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精品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精品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精品
水域生态学复习题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空间、质量、增长、地方、问题、系统、机制、平衡、健康、合作、保持、发展、提出、研究、措施、规律、特点、突出、稳定、格局、热点、环境、途径、能力、方式、作用、比重、结构、水平、关系、融洽、调控、调节、形成、保护、取决于、方向、适应、提高、协调

《绪论》

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世界水产业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捕捞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低,养殖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高。

2、填空:

(1)生态学的定义是由德国的动物学家赫克尔于1866年首次提出的。

(2)有害水华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影响海水养殖或人体健康,即大量消耗水体的溶解氧气、产生毒素和损伤鱼鳃。

3、简答题:

(1)简述自养型养殖系统和异养型养殖系统的特征。

(2)养殖水域生态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3)海水养殖与近海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判断题:

(1)世界水产业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捕捞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低,养殖的鱼类营养层次越来越高。(√)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

1、个体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organisms)及栖息地(habitat)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的科学。

2、生态因子: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一种或某几种生命有机体的任何部分或条件称为生态因子。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4、水污染:是指任何带进水体的物质能使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以致破坏接受系统中生命的平衡状态。

5、补偿点: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恰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这时的光辐射强度叫补偿点。

2、填空:

(1)水体中的无生命有机质包括腐质、胶态有机质和溶解有机质三类。

3、问答题:

(1)简述水体的降氨措施有哪些?

1.利用微生物净化氨

2.移植或接种水生植物

3.人造水藻

4.杀灭水蚤

5.换注新水

6.斜发沸石

(2)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生态作用?

1.有利作用:

(3)水中溶解有机质有哪些生态作用?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主要特征:(1)空间特征(2)数量特征(3)遗传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取决于出生与死亡,迁入和迁出两组对立的过程。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则是种群减少的原因。

2、填空:

(1)种群密度可以用个体数、生物量、有机质干重或能量等来表示。

(2)种群中个体的空间分布一般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三类。

(3)种群中各年龄组比率能决定现有繁殖状况,并能预示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4)种群中的个体可分成三个生态时期: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

(5)一般用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来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

(6)种群的年龄锥体一般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

(7)种群生长,各种生物不同,但按其变动曲线可以分为“J”型和“S”型两种基本类型。

(8)种群的数量变动是环境因素和种群适应性相互作用的结果。(9)种群的变动和稳定性与物种的生态对策,即所谓的r-对策和 k-对策有关。

(10)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都具有其独特的出生率、寿命、形体大小、存活率等生态特征。

3、简答题:

(1)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

2.数量特征

3.遗传特征

(2)简述动物集群的生态学效应和生态学意义。

(3)什么是r-选择?这类生物有哪些特征?

(4)什么是k-选择?这类生物有哪些特征?

4、判断题:

(1)种群的数量变化不是环境因素单方面作用的结果;各种生物都形成了按照环境变化而调节的内源性反馈机制。(√)

第三章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是“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格局”,“它是一个结构单元”,“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

2、在群落演替的顺序中,最先出现先驱群落,经过过渡群落而发展到相对稳定的最高阶段,称为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的相对稳定性是在群落内部、群落与环境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环境条件中有所改变,或偶然的自然灾害,顶极群落也将随之有所改变。

3 、什么叫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4、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3)不同种物之间相互影响(4)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5)具有一定的结构(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8)

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

5.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群落的物种数,二是指各物种的个体数和分布格局。

6.所谓生态位(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

7.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光合细菌及化能合成细菌。

8.简述高斯原理的基本内容。

答:两个生态要求有差异的种群可以共存,而生态要求越接近的两个种群,竞争程度越紧张,终将有一个较弱的种群被排斥掉。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地共存,这就是高斯原理,又称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

9.种群间相互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1.竞争2.捕食3.共生

种群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关系(食物关系)上,具体体现在竞争与中立;捕食与寄生;共生互利与原始合作;偏利和偏害等。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1935)首先提出的。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联系)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

3、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生态系统具有空间结构(2)生态系统具有时间变化(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控功能(4)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4、简述生态平衡的标志及其表现。

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的稳定的协调,并且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表现:群落与生境融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平衡状态,其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恒定;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并且有典型的食物链关系和符合能量流动规律的金字塔形营养阶梯。

