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修订版

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修订版

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修订版
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修订版

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见附录A)。

4.1.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2 二期梅毒

4.2.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早期梅毒病人为供血者)。

4.2.2 临床表现:

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4.2.2.1 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

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瘙痒。口腔可发生黏膜斑。可发生虫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局限,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异,常呈环状或弓形。

4.2.2.2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4.2.2.3 可出现梅毒性骨关节损害、眼损害、内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等。

4.2.3 实验室检查:

4.2.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二期皮损尤其扁平湿疣、湿丘疹及黏膜斑,易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2.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2.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3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4.3.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3.2 临床表现:

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上。

4.3.2.1 晚期良性梅毒

-- 皮肤黏膜损害: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大关节附近的近关节结节,皮肤、口腔、舌咽的树胶肿,上腭及鼻中隔粘膜树胶肿可导致上腭及鼻中隔穿孔和鞍鼻。

-- 骨梅毒,眼梅毒,其他内脏梅毒,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肝脾、泌尿生殖系、内分泌腺及骨骼肌等。

4.3.2.2 神经梅毒,可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栓塞、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

4.3.2.3 心血管梅毒,可发生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

4.3.3 实验室检查:

4.3.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3.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3.3.3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6/L,蛋白量>500mg/L,且无其他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脑脊液VDRL试验或FTA-ABS试验阳性(见附录A)。

4.3.3.4 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见附录A)。

4.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4.4.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4.2 临床表现:

早期隐性梅毒: 病期在2年内,根据下列标准来判断:①在过去2年内,有明确记载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由阴转阳,或其滴度较原先升高达4倍或更高。②在过去2年内,有符合一期或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③在过去2年内,有与疑似或确诊的一期或二期梅毒,或疑似早期隐性梅毒的性伴发生性接触史。

晚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无证据表明在既往2年中获得感染。无法判断病期者亦视为晚期隐性梅毒处理。

无论早期隐性梅毒或晚期隐性梅毒,均无任何梅毒性的症状和体征。

4.4.3 实验室检查:

4.4.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于无既往梅毒史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滴度一般在1:8以上)。对于有既往梅毒治疗史者,与前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结果相比,本次试验结果阳转或其滴度升高4倍或更高(见附录A)。

4.4.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4.3.3 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发现。

4.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4.5.1 流行病学史:生母为梅毒患者。

4.5.2 临床表现:

4.5.2.1 早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内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二期梅毒,发育不良,皮损常为水疱-大疱、红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骨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等。

4.5.2.2 晚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后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三期梅毒。出现炎症性损害(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鼻或腭树胶肿、克勒顿关节、胫骨骨膜炎等)或标记性损害(前额圆凸、马鞍鼻、佩刀胫、锁胸关节骨质肥厚、赫秦生齿、腔口周围皮肤放射状裂纹等)。

4.5.2.3 胎传隐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年龄小于2岁者为早期胎传隐性梅毒,大于2岁者为晚期胎传隐性梅毒。

4.5.3 实验室检查:

4.5.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5.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5.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5 诊断原则

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6 诊断标准

6.1 一期梅毒

6.1.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1.1,4.1.2和4.1.3.2项。

6.1.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1.3.1、4.1.3.3中的任一项。

6.2 二期梅毒

6.2.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2.1,4.2.2和4.2.3.2项。

6.2.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2.3.1、4.2.3.3中的任一项。

6.3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6.3.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3.1,4.3.2中的任一项和4.3.3.1项。

6.3.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3.3.2、4.3.3.3、4.3.3.4中的任一项。

6.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6.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4.1,4.4.2和4.4.3.1项。

6.4.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4.3.2、4.4.3.3项。

6.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6.5.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4.5.1,4.5.2和4.5.3.2项。

6.5.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4.5.3.1、4.5.3.3中的任一项。

7 鉴别诊断

7.1 一期梅毒

7.1.1 硬下疳:需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糜烂性龟头炎、白塞病、固定型药疹、癌肿、皮肤结核等发生在外阴部的红斑、糜烂和溃疡鉴别。

