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2.价值选择性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公众价值观、意识形态价值观

3.层次性

4.阶段性

5.功能多样性

6.合法性

7.权威性

8.普遍性

9.稳定性

(二)公共政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管制作用

3.调控作用

4.分配作用

(三)关于公平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假设思考:教育经费或公共政策向弱势倾斜是否体现公平?

1.罗尔斯的公平观

2.诺齐克的公平观

3.亚当斯的公平观

五、政策环境

(一)政策主体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它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

1.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

2.非官方参与者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二)政策客体

(三)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1.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2.政策环境的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一、模型的含义

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二、政策分析模型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界

它认为,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很多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

1.具体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备选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二)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1.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

2.次优决策涉及的基本问题:有限目标,期望水平,搜索方法(三)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四)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五)制度理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六)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选择(七)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八)系统理论: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九)过程模型: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三、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一)混合扫描理论(二)批判性理论(三)实验性理论(四)取舍理论

(五)中国古代的政策观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一、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1.政策问题的客观性

2.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3.政策问题的人为性

4.政策问题的依存性

5.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

1.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渠道

(1)领导人的讲话,上级的文件、通报。(2)大众传媒的报道、述评。

(3)民意和公众意愿的直接表达。(4)政策主体的直接调研。

2.公共政策问题情景

(1)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与公众期望发生差异的情况、条件、事实;

(2)已经达到一定的广度和严重程度;(3)已经为较多公众所察觉和认知;

(4)已经出现了利益、价值和规范方面的冲突;

(5)公众中产生出来的受剥夺感与不满足已经强烈到非采取行动不可的地步;

(6)某些社会团体已经产生一连串的表达意愿的活动;

(7)政府已经感觉到有必要采取行动。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1.按公共政策问题的确定程度

2.按公共政策问题发生的领域的不同

3.按公共政策问题的作用范围

4.按公共政策问题的功能

二、公共政策问题构建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程序

1.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2.以问题搜索认定后设问题

3.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4.以问题陈述建立形式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

1.边界分析

2.类别分析

3.层级分析

4.类比分析

5.多重分析

6.假设分析

三、公共政策问题诊断

(一)组织结构(二)意识形态(三)无知(四)信息太多

(五)噪音干扰(六)时间落差(七)逃避问题(八)隐蔽问题

(九)虚假问题

四、公共政策问题议程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类型

1.两种权力系统议程

2.公众议程

3.政府议程

(二)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时机

1.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问题强烈反应

2.公共政策问题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成为共识

3.受公共政策问题影响的利益群体产生诉求

4.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产生预测性发动(三)公共政策议程创立的主体和策略

1.创立公共政策议程的主体

2.创立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

四、案例分析

(一)艾滋政治 1.大学生艾滋病事件 2.“扎针”事件 3.大连“安全套”

(二)农民工问题 1.尊严2.生活成本3.讨薪问题

第四讲公共政策规划(制定)

一、政策规划主体政策规划主体即有单一型也有多元型。

单一型:是指规划在政府系统内部进行。

多元型:是指规划不仅有政府参与而且扩展到社会领域,表现为多种主体的合法介入。

在现代社会,政策规划完全由政府部门独立完成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规划主体多元

化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在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进程中,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先后采取了听证制度,听取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利益团体、社会公众等代表人士的相关意见。

二政策规划的原则

1信息原则信息是政策规划的基础材料,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全面、具体、准确、及时。

2系统原则在社会大系统内,不同范围、领域、层次的社会问题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统一关系,这就要求政策规划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

3预测原则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然前提。只有建立在可靠预测的基础上的政策方案,才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方案。

4客观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政策规划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这是政策规划最基本的要求。

5智囊原则借助外脑,发挥思想库的作用,让专家参与,这是现代政策规划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从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用之则成,弃之则败。

6优化原则比较和选择是政策规划最突出的特征,追求优化是政策规划当然的目标。

美国政府处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所作所为的方案选择就充分体现了择优的原则。

7效益原则决策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效益是效果与效率的统一。

规划不能不作成本效益分析,其目标是以较低的资源消耗换取较高的政策收益。尽管政策制定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考虑社会效益。既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

8可行原则政策规划应注重可行性分析,认真考虑主客观多种制约因素,如时间、空间、能力、技术、人物、物力等。

9兼听原则重要的规划思想:“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重要信条:“兼听则明”