第五章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1、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答:(1)非生物组分(生境)有3~4个自然体,如水、水底、大气和冰盖,而陆地通常仅有土壤和空气两个自然体(2)水域生态系统生境有垂直分层,而陆地不明显(3)水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组分所占的比重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温度较陆地稳定。光照条件较差。氧状况也较差(4)水域生态系统的生境活动性大(5)水域生态系统中有固着动物和浮游生物

2、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大大低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的平均生产力约为陆地的1/5。

3、我国近海主要的经济鱼类是大黄鱼、黄鱼、带鱼、墨鱼(软体动物)“四大海鱼”。

4、河流是一定区域内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地表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5、水系:流域内大小河流交汇形成的树枝状或网状结构,也叫河网。

6、养鱼池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养鱼池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具备天然生态系统的一切共性,但在人类控制和影响下,在结构和功能上又有其特点。

第一,养鱼池面积小、水浅,易受天气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很大。

第二,生物群落不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主要在人类的支配和影响下形成,种类组成趋于单

纯化,种间的相互适应能力一般较差,优势种突出。

第三,生产者几乎全由浮游植物组成,大型消费者中鱼类都是人工放养的,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大多是由具保护性结构,易于扩布,世代时间短、繁殖快、生态辐广的种类组成。

第四,初级生产力高,外来有机质量大,食物链短、鱼产力高。

第五,由于生境易变和群落组成的简单化,降低了系统本身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第六章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物质循环一般分为三类循环,即水循环、气体型和沉积型的生物地化循环。

碳、氮等元素,主要的贮库是大气,并在大气中以气态出现,属气体型循环。磷、硫等的主要贮库是土壤、沉积物、地壳,属于沉积型循环。

2、天然水体中除活的有机体外,还含有大量死有机质。死有机质以3种形式存在:

(1) 颗粒有机质(POM)(2) 胶态有机质(3) 溶解有机质(DOM)

3、腐质:所有形式的死有机质加上其附生的微生物统称腐质。

1、天然水体水中有机质以哪几种形式存在?

1、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氮循环可能是最复杂的一个循环。(√)

2、大气中的游离氮,只能被某些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和藻类所利用,而其他所有的生物是不能利用的。(√)

3、自然界的固氮菌分为两个类群:共生固氮菌(根瘤菌),自生固氮菌(如巴氏梭菌、褐色球菌)。

4、在水体氮的内循环中的四种反应形式是什么?

(一)氨化作用——有机氮转化为氨

(二)硝化作用——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

(三)无机氮同化为有机氮

(四)一种形式的有机氮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有机氮

5、自然界只存在化合状态的磷,并且主要贮存在磷酸盐岩、鸟粪沉积物和骨化石沉积物中。

6、由于磷的不完全循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淡水水域都严重缺磷,以致磷成为其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一旦大量的磷进入水体后,往往会引起浮游植物的迅猛生长而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

7、从陆地上看,凡是水的循环越活跃的地方,生命的活动就越活跃

第七章生物生产力和水体渔业生产力

1、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1)收获量法(2)黑白瓶测氧法(3)14C同位素示踪法(4)叶绿素法

2、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1)现存量(2)光照(3)水温(4)营养盐类(5)垂直水流(6)动物滤食

3.水库的初级生产力通常低于同样营养类型的湖泊水平;水库的外源性有机质量通常远高于自生初级产量。

1、什么是鱼产力和鱼产潜力?

鱼产力是指水体在不施肥、不投饵,只依靠天然饵料的条件下,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鱼产潜力是水体当中各营养级生物和无机、有机营养物质转化为鱼类自身的能力。

2、淡水水体的生物生产有哪些特点?P203

3、养鱼池中,鱼类的生产过程沿着哪3个能流方向进行流动?

4、水体渔产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各因素的作用如何?

答:(一)集水区状况(二)水体形态和水化学特征

(三)气候和水文条件(四)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第八章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1、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答:一般是指由于水中氮磷等生源物质不断增加,水域生物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有时也指水域营养性状演化的一个阶段,即已具富营养型特征、如水生植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或赤潮、溶解氧周日波动剧烈等。

4、填空题:

(1)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一般是指由于水中氮磷等生源物质增加,水生植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或赤潮、溶解氧下降的现象。

(2)据国内外的报道,最常见的赤潮生物有甲藻类、硅藻类、蓝藻类几个属。

1.什么是赤潮?

