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大纲)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

西城区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研究

(课题大纲)

一.研究目标

本项研究的基点是:

1.在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框架内,重视研究西城区和周边城区的关系,立足从北京全局提出西城的新发展目标和思路。

2.作为北京市核心功能区,西城区的发展需超越区域的架构。

3.立足于西城区的现状和实际进行,提出的战略思路和方案力求切实可行。

4.提出西城区新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力求准确的把握。

本项研究的目标,是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综合分析西城区的区域优势与条件,在总结西城区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新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世界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建成条件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具有广泛控制力的城市,具有国际意义的生产要素聚集和配置的战略中心。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

1.世界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1)世界城市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不是仅在某一个方面对国际社会具有控制、

辐射作用,而是从多方面产生综合影响力;

(2)世界城市在商贸、金融、制造、资本等经济邻域,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国际控制力;

(3)发达、便捷的交通通讯网络是形成世界城市的重要条件,世界城市在全球交通通讯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

(4)世界城市的形成受人文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具体特征;

(5)受世界经济多中心的影响,世界城市不是唯一的,而是全球城市金字塔上位于顶端的多个国际经济中心。

2.建成世界城市的标志与主要指标

世界城市的主要标志和突出特点,是具备或部分具备全球经济中心、决策与控制中心、科学文化和信息传播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国际活动和高端人才聚集地等方面的功能,具体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国际集散程度、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3.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差距

(1)综合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从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三方面看,北京与纽约、香港等城市的差距都在20%左右。世界城市的人均GDP都在1.5万美元以上,纽约、东京的人均GDP 高达5万至6万美元。

(2)国际集散能力不强

世界城市的本质特征是拥有全球经济控制力,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都是当今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总部聚集地。北京在拥有国际组织数量、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常住外籍人士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方面,与全球一流世界城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道路交通方面、轨道交通方面、国际交通方面,北京与全球一流世界城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北京交通拥挤和堵塞,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的社会经济活动。

(4)城市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是在城市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与现代化世界城市的差距仍然非常显著。

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注意世界城市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所展露的城市弊端要避免。北京建立世界城市一定要研究我国特色、北京特色,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特色。西城区与世界城市一些城区可作比对研究。

4.西城区在建设世界城市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二)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条件分析

1.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优势

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它们作为全球最高层级的城市地位,主要是高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金融业集聚程度、航空港人流量等指标领先。西城区已聚集了约233家企业总部,具有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

(1)西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2)西城区产业优势明显

西城区是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金融业为核心的高聚集、强辐射的产业体系。

(3)西城区文化资源丰富

西城区内文化、文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域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9处,

其中国家级的24个;拥有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等一批国内顶级现代文化设施;形成了北海、什刹海等一批著名旅游品牌。

(4)西城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全区55%地域在二环路以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具有西直门、动物园等公共交通枢纽。西城信息资源丰富,具有众多国家信息、通讯、新闻等部门,国家信息产业部、新华社、电报大楼、长话大楼、广电总局都位于本区。

(5)西城区环境较好,社区服务较完善

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教育发达,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水平较高。

2.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不利条件

(1)支柱产业的聚集和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优化环境、服务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城市中心区商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

(3)文保区居民居住条件还未得到有效改善,一些四合院的修缮、改造需安排;

(4)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

(5)土地资源紧缺。

(三)西城区在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定位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西城区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应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进行功能的提升和创新。

西城区处于北京市中心区,具有国家行政办公职能、综合性文化职能、金融和商业商务活动职能、高品质生活居住职能,应当把西城区的战略定位设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中心城区。

西城区可以在“人文北京”示范区、“科技北京”精品区、“绿色北京”先行区的基础上,建设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区、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区。

1.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功能定位

(1)金融服务。西城区应成为金融、保险等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和企业总部集中的区域;使西城区成为北京市商务、事务双重中心。

(2)文化传播。发挥西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使西城区成为体现北京古都风貌和东方文化的重要展示区。

(3)中枢职能。西城区是政府部门和各种国际国内机构集中的区域,直接关系到北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

