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入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巩兰芳

导入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巩兰芳

导入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巩兰芳
导入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巩兰芳

导入,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城关二小巩兰芳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漂亮,便会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有一位著名教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设计好这节课的导入,了解导入的重要性,而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集注意。作为维持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种积极的伴随状态,注意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始终指向并集中于学习活动中。教师准确、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活动转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上来,而且还能使注意集中并保持下去,以顺利地完成这堂课的学习。

2.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使他们精神振奋,欲罢不能的感觉。

3.启迪心灵。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4.给予享受。优秀的导入设计其美学价值不容忽视。教师用

优美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营造情境,再现形象,必然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动,也必然会使他们体验到审美的欢愉。

既然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的导语才能自然贴切地把学生导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个人的一点实践和体会。

一、介绍史实,了解背景。

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介绍史实,既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

1935年5月底,红军北上抗日,来到大渡河边。先关部队已攻占了安顺场,并缴获了两条渡船,仅靠两条船几万红军是渡不过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没法架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围追堵截红军,扬言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为了北上抗日,工农红军必须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敌人的前后夹击、四面合围的阴谋。所以只有飞速夺下泸定桥,才能避免重大伤亡,继续北上抗日。(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课题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二、巧妙设悬,自然过渡。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说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这一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上,通过设置疑难,引起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导入新课。

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我在教《金色的鱼钩》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这样一个普普通通鱼钩,它已经长满红锈,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鱼钩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发生呢?”

三、创设情景,感染熏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导语导入新课,能感染学生,也会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利用引人入胜的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背诵古诗、笑话等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想,产生共鸣,未入其文,先动其心,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景。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

文学独白就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就是教师课前酝酿感情的一种难以自禁的倾泄,它让人深思,让人警醒,让人振奋,极富魅力的语言表达,很容易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开头,我的感受尤其深刻: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乎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接着逐幅演示“金碧辉煌的

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多姿多彩的西洋建筑”等圆明园风光的图片,请学生观察欣赏,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感受。师接着深情地讲述:这么美好的东西居然化为灰烬,该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是谁让我国的瑰宝毁于一旦呢?话音一落,学生聚集了情感开始去探索课文了。

通过讲笑话导入也能起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情绪的目的。上课一开始讲个笑话,不仅调节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这个笑话还必须和讲课内容有关,不能完全脱离教学内容。

欣赏音乐,也是一种创设情景的方法。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犹如“内在的海洋(罗曼罗兰)”虽无汹涌的波澜,却能渗透人的灵魂,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月光曲》是一篇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我这样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钢琴曲。”(利用课件播放《月光曲》)听完后问:“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说给大家听听。”优美明快的音乐为创设了一个最佳的审美氛围。学生既学到知识,又理解贝多芬对音乐的特殊感情,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四、开门见山,破题导入。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直切正题。在教学《鲸》一课时,我采用了这种导入法:

“鲸这种动物,同学们可能在电视或电影中亲眼目睹过。但它

到底有多大,分为几类,吃什么食物,怎样睡觉,怎样生长呢?同学们学了《鲸》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所了解。下面我们默读这篇课文。”

五、温故而新知导入。

即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在《凡卡》第二课时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卡写给爷爷的信。我们知道凡卡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仇恨,他在信中多次呼唤爷爷来救他,急切地盼望爷爷接他回乡下去。这可怜的孩子在死亡线挣扎,他多么希望摆脱悲惨的命运啊。现在我们看看凡卡写信后的情景怎样。”

