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审核:高一生物组

【学习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思考: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 ____和_______ __。

【自主学习】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转化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的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

1.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

2.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请同学叙述各组实验的做法及现象)

(1)活的无毒性的R型细菌老鼠→健康

(2)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老鼠→死亡

(3)灭活的S型细菌老鼠→健康

(4)活的R型 + 死的S型老鼠→死亡

思考:从第④组实验鼠体内可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说明了什么?

如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你觉得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3.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请同学叙述各组实验的做法及现象:

只有加入,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的纯度越,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能否)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艾弗里的结论:————————————————————————————————

思考: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有何巧妙之处?

【学习检测】

1、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项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A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

C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后使小鼠死亡

D用S型活细菌的DNA培养R型细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D 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结构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

组装释放

思考: 1.从元素组成看,DNA有但多数蛋白质没有的

元素是哪种?

2.蛋白质有,而DNA没有的元素又是哪种?

实验的方法步骤:

①在分别含有___和___的培养基中培养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的结果: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能不能用14C和15N分别标记蛋白质和核酸?为什么?

思考2:实验过程为什么要搅拌和离心?

【学习检测】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 ( )

①噬菌体将自己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②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成分复制出DNA和蛋

白质外壳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噬菌体④释放子代噬菌体

A.①② B.④③ C.①④ D.②③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 )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③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⑤DNA是遗传物质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⑥

3. 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细菌体内含有32S和31P两种元素)

A.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只有32P

B. 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只有32P

C. 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有32P 和31P

D. 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有32P 和31P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如烟草花叶病病毒。

总结: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因此说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1.遗传物质应该具备的四项特点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DNA与染色体

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细胞中DNA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但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和染色体数目不一致(呈1:1或2:1比例)3.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但不构成染色体。

4.生物的遗传物质

(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在内,其遗传物质为DNA。

(2)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

(3)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我们现在就这个问题,先给出一个定理. 定理如果,a b 是互质的正整数,c 是整数,且方程 ax by c +=① 有一组整数解00,x y 则此方程的一切整数解可以表示为 其中0,1,2,3,t =±±±… 证因为00,x y 是方程①的整数解,当然满足 00ax by c +=② 因此 0000()()a x bt b y at ax by c -++=+=. 这表明0x x bt =-,0y y at =+也是方程①的解. 设,x y ''是方程①的任一整数解,则有 ax by c ''+=③ ③-②得00()()a x x b y y ''-=--④ 由于(,)1a b =,所以0a y y '-,即0y y at '=+,其中t 是整数.将0y y at '=+代入④,即得0x x bt '=-.因此,x y ''可以表示成0x x bt =-,0y y at =+的形式,所以0x x bt =-,0y y at =+表示方程①的一切整数解,命题得证. 有了上述定理,求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关键是求它的一组特殊解. 例1求11157x y +=的整数解. 解法1将方程变形得 因为x 是整数,所以715y -应是11的倍数.由观察得002,1x y ==-是这个方程的一组整数解,所以方程的解为 解法2先考察11151x y +=,通过观察易得

11(4)1531?-+?=, 所以 11(47)15(37)7?-?+??=, 可取0028,21x y =-=,从而 可见,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在无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通常有无数组整数解,由于求出的特解不同,同一个不定方程的解的形式可以不同,但它们所包含的全部解是一样的.将解中的参数t 做适当代换,就可化为同一形式. 例2求方程62290x y +=的非负整数解. 解因为(6,22)2=,所以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 31145x y +=① 由观察知,114,1x y ==-是方程 3111x y +=② 的一组整数解,从而方程①的一组整数解为 由定理,可得方程①的一切整数解为 因为要求的是原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所以必有 1801104530t t -≥??-+≥? ③ 由于t 是整数,由③得1516t ≤≤,所以只有15,16t t ==两种可能. 当15,15,0t x y ===;当16,4,3t x y ===.所以原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是 150x y =??=? ,43x y =??=? 例3求方程719213x y +=的所有正整数解. 分析这个方程的系数较大,用观察法去求其特殊解比较困难,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用逐步缩小系数的方法使系数变小,最后再用观察法求得其解. 解用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一、问题引入 问题一:如图,已知一个矩形的宽为3,周长为24,求矩形的长。如果我们设长为x ,则可 列方程为:x +3=12 ;如果把问题中矩形的宽改为y ,则可得到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解:x +y =12 问题二: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解:如果设鸡有x 只,兔有y 只,则可列方程为: x +y =35 2x +4y =94 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例1.下列方程组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_____ 判断一个一个方程时候为二元一次方程的三个要素: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次数为1 ③整式方程 (与分式区分开来) 想一想: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 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成对出现的; 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只有一个。 例2 若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 、n 的值. 分析: 变式: 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 的值. 注意: ①含未知项的次数为1; ②含有未知项的系数不能为0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即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有什么方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把下列各对数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2y=10,哪些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 (1)X=2,y=2 是 (2)x=3,y=1 否 (3)x=0,y=5 是 (4)x=2/3,y=6 是 2(1)3 x y y z +=?? +=?,5(2)6x y xy +=?? =?, 7(3)6 a b b -=??=?, 2(4)13x y x y +=-???-=??,52(5)122 y x x y =-?? ?+=??,25(6)312 x y -=?? +=?,213257m n x y --+=211 321 m n -=??-=?1(2)2a x a y -+-=

