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赏析近代建筑的风格 装饰艺术的“上海味道”(图)

赏析近代建筑的风格 装饰艺术的“上海味道”(图)

赏析近代建筑的风格 装饰艺术的“上海味道”(图)
赏析近代建筑的风格 装饰艺术的“上海味道”(图)

赏析近代建筑的风格装饰艺术的“上海味道”(图)

和平饭店内部也完全采用ArtDeco装饰,与建筑外观交相辉映。

建筑被喻为石头的“史诗”。赏析上海近代建筑的风格,就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感受上海近代文化的内涵。

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装饰艺术,曾经在上海这个亚洲城市留下许多流派中风格最为显著的建筑。曾经的流行,也常常能在今天的建筑中有所流露。即使现代如金茂大厦、时尚似新天地,其设计中仍有装饰艺术风格的身影。

■今天的老房子,昨日的最摩登

那些老的房子、老的街道、老的梧桐树,组成了上海的味道。

当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老房子却摩登、新潮着,最摩登的自然要数在欧洲当时也才开始盛行的装饰艺术建筑。

装饰艺术(ArtDeco)脱胎于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随着现代化与工业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家们尝试寻找一种新的装饰形式,以契合当代生活特征。1925年的巴黎博览会成为装饰艺术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给这种风格确定了统一的名称ArtDeco,更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中国也参加了这场盛会。

作为一种风格,装饰艺术反对古典主义、自然主义及单纯手工艺形态,主张机械之美。设计师们从欧亚文化中汲取大量的灵感和元素,虽然起源于欧洲,但风格上的共鸣却在亚洲引起了极大反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作为“东方巴黎”闻名于世。当时的上海是远东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是商业的中心,也是享乐的中心。其自由的资本主义和毫无节制的享乐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传奇,而这恰恰呼应了装饰艺术丰富的、激进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新的风格之所以能够迅速扎根这个城市,还因为它更多地象征了新财富的起源。加上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导致这一时期对上海建筑影响最大的不再是欧洲的传统风格,而是装饰艺术中所包含的现代元素和精神。

装饰艺术对上海的近代建筑影响深远,使上海成为世界装饰艺术派建筑的中心之一。维克多·沙逊是当时上海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他买下大量土地,拆除19世纪的旧建筑,兴建一些具有装饰艺术风格的饭店、公寓、办公大楼等。其中,华懋饭店以其奢华成为旧上海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种风格的建筑设计主要来自于当时上海滩最大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和法国设计师P·费色尔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设计了一大批时尚摩登的建筑,如美琪大戏院、百乐门舞厅、恩派亚大楼、聚兴诚银行、大陆商场、大上海大戏院等。

邬达克设计的具有先锋色彩的装饰艺术风格经典杰作,至今仍然为众多上海人和游客所欣赏,如国际饭店、沐恩堂、大光明电影院、首席公馆、上海啤酒厂、武康大楼等。欧洲建筑根源和传统使得这位匈牙利建筑师能够在上海进行全新的设计,包括将装饰艺术风格植入这座城市。

■大量装饰艺术建筑,散布于城市各处

当时的上海遗留下大量珍贵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它们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漂亮的公寓和别墅坐落于法租界,而办公建筑和银行则位于老的公共租界。

其中,当时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是办公建筑中的典范。她属于美国摩天楼装饰艺术派风格,外观一至三层用国产青岛崂山黑花岗石贴面,经加工磨制,色泽美丽透亮,使整座大楼显得挺拔秀美。内部装饰也尽显当时的艺术装饰风格——图案化的花卉饰板、流畅的曲线、几何图案的饰面,加上大胆的色彩运用,历经半个多世纪,魅力始终不减。

而与当时人们的生活融合更多的是那些公寓。在这些装饰艺术风格公寓中,峻岭公寓(又名峻岭寄庐)颇具特色,它现为锦江饭店中、西楼,在茂名南路65号至125号,建于1934年。其中中楼部分由公和洋行设计。公寓立面处理简洁,用防火棕色面砖材料砌筑墙面,立面用垂直线条装饰,入口处用部分大理石装饰。西楼仿美国近代高层大楼式样。公寓平面呈五折环状,略带弧形,中间高,两侧对称。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分成中、东、西三部分,外墙一律贴棕色面砖。门厅入口处,部分用大理石装饰,内部装饰采用几何图案。

