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测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行测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行测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行测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的应

须丹

“十字交叉法”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只要运用得当,解题简洁明快,求解迅速。

“十字交叉法”是利用量关系进行计算的简便方法,凡符合下列关系

式:Ax+By=c (X+Y )既:c-b a-c =x y

即: 可用此法表示。

但使用时应理解“十字交叉法”适用的条件及交叉后此值的含义。其适用条件及交叉后比值的含义可总结如下:

1.适用于十字交叉“量”必须是具有加权平均意义的量,具体说是一些分数,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者是一些具有复合单位的量,如:摩尔质量(g/mol ),密度(g/L ),燃烧热(kJ/mol )等。

2.交叉所得的差数比值应是以交叉的量的分母所表示的物质量的比。如:质量分数交叉即为溶液质量之比,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交叉即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气体也可视为体积比)。这是这种解题方法的关键。

3.物理量必须具有简单的加和性,才可用十字交叉求得比值。如混合溶液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质量之和,等温等压时混合气体体积等于混合前气体体积之和。而溶液混合时体积不具有加和性,所以一般不可用物质的量浓度(mol/L )交叉求两溶液的体积比,只有稀溶液混合时近似处理忽略体积变化才可用十字叉法求解。

在化学计算中“十字交叉法”主要应用四个方面。

a

b c c-b a-c 教学随笔

(1)a、b、c为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则x、y为溶液的质量之比。

例如:已知x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与y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溶液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则x:y可表示为

x

y=

c-b

a-c

(2)a、b、c为原子量,则x:y为元素原子个数比(或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例如:35Cl和37Cl是氯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又知氯元素的平均原子量为35.5;则35Cl和37Cl的个数比为:

x

y=

3

1

(3)若a、b为两种气体的式量,c为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则x:y为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的体积之比(或物质的量比)。

例如:C2H4和C4H8的平均式量为24,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x

y=

4

1

(4)若a、b为气体分子式中某原子的数目,C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式中某原子的数目,则x:y为混合气体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例如:C2H4和C2H6以任何比例混合后平均分子式为C2H4.5,则

2005.4.18

1.5

4

6

4.5

0.5

C2H6

C2H4

x

y=

3

1

y

a

b

c

c-b

a-c

x

35 1.5

0.5

35Cl

37Cl

16

24

32

8

CH4

C4H8

十字交叉法解题两个易错点

十字交叉法解题 十字交叉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速解巧解方法,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计算问题。对于等量关系:ma+nb=(m+n)c 整理得:m n= c-b a-c 可写成图式: a c-b ↘↗ c ↗↘ b a-c 其中a、b为分量,c为平均量,一般只写其数值。因图式成十字交叉形,所以叫十字交叉法,多用于计算型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一般用起来比较简捷,但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十字交叉法也不例外,有时候不仅不能起简化作用,反而会造成失误。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采用。下面就十字交叉法解题最易出错的二元混合物反应的有关计算,通过例题加以分析。

1.十字交叉法比值的含义 例1:镁和铝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1.0 g氢气,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 解析: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关键是定好基准,找出分量和平均量。该题以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作为基准,求出所对应金属的质量。失去单位物质的量电子的金属质量称作该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则镁和铝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2g/(mol e-)、9g/(mol e-)作为分量,1.0 gH2是H+得到1.0 mol电子所生成的,说明10 g镁和铝的混合物共失去1.0 mol电子,即镁、铝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0g/(mol e-),作为平均量,即两个分量值分别为12和9,平均值为10,用十字交叉法图解如下: Mg 12 1 ↘↗ 10 ↗↘ Al 9 2 那么比值1/2的含义是什么?是镁和铝的质量比、物质的量之比,还是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这就是用十字交叉法解题最易出错的地方。十字交叉法的解题要点是“斜向找差值,横向看结果”,指的是:十字交叉所得的两个差值与它横对的物质成正比例关系,两个差值比的含义取决于分量和平均量单位的分母,即该比值是产生分量的基准物的分配比,并且是基准物所对应的物理量之比,它与两个分量比值的乘积有一定的物理意义。本题所得比值1/2显然是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原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1×12∶2×9=2∶3。 如果本题由十字交叉法所得比值求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据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很容易求得:n(Mg):n(Al) =1×1 2 ∶2× 1 3 =3∶4。

