孩子们,知道非洲吗?说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呢?

2、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非洲去看看。瞧,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非洲黑人朋友,他们的皮肤黝黑发亮,男女老少都爱穿花衣服,个个能歌善舞。在美丽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非洲豹,它可是短跑的冠军。还有象群,它们正在悠闲地散步,这是斑马,它们皮肤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

在非洲还有一种传统的雕刻艺术,人们把动物、人物等等雕刻在木头上,成为了一种艺术品。

师:这节课咱们要去认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指导学生理解题目:注意卖的读音。第4声,卖的反义词是什么?(买)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有办法来区别“卖”和“买”呢?(多十卖,少十买肯定学生,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自己读之前请看老师的阅读小提示(课件出示):

A、读准字音,通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B、思考:这一件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

三、师:这是一件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

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

请1个学生说。师评价“这位同学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了几句话,真了不起!”

师:如果能说的再简洁些就更好了,看看老师的提示有没有帮到你。

课件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一开始(),但是(),只好放弃,后来()。同桌互相说,请一个说。

总结: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试着把整件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几个阶段,这样的概括会更整洁完整!

四、师:小朋友们,你们刚刚表现得很棒,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接下来对你们词语的考验?

你们看,这是课文中的词语,它们离开了课文,你还认识吗?

(一)出示第一组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1、最后一个词语特别长,谁想来挑战读一读。指名请3个不同的人来读(正音: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是个外国的地名,你可以连起来读,但是整个词语特别长,你们可以注意适当的停顿,像老师这样读,师示范(停顿),齐读。

2、师: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四个词语里藏着一个大秘密,它们都在说同一个东西,那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3、师:文中写瀑布的有哪些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A、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第二段)

B、“游人如织”是个怎样的场面?(学生说多、人山人海)

师:是啊,人可真多!让我们用这样的感受来读这句话。请单个同学来读。

师:你们可真棒,让老师感到了这里的游人啊多得好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穿来穿去,这就叫作( 游人如织)!再读读这个词语。

师:孩子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多么精辟啊!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比喻句。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你知道这些成语吗?(课件出示)

词语拓展练习:胆小如鼠、料事如神、骨瘦如柴、江山如画。

(从后到前齐读)

C、师:那么多游人都慕名去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看来它的好名声一点也不假,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叫(名不虚传)

D、师:想不想看看号称世界最大的瀑布?生:想

想要看也可以,让我们把它的介绍资料念好了,这瀑布自然就能跟我们见面了。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十分壮观。它最高处有120多米,宽1800多米。

师:一起读。

师:读了这两句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一学生说。

师:是啊,气势很大,书本上用了哪个词语?(壮观)

“壮观”这个词语概括地写出了瀑布的特点。板书:概括

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瀑布气势很大呢?

学生说数字,师:是啊,通过数字具体地写出了瀑布的特点。板书:具体

像这样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在语文里面,我们把它称为先总再分。板书:总,分。

数字理解,你知道120米有多高吗?相当于40层楼那么高,而1800米呢相当于300个教室那么宽。

师:是啊,这些数字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了瀑布的壮观。板书:数字

师:让我们再来试一遍,读出瀑布的壮观。

师:你们读得真棒,看,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出示瀑布图。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2)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一模一样

A、齐读词语

B、师:聪明的孩子一看就知道,这些词语写的都是——木雕。

有个多音字(模)还有一个读音是mo,组词(模型,模特),在这里念mu。

C、师:现在让我们自由读读3、4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来划一划写木雕的句子。请学生交流。没有划完的同学可以再把它划完。

先看这一句:

D、“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师:谁来说说看“琳琅满目”的意思?“琳琅”本来的意思是美玉,也是指美好的东西看也看不完,这里美好的东西是指——木雕。“各式各样”什么意思?式样很多。

师:是啊,木雕的样子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木雕的图。引导说话:这里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有……,有……,还有……。

3位同学说

第一位说完后肯定。点评如果在名称前加个形容词会更生动!

第二位说完后肯定,除了这三个木雕,可能还会有什么呢?

师:孩子们,可是课文中没有写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了一句话。哪一句话?读出来,这样的写法就叫做总的概括。

师: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课件出示:

E、“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坐凳吧!

Z诼个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意思。

F、想想,作者对大象坐凳的哪些部位进行了描写,让你觉得这头象是那么的活灵活现?

