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文显《法理学》配套题

张文显《法理学》配套题

张文显《法理学》配套题
张文显《法理学》配套题

第一编法学导论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是“是对神和人的事务的认识、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科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乌尔比安B.亚里士多德

C.伊壁鸠鲁D.托马斯·阿奎那

2.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明确宣布“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直到()以后,法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D.20世纪初期

3.法学与逻辑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是()问题。

A.法律论证B.法律辩论

C.法律推理D.法律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学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在()。

A.法律是凝结的历史B.法律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经验

C.历史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法学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

D.法学中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学说、学派都是历史的产物

2.下列哪些学科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边缘法学”?()

A.法律社会学B.法律心理学

C.刑事侦查学D.法医学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的说法是正确的?()A.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马克思主义法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C.马克思主义法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思想

D.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善、美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论代替法学的具体原理和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

单项选择题

列宁指出,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用真正获得正确处理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或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从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以上描述的以下那种法学研究方法?()A.历史的比较B.历史考察的方法

C.逻辑分析方法D.语义分析方法

多项选择题

1.方法论是指()。

A.关于方法的理论B.论证的方法

C.关于方法的体系D.关于方法的学科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分为()。

A.阶级分析方法B.价值分析方法

C.比较分析方法D.实证分析方法

3.实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A.社会调查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

C.逻辑分析方法D.语义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B

多项选择题

1.AC;2.ABD;3.ABCD

第二章法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的关系。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

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

2.“法理学所关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识(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考或者思想(thought)。”这一观点是()提出的。

A.罗尔斯B.庞德

C.哈特D.卢曼

3.在中国,()在其《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最早使用了“法理学”一词。A.康有为 B. 黄宗羲

C.梁启超 D. 杨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是法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A.法律解释B.法的适用

C.刑事责任D.行政处罚

2.美国法学家霍尔认为,法理学包括()。

A.法律价值论B.法律社会论

C.法律形式论D.法律本体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C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BCD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了(),强调不是公平的观念决定法,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运动决定法的现象,并且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虚伪性。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论犹太人问题》

C.《神圣家族》D.《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2.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这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

C.《论住宅问题》D.《反杜林论》

3. ()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论意义包括()

A.致力于分析法的现象的功能状态B.把握法权关系发展的社会人类学向度C.深入探求法的现象的价值基础D.“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2.下列哪些表述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看法?()

A.法不是单个人的个人恣意横行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3. 列宁对关于新的政权建立后如何发展民主、建设法制等问题进行阐述的著作包括()

A.《国家与革命》B.《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C.《论国家》D.《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BD;3.ABCD

第二编法的本体

第四章法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

2.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

A.规范B.刑罚

C.公平D.正义

3.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

A.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表述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A.“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B.“法者,刑法也,所以禁强御暴也”

C.“法是使人们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

D.“法律就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2.以下哪些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

A.“法是公共意志”

B.“法是民族意志”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主权者的意志”

三、判断正误

1.法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受社会因素的影响。()2.任何法都既有阶级性又有社会性。()

3.法愈能反映客观规律,其科学性就愈强。()

4.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只要经济基础没有根本变化,法也不会发生变化。()5.法所体现的意志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他因素不能对这种意志的内容发生重大影响。()

6.法具有阶级性,因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政治关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BD

三、判断正误

1. 对;

2. 对;

3. 对;

4. 错;

5. 错;

6. 错

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以法的效力等级、基本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A.根本法和普通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2.以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3.以法规定的内容不同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根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4.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公法和私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制定法和判例法D.普通法和衡平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

D.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

2.以下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做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正式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D;4.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第六章法的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

2.“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

3.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

A. 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B.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C. 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授权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综合各家关于法律要素的学术,法律要素包括()。

A.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C.法律概念D.法律解释

2.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

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

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

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

3.判断一个社会的法律要素质量高低的标准通常有()。

A.法律要素涵义的明确性与确定性程度

B.法律要素间联系的紧密性及协调性程度

C.法律要素的专门化、技术化程度

D.法律要素的分类的科学程度

三、判断正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司法工作人员概念和日常生活用语中的司法工作人员概念是不一致的。()