决策者的胸怀:“我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利。”

10时效原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因此,决策不可优柔寡断,坐失良机。也要敢于承担风险,把握决策时机。

三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

政策规划是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思维活动。决策者在思维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其决策行动中。

1经验思维

在政策规划中,经验思维是最易碰到和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经验思维体现了一种心理上的惯性。只有当经验思维解决不了问题时,人们才会去考虑其他的思考方式。

经验思维方式简单实用,但适用范围有限,局限于重复的和可类比的事物。一旦出现新的情况,运用经验思维方式就难免带来一定的失误。

2逻辑思维

与经验思维相比,逻辑思维更偏重理性的思考。强调有理有据,重视逻辑推理。基本模式是“因为……所以……”因为A=B,B=C,所以A=C。抽象思维概念思维辨证思维3直觉思维

一般而言,人们使用直觉这个概念时,较多的还不是对事物本身“是什么”做出判断,即分析为什么,会导致什么,而是人应当“怎么做”进行直接选择。也就是说,直觉主要是指思维判断的一种方式。否认直觉相当简单,只要说它没充分根据就行了。但是,如果能提出充分的根据,它就是逻辑思维而非直觉思维了。对个人而言,靠的是自信;对他人来讲,靠的是权威。

4创新思维

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之没有做,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山穷水尽疑无路”

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与一般思维相比较,创造性思维表现出思考的独立性、方法的独特性、目标的前瞻性、思维的发散性、结果的聚敛性、形式的超常性等特征。

利于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

第一,头脑风暴法

原则:排除批评欢迎畅所欲言观点多多益善合并与改进团体6—12人为宜。

第二,哥顿法

它主要是通过会议形式,根据主持人的引导,让与会者进行讨论。但会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只有主持人自己知道,其他与会者都不知晓。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思维定势的约束,使大家能跳出框框去思考,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一达到方案创新的目的。

第三,零起点法其宗旨是抛开过去所有的框架,突破思维定势,一切从零开始。

毛泽东:“我们现在是一张白纸,但在这张白纸上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第四,综摄法“垃圾箱理论”收集看似不合理,带有更多情感色彩的想法,并把它们与理性看法相结合,通过比较鉴别,实现创新突破。

四政策程序规划

3 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对所有设计出的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预测:方案的收益、成本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方案实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并且说明每种方案的优缺点。政策评估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1)预测性评估

预测的方法可分为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投入—产出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等。

第一,专家会议法

召集专家以会议讨论的形式,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的预测方法。往往被用于项目规模宏大且环境条件复杂的预测情境。

局限:a 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充分;b权威人物影响较大;c忽视少数人的意见;d专家间的的意见交流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扰。

第二,德尔菲法德尔菲是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所在地,后用来比喻神的高超的预见力。

该方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技术处理后会得出预测的结果。

第一轮:把意见征询表寄给专家小组的成员,请他们填写意见。预测小组收回调查表后,初步统计和计算后发现具有共时性的意见和看法。

第二轮:将这些相对集中的意见再反馈给每位专家,请他们以此为参考,重新填写意见。经过三至四次的调查后,专家意见将会比较集中。案例:上海市当前急需解决的十大问题是什么?

第三,投入—产出分析

对方案的各种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对比。

此方法源自经济学。在政策领域,不能一味追求定量分析。

第四,时间序列法

基本假定:“预测对象的变化仅与时间有关”

两种形式:简单平均是指将按时间顺序发生的若干结果加以简单平均,并以这个平均值作为下一阶段的预测值;加权平均是指根据各期实际值对预测值的影响大小,分别进行加权,并以加权平均值作为下一阶段的预测值。

第五,回归分析法

因果关系:一个变量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函数关系:能准确地测定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相关关系:难以确地测定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回归分析:为了定量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规

律,需要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转变为函数关系,这种转化的中介就是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指根据相关因素的大量实测数据来近似地确定变量间函数关系的分析方法。经回归分析所建立的函数轨迹应尽可能的接近于已测数据,由此就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变量的数值去估计另外一个变量的数值。

(2)可行性评估

涉及方案实施在主客观条件和政策预期效果方面的可行性问题。

包括的内容:a 政治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c行政可行性;d法律可行性;e技术可行性;f社会可行性。