31从算式到方程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3.1 从算式到方程 内容简介 本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使我们有了更有力、更方便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经历估算求解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估算能力,了解方程解的概念; 3.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5.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求解的过程; 6.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本节重点是对建立方程模型思想的渗透,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概念的认识,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并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小学对方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着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方程的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并且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感受建立方程模型的一般步骤,由于没有整式运算的基础,求解方程不要过多,使学生整体上把握方程建立模型的思想,更好的建立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性质是求解方程的重要依据,理解等式的性质才能进一步研究方程的求解. 教学难点 本节难点是培养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正确的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虽然小学对方程有一定认识,但本节的问题更贴近实际,背景、数据更复杂,如何抽象出数学需要的数据以及之间的各种关系对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数 4课时. 1

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我们现在就这个问题,先给出一个定理. 定理 如果,a b 是互质的正整数,c 是整数,且方程 ax by c += ① 有一组整数解00,x y 则此方程的一切整数解可 以表示为 00x x bt y y at =-??=+? 其中0,1,2,3,t =±±±… 证 因为00 ,x y 是方程①的整数解,当然满足 00ax by c += ② 因此 0000()()a x bt b y at ax by c -++=+=. 这表明0x x bt =-,0y y at =+也是方程①的解. 设,x y ''是方程①的任一整数解,则有 ax by c ''+= ③ ③-②得 00()()a x x b y y ''-=-- ④ 由于(,)1a b =,所以0a y y '-,即0y y at '=+,其中t 是整数.将 0y y at '=+代入④,即得0x x bt '=-.因此,x y ''可以表示成0x x bt =-,0y y at =+的形式,所以0x x bt =-,0y y at =+表示 方程①的一切整数解,命题得证.

例2 求方程62290x y +=的非负整数解. 解 因为(6,22)2=,所以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 31145x y += ① 由观察知,114,1x y ==-是方程 3111x y += ② 的一组整数解,从而方程①的一组整数解为 0045418045(1)45 x y =?=??=?-=-? 由定理,可得方程①的一切整数解为 18011453x t y t =-??=-+? 因为要求的是原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所以必有 1801104530t t -≥??-+≥? ③ 由于t 是整数,由③得1516t ≤≤,所以只有15,16t t ==两种可能. 当15,15,0t x y ===;当16,4,3t x y ===.所以原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是 150x y =??=? ,43x y =??=? 例3 求方程719213x y +=的所有正整数解. 分析 这个方程的系数较大,用观察法去求

3.1从算式到方程

内容简介 本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使我们有了更有力、更方便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经历估算求解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估算能力,了解方程解的概念; 3.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5.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求解的过程; 6.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本节重点是对建立方程模型思想的渗透,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概念的认识,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并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小学对方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着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方程的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并且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感受建立方程模型的一般步骤,由于没有整式运算的基础,求解方程不要过多,使学生整体上把握方程建立模型的思想,更好的建立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性质是求解方程的重要依据,理解等式的性质才能进一步研究方程的求解. 教学难点 本节难点是培养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正确的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虽然小学对方程有一定认识,但本节的问题更贴近实际,背景、数据更复杂,如何抽象出数学需要的数据以及之间的各种关系对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

