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信息课实验2讲义

生物信息课实验2讲义

生物信息课实验2讲义
生物信息课实验2讲义

生物信息学实验二

成对序列比对与BLAST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动态规划法成对序列比对的常见方法;

2.熟练掌握NCBI BLAST序列比对与检索工具。

实验准备

复习相关章节“序列比对:成对比对与BLAST检索”

实验内容

(一) 基于如下序列(蛋白质A)的在线BLAST操作,回答相关问题:MALAGAPAGGPCAPALEALLGAGALRLLDSSQIVIISAAQDASAPPAPTGPAAPAAGPCDPDLL LFATPQAPRPTPSAPRPALGRPPVKRRLDLETDHQYLAESSGPARGRGRHPGKGVKSPGEKSR YETSLNLTTKRFLELLSHSADGVVDLNWAAEVLKVQKRRIYDITNVLEGIQLIAKKSKNHIQW LGSHTTVGVGGRLEGLTQDLRQLQESEQQLDHLMNICTTQLRLLSEDTDSQRLAYVTCQDLR SIADPAEQMVMVIKAPPETQLQA VDSSENFQISLKSKQGPIDVFLCPEETVGGISPGKTPSQEVT SEEENRATDSATIVSPPPSSPPSSLTTDPSQSLLSLEQEPLLSRMGSLRAPVDEDRLSPLV AADSL LEHVREDFSGLLPEEFISLSPPHEALDYHFGLEEGEGIRDLFDCDFGDLTPLDF

1)用NCBI BlastP比对(使用默认参数) 搜索,以确定该蛋白质的名称、序列登录号、物种来源

等基本信息;

2)用NCBI BlastP比对(选择refseq数据库,限制输出50条,期望值阈值设为0.01) 搜索,输出结

果中有来自不同物种的相似蛋白质,请统计结果中包含多少物种;

3)从操作(2)的输出中找出蛋白质A在啮齿类动物(Rodents)中相似度最高的同源蛋白,提供Blast

对位结果,下载该序列的fasta格式文件,记作蛋白质B;

4) 分别用全局比对(Needleman-Wunsch,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752597.html,/Tools/psa/emboss_needle/)和局部比对工具(Smith-Waterm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752597.html,/Tools/psa/emboss_water/)对蛋白质A、B进行两两比对,注明所用的程序名称、参数选择,粘贴对位结果,比较两种比对的异同。

(二) 本地Blast操作:

1)参考blast安装指南,完成PC版Blast的安装调试。注意:后续操作均在D:\blast目录下进行;

2)在D:\blast目录下,运行脚本update_blastdb.pl,在线下载序列数据库swissprot的预编目文件;

--执行命令显示所有可下载的数据库名称:D:\blast>perl update_blastdb.pl -showall

--然后执行命令下载瑞士专家库:D:\blast>perl update_blastdb.pl swissprot

--再将swissprot.tar.gz文件解压缩于当前文件夹

(注意:swissprot.tar.gz文件较大,网络下载因服务器受限较慢且易失败,也可ftp下载,地址f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752597.html,/blast/db/swissprot.tar.gz)

3)MSA.fasta文件包括6条拟南芥转录因子E2F蛋白质序列,试用本地blastp程序完成对下载到本

地机的swissprot数据库的批量检索:

命令:D:\blast >blastp -query MSA.fasta -db swissprot -out outfile -outfmt 6 -max_target_seqs 1 选项解释:(1) -query [查询序列文件名(含路径)]

(2) -db [已格式化的数据库名(含路径)]

(3) -out [blast输出文件名(含路径)]

(4) -outfmt [0-11] #输出信息的格式选择,默认0,6代表“tabular”,具体含义:

(5) -max_target_seqs [num] #限制命中的目标序列的最大数量

(详细的选项说明参看blastp –help提供的信息)

根据blastp输出内容判断:Genbank登录号为CAD10633的E2F转录因子蛋白在瑞士专家库swissprot 中的正式命名是什么?blast比对的序列一致度为多少?E-值达到多少?