7.1.2 梅毒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需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及转移癌肿鉴别。

7.2 二期梅毒

7.2.1 梅毒性斑疹:需与玫瑰糠疹、银屑病、扁平苔藓、手足癣、白癜风、花斑癣、药疹、多形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等鉴别。

7.2.2 梅毒性丘疹和扁平湿疣:需与银屑病、体癣、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尖锐湿疣等鉴别。

7.2.3 梅毒性脓疱疹:需与各种脓疱病、脓疱疮、臁疮、雅司、聚合性痤疮等鉴别。

7.2.4 黏膜梅毒疹:需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地图舌、鹅口疮、扁平苔藓、化脓性扁桃体炎等鉴别。

7.2.5 梅毒性脱发:需与斑秃鉴别。

7.3 三期梅毒

7.3.1 结节性梅毒疹:需与寻常狼疮、结节病、瘤型麻风等鉴别。

7.3.2 树胶肿:需与寻常狼疮、瘤型麻风、硬红斑、结节性红斑、小腿溃疡、脂膜炎、癌肿等鉴别。

7.3.3 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需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引起的脑膜炎等相鉴别。脑膜血管梅毒需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卒中相鉴别。麻痹性痴呆需与脑肿瘤、动脉硬化、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和癫痫发作等相鉴别。脊髓痨需与埃迪(Adie)综合征、糖尿病性假脊髓痨等鉴别。

7.3.4 心血管梅毒:梅毒性主动脉瘤需与主动脉硬化症相鉴别。梅毒性冠状动脉病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鉴别。梅毒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需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瓣膜畸形等引起的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相鉴别。

附录A 梅毒螺旋体检查

A.1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

A.1.1 原理

暗视野映光检查是采用一个特殊的聚光器,分为干系和湿系两种,其中央均为黑漆所遮蔽,仅在圆周边留有光线斜角处,光线只可从其圆周边缘斜角射到载玻片上。梅毒螺旋体检查一般采用湿系聚光器。倘若斜射光线遇到载玻片上的物体,如螺旋体等,物体会发光显现。

A.1.2 材料

暗视野显微镜、钝刀(刮勺)、载玻片、注射器、注射针头、无菌等渗盐水。

A.1.3 取材

A.1.3.1 皮肤黏膜损害取材:首先在载玻片(厚度为1.0~1.2mm)上滴加50~100μL盐水备用。然后用棉拭子取无菌盐水轻轻擦去皮损上的污物。如皮损上有痂皮,可用钝刀小心除去。再用钝刀轻轻地刮数次(避免出血),取组织渗液与载玻片上的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置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

A.1.3.2 淋巴结取材:消毒淋巴结表面皮肤,用无菌干棉球擦干。用1mL无菌注射器配12号针头,吸取无菌等渗盐水0.25 mL~0.5mL,以无菌操作穿刺淋巴结并注入盐水,再吸入注射器内,反复2~3次后,取少量淋巴液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

A.1.4 方法

A.1.4.1. 在暗视野聚光器(此法用湿系暗视野聚光器)上加一滴甘油缓冲液(甘油和0.1mol/L PBS,pH 7.0按7:3配制)。

A.1.4.2 载玻片置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甘油缓冲液接触载玻片,先用10倍物镜,使物像清晰,再用40倍物镜观察,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

A.1.5 结果及解释

A.1.5.1 暗视野显微镜下,典型的梅毒螺旋体呈白色发光, 其螺旋较密而均匀。运动规律,运动性较强,其运动方式包括①旋转式,围绕其长轴旋转;②蛇行式, 全身弯曲如蛇行;③伸缩其螺旋间距离而移动。观察其运动形式有助于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A.1.5.2 未检出螺旋体不能排除梅毒的诊断,阴性结果可能说明:①螺旋体数量不足(单次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率小于50%)。②患者已接受抗生素或杀灭梅毒螺旋体的药物治疗。③