4 政策方案的选择

选择性是决策过程最重要的特性。

方案决策的主要环节:

(1)确定标准。价值准则。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关注重要目标,提出满意标准,遵循有限理性的原则,选择次优方案。

(2)比较性分析。选择,就是在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有时择优表现为一种综合的活动,即以一个较好的政策方案为蓝本,吸取其他一些方案的长处,创造一个更为满意的政策方案。

(3)合法化过程

(3)方案确定之后,提交给相关立法或行政机关审批,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使之合法化,然后以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加以颁布,付诸实施。

五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毛毛虫试验”,习性带给他们灾难性的影响,那么定势化的思维会对决策行为构成哪些影响呢?

人们对事物的直观评价和预测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认知偏差对决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

1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印象的形成过程中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

特征:极端和绝对,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往往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理解为事物整体的特征。这样就难以对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加工,不能对备选方案进行客观的利弊分析,往往会对决策方案的结果做出盲目的预测。

2 首因效应(先头效应)它是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对人们今后对事物的判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单凭第一印象对事物进行判断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片面性。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更习惯于用第一感去选择和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即他们热衷于专门搜集那些有利于正是自己第一印象的信息。

3 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为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通常,群体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为群体压力。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行为与群体目标或多数成员的行为会长生趋同现象。从众效应更多地表现为人际关系方面的依赖性和决定选择方面的被动性。

4 定型效应是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作出的判断的心理过程。成见的形成有两类:一是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的成见,如种族成见、国家成见、地区成见等;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形成的成见,如大众传媒、社会舆论、小道消息等。它使人容易对事物作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导致一些认知上的偏差。所以,在处理决策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警惕定型效应对决策者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

5 乐队效应一个乐队演奏乐曲要以这个乐队指挥的指挥棒为转移,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大家的意见被某个人如领导或专家所左右,就视之为乐队效应带来的影响。

它产生的结果往往使参与流于形式,群体决策成为空谈。

6 黄灯效应在公共交通管理中的口号:“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一慢,二看,三通过”、“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黄灯效应是对决策过程中人们冠冕堂皇进行拖延的一种形象的比喻。拖延往往产生于风险型决策,属于规避性行为。多数人在进退两难之时,很少能够做到当机立断寻找各种借口拖延问题的解决就成为极为普遍的行为反应。

拖延有主观性利益考虑;还有权力行使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决策中的优柔寡断、迟疑拖延有时是非常有害的。

7 颂歌效应夸大工作成绩、缩小存在问题已经是司空见惯的。颂歌声中,皆大欢喜。总是这么讲,“90%以上是好的,宏观上是好的。”被虚假信息所包围,就很难做出英明的决策。六政策的合法性

1 广义的政策合法性从广义角度而言,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政策学家琼斯在其《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一书中把合法化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第二部分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政策的合法性需要:政治系统的合法化;合法性程序;公众对政策的认可和默许,接受与遵行。

2 狭义的政策合法性从狭义角度来讲,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去解释合法性这一概念。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主要内容:(1)合法的决策主体(2)合法的政策程序(3)合法的政策内容(4)政策法律化

应具备的条件:第一,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第二,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第三,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

第五讲公共政策执行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 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行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查尔斯.奥.琼斯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尤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2 政策执行的特征

(1)对象的适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策之适用于一定的对象。严格地说,是指政策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政策对人的效力。在政策制定中或政策执行之前应当体现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在××范围内,××主体,从事××活动,适用本政策”。

(2)执行的灵活性在政策实施中,多数政策(特别是中央政府发布的政策)都属于宏观政策,带有战略特征。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地方和各部门要因地制宜地指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执行灵活性若运用不当,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出现避重就轻,或“反向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阶段的有序性。指政策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政策执行一旦启动,就要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一环扣一环,层次推进,依规定的次序进行下去。

(4)过程的动态性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求政策执行做出调整。a 孙志刚事件;b 火车撞人赔偿规定。

(5)执行的协调性政策执行主体间的职能交叉或重合,容易造成多头管理,而多头管理的表象是推诿扯皮。 a 自然灾害的处理; b 房屋的强制拆迁;

(6)执行的时限性不仅指政策执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它克服和防止了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它还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影响执行时限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由利益冲突导致的某种妥协。如:燃油税