2.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战略目标

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发展目标,应是提升实力,锦上添花。一是提升经济发展,发展高端服务业;二是提升文化品位;三是提升城区整体环境与形象。

(1)建设北京金融业的重要承载区

加快建设金融街西扩进程,大力提升首都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金融机构的聚集和首都国际商贸中心的形成。

(2)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区域政治影响力

发挥西城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加速引进国际组织入驻,吸引各国高端人才在北京开创事业,加快北京发展的国际化步伐,提升首都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3)发掘西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提高首都文化软实力

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要以深厚的中华文明沉淀为依托,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人文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文化品位的世界城市,加快发掘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打造北京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4)逐步改善民生,建成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的新城区

逐步改善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众住房、维护社会稳定,使西城区成为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的传统地区。

(四)西城区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战略思路

由于西城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现状,限制了大规模发展产业的可能性,因

此,只能在现有产业、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升功能,发展创新。

1.拓展金融街建设,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1)通过置换、调整配套建设,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金融街建设。建设金融管理中心,提升金融街功能。全力推进金融街建设,着力提高金融街对全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2)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在引入金融机构总部和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进入的同时,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培育并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3)加快大宗商品期货、期权投资市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专业市场,拥有国际商品市场的话语权,提升在战略资源等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4)现阶段可在区财政的支持下,结合西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依托北京产权交易所建设“中国文化产业产权交易中心”和“艺术品交易中心”,引入“中国工业设计成果交易中心”等国家级交易中心。

(5)在德胜科技园重点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区。使西城区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聚集区、国际金融创新中心、国际金融服务和资讯中心以及国际金融产品交易中心。

2.建设西单国际商贸中心,建立国际商贸服务体系

西单地区应在对现有商业设施、功能进行调整和改造的基础上,扩大规划。西单商业中心应强调时尚商业氛围与吸引力,努力打造为商业之都、时尚之都,成为以国际高端品牌展示和营销的国际商贸中心。

(1)对西单商圈各商场进行功能调整,美化、亮化、改造,以至新建标志性的重大商业设施。高标准的建设消费交易量巨大、商贸服务发达、区域辐射能力强、国际影响力大的国际商贸主承载区。

(2)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支持,在西单地区开设“国际免税城”。创造吸引人们的消费商业环境,使人如去巴黎、东京、香港一样自由、方便、便宜地购买国际名牌,以此吸引国际名牌进入,吸引国内外消费者来此购物消费。

(3)在建设西单商贸中心的同时,可将西外商圈改造为以集聚国内名牌产业为主,国际品牌为辅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副中心。

(4)新街口、什刹海地区建设以中华传统商业模式为主体的旅游消费度假区。使其成为展示中华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民族产品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域,努力打造文化商贸形象,致力于把北京乃至中国浓厚的传统商业文明与现代商业文化相融合,形成商贸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心。

3. 挖掘西城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1)西城区文化机构、演出设施很多,有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剧院、二七剧场等,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哪些演出能培育出产业?哪些能发展有国院影响力的?应挖掘和提升,使西城区文化产业体系化、规模化。研究文化娱乐设施的利用方式,研究美国百老汇的经验。

(2)建设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板。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

(3)结合北京建设新世界的目标,西区的文化战略是将演艺业、旅游业、传媒业、会展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

4.将什刹海规划建成北京一颗明珠

什刹海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最大面积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是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文化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有其独特性和很好的文化价值。什刹海要提升地位和影响力,应成为整个北京的一颗明珠,成为西城区的标志性区域性,加以系统的组织。改善环境,改善风貌,提升功能。

什刹海旅游区改造,要权衡与协调什刹海地区“居民”、“文物保护”、“游客”之间各方利益,提升其文化品位,打造什刹海品牌优势。结合什刹海旅游区改造,积极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国非物质遗产展示中心(公园)。

加大周边胡同文化游、民俗游的开发力度,使什刹海成为城市高端人群休憩的理想空间,品位与品质的高档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国际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和北京