如我在教学《学奕》时,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是这样:“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家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在学生回答侯我做以总结,让后让他们自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也让他们知道文言文并不难学,自己也能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教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如此。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虽是短短的几分钟,引人入胜的导语却如渔人手中的“纲”,总系全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治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知识和美的享受。让我们从精彩的导入迈向成功课堂的殿堂。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4-07T15:31:14.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作者:吴声孟 [导读]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325804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图片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教学手段。运用图片,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分析原因;不仅可以系统归纳知识,还可以开展探究活动。有时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下,教师甚至仅用一张图片就能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图片教学的魅力可见一斑。恰当地利用图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挖掘认识图片价值 我省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各种历史图片、地理图片是教科书中对文字材料辅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加强了插图,都采用彩色印刷,图片占用的篇幅比以前的教材更多,内容更丰富,不仅每课图片的数量增加到10幅左右,而且延伸到了课前引言和课后自我检测。 把图片运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是对教学的润色,也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丰富,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不是附属和装饰。我省现行的教材修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历史与社会老师需要也有必要去搜集、研究、运用图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图片可以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与社会、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2011年浙江省优质课比赛中,绍兴上虞实验学校的徐楷杰老师就以四组图片完成了《停滞的帝国》的新课教学。徐老师以展示“中国人在吸食鸦片图”、“近代列强侵华系列战争图”及“列强侵华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图”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认识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失败的战争、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使得中国人民面临内忧外患,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地加剧。此时马戛尔尼受英国议会和国王委托,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徐老师以三组图片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的原因。这三组图片分别是“祝寿贺礼的马戛尔尼和乾隆皇帝的回礼图”、“马戛尔尼送礼沿途所见图”、“中外礼仪冲突图”阐释了中国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只注重传统文化,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2.中国“男耕女织”的封建经济制度落后于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中国狂妄自大、皇权至上的思想落后于西方民主、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图片把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通过马戛尔尼使华,严谨再现了当时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情况,运用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吻合课堂教学要求。 二、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复杂多样的地形”一课,我们只需要运用课文提供的图5-13“中国的地形图”就能引导学生完成整课的教学。图中包含的信息有:中国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每种地形都有很多地形区;从分层设色看,中国地形面积最大的是高原和山地;深褐色(青藏高原)、黄色(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绿色(主要是平原)把中国分成西高东低三个阶梯。而我们本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认识中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这节课只要用这张图片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让图片说出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就决定了图片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恰到好处地运用历史插图,将会让历史课堂生机盎然。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用《英国人(权力)逼迫妇女(自由)喝“难咽的茶”》这幅图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班长在结合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历史背景:1.英国人强迫向美国倾销茶叶,从英国男人强迫美国妇女喝茶中看出;2.美国人不满英国人的倾销损害他们的利益,从“难咽”二字和“妇女向英国男人喷射水柱”看出;3.美国的遭遇得到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的同情,从另一个妇女的表现看出;4.部分国家坐山观虎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本中提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史料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图片中获取地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和观点。图片不仅能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通过对图片的解析,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正等待着有志之士的开发,它的明天将更美好、更灿烂。

有效倾听,让课堂更精彩

有效倾听,让课堂更精彩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课堂上轰轰烈烈,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兴趣也很高。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教师再去提问的时候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还没有学会真正倾听。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说者会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要让学生真正倾听就显得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一步细化对学生倾听的要求,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让学生明白何为倾听 1.听老师的发音和指令 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发音具有示范性。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当学习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往往着急跟读,而不管是否正确。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做到看明、听清,然后再模仿。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还应会用各种指令语。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把指令、活动要求、活动人数、活动形式说清楚。如果有学生违反活动规则没听清楚而急于活动,可以适当扣分,同时奖

励那些认真听并做得好的同学。 2.听录音(点读机或磁带) 对于英语语言习得者,听录音不仅是一种很重要的输入手段,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最为标准的语言载体。听录音能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学生只有多听录音,并养成习惯,才能做到脱口而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听录音的时间,如每天至少二十分钟。除了在课堂上,更要在家里听。利用吃饭、起床、洗漱、睡觉前的时间,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身处英语的语言环境。 3.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英语交际的主要场所。但是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往往没有耐心仔细听别人的发言,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比如,适当追问“刚才那个同学喜欢什么”?或者“谁听得最认真”?“谁坐的最好”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发言才是参与,仔细倾听也是参与。 二、教师应设计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听得有目标、听得有兴趣、听得有思考,才能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实现听有所得。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的心得体会