4)现有一个质粒/引物/接头序列的数据集(fasta格式,文件名univec),高通量测序得到一组来自

人基因组的短读序(数量达10000条,文件名reads.fasta)。这组读序中可能存在部分序列中含有质粒/引物/接头的干扰序列信息,请通过blastn操作进行鉴别,并简单统计一下污染序列的频率。

请认真解读提供的perl脚本(blastn_test.pl),测试运行,对结果文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回答:

(1)有多少条读序涉及质粒/引物/接头污染?

(2)出现频率最高的污染序列是引物还是载体质粒?具体来源能否获知?污染频率是多

少?

注:

请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将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与讨论等整理成单个word文件,需要附原始网页内容的地方用截图方式粘贴,文件名统一为“学号_姓名-02.doc”,请独立完成并及时上交。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 一、目的意义 1、学习几种鉴定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和了解一些鉴定蛋白质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双缩脲反应 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2分子尿素发生缩合放出1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相似的键,因此也具有双缩脲的颜色反应。借此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应当指出,双缩脲反应并非蛋白质的特异颜色反应,因为凡含有肽键的物质并不都是蛋白质。 2、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化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α-氨基酸(除脯氨酸 和羟脯氨酸)所共有。含有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也呈此反应。 该反应十分灵敏,1: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就能呈现反应。因此,此反应广泛用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3、黄色反应 含有苯环侧链的(特别是含酪氨酸)蛋白质溶液与硝酸共热时,呈黄色(硝基化合物),再加碱则变为橙黄色,此反应也称为黄蛋白反应。 OH + HNO 3 HO NO 2 + H 2O HO NO 2 + O N OH OH

三、仪器与试剂 1、试剂 (1) 蛋白质溶液:取10mL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得上清液。 (2) 0.3%色氨酸溶液、0.3%酪氨酸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0.5%苯酚溶液。 (3) 0.1%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 (4) 10%NaOH溶液、1%硫酸铜溶液、尿素、浓硝酸。 2、仪器:试管及试管夹、酒精灯。 四、操作方法 1、双缩脲反应 (1) 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之熔化,待熔化的尿素开始变硬时停止加 热。此时,尿素已缩合为双缩脲并放出氨气(可由气味辨别)。待试管冷却,加入约1mL10%NaOH溶液,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入1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色。(2) 另取1支试管,加入1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10%NaOH溶液摇匀,然后再加入2 滴1%的硫酸铜溶液。摇匀观察其颜色变化。 (3) 注意事项 加入的硫酸铜不可过量,否则会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从而掩盖了双缩脲反应的粉红色。 (4)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2、茚三酮反应 (1)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各1mL,再加0.5mL 0.1%茚三酮-乙醇溶液,混匀后在小火上加热煮沸1-2min,放置冷却,观察颜色变化。 (2) 在滤纸的不同部位分别滴上一滴0.3%脯氨酸溶液、0.5%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 一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斑点出现及其颜色。 (3) 记载上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解释现象。 3、黄色反应 向6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一、理论考试部分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的一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2. 答: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为8.6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3.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意义是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4.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8.6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5.何谓R f值?影响R 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 6.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吗一般我们用什么试剂做盐析的实验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7.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8.依据我们所做的实验,说明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是什 么沉淀和变性有何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这些因素包括溶液的酸碱度、盐溶液的浓度、温度、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溶剂等。变性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8. 什么是碘值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大,碘值越大吗在测定碘值的实验中,氯仿的作用是什么 答:每100g脂肪所吸收的碘的克数,即脂肪的碘值。脂肪的不饱和度越大,碘值就越大。氯仿作为溶剂,去溶解脂肪。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细胞内DNA和RNA的显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方法。 2、熟悉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位置。 二、实验原理 核酸是酸性的,它们对于碱性染料派洛宁和甲基绿具有亲和力。利用这两种染料的混合液处理细胞,可使其中的DNA和RNA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差异由DNA 和RNA聚合程度的不同所引起,因为甲基绿分子上有两个相对的正电荷,它与聚合程度较高的DNA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DNA分子染成蓝绿色;而派洛宁分子中仅一个正电荷,可与低聚分子RNA相结合使其染成红色。这样细胞中的DNA和RNA可被区别开来。 三、器材与试剂 1、器材: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染色架、注射器。 2、材料:鸡血。 3、试剂:0.2mol/L醋酸缓冲溶液、2%甲基绿染液、1%派洛宁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 4、试剂的配制 (1)2mol/L醋酸缓冲溶液:用2ml注射器抽取1.2ml冰乙酸加入到98.8ml蒸馏水中,混匀。再称取醋酸钠(NaAC·3H2O)2.7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时按2:3的比例混合两液即成。 (2)2%甲基绿染液:称取2.0g去杂质甲基绿溶于100ml0.2mol/L的醋酸缓冲溶液中即成。