古都风貌和东方文化的展示中心。

5.提升阜景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形象,展示古都文化

西城区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古都风貌的核心地段,要为开展国际交往提供优质服务,要为国内外来宾提供享受高雅文化服务,为他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环境。

(1)阜景大街应改造成为特色明显的特色大街。要积极提升阜景文化街的文化内涵建设,发掘区域内皇家经典文化、中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汇聚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将其建成文化资源集中、旅游设施完善、品牌产业发达、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化旅游街区,成为“老北京最美的一条街”。

(2)加强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缮更新,加强北京古都风貌与古都文化展示区的规划。烟袋斜街、南官房胡同区、什刹海等保护修缮,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与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还相差很远。应在保护现状基础上进行修缮、改造,成为古都街巷的精品,成为国际和国内游客有相当影响力的街巷。

(3)深入挖掘西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拓展旅游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业的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带。

6.提升西城区环境和城区形象

改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使西城区成为吸引高层次人士和活动的时尚地区。

(1)规划建设视觉形象工程。通过在城市布局中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一定的特性;窗口设计、廊道设计、街区设计有醒目的标志,以求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来确立形象。

(2)提升人性化理念,建设宜居城市。在现代城市理念(包括城市建筑与各类设施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怎样有效地改善城市人群的精神状态,让栩栩如生、活泼多姿的城市形象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塑造人们的情感,增加人们的愉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西城区品味,汇聚世界各地人才。

(3)建设中注重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和谐统一的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

增强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采用对二氧花坛吸收程度较高的树种美化周围环境。改造现有的照明系统,提倡使用节能灯。

(4)继续做好神州第一街—长安街西段的保护。

(5)重视近现代建筑、名人故居的保护。

7.加快文保区保护修缮与城市更新,改善民生

(1)应尽快改善文保区居住环境,缩小反差。景山公园、北海公园、什刹海、白塔寺周边四合院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同北京的现代化建筑、同世界城市的风貌反差太大。应加大力度,保护古都风貌。

(2)要加快旧城房屋修缮与改造的速度,给文保区的私房修缮给予政府补贴,并成片修缮改造西城区的胡同和四合院。

(3)逐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大力度推进四合院下水管线改造、供暖设备系统维修、老旧楼房通天燃气等利民工程,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使西城区成为真正体现东方文化的传统地区。

(4)完善西城区科教文卫体等各项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医疗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规划,并形成民生设施规划体系。

8.发展高端服务业,建成国际组织集聚区

(1)以金融街地区、西长安街地区、展览路地区和月坛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域,配合文保与修缮试点工程建设,形成以金融业为龙头,发展企业管理服务业、法律服务业、会计服务业、市场调查业、社会经济咨询业、办公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广告业、会展业、电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等,构建新型高端产业集群,挺进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格局。区财政应对以上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2)发展总部经济,继续促进总部聚集,搞好会展,促进国际交流。西城区展览馆、会议中心众多,有众多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国家机关委办局57个。国际交

流频繁,做好服务,是西城区作为世界城市中心城区所必须的职能。

(3)在发展会展经济与会展建设上,以财政投入为主,发展拥有自有品牌的会展项目。通过创建名牌展览,逐步建立国际性组织。

(4)要以世界城市所具有的包容性面对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对于推动城市的全球影响力非常重要。建设世界城市,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非政府组织的资源。

(5)配合新建的德胜科技园区。发展物流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包括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增强信息控制与辐射功能。

9.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西城区集中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信息产业部等中央政府和企业,为此可发挥其独特优势,推进“数字西城”工程,加强数字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区、街、社区三级数字化水平和信息服务水平。

以区财政投入为引导,联合央企开展“智慧西城”建设,在智慧流通、智慧消费、智慧医疗、社会安全、智慧管理等领域实现智能化,造就智慧城区的典范,形成高端城市建设样板,并以此形成价值巨大的智慧产业市场,推动西城经济发展。