答:所谓赤潮是海洋或近岸海水养殖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暴发性增殖而引起海水变色并使海洋动物受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2.简述赤潮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1)养分的增加(2)适宜的温度和盐度(3)一定的气候条件(4)赤潮生物或其孢囊的存在

3、判断题:(1)发生赤潮时只有一种赤潮生物占绝对优势的,称为单相型赤潮。(√)

(2)水生微生物和浮游植物主要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而沉水植物既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又利用底泥中的污染物。(√)

(3)生物体内凡是能和污染物形成不稳定结合物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量。(X)

1、什么是水污染?

答:水体受到人类或自然因素或因子(物质或能量)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浊)、物理化学性能(温度、酸碱度、电导率、氧化还原反应、放射性)、化学成分(无机、有机)、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品质)及地质情况等产生了恶化称为“水污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由于某些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不能及时地分解转化为无害形式,反而在水体或生物体内积累下来,破坏水环境的正常机能,对水体的任何有益用途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也被认为水体受到了污染。

2、简述水污染的指标有哪些?

答:水污染指标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较为重要的有:1.固体物质2.有机污染物3.有毒物质4.酸碱性5.生物指标

3、水生动物吸收污染物的方式、途径有哪些?

答:水生动物既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各种污染物,又可以通过取食的途径摄食被污染的食物、悬浮物和沉积淤泥中的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动物体内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污染物通过动物的体表、鳃、和肠道吸收进入动物体内。

4、什么叫生物富集?

答:又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有机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6、什么叫生物降解?

答: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能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矿化作用的过程。

7、简述养殖水域环境污染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1.水质评价2.水生生物评价:(1)指示生物法(2)生物指数(3)多样性指数

3.底质评价

4.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9、填空题:(1)水体污染中生物污染物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藻类。

(2)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城市污水排放、水土流失、水产和畜禽养殖和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

(3)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4)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动物体内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污染物通过动物的体表、鳃和肠道吸收进入动物体内。

(5)微生物对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生化分解,通过矿化作用和

转化作用形成无机物。

生态对策生境种群物质循环生态平衡水体鱼载力原生演替生物量全球变化补偿点演替

水域生态学习题

绪论习题 一、生态学定义、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二、环境与环境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最小因子限制定律及辅助原理,限制因子的概念。 四、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及补充原理。 五、水的重要性。 六、流水、静水水体的特征。 七、水体的分区和水生生物的生态分类是如何划分的? 八、环境因子是如何划分的? 第一章物理因子的生态作用习题 一、水环境的光照条件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二、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三、光谱成分对藻类的色素组成有何影响? 四、光对水生动物的生命过程有哪些影响? 五、什么叫吸收系数?影响吸收系数的因子有那些? 六、补偿点及补偿深度,补偿点与温度的关系? 七、光与水生生物行为关系。这种关系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八、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有何特征?其原因和适应意义如何? 九、试述海洋生物发光的类型、机制和生态意义。 十、环境温度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十一、极限温度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水生生物对极限温度有哪些行为、形态和生理的适应?高温致死的原因是什么? 十二、生物学零度。 十三、阐述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积极意义和原因(变化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十四、根据对温度的要求,水生生物怎样划分? 十五、季节变异(周期变态)及引起季节变异的原因和生物学意义。十六、水流对水生生物有何影响? 十七、水生生物怎样适应水位和水体干涸的变化。 十八、水中悬浮物的来源及生态作用。 十九、底质对水生生物的生活有何影响?