■湖南路、武康路,装饰艺术“风”行

湖南路、武康路一带是装饰艺术风格建筑相对集中的地方。

湖南路是一条典型的上海老马路,夏天走在这里,两旁茂密的梧桐树遮去大部分的阳光,马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延伸开来。路两旁是有些历史的老别墅,阳光透过树叶,照在老房子斑驳的墙上。湖南路8号的3层独立老洋房,就是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的故居。

湖南路再拐个弯,就到了武康路。

武康路393号是黄兴故居。这栋沿街的现代式公寓建于1930年代,是装饰艺术派在上海近代小型公寓建筑中的代表作之一。大楼沿街立面呈阶梯状几何造型,通过材质和纵横线脚对比产生时髦的视觉效果。立面上褐色面砖拼成富有韵律感的纹饰,图样简单抽象的浮雕使大楼挺拔的外观显得不那么沉闷。大楼里的细节更丰富,门厅地面上有马赛克贴花,楼梯扶手的铁栏雕饰像中国画里凤凰的翅膀。

密丹公寓算不上是武康路上最有气派的建筑,只是一幢五层楼高、占地面积不大的老公寓,但其设计却处处体现装饰艺术风格,使得这个空间显得不同寻常,在生活的细水长流里,透着某种细腻与敏感。

密丹公寓是德国人在1931年建造的,灰色的外观与硬朗的线条,使人不由联想起德国人一贯的设计美学。这栋现代派的建筑,采用了当时最时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装饰图案有些受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墙顶端的边缘呈卷涡状,于端庄中有一点俏皮。水泥拉毛外墙让人看着很亲切,这种墙面在现在新造的楼房上不常看到,但以前那种带钢窗的老洋房的外立面,则经常运用这种工艺。楼身局部窗台层层挑出,纵向窗框间有几何图案,这也是非常典型的装饰艺术流派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大楼的入口,是不多见的内凹式入口,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忽然有个陷进去的小门。

走进大楼内部,更能发现耐看的细部,比如每一层楼面地砖上的罗马数字,是细微处的精雅;还有那旋涡般一圈一圈回转的楼梯,站在最高一层,朝围合的扶栏中央俯看下去,能一眼看到底楼,这样的楼梯,在好多以公寓故事为背景的欧洲电影里极为常见。

密丹公寓斜对面武康路240号的开普敦公寓,其装饰艺术风格的特征同样明显。淡黄色大楼的主体是锐角形,使沿街的立面看起来既简洁又有明快的流线感,仿佛很轻很薄,如一面风帆,方形的窗户旁镶嵌着小圆形的窗洞,更让人想起船舱。方窗与圆窗并排规则地排列着,想是设计者在大胆把玩几何游戏。即便用现在的眼光看,这造型独特的开普敦公寓,仍算是颇为前卫的建筑作品。如此一幢普通的住宅公寓,为什么有这么出挑的外观设计呢?原来,开普敦公寓在最初落成的时候,正是公和洋行自己的办公地点,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大的设计机构,它亲自设计了开普敦公寓,以及周边武康路、复兴西路、华山路上好几处别墅。

除了这几处,另有武康路113号,115号,117弄1号、2号等建筑,也都多多少少带着些装饰主义的艺术风采,在平屋顶、水泥拉毛墙面、窗裙、阳台、檐口等细处,都有装饰艺术元素若隐若现。

■上海的装饰艺术有上海自己的味道

在装饰艺术风格建筑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大量充满着装饰艺术感的家居饰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也被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装饰艺术的家具,和高跟鞋、波浪形短卷发一起成为摩登的象征。当时的时尚杂志刊登的、按照装饰艺术风格布置的“典型摩登家庭”照片广为流传。

只是,上海的装饰艺术有上海自己的味道。以建筑为例,上海的装饰艺术建筑不仅拥有这个流派显著的风格,如之字形外观、舷窗般的窗户、风格化的花卉和动物图案等,也加入了独特的中国元素——云纹、古钱、八卦等。