2.法的要素是制定法不可或缺的基本质料,习惯法、判例法中没有要素。()3.将法归结为单一的“命令”要素的理论,始于法国人博丹,经英国法学家霍布斯,到分析法学派创始人奥斯丁手中,成为主宰西方法学一个多世纪的强势理论。()

4.在法的要素模式——道德原则和法律规则模式中,道德原则确定法律原则。()

5.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关于法的要素通行的是“法律规范”说,将法律归结为法律规范单一模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A;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CD;3.ABC

三、判断正误

1.对;2.错;3.对;4.对;5.对

第七章法律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着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状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3.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可称为()。

A.法规体系B.立法体系

C.法律部门D.法律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最早的制定法有()。

A.习惯法的整理和记载B.法典

C.个别立法文件D.最主要的判决的记载

2.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一国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3.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

A.法律的调整方法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社会关系法律所调整的机制D.法律的制定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BCD;3.AB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权利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罗马法中没有确定的、单独的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

B.中世纪末期权利观念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

C.19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出来,权利和义务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

D.20世纪初期,英美自然法法学家摆脱权利分析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而注重分析权利概念包含的丰富内容,深化了对权利的理解

2.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国古代,“权利”和“义务”的词语已经出现,并且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定权利义务的观念

B.中国古代有关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价值的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匮乏

C.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所说的,社会之需要法律,在于“定分止争”,其实质并非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界限

D.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是19世纪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

A.应有权利和义务B.习惯权利和义务

C.法定权利和义务D.现实权利和义务

2.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B.依法纳税

C.依法服兵役D.遵守宪法和法律

3.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劳动权B.受教育权

C.休息权D.检举权

4.()属于第二性权利。

A.恢复原状B.停止侵害

C.起诉权D.缔约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4.ABC

第九章法律行为

一、多项选择题

1.判断一个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除了要看有没有法律规定和有什么样的部门法规定以外,还应当参考以下标准():

A.行为的主体B.行为的程序

C.行为的时效D.行为的客体

2.法律行为的特征是()。

A.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B.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C.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

D.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3.以下哪些是事实行为()。

A.先占B.赠与

C.遗失物的拾得D.埋藏物的发现

二、判断正误

1.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但仅包括表示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

2.一般意思上的“法律行为”是各法律部门中的行为现象的高度抽象。()3.在刑法中,认识错误可构成免责的前提。()

4.马克思在评论普鲁士莱茵省林木盗窃法时说到:“我只是由于表现自己,只是由于踏入现实的领域,我才进入受立法者支配的范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这句话表明了,人的意志或意思只有外化为行动并对身外之世界(对象)产生影响,它才能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5.当法律要求行为人做出消极行为时他/她可以做出积极行为。()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ABC;2.ABCD;3.ACD

二、判断正误

1.错;2.对;3.错;4.对;5.错

第十章法律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2. 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4.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D.法律关系的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规范D.法律事实

2.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公民(自然人)B.组织C.国家D.动物

3.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是()。

A.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公民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D.公民神志是否正常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CD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

A.因果关系B.责任主体C.法律责任D.主观过错

2.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有行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或轻重。此观点属于下列哪一种理论?()

A.规范责任理论B.历史责任理论

C.环境责任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

3.以哲学和伦理学上的非决定论亦即自由意志论为理论基础的关于法律责任本质问题的理论是()。

A.规范责任理论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西方法学在法律责任的本质问题上的三种主要理论是()。

A.规范责任理论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D.社会责任理论

2.下列属于法律责任的构成的是()。

A.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B.责任主体

C.损害后果D.因果关系

3.按照法律责任的类型对法律责任所作的分类包括()。

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CD;3.ABCD

第十二章法律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源头。

A.《大宪章》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D.《美国宪法》

2.程序的对立物是()。

A.规范B.恣意C.法律关系D.法律责任

3.()是英美法中有关程序的最高准则。

A.正当法律程序B.自然正义C.辩论D.自治

1.法律程序最基本的分类是按照法律行为的内容和性质,把程序分为()。A.立法程序B.行政程序C.审判程序D.调解与仲裁程序

2.法律程序以()和()作为最基本的要素。

A.法定时间B.法定空间方式C.法律行为D.法律手续

3.法定时间要素包括()。

A.时序B.时限C.空间关系D.行为空间上的关联性

4.法定空间方式包括()。

A.时序B.时限C.空间关系D.行为方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3.AB;4.CD

