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

建宁县实验小学黄小青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概念的阐述

“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从狭义上理解为个体进行学习中惯于采用的方式;从广义上理解为群体学习中经常采用的方式。

所谓的“较交”是指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从以往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转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上。而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要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为主,因此建立“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确立的基本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改革课堂教学现状的“突破口”。如何让学生生动、主动、全面发展,在目前课堂中仍体现不明显,明显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数是被动地学习,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机会,学生的情感往往被老师忽视。这种学习方式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关系到民族的复兴,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转变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二、转变学习方式的策略

1、挖掘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只有将兴趣之火点燃,才能使学生生成创新的动力源。要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首先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情感入手,融洽师生关系

前苏联一位教育家曾说:“做教师的绝不能没能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师生的目光无时不在交汇,学生能从教师的眼中看到智慧,教师的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要舍得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到学生中来,在同一平台上与学生平等对话,认真倾听、亲切交流、学会等待、学会接纳、学会理解、学会欣赏,成为孩子们的朋友。通过这方面的努力,我发现学生们与我的关系亲近了许多,他们想对我说的话多了,有学习上的话,有生活中的话,实践告诉我,只有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②从趣味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学自身魅力

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中,教师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艺术魅力来吸引学生,更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展现知识的魅力,让学生真正对学习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设计有趣味的数学题,引导学生钻研数学、口味数学。比如,我经常设计些象:“小亮过第十二个生日这一年,他的爸爸才过第9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一星期最多有几个星期日?为什么?“这一类带有趣味的题目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回味无穷。在平时,我还经常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数学游戏、听故事、数学竞赛、社会实践、自制学具等,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概念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迷恋数学,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

2、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果学生已有了某方面的知识积累,抢先说出要教学的内容,教师可借机予以表扬并顺着他们的话引出所学,千万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预定教案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情感,强行打断重新起头,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不利于学习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探索中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真实的话的教学资源,让课堂体现真实色彩。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片断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两个图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学生举例后我表扬学生不仅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从生活中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原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今天要学的本领。此时揭示课题,实际上课堂情况有所变化,当我问学生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时,有一位学生抢着说出:“长方形对边相等”、又有一位学生紧接着说:“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时我及时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继续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征,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中的学具验证所回答的结果,再下来的活动与事先设计的基本相同。由于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得学生们学得特别带劲,本堂课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所以,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课堂中得以舒展,学习能力得以培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重视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该挖掘这些素材。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例如:“连乘应用题”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在买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接着出示:“健康水果店运来6件黄桃汁,每件装12瓶,每瓶卖3元钱”。根据这几条信息,你们想提哪些数学问题?生1:一共运来多少瓶?生2:一件可以卖多少钱?生3:一共可以卖多少钱?这一现实的、活生生的实例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到现在的数学学习“有价值”,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4、鼓励探究交流,引导体验成功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有位学者说: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因此,教师要从改变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开始,带着新观念走进课堂,体现在教学之中,落实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中。

例如:我在教“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大胆运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探索、交流时空,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在探究中释放潜能,在体验中自主建构,在交往中共享成功。即:①让学生猜想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②让学生独立思考验证猜想方法(一分钟)。③小组交流验证方法。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猜想。⑤代表汇报结果,并上台展示验证策略(折、量、比)。⑥达成共识,建构知识。整堂课充满了探究、体验、创新,给课堂带来新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让每位学生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5、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教会他迅速的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课前的自学能力培养,做到:指导学生有目的阅读数学课本,给学生出示阅读提纲(学懂了什么?想提什么问题?),做好读书笔记。通过阅读训练,学生们学会了先粗读,后精读,养成了阅读时勾划重点,做好笔记,手、脑、眼并用的习惯,更可喜的是学生们上课发言积极了许多,经常争着介绍自学中的收获,抢着提出问题,还时常看到学生们得到老师肯定、鼓励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表情。实现了以课外的自学促进课内的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6、允许不同发展,实现个性化学习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数学中算法的“一统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还给学生真正的学习自主权和参与权,尊重学生的思考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计算闰年全