10.西城区建设世界城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战略

(1)实施“五区两线”的战略框架

西城区土地压力很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旧城改造为西城区土地利用配置的优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西城区空间结构调整过程中遵循经济原则、生态原则、功能分区原则、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原则,形成“五区两线”开发的框架:六海休闲办公区、传统居民保护区、商务中枢机能区、办公文教居住区、德外高新技术园区、宣新商业街、阜景文化街。

加强西城与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其它区域的协作和融合,放宽一些新兴领域的准入政策。以六大功能区为主要切入点,加快各功能区的产业融合。

(2)合理调整西城用地结构

西城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大幅度压缩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例,严格控制办公用地比例,规划的道路用地比例,同时要尽量减少道路对地面的占用。

(3)重视西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北京中心城亟待寻求一种实现城市空间的三维式拓展方式,推进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实现了中心城区的立体化开发,大幅度提高整个城市生活质量。

在北京进入地铁建设的高潮期,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尽量和地铁建设同步进行。在以商业功能为主的街区,地下空间的开发重视深层开发,可以建设由地下商业购物街构成的规模较大的地下商业城,并与地面在商业流线上形成完整的商业立体回环系统,利用地铁庞大的商业区与人流聚集效应,推动西城区商业进一步繁荣。

(4)主要交通设施战略思路

建立并优化与城市区域空间框架相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功能区内部交通条件,打通功能区外部重要联络干线。

应改善路网系统:道路支线、胡同的改造,市政府加大投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城铁立体方便的换乘体系。多建人行道路,鼓励步行。

对公共空间的规划做梳理,如停车场。合理配置和管理地上和地下停车场,积极推行智能化停车管理模式。优化行人、自行车道,补充行人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

基础设施建

支撑层实施层目标层核心功能区建设主体目标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报告

北京规划展览馆 参观报告 根据建筑学学习计划和要求,2011年10 月26号上午,老师组织了参观学习北京规划展览馆的活动,感受发展中的北京,同时初次感受下建筑与城市规划。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展示内容包括北京城的悠久历史、奥运场馆规划,以及未来北京在绿化美化、改善交通状况、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等方面的规划蓝图。 一进一楼大厅,一件“北京湾”铜雕呈现在眼前,作品以1:60000的比例真实再现了北京小 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理环境特征。上面清晰 地展现了浓缩的北京。 第二层为北京市区县规划、临时展区等,在二三层间悬 挂在墙上的是《北京旧城》青铜浮雕,立体反映1949 年的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共表现房屋11.8万 间,树木6万棵, 大量胡同和河湖 水面,活脱脱的展 现了旧北京的风 貌。 第三层为北 京古城变迁区,模 型展区。有一个巨 大的北京城市规 划模型,据介绍,这是200多人工作六个月,暗战1比750的比例尺,将北京每一栋房屋都搬上来的模型,展现了未来北京的现代化风采,也表现了历史名城的古老风韵。 第四层为北京城市总规划展区,低碳生态城市展区、和多媒体影厅等。 有一个低碳房屋的展品,该厅内墙采用的原生态稚内层硅藻页岩壁材,具有深呼吸、高吸放湿、隔热保温等特殊功能。炎炎夏日,如果将空调温度设定为28摄氏度,由于该墙面的放湿作用,室内可以达到26摄氏度的制冷效果。这样一来,可以适当降低能源消耗,进而减少碳排放。 墙上的一扇新型双开窗也是亮点之一。笔者体验了一下,通过旋转开关把手,可选择平开和下悬两种方式。所谓平开就是整扇窗户向内打开,下悬则是指窗扇下端固定、上端向内侧倾斜留出约10厘米的缝隙。平时,当室内需要快速通风的时候,只要选择平开,呼呼的风就能够穿堂而过。而夏天室内一直开着空调时,人们会为开窗太热、不开窗又太闷而烦恼,无奈之下往往大开着冷气也大开着窗,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现在,只需要转动把手开一点点窗,新鲜空气就能从缝隙中缓缓流入,而室内的冷气下沉也不会从上面跑掉,这样不仅提高了室内舒适度,也在无形中节约了能源。除此之外,低碳保温墙面、地热供暖系统、节能马桶等都一一展现了现代北京提倡的低碳居住方式。在“低碳生态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北京地铁规划