实施有效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有感 新江中心校曾令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书,无疑就像这样的一位良师益友。它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首先我们要整体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

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然后我们要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最后我们要整合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一个好的授课者,既要忠实课标,又要整合运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新课程也

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5-03-19T14:10:06.0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2月总第170期供稿作者:陈明星[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陈明星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六小学636000 摘要:现代课改理论当中,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一个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确立,一个是强调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整体提升。这两点一个属于教学理念的范畴,一个属于教学目的的达成,而无论哪个层面,都与现代互动教学模式的确立与构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参与其中,强调生生互动,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标准》的指导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以教师如何教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感受,侧重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乐于学习是内因,教师的讲授是外因,整个教学活动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创造条件。 一、小学语文互动课堂主要特点 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课本互动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为全班每个学生都提供可以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同伴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中汲取好的一面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爱学的态度以及乐学精神等。 二、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 1.知己知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知己知彼,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个性摆在首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做好充分的掌握和准备。教学内容的准备尽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伸缩自如,选择特定的教学进程位置,设定教学交流互动的形式或活动,设计风趣幽默并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器具以及教学课件,课件的风格和形式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征,多选择一些可爱的、漂亮的、温馨的图片或形象,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对象的准备包括对学生个性、生活习惯、学习特点、思维方式、语言特征、行为表现等一系列方面的准备。这需要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学生、观察学生、总结学生,从而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创设问题情境,确保互动实效。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泉,是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动力。小学生都有好奇感,都想弄明白问题背后的答案。为此,一是要求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以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学生要向老师提问。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集体交流时提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其解决。对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观点有异议的,可以当场向老师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共同协商解决。三是小组之间相互设疑,小组互助共同解难答疑。在小组讨论之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会对课文产生一些困惑,将这些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可以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根本目的。 3.学习游戏中的教学互动。小学生正是爱玩、爱动的年纪,课堂教学如果过于呆板、枯燥,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对课堂产生抵触的心理。因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所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知识的合理运用,实现了知识、情感、思维的互动。学生们从游戏中获得了提升,教师也寓教于乐,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性。 4.表演互动。新课标要求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因此,增加情境教学也成为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一种方式。表演互动就是利用语文课文里的情境,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将文章里的情境再现出来的一个过程。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增加学生学习课文的情绪,同时会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表演互动会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因为它是一首歌,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整首歌描述的景象,跟着音乐一起哼唱,然后让学生想象整首歌展现出来的画面,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根据想象并借助一定的道具将整个画面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急于学习唱歌和表演,就会努力了解整首歌所表现的场景,就会深入地了解整首歌的意思,学习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也会增加学生对于情境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表演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理解。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刘玉红论小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2,(07):60-61。 [3]马继芳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2,(18):11。