年天数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因为独立思考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没有个体货真价实的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群体异彩纷呈的多样算法。结果在交流时出现5种算法:①31+29+……+31(12个月天数);②29+31×7+30×4;③30+11+7+29;④31×11-4+29;⑤30×12+6。让每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同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算法,达到以集体的智慧促进对算法的理解,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迁移到计算平年全年的天数,让每位学生都尝到成功之果。

短短的几个月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给课堂带来新的气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让孩子快乐学数学

让孩子快乐学数学 发表时间:2013-12-30T09:09:49.263Z 来源:《教育学》2013年12月(总第61期)供稿作者:曲霞[导读] 传统教学平时注重的总是在灌输,关心的是孩子们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曲霞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家岛小学266520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以及被信任。可是有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是硬性强加一些内容在孩子身上,在教师的“灌输”下,有些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完全一味地接受,不能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是快乐的学习吗?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在换位思考中去学会理解、包容孩子,让他们真正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与数学快乐成长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 传统教学平时注重的总是在灌输,关心的是孩子们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却极少去关心孩子们的内心需要、情感需要,总是怪学生这个没学好、那个不全面,而忘了将“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忘了孩子的潜能也需要敬重、期待、呵护。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更多地要体会的是孩子的生命,用多彩的课题设计激发学生的灵感,课后安排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理解孩子的生命,欣赏学生每一次与众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每一次的创新;用爱和理解感化那些特殊的学生,让他们正视自己,走向积极的发展。孩子们在这样一个有爱、被尊重、被理解的环境中一定会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二、实施快乐数学教学,关注学生健康 1.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美妙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最佳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各个环节,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在提倡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学习《比》这一单元时,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人体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其中隐藏的奥秘却不为学生所知。正是这种熟悉而又矛盾的冲突,吸引学生投入到了学习中。因此,丰富多彩而又有效的情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呆板式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让学生主动学习,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比如在教学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讨论的方法,自己去发现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然后一步步地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实现了新旧图形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使知识的掌握更长久、牢固。同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寻思,从中有所悟。 3.巧设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直观把握。但以往的练习就是满堂灌,一起做某一题,一起对答案,学生在这样的题海中不仅烦躁,而且很机械。所以我们要改变这样的练习模式。比如在练习中我们可以设计成闯关的游戏。在教学《混合运算》的复习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拯救喜洋洋的故事情境,学生一看到还有闯关游戏,兴趣一下提高了。基础关“过森林”里面有基础的计算题;提高关“过食人鱼河”里面是连环锁填空;关键关“穿越雾林”里面是解决问题。这样一关关设计,每一环节都不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练习中让学生有了目标、有了任务,改变了传统的做做做的模式;练习时还可以进行竞争制,以《数学大王争霸赛》的形式出示练习,学生有了竞争才会更愿意参与。 三、让学生在数学评价中快乐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只有正确、灵活地运用好评价,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1.评价标准多样,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机会。众所周知,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可灵活运用评价标准,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都有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平时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标准:对优等生适当提高要求,敢于挑战自我的同时,还要学会互帮互助;对于中等生要掌握所学的内容并保持乐于学习的态度;对于潜能生,要以基础为准,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对每种学生的肯定、鼓励后,都不忘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给班级带来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用分层评价以后,可让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点,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2.评价内容多样,为学生搭建快乐学习的平台。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看你是否是位有智慧的老师,就看你是否会善于时刻激励学生。每周一下午的一节课,我都要带领孩子们对上周的活动进行总结,为表现好的小组和学生颁发小标志,并直接和班级自我管理活动挂钩。到了月末,还要隆重召开“人人喜欢我”的好习惯表彰大会。当然,评价里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进步奖,让孩子们都有信心才会有所改观。比如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有什么优点或者缺点,在题目旁写上评语:“解法真妙!”“你太聪明了,希望继续努力。”“请认真书写!”……这样多采用富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评价,学生就会更好地树立起更进一步的学习信心。