3 政策执行的功能

“叫板”公共政策是以政府权威作为后盾的。令必行,行必果。

(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任何政策最终都必须通过政策执行过程才能实现政策目标,从而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作用和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策执行修正政策缺陷和弥补政策漏洞的过程。

(2)检验政策成效政策指定属于认识的范畴,政策执行属于实践的范畴。从一定意义上说,政策执行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结果产生的过程。一项在实践中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得到人民拥护的政策自然就是好的政策。

(3)为后续政策指定提供依据在分析先前政策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新的政策,这是政策制定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1 必要的政策资源负责执行政策的机构和人员若缺乏足够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执行的结果就不可能达到政策规定的要求,就不可能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资源条件:(1)经费资源(2)人力资源必要前提(3)信息资源重要变量(4)权威资源2 顺从的目标群体

政策目标群体就是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目标群体是否能够认可和接受政策,是决定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政策方案对政策对象的规定要对政策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2)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两种情况:不接受、接受三种状态:服从、认同与内化政策执行主体执行不力和政策本身的缺陷是政策对象是否接受政策的客观影响因素。(3)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政策制定者不需要承担政策执行的成本,所以决策轻率。

3 正确的执行策略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政策实施的原则性维护政策本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调执行政策要实事求是,因地、因时、因事、因事制宜,避免政策实施的僵化和教条主义。(2)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人治与法治一个好的制度安排甚至可以省去监督成本,提高执行的效率。(3)利用各种执行手段 a 行政手段 b 经济手段 c 法律手段 d 思想教育手段(4)重视成本—效益分析执行中发现某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且为了维持它还须支付较多财政支出时,就有必要考虑废止它。2004年北京1000万辆自行车“减负”

4 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1)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a 政治素质

b 品德素质

c 知识素质

d 能力素质: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e 心理素质:抑制力、心胸开阔和强化向上的动机。

f 身体素质

(2)执行队伍的互补

“木桶理论”木桶中那块高度最低的木板决定了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必须取长补短,解决薄弱环节,发挥整体优势。执行群体中的个体互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知识互补一个富有效率的执行群体,应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

b 能力互补“思想家”的才干;“指挥员”的才能;出色的“笔杆子”;深受欢迎的“宣传员”;难得的“战术家”;勤恳的“老黄牛”。

c 年龄互补老、中、青合理搭配;应以中青年为主,建立一个梯形的年龄结构。

d 性别互补

e 个性互补其实就是指气质与性格互补。

5 有效的沟通

执行中的沟通主要是指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有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执行人员之间、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之间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进行的信息交换。

沟通中存在的障碍:

(1)语言方面的障碍(2)知识经验差距过大(3)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幅度管理层次(4)曲解造成的障碍同样一句话,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甚至语调的高低、表情的差异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造成人们的理解差异。

(5)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假如你是某个部门的领导,当一位下属怒气冲冲地闯进你的办公室,准备向你宣战时,你应该怎么办?(6)心理因素的障碍

a 知觉的选择性。人们总是选择自己需要而且感兴趣的信息,偏重自认为有价值的沟通。

b 个性冲突。

c 情绪影响。

d 否定逆言的心理。

三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对执行最基本要求。

2 实施反馈控制重视反馈控制,保持应变能力,不断调整原来所选择的策略。“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本田摩托进入美国摩托车市场,“猫捉老鼠”

3 注意政策整合第六讲政策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含义和功能

1 政策评估的认识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人们得以判断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措施的预期效果,政策执行的实际障碍,政策过程的经验教训等。具体案例:(1)应该怎样治理城市养狗问题?(2)经济型(小排量)轿车该不该受限?

(3)“新交法”修正案。(4)城市黑车治理。

2 政策评估的含义四种看法:

(1)是针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估,焦电集中在政策的预期结果,即前评估;(2)是针对政策环节的评估,主要是阶段性分析,即阶段性评估;(3)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即过程评估;(4)是针对政策实际效果进行的评估,即后评估

政策评估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a 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范围和程度如何?b对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观念方面还是行为方面?是正面还是负面?

c 政策投入与政策产出如何?风险和收益怎样?

d 政策的未来去向如何?完全不变还是做出调整?微改还是大改?废止还是替代?