二十、水体容积大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第二章水化学因子的生态作用习题 一、水体是如何按盐度划分的?根据渗透关系的特点水生生物可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保持体液化学组成的稳定性? 二、水生生物对于防止渗透脱水或充水的适应方式。 三、水生生物盐代谢的途径。 四、影响生物耐盐性的因素。 五、为什么说盐度5---8是水生生物耐盐性的生理界限? 六、离子的拮抗与协同作用。 七、水体的盐类成分有何生态作用? 八、水体的化学分类体系如何? 九、各类水体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水中溶解氧含量的特点和垂直分布及消耗,影响水中溶解气体含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十、好气生物和嫌气生物及水生生物的呼吸机制。 十一、呼吸系数、呼吸强度及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十二、临界氧量和窒息点及水生生物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机制。 十三、窒死、夏季窒死和冬季窒死及引起夏季窒死、冬季窒死的原因。十四、氧过量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原因。 十五、CO2的生态作用。 十六、CO2含量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十七、PH值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的影响及影响其毒性的因素。 十八、氨含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影响其毒性的因素。水体降氨的措施及氨毒性的合理利用。 十九、溶解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生态作用。 二十、硫化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习题 1、水生生物的营养方式。 2、何谓同化值? 3、藻类同化作用的磷源是什么? 4、水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是哪两种?哪一种为主要的?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复习课程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景观: 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 地理学概念: 生态学概念: 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 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 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 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 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 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 1、景观生态学 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 B.统一性 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 B.海拔高度C.植被 D.动物分布 18.城市景观是什么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A.人为干扰 B.自然干扰 C.物质生产最高 D.系统最为稳定 19.水土流失属于下列哪种景观流。 A.物种流B.物质流 C.信息流 D.能量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黄土地貌 B.河谷地貌C.山地地貌 D.冰川地貌 21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 A.德国 B.英国 C.荷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2.景观是处于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 A.生物圈之下,区域之上 B.群落之下,个体之上C.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 D.种群之上,群落之下 23.1982年,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风景园林学会 B.生态学会C.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D.国际生物圈组织 24.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 A.颗粒的粗糙程度 B.颗粒的形态 C.颗粒的边缘 D.颗粒的色彩 2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A.S=cA z B.K=E/r C.I ij=Pij/d2 D.RDI=Rn/r.L 26.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 A.植被类型 B.毛细管孔隙的大小 C.土壤孔隙的大小 D.降雨量大小 27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巢区大于领域 B.巢区小于领域 C.巢区就是领域 D.巢区就是巢区,领域就是领域

《养殖水域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养殖水域生态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216) 一、名词解释 1.限制因子:。 2.临界氧量: 3.拥挤效应: 4.生态位: 5.水呼吸: 6.赤潮生物: 7.内禀增长率: 8.窒息点: 9.营养级: 10.生态学: 11.生态系统: 12.生态因子: 13.生境: 14.阈: 15.生态幅: 16.指示生物: 17.种群: 18.环境容纳量: 19.生物群落: 20.群落演替: 21.库: 22.积温: 23.有效积温: 24.生物群落: 25.生态平衡: 二、选择题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生态学定义是由首次___ ____提出 的。 A. Odum E.P. B. Haeckel E. C. Forel D. Tansley 2.水体光照特点之一是透入水层光的光照强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_________。A.指数式 递减 B. 指数式递增 C. 不变 D.算术级数递减

3.鱼类和贝类的存活曲线接近于__ _____。 A. B型 B. C型 C. A型 D. 其它型 4.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A. 熊猫 B. 鲸鱼 C.鲤鱼 D.人 5.以下哪种生物更倾向于K-对策者____ ___。A.轮虫 B.枝角类 C. 桡足类 D. 原 生动物 6.海洋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 ____。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 D.随渗调节 7.淡水硬骨鱼类对水体溶解盐的适应性调节机制是____ ___。A. 等渗调节 B. 低渗调节 C.高深调节 D.随渗调节 8.天然淡水温带湖泊中氧气的主要由___ ___消耗。A.鱼类呼吸 B.逸散入空气 C.底栖生 物呼吸 D.水呼吸 9.林德曼定律生态效率一般是_____ ______。 A. 10% B. 10-20% C. 50% D. 15% 10.两物种间相互作用彼此得利但缺少另一方不能继续生活的种间关系为_____ _____。 A. 互利共生 B. 原始合作 C. 竞争 D. 中性作用 11.个体水平的生物能量学方程一般是指_____ ______。 A. C=P+R+F+U B. PG= PN+RA C. P = PNC +R D. PNC = PG – RA-RH= PN-RH 12.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 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 _______ _______。 A. D = KCL B. D = K-C+L C. D = KC/L D. D = K+L -C 13."Q10=2-3"所表示的生态学意义符合________。 A. 10%规律 B. Vant Hoff' law C. R.Q. D. 发育温度阈 14.有机物质的分解包括破碎(C)、降解(K)和淋溶(L), 则有机质分解(D)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A. D = KCL B. D=K-C+L C. D= KC/L D. D = K+L-C 15.生物多样性可用________________指标而数量化。A.生长曲线 B.种群转变速率C. 香 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D.能量转换效率 16.____________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17.表示化学耗氧量的是____ __。 A . BOD B. COD C.TOD D.TOC 18.下面不属于水体生态因子中的自然因子的是___________。 A.降水量 B.土壤深度 C.微生物 D.溶解盐 19.以下呈C型存活曲线的生物是______。 A. 熊猫 B. 鲸鱼 C.鲤鱼 D.人 20.被水分子强烈散射的是____ __。 A.红光 B.蓝光 C.紫光 D.黄光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2.黑白瓶法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该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3.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 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答案:D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圈 D.生物 答案:C 5.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 A.苔藓阶段 B.地衣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答案:B 6.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答案:A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温度过高