让小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让小学生轻松学好数学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教学素材,营造民主、和谐 的教学氛围,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是促使学生轻松学数学的有效手段,是提 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情境民主 数学教学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如简单的数字“1”,包含着“1”的来历、“1”的意义、“1”的运用等等。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透彻理解教材、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独自思考的空间,就能构 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学得愉快、轻松。下面我就如何“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谈一下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结合生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生活中的事例 引入课堂,能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课更感兴趣。例如,我们 在教学“平均分”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这样打比方:把10颗糖分给5位小朋友,怎样分才显得公平呢?每位小朋友又能分到多少颗糖呢?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 得出:当每个小朋友都分到2颗糖时最公平。[10÷5=2(元)]直接引入,这就是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均分”!通过打这个比方,可以让小朋友们意识到:“平均分”就是要让每个人分到的数“一样多”;“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学 生就顺利完成了“平均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们也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要认真理解教材,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出符合 学生生活与知识水平的教学素材,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师生相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学生们的心底,成了亘古 不变的话题。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教师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一直烙在学生心上,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难以填平的沟壑,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 的情况:布置的练习题不会有学生来问,但教师一提问学生却不懂;学过的知识 学生表面理解,但考试学生却不会做;教师说1+1=3,不会有学生认为1+1=2…… 这些种种现象,都体现了教师的“权威”震慑了学生的种种“潜能”,导致学生有想 法不敢说、有创新不敢做、有问题不敢提、有意见怕指责。这就严重阻碍了数学 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给学生松绑,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三、多表扬、少批评,激情饱满上好课 “悲观者看问题悲观,遇到的问题也悲观;乐观者看问题乐观,遇到的问题也 乐观!”这句话用在教学者身上特别合适。许多老师在上课时遇到学生精神不集中,就会感到很生气!面对学生的上课走神、做小动作,大声怒斥、批评责骂。这样,个别同学的某些举动,影响了老师上课的心情,耽误了其他同学求知的权利。作 为教师,应该善对每一位学生,课堂上用多表扬少批评,才能激情饱满上好课, 使学生自主学数学。如我在一年级上数学课时遇到过这种情况:教室里有一半的 同学在画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站了起来并走去和上下左右桌的同学说话。为了 让大家安静并坐好,我大声斥责他们不能说话,用棍子恐吓他们不能继续说话了,结果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响。我意识到:批评这方法无效,得改变方法,于是,我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2014年优秀教学论文送评材料 科目小学数学 学校惠州市XX小学 题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姓名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日期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了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表明数学学习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体验数学乐趣,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认识角》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特征。在经历了看一看、想一想后,有的学生用学具做出活动角移动角的两条边,发现角在变大或变小;有的学生画一个边很长很长的角,擦短它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从而知道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而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建构新知。 数学实验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链;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

[激发兴趣,快乐学数学]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潜能直播

[激发兴趣,快乐学数学]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与潜能直播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其内心是愉快的、积极的,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就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中。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先天得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认知水平和自主控制能力较低的小学生而言,正是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学好数学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在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和知识的不断丰富,学习的兴趣也会由对外在的、形式的关注转化为对内在的、知识的渴求。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乐之溶于数学的知识海洋中,让学生快乐学数学!一、创设情境,境中生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怀着满腔热情投入认知过程。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他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4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为了学习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得主动、快乐。二、化动为静,动中激趣教材上的图文(知识)总是相对静止的,一般