北京地铁规划 昌平线二期全长10.6公里,将从南邵站向北延伸,依次经过昌平新区站、水库路站、昌平站、十三陵景区站,直达涧头西站,全部为地下线路,也真正进入到昌平城区。根据计划,昌平线二期2015年内开通,开通后从最南的西二旗站到最北的涧头西站,预计需要40分钟。 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连接东北、西南方向的轨道交通“L”形骨干线,线路全长47.3公里,途经丰台、东城、朝阳等区。目前西段(张郭庄站-西局站)和东段(金台路站-善各庄站)均已建成通车运营。即将开通的中段(西局站-金台路站)长20.3公里,规划在沿途设置了20座车站。

点击进入:北京地铁16号线车站设计方案展示(点击查看大图) 一、功能定位 西郊线连接了颐和园、南水北调公园、玉东、北坞郊野公园、万安公墓、植物园、香山等景点,是一条服务于西郊风景区,以旅游、休闲、观光为目的的旅游专用轨道交通线路。 二、线路方案 西郊线西起于香山路停车场,沿香山路向东,下穿西五环路香泉环岛后,右转进入旱河路,沿旱河路向南经过万安东路后右转,沿万安东路向东穿过茶棚村后进入规划玉泉郊野公园,线路经过北坞村路前转向南并下穿北坞村路,而后沿北坞村南街向东,在规划金河路路口转向南,再沿规划金河路向南,同时线路穿过规划南水北调公园北端,在规划金河路终点处线路右转从南水北调公园东侧上跨四环路和京

密引水渠进入巴沟路,终点进入巴沟车辆段与地铁10号线巴沟站衔接换乘。 西郊线全长约9.4公里,新建7座车站和1座巴沟车辆段。 图上所载站名为命名预案。正式命名方案,将在市规划委就车站站名做专题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并请示市政府同意后确定。 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获悉,作为一条房山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连接线路,地铁燕房线主线计划于2015年底实现线路基本贯通,力争在2016年底开通,并将在阎村北站实现和房山线的同台换乘。 主要服务房山新城居民 对于住在房山新城的居民来说,进出城一直是件难事。地铁房山线只开到苏庄站,从苏庄站下车,必须搭乘公交车回到房山新城。因此,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地铁燕房线,对于他们是个福音。 燕房线分为主线和支线,主线自燕化产业区南段起,沿燕房路、京周路、大件路接入阎村北站;支线起自周口店地区,沿兴房大街、京周路在饶乐府站接入主线。 燕房线主线长度约14.4公里,设8座高架车站,分别为阎村北站、大紫草坞站、阎村站、星城站、顾八路站、饶乐府站、老城区北站和燕化站,并在阎村北站和西延的房山线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 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4)山区次区域:包括怀柔北部山区、密云北部山区、昌平北部山区、门头沟西部山区、房山西部山区、延庆山区。 次区域发展导则 中心城次区域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重点进行城市环境整治、交通疏理、基础设施改善,合理控制建设强度,逐步疏解人口与产业,完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金融保险和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旧城,进一步划定旧城管制区。 东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也是北京面向区域,联系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地区。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积极引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并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北京第二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实施以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公共交通走廊)为引导,整体联动、高密度集约发展模式。密云、怀柔和平谷的平原地区建设为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重要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可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应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防止高密度连片发展。 西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防止高密度连片开发。 山区次区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北京地铁终极规划图,看完以后我崩溃了 1号线(一线) 线路标识色:正红色 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乐园站(105)、八宝山站(106)、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站(121)、国贸站(122)、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四惠东站(125)共25座车站。(52#、53#站不运营)。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1号线未开放车站 黑石头站(54#站)、高井站(53#站,101)、福寿岭站(52#站,102)作为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车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福寿岭站(地铁技校站)编号为52#,102。其中102为地铁系统的编号,52#是军用铁路系统编号(一说地铁修建时