互动,让小学美术课堂更精彩_1000023230723411

互动,让小学美 增强课堂互动,丰富互动形式,拓宽互动内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能够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最大化活跃课堂氛围;能够让美术课堂更精彩纷呈.以往的小学美术互动教学中,互动形 式过于单一,因而学生互动兴致不高.基于此, 本文结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学实例,深入分 析多元互动方式,以让小学美术课堂更精彩.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互动欲望 大多小学生喜欢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自 己对世界,对生活等的理解.可以说,绘画是小 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和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欲 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敢于利 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我.而情境创设便是一种 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创设与美术学习相关的 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入境学习,再设计与情 境紧密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互动欲望, 从而营造活跃,热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 美丽的天空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增强学生 的互动欲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 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变化多端的天空,一改学 生对单纯"蔚蓝天空"的印象.教师利用绚丽多 彩的天空,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跟着图 片了解不同的天空.其次,教师设计问题,与 学生互动. 师:美丽的天空不只是一片蔚蓝. 同学们,你们能分享你所看到的天空吗?生 1:有挂着颜色丰富的彩虹的天空. 生 2:有火烧云的天空. 生 3: 有流星划过的天空. 师:哇,同学们见过的天空真是丰富多彩.你能用画笔画出你见过的天空或者你想象的天空吗?(引导学生进入美术学习,学习画一画天空)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 术课堂更精彩 陆 玲 绚丽多彩的天空的图片辅助情境创设,刺激学生眼球,从而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见过的多彩天空,强化美术课堂互动. 二,丰富互动形式,构建精彩课堂 1.设计任务,引导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互动教学中的一种常用的形 式.一般而言,在引导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一定的美术任务作为牵引,让学生围绕着美术学习任务,一起互动交流,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互动学习中,教师多以引导者,调控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参与 学生的互动,从而保证互动的有序, 高效进行.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连环画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引导生生互动完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主要 是通过学习连环画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创 造连环画的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学习完连环画的特点以及创作方法后, 教师设计合作任务,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完成.任务如下: (1) 设计主人公的形象. (2) 创编一个四句话的小故事. (3) 把故事化连成连环画. 学生组建小组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每一个小组选出组长,负责任务的安排.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学生集体讨论主人公的形象,以及故事的发展,然后安排学生创作连环画, 形成小系列. 在合作互动中,学生的观点不断碰撞,积极主动完成分配的任务. 2.问题牵引,师生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非常有帮助.在互动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逐层深入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牵引,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利用一定的激励语言学生,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交流中.例如:在 学习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牵 音体美课程 引,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学习的重点在于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基本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出示色相环. 师: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者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学生开始仔细观察色相环,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 1:红与橙. 生 2:绿与青. 生 3:青与紫. 师:非常不错.其实色相相近的颜色就是邻近色. 师:现在,我们一起欣赏教材中的 红土地与顾盼.请观察这两幅作品中作者用了哪些邻近色?邻近色的搭配给予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色相环引出 邻近色的学习;再到欣赏作品,从欣赏实践 中强化对邻近色的了解,再互动交流感受, 强化师生交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设计延伸活动,拓宽互动内涵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能够让美术课堂更精彩.但是,互动不局限于 课堂的互动,教师还可以设计延伸活动,拓宽互动内涵.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 美术学习的需要,并紧密结合教材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美术内容与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课外互动完成,取得很好的效果.创作活动 内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形式,用邻近色 设计一条色彩和谐的方巾.创作具体要求:构 图合理,主题突出;图像清晰,色彩明快;文图协调,特征明显;构思创新,个性突出. 在这个延伸创作活动中,小组学生首先需要互动交流创作思路,然后再集体设计,讨论邻近色的使用.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教师旨 在引导学生多用邻近色,少用对比色,从而 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吸收.在第二天的课堂 上,教师引导各组呈现方巾设计作品,然后 在互动评比出最具创意,最符合要求的作品. 总之,教师要深刻解读互动教学的内涵,不断丰富美术课堂互动教学形式,从而构建 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87 | 学子