爱 上 数 学 课

爱上数学课 发表时间:2015-06-17T17:03:45.16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3期供稿作者:马文函 [导读]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关心事物的主要动力。 山东省东营市盐窝中学马文函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关心事物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和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一味强调升学率的今天,我们已经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就只有一个要求:只要会算题,能得高分就行了。既不给他们讲有关的历史,也很少向他们介绍这些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以致于使学生怕上数学课,不愿意上数学课;为什么刚学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野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还得对症下药。对此我仅代表个人提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多思善问,就会发现很多和数学知识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数学绝对不仅仅只是和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抽象演绎打交道,或者是玩那些煞似好玩的数字游戏,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例如我们在学习集合时,就可以用这样一段对话来引入它的概念(这是一个姑姑和6岁小侄儿的对话):姑姑问:“你的脸在哪儿?小男孩儿指指鼻子。“不对,那是鼻子。”小男孩儿又指指腮帮子。“那是腮帮子呀!”小男孩儿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的脸。最后,姑姑告诉他说:把你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然后我们再给学生集合的定义:“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一上来就给学生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 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的时候,如果能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学习,那么这些公式一定会更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气的气球为什么是圆的?买西瓜为什么要买大的、圆的?……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搬入课堂,学生们的积极性能不高吗?就拿易拉罐为形状设计来说吧?为了减少用料最省.降低成本,所以易拉罐是用金属薄片做成的封闭圆柱体,因为对于柱体,在给定面积的情况下,制作出的圆柱体的体积最大,而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不得不考虑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美观、方便等等,所以我们看到的易拉罐形状才各具特色。 再比如在教学“对称图”时,教师创设逛游乐园的情境,让学生一边看各种游乐项目的录像,一边用手势,身体模拟自己正在玩滑梯,转转盘、蹦蹦床等动作,从而感受平移与旋转两种运动,产生了研究这两种运动的极大兴趣。教师把树叶、蜻蜓、蝴蝶、飞机、天平等对称图案带入课堂,把歪脸、袖长不同的衣服等不对称的图案也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实物情景中,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强烈对比,从而产生了研究对称的浓厚兴趣。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一定不会厌倦。 第二、如果我们一味的代替学生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长了就会使他们形成一种依赖性,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差,自信心也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动起来,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学习长方体的时候,我提前一天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们,让每个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要学生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能不活跃吗?此法也可以用于学习其它“多面体”。再比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为你的讲解内容创设情境,如在教循环小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些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东西,这样先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我相信这样要比我们纯粹的使用数字说明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走到学生中去。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因为爱老师才爱上这门课的,而爱学生,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朋友,这不仅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所渴望的。而往往很多老师缺少的就是这个。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我们就要走到学生中去,能经常和学生交谈(可以找学生谈心,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闲聊),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的给予帮助,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他们也会爱上这门课。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如何引导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

如何引导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 摘要: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虽然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较为简单,但对于幼儿来说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沿用旧方法、旧模式,而要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实现幼儿的全面参与、快乐学习。 关键词:幼儿数学;快乐学习;生动故事;趣味游戏;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225-02 DOI:10.16657/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5495058.html,ki.issn1673-9132.2016.25.147 幼儿阶段正处于教育教学的启蒙阶段,此阶段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难将抽象枯燥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能让幼儿对数学渐行渐远,这势必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为此,在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幼儿的天性,依照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运用幼儿喜闻

乐见的活动展开教学,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带给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加深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以让幼儿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呢?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结合生动故事学数学 故事生动幽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是幼儿所喜爱的重要活动方式。为此我们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拨动幼儿的心弦,激起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如在小班学习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幼儿所熟悉且喜爱的各类卡通动画人物来创编生动的趣味故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从森林来的两位客人,熊大和熊二,它们与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接着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水果。这时就可以让小朋友们来说一说都是些什么礼物,由此引申出数量,引出数字。这样将抽象的数字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更能带给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进一步参与数学探究的热情。 二、在趣味游戏中学数学 幼儿活泼好动,对游戏情有独钟。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机制,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真实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学习数学 平罗县姚伏小学周军 关键词:游戏动手操作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媒体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打开了寻找知识的大门,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绿色课堂的开端。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思考,不断改变践行以往的教育传统理念,不断创新,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张扬个性,快乐的学习———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育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才会愿意学,乐于学,而且容易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快乐。 一、快乐游戏,轻松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教材编排上适当安排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教材的游戏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天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合作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二单元P80做一做。游戏——找朋友。目的是加深和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号是12的因数而不是18的因数站左边,学号是18的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站右边。通过游戏学生发现:我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该站哪儿呢?学生想了又想,站到中间。教师顺势引导,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甲: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