(鼻,耳,背,鼻子是——卷的,耳朵是——大的,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

师:作者通过对大象不同部位的描写,写出了它栩栩如生的特点。如果平时小朋友们要写一种动物,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去抓动物的不同部位。板书:部位

师:轻轻地再读读这两个句子,现在这两个句子的关系还是刚刚说的总分吗?先分再总。先具体后概括。这两个句子前后顺序可以换吗?换过来读读。说说,现在就变成先总再分了,先概括再具体了,也是可以的,到底选择哪种方式呢,这就要看你自己表达的需要。

G、师:孩子们,栩栩如生的木雕还有很多,让我们再去木雕摊前转转!看着这些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木雕,老师都被吸引住了。小朋友们,你们又被哪一个木雕吸引住了呢?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木雕,用上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下来吧!

( 1 )木雕真是( 2 )啊!你们瞧,( 3 )。

提示:1可以填上你给木雕取的名称,如“双鹿床”……(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超过我,如果能试着给各式名样的不同木雕取更好听的名字,把它写下来,那你肯定是个作文高手!)

2可以用上能概括木雕总的特点的词语,如: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可以从今天课文里学过的词语里挑,也可以用上自己课外学的词语,如巧夺天工、活灵活现……

3可以写上1、2句话,从外形、颜色、用处等方面具体地说说木雕的特点,如果你选择的是一种动物,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从动物不同部位表现它的特点。

巡视,投影,讲评,修改,发作文之星奖励!

师小结:孩子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做一个学习语文的有心人,不断地去动脑筋,去发现藏在语文里的小秘密,你会觉得学习语文其实是那么有滋有味!

最新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说课讲解

《匆匆》教学设计 后柳小学代隆超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蒸融、游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突破方法: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议,体会。 难点: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突破方法:读读,议议,说说。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读、品、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 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 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 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 云雾”。 (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 人如织。这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 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毽子里的铜钱 (2)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 《毽子里的铜钱》是北师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一、教材分析 《毽子里的铜钱》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刻画了一个纯朴、善良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这篇散文文笔细腻、语言质朴。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结构也较为复杂。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叠词。理解“栉风沐雨”、“谦卑”等词语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体会卖山薯老人和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心地的善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他善良、纯朴的心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设置疑问,启发阅读。 2、学法: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分两课时教学。使课文像一泓清泉,慢慢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田。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我具体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教会学生做一个善良的懂得感恩的人。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升华主题的设计思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回顾旧知,老师直接入课,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快速朗读课文。老师指名说文中老人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入下一个环节,老人第一次给我烤山薯。感受老人的善良。(三)品读课文 感受老人第二次给我烤山薯,老人无法忘记的是什么。给学生充分时间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升华主题 结合时代背景,再次感受老人的善良。引出我是如何对待这位老人?? (五)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仿写作业

三下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钱塘江大潮》《鸟的天堂》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南国风光“鸟的天堂”。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27卖木雕的少年(含答案)

27卖木雕的少年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能做到有永不言败+勤奋学习+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明确的目标,相信你在学习和生活也一定会收获成功(可删除)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óu lǎn zhuànɡɡuān chū shòu tān diǎn chén liè ()()()()() ɡòu sīɡuān shǎnɡ wǎn fàn biāo zhǔn yá chǐ ()()()()() ɡōnɡ yì pǐn mínɡ bù xū chuán yóu rén rú zhī ()()() wǔɡuān duān zhènɡ () 二、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jí jiànɡ jí jiānɡ) 流露.(lòu 1ù) 一模.一样(mú mó) 即将 .. 琳.琅满目(línɡlín) 栩.栩如生(xǔyǔ)沉甸.甸(diàn diān) 三、比一比,再组词。 构()端()辨()堆() 沟()喘()辫()推() 模()买()掏()管() 摸()卖()淘()馆()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壮观()叮嘱()仔细() 观赏()精美()清晰() 发现()等候()猜测()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探究题)在有些情况下,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意思比用陈述句更能体现思想感情。 照样子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例:我不能再带上这个沉甸甸的象墩了。 我怎么能再带上这个沉甸甸的象墩呢? (1) 他不能就这样走了。 (2) 我们不能伤害那些小蝌蚪。 2.(开放题)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文章后,你觉得那个黑人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3.(阅读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来自大洋彼岸的朋友 每天我都习惯于听美林小姐扬起高昂的嗓音,唱起动听的歌。美林小姐?谁? 这你都不知道,她可是我最亲爱的朋友。关于我们的相识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呢! 清晨推开窗,想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观赏窗外满眼的绿色,恰见一位身材略胖的老人手拉旅行箱走入我家小院。“爷爷,爷爷回来了!”我兴奋地呼喊着冲出房门,爸爸妈妈也闻声赶来迎接。一家人忙着招呼爷爷进了屋。一到家,爷爷便从行李箱中拿出一个精美的小盒子递给我,说:“姚姚,看爷爷给你带什么礼物了?” “哇,太好了,谢谢爷爷!”我迫不及待地接过礼物,打开盒子,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个洋娃娃,刚才那股欣喜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唉,洋娃娃我都有好几个了。 “怎么,姚姚不喜欢?”爷爷似乎觉察到了,“你看!”说着拿起洋娃娃,按了一下娃娃的背部,娃娃便边歌边舞。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27卖木雕的少年教案2[新人教版]