上海是一座由独特的风景和对比构成的城市,众多文化的交融,孕育和培养了她的独特气质,至今,这仍是上海的特色,使她与其他城市不同。

上海的近现代史

上海的近现代史 在近现代历史上,上海,一直是打开中国的一把钥匙。而黄浦江畔的外滩,则是近代上海的城市名片。作为滨水城市的上海,外滩是这座城市的门户,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人就是从这里进入上海,开始他们全新的人生道路。正如当时自由女神像意味着新大陆的到来,外滩以及背后的上海,对于他们,意味着一种梦想的开始。到上海去,从外滩进入上海。了解上海,从外滩开始。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一般是指从北京东路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黄浦江西岸道路,全长1300米。近年向北延伸至黄浦路,称为北外滩;向南延伸至南浦大桥,称为南外滩,全长4000米。外滩东面即黄浦江,西面为新哥特式、古典式、中西合璧式等52座风格迥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一百多年前,当第一船外国人来到上海时,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很普通的渔村,当时的外滩也只是一条便于纤夫行走的小道。184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这里的黄浦江岸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属于黄浦江泛滥时的淤泥地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第二年,英军上尉巴富尔作为英国派往上海的第一任领事,来到上海并做好定居准备。时有“小苏州”之称的上海县城有27万人口,大小街道60多条。上海道台宫慕久并没有到码头迎接巴富尔,只是派了几顶轿子把他们接到了道台的衙门里。正当巴富尔为租房的事大伤脑筋时,一

个姓姚的商人找到了他,表示愿将他在城里的52间房租给他,这样,巴富尔和他的四名随员才有了安身之地。但当姚书平提出要同巴富尔独家贸易时,却被巴富尔一口回绝。1845年11月29日,在历时两年谈判之后,宫道台与巴富尔签订《上海土地章程》,它规定:英商居留地,北以李家场、东以黄浦江、南以洋泾浜、西以河南路为界限,这项居留地面积为830亩。这个章程曾被侵华外国人视为上海的根本大法。上海租界的历史至此来开帷幕。 上海外滩成为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多集中在这儿。当年,今上海市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地区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带来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但虹口、杨浦两区后来被划为日军防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淞沪会战期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历史最老的部分之一。1845年起今天的外滩地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并在这里铺设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英国商人的房子也得到了英军的保护。因为有了这么一块租界,无数的探险家、商人纷纷踏上了这块海滩。洋人喜欢在泥滩上跑马,跑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道,当时上海人称它为"马路"。英国人管这条马路叫外滩(Bund)。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各个入侵的殖民国争夺的肥肉,各国租界区管理机构、

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介绍

上海外滩。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

上海市近代建筑风格

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制式的或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要有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反过来,传统也要有现代的意识,才能从现代文化和技术中汲取精华,以获得新的生命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特殊的政治、宗教、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际遇,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上海本地以及中国的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之间的并存、冲撞、排斥、认同、适应、移植、追求与转化,使上海糅和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粹,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策源地。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上海在近代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一位中国文人在1911年所形容的人谓上海、北京为新旧两大鸿炉,入其中者,莫不被其熔化,斯诚精确之语。北京勿论矣,请言上海。自甲午后,有志之士咸集于上海一隅,披肝沥胆,慷慨激昂,一有举动,辄影响于全国,而政府亦为之震惊。故一切新事业亦莫不起点于上海,推行于内地。斯时之上海,为全国之所企望,直负有新中国模型之资格".上海的近代建筑也具有十分独特的一面,外国的建筑师和外国培养的中国建筑师试图按照西方的城市模式和建筑风格来塑造上海,试图以欧美的生活方式取代传统的生活方式,使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化。新建筑类型的出现和新建筑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给予上海近代建筑以极大的影响,于是,上海的近代建筑表现出以西方建筑文化或仿西方建筑文化为主体的发展,上海的近代建筑渗透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由于缺乏西方建筑文化的历史背景,这种影响又表现出很大的变形。即使是在上海的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也成为西方建筑的变异。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往往把这种变异称之为折衷主义。实质上,这种折衷主义是一种对西方建筑的模仿。同时,由于业主和建筑师的鉴赏力、设计能力、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别,必然会产生这种变异。另一方面,上海的近代建筑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其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也会出现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出现这种折衷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当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上海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又使这种建筑文化融汇成一种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文化,不仅有西方文化的影响,又有着早在西方文化进入上海以前就十分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缘文化的影响。所以,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因此,上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建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各种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诸如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汇丰银行(1921-1923,今浦东发展银行总部)、大理石大厦(1924,今上海市少年宫)、麦加利银行(1922-1923,今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大楼)、法国体育总会(1924-1926,今花园饭店一部分)等;哥特复兴建筑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3以前);中国古典复兴的代表作如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大楼(1933,今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中国银行大楼(1937)等,以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商业建