期的旧编号)。由于正式名称未对公众公布,也有人将这站称为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与地铁技校临接。本站作为地铁技校通勤车的停靠站,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靠。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站内墙壁留下了很多地铁技校学生的涂鸦。入口处虽固定着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但除学生外,时常有以城市冒险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进入,目前尚未有因该行为违法而被处罚的实例。 高井站(北京军区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臆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一说已属于北京军区的管辖区内。由于进入的方法复杂并且较为危险,目前仅能从几张照片来了解站内设施及构造。该站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站台比较狭窄,站内墙壁上涂抹白灰,顶部较低矮,照明设施也较为简陋。 黑石头站编号为54#。在地铁系统中没有编号,因此也被认为不包含在北京的地铁系统之内。本站为一地上车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因此被大多数人称为黑石头站。 1号线现有换乘车站: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北京未来地铁规划图(2015)

2015北京地铁规划图 1号线(一线) 线路标识色:正红色 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乐园站(105)、八宝山站(106)、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站(121)、国贸站(122)、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四惠东站(125)共25座车站。(52#、53#站不运营)。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1号线未开放车站 黑石头站(54#站)、高井站(53#站,101)、福寿岭站(52#站,102)作为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车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福寿岭站(地铁技校站)编号为52#,102。其中102为地铁系统的编号,52#是军用铁路系统编号(一说地铁修建时期的旧编号)。由于正式名称未对公众公布,也有人将这站称为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与地铁技校临接。本站作为地铁技校通勤车的停靠站,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靠。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站内墙壁留下了很多地铁技校学生的涂鸦。入口处虽固定着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但除学生外,时常有以城市冒险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进入,目前尚未有因该行为违法而被处罚的实例。 高井站(北京军区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臆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一说已属于北京军区的管辖区内。由于进入的方法复杂并且较为危险,目前仅能从几张照片来了解站内设施及构造。该站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站台比较狭窄,站内墙壁上涂抹白灰,顶部较低矮,照明设施也较为简陋。 黑石头站编号为54#。在地铁系统中没有编号,因此也被认为不包含在北京的地铁系统之内。本站为一地上车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因此被大多数人称为黑石头站。 1号线现有换乘车站: 复兴门站:与地铁2号线换乘,车站位于复兴门立交桥下,呈向东布置的T字,两线之间采用单向换乘,1号线换乘2号线时,走东端站厅,经过两侧专门修建的换乘通道到达2号线两端站厅,经楼梯进入站台,2号线换乘1号线时,直接走站台中部楼梯下行即可到达1号线站台,由于是特殊年代修建的地铁,从方便换成角度而言,该站的设计显得比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十二五规划首提重点区域 与此同时,在此次规划编制当中,“重点区域规划”的概念被首次提及,其中包含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这个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共4项专项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到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西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 ■平原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形成若干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的农业区,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 ■中关村为核心完善一区多园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 ■亦庄为核心形成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王府井、西单和前门(含大栅栏、琉璃厂)建成商贸文化旅游区。 ■公主坟、木樨园、望京、北苑、石景山等建成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 ■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业区。 ■以空港、马驹桥、良乡等物流基地为主构建物流体系。 ■北京将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在顺义、通州、朝阳十八里店、石景山各建一座综合性会展中心;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在怀柔、密云等新城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建设若干会议培训中心。 ■建设和培育6个文化中心(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及交易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交易中心)。 ■积极支持民办教育产业,建设成为全国培训产业基地。 ■在城市东部、西部和南中轴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地区,预留大型休闲娱乐用地。大力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业。 城八区功能定位 (1)东城区是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之一,传统文化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2)西城区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崇文区是北京体育产业聚集区,都市商业区和传统文化旅游、娱乐地区。 宣武区是国家新闻媒体聚集地之一,宣南文化发祥地和传统商业区。 朝阳区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海淀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 丰台区是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代表处聚集地,北京南部物流基地和知名的重要旅游地区。 石景山区与门头沟新城共同构成城市西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之一,同时也是文化娱乐中心和重要旅游地区。