如何让有效提问在数学中更精彩

如何让有效提问在数学中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3-03-14T14:19:25.717Z 来源:作者:黄晓平 [导读]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四川省泸州市纳西中学黄晓平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学生的问和所获得的回答中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教学深度与教学方式。提问贯穿了整堂课,提问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问是教师乐用的教学法宝,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随意性强、死板枯燥、简单重复的提问,也经常看到一堂课过多提问,或难易不适度,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深思,少数学生参与等低效提问的现象。那么,如何进行有效且高效的课堂提问?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以目标为依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提有质量的问题,需要课前认真备课,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 运用哪种形式来提问,依赖于教师的创造和灵活使用。可以将这些问题穿插着问,任意组合。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无论教师怎么问,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我们的提问必须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如:在学习某部分时,我们可以事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在课堂上出示提炼好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用科学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问会答。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提问启发,重在“善诱”、“博喻”,启发学生心志,培养其思维。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优差两种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如果问答只是针对占多数的优等和中等学生进行或只在提问、回答者之间进行,班集体就会被瓦解。对另一端学生的忽略和不重视,往往是孳生恶果的土壤,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有等待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要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老师的提问更应该体现挑战性,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 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学生来回答,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回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回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郭永福讲座材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张村小学郭永福讲座材料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的的是效果,效益、效率。如商人做生意,追求的是高利润;农民种地,追求的是高产量;老师教学,追求的是高质量。教学怎样才能获得课堂教学高质量呢?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获得高质量,只能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即打造高效的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1、利于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高效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就会涉及学生如何学才能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质量,实现好成绩的短期目标,即彻底解决双基问题;也必须要考虑如何在实现好成绩的短期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这一长远规划奠基。当然也不能不关心学生是否好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以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学生就会实现学会、会学、乐学。 2、利于教师教会、会教、乐教 高效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教师必然要考虑如何教才能使知识与技能落实的最好,把学生教会,把双基问题解决好;其实,学生要实现学会、会学、乐学,教师就必须会教、好教。即科学的教学,在科学的教的过程中,伴随学生的积极发展,促进教师自己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功感、实现自身的价值。 3、利于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有利于素质教育 的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 向纵深发展,因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考试制度评价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高考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老师学生面对升学

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互联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的“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互联互动 摘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整个知识构建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回首走过的教学历程,从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从远程教育到实现“班班通”;从网络整合课到移动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特别是“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实施,它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一、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习随时随地得以实现 什么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实践始于2002年,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逐渐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它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学习终端的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学习”融为一体,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学习,从学生课前的提出的问题入手,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通过实践我发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

有效的提问收获精彩的课堂

有效的提问收获精彩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1-03-31T11:13:47.9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杨丽娟[导读] 学生很快能找出答案,明白这篇课文的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谈论了Nancy和helen在国庆节假期的活动。杨丽娟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211100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是否能够创造性学习起着决定作用。亦如西方学者德加默说得:“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浓缩的四十分钟里,教师要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导航,使得课堂精彩纷呈。 一、精心设问,自然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每一堂课,就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应当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 在free talk中,传统的课堂提问无外乎是Hello!Hi!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这样的提问平淡无味,与教授的新课更是毫无关联。如果提问得当,就立刻能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背景,同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特级教师沈峰老师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2时,是这样导入的,S:What do you like,Miss Shen?T:I like shopping.And I like traveling.虽然对话内容很简单,但沈老师抓住学生的一个问题,顺利导入课文生词travel,接着进入课文的场景描述。这样的导入平凡中透着睿智,使Free talk过渡到新授内容十分自然,而且特别的高明。 二、巧妙设问,化解重难点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所有的提问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所有的提问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学生一旦解决了所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3B Unit3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照片,T:Is this your father?Yes or No?(提示学生)S:Yes.T:Is this your mother?S:Yes.(问过几个学生后)T:Can you ask me like that?(学生拿老师的照片问)S:Is this your father?T:Yes,he is.S:Is this your mother?T:No,she isn’t.(教师拿学生的照片问)T:Is this your father?S:Yes,he is T:Is this your mother?S:No,she isn’t.最后学生相互提问。掌握Is this your…r?以及回答Yes,he/she is.No,he/she isn’t.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回答Yes,No降低教学难点,再通过师生问答,教师提示答案让学生模仿,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如果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发问,教学效果必定很差。 三、层层设问,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词汇量较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当注意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正如《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6A Unit5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1、初读课文解说部分 Who does it talk about?When and where do they talkabout?学生很快能找出答案,明白这篇课文的大意:这篇课文主要谈论了Nancy和helen在国庆节假期的活动。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 What did Nancy do?Who did she go with?What did they watch?What did Helen do?Who did she go with?通过初读课文对话,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但是Helen和她的家人在农场干了什么是课文的重点,因此我们还要细读,于是设计提问:What did Helen and her family do on the farm?围绕这个总体提问再分步提问关于农场的细节。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提问中,课文思路清晰,易于学生的理解。 四、智慧设问,激发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充知识,而是通过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例如我在在教学6BUnit5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春夏秋冬的录像,并且设计了以下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What can you see in……? What can you do in……?先用一个头脑暴风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讨论,得出了很多答案。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力求通过有效的提问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有效的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让有效的提问 打造高效课堂 肥城市安庄镇寨子小学翟端国 “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恰当的提问,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提问要抓住关键,问”出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智慧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如,教 “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 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 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 8份、16份,剪拼 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 4 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 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乂宽,圆的面积二半周长X半径 =(2 n r/2) X r= n r r。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问”出学生的激情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 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教师出示了一块钉子板和一些牛皮筋,用富有挑战性的口气对学生说:“你能用这些牛皮筋在钉子 板上围出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吗?”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让 他们小组内同学合作,同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看哪一组围出的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图案最多。学生的探究动机在挑战性提问的激发下唤醒了。他们用手中的牛皮筋围成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 有的是横着的、有的是竖着的,还有的是斜着的。可是圆却怎么也围不起来,他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一致得出:在钉子板上用牛皮筋是围不出圆的,因为钉子板上围出的都是直线图形,而圆形的边是弯的。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以上两片段中教师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提问,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三、注重提问的开放性,“问”出学生的创造 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促使学生注意、记忆、思维高度凝集。让他们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尝试性和创造性学习,进而达到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四年级教学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用不同