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

建筑装饰识图部分 课时:40课时 重点:了解作图的基本常规 1.1、制图常规: 课时:8 —10课时 重点:作图常规 图纸幅面; 1.1.1标题拦与会签栏; 2课时 1.1.2线条的类型和交接; 2课时 1.1.3字母、数字和文字; 2课时 1.1.4标注和索引; 2课时 1.2、工具线条图画法: 课时:12课时 重点: (1)线段的标注: (2)圆(弧)和角度标注

(3)标高标注:

(4)坡度标注: (5)曲线标注: (6)定位轴线: (7)索引: (8)引出线: 1.3:平面、立面和剖面的绘制 课时:10课时 重点: 1.3.1: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的概念: 2课时 1.3.2: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的画法: 8课时 1.4 :案例分析: 5课时 1.5:手绘部分: 5课时

建筑装饰识图部分课时:40课时

重点:了解作图的基本常规 建筑制图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语言,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保证制图的质量和提高作图的效率,必须遵照有关制图的规进行制图,以保证制图的规化。一般建筑制图可沿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 —86 )作为制图依据。1.1、制图常规: 1.1.1图纸幅面; 单位:mm 图纸标准尺寸 建筑制图采用国际通用的A系列幅面规格的图纸。A0幅面的图纸称为零号图纸 (0#),A1幅面的图纸称为壹号图纸(1# )等。 当图的长度超过图幅长度或容较多时,图纸需要加长。图纸的加长量为原图纸长边的1/8的倍数。仅A0 —A3号图纸可加长,且必须延长边。

注:B-图纸宽度;L-图纸长度;c-非装订边各边缘到相应图框线的距离;a-装订宽度, 横式图纸左侧边缘、竖式图纸上侧边缘到图框线的距离。 图纸长边加长尺寸 单位: 图纸以图框为界。图框到图纸边缘的距离与幅面的大小有关,图框的形式有两 种:一为横式,装订边在左侧;另一为竖式,装订边在上侧,A0 —A3号图纸宜用横式。图框线的中央有时需标对中线,对中线宽为0.35mm,伸入图框5mm 。 1.1.2、标题拦与会签栏;标题栏又称图标,用来简要地说明图纸容。标题栏中应包括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试卷及其答案(一)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试卷(一) 一、填空:(6小题×5分,共30分) 1、建筑总平面图中标注的尺寸是以米为单位,一般标注到小数点后2 位;其它建筑图样(平、立、剖面)中所标注的尺寸则以毫米为单位;标高都以米为单位。 2、总平面图是用来表示整个建筑基地的总体布局,包括建筑红线:新建建筑物的位置朝向,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以及新建筑区域的道路、绿化、地形、地貌、标高等情况。《国家制图标准》规定:总平面图的常用比例应为1:500,1:1000, 1:2000。 3、总平面图中新建房屋的层数标注在右上角,一般低层、多层用__点数___表示,高层用__数字__表示。 4、建筑立面图是平行于建筑物各个立面(外墙面)的正投影图,主要用来表达房屋的长度,高度,层数等外貌和外墙装修构造。 5、立面图中用加粗实线表示_地平线_,用粗实线表示_最外轮廓线_。 6、建筑剖面图是建筑物的垂直剖面图,它是表示建筑物内部垂直方向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的图样。剖面图的剖切位置一般选择在较复杂的部位,如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表示剖面图剖切位置的剖切符号应表示在______层平面图中。 二、简答题:(2小题×10分,共20分) 1、图样上标注直线尺寸时,尺寸的起止符号画法是如何规定的? 2、何为全剖面图?一般适用于什么情况? 三、、选择题(2小题×3分,共6分) 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判断( a)、(b)、(c)、(d)四个左视图,哪一个是正确的。()

() 四、作图题(3小题共44分) 1. 根据所给组合体的主视图,构想两种不同的组合体并画其俯、左视图。(12分) 2.已知组合形体的正立面图和左侧立面图,试作1-1断面图和2-2剖面图(12分)