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的的因数叫最大公因数。 在游戏中学生学生学习了数学。 二、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教材,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课层次出现。他的主要目标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获得知识的解决途径与结果。实践活动课,它可以方便教师更好的用好教科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团体,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学生、和教师共享学习的乐趣。 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 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好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24个,摆自己喜欢的长方体,并把与长方体相关的数据填写下表: 观察自己所填的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A:长方体的体积单位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B: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真正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彬克妈妈) (2007-09-07 10:09:44)转载▼ 标签:教 育杂谈 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但各年龄段的认知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二年级的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觉得有用,和大家分享。 二年级学生总体感觉是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1、一般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二年级学生已经能产生集体荣誉感。例如:活动比赛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还有,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时,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做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2、学习心理特点: 我们在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我们常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手段。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3、说谎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贪玩,是生理和心理活跃的表现。由于贪玩,孩子经常忘记做应该做的事,耽误学习。为了避免被指责,有时会说谎话。一年级学生想去玩时,会直接提出要求: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但是,二年级学生便改变了方法:作业完成了!可以玩了吧。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刚开始发现孩子说谎话,不要太认真,假装和孩子说别的事,暗示或引导他明白相关的道理。引导的目的是,让孩子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不要隐瞒自己的想法。 总之,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能操之过急,应耐心,有宽容心,相信我们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阶段性的转变,最终达到学生应达到的目的

分享幼儿数学方面的知识

分享幼儿数学方面的知识 未来几次课都会从不同层次角度去分析,幼儿快乐学数学的部分知识内容,今天主要其讲中的一部分,巩固认知基础,保证以后学习发展能力。数学是什么?不是单一的阿拉伯数字,也不是单纯的加减乘除,数学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想想小学的应用题是用来干什么的?就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所求问题,已知问题,解答问题的一个思维顺序性、逻辑性。思考,分析,验证,这不都是一种思维方式吗?很多大人教孩子数学就会,教1234认识,然后加减法,家长教孩子1+1=2,孩子问为什么一定要等于2,你怎么回答?最好在实际生活中加入数学问题提问。对于幼儿学习东西不要脱离他的生活环境,孩子学习东西一定要直观,越直观越好。最好动用所有感官帮助理解吸收。很多孩子未来出现的6和9不分。可以数数,但单独拿出数字不认识;可以背出1+2=2,但看到1+1=?的问题时,不知道答案。很多这样的情况出现,原因就在于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有问题的。有没有在孩子怎么讲也不会的情况下,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有没有引导孩子去直接背答案的?有,我就见过。孩子啊,结果什么技巧都没学会。 家长的第一个误区就是:直接传授给孩子二手知识,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就对了,你要这样这样,直接导致孩子不动脑思考问题,孩子体会不到探索的乐趣,遇