如何进行课堂有效互动

如何进行课堂有效互动之我见 永康市芝英小学王顺意【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怎样实现这三者的互动呢?1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给予充分时间,展开生本互动;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控课堂教学,使生生互动有效进行;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关键词】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教师、学生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三者之间的交流、冲突、介入与融合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对话,其实就是三种互动。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标实施到现在。互动这个词也渐渐地被各位老师所重视。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却出现了互动片面性。那么怎么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立体互动起来呢? 一、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给予充足时间展开生本互动 所谓生本互动,即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即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文本,解释文本的内容,与作品中的作者产生情感的碰撞,从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通过那道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足见生本互动的重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生活阅历、处事方法、个性特点、社会背景不同,想法也各不相同。所以就同一个问题,他们都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虽然是生本的交流,但这个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这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学生与文本交流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与文本交流设计一个问题,让学

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知识讲解

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口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很多的,然而,如果从提问·听答·评答这样三个方面来看,那么合理分配答问对象、善于提探究性问题、给学生答问以等待和给学生答问以积极强化这四大技巧就显得很重要。 合理分配答问对象这里所说的“分配”与经济学仁的“分配”有 所不同。经济学仁的分配是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配给消费者,而这里所说的分配是指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是针对哪些人的提问,要求哪些人回答,即为一种问题的指向一般而言,教师提问主要有三种分配方式:(I)指向单个个体这种指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让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如“XX,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二是先向全体学生提问,然后叫一个学生来回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XX,你来说说”等类似的提问。(2)指向一个特定团体。如“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此时所有的男同学则成为教师提问的对象、(3)指向整个班级。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准吗了”这时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针对这3种分配方式,我们认为,只要有具体的理由,每种分配方式都是合理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分配问题上存在这样一些更为具体的方式:(l)有的教师倾向于向男同学提更多的问题(反过来也一样);(2)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成功者提更多的问题;(3)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失败者提更多的问题:(4)有的教师喜欢针对具体的学生提具体的问题,如把复杂、抽象的“论证性”问题分配给学业成功者回答,而把“判断性”、“描述性”的简单问题分配给学业失败者回答;(5)有的教师倾向于把提问范围集中于教室的右边(或左边),有些教师的问题分配范围像一把扇子,有的像三角形,而有的教师喜欢向前面儿排的学生提间,有的喜欢向中间的学生提问,有的则喜欢向后面几排的学生提问我们认为,这些具体分配方式不是不可以的,但它们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引起课堂提问中存在消极影响。如第二种方式就极易造成一种不平等现象,给学业失败者造成一种打击或排斥,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边缘人”,不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