C.土壤贫瘠 D.温度过低 答案:D 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这一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农田 答案:C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 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 D.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 A.多度 B.优势度 C.内禀增长率 D.盖度 答案:C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水域生态学资料整理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内涵变化 有机体①不包括人②包括人而且强调人的活动 环境①不包括人类环境②重视人类环境 生态学的层次 1.个体 2.种群population:栖息在同一水域或环境中放入同种个体的集合体。 3.群落community在一定空间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集合体 4.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同一体 5.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部分,包括大气、水域和陆地。 生态学分类 按生命层次划分 1.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主要研究生物的个体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主要研究同种个体组成的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形成和发展方面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研究由群落与周围理化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平衡与调 控机制等方面 按研究生物分:动物、昆虫、鱼类、植物、微生物等 按栖息地分:陆地、淡水、海洋、荒漠、森林 按应用方面分:渔业、农业,景观、保护生物学 按研究手段分:生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数学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比热;②密度;③表面张浮力; 2、光与热:①热:夏;冬;②光 3、化学性质:①高度溶解性;②PH为中性 水体分类:1、按流动性分:静止水体、流水水体、半流水水体;2、按盐度分:淡水水体、半咸水水体、咸水水体、内陆盐湖 河流的水文学特征指标 水位、干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流速、径流量、径流深、比降、径流系数、 河流的分段 1.河源:河流的发源地,水较浅,比降比较小,水流比较缓慢,底质为冻土层或卵石 2.上游:河谷呈“V”字型,比降大,流速非常大,含沙量高,底质多为大小不等的石块 3.中游:水面不叫开阔,河谷呈“U”字型,比降较低,流速减缓,底质多为卵石或石砾 4.下游:水面非常开阔,比降非常小,流速缓慢,底质多为淤泥或细沙 5.河口:河流与海洋的交界处,此处容易形成三角洲和河网 湖泊的形成原因 1.构造湖:由于地质运动地壳断裂形成的湖泊,一般湖泊面积比较大,水比较深 2.火山湖:由死火山的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面积不大,水体较深 3.堰塞湖:由地震、山崩或火山喷出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 4.泻湖:本来是海湾,但由于泥沙的淤积作用与海洋分离而形成的湖泊 5.牛轭湖:由于河水改道,遗留下来的旧河曲所形成的湖泊 6.溶蚀湖:在可溶性石灰岩等分布区域,由于地下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湖泊 7.冰川湖:由于磨蚀和冰渍物堆积所形成的湖泊 8.风成湖:由风力的作用所形成的浅而水的洼地蓄水所形成的湖泊,随水源的变动而移动,又称游移湖 岸线发育系数:湖岸线长度与湖水面积相同的园的周长的比值 湖泊的分区及生物:包括水底区、水层区、水面区 1、水底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深底带(底栖生物) 2、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浮游生物) 3、水面区:水体与空气交界的地方(漂浮生物) 水库分类 根据形态分类 1.湖泊型水库:修建在平原区,表面积比较大 2.河道型水库:修建在峡谷之中,形状如同河道 3.分支型型水库:多修建在丘陵山区,具有很多淹没的港湾,支流等突出部分 根据库容大小分类 1.大型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 2.中型水库:1000万立方米<库容<1亿立方米 3.小型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 水库分区 1.河道区:水库的上游,水流比较急,水比较浅,透明度比较小,水文性质类似河流 2.过渡区:河道区以下,沉积作用增强,透明度增大,水流变缓,深度增加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恢复生态学复习重点归纳