3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政策评估做些什么)

(1)指标(2)信息:材料、数据、印象和看法(3)测定(4)分析(5)建议

3 政策评估的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评估)

(1)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3)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4)有利于促进政策科学化进程(5)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政策评估的类型

1 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

2 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3 前评估与后评估:前评估有称为预评估,事前控制。

三政策评估的要素

1 评估主体是指政策评估者的主体构成。(1)决策者和执行者(2)专业学术团队和研究机构(3)政策目标群体

2 评估客体是指政策评估的对象,即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

3 评估目标(1)政治方面(2)行政方面(3)方案方面

4 评估标准既要建立事实标准又要建立价值标准。(1)事实标准 a 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b 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c 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2)价值标准 a 政策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b 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政策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的团结;d 政策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e 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

5 评估方法1 前后对比法2 专家评估法3 目标群体评估法4 执行群体评估法

四政策评估步骤

1 计划与准备(1)建立评估机构(2)挑选评估人员(3)确定评估对象(4)制定评估方案(5)落实评估条件

2 组织与实施

3 总结和报告

第七讲政策终结

一政策终结的含义政策终结的情况:

(1)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2)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可能是完全失败的,政策执行得越好,背离目标可能越远);(3)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有它没它可能一个样,政策完全成了一种摆设);(4)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不合理的地方太多,副作用太大)。

政策终结的概念: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以终止的行为。

二政策终结的形式政策无小事,政策变动往往涉及一系列因素,可能会引起很大的社会震动,所以政策终结的实现更多的时候并不需要采取激变的、大刀阔斧的、完全彻底的变革形式,而是采用那种渐进的、连续的、不断渗透的由点及面的变革方式。

政策终结的方式:

(1)废止是指彻底结束旧的政策。如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方法》的废除。废止并非经常采用的政策终止手段。政策终结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替代、合并、分解和缩减的形式。(2)替代是指用新的政策替代旧的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没有改变。新的政策往往是在方式和操作程序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动。

(3)合并是指将的政策的部分功能和内容合并到其他的政策内容中去。如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统一缴费上学的规定就是原有的公费和自费上学的规定合并而成的。(4)分解是指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5)缩减是指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对政策进行终结。

三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大量的低质、无效、多余的政策充斥于各级政策部门的政策活动中。为什么一直终结不了?(1)政策终结的障碍

a 心理方面的障碍一是政策制定者。承认政策的失败则等于承认了自己工作的失误。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b 组织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机构具有寻求生存和发展,以及自我扩张的本性。

c 社会方面的障碍面临政策终结时,一些受益者会利用个人的影响力、集团性活动、制造社会舆论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力图使政策终结不能实现。

d 法律方面的障碍一项政策的废止,必须经过一套法定的程序。

e 资源方面的障碍一是沉没成本,主要是指业已投入到原有政策里的资源。二是终结本身的消耗。(2)政策终结的措施

a 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b 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c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的支持;

d 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止压力;

e 做出必要的妥协,减少终结的代价。

【发展战略】关于促进新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关于促进新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新计算方法、模式的出现,催生了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新信息产业的发展。新信息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新信息产业发展,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把新信息产业培育成为战略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一、发展现状 (一)现状。 1.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一是规模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11亿元,总量居全国第四位。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484亿元,增长25%。通信业务收入509亿元。新信息产业规模达2100亿元,占比29.1%。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中间件、集成电路设计、高端容错服务器、液晶电视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和模组、碳化硅晶体材料及单晶生长炉、半导体发光器件及白光照明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手机、通信基站、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光电子、光伏电池、电子器件、软件外包服务等高端产业增幅都在20%以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全省拥有1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园、29个省级信息产业园,2个国家级软件园、11个省级软件园。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和济南都市圈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三是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全行业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3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国家和省级重点试验室8个、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5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8个,光电子和光伏工程中心14个、重点科技成果近4000项,申请专利 2.2万项,参与制订或修订国家标准62项。 2.信息网络发展能级稳步提升。近年来,我省通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截至2009年9月,全省固定电话总数为2381.9万户(含专网31万户),普及率为25.3%,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移动电话总数达到5025.9万户,同比增长11.2%,普及率达到5 3.4%,居全国第二位;以XDSL、LAN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保持高速增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748.1万户,同比增长26%。 3.信息技术应用步伐继续加快。我省重点针对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等行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节能减排等环节,启动实施了“四个一百”工程,大力加强工业软件、应用电子、行业应用方案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切实加快信息技术改造、电子商务、移动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20%,初步形成了“点(企业)、线(行业)、面(区域)”的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 (二)发展形势。智慧地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新技术的提出,使传统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被打破,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力争抢占发展制高点,给我国技术、产业和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全球科技创新必然带来新一轮的资源配置和分工调整,有利于推动我国新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和结构升级。 二、发展目标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国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支持