甲基绿粉中往往混有影响染色效果的甲基紫,它们必须预先除去,其方法是将甲基绿溶于蒸馏水中,放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氯仿(三氯甲烷)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弃去含甲基紫的氯仿,再加入氯仿重复数次,直至氯仿中无甲基紫为止,最后放入40 C温箱中干燥后备用。 (3)1%派洛宁染液:称取1g派洛宁(吡罗红)溶于100ml0.2/L醋酸缓冲溶液中混匀。 (4)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将2%的甲基绿液和1%的派洛宁液以5:2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该液应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四、内容与方法 1、取鸡血一小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一端,用另一载玻片的一端紧贴血滴,待血液沿其边缘展开后,以30~400角向玻片的另一端推去,制成较薄的血涂片,室温下晾干。 2、固定:将晾干的血涂片浸入70%乙醇中固定10分钟,取出后在室温下晾干。 3、染色:滴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于血膜上,染色15min。 4、冲洗:用蒸馏水冲洗标本片,并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水分,但不要吸得过干。 5、分化:将血涂片在95%酒精中迅速地过一下,进行分色,取出晾干。 6、观察:光镜下可见细胞质呈现红色,细胞核呈绿色。 五、作业与思考 1、简述DNA和RNA的染色原理。 2、细胞核中核仁理论上应被染成何种颜色?为什么?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 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Neurobiology 学时:54 考核方式:笔试及口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课程类型:A 主讲教师: 韩济生、万有、于常海、王韵,崔彩莲、吴鎏祯、崔德华、王克威、罗非、邢国刚、薛冰、刘风雨、张嵘和张瑛等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等 开设目的: 本课程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讲解为主,系统介绍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动向。另一部分则结合本学科科研优势,开展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而以疼痛专题为中心的教学则充分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演讲的能力。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课堂讲授内容,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分组汇报和讨论,教师及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判打分。课程最后评分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考试(笔试)占60%,口头报告占40%。 预修知识: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生物学。 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大纲(共24学时) 一、绪论:2课时

1.神经科学的发展史 2.神经科学的基本内容:分子神经科学,细胞神经科学,发生神经科学,系统和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科学,等。 3.神经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电生理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脑成像方法,等。 4.本课程学时安排的思路、教材及参考书等。 二、细胞与分子神经生物学:5课时 1.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2课时) (1)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关系。 (2)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分类及化学性突触的传递过程。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形态特点及功能。 (4)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离子通道:(2课时) (1)离子通道的提出与证实。 (2)离子通过通道的方式和离子通道的特点; (3)离子通道的现代研究方法; (4)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 (5)离子通道活动的调制。 (6)离子通道与疾病、毒物和药物。 3.神经元的电活动:(1课时) (1)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膜内、外离子浓度维持平衡的原理。 (2)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3)局部电位: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或抑制性)和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与配基门控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局部电位的特点与功能。 4.跨膜信息传递(自学) (1)递质:神经递质与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部分毒性作用;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来源,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生理作用;神经肽的概念,神经肽的产生与降解,神经肽的受体与配体,神经肽的作用

生化实验讲义2010(10个)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赵 国 芬 2010年9月