近现代建筑流派风格

从早期现代主意运动到现代主义蓬勃发展,直至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由于理论界的推波助澜,加之不同国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观念迥异,产生出繁多的建筑流派。这些建筑流派或曾经独领风骚,或自我标榜,或默默无闻,或昙花一现,不同流派的创作丰富了我们的建筑、人文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基本处于学习模仿和探索阶段,对人文景观和传统的把握不尽如人意,因此,提倡多元并存、兼收并蓄也许是对待不同流派的正确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方法有所了解,对不同流派和思想有所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建筑走向的正确预测,努力创造一个与时俱进,低碳环保,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生产空间。 包豪斯校舍、联合国总部大厦等代表建筑带来了人类建筑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平民化运动,它还推出了像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这样的新一代建筑大师,而他们的许多又同是城市规划师,通过作品,他们将讲求功能和理性主义,讲求求新技术、新材料的观点传播到世界各处,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狂澜,这是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交结处,以后的建筑思潮的变化,再也没有像这次这样来得迅猛和深刻。从此,构成主义,风格派,功能主义,有机建筑,密斯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未来派建筑,新现代主义,高技派等等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自的设计重点和首要因素,从而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案,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建筑风格。 当代建筑流派的观点不一,有的激进,有的趋于理性,有的强调变

与动,等等,它们各有偏颇,甚至是极端,如密斯风格和国际式建筑,但是它们的出现,都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自一战以来,城市的快速重建和恢复的要求,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使得古典建筑的繁复精美的装饰成为众矢之的,古典建筑的已有形体也已不能满足新需求,因此也被当作改变的重点之一,而旧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区划,代表旧制度和等级观念,为新兴的民主平等思想所不容,于是更趋于平民化的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便诞生了。 当代建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主义建筑,晚期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及其他建筑阶段。这三个阶段前后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必然性,现代主义重视功能与空间的思想使之与古典主义和学院形式主义相区别,成为新型建筑的先锋,这也是当代建筑的特点。当现代主义发展到了反形式主义的顶峰时,问题接踵而至,由技术中产生的纯粹性似乎成了一种清教主义,即形式主义,出现了世人诟病的“方盒子”建筑。于是基于传承与改良现代主义的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出现了,它是人们追求高科技与高情感之间平衡的必然选择。自然关系启迪人们建立起观念的物化秩序,而语言和符合学从相反的方向使建筑师们试图对一切现象都进行一次稳固的、确定的分析,力图寻找一个公理式的深层结构来说明表层现象。正是旧秩序已经经过了现代主义的冲击,又经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建立新秩序的尝试与努力,走向了反面-----破坏旧秩序----这正是解构主义的任务。当然,破坏旧秩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混乱,建筑思潮的多元化也成了解构主义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 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 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教案

课程章节教案一

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 文化理论课教案 编号:QD-751b-14-16版次:A/0 流水号: (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___ 《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 __ __ 第八章教案: ____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 授课专业、班级: _______ __11建筑装饰班___ __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 _罗菊平__ _______ 教研组组长: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教务科长(系主任):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教学副院长: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审核签名:

一.组织教学(2分钟):考勤、教学环境与教学工具的检查、学生状态检查与激发 二.新课导入(5分钟) 本章节介绍一套完整、系统的住宅装饰施工图的绘制的内容,以课题——学习情景(工作任务)为组织方式组织学习有关内容,力图使大家了解住宅家装的各典型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学习有关技能,同时也让学习者了解家装装修工程特点及熟悉家装类装修施工图绘制过程。 本模块共有6个课题: 三.新课讲授(60分钟) 第一节:认识建筑装饰施工图 (一)建筑装饰施工图概述 1、室内装饰工程图是为了表达建筑土建施工完之后所要再进行二次室内空间设计、施工的说明性图纸。 2、目前我国装饰工程的制图方法主要是沿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和《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同时也有些业内常见的画法。 (二)建筑装饰施工图的主要内容 1、图纸目录 2、装修施工说明或设计说明 3、平面布置图 4、楼地面材料铺装图 5、顶棚天花图 6、装修立面图 7、剖面图 8、需要说明装修细部的详图和节点图 9、(给排水、暖、电等专业的施工说明图。) (三)建筑装饰施工图的特点 1、图中可以省略表示原有建筑结构。 2、室内装饰施工图往往有些图样绘制得比较细腻、生动。 3、装饰施工图中平、立面布置施工图中可以允许加画阴影和配景。 4、标准定型化设计少。装修施工图可采用的标准图较少,大多数装修节点需要单独画详图说明。 5、装饰施工图中的尺寸标注的灵活性。 6、装饰工程图中家具等陈设内容的不确定性。 7、装饰施工图有时采用较大比例绘制。 8、在装饰施工图中往往附有方案效果图、直观大样图进行辅助说明。 (四)建筑装饰施工图中常见图例 1、目前常用的装饰施工图图例有建筑材料 2、门窗图例 3、家具、设施图例 4、室内陈设图例 (五)识读住宅装饰施工图图纸目录 装饰施工图的图纸的排布顺序原则是:先施工的图纸排在前,后施工的图纸排在后;基本装饰施工图排在先,水暖电技术性施工图排在后;总体施工图说明性图纸在前,分项详细性交代图纸在后。并由此顺序来从大到小安排图序号和图号。 (六)识读举例 对具体一例施工图图纸目录识读如下: 1、本图纸目录采用立式A4图幅,一共编有一页;从图中的标题栏中可以了解到其施工图类型为装饰施工图,施工项目为某某住宅装修工程;图纸目录打印比例为1:10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制图与识图_教案