27卖木雕的少年 一、教材简析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和白天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只有拳头大小的木雕小象墩,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 二、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学生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力求体现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教学思想。 2、以读为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上以读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学过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 3、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本课抓住两个词“遗憾”和“感动”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写16个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少年”和“我”的对话言行通过讨论交流、反复品读感受人物心灵。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高雅--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实录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南阳市第三十二小高雅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新课程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现和体验,让阅读成为沟通文字和心灵情感的桥梁,同时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思多方面的能力训练,让学生享受品味文字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设计理念: (1)结构建构运用:本文的结构呈现首尾呼应、层次分明的特点,对于强调文中的人、事、情有着很好的铺垫和强调作用,有效利用对文本结构的认知,突出主题,聚焦文本重点内容,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逐步走进文本。 (2 )主题升华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金钱”,但是文本中的两枚铜钱却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通过对文中人物具体表现的认知,让学生透过“金钱”的故事品味人生,感受真善美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3)抓词句、细品味:通过指导学生抓课文

关键词句,融入文本人物的心灵,体会情感,了解词句的表达的效果,练习品味语言的魅力,多角度看待事物、认识人物,提升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教材解析:《毽子里的铜钱》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单元“金钱”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感人的怀旧故事,讲述了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虽然生活艰辛,却善良地给我了两个烤山薯,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更让“我”学会体谅劳苦的人民,所表达的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所有真善美的心灵都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是学生悟情品文的好范文。文章结构严谨,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体现了老人在“我”心中的深刻印象,更体现了老人带给“我”的心灵启迪。文中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描述细致生动,很好地体现了文中人物的特色,有利于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语言的感悟和品味,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的很好的语言材料。 4、生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强,能够在初读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及层次,对于文本中富有情感和语

小学语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11个生字,写14个字。正确读写“游览、游人如织、出售、摊点、一模一样、 标准”等词语。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遗憾”,感受少年对“我”的友善 和帮助,赞美中非友谊。 【教学重点】 积累四字词语,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我”和少年的遗憾,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去过非洲吗?非洲有美丽的草原,壮阔的瀑布,凶猛的狮子,淳朴善良的 人们(边说边播放多媒体画面)。作家吴晴曾经去过一趟非洲,回来后写了一片文章,文章里不是描绘非洲多么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多么凶猛的动物,而是写了一位黑人少年。这位少年为什么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非洲,认识这位少年。 2.师:板书课题,询问学生:你们从题目中知道些什么? 3.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检查读读认认(排火车读)。(强调多音字“模”,“沉甸甸”的读音,“端”的形近字“瑞”。) 2.检查读读说说(排火车读)。(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段内容连贯的话。) 3.检查课文阅读(排火车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交流,相机课件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但是(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4.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 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同学们,这段话比较难读,你能读好它吗?(用指名读、齐读方式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几次(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板书:遗憾) 过渡:文中的“我”和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而遗憾呢? 三、从“遗憾”切入,研读感悟 1.理解“我”的“遗憾” (1)什么叫“遗憾” ?(可惜)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出示课件,欣赏非洲各式各样的木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课文中作者描写木雕的词语。 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了具体原因。 出示句子: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1)理解“栩栩如生” ①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两个) ②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我以为你懂了这个词的意思。说说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活泼生动的样子就像活的一样)——齐读 ③指名读这句话。 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活了。 师:就因为它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所以课文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精美的工艺品。可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只能看而不能买回去,真是一种遗憾哪。 (2)理解“爱不释手”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 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这篇课文讲述“我”到非洲旅行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选编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定为两个课时完成,其课时目标分别为: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字,写14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5-15自然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我把第二课时定为说课对象。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运用简化阅读教学手段,抓课文重要句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这一目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定着教学方法的运用。三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较强,可塑性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要有发展;不是同步的提高,但要有提高;不追求相同的规格,但必须合格。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使“预设和生成”为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追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本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升华对买木雕少年的喜爱之情。 4、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相关背景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地指导和习惯的养成。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示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示范 文本) 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老师素养大赛 执教人:黑龙江杨修宝 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学生:致远外国语学校三(1)班 地点: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执教过程: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吗? 师生问好! 师:刚刚拿到课文,学习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 师:跟老师书空课题。 师板书,生书空课题。 生读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少年是卖木雕的。 师:你不想知道吗? 生:为什么卖木雕呢? 生:为什么要写少年呢? …… 师:带着疑问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老师走到你们身边,希望听到你们美丽的声音,开始吧! 生大声读文。 师:四个字的词语特别多,拿出笔圈出来,然后读一读,记一记。 生圈读记。