国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支持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教育部在政策、规章和标准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1)颁布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 在2000~2002的期间,教育部已经发布了多项与基础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规制和指导意见,如:2000年7月发布了《教育网站和风校暂行管理办法》,2000年11月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6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2001年11月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 (2)建设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2000年初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2002年12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会批准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专门从事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及远程教育应用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该委员会已经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并且发布了十多项部颁规范。其中,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该规范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编制的,经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批准为CELTS标准系列中的一项专用规范,编号为CELTS—42。2002年9月,教育部发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该标准是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力量开发的,从1999年开始,历时3年才编制完成的。该标准现也纳入CELTS体系,编号为CELTS—40。 (3)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发展目标和措施,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并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的培训,并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争取用2~3年时间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和网络技术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轮训一遍,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国家还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和管理春员的培训。此外,许多省市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发布了一批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譬如广东省在评定教育强区、强县、强镇的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指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编著]: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教育出版社 [卷册数]:精装五册 [光盘数]:一张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08年 定价:13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第一篇教育基本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第二篇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 法规文件 陈至立国务委员、周济部长在 教育部2007年度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 第三篇教育经费与投入相关政策 法规文件

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收费公示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建设兴办节约型学校的通知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 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 第四篇学校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 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 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第五篇教学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工程的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使用外国教材管理的通知

第六篇教师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第七篇学生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第八篇招生与就业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第九篇教学科研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十篇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第十一篇教育纪检监察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交接工作并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作为交 接内容的通知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财政部、审 计署关于严禁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 环节违规收取费用的通知 第十二篇教育督导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个人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1. 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 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估计不能考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政策科学进展》《政策科学构想》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重心向执行和评年代,分析范式产生,成为独立的学科。70年代加强了伦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估研究转移,政府改革和绩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理研究,比较研究;90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政策模型第二章.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置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渐进 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 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 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 发展。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 5.) 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环境是指政治系统外的一切状态和事物。环境对政治系统造成的一切影响就是输入,政治系统面对输入做出反应,给出权威性价值分配结果,即输出,也就是公用政策。 6.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 答:我国公共政策适用综合政策模型。①现实中任何一项决策都使用了两项以上的决策模型。②我国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各项社会事业有序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渐进政策模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汇总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 1简述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 教育法制化内涵: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教育法治的权威化;教育治理的法律化;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2试述高校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及提升的路径。必要性: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p9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育人的本质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和用法,教师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价值需求使得教育问题复杂化,只有教师的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更可能依法执教,维护自己和学生的权力,从容面对各种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依法治教和教育法治化的关系:依法治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法治化对应的是高等教育的“治理”,依法治教的实质是通过法律来管理教育,强调的是自而下的行政化的管理,法律是管理的工具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式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千学科进入世界流学料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 4简述《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规定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心地位);(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促进高校办出特色,(8)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流学程 5、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棱设置专业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期,(2)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有稳定的科会人求,(4)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有