实验之前说明 1.各班学习委员将成员分成10个大组,每个大组中2人一小组,大组采用循环实 验的方法,同时开出不同的10个实验. 2.共开出10个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温度、pH及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二牛奶中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三血液葡萄糖的测定-福林(Folin)-吴宪氏法 实验四双缩脲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五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六植物组织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测定 实验七应用纸层析法鉴定动物组织中转氨基作用 实验八植物组织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九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的观察 实验十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和鉴定 3.穿着要利索,做好实验记录 4.注意实验室卫生和安全. 一. 实验室规则:按照实验室的规则给学生讲解. 二. 生物化学所用的实验技术 1.样品: :血液、血浆、血清、组织 植物样品:果实、花蕾、茎等 无论用什么做材料,为了提取物质,需匀浆 2.移液管的使用: 移液管吸管 移液管 奥氏吸管 读数时视线与凹面相平,取液时要用吸管嘴吸,放出液体时注意嘴部液体的残留问题。 3.离心机的使用: 平衡(管平衡、机器平衡)缓起和慢停 4.分光光度计 机器原理和测定原理(比尔定律) 5.水浴锅的使用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用教务处统一印刷的报告纸写) 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结果及结论、讨论

实验一、温度、pH及酶的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凡是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丧失活性。此外,温度、pH和抑制剂、激活剂对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酶的活性通常是用测定酶作用底物在酶作用前后的变化来进行观察的。 本实验用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底物—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各种糊精、麦芽糖等水解产物的变化来观察该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活性。 淀粉被酶水解的变化,可以用遇碘呈不同颜色来观察。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呈现颜色反应。 三、试剂 1.0.5%淀粉溶液 2.碘化钾-碘溶液 3.1%尿素溶液。 4.1%CuSO4溶液 5.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pH5.0-8.0: 6.0.5%NaCl溶液。 7.唾液淀粉酶制备每人用自来水漱口3次,然后取20m1蒸馏水含于口中,半分钟后吐入烧杯中,纱布过滤,取滤液lOml,稀释至2Oml为稀释唾液,供实验用。 四、操作步骤 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淀粉酶的观察 1、取3支大试管,编号后按表操作 2、在白色比色板上,置碘液2滴于各孔中,每隔1分钟,从第二管中取出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 (二)

绪论 ?随着生物化学的发展和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生物化学实验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本门课程在以往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求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学习生物化学课程。 本实验课实验项目覆盖了当今生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绪论 一、实验目的 ?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糖等重要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测定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应该做到 ?学习设计一个实验的基本思路,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严密地组织自己的实验,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 ?训练实验的动手能力,学会熟练地使用各种生物化学实验仪器。 ?学会准确翔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技能,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能够整齐清洁地进行所有的实验。 ?掌握生物化学的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尤其是各种电泳技术和层析枝术,为今后参加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室规则 ?1、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实验室肃静,不得喧哗吵闹、迟到早退。 ?2、爱护仪器,厉行节约。试剂、药品、蒸馏水等应节约使用,不得浪费。如不慎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老师,说明原因;贵重、精密仪器,应先熟悉使用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发现故障,应立即报告老师,不得擅自处理。仪器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填写使用记录。

绪论 ?3、取用试剂时,应仔细辨明标签,以免取错。取完试剂后,应及时将瓶盖盖好,放回原处,切忌乱拿乱放。 ?4、注意安全。对于有毒、腐蚀的试剂应避免其直接接触人体及衣物;乙醚、丙酮等易燃试剂应远离火源,以免发生意外。 ?5、注意实验室卫生、整洁。废弃液体应倒入水槽,实验用过的和棉花、废纸、沉淀废渣及其他废弃物品等均应放入指定容器,不得随意乱扔。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台整理好,并清扫、整理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方可离开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 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 (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已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

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 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ml烧杯, 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 试管架。 二、材料 羊血。 三、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ml小烧杯一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 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神经生物学专业.