师:好了,有些词语记在脑海里是积累的,我有几个词想考考你。 出示图 师:当你看到图时,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说()的木雕 生:琳琅满目的木雕 生:木雕是栩栩如生的。 生:这是各式各样的木雕 生:还是名不虚传的木雕 生:构思新奇的木雕 师:这些词语都是围绕木雕的,要读出词语的意义。 出示词语,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么多的木雕。要读出意思,如果放到句子里读,更好。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十 金钱 毽子里的铜钱》优质课教学设计_4

《铜钱里的毽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尤其是“卑”字。 2.了解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3.初步体会散文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受首尾呼应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人物性格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卖山薯老人和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心地的善良,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的道理。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谈话导入――初读感知――细读品味――创境表达”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 选择文中学生感兴趣的“铜钱”作为谈话主题,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铜钱图片,激发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积极性,然后小组交流资料,加深学生对铜钱――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货币的了解。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也参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铜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为后面的细读中,理解“毽子的铜钱”所蕴涵的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做好铺垫。 第二步,初读感悟 本文篇幅较长,需要有一个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的环节。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学生初读后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概括时要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渗透方法的指导。 第三步,细读品味 (一)初步感受老人的形象 对一个人的印象来源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那些语句,说说老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深入理解老人的言行 在学生概括老人给自己留下印象的时候,如果提到老人的外貌特点,就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受老人的“栉风沐雨”,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做铺垫。如果提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就随机质疑:“这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是不是有一点小气?”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细致地读书、深入地思考。进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通过分析“小气”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我”带给老人的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主要写的是2003年非洲过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里氏6.2级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最后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回祖国的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七组课文的最后一篇。 第七组课文是围绕着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是反映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是中国人民帮助外国人民的事,从而引导学生诠释国际理解和友好的内涵。由于前三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对于国际理解、国际帮助的大概念比较模糊,本节课中试图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的无私帮助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时遵循了略读课文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帮助;二是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教学中有所侧重,比如文章第3自然段的学习就作为一个重点学习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和写法,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更注重语文知识的习得,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二、说教学理念 1.学案导教的理念。 基于徐老师学案导教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起点。字词教学中,我没有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而是针对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朗读。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因为在本课的阅读提示中有这

样一句话:让我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布置预习时,我就提醒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课堂上,我也就直接让学生尝试概括,当然假如学生直接说有困难的话,也建议学生可翻开书本看一看再说。 2.关注语言文字。 学语言,用语言。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了语言的习得: 一是在词语教学中,重点了解了多音字载,知道读z i时,可组成满载而归、装载、运载、超载、载重等,一般作为动词使用,而在读zǎi时,可组成下载、记载、转载、千载难逢等,它的意思是记在书报上。 二是在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既关注关联词有的有的一就的使用,同时还关注作者的用词,如近义词仔细、细心搜索、搜寻,让学生知道当我们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运用近义词可使语言变得更丰富。 三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适时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如:感激不尽、闻名遐迩、载誉。 3.关注写法的引领。 本文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通讯这一体裁,教参上教学建议中是这样要求的: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片通讯;在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再告诉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通讯的特点;结合第1自然段的学习,在了解为什么把结果置前时,再告诉学生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也是通讯的特点。试图通过浅显的话语让学生对通讯这一体裁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 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

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orG 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2008-01-21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孙凤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认烤等,会写毽等。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异类词语,体会他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读课题,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 2、找同学认读生字。 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 6、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 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

8、理解词语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栉:梳头,梳理 谦卑:谦虚而恭顺。 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 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 谦恭:谦虚而恭敬。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 佝偻:脊背弯曲 9、组内分叫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0、小组推荐读课文三、作业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每个一编组三个词,任选两个组词。 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 亮晶晶热烘烘黑漆漆笑呵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作者的写作能力。 3、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卖山薯的.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叫色朗读课文。

买木雕的少年

第二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并积累“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等 词语 4、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的友谊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组织教学,读四字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名不虚传,走进科技室,琳琅满目的是你们创作的科技作品;各式各样的展品,让我拿着简直是爱不释手。三年X班的学生,更是素质优异,你们的作文我看了,构思新奇,描摹事物栩栩如生。哦!不知不觉的,老师用了几个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夸你们了!你们 ..想不想再来读一读呀?齐读一遍。 2.考查生字默写 (1)组织: 读得很好!声音清脆,字正腔圆!老师还想考考生字会写了没有。请两位同学来前边写。你,你!(你俩轮流来写)做好准备!合上课本——本子——笔——坐姿——精神状态——! (2)评价:先看他们写的对不对!再看他们写的好不好!