2013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3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国家各项鼓励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未来,本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将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社会资源的投入,这对行业整体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为本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自2000年开始,国务院相继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鼓励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保障;工信部相继编制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等发展规划,为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税收优惠方面,国家对软件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大大减轻了行业内企业的税负,支持企业的研发和扩大再生产。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2)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国家各项鼓励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未来,本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将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社会资源的投入,这对行业整体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随着金融、电力、社保、卫生、交通等国家重要信息化领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本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地方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逐渐增加 近年来,随着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省市县乡层级的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投资大幅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根据地方特点提出新的建设需求。地方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给立足于地方的区域性信息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软件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继承性和产品复用性强的特点。每一次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持续推动行业发展。系统软件的更新换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 [编著]: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教育出版社 [卷册数]:精装五册 [光盘数]:一张 [开本]: 16开 [出版日期]: 2008年 定价:13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第一篇教育基本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第二篇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 法规文件 陈至立国务委员、周济部长在 教育部2007年度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 第三篇教育经费与投入相关政策 法规文件 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收费公示工 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 建设兴办节约型学校的通知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 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 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 偿资助暂行办法 第四篇学校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 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 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 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第五篇教学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 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 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工程的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 使用外国教材管理的通知 第六篇教师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第七篇学生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第八篇招生与就业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第九篇教学科研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十篇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第十一篇教育纪检监察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交接工作并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作为交 接内容的通知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财政部、审 计署关于严禁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 环节违规收取费用的通知 第十二篇教育督导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 第十三篇教育科技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 第十四篇教育产业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第十五篇民办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 第十六篇师范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第十七篇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部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校检查、评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2.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D )。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CD )。 A.企业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D.核心主体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ED )。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四、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无论从纵向维度还是从横向维度上看,每个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同的利益,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作为特殊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通常,这些准则、规范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偏好。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政策主体对社会成员行为的规制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社会成员甚至是全人类的公共利益,体现出政策主体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公共政策主体将哪些问题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决定了对公众观念和行为将产生什么样的引导。所以,公共政策主体首先要具有充分搜集公共问题信息、最大程度地一般了解把握公众意愿的能力,从而针对某些公共问题制定政策,以便更好地、更有成效地引导公众的观念和行为。公共政策主体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主体自身观念的影响程度以及行为的规范、模范程度。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程度的提高以及多元化价值观思潮的影响,公共政策主体引导人们观念、行为的能力就显得更困难、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更有必要、更不可缺少。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共决策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选择一种主观最满意的方案的动态过程。这个为实现有效管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决定了对哪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这要求政策主体以大局为重,尊重市场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原则,来调控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其调控能力的强弱,表现在确定要调整哪些利益关系以及所优选的政策方案,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求、平衡各种利益矛盾。 (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解决对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因为任何公共政策都必将取之于一些人而使另外一些人受益,所以社会中的个体都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求出发来对待公共政策。思想观念的差别、知识水平的差别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永无止境的利益需求。“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怎么分配、最佳分配是什么”就成为公平分配社会资源中的核心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就说明公共政策主体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强。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必考10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必考100 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 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电子信息产业新政策、新规划解读4套题-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2.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的挑战包括( )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 4 道题】 1.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 —2017 ),集成电路制造和显示器件制造均属于( ) A . 计算机制造 B .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C . 非专业视听设备制 造 D . 电子器件制造 用户答案: [D] 得分: 10.00 2.2014 年 6 月,发布了( )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A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B .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C . 《信息产业发展指南》 D . 《 " 十三五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 用户答案: [A] 得分: 10.00 3. 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网络强国 “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中的三个时间节点为( ) 2020 年、 2025 年 2025 年、 2030 年 C . 2020 年、 2025 年、本世纪中叶 用户答案: [C] 得分: 10.00 4. 平板显示技术已基本完成了对( )显示技术的替代 A .等离子体( PDP ) B .薄膜晶体管液晶( TFT-LCD ) C .阴极射线管( CRT ) D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 用户答案: [C] 得分: 1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 2 道题】 1. 以下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确的定位包括( ) 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用户答案: [ACD] 得分: 20.00 A . 2015 年、 B . 2020 年、 A . 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的行业之一 B . 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强国 C . 已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D .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汇编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一、师德基本范畴(师德文化、师德品质,知情意行、师德活动)师德与道德共同性(相对独立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共含性)联系(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表现来源和基础,共性和个性)区别(产生时间和发展情况,范围) 师德基本特点(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 二、师德的职业约定【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发展人的素质发展);教师劳动对师德的内在规定性(应有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应有的从教为善品质)】 师德的价值蕴涵【伦理价值(教育为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增进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重要的伦理调节和评价功能);教育价值(对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对教育对象的巨大教育功能、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修养的引导功能);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有深远影响有效育化人文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影响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调节教师职业行为和素养)】 师德强化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 师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认识和处理好教书育人关系、全面树立育人意识、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乐岗勤业(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于功业勤于工作);人格示范(教育者先受教育、实践中锻炼形成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 师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师德原则规范的个体性内化(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四 教师的价值实现【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对待(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对待、自我和职业的价值对待、目的性存在和工具性存在的价值对待);实践对待(对价值实现中的各种价值取向予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创新发挥创造潜能、注重实践努力的自我强化);结果对待(结果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 教师的幸福【应有的本质性把握(既包括享受和获得也包括创造和付出、既有个人目的的实现也有社会目的的实现、既有某一方面的满足也有多方面追求的实现);基本取向(物质取向,途径和手段正当合理合法诚实劳动获得、精神取向,避免吧精神和物质幸福割裂认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规范了具体的客体、 指向目标、 制定程序, 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 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事) 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 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1) 1)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 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第三章 1、官方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2、非官方政策主体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3、行政机关在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如何分析立法机关(或立法者)的行为的? 该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下立法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及模式,并指出,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 的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持率。而为了回的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 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