神经生物学专业 一、研究方向 (一)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四)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二、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1)专业及专业基础课 高级神经生物学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 2.0学分 核酸的生物化学 2.0学分 组织化学 4.0学分从中选修 高级医学细胞生物学 2.0学分 7学分 分子免疫学 3.0学分 神经精神药理学 1.5学分 (2)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 3学分 结合本专业经典理论著作或前沿研究成果论文报告,写出 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三篇,每篇1学分,由导师评定。 (二)非学位课程 13学分 1.相关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课 9学分 神经生物学实验 2.0学分 中枢神经解剖学 4.5学分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可塑性 1.5学分 组织学实验技术 1.5学分 细胞培养技术 1.0学分 细胞分析与定量 1.5学分 高级生化实验 3.0学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 3.0学分 分子免疫学实验 1.0学分 生物医学中的电镜方法 2.0学分 2.方法课 1学分 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2.0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 2.0学分 医学科研设计 2.0学分 3.进展课 1学分 神经科学进展 1.5学分 分子生物学进展 0.5学分 细胞生物学进展 2.0学分 免疫学进展 1.0学分4.自选课 2学分

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 2.0学分 组织培养技术 1.0学分 实验核医学 2.0学分 基础免疫学 3.0学分 内分泌药理学 2.0学分 三、学术活动10学分 具体要求见总则。 四、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医学科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考试办法》执行,其中专业综合考试中的相关学科应从本专业的主要相关学科里确定。 五、主要相关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病学。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院系: 学号: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 一、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法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开的一种方法,又叫做分子筛层析法,排阻层析法。凝胶本身是一种分子筛,它可以把分子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同过筛可以把大颗粒与小颗粒分开一样。但这种“过筛”与普通的过筛不一样。将凝胶颗粒放在适宜溶剂中浸泡,使其充分戏液膨胀,然后装入层析柱中,加入欲分离的混合物后,再以同一溶剂洗脱,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沿凝胶颗粒间的缝隙最先流出柱外,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流速缓慢,以致最后流出柱外,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到分离。 凝胶是由胶体溶液凝结而成的固体物质,无论是天然凝胶还是人工凝胶,它们的内部都具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凝胶层析法常用的天然凝胶是琼脂糖凝胶,人工合成的凝胶是聚丙烯酰胺凝胶和葡聚糖凝胶,后者的商品名为Sephadex型的各种交联葡聚糖凝胶,它具有不同孔隙度的立体网状结构的凝胶,不溶于水。 这种聚合物的立体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有相应的数量级。在凝胶充分溶胀后,交联度高的,孔隙小,只有相应的小分子可以通过,适于分离小分子物质。相反,交联度低得孔隙大,适于分离大分子物质。利用这种性质可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以下进一步来说明凝胶层析的原理。将凝胶装载柱后,柱床总体

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实质上Vt是由Vo,Vi与Vg三部分组成,即Vt=Vi+Vg+Vo。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体积”又称“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孔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柱法中内流动相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因此Vt-Vo等于Vi+Vg。 洗脱体积与Vo及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和外部的分配系数。它只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短粗细无光,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Kd 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改写成: Kd=(Ve-Vo)/Vi 上式中Ve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o可用不被凝胶滞留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实际测量求出;Vi可由g.Wr求得。因此,对一层析柱凝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际实验得知某一物质的洗脱体积Ve就可算出它的Kd值。 Vo表示外体积;Vi内体积;Ve II、Ve III分别代表组分II和III的洗脱体积。Kd可以有下列几种情况: 1、当Kd=0时,则Ve=Vo。即对于根本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大分子物质,洗脱体积等于空隙体积。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动物营养研究所 树润 2015.10.12 猪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一.实验目地 1.通过实验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2.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二.实验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是唯一以自由基为底物 的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酶,在酶分子上共价连接金属辅 基,因此它对热、PH、以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 该酶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蓝色含铜蛋白,之后, 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具有催化氧发生歧化反应的能力,因此将其 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1-2。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专一地清 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金属酶,它具有抗衰老、抗辐射、 抗炎抗癌等作用,因而在医药(如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 治疗3)、化妆品(有防晒抗炎效果4)、食品工业(SOD灵芝菌5 等)等方面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一种金属酶, 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H+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H2O2和 O2。SOD催化下述反应:2H++2O2-→H2O2+O2。