城市规划的方法、原则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掌握规划的依据。 认识规划对象。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 (5)类比 三、工作阶段 现场踏勘(城市概貌、新发展地区、原有地区、重要工程)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系统分析整理,定性到定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基础资料的内容

(一)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地形图(1:10000或1:5000) 气象资料 水文资料 地质和地震资料 城市历史资料 (二)城市技术经济资料 自然资源 人口资料 土地利用资料 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资料 交通运输资料 仓库资料: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学校资料: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科学研究机构资料: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的资料:其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三)城市现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资料 建筑物现状资料: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密度等;现有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工程设施资料: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四)城市环境及其他资料 环境监测成果资料。 各厂矿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城市垃圾数量和分布。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其他有害因素的资料:分布状况、数量、危害情况。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 一套城市现状图;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是中华人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市天然气近期规划简介

一、规划依据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要“将北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前些年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环境能力,因而使得环境质量仍有恶化的趋势,距离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相差甚远,特别是大气质量,目前还达不到国家所规定的二级标准。对此,中央要求北京市采取能够采取的一切措施,力争在2002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能源,污染物排放很少,由于用管道输送减少了城市内运送燃料、灰渣等的车辆,从而减少了因车辆过多引起的大气污染、噪音、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纵观世界大城市的经验,只有大力发展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才是改善大气环境的根本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对治理北京市大气污染极为重视,北京市为发展天然气制定了多项方针和措施,l998年11月给国务院上报了《关于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北京大气污染的紧急请示》,获得国务院及有关方面的全力支持和赞成。同时市政府责令二环路以内燃煤的茶炉、大灶必须于l999年2月l5日以前全部改用天然气或其他气体燃料,逾期不改加倍罚款。1999年3月市政府又颁布了治理环境的28项措施,其中明确规定: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l999年底前,全市要形成消纳7亿立方米年天然气的能力,加快无燃煤区建设。 至目前北京市政府分四个阶段,共颁布了93条环境治理措施。由于紧急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阻止了大气质量继续恶化。为改善首都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申办2008年奥运会准备条件。同时,也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创造了条件。 目前引进陕甘宁天然气市内工程中的外围骨干工程(如公路一环超高压管线、门站、罐站、高中压调压站等)已经进入设计施工阶段,有些已投入运行,下一步重点将是市内高、中压干线的建设及燃气用户发展。 当前,北京市燃气集团上报的陕甘宁天然气用量从7亿立方米/年增加到l 8亿立方米/年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得到批准,主要内容有:编制2002年前增建、扩建城市管网输配系统设备;发展天然气用户、置换人工煤气用户;现有天然气、人工煤气管网及调压站升压改造;增加天然气管理设施等。 二、燃气供应现状 北京的城市燃气事业起始于l958年。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北京市已经形成完整的“三气”(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输配、供应系统。截止l999年底,使用“三气”的居民用户为265万户,城、近郊区居民气化普及率约95%以上。两个管道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的管网总长度为44l3公里,液化石油气输油管线及小区管网总长度约176公里,各自独立运行,管网覆盖面为规划市区的85%左右。 两个管道气调节日用气不均衡的储气设施总能力为ll0万立方米,城、近郊区液化石油气总有效储存量1.8万吨,这些设施有利的保证了城市用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北京市的天然气由华北油田和陕甘宁长庆气田二家双路供应。华北油田共有20余口气井,分散在永清县、霸县、文安县、苏桥、雄县地区。50%是采油伴生气,50%是气井气。经过三级处理后,汇集到永清处理站。从l987年底开始,分别由东线和南线两条输气管线送到北京市。东线管径φ2l9x8,全长69公里,输送到北京市东郊(垡头)门站。南线管径φ529x8,全长64公里,输送到北京市南郊(潘家庙)门站。目前华北油田平均日供气能力4l万立方米,最大日供气80万立方米。l997年9月位于陕西省的长庆气田开始向北京市供应天然气,成为北京市第二个天然气气源。长庆气田共有l00余口气井,经过靖边集气站净化厂净化处理后,加压到4.5兆帕(预计l999年底加压到6.4兆帕),由长输管线送到北京市。输气管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