精心整理 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我们现在就这个问题,先给出一个定理 定理如是互质的正整数是整数,且方,①cby?ax?有一组整数解则此 方程的一切整数解可以表示为yx,00其中…3,??1,?2,t?0,证因为是方程①的整数解,当然满足y,x00②c?ax?by00因此 .cby?at)?ax?ba(x?bt)?(y?0000这表明,也是方程①的解.at?y??x?xbty00设是方程①的任一整数解,则有??y,x③??caxby???②得④③ ??)y(?)x(ax??by?00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t是整数.将,其中代入④,即得由于,所以,即??? atyy?y?at??y ya?y1)?,(ab000.因此可以表示成,的形式,所以, ???y?y?atx?x?x?x?btyy?x??x?btatbty,x00000表示方程①的一切整数解,命题得证.有了上述定理,求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关键是求它的一组特殊解. 例1求的整数解.715y?11x?将方程变形得1解是这个方程的的倍数.由观察是整数,所应是因211组整数解,所以方程的解先考,通过观 察易得解11114所以 (7711,,从而可取21?x??28,y00可见,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在无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通常有无数组整数解,由于 求出的特解不同,同一个不定方程的解的形式可以不同,但它们所包含的全部解是 t一样的.将解中的参数做适当代换,就可化为同一 形式.求方程的非负整数解.2例9022y??6x得因为,所以方程两边同

除以解2?(6,22)2①45?3x?11y由观察知,是方程1??yx?4,11②1?11y?x3 的一组整数解,从而方程①的一组整数解为 由定理,可得方程①的一切整数解为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因为要求的是原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所以必有 180?11t?0?③??45?3t?0?由于是整数,由③得,所以只有两种可能.16?t?15,tt16t?15?当;当.所以原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是 3??4,yy?0?t16,xt?15,x?15,x?415x???,??y?3y?0??求方的所有正整数解211?分析这个方程的系数较大,用观察法去求其特殊解比较困难,碰到这种情况们可用逐步缩小系数的方法使系数变小,最后再用观察法求得其解 解用方 211?的最小系除方程①的各项,并移项 211y②?30?2y?x?77y?53.化简得到是整数,故因为也是整数,于是?u yx,3?7u5y?7③3??7u5y3?2u(整数),由此得令?v5④35v?2u?u??1u??1??是方程④的一组解.将代入③得,再将由观察知代入②得 2?2y?y??v?1v?1??x?25x?25?19t??t为整数,所以它的一切解为.于是方程①有一组解025x???y?2y?2?7t??0由于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所以 解不等式,得只能取.因此得原方程的正整数解为0,1t精心整理.精心整理 x?25x?6??,??y?2y?9??当方程的系数较大时,我们还可以用辗转相除法求其特解,其解法结合例题说明.

初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学生版)

3.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注意:组成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不必同时含有两个未知数,例如 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组数对,它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一般写成的形式. (2)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只有一个,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方程组无解,而方程组 的解有无数个. 题型1:二元一次方程 【例1-1】已知下列方程,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 (1)2x-5=y ; (2)x-1=4; (3)xy =3; (4)x+y =6; (5)2x-4y =7; (6);(7);(8);(9);(10). 举一反三: 下列各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y+5x B .3x+2y=2x+2y C .x=y 2 +1 D . 题型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2-1】下列数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x+y=7的解的是( ) A . B . C . D . 【例2-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 ?? ?=-=+5 20 13y x x x a y b =??=? 25 26 x y x y +=?? +=?1 222 x y x y +=-?? +=-?102x +=2 51x y +=132x y +=280x y -=462x y +=3 142 x y +=

(1)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y ;(2)用含有y 的代数式表示x ; (3)用适当的数填空,使是方程的解. 举一反三: 1、若方程的一个解是,则a= . 2、已知:2x +3y =7,用关于y 的代数式表示x ,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y . 题型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方程组的解 【例3-1】下列各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 B . C . D . 【例3-2】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 (2) 举一反三: 2 _______ x y =-??=?24ax y -=2 1x y =??=? 4221 x y x y +=?? +=-?①② 35x y =??=-?2 1x y =-??=?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两种基本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种消元方法的对比和选择,体会消元的本质,领悟消元、转化思想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方程组时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发展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消元法解方程组。 教学难点: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灵活选择消元方法;化归思想的渗透。内容分析:本节课为综合运用两种基本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探究学习,一方面是对同一个方程组作出解决方法的选择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化复杂的方程组为简单方程组的探索,并最终将“消元”“化归”思想共同作用于对多元方程组解法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请同学们回忆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数学思想都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思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什么情况下用代入法,什么情况下用加减法比较简便呢? 例.解下列方程组应先消哪个元,用哪一种方法较简便,为什么?