行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行测备考: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在加权平均数的相关题型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列方程做比较困难,十字交叉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十字交叉法经常运用于浓度、比重、人口、平均分等问题的求解,同时也可以运用于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在数学运算及资料分析中经常用到,达到行测考场上的“秒杀”。 下面我们首先学习下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十字交叉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右侧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下十字交叉法在浓度问题中的应用。 【例1】有100克溶液,第一次加入20克水,溶液的浓度变成50%;第二次再加入80克浓度为40%的同种溶液,则溶液的浓度变为( ) A. 45% B. 47% C. 48% D. 46% 【解析】本题相当于是120克50%的溶液与80克40%的溶液混合,我们利用“十字交叉法”,把选项代入到其中,很明显只有D选项46%得出的比例等于120:80=3:2. 【例2】红酒桶中有浓度为68%的酒,绿酒桶中有浓度为48%的酒,若每个酒桶中取若干混合后,酒浓度为52%;若每个酒桶中取酒的数量比原来都多12 升,混合后的酒浓度为53.2%。第一次混合时,红酒桶中取的酒是( )。

A.17.8 升 B.19.2 升 C.22.4 升 D.36.3 升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第一次混合前的质量比为1:4, 所以假设第一次分别取x,4x升,再用十字交叉得到第二次混合前的质量比为13:37,所以(x+12):(4x+12)=13:37,得到x=19.2,选择B。 【例3】烧杯中装了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每次向该烧杯中加入不超过14克浓度为50%的盐水,问最少加多少次之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假设烧杯中盐水不会溢出)( ) A.6 B. 5 C. 4 D. 3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至少要加60克,每次最多14克,至少5次。 以上就是我们的十字交叉法在溶液问题中的运用,做题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解答起来就比直接列方程要省时省力一些。

化学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和应用 孟州一中 王俊强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和模型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十字交叉法”的应用就是其中的典型。 一、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对于一个具有平均意义的由组分A 、B 形成的二元混合体系,设a 、b (a >b )为组分 A 、 B 单位物理量的分属性,c 为混合物的混合属性即平均值,a,b,c 表示的物理量是一致的(如摩尔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分数、焓变、分子式等),X 、Y 两组分单位物理量的数量因子。此时通常可以建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aX+bY=c X+Y=1 对上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变式得: X c-b Y a-c 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将其变为固定模式: 单位物理量的组分A a c-b c 单位物理量的组分B b a-c 二、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作为一种简单算法,它特别适合于两总量、两关系的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具体适用题型如下: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用两种不同浓度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作十字交叉,求两种溶液的质量比) 例1 将50%的盐酸溶液与10%盐酸溶液混合成40%的盐酸溶液,求所取两种溶液的质量比。 解析: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用混合钱的物质量的浓度与混合后的物质量的浓度做十字交叉,求体积比) 13 )%10() %50( HCl m HCl m 100g50% 盐酸 50 30 40 100g10% 盐酸 10 10 例2 现有浓度为 4mol ·L -1 和6mol ·L -1 的两种硫酸溶液,欲配制5 mol/L 的硫酸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取两种硫酸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技巧 ——十字交叉法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若题目中给出2个平行的情况量A与量B,A与B构成总量A+B,其中量A的“平均值”这a,量B的“平均值”为b(“平均值”可以为增长率、平均分、价格、产量、浓度等); 混合而成的A+B的“平均值”为r,即A×a + B×b=(A+B)r,则。 算式推导: 原计算式:Aa+Bb=(A+B)r,可以推出A/B=(r-b)/(a-r)①。 对形如①式来的题目运用十字交叉法,可以简化运算。即: 算式注意事项: 1、其中量A、量B相当于加权平均中的“权重”。量A、量B不需具体的值,只需要知道其比例即可; 2、r为混合平均得到,因此一定介于a、b之间;十字相减时,一个是r在前,一个是r在后; 3、十字交叉右边得出的比等于量A与量B的比。当a、b表示增长率时,则得出的比例是未增长之前(基数)的比例,若要计算增长之后的比例,还应 乘以各自的增长率,即