到问题就找家长。从学习上到生活中都不愿去动脑,现在很多00后90后普遍都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爱动脑。直接原因就是大人包办的太多了,阻碍了孩子能力的正常发展。 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轻松学好?示范班的做法:先让孩子感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从幼儿园开始从小班就开始接触数学了,中班大班,到最后毕业。小班主要是培养和铺垫,先从认识你颜色,形状,图案,配对等,这些基本的做起。示范班的数学都是在游戏中学习的,也就是玩中学,如今天认识颜色。小班的孩子会很喜欢。示范班的做法是,如今天认识红色,老师出示红色的苹果,穿红色的衣服等,拿出一些红色的实际物体来介绍红色。然后出示一些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红色,接着一同寻找红色,谁看见哪里有红色?孩子一个一个举手说,这样会的理解能力强的孩子会先说,带动那些理解能力慢的孩子,一点点的消化理解。学习红色的英文,美工区玩红色的橡皮泥,画画涂红色苹果等。图书角,关于颜色的认识,红色的书等,益智区会出现红色的多分拼插玩具,娃娃家会有红色的裙子给娃娃,大家看到今天所有的主题游戏环节都是红色,孩子会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红色。在班级里面寻找红色的游戏,户外活动的或者散步时,也可以一起寻找外面的红色。以后的每个颜色都这样教,孩子不会出现蓝色绿色不分的情况。因为老师用整个一天的时间引导孩子去理解什么是红色,哪里有红色,孩子自

论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轻松学数学 刘钟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了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表明数学学习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体验数学乐趣,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认识角》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角的大小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特征。在经历了看一看、想一想后,有的学生用学具做出活动角移动角的两条边,发现角在变大或变小;有的学生画一个边很长很长的角,擦短它的两条边,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从而知道角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而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建构新知。 数学实验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探究能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链;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活用“举例法” 轻松学数学

活用“举例法” 轻松学数学 摘要:活用“举例法”让学生借助具体的数字,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律、法则和公式,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学起来轻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举例法;学数学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虽经老师反复讲解和多次重点强调,但学生在作业或测试时,还是屡屡出现错误,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苦。面对这种状况,笔者进行了认真反思,采取改老师一味讲授,变让学生运用具体的实例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举例法,轻松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从这些看得见的数据中来理解概念特征和本质属性。例如,学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后,老师让学生说出你知道的质数和合数有哪些?有学生说:质数有1、3、5、7、9……;合数有2、4、6、8、10……显然,该生把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相混了。老师让学生把这些数的因数,写出来,并结合质数、合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数是否质数,与该数

的因数的个数有关。通过对具体数的分析,让学生彻底理解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以后当问到质数的意义时,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具体的数,先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再判断是否为质数,从而说出质数概念。 二、用举例法,轻松掌握运算律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许多法则、公式和定律是用不完全归纳法揭示的,即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对特例的观察、分析、实验,从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当定律法则揭示出来以后,必须进行举例运用,在举例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定律和法则的含义、特征,所以揭示出运算律后,一定要让学生用具体的数字例子来说明运算律的含义并说明其运用的价值。如:揭示出乘法分配律后,学生就举出了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运算律的运用,有两个学生分别举出了以下的例子:①32×(18+12)=32×18+32×12和②25×(4+8)=25×4+25×8,对比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例子①只是体现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但没使计算简便,而例子②不但体现了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而且体现了运用乘法分配律后,计算更简便了,通过交流与对比学生举出的不同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很快就理解了运算律的含义及其用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简算意识。当学生掌握了简算的价值后,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都争先恐后想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例子,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难道不比老师出题,学生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梁铭慧 试问你们各位数学老师,要想教好自己的数学学科,是不是很想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数学课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找到最好的方法。 教数学几年,我常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什么是最大的成功?什么是最惨的失败?我思索的结论是:最大的成功在于有更多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走进数学、爱上数学;最惨的失败在于学生因为教师的因素而从小远离数学、厌恶数学。 喜爱,是人类重要的持久学习动因,也是人在某门学科上产生创造欲望,获得创造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陈景润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地追求“1+1”的答案,?居里夫人在清贫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元素的秘密……都缘于他们对科学的一往情深。因此,新教学大纲把“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数学的喜爱,除少数人因先天因素而对数学“一见钟情”外,绝大部分学生需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兴趣,反复体验个中滋味,才会爱上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让学生爱上数学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要出色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过程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一个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这说明,只有让学生感到安适和自由的人际关系时,他们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首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权利、选择、差异,特别要宽容犯错误、说错话的同学。尊重是爱的前提,数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移情”效果,从而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2、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正逐渐数字化,生活是数字的源头活水,又是数字研究的终极目标。把数学问题设置在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中,带着学生走进了问题情景,无疑也就带着学生走进了数学王国。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做到有序、有趣,才能有效。所谓有序,是指针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序性,设置的情景要有合理的程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所谓有趣,是指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和其生活经验,设置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兴趣、调动情绪、集中精力的情景。有效的数学情景,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 3、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爱上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中,因为学生知识基础、爱好倾向、