(1) (2) (3) (4) 从上面几个例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一般什么情况用代入法,什么情况用加减法较简便呢? 总结:当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为1或有一个方程的常数项是0时,用代入法;当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或成整数倍时,用加减法。 练习1:请说出下列各方程组应先消哪个元,用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1) (2) (3) (4) 例.解方程组: 分析:本题方程①和②都比较复杂,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对这两个方程进行正确的化简整理,因为方程①和②都含有分母,所以第一步应先去分母。 4m+3n=11 5m-3n=7 3x+2y=7 5x-y=3 2x+3y=1 4x+5y=1 4x+5y-31=0 3x-4y=0 ???=+=+5b 3a 710b 8a 7???=-=+9y 3x 513y 2x 3 ???=-=+1y x 27y 4x 3???=+=++0 y 3x 207y 4x 5?????=-+-=+++253y 23 2x 735y 23x

31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docx

课题§3. 1.1 —元一?次方程(二)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间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熏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习方法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求同存界法、趣味背诵法、分层背诵法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 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儿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 学生冋答,教师加以引导: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25-x 和2x-8來表示,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來表示. 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写成:25- 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 二、口主尝试 1. 尝试: 让学生尝试解答课本第67页的例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作如下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设为X, (2)对丁-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 交流: 在学生基木完成解答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汇报所列的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了的含义. 3.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讲解,并强调: (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4. 讨论: 问题1:在笫(1)题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另一个量, 备课教师:主背:张爱迪、副背:张海波时间:2013年11月4 R

第1讲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题 ㈠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最高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注意:①在方程中的“元”是指未知数,“二元”就是方程中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②“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单项式)的次数是1,切不可理解为两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如3xy-2=0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两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但未知项“3xy ”的次数是2,所以它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③二元一次方程的左边和右边都是整式,例如:11x y -=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它的左边不是整式. ㈡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㈢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常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是先用含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外一个未知数,例如,欲求二元一次方程y-2x=1的解,可先将其变形为y=2x+1,然后给出x 的一个值,就能相应地求出y 的一个值,这样得到的每一对对应值,就是二元一次方程y-2x=1的解。 注意:①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都是一对数值,而并不是一个数值 ②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多个解,但如果对其未知数的取值附加某些限制条件,那么可能只有有限个解。 ㈣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注意:方程组的解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 由于方程组需要用大括号“{”表示,所以方程组的解也要用大括号“{”表示 怎样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通常是将这对数值分别代入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只有当这对数值同时满足所有的方程时,才能说这对数值时此方程的解 消元法: (1)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例如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也就是写成y=ax+b 的形式; (2)将y=ax+b 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y ,得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的值; (4)把求得的x 的值代入y=ax+b 中,求出y 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例1 2237x y x y -=??+=?2326 x y x y +=??+=? 加减法: (1) 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间既不互为相反数又不相等,就可 用适当(通常用两个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数乘以方程的两边,使一个未知数的系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 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 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1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 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 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 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不定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摘要 不定方程是初等数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相关学科和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归纳了整数分离法、系数逐渐减小法和辗转相除法等几种常用的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法;其次进一步讨论了求n元一次不定方程和二次不定方程整数解的方法;最后论述了不定方程在中学数学竞赛题、公务员行测试题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不定方程;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数学竞赛;公务员试题

Abstract The integral solutions of indeterminate equation solv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in real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teger separation method, coefficient decreases and the Euclidean algorithm and several commonly used two element indefinite equation solution, secondly is further discussed. For n linear indeterminate equation and the method of two time indefinite equation integer soluti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indeterminate equation applied in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civil servants for test and other subjects, and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Key words: i ndeterminate equation; two element indefinite equation; Mathematics contest;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31从算式到方程(基础)知识讲解

从算式到方程(基础)巩固练习 撰稿:孙景艳审稿:赵炜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并掌握方程、等式及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2.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 3.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①.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②将它(或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或未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要点诠释: (1)“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 ①首先是一个方程;②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是1;④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a≠0,a,b是已知数) . (3)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是:ax=b(其中a≠0,a,b是已知数). 【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三、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 要点三、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 如果,那么 (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变形;(2)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变形后的等式不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形式表示出来,学会用含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的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供大家参考。 代入消元 (1)概念:将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选取一个系数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②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在代入时,要注意不能代入原方程,只能代入另一个没有变形的方程中,以达到消元的目的.);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①中变形后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⑥最后检验(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 例题: {x-y=3① {3x-8y=4② 由①得x=y+3③ ③代入②得 3(y+3)-8y=4 y=1 把y=1带入③ 得x=4 则: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x=4 {y=1 加减消元 (1)概念: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5] (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原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化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docx