(国2005一类-40):某市现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 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多少万? A.30 B.31.2 C.40 D.41.6 解析:设现有城镇人口x万,则农村有70-x万 注意,此处0.6%与0.8%的比,是现有人口的比,而非5年后人口的比。 答案:A 可以解决的问题: 十字交叉法主要用于解决加权平均型问题(加权平均型问题,即由2个不同“平均值”的部分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平均值”的总体的问题,如人口增长、产量增加、平均分、溶液混合浓度等问题。)一般而言,十字交叉法在类似以下几种问题中可以运用: 1. 重量分别为A与B的溶液,其浓度分别为a与b,混合后浓度为r。 2. 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3. 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类似问题可以列出下列式子:Aa+Bb=(A+B)r,再运用十字交叉法,就可快速有效地解题。 抓住十字交叉法的核心关键: 在解解决问题时要抓住十字交叉法的核心关键——差量相等。十字交叉法的实质就是:所有多出量之和=所有少了的量之和。即与总平均数比较后,多出的量和少了的量一定是相等的。如,考试中有10人得80分,10人得60分,他们的平均分是70分。这是因为80分的比平均分多10×10=100,而60分的比平均分少(70-60)×10=100,多的100刚好弥补不足的100。抓住了十字交叉法的关键,就不仅仅可以把该法用于量A与量B两者之间相关的问题,还可以涉及多者的运用。 1.涉及两者的运用 某车间进行季度考核,整个车间平均分是85分,其中2/3的人得80分以上(含80分),

十字交叉法解析

十字交叉双乘法没有公式,一定要说的话 那就是利用x^2+(p+q)x+pq=(x+q)(x+p)其中PQ为常数。x^2是X的平方 1.因式分解 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而且可以肯定一个多项式要能分解因式,则结果唯一,因为:数域F上的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f(x),如果不计零次因式的差异,那么f(x)可以唯一的分解为以下形式: f(x)=aP1k1(x)P2k2(x)…Piki(x)*,其中α是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P1(x),P2(x)……Pi(x)是首1互不相等的不可约多项式,并且Pi(x)(I=1,2…,t)是f(x)的Ki重因式。 (*)或叫做多项式f(x)的典型分解式。证明:可参见《高代》P52-53 初等数学中,把多项式的分解叫因式分解,其一般步骤为:一提二套三分组等 要求为: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2.方法介绍 2.1提公因式法: 如果多项式各项都有公共因式,则可先考虑把公因式提出来,进行因式分解,注意要每项都必须有公因式。 例15x3+10x2+5x 解析显然每项均含有公因式5x故可考虑提取公因式5x,接下来剩下x2+2x+1仍可继续分解。 解:原式=5x(x2+2x+1) =5x(x+1)2 2.2公式法 即多项式如果满足特殊公式的结构特征,即可采用套公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故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要求熟悉,除教材的基本公式外,数学竞赛中常出现的一些基本公式现整理归纳如下: a2-b2=(a+b)(a-b) a2±2ab+b2=(a±b)2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3±3a2b+3ab2±b2=(a±b)3 a2+b2+c2+2ab+2bc+2ac=(a+b+c)2 a12+a22+…+an2+2a1a2+…+2an-1an=(a1+a2+…+an)2 a3+b3+c3-3abc=(a+b+c)(a2+b2+c2-ab-ac-bc) an+bn=(a+b)(an-1-an-2b+…+bn-1)(n为奇数) 说明由因式定理,即对一元多项式f(x),若f(b)=0,则一定含有一次因式x-b。可判断当n为偶数时,当a=b,a=-b时,均有an-bn=0故an-bn中一定含有a+b,a-b因式。 例2分解因式:①64x6-y12②1+x+x2+…+x15 解析各小题均可套用公式 解①64x6-y12=(8x3-y6)(8x3+y6) =(2x-y2)(4x2+2xy2+y4)(2x+y2)(4x2-2xy2+y4) ②1+x+x2+ (x15) =(1+x)(1+x2)(1+x4)(1+x8) 注多项式分解时,先构造公式再分解。 2.3分组分解法 当多项式的项数较多时,可将多项式进行合理分组,达到顺利分解的目的。当然可能要综合其他分法,且分组方法也不一定唯一。 例1分解因式:x15+m12+m9+m6+m3+1 解原式=(x15+m12)+(m9+m6)+(m3+1) =m12(m3+1)+m6(m3+1)+(m3+1) =(m3+1)(m12+m6++1) =(m3+1)[(m6+1)2-m6]