幼儿园大班教案整理(10份)

1.大班数学教案:楼房与号码 衢州市实验幼儿园徐丽娟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

找好导的切入点,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

找好导的切入点,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小学数学论文- 教育期刊网 找好导的切入点,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研究室(530000)卢兰惠 在小学阶段,数学概念不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培养、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知识内容。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概念课中,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新概念的引入、形成及应用巩固上下工夫,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概念,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实质,运用数学规律来指导数学实践,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寻找合适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切入点,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新概念,更容易理解新概念,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生活的感性材料,给学生直观形象地引出新概念 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有数学,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认真观察、仔细比较、深入分析并且总结归纳,从而去获取新概念。 如,要指导学生学习“平行线”的概念,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牛奶盒、食品袋、窗户、桌子、椅子等带有对应的两条边的”平行线”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其实就藏着关于“平行线”的数学信息,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在进行“平行线”概念教学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在比较分析了牛奶盒、窗户、桌子、椅子上下边的属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物品上下边存在的关系: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

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等。在师生的共同比较分析总结中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通过感性材料入手归纳新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概念教学的,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入手,引导学生从表到里进行观察并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地从熟悉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二、运用旧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新概念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相关的旧知识来讲授将要学习的新概念,这样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数学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的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例如,从求几个数的“倍数”引出与旧知识“倍数”有关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新概念。上课初始,给出“分别求出2、4、8、16这几个数的倍数”,让学生把这些数的倍数列出来: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4的倍数有4、8、12、16、32……8的倍数有8、16、24……16的倍数有16、32、48……列出数据后,再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谈谈自己的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已有概念“倍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种体验过程是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是建立数学概念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进行新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先分析要学习的新概念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牧野区陵园小学 张茜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课后,我也经常反思,和老师们交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双语不用教的广告,教授讲到孩子在看动画片时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把汉字、数字、英语融入到动画片中。当时我灵机一动,我想:如果把这种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是否也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经过我不断地探索、研究、实践,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享受快乐 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多高。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愿不愿”学习,更要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熏陶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所以,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上要把第一锤敲进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同学们,愿意和张老师做一个用掌声表示得数的游戏吗?”学生一听立刻兴奋起来说:“愿意!”“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个?”“啪!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四声清脆的掌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个?”两下掌声响了起来。“把2

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啪!”同学们十分得意地拍了一下手。此时,我看着学生神秘地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个?”同学们听到这个问题一下子懵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怎么拍才好。这时我用左手指在右掌上点一下,笑着问:“这是半个吗?”同学们禁不住笑了起来,抢答道:“每人都是半个,可是也不能用掌声表示呀?”“喔!既然不能用掌声来表示,那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半个呢?”同学们回答:“不能。”由好奇引发的求知欲,使教学环节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 在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学数学。 二、动手操作、品尝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数学学习的“动手”活动,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去参与数学、去体验数学,真正让数学课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孩子们,你们想用多个三角形拼出喜欢的图案吗?”同学们高兴地说“想!”“那你们就分小组拼一拼,看哪组的作品最新颖。”一会儿大家拼好了。接下来,我对同学们说:“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