教案2011 ~ 2012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制图与识图授课教师: 课程所属系(部):装潢艺术设计

课程名称:建装饰装修工程制图与识图 授课班级:11级装潢艺术设计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总学时:72(理论 56、实践 16 ) 学分:4 使用教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制图与识图》,沈百禄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 教学方法、手段: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演示,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形象。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观看实例演示,减少教师课堂单纯参照课本讲授的形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制图与识图中的理论内容,并通过每章节课后的实践作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制图与识图》刘甦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制图与室内设计制图》华南理工大学编著。 《家具制图》,中国林业出版社周雅南编著。 授课日期:

授课日期: 标题:第二章视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投影概念及投影的特性 让学生看完第一段文字后说出:影子与形体投影的区别。 投影的分类 (一)中心投影投射中心与投影面相距较近,投射线从一点出发。 (二)平行投影投射线互相平行。 1)平行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 2)平行斜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 工程中常用的图示方法 掌握四种方法分别对应的是根据什么投影原理来绘制图样,并且所绘制的图样分别被称为什么图。 (一)透视投影法根据中心投影原理来绘制图样的方法,所绘制的图样称透视图。(图1-3) (二)轴测投影法根据平行投影原理将物体向单一投影面进行投射,来绘制具 有立体感图样的方法,所绘制的图样称轴测图。(图1-4) (三)正投影法根据平行投影原理来绘制图样的方法,所绘制的图样称正投影图。(图1-5) (四)标高投影与地形图根据平行正投影原理绘制并标注高度数值的一种图示 方法。(图1-6) 平行投影特性 (一)同素性直线的投影一般仍是直线。 (二)从属性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投影必在直线的投影上。 (三)等比性一直线的两段比等于其投影之比;两平行线段长度比等于它们投 影长度之比。 (四)显实性当直线段或平面图形平行某一投影面时,则直线或平面图形在该 投影面上投影反映真长或真形。 (五)类似性当线段或平面图形不平行投影面时,其投影不反映实形但其投影是真形的类似形,即顶点边数不改变。 (六)积聚性当线段或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为点或线段。 (七)平行性若两直线在空间平行,其投影也必平行。 要让学生掌握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第二节三面投影图 投影面体系 视图——物体向投影面进行正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绘制工程图样时,通常以人的视线作为投射线,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图称为视图。一简单例子说明视图的概念,让学生清楚视图的实质就是投影图。同时可提出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即一个视图能否决定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由此引出三面视图。 以多媒体演示三面体系的建立过程,使学生明白三面体系相当于笛卡儿坐标系,了解三个投影面、投影轴的名称、代号及所对应的坐标面和坐标轴。 形体在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一)以一简单体为例介绍三面视图的形成,同时以多媒体演示三面视图的展开过程,让学生注意 Y 轴旋转了两次。 (二)通过多媒体演示投影面的展开。