”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计算中“十字交叉法”的数学原理和应用 一. “十字交叉法”简介 “十字交叉法”是二元混合物(或组成)计算中的一种特殊方法,若已知两组分量和这两个量的平均值,求这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等,多可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很多习题中采用十字交叉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下面先从一道简单的例题来介绍何为十字交叉法。 例1、50克10%的硫酸溶液和150克30%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采用十字交叉法计算的格式如下: 设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则可列出如下十字交叉形式所得的等式: 10%的溶液 10 30 — x X = 30%的溶液 30 x — 10 由此可得出 x = 25,即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以上习题的计算过程中有一个十字交叉的形式,因此通常将这种方法叫做“十字交叉法”。然而怎样的计算习题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且在用“十字交叉法”时,会涉及到最后差值的比等于什么的问题,即交叉后所得的差值之比是实际中的质量之比还是物质的量之比?这些问题如果不明确,计算中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可能往往让学生从具体的习题类型死记差值之比的实际意义。由于十字交叉法常用于: ①核素“丰度”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②混合气体不同组分体积之比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③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混合后质量分数与组分溶液质量之比的计算等类型的习题中。 因此可以简单记忆为前两种类型中,差值之比为物质的量之比,第三种类型差值之比为质量之比。这种记忆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十字交叉法”的使用范围。实质上“十字交叉法”的运用范围很广,绝不仅仅只能在以上三种类型的习题中才可运用。然而不同情况下,交叉后所得的差值之比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该怎样确定其实际意义?是我们应该探讨和明了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要明了“十字交叉法”的数学原理,然后再从原理的角度去分析,便能确定差值之比在何时为组分的质量之比,何时为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十字交叉法”的数学原理 50g(10%的溶液质量) 150(30%的溶液质量)

(新)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运用

?? ?=+=+平 a x a x a x x 2211211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十字交叉法运用——1 二. 教学要求: 1. 能够理解十字交叉法的原理,此法的适用范围。 2. 较为熟练的使用十字交叉法。 三. 知识分析: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交叉量的含义。尤其要注意在知道质量平均值求体积或物质的量的比时,用此法并不简单。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应用于综合计算之中,适用范围列表如下: 【典型例题】 1. 有关分子量、平均分子量计算中的应用。 [例1] 在容积为1L 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 3NH 后, 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2H 的相对

密度为7.9,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 54,溶质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解析:4.197.92=?=M 17 6.9 4.19 14? 29 4.2 故烧瓶为含3NH 为: L L 544141=+? 氢气不溶于水,当喷泉停止后,烧瓶内溶液应为L 54 L mol L mol L L C /045.0544.22/54 1 =?=- 2. 有关同位素原子量及平均原子量的应用。 [例2] 晶体硼由B 10 5 和B 115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g 4.5晶体硼与2H 反应全部转化为硼烷 )(42H B 气体,可得标况下426.5H B L ,则晶体硼中B 10 5和B 11 5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 A. 1:1 B. 3:1 C. 4:1 D. 2:1 解析: mol mol L L H B n 25.04.226.5)(142=?= - 由42222H B H B =+知: mol H B n B n 5.0)(2)(42== B 的摩尔质量 mol g mol g /8.105.04.5== 即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10 B 11 5 11 8.0

最新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主要解决的就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在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资料分析部分解题经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它应用起来快速、准确、方便,为我们考试中秒杀题目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那么接下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十字交叉法。 一、十字交叉法概述 十字交叉法是解决比值混合问题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这里需要大家理解“比值”“混合”这两个概念。比值:满足C/D的形式都可以看成是比值;混合:分子分母具有可加和性。 平均数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比重等混合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 二、十字交叉法的模型 在该模型中,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a和b为部分比值、r为整体比值、A和B为实际量 2、交叉作差时一定要用大数减去小数,保证差值是一个正数,避免出现错误。这里假定a>b 3、实际量与部分比值的关系 实际量对应的是部分比值实际意义的分母。如:平均分=总分/人数,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人数;浓度=溶质/溶液,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溶液质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基期值。 4、在这里边有三组计算关系 (1)第一列和第二列交叉作差等于第三列 (2)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的比值相等 (3)第1列的差等于第三列的和 三组计算关系是我们应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记住并且灵活应用。 三、四种考查题型 1、求a,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一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女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2、求b,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一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二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女生的平均分为80。求全班男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3、求r,即已知第一部分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整体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女生的平均分为80,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4、求实际量之比,即已知第一部分比值、第二部分比值、整体比值,求实际量之比。 例某班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平均分为76,女生的平均分为80,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班级中女生与男生的人数之比?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复工在即,那么省考备考更不能放松。行测资料分析部分,题量和难度相对稳定:考点比较全面,增长相关概念是重中之重,今天给大家介绍隔年增长。 例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产量增长6%,增速同比减缓7.9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增长28.1%,增速同比加快15.8 个百分点。 问题: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

因式分解(十字交叉法)练习题[精选.]