损害接近自然消退。④损害不是梅毒。

A.2 梅毒血清学检查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10周左右,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素(主要是IgM、IgG)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是IgM、IgG)。这些抗体均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血清学检查是辅助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VDRL 玻片试验、USR玻片试验、RPR试验、TRUST试验,这些试验主要应用于梅毒的筛查和疗效观察。另一类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TPHA.试验、TPPA试验、FTA-ABS试验、ELISA试验等。这些试验主要用于确证试验,不用于疗效观察。

A.2.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A.2.1.1 原理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人体迅速对被损害的宿主细胞以及梅毒螺旋体细胞表面所释放的类脂物质作出免疫应答,在3~4周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反应素)。这些抗体主要是IgG和IgM型混合抗体。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是使用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作为抗原的絮状凝集试验。反应素与心磷脂形成抗原抗体反应,卵磷脂可加强心磷脂的抗原性,胆固醇可增强抗原的敏感性。心磷脂、卵磷脂遇水形成胶体溶液,胆固醇遇水形成结晶。当抗原与抗体(反应素)混合发生反应时,后者即粘附胶体微粒的周围,形成疏水性薄膜。由于摇动、碰撞,使颗粒与颗粒互相粘附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凝集和沉淀,即为阳性反应。如遇到非梅毒血清,因体液中的白蛋白多于球蛋白,而白蛋白对胶体颗粒有保护作用,形成亲水性薄膜,即使同样摇动、碰撞,由于抗原颗粒周围没有粘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不能形成较大颗粒,无肉眼可见的凝集和沉淀,因此为阴性反应。VDRL、USR、RPR和TRUST等试验均为此类试验,它们所采用的抗原成分相同,敏感性和特异性基本相似。

A.2.1.2 VDRL玻片试验

A.2.1.2.1 材料

a. VDRL试剂盒:含VDRL抗原(0.5mL);VDRL缓冲液,pH6.0±0.1,其配方为中性福尔马林0.5 mL,Na2HPO4 0.037g,KH2PO4 0.17g,NaCl 10.0g,蒸馏水1000mL;标准针头(60±1滴/mL),直径14mm漆圈玻片;VDRL试验结果图片。

b. 其他:0.85% NaCl溶液(等渗盐水);可调水平旋转器。

A.2.1.2.2 VDRL抗原配制方法:

a. 吸取0.3mL VDRL缓冲液置30mL小瓶;

b. 吸取0.3mL VDRL抗原迅速滴入小瓶内VDRL缓冲液中(约4s),随后摇动10s,使之混匀;

c. 立即加2.4mL VDRL缓冲液,盖上瓶盖,来回颠倒摇动小瓶10s约30次,即为VDRL 抗原,此抗原只能用1d。

A.2.1.2.3 定性试验

a. 血清标本需56℃灭活30min备用;

b. 吸取0.05mL血清放入玻片圈内,将血清涂开至整个圈内;

c. 用标准针头加入1滴抗原;

d. 将玻片置旋转器上摇动4 min,180±5次/min,立即置10×10倍显微镜下观察。

A.2.1.2.4 定量试验

经VDRL定性试验为阳性、弱阳性,可疑反应或阴性但临床怀疑为梅毒者,需做定量试验,前者需明确抗体滴度,后者为排除"前带现象"。

a. 在反应板1~8孔各加等渗盐水0.05 mL;

b. 吸取0.05 mL血清标本(血清已灭活)置第1孔与等渗盐水混匀,吸取0.05 mL稀释

液至第2孔混匀,再吸取0.05 mL至第3孔,如此连续稀释至第8孔,弃0.05 mL稀释液。稀释度分别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必要时可稀释至更高倍数。

c. 每个稀释度加入抗原1滴;

d. 旋转速度和时间同定性试验。

A.2.1.2.5 结果

大或中等大小的絮状物,液体清亮: 3+~4+ 强阳性反应;