第三编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三章法的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1.()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法律B.道德C.伦理D.行为规范

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

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奴隶制国家

4.()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

A.习惯B.习惯法C.成文法D.法典

2.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

A.产生方式不同B.体现本质不同

C.适用范围不同D.实施方式不同

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B;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BCD;3.ACD

第十四章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了()。

A.德国法B.中国法C.法国法D.美国法

2.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是()。

A.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法律相互融合

B.落后国家借鉴先进国家的法律

C.子法对母法的反作用

D.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

3.正在我国进行的改革是()。

A.根本变革B.自我完善C.自我否定D.曲折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移植的范围包括()

A.国内法B.外国的法律

C.国际法律和惯例D.国外法

2.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表现在()

A.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B.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C.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D.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共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的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CD;3.ABC

第四编法的运行

第十六章法的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全国人大审议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过()通过。

A.全体B.3/4 C.半数D.2/3

2.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甲说:“法律的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丁说:“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

坏。”

3.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

A.法治原则B.民主原则

C.科学原则D.宪法原则

2.当今世界立法体制的主要有()。

A.单一制立法体制B.复合制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D.我国的立法体制

3.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色是()。

A.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分权相结合

B.多级并存

C.多类结合D.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

4.立法过程一般可分为()。

A.立法准备阶段B.由法案到法的阶段

C.立法完善阶段D.法律适用阶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BCD;4.ABC

第十七章法的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和法律意识水平。

A.守法的主观条件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2.()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

A.守法的主观条件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3.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

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D.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守法主体可以分为()。

A.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和社会团体B.企事业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D.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主要有以下方面()。

A.守法是法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B.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C.守法是由于惧怕法的制裁也是出于社会的压力

D.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

3.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

A.某市仲裁委员会的仲裁B.某县公安局的治安处罚决定

C.习惯法D.《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

第十八章法律职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狭义的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是()。

A.人民法院的审判员B.检察院主管立案的检察官

C.某法学院法学教授D.某律师事务所主任

2.下列选项不属于法律职业技能的是()。

A.职业语言B.职业思维C.职业知识D.职业伦理

3.“法的形成和适用是一种艺术,这种法的艺术表现为什么样式,取决于谁是‘艺术家’。”这句话表明()。

A.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法律有重要影响

B.人治优先于法治

C.法治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D.法律家的思维和普通人的思维是相同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职业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A.某律师因为当事人罪恶深重,在法庭上拒绝为其辩护

B.法律职业有其专门的逻辑

C.法律职业具有严密的准入特征

D.法律职业者在从事法律职业时,应该使用大众语言

2.法律职业的技术包括()。

A.法律解释技术B.法律推理技术

C.法律观察技术D.法庭辩论技术

3.下列符合律师职业道德的有()。

A.某律师同时在两家律师事务所执业

B.国家机关的现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律师

C.某律师司法考试通过后仍不能独立进行诉讼业务

D.某律师暗示当事人,应该隐瞒某些对自己不利的主要事实

4.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两者关系具有哪些规律()。

A.没有法律教育就没有法律职业

B.法律教育训练了法律职业特殊的职业素养

C.法律职业一定程度上引导法律教育的方向

D.法律职业能否促进法律教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A

二、多项选择题

1.BC;2.ABD;3.BC;4.ABCD

第十九章法律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方法范畴?()

A.认识方法B.实践方法C.思维方法D.理论方法

2.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的处罚。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方法属于()。

A.类比推理B.归纳推理C.演绎推理D.辨证推理

3.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法律推理是逻辑思维方法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是法律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D.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4.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关于审判解释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有权作出审判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都有权作出审判解释

C.只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有权作出审判解释

D.各级人民法院均有权作出审判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

1.司法过程的环节包括()。

A.法律推理B.法律发现

C.法律解释D.法律论证

2.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具有的属性包括()。

A.正式性B.学术性

C.规范性D.任意性

3.法律概念之所以存在,其依据在于()。

A.人们法律行为的多样性B.人们法律行为的类似性

C.人们法律行为的合法性D.人们法律行为的可概括性

4.下列哪些解释方法属于法律解释的一般方法()。

A.逻辑解释

B.系统解释

C.历史解释

D.目的解释

5.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正式解释按解释权限划分为()。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学理解释