word. 用十字交叉法分解因式 一、选择题 1、若34-x 是多项式a x x ++542的一个因式,则a 是 ( ) A.-8 B.-6 C.8 D.6 2、下列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 A.c b a m c bm am ++=++)( B.??? ??++=++a a a a a 15152 C.)123(1232 23+-=+-a a a a a a D.22244)2(y xy x y x ++=+ 3、下列多项式:(1)672++x x ,(2)342++x x ,(3)862 ++x x , (4),1072++x x (5)44152++x x .其中有相同因式的是( )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2)、(4) D.不同于上述答案 4、下列各式中,可以分解因式的是 ( ) A.22y x -- B.ny mx + C.222a m n -- D.42n m - 5、在下列各式的因式分解中,分组不正确的是 ( ) A.)2()1(122222n mn m n mn m ++-=+-+ B.)1()(1+++=+++x y xy y x xy C.)()(xy ay bx ab xy ay bx ab +++=+++ D. )()(32233223y y x xy x y y x xy x +++=+++ 6、若 4:5:y x =,则2215174y xy x +-的值是( ) A.54 B.45 C.1 D.0 7、如果 )5)(3(152-+=--x x kx x ,那么k 的值是( ) A.-3 B.3 C.-2 D.2 8、若多项式162--mx x 可以分解因式,则整数m可取的值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 9、若多项式6522 2-++--y mx y xy x 可以分解为)32)(2(-++-y x y x ,则____=m . 三、计算题 10、把多项式n n n b b a b a 5324257912-+-分解因式,并注明每一步因式分解所用的方法. 11、已知 012)1)((2222=--++y x y x ,求2 2y x +的值.

十字交叉法

某机关共有干部职工350人,其中55岁以上共有70人。现拟进行机构改革,总体规模压缩为180人,并规定55岁以上的人裁减比例为70%。请问55岁以下的人裁减比例约是多少?() A.51% B.43% C.40% D.34% 裁人后比例为50%— 55以下 280(4)50%-X 55以上70 (1)50%+20% 十字交叉 4 对应20% 1对应X 即5% 裁人后比例为50%—所以选43% 不是十字相乘应该为十字交叉法不过我研究的时候给他起的名字叫权重法自己起的名字,感觉这个更恰当 十字相乘法用来解决一些比例问题特别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对,就会犯错。 (一)原理介绍 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搞笑(也是高效)的方法。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A*75+B85)/(A+B)=80 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 男生:75 5 80 女生:85 5 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 AX+B(1-X)=C

X=(C-B)/(A-B) 1-X=(A-C)/A-B 因此:X:(1-X)=(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1.(2006年江苏省考)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答案:C 分析: 男教练:90% 2% 82% 男运动员:80% 8% 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 2.(2006年江苏省考)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

国考行测:十字交叉法在各种题型中的应用

国考行测:十字交叉法在各种题型中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做为数学运算中常用的一种解题思想,老师会在基础班型中向学生重点讲述。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在“溶液问题”中引入“十字交叉法”,我们简单把“十字交叉”法的原理重述一遍。 例:重量分别为A和B的溶液,浓度分别为a和b,混合后的浓度为r。 例:A个男生的平均分为a,B个女生的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均可以用如下的关系表示:(此处假设a>b) 上述“十字交叉”法的操作过程很简单,但是碰到类似的题目,学生很难把握A到底放哪个量,因此就很难将复杂的计算转化成简单的“十字交叉”法来操作。如果学生能理解“十字交叉”法到底适合哪类题型,并且记住接下来讲的做题套路,就可以从“战略”层次提升“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例题1】(山西路警2010-12)现有含盐20%的盐水500g,要把它变成含盐15%的盐水,应加入5%的盐水多少克? A.200 B.250 C.350 D.500 【答案】B 【华图公务员[微博]考试研究中心解析】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溶液问题,溶液由两部分混合而成,我们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操作,如下:

此题在溶液问题中是一道非常基础的题。其特点是:难度较低,考察溶液混合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在国考中类似难度的题不太会出现,但确是我们掌握“十字交叉”法的典型例题。 【例题2】(河北选调生-2009-47)一只松鼠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4个,雨天每天采16个,它一连几天共采168个松子,平均每天采21个,这几天当中晴天有几天? A.3 B.4 C.5 D.6 【答案】C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解析】本题是典型的一个整体由两个部分组成。 根据倍数特性,晴天的天数能被5整除。选C。 此题符合“十字交叉”法的特征,考生抓住A与a分母的关系,很容易将题目求出来。本解难度不大,在国考中出现类似题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类似的题目是考生得分的题。 【例题3】某地区按以下规定收取燃气费:如果用气量不超过60,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超过60,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某用户8月份交费平均每立方米0.88元,则8月份燃气费为多少? A.66元 B.56元 C.48元 D.61.6元 【答案】A