3.回顾内容 生字写得很好!老师还想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结合大屏幕的提示来说一说。出示大屏幕:“我”在去非洲旅行途中见到了(),但却因为()而不能把它买下来,感到()。后来,()送给我一个木雕小象。表达了他对()的美好情谊。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组织自学 导语:同学们,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作者回去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怎样走进少年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非洲少年的心。请看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一会和同学交流。 学生自学。五分钟。 2.小组交流 组织:好,自学到这里。现在本小组交流。小组长决定发言的顺序。发言的同学,先读出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你的体会。 3.全班交流第一部分。 (1)抓住“遗憾”,突破难点。 ①组织:好!我们来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想站起来说说你画 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学生依次说出所画的句子。 ②引导: 课文里写少年的句子的确很多,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必要一句句去研读,阅读一定要抓住重点的句子。只要能体会到少年的心,就可以了。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7、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梧台中心小学于敏 一、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写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要买件木雕工艺品做纪念,但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太重而放弃了这个打算。非洲少年得知我是中国人后却送给了我一个木雕小象墩。课文写出了这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写出了这位少年善良、质朴的美好品质。 新课标中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呢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 在中年级阶段我们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出了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的要求。 因此,课文中四字词语的理解,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进行查工具书进行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上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看一看非洲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感受它的雄伟壮观、名不虚传,让学生欣赏一下木雕的样子,让学生用上栩栩如生、构思新奇来形容它们的样子,而“爱不释手”这个词语就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那我们现在就坐上飞机出发吧。看我们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穿过南海,飞过印度洋,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顺便老师用课件出示,让学生看一些

非洲的风景图片,让学生略微了解一下。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是否把词语读正确了,在保证每个学生都 能把词语读正确后,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学习词语的情况,老师也可以说几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猜一猜:如形容人或地方、景物确实很好——名不虚传,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能也会找到它的反义词,如:徒有虚名、名不副实。 2、老师也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莫西奥图尼亚大 瀑布气势磅礴、水雾滔天的特点,不愧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这著名的游览胜地,真是——名不虚传。这样一幅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际游客,景区里真是——游人如织。 3、再看商店里的木雕,它可是非洲一种古老艺术形式的体现。这 儿的木雕种类繁多,壁挂、面具、头像、乐器、首饰盒……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这些木雕一般采用乌木和柚木雕刻,乌木生长周期缓慢,一两百年才能成材,当地政府禁止采伐、限制出口。木雕制作工艺考究,经过磨光、打平、造型后有的看上去跟真的一样,真是——栩栩如生,有的木雕看上去充满幻想,构思新奇很适合放在一个书架上与其他艺术品为伴。 4、而课文中的“爱不释手”,可以放到在品读课文时通过让学生找 出文中描写“我”喜欢木雕的句子来读,从而体会理解我当时把木雕捧在手里非常喜爱,舍不得放下。

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导语】《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紧紧围绕着木雕来行文。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美好心灵的非洲少年。体会到中国人和非洲人之间的美好情意。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黑人少年的心灵,一起品味这份感动吧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2、生汇报 3、抓遗憾这个词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指名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 我为什么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 4、解决“我为什么遗憾?默读1-6段找原因同时完成填空练习。 5、出示填空练习:(读一读,再试着填一填) (一)学习瀑布的壮观。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二)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象墩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指导朗读,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6、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学们,我因为带不走木雕而遗憾,可是这位少年为什么也露出一丝遗憾呢? 7、试着说一说。阅读课文后一部分。 8、汇报原因。 9、引导出问题:少年为什么在猜测并证实我是中国人后露出遗憾的神情呢?(世界游客那么多)他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朋友呢? 10、介绍中国援建铁路资料 11、师总结,板书。 12、老师激情引读: 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非洲人民,所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精选4篇)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型; 2、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刚才我们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感知感受老人形象 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那么这是不是一个小气的老人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老人为什么会连一个铜板也那么在乎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这样“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2)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我”的态度上。主要抓住以下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响”“笑呵呵”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 B、老人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瓯海区郭溪镇燎原小学金三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 [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

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