絮状物较小,液体较清亮: 2+ 阳性反应;

絮状物较小,均匀分布,液体混浊1+ 弱阳性反应;

抗原颗粒稍粗,无凝集±可疑;

抗原颗粒均匀,针状细小: - 阴性反应。

A.2.1.3 RPR环状卡片试验

A.2.1.3.1 原理

RPR试验是VDRL试验的一种改良方法。该法是在抗原中加入活性炭颗粒作为指示物,加入了氯化胆碱,因此血清不需灭活。特制的白色纸卡替代了玻片。试验结果易于判断,肉眼即可观察。也可用血浆进行检测,试验结果可保存。抗原放4℃冰箱可保存1年。

A.2.1.3.2 材料

a. RPR试剂盒:含RPR抗原;直径为18mm圆圈的特制白色反应卡片;标准针头(60±1滴/mL);RPR试验结果图片。

b. 其他:可调水平旋转器。

A.2.1.3.3 定性试验

a. 吸取0.05 mL血清或血浆加于卡片圈内,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每张纸卡有10个或12个反应圈);

b. 将抗原轻轻摇匀,用标准针头吸取抗原,每个标本加1滴抗原;

c. 将卡片置水平旋转器旋转8 min,100±5转/min;

d. 立即在明亮光线下观察结果。

A.2.1.3.4 结果

中到大的黑色絮状物,液体清亮3+~4+ 强阳性

小到中的黑色絮状物,液体较清亮2+ 阳性

小的黑色絮状物,液体混浊1+ 弱阳性

仅见活性炭颗粒集于中央一点或均匀分散-阴性

A.2.1.3.5 定量试验

RPR定量试验的指证与VDRL试验相同。

a. 在圈内加入0.05 mL等渗盐水(一般作6~8个稀释度),勿将盐水涂开;

b. 吸取0.05 mL血清或血浆作系列稀释(1:2~1:64),当稀释到最后的第6孔时,弃去

0.05 mL稀释液。从第6孔起将血清稀释液涂布整个圈内,再涂布第5孔,依此向前到第1孔。

c. 滴加抗原,旋转时间、速度和观察结果同定性试验。

A.2.1.4 TRUST试验

A.2.1.4.1 原理

TRUST试验原理与RPR试验原理相同。唯TRUST试验的抗原中加入甲苯胺红颗粒代替活性炭颗粒指示物,使阳性结果出现红色絮状现象,阴性结果见红色颗粒集于中央或均匀分散。

A.2.1.4.2 方法

TRUST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均与RPR试验相同。

A.2.1.5 注意事项

A.2.1.5.1 实验环境温度应为23~29℃,抗原应保存于4℃冰箱,试验前应恢复到室温。抗原应防止冻结,以免抗原被破坏。

A.2.1.5.2 校准针头,VDRL、RPR和TRUST等抗原为60±1滴/mL。

A.2.1.5.3 血液标本应防止污染,放置室温应在24 h内完成。如血清56℃灭活或放4℃保存,在试验前应恢复试验温度后再开始试验。

A.2.1.5.4 试验完毕,应立即观察结果。

A.2.1.6 临床意义

A.2.1.6.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对一期梅毒的敏感性为74%~87%,二期梅毒达100%,三期梅毒34%~94%。特异性96%~99%。

A.2.1.6.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适用于各期梅毒的诊断。早期梅毒经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或转阴,故可用于疗效观察、判愈、判定复发或再感染。也适用于人群的筛查、产前检查及健康体检等。

A.2.1.6.3 VDRL试验适用于神经梅毒的脑脊液检查, 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

A.2.1.6.4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可在某些传染病及胶原病时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此对阳性反应应结合临床进行鉴别,或作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以进一步证实之。

A.2.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采用梅毒螺旋体作抗原,为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或IgM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A.2.2.1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

A.2.2.1.1 原理

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此致敏颗粒与人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明胶颗粒为玫瑰红色,便于肉眼观察结果。