十字交叉法巧解小学数学题

十字交叉法巧解小学数学题 奥数教练慧思老师: 十字交叉法是理科中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重要的方法,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都会用到十字交叉法,但很多人又只是听说过,却不能熟练运用,很好的运用十字交叉法,有助于快速准确的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我们小学数学如何运用到十字交叉法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慧思老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十字交叉法巧解数 学问题。 题型一: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们知道在分数的比较中,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值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值大;异分母分数则要把分母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记住这几条并不难,可是却非常容易混淆,或者是根本就不会运用。但是如果运用十字交叉相乘法,学生不但都能很快的得出答案,而且不管什么分数间进行比较都能够通用。 例1:比较大小。 3/8()4/9 解析:方法一:常规解法

方法二:十字交叉相乘法 注:所得的积必须写在分数线上方(即作为新分子)。 从上例很明显可以看出,十字交叉法比较两分数的大小的实质上就是通分。不过,却省去了学生对分数进行通分的过程和时间,从而一步到位,更简单更直接,只要会乘法的学生,在比较分数之间的大小时基本上都不费吹灰之力了。 题型二:解比例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当比例变化为a/b=c/d(a≠0,c≠0)这种形式时,有些学生便找不着内外项了,或者有某些学生还要把上式化为a:b=c:d(a ≠0,c≠0)的形式,这就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不说而且变换后也很容易出错。 解:3x=5×9 x=45÷3 x=15 可见,利用此方法既直观又便于记忆,而且在较复杂的比例中,更能体现出些法的简便性与适用性,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计算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题目,而计算中的巧解巧算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在选择、填空题中体现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来对付这类题型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咱们就来讨论“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十字交叉法这个名词大家很熟悉,在许多的资料中也都有论述,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按十字交叉法求出的结果往往有出入。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大家共同商讨一下。 一、 十字交叉法公式(大家很熟悉) 二、 十字交叉法适用范围 凡是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三、 防止滥用 防止滥用是十字交叉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在教学 中是先给学生写出两句话: 1、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该是什么比就是什么比,不是想是什么比就是上什么比。换句话说不是题中求什么比就是什么比。 2、每几份(始终不变的物理量)是多少(不断变化的物理量),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是不变的物理量之比。 然后通过实例加以分析理解: 例1:若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100g ·mol -1 则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该是什么比呢? 如果我们把摩尔质量拆开来理解的话,就是:其中的物质的量是始终不变的,即都是1 mol ,而质量是在不断变化者,分别是106 g 、84 g 和100 g ,所以按十字交叉法公式求出的比值应该是始终不变的物质的量之比,当然可以是以物质的量成正比例的物理量之比,如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 练习1:已知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8,则空气中N 2和O 2质量比为 , 体积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忽略空气中的其他气体)。 X 2 X 1—X X X 1 X —X 2 ( ) 注:推断号,不是等号 摩尔质量 :106 g ·mol -1 84 g ·mol -1 100 g ·mol -1 物质的量: 1 mol 1 mol 1 mol (始终不变) 质量: 106 g 84 g 100 g (不断变化) { 物质 Na 2CO 3 NaHCO 3 混合物 [ 分析 (分析上述数量及其单位) 2 1 X X → X X X X --12 我常写成

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讲课教案

2011国考冲刺: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 一、十字交叉法简介 当数学运算题最终可以通过下式解出解出,我们就称这类问题为"加权平均问题"。 二、适用题型 十字交叉法最初在浓度问题上应用广泛,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十字交叉法并没有将浓度问题有所简化,而是在以下几种题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解题速度也有明显提高。 1.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2.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3.农作物种植问题,A亩新品种的产量为a,B亩原来品种的产量为b,平均产量为r。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质上都是两个不同浓度的东西混合后形成了一个平均浓度,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快速解题。 三、真题解析 【例1】某市现有70万人,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A.84分 B.85分 C.86分 D.87分 所以女生平均分为70×1.2=84,答案为A。 加权平均这种方法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华图教育希望大家利用最后的时间加紧练习,迅速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在考场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祝所有考生马到成功。 【例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浓度混合问题,大部分考生在30秒的时间都可以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浓度公式求解:设混合后的浓度为x%,根据题意(不管怎么混合,溶质总量不变)则有100*70%+400*20%=(100+400)*x%解得x=30。然而在这里引用这道题,笔者是想想引出关于比例混合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十字交叉法。大家先仔细看看下面的解题板书过程: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之十字交叉法专题教案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之十字交叉法专题教案 在化学中凡可按a1x1+a2x2=ā(x1+x2或(a1-ā/(ā-a2=x2/x1计算的问题,都可以应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十字交叉法”是化学计算中广泛使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如何计算呢?首先应先写出混合两组分对应的量a1、a2和交叉点的平均值ā,然后按斜线作差取绝对值即得出相应物质的配比关系,其“十字交叉法”为: 组分1:a1ā-a2 x1 x1为组分分数 ā-―=- 组分2:a2 a1-āx2 x2为组分分数 “十字交叉法”适用的范围是:凡是具有均一性、加和性的混合物,都可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但须注意,计算所得比值是质量比还是物质的量比,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十字交叉法”的计算: 一、相对原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和所占的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当仅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时有等式:A1W1+A2W2=?W,用十字交*法易于求解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这种方法叫做相对原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例1:已知氯在自然界中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35Cl和37Cl,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5、37,求自然界中35Cl所占的原子百分数( A、31.5% B、77.5% C、22.5% D、69.5% 解析:若设自然界中35Cl所占的百分数为x1,37Cl占x2,则有35x1+37x2=35.45(x1+x2所以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Cl35:35 1.55 x1 35.45-=- Cl37:37 0.45 x2 所以w(35Cl=1.55/(1.55+0.45×100%=77.5%