6.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

A.审判解释

B.检察解释

C.审判、检察联合解释

D.司法、行政联合解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C;3.BD;4.ABCD;5.ABC;6.ABC

第五编法的价值

第二十章法的价值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法的价值”用来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保护和助长哪些价值时,又称之为()。

A.法的评价标准B.法的目的价值

C.法的形式价值D.法的系统价值

2.当“法的价值”用来指称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时又称之为()。

A.法的形式价值B.法的评价标准

C.法的目的价值D.法的功能价值

3.实现有法可依,在应由法律加以调整的行为领域消除法律空白和法律漏洞指的是法的形式价值中的()。

A.权威性B.普遍性C.统一性D.完备性

4.可以实现按一定的标准来寻求各种价值得以共存的条件,并在两种价值发生冲突不可兼得时确定如何取舍功能的是()。

A.法的系统价值B.法的目的价值

C.法的形式价值D.法的评价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的评价标准要解决的是()。

A.价值评价问题B.价值保护问题

C.价值确认问题D.价值位阶问题

2.以下属于法的形式价值的是()。

A.权威性B.普遍性C.统一性

D.完备性

3.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坚持的评价标准有()。

A.生产力标准B.人道主义标准

C.现实主义原则D.历史主义原则

4.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坚持的评价标准中,属于实质性原则的是()。

A.生产力标准B.人道主义标准

C.现实主义原则D.历史主义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D;4.D

二、多项选择题

1.CD;2.ABCD;3.ABCD;4.AB

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秩序的具体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B.某种程度的超越性

C.某种程度的连续性

D.某种程度的稳定性

2.以下关于自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主体性由自由来体现,没有自由即没有主体

B.人们只有在相互依赖中才能得到自由

C.法律规范不能创造自由

D.在现代社会,作为权利之自由,它的范围不能由法律限定3.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它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摩擦力。这是下列哪个经济学派的观点()。

A.古典经济学B.新制度经济学

C.福利经济学D.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4.从法律的角度,正义并不是指个人的德行,也不是指人们之间的理想关系。它意味着一种体制,意味着对关系的调整和对行为的安排,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好,满足人类对享有某些东西、实现各种主张的手段,使大家尽可能地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得到满足。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位法学家提出的()。

A.罗尔斯B.霍姆斯

C.托克维尔D.庞德

二、多项选择题

1.以历史为线索,人类社会主要的秩序观包括()。

A.等级结构秩序观

B.自由、平等秩序观

C.“社会本位”秩序观

D.历史唯物主义秩序观

2.下面有关自由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状态或自为状态

B.自由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现象,尽管存在于不同领域,但它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和关联性

C.哲学上的自由含义是对人们各方面自由的抽象,是对自由实质的表达D.法律规范中的自由不是来源于社会而是由立法者的意志所决定的

3.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效率和公平是既相适应又有矛盾的一对价值

B.效率和公平如两列向两个相反方向驶去的火车,不可调和

C.如果把效率绝对化有可能从根本上损害效率

D.在良好的制度安排下,两者是可以兼顾的

4.人类历史上实行过的分配原则有()。

A.无差别分配原则B.按照优点分配原则

C.按照劳动分配原则D.按照需要分配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D ;3.B;4.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CD;4.ABCD

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宪法中被称为()。

A. 人民主权

B. 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公民的权利义务

D. 公民的基本义务

2.人权的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 立法救济

B. 行政救济

C. 司法救济

D. 自力救济

3.被视为基本权利的权利,每一项都代表着人参与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方面,将人从任何一类社会关系中隔离出去,都预示着人的不完整。以上表明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哪个特征?()