超氧化物歧化酶按照它所含金属离子的不同,可分为 Cu-Zn-SOD、Mn-SOD、Fe-SOD等三种。Cu-Zn-SOD为二聚体,呈 蓝绿色;Mn-SOD呈紫红色;Fe-SOD呈黄褐色。 SOD提取、纯化制备方法各异, 常用方法有经典的溶剂沉淀法、盐析法、超滤法和层析法等6-7。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8以新鲜猪血为原料,从中提取SOD并进行纯化。酶活力测定可用以下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9、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亚硝酸法等。 该实验SOD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单 位定义为: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 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单位。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考马斯亮 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呈现蓝色。在一 定围,溶液在595nm波长下的光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 用比色法测定,测定围1-1000μg。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实验试剂 ACD抗凝剂、0.9%Nacl、丙酮、95%乙醇、氯仿、考马斯 亮蓝G-250、50mmol/L pH8.3磷酸缓冲液、10mmol/L EDTA钠盐 溶液、3mmol/L邻苯三酚溶液等 2.实验器材

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2006年5月

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课程号:50125530 课程类别:临床医学基础课,基础医学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 3 二、教材:《医学神经生物学纲要》关新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三、主要参考资料:《医用神经生物学基础》蔡文琴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四、成绩评定:期终考试,100分 五、教学目的: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 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而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必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宣称:“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 在医学这个大的学科内,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神经生物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进展很快,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还要及时了解新的研究进展。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内容之后,继续给学生介绍关于神经生物学更深入、更感兴趣、更新以及更接近临床实际的知识。 授课将不拘泥于教材,有的老师会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的以课题进展或综述的方式;有的介绍某一领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研究过程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发现; 有的通过介绍实验方法或实验技术的方式;除了重大进展的意义,还会介绍研究中的挑战、困难和艰辛。会介绍不同的观点或学说,少讲定论性的知识。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础部

实验一酪蛋白的制备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 、离心机2、.抽滤装置 3、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电炉 5、烧杯 6、温度计. 四、试剂与材料 1、牛奶2500mL 2、95%乙醇1200mL 3、无水乙醚1200mL

4、0.2mol/L pH 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5、.乙醇—乙醚混合液2000mL 五、操作 1、将10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预热至40℃、pH 4.7的醋酸缓冲液100 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7。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5分钟(3 000r/min)。弃去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沉淀3次,离心10分钟(3000r/min), 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 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晶。 5、准确称重,计算含量和得率。 含量:酪蛋白g/100mL牛乳(g%)

得率: 测得含量 100 % 理论含量 思考题 1、制备高产率纯酪蛋白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二小麦萌发前 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一、目的 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3.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原理 种子中贮藏的糖类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C6H10O5)n +nH2O nC12H22O11 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扬酸。后者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物化学实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分配层析法电泳同工酶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层析技术比活力 二、填空题: 1.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和。 2. CAT能把H2O2分解为H2O和O2,其活性大小以来表示,当CAT与H2O2反应结束,再用测定未分解的H2O2。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这种凝胶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化学聚合法一般用来制备_____________胶,其自由基的引发剂是,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光聚合法适于制备大孔径的_________________胶,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4.层析技术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使用离心机离心样品前,必须使离心管__________且对称放入离心机。 6. 米氏常数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表示E对S的亲合力愈,Km愈大,表示E对S 的亲合力愈。 7. 分光光度计在使用之前必须预热,注意预热及样品槽空时必须_________(打开、合上)样品池翻盖。 8. CAT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促防御系统之一,其活性高低与植物的密切相关。 9. 纸层析实验中,____________形成固定相,____________流动相。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是由和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两者就聚合。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和。11. 层析技术按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简述4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2、简述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三个不连续及三种物理效应。 3、试分析影响电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 一、名词解释: 1、电泳: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3、分配层析法: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神经生物学yu诺贝尔奖

与神经科学有关的诺贝尔奖项 在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神经科学已在神经元、神经活动、信号转导、感觉和知觉、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发育等研究水平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并获得了十多项诺贝尔奖。