二、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两种气体混合时,质量守恒。即n1M1+n2M2=(n1+n2M,M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可用“十字交*法”求解混合气体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这种方法叫做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例2:某混合气体由CO2、H2组成,知其密度为O2的0.5倍,则混合气体中CO2与H2的体积比( A、2:1 B、2:3 C、1:2 D、3:2 解析: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设CO2的物质的量为n1,H2的物质的量为n2,则有44n1+2 n2=32×0.5(n1+n2,可用“十字交叉法” CO2:44 14 n1 16-=- H2:2 28 n2 可求得n1:n2=1:2,所以答案C正确。 三、质量分数“十字交叉法” 混合物中某元素原子或原子团质量守恒,且具有加和性,所以可用“十字交叉法”求混合物中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例3:含氯54.2%的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含NaCl的质量分数是( A、50% B、35% C、75% D、60% 解析:设氯化钠质量是m1、氯化钾质量是m2,依据氯元素守恒,则有60.7%m1+47.7%m2=5 4.2%(m1+m2,所以可用“十字交叉法”求解 NaCl:60.7 6.5 1 m 1 54.2-–=- KCl:47.7 6.5 1 m2 所以w(NaCl=6.5/(6.5+6.5×100%=50%

浓度问题 十字交叉法

浓度问题 一个好玩的故事——熊喝豆浆 黑熊领着三个弟弟在森林里游玩了半天,感到又渴又累,正好路过了狐狸开的豆浆店。 只见店门口张贴着广告:“既甜又浓的豆浆每杯元。”黑熊便招呼弟弟们歇脚,一起来喝豆浆。黑熊从狐狸手中接过一杯豆浆,给最小的弟弟喝掉6 1,加满水后给老三喝掉了3 1,再加满水后,又给老二喝了一半,最后自己把剩下的一半喝完。 狐狸开始收钱了,他要求黑熊最小的弟弟付出×6 1=(元);老三×3 1=(元); 老二与黑熊付的一样多,×2 1 =(元)。兄弟一共付了元。 兄弟们很惊讶,不是说,一杯豆浆元,为什么多付-=元肯定是黑熊再敲诈我们。 不服气的黑熊嚷起来:“多收我们坚决不干。” “不给,休想离开。” 现在,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专题简析: 溶质: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液:包含溶质溶剂的混合物。 在小升初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即浓度问题。我们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者质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质量的比值叫酒精含量。因而浓度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相关演化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解答浓度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浓度。在解答浓度问题时,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在列方程时,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 浓度问题变化多,有些题目难度较大,计算也较复杂。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一分析,也可以分步解答。 例题1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在7%的糖水中加糖就改变了原来糖水的浓度,糖的质量增加了,糖水的质量也增加了,但水的质量并没有改变。因此,可以先根据原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后来糖水中的浓度求出现在糖水的质量,用现在糖水的质量减去原来糖水的质量就是增加的糖的质量。 解:原来糖水中水的质量:600×(1-7%)=558(克) 现在糖水的质量:558÷(1-10%)=620(克) 加入糖的质量:620-600=20(克) 答:需要加入20克糖。 练习1 1、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2、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需加盐多少千克 3、有甲、乙两个瓶子,甲瓶里装了200毫升清水,乙瓶里装了200毫升纯酒精。第一次把20毫升纯酒精由乙瓶倒入甲瓶,第二次把甲瓶中20毫升溶液倒回乙瓶,此时甲瓶里含纯酒精多,还是乙瓶里含水多