A. 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 不可取代性

C. 不可转让性

D. 稳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民基本权利的特征有()。

A. 对于人和公民不可缺乏、不可取代

B. 对于人和公民不可转让

C. 稳定的

D. 有母体性

2.人权中的“人”,可以解释为()。

A. “自然人”、“人民”

B. “市民”、“公民”

C. “国民”、“民族”

D. “种族”、“集体”

3.下面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可以取代性

C. 稳定性

D. 在当代文明各国不具有共似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BD

第六编法与社会

第二十三章法与政治(本章无题,810页)

第二十四章法与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方式指的是什么()。

A.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产品的分配形式

2.法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是()。

A.法决定经济因素

B.经济因素决定法

C.经济因素决定于法

D.法是第一性的,经济因素是第二性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

第二十五章法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一观点是由哪一思想家提出的()。

A.恩格斯B.拉德布鲁赫C.勒内·达维D.伯尔曼

2.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文化的因素包括物质设备,精神方面之知识、价值体系、社会组织的方式,语言,社会组织等。这表明文化具有()。

A.复合型B.民族性C.传递性D.世界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文化的特性可以概括为()。

A.文化具有历史性

B.文化具有复合性

C.文化具有民族性

D.文化具有传递性

2.文化作为一种现象具有特定的功能,其主要在于()。

A.它是社会和民族识别的标志

B.它提供了社会活动的模式

C.它为社会团结提供了基础

D.它提供了认识未知世界的基础和方法

3.道德的属性有以下哪些()。

A.物质制约性和历史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人类共同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

第二十六章法治与社会建设(无题,875页)

法理学历年真题(2012-2000)

法理学历年真题(2012-2000)

法理学简述题 ◆{2012}(非法学)64.简述执法的基本原则。 ◆{2012}(法学)31.简述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2011}(非法学)64.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 ◆{2011}(法学)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010}(非法学)64.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2010}(法学)31.简述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2009}(非法学)64.简述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 ◆{2008}(非法学)64.简述资本主义法律的基 本特征 ◆{2007}(非法学) 64.简述我国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 ◆{2006}64、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8分) ◆{2005}65.简述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内国家监督的内容。8分

◆{2004}64、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 规范? ◆{2003}50、简述法律责任的分类。10分 ◆{2002}41.简述法的指引作用的种类。5分 ◆{2002}42.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5分 ◆{2002}43.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及其要素。5分 ◆{2001}简述法的社会作用与规范作用之间 的区别。5分 法理分析题 ◆{2012}(非法学)67.2008年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50元罚款。 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

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2012}(法学)34.(15分)某高校新生小张在自学法理学知识后,对我国《物权法》进行了分析,并写了如下四点学习体会: ①物权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文件,从法律渊源角度分析,该法应属于我国的根本法。 ②物权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因此物权法属于民商法部门。 ③物权法第10条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法律归责的角度理解,该条规定属于准同性法律规则(规范)。

2017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

2017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 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 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 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 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 罪 D. 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 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 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 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 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 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 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 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 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 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 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 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 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 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 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A.法律事件 B. 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6[单选题]“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 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A.马克思B.恩格斯C. 列宁 D. 亚里士多德