.精品文档 .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 第三单元第7 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72 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 .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 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项是正确的, 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 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 3.2010年9 月7 日至9 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 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 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 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 4.60 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 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不定方程的解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不定方程是数论的一个分支,它有着悠 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所谓不定方程是指解的范围为整数、正整数、有理数或代数整数的方程或方程组,其未知数的个数通常多于方程的个数。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于三世纪初就研究过若干这类方程,所以不定方程又称丢番图方程,是数论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历史上最活跃的数学领域之一。不定方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与代数数论、几何数论、集合数论等等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1969 年,莫德尔较系统地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2 发展历史编辑本段

希腊的丢番图早在公元3 世纪就开始研究不定方程,因此常称不定方程为丢番图方程。Diophantus ,古代希腊人,被誉为代数学的鼻祖,流传下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多。今天我们称整系数的不定方程为「Diophantus 方程」,内容主要是探讨其整数解或有理数解。他有三本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算术》,当中包含了189 个问题及其答案,而许多都是不定方程组(变量的个数大于方程的个数)或不定方程式(两个变数以上)。丢番图只考虑正有理数解,而不定方程通常有无穷多解的。 研究不定方程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判断何时有解。②有解时决定解的个数。③求出所有的解。中国是研究不定方程最早的国家,公元初的五家共井问题就是一个不定方程组问题,公元5 世纪的《张丘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标志中国对不定方程理论有了系统研究。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将不定方程与同余理论联系起来。百鸡问题说:“鸡翁一,直钱五,鸡母一,直钱三,鸡雏三,直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设x,y,z 分别表鸡翁、母、雏的个数,则此问题即为不定方程组的非负整数解x,y,z,这是一个三元不定方程组问题。 3 常见类型编辑本段

3.1从算式到方程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3.1从算式到方程测试 一、选择题 1、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为( ) A 、2x-y=1 B 、22=-y x C 、322=-y y D 、42=y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 由y x 32 31 =-得x=2y B 、 由3x-2=2x+2得x=4 C 、 由2x-3=3x 得x=3 D 、由3x-5=7得3x=7-5 3、下列方程与方程2x-3=x+2有相同解的是( ) A 、2x-1=x B 、x-3=2 C 、3x-5=0 D 、3x+1=0 4、当x=-1时3-2ax x 42+的值是3,则a 的值为( ) A 、-5 B 、5 C 、1 D 、-1 5、某数减去它的31,再加上21 ,等于这个数的,则这个数是( ) A 、-3 B 、23 C 、0 D 、3 6、已知某数x ,若比它的43 大1的数的相反数是5,求x.则可列出方程 ( ) A.5143 =+-x B.5)1(43 =+-x C.5143 =-x D.5)143 (=+-x 7.如果方程(m -1)x + 2 =0是表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1 C .m=-1 D .m=0 8.己知方程6x 312=-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是( ) A 、1± B 、1 C 、0或1 D 、-1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1是方程4x+3=0的解 B 、m=-1是方程9m+4m=13的解 C 、x=1是方程3x -2=3的解 D 、x=0是方程0.5(x+3)=1.5的解 10.小华想找一个解为x=-6的方程,那么他可以选择下面哪一个方程( ) A 、2x-1=x+7 B 、131 x 21 -=x C 、()x x --=+452 D 、232 -=x x 二、填空题

二元一次方程解法大全.

二元一次方程解法大全 1、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根号下n+m. 例1.解方程(1)(3x+1)2=7(2)9x2-24x+16=11 分析:(1)此方程显然用直接开平方法好做,(2)方程左边是完全平方式(3x-4)2,右边=11>0,所以此方程也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1)解:(3x+1)2=7× ∴(3x+1)2=5 ∴3x+1=±(注意不要丢解) ∴x= ∴原方程的解为x1=,x2= (2)解:9x2-24x+16=11 ∴(3x-4)2=11 ∴3x-4=± ∴x= ∴原方程的解为x1=,x2= 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 先将常数c移到方程右边:ax2+bx=-c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 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x2+x+()2=-+()2 方程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x+)2=

当b^2-4ac≥0时,x+=± ∴x=(这就是求根公式) 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3x^2-4x-2=0(注:X^2是X的平方) 解:将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3x^2-4x=2 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x2-x+()2=+()2 配方:(x-)2= 直接开平方得:x-=± ∴x= ∴原方程的解为x1=,x2=. 3.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 ≥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b^2-4ac)^(1/2)]/(2a),(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2x2-8x=-5 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 ∴a=2,b=-8,c=5 b^2-4ac=(-8)2-4×2×5=64-40=24>0 ∴x=[(-b±(b^2-4ac)^(1/2)]/(2a) ∴原方程的解为x1=,x2=. 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4.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