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问题中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问题中的应用 上一节内容我们学习了“十字交叉法”如何解决溶液混合的问题,本节内容我们学习下“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的相关题型中的运用。由于平均数的相关题型数量关系复杂,列方程做比较繁杂,十字交叉法能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下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相关题型中的应用。 【例1】某单位共有职工72人,年底考核平均分数为85分,根据考核分数,90分以上的职工评为优秀职工,已知优秀职工的平均分数为92分,其他职工的平均分数是80分,问优秀职工的人数是多少?( ) A.12 B.24 C.30 D.42 【解析】本题相当于是优秀职工的平均分与其他职工的平均分混合,我们利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优秀员工共有30人,选择C. 【例2】某工厂共有160名员工,该厂在7月的平均出勤率是85%,其中女员工的出勤率为90%,男员工的出勤率为70%,问该厂男员工共有多少人?( ) A.40 B.50 C.70 D.120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男员工共有40人,选择A。

【例3】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34 B36 C35 D37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易知 所以ABC三个部门的人数比为3:4:5,假设ABC三个部门的人数分别为3、4、5人,总平均=(3×38+4×24+5×42)÷(3+4+5)=35岁,选C。 以上就是我们的十字交叉法在平均数相关题型中的应用,做题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解答起来就比直接列方程要省时省力一些。

十字交叉法的用途及局限

十字交叉法的用途及局限 十字交叉法是许多老师和学生熟悉和喜爱使用的一种方法。为什么这么好一种方法,在高考的阅卷中却不予给分?因此,本文不着重讨论十字交叉法的具体应用,而主要谈谈十字交叉法的来历,应用的范围和局限,让我们认识十字交叉法到底是什么? 我在研究三角正弦法时,使我对十字交叉法有了很深该的认识。如果你看了我的《三角正弦法解化学题》这篇文章后,你也许也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三角正弦法和十字交叉法是十分相似的,但又存在不同。因此,本文将从比较的角度来讨论相关的问题。 一、十字交叉法的来历 十字交叉法与三角正弦法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都是由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和公式)推导的变式公式得出来的。 求和公式:A =A 1×ω1+A 2×ω2 (ω1+ω2=1)。 在高低求中类计算中,将A 2理解为两个纯量中的高量,ω2为高量所占的丰度(即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或气体的体积百分含量);把A 1理解为低量, ω1为低量所占的丰度;且A 2>A 1; A 为高量及低量组成的混合物的中量。 求和公式有以下五个变式: ① A =A 1+(A 2-A 1)×ω2 ② A =A 2-(A 2-A 1)×ω1 ③ ω1=122A -A A -A ④ ω2=121A -A A -A ⑤ 21ωω=1 2A -A A -A 以上变式是化学技巧计算的公式,尤以③、④、⑤用途最大。但由于记忆较难,故改用下列三角正弦图示法,使之变得更为明白、易记和易算。其推导过程如下: 若两个纯量(高量和低量)为一直角三角形的锐角顶点,由它们组成的中量为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三角形的边长为边上两顶点数据之差,那么,可得如下关系: Sin A 1=a a 1=1 22A -A A -A =ω1 Sin A 2=a a 2=121A -A A -A =ω2 21SinA SinA =2 1a a =12A -A A -A =21ωω 由此可得出三角正弦法则: 高量的丰度就是高量的正弦,低量的丰度就是低量的正弦;高量与低量的比值就是它们所对应的边之比。 若把中量放在十字的中心,高量和低量放在左边的线头 上,而把它们的丰度放在右边的线头上,则得到十字交叉法 的图示方法。这种图示与求和公式变式⑤吻合,可理解为求 和公式变式⑤的图示法。 由上推导可知,三角正弦法是求和公式变式④和⑤的图示法。因而它将有两个用途:求比值和丰度。而十字交叉法的用途是求比值,若要求丰度则需另外进行计算。 由此分析还可看出,凡是采用上述求和公式计算的数学和化学计算问题,皆可用十字交叉法和三角正弦法加以快速计算。十字交叉图示法和三角正弦图示法实际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种简捷算法,它特别适合于两总量、两关系的混合物的计算(即2—2型混合物计算)。 二、十字交叉法的应用范围和局限 既然十字交叉图示法和三角正弦图示法的实质一样,只不过一个是伸出去,另一个是缩回来。那末,它们的应用范围和局限都应该一样。它们都可以用来解决以下的有关高低求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