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复习材料

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尺寸标注的四要素是:(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至符号)、(尺寸数字) 2、城市规划图中各个阶段规划图的主要内容有:(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3、结构施工图按照表达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结构图)、(上部结构布置图)和(构件结构详图) 4、建筑物的相对标高是指(以室内主要地面为基准(零点)而测出其他的高度尺寸),标高的单位为(米) 5、根据投射方向是否垂直于轴测投影面,轴测投影可分成两类即(正轴测投影)和(斜轴测投影) 6、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受力钢筋)、(架力钢筋)、(箍筋)、(分部钢筋) 7、房屋结构施工图的图样一般包括(结构布置图)和(结构详图)两种 8、中心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三种投影方法中,本课程主要学习的投影方法是(正投影法) 9、在建筑平面图中的外部尺寸共有三道,由外至内,第一道表示建筑总长、总宽的外形尺寸,称为(外包尺寸);第二道为墙柱中心轴线间的尺寸,称为(轴线尺寸);第三道主要用来表示门、窗洞口的宽度和定位尺寸,称为(细部尺寸) 10、在建筑平面图中,横向定位轴线应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依次编写;竖向定位轴线应用(大写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 11、当截平面倾斜于柱轴时,截交线为(椭圆) 12、水平面与侧垂面相交,其交线是(侧垂线) 13、正垂面与侧垂面相交,其交线是(直线)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图样比例是指图形与其事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1:50表示图上尺寸为1而事物尺寸为50。(对) 2、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可以写成直体或斜体,但是其与汉字写在一起时宜写成直体。(对) 3、3、在建筑平面图中,同一条尺寸线既可以是定形尺寸也可以是定位尺寸。(对) 4、在点的两面投影中,点的某一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该点到另一投影面的距离。(对) 5、只要给出点的两面投影就可以求出其第三投影。(对) 6、空间两点位于同一投影线上,则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一定重合。(对) 7、一点将线段分成两段,则两线段的水平投影之比不等于其原长之比。(错) 8、只要能够判断直线的正面投影平行、水平投影平行,既可说明这两条直线平行。(错) 9、如果两直线的同面投影构成直角且两直线之一是该投影的平行线,则可判断两直线在空间相互垂直。(对) 10、若两平面内任意一对相交直线对应平行,则两平面相互平行。(对) 1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影响任廷凯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建筑思潮不仅仅受此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和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技术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是先后影响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潮,为了把握这些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本文先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分析,再对比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简浅地谈淡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 1、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回顾 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现代主义思潮的荫芽,体现在许多文化领域中,建筑艺术领域中真正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一个随着艺术、技术的发展,不断简化装饰,强调功能和技术的过程。 a.装饰的简化:“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它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其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曲线,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在其影响下的代表是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b.功能的重视: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 c.现代工业为背景: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要求;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d.现代主义建筑确立和传播:在之前的现代建筑思想影响下,新一代的建筑家开始成熟,出现了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师——格罗庇乌斯、密斯、勒?柯布西耶和阿尔托,加上美国的赖特,他们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力量,通过建筑实践和教育实践,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数千年的传统建筑、设计和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体系,新建筑思想、新原则、教育体系得到确立。他们使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影响了整个世界20世纪的建筑面貌。 2、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具体内容 沙利文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主张在传统继承上的发展和变化,为新时代设计新建筑。 美国建筑家赖特现代义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将沙利文的现代建筑方法和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organic architecture)、提出现代建筑与自然形式应该具有内在的关联,在自己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形式和功能的协调性。他将沙利文的“from follow function”发展为“from and function are one”,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无法分开。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他的“有机设计”就是指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 德意志制造联盟认为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这使德国,乃至欧洲的建筑设计因

十种建筑风格分类及介绍

十种建筑风格分类及介绍 1、地中海建筑风格 2、意大利建筑风格 3、法式建筑风格 4、英式建筑风格 5、德式建筑风格 6、北美建筑风格 7、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8、新中式建筑风格 9、现代主义建筑风格10、综合类建筑风格 1、地中海建筑风格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拖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和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 2、意大利建筑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有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铁铸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3、法式建筑风格 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呈现出浪漫典雅风格。法式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建筑的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筑是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ARCHITECTURE)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ACHITECTURE 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 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 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van?de?Velde)、霍尔塔(Victor?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维也纳学派(Vienna?School): 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分离派(Secession):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别列去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 风格派: 1917年由万?陶斯伯主编的期刊《风格》在荷兰问世,并把风格一词作为同时成立的集团名称。成员有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和作曲家。风格派的目标是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遍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 德意志制造联盟: 在沐迪修斯的倡导下,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开辟国际市场。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一.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建筑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1.1现代风格的诞生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几乎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其他受现代建筑思潮影响的城市同时期,东北的大城市中也出现了当时流行于日本,被称作"日本近代式"的现代建筑, 1.2 民族建筑形式形成初期 早在19世纪后半叶,已经出现了近代民族形式建筑的雏形。这批建筑从单体建筑造型来说,主要有3类:①复古式建筑②古典式建筑③折衷式建筑。 1.3 50年代前期的复古主义 把强调民族风格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把“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提到建筑创作方向的高度来贯彻,从而掀起了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 1.4 国庆工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的出现 为迎接国庆10周年,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十大建筑,设计手法有明显进步,但基本上仍未摆脱中国和西方的古典构图体量和装饰元件的沿用、改造。 1.5 广州风格的崛起 60年代前期,广州的建筑师在他们他们创造性地在现代建筑中有机地融合进具有传统特色的庭院、园林,造就了富有现代气息、又有浓郁民族意蕴的建筑意境,形成着引人注目的广州风格。同时,北京、杭州等地也出现了一些格调清新的建筑,它们和广州风格一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发展的重要转折。 1.6 多元风格──80年代的新趋向 进入80年代后,“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改革方针推进了建筑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建筑思想开始摆脱狭隘的、封闭的单一模式,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迈上多元风格的发展道路。 1.7 二十一世纪科技环保新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深入,现代建筑逐渐融合高科技和环保概念,逐渐向高科技与环保方向发展。 二.现代建筑的风格倾向