高起专《法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2. 率先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学说的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3.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为(法学体系)。 4.法的最高任务是(维护统治阶级意志)。 5. 概念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 6. 法律关系作为专门概念存在是到(19世纪). 7. 权利滥用指定于法国的(〈〈人权宣言〉〉). 8. 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是正当程序的(原则源头). 9.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法是(奴隶制的法律制度). 10.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是(古罗马). 11. 法制运转机智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为(法制体系). 12. 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是( 法的实现). 13. 多数国家行使公布法的权力是(国家元首)。 14. 在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的(标准文本). 15. 在中国行使公布法律权的是( 国家主席). 16.具有不同职权管辖范围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执行法律所构成的和谐整体为(执法体系)。 17.实现政府职能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是(执法)。 18. 享有国家司法权能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组织机构所构造的体系为(司法体系). 19. 一国不同种类的法律监督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法律监督体系)。 20. 我国的律师组织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21.法律人材娴熟运用法律术语和法学术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法律职业的语言特征)。 22.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是(归纳推理)。 23.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情况下比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加以处理的推理形式为(类比推理)。 24.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行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25.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进行的解释是(立法解释) 二.单项选择题 1.据考证汉语中的法理学一词来自于(B )。 A.英语B.日语C.法语D.德语 2.下列哪一项是以法的创制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做的分类(A )。A.国内法与国际法B.成文法与不成文法C.一般法与个别法D.根本法与普通法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依概念涉及的内容所进行的分类(D )。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法理学-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一、(本题20分)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问题: 请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 答题要求: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 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 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 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 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 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 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 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 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法理学》历年真题 主观题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 案例分析题: (200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2017司法考试 法理学真题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1772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法律格言说:“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关于这句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一6题,单选) A、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 B、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 C、权利人所拥有的权利,既是事实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D、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在此意义上,权利即法律,法律亦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权利与义务 【答案】:C 【解析】: 是否知道法律,不影响该人是否享有权利,故A项说法错误。知道自己权利的人,未必知道整个法律体系,故B项说法错误。权利是法律的内容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法律除了权利外,还有权力、义务、责任等,故D项“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的表述本身是错误的。在排除了A、B、D的情形下,本题只能进C。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从法官裁判的角度看,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条文规定的内容?(2012年卷一10题,单选) A、条文涉及法的渊源 B、条文规定了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 C、条文直接规定了裁判规则 D、条文规定了法律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法律规则 【答案】:A 【解析】: 《民法通则》第6条涉及的“法律”、“国家政策”均属于法的渊源,故A项正确。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是二者是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该条未涉及此,故B项错。所谓裁判规则,是指决定案件争议问题如何处理的规则,即案件的裁判标准,或者说,案件判决结论的大前提。 《民法通则》第6条仅仅是指示如何适用法律、国家政策,该条不能直接作为法院裁判结论的大前提,故C项错。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该条未涉及具体当事人之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最新2002-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201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一、(本题20分)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

法理学复习题集(2019年)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A.国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2.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 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3.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A.柏拉图 B.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4.法典编纂是指()。 A.对原有全部规性文件进行整理 B.在不改变原有规性文件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 C.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织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5.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这种划分方法所依据的是( )。 A.法的历史渊源 B.法族 C.法系 D.法的历史类型 6.部门法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调整方法 B.法律数量 C.法律调整对象 D.法律原则

7.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哪一项?( )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9.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不属于公理性原则的是哪一选项?( )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C.《婚姻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D.《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10.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 A.根本法 B.成文法 C.公法 D.一般法 11.《中华人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A.现实权利 B.一般权利 C.普通权利 D.集体权利 12.下列法律中,哪一个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法律部门() A.婚姻法 B.合同法 C.律师法 D.劳动法 13.下列法律中,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民商法法律部门() A.担保法

法理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专科)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法 2.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 4.法律行为 5.归纳推理 6.法律效力 7.立法 8.立法技术 9.司法 10.部门法 11.法律事实 12.准用性规则 13.法律权利 14.法的实施 15.法的渊源 16.法的移植 17.法律意识 18.国家赔偿责任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其种类。 2.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简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4.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5.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6.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7.简述法律规范的特征。 8.简述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9.试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10.什么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如何贯彻这项原则? 11.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有几种方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2.简述法的继承的依据。 13.简述法律责任的免除。 1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15.法律责任的功能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一致性和主要区别。 3.在我国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法原则? 参考答案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 2.法律义务: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人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3.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5.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在法律适用中运用该推理之典型是判例法制度。法官审案时,将案件事实与以前类似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一个比较抽象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 6.法律效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无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律效力;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法理学论述题及其答案

一、论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1、一般法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法:(1)指法的整个领域,即包括宪法、民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2)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 法理学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服务。法理学可能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思维性的。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法是什么?法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同时,法理学还要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权利义务等,是各个部门法学共同适用的。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法理学特别注重对法学方法的研究,其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也运用于各部门法学的研究。 二、论法学的研究方法亦可见教材P24-29 1、价值分析方法 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标准,只有研究法律的价值问题,才能对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目的、作用和社会意义等问题做出理论说明。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 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 法律体系是一种有序的逻辑结构,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如果排除对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人们就无法理解、运用和执行法律。形式逻辑(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较分类)和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运行是一种社会过程,只有把法律和相关的社会事实联系起来,对法律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 三、论三大法学派的法律观念 在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中,各学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而言: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