《恢复生态学》复习纲要 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 定义: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它又是环境学、地理学、林学、农学、草地学、湿地学、海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2、生态恢复的机理 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变化和启动演替过程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的状态。 3、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如暖干化)、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等)、外来种入侵(包括人为引种后泛滥成灾的入侵)。 人为因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采挖、长期不合理的灌溉、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污染等。据Daily(1995)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排序:过度开发占34%,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7%,生物工业占1%。 人为干扰:过度开发、毁林、农业活动、过度收获薪材、生物工业、化学污染、深林砍伐、露天采矿、旅游、探险等。 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水灾、火灾、冰雹风暴、洪水、地震、泥石流干旱胁迫、海岸和河岸冲击等;生物因素,生物入侵、病虫害侵袭、伤害和放牧。 4、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定义: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特点:综合性、主导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限制性、间接性和直接性。 5、种群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种群和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6、景观生态恢复目标、原则和步骤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最先使用“生物学多层蛋糕”这一提法的生态学家是______ A.埃尔顿 B.谢尔福德 C.奥德姆 D.苏卡乔夫 答案:C 2. 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3. 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A.种群 B.物种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A 4. 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______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答案:C 5.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简单的是______ A.荒漠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答案:A 6. 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______ A.冻原 B.河流 C.果园 D.荒漠 答案:C 7. 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______ A.发达,不发达 B.发达,发达 C.不发达,发达 D.不发达,不发达 答案:C

8. 群落调查中,包含某物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______ A.多度 B.密度 C.频度 D.盖度 答案:C 9.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连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 A.U型 B.S型 C.J型 D.V型 答案:B 10.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______ A.趋于互补,利用率低 B.趋于互补,利用率高 C.趋于竞争,利用率高 D.趋于竞争,利用率低 答案:B 11. 与阴性植物(如人参)相比,阳性植物(如蒲公英)的特点是______ A.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B.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C.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D.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答案:A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水域生态学考试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 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 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 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细菌本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 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规范表达。 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 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的演替。 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 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并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17、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为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作用,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 18、生态锥体:指在生态系统中,当依次以各个营养级上的能量、个体数量或总生物量来描述群落的营养结构时,出现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急剧的、阶梯般的金字塔形锥体,包括能量锥体、数量锥体和生物量锥体,三者统称生态椎体。 1、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亦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多个物种组合。 2、关键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但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 (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 (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 (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 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 ②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 ③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 ④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 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 (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2)渗透阈值0.5928 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 (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 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 (1)定义: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 (2)表达:粒度和幅度 第三章景观结构 1.斑块(概念,起源)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答案:D 2.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答案:D 3.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 ) A.综合作用 B.限制作用 C.补偿作用 D.替代作用 答案:C 4.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 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 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 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答案:D 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 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 答案:B 6.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 ) A.根系发达 B.肉质茎肥厚 C.角质层厚 D.叶面积大 答案:D 7.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 A.环境资源有限 B.多个物种共存 C.环境资源无限 D.K-对策生物

答案:C 8.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答案:B 9.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 ) A.发育历期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平均温度 答案:A 10.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答案:C 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 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

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1.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得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得地位与角色以及它们得温度、湿度、PH、土壤与其它生活条件得环境变化梯度中得位置。 2、生境:又称栖息地,就是生物生活空间与其中全部生态因素得综合体。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发育与分布得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得综合作用形成了植物体得生境。 3、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得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4、种群:就是指一定得时空同种个体得总与,就是物种具体得存在单位、繁殖单位与进化单位。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得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常行成相同或相似得适应方式与途径。 6、物候:植物在长期得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得生长发育节律。 7、植物群落:生物群落中得生物种群全为植物,则该群落便就是植物群落。 8、富营养化: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得影响下,大量得有机物与化肥得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得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与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她生物大量死亡。 9、光周期现象就是一天内白昼与黑夜交替得时数。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得发生取决于光周期得长短及其变换 二、填空(每空1分,7空,共7分) 1、生活型就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得结果,生态型就是同种植物得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得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学得概念就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海克尔1866年提出得。

湛师 11级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题库

湛师 11级生态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3.构件生物: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 4.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生态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 6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变化。 7.生物多样性:生物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8.可持续发展:是指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9.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10.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1.初级生产: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其提供的生产力为初级生产力 12.次级生产:异养生物再生产过程,提供的生产力为次级生产力 1-7章 1、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研究意义:(1)他感作用的歇地现象:在农业上,有些农作物必须与其他作物轮作,不宜连作,连作则影响作物长势,降低产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歇地现象。 (2)他感作用和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都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很多,但大体上又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关于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至今报道不多,目前认为他感作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演替的类型 根据起始条件: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根据主导因素: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 根据基质:水生基质演替/旱生基质演替(粘土/砂/石/水) 根据时间长短: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根据代谢特征: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3、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不同程度的干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多样性较低 干扰间隔时间长,演替发展到顶极期,则多样性也不很高 中等程度的干扰,才能使群落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