其中193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颁给了英国的 C.S.Sherrington 和 E. D. Adrian ,奖励他们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他们通过研究膝跳反射,认为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并具有抑制和兴奋两个相互协同作用的过程;还发现肌肉的神经束是由运动和感觉两种神经纤维组成,提出了神经系统整合作用和“突触”的概念;且在神经纤维传导过程中记录到了电活动,即神经冲动。 其实,一个观点理论从提出到完善再到被大众接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突触”理论:1897年Sherrington在“突触”这一结构尚且观察的到的大背景下,根据已知的“中枢传导功能与神经干的传导功能是的区别,神经干双向传导,中枢却不行”这一理论,大胆提出“脊髓内的感觉神经传入与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突触(synapse)”,它起活门的作用,仅允许兴奋按一个方向传播”这一合理猜测。经过许多人的工作,到二十世纪初已经明确突触是有结构的。然后,1910年Sherrington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由于突触存在,神经脉冲不是随机地在神经细胞间传入传出,而是通过突触单向传导。随后关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观点也被提出,它活动的特点是,在接受了诸多传入之后,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输出,这就是中枢整合作用,抑制在此起关键作用。在1950年代开始把电子显微镜应用于神经解剖研究的时候,这些终于得到了实验证实,并明确了经典的突触结构:由突触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三部分组成;突触前部和突触后部相对应的细胞膜较其余部位略增厚,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两膜之间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在突触前膜部位的胞浆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以及一些微丝和微管、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等。 但是,基础观点被提出后,研究绝不是止步于此,此后还有关于神经递质、电位变化、抑制性突触等的深入研究都在继续。随后观点不断完善精简: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突触结构(Synapse)从而使得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突触前膜兴奋,其神经递质分子例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被被释放后,进一步结合突触后质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这种神经信号传导的方式保证了神经元之间的相互通讯,并且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包括学习记忆。 之后有研究表明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也与突触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自闭症患者在某些时期突触的数量远多于正常人,而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的患者则是某些时期突触的数量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近年又有研究表明神经元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分泌突触蛋白,以神经元活动性依赖的方式促进胶质瘤恶性生长,即大脑内肿瘤细胞能与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这一机制却无法以传统肿瘤信号通路充分解释。但这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提示了靶向谷氨酸受体、突触形成和突触后信号通路途径可能成为降低脑肿瘤增生的重要治疗手段。 从提出“突触”的概念到观察到突触的结构,再到研究其工作原理与关系,之后又针对各类病症展开研究......一直到现在,关于突触的各类研究都还在继续。一个机制被发现、一个理论被提出后,还有许许多多由此发散的未知事情可以去探索。所以科研一步步发展,正是由于科研人观察仔细,能够剥茧抽丝、洞察先机,从而能够敏锐地发现各事件直接的联系,然后发掘真相,一步步研究得出结果。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生物工程专业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一:大鼠脑立体定位及帕金森病(PD)模型制作 目的要求:掌握大鼠脑立体定位仪的设计原理、基本结构、用途和正确使用;PD 模型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课时:5学时 实验用动物、器械和药品: 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脑立体定位仪、水平仪、电吹风;麻醉药(0.4%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0.4 g,生理盐水100 ml);碘酒、酒精、生理盐水、蒸馏水;5或10ul微量注射器;手术器械,如手术刀、镊、止血钳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6-羟基多巴胺(6-OHDA)溶液(按3ug/ul 配制,加Vc,即6-OHDA溶液1ml:将6-OHDA3mg,VitC0.2mg,溶于灭菌生理盐水,在1.5ml离心管中定容至1ml,分装后-20℃保存)。实验操作及注意点: 1.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认识脑立体定位仪主要部件,即主框、电极移动架及动物头部固定装置(即固定上颌的结构和耳杆与耳杆固定柱)及用途。 2.脑立体定位仪的调试:摆稳定位仪,用水平仪测水平。检验电极移动架上各个轴向滑尺是否保持互相垂直,微量注射器针尖是否光滑垂直。检查定 位仪各衔接部位的螺丝有无松动。检查头部固定装置两侧是否对称。检查 耳杆使两耳杆尖端相对,以此判定耳杆固定的准确程度。然后,使两耳杆尖 端相对间隔1~2 mm ,前后移动固定有注射器的注射装置纵轴,使注射器的 针体向后移时,恰好通过两耳杆尖端之间的1~2 mm 间隙; 向前移时,恰 好与切牙固定架的正中刻线在一条直线上。 3.大鼠称重并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动物麻醉不可过深或过浅,注意呼吸情况。抓取大鼠时要轻柔,防止抓咬伤。 4.鼠颅的固定:将麻醉大鼠置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鼠颅依靠两耳杆及切牙钩三点固定。在向外耳道内插入耳杆时,鼠眼球向外凸出。一旦进入鼓膜环 沟内,穿破鼓膜,则会发出轻微的“嘭”声,同时出现眨眼反射,眼球不再凸出,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脑内重要神经核团和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简介 Methods for neuroscience research and nuclei in brain 1.实验目的 理解神经核团的概念,理解重要的神经核团;掌握脑立体定位图谱的使用方法;了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实验器材、试剂及实验材料 手术刀、毛剪、注射器, 1%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依文氏蓝(Evans Blue), 大鼠。 3.实验步骤 3.1脑的大致结构和重要神经核团 脑膜至外由内分别有: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其下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等结构。重要的核团(神经内分泌相关的丘脑下部核团)有:PVN(室周核)、PeN (室旁核)、SON(视上核)、ME(正中隆起)、Hippocampus(海马)等。下表给出几个重要核团的大致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核团在不同截面上的位置和形状是不同的,因此具体位置应查阅图谱。 神经核团距离前囟(mm)中心线两侧(mm)距脑背侧(mm) PVN(室周核)-1.0~-4.2 0.0~0.8 5.0~5.5 PeN(室旁核)0.0~-3.2 0.0~0.5 6.5~9.5 SON(视上核)0.0~-1.8 1.0~2.3 8.5~8.8 ME(正中隆起)-2.4~-3.4 0.0~0.5 9.5~10.0 Hippocampus(海马)-1.8~-6.2 0.5~6.3 3.2~8.0 3.2实验内容 a)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40mg/kg); b)在颅骨前囟后3-5mm处打孔; c)用微量注射器吸入3μl依文氏蓝,注入大鼠背侧三脑室。 d)大鼠断头,除去颅骨,观察脑的结构。 George Paxinos and Charles Watson,The Rat Brain in Stereofaxic coordinates,Academic press,1986 4.江湾Ⅰ型脑定位仪的使用 6.1脑立体定位仪的原理 a)脑立体定位仪分为两大类:直线式和赤道式。