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它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她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中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一般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100个《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汇编(精华版)

1、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可 以吗? 不可以。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的学生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 作的教师。 3、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合法吗?不合法,除法律规定的部门外,任何人不得开拆他人的信件。 5、一名13岁的小学生未经父母同意,将一只价值500元的手表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其家长可以要求受赠的学生返还手表吗?可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应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未征得监护人同意而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 定的? (1)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2)适 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

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哪些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

2019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如何享受税收扶持优惠政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624692.html, 总部经济招商2019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如何享受税收扶持优惠政策 2019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行业有限公司可申请增值税财政扶持政策。无论您的企业在哪里,在重庆还是重庆省意外的其他省市,都可以成立新公司或分公司的形式享受增值税财政扶持政策、企业所得税财政扶持政策。将总公司业务分流至新公司或分公司。新公司或分公司所开展的业务享受增值税财政扶持政策、企业所得税财政扶持政策。 一、问:如何享受重庆增值税财政扶持政策、企业所得税财政扶持政策? 答:1、联系重庆企业服务中心并咨询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和办理流程 2、准备相关材料并协助重庆企业服务中心办理工商、税务、银行等事宜 3、开展经营活动 4、申报纳税,享受财政扶持政策 二、问:法人需亲临重庆办理工商、税务和银行等事宜吗? 答:法人无需亲临现场。 三、问:办理时长 答:25个工作日左右 四、问:扶持期限是多久? 答:月度扶持 五、问:财政扶持政策具体内容? 答:增值税财政扶持政策:享受地方财政所得的50%-70%的扶持 企业所得税财政扶持政策:享受地方财政所得的50%-70%的扶持 六、问:入驻园区能享受哪些服务? 答:政策咨询、工商注册、代理刻章、税务报到、银行开户(基本户)、代理记账、申领发票等 七、问:哪些行业的有限公司可以享受增值税财政扶持政策、企业所得税财政扶持政策。 答: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科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广告服务、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代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设备销售服务、医药服务类、文艺创作服务、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技术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服务、规划设计服务、园林景观设计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体育相关服务(体育活动赛事策划、体育周边产品设计)(具体的行业以工商实时标准为主) 有限公司可成立新公司或分公司来分化业务享受重庆财政扶持政策。

教育政策法规汇编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一)识记:1、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概念 2、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结构及特征 3、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本概念 (二)理解:1、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调控与教育法规的制定、执行(适用)、监督等过程程序 3、有关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和基本理论 (三)运用:1、能够辨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2、能够运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小学教育中的政策、法律问题案例 一、教育政策 (一)概念: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主要内容有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国家学制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历与学位政策、教师教育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学校语言文字政策) (二)类型:1、依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2、依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3、依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划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4、依据政策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填空) (三)基本特征:1、政治性与原则性;2、目的性与可行性;3、稳定性与阶段性;4、合法性与权威性;5、系统性与多功能性(简答) (四)体系结构 (1)概念:教育 (2)文件(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党中央制定和批准的文件、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决议、决定、党中央各部门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部分制定或批准的文件);2、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有立法权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各部委制定或批准的文件、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3、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定发布的文件(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制定发布的决议和指示、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制定的文件、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联合制定的文件); 4、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和指示) (3)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 纵向结构(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依据政策阶段性过程划分的长期教育政策、中期教育政策、短期教育政策和即时教育政策,依据政策空间系列划分的教育总政策、基本教育政策和一般教育政策 横向结构: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和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残疾人教育政策等 一、教育法规 (一)概念: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与和基本依据。(名词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