上海居住建筑传统和特色

上海居住建筑传统和特色 上海这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是十分独特的,它在中国近代城市建筑发展史中扮演了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角色,它使得中国近代建筑丰富多彩,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上海城市建筑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可以 说是中外文化的融合,这一点在素有“万国 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上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 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大厦 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 谈到上海传统居住建筑,我认为一定有 几个关键词,那就是里弄,里弄建筑,石库 门等等,每一幢独具神韵的老房子都是一道 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里弄是上海城市历史的最佳记忆,是上海所独有的产品,里弄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在它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绝大部分的上海百姓生与斯长于斯,它是上海市民聚居的基本生活单位,是上海人都市生活的独特背景,是上海人心目中极具生命力的“家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上海租界出现了里弄建筑,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升华和变异,但它没有摒弃传统,而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特色,里弄建筑充分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中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性格特征,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这些里弄建筑的出现和一个世纪前上海的殖民地历史背景有着深切的关联。 里弄建筑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860年后,太平军 向上海推进,苏南,浙西的难民大批流入租界避难, 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问题日益突出,为解 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租界当局动员发展商尽快兴建住 宅,里弄建筑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低层院落式住宅在 资本主义新条件下的变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小 块的私有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独户 的出租住宅,逐渐由原来的三合院住宅演变成联立式 住宅。设计师将欧洲的简易联立式住宅和具有中国传 统民居形式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结合,在一条纵轴上 依次展开,前后排排伸展,创造出这种中西合璧的新 建筑样式的里弄住宅,一般规模不大,在十到二十个单元。这种住宅还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于是这里弄建筑的“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为迎合居民追求安全、气派的需求,租界内的中外开发商在住宅的“门”上大做文章,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既坚固、又显身份,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缀一对铜制门环,以显不可侵犯之势;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深得上海人青睐,这种里弄建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石库门”了,这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

上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概述(1)

上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概述(1) 论文关键词:上海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管理制度 论文摘要:城市遗产保护工作是上海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近20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与管理制度。文章对这一制度做了全面概述,并对其运作特点和利弊进行了分析。 上海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历史建筑和历史地区的保护工作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严格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保护了城市历史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弘扬了都市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进一步凸现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上海市现有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9,1994,1999,20XX年先后分四批确定了663处共2154幢.总面积约400万m=的建筑为优秀历史建筑 20XX年上海确定了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外滩、老城厢、人民广场衡山路复兴路、南京西路.愚园路.新华路、山阴路.提篮桥.江湾、龙华、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为27km’占上海市老城区的I/3e2。5年上海又确定了郊区及浦东新区3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约14km’。上海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

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 .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逐步完兽的历程…学术研究为先导 早在20世纪5。年代上海就开始着手进行有关城市建筑历史的三史调查工作对上海建筑历史特别是近代建筑历史有了初步的归纳为后来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出版的《上海近代建筑史稿》和《上海近代城市建筑》即为这一工作的记录。 自80年代起学术界对上海近代城市和建筑的研工作逐步展开并不断深入。}993年罗小未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伍江完成博士论文《上海百年建筑史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1999年郑时龄教授的专著《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出版。这些成果使上海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还有阮仪三教授及其领导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以及同济大学一批教师和研究生对上海外滩.老城厢、提篮桥等历史风貌地区和大量历史建筑所做的长期调查与研究为上海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打下了重要的学术基础。与此同时有关上海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外掀起一场上海热一。上海学俨然成为一门显学。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历史遗产保护工作率先提出保护名单.颁布保护法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