11环境生化实验讲义

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几种鉴定特定氨基酸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原理 ㈠蛋白质和氨基酸鉴定常用方法 蛋白质所含有的某些氨基酸及其特殊结构,可以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1.双缩眠反应 当脲(即尿素)加热至l80℃时.两分子脲缩合,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biuret)。 然后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cu2+)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红色铜双缩服复合物分子结构见下页图。 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有双缩脲反应。应当指出,含有—个CS—NH2、一CH2一NH2,一CRH—NH2,一CH2一NH2—CHNH2一CHOH-CH2NH2,-CHOH—CH2NH2等基团的物质,甚至过量的铵盐也干扰本实验。

2.Salkowski(1888)蛋白黄色反应 它是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有酪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所特有的呈色反应。苯丙氨酸和苯 反应很困难。皮肤、指甲和毛发等遇浓硝酸变黄,原因在此。 硝基苯衍生物呈黄色,在碱性溶液中,它进一步形成深橙色的硝醌酸钠。参考反应是: 3.茚三酮反应 蛋白质、多糖和各种氨基酸具有茚三酮反应。除无α—氨基的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呈黄色 外.其他氨基酸生成紫红色.最终为蓝色化合物。

三、器材与试剂 ㈠器材 ⒈试管及试管架⒉水浴锅⒊量筒⒋滴管⒌滤纸片⒍移液管 ㈡试剂和材料 ⒈10%NaOH溶液⒉1%CuSO4溶液⒊0.5%苯酚溶液⒋浓HNO3 ⒌卵清蛋白溶液(蛋清:水=1︰20)⒍尿素⒎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双缩脲反应 (1)取一支干燥的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待融化的尿素重又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此时尿素已缩合成双缩脲并放出氨(可由其嗅味辨别或见红色石蕊试纸变色)。试管冷却后,加入约1毫升10%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使双缩脲溶解,再加入2滴1%硫酸铜溶液,混匀后观察有无紫色出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