A.2.2.1.2 材料

a. TPPA试剂盒:含蒸馏水(标记A),用于溶解致敏颗粒、未致敏颗粒和质控血清;标本稀释液(标记B),用于稀释血清标本;致敏颗粒(标记C),冷冻干燥品,用前30 min 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并混匀;未致敏颗粒(标记D),冷冻干燥品,用前30 min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并混匀;质控血清(标记E),冷冻干燥品,用时按规定量加入A液。

b. 其他:U型微量反应板;微量加样器(25μL );微量滴管(C和D管);移液管(微量移液管和刻度滴管);微量板振荡器。

A.2.2.1.3 定性试验

试验前试剂应恢复到15℃~30℃。

a. B液加至微量反应板孔内,第1孔25μL,第2孔100μL,第3、4孔各25μL;

b. 取血清25μL加至第1孔,混匀后取25μL至第2孔,混匀后取25μL至第3孔,混匀后取25μL至第4孔,混匀后弃去25μL。

c. 第3孔加D液(未致敏颗粒)25μL,第4孔加C液(致敏颗粒)25μL;

d. 将反应板置振荡器振荡30 s;

e. 置有盖湿盒,15~25℃避光孵育4 h后,或放4℃冰箱过夜观察结果。

A.2.2.1.4 定量试验

a. 加B液至微量反应板孔,第1孔~第4孔与定性试验相同,第5孔~第10孔各加25μL;

b. 取血清25μL加至第1孔,如定性试验稀释方法,从第2孔~第10孔混匀,混匀后第10孔弃去25μL;

c. 第3孔加D液25μL,第4孔~第10孔各加C液25μL;

d. 以后步骤同定性试验。结果以最高血清稀释度能产生阳性反应的稀释度为抗体滴度。

A.2.2.1.5 结果

颗粒光滑覆盖整个孔底,有时边缘有折叠阳性4+

颗粒光滑覆盖大部分孔底阳性3+

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颗粒环阳性2+

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明显颗粒环阳性1+

颗粒沉集孔底,中央形成一小点可疑±

颗粒紧密沉积孔底中央阴性–

A.2.2.1.6 报告方法

a. 阳性报告:定性试验,血清在1:80以上稀释度与致敏颗粒发生凝集反应(1+或更强),与未致敏颗粒(第3孔)不发生凝集反应。定量试验则应报告发生阳性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血清滴度。

b. 阴性报告:血清与致敏颗粒和未致敏颗粒均不发生凝集反应。

A.2.2.1.7 注意事项

a. 微量反应板要清洁干净,孔内无异物。

b. 加入血清后,使用微量板振荡器振荡反应板,而不可使用水平旋转仪。

c. 试剂盒不可置于0℃以下,防止冻结。不同批号试剂不可混合使用。

d. 有些血清标本在血清低稀释度时可出现前带现象,此时可作定量试验;

e. 如未致敏颗粒出现凝集反应,应将血清进行吸收处理后再进行试验,或改用其他试验方法。

A.2.2.1.8 血清吸收处理

a. 取0.95 mL已恢复体积的未致敏颗粒加入清洁的小试管内。

b. 试管内加入50 μL血清标本并充分混匀,置15~25℃20 min或更长时间。

c. 离心2000 rpm,5 min,取25μL上清液(血清标本稀释1:20)置第3孔,注意不要混入颗粒。

d. 自第4孔~第10孔各加25 mL B液。

e. 自第3孔吸25 mL至第4孔,混匀后吸25mL至第5孔……如此稀释至第10孔,弃去25mL。

f. 按定量试验法加入D液和C液,将反应板置微量板振荡器上振荡30秒钟,置湿盒内,15~25℃孵育2小时观察结果。

A.2.2.2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A.2.2.2.1 原理

FTA-ABS试验以完整形态的Nichol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加上经吸收剂(用Reiter株螺旋体制备而成)处理过的患者血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与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螺旋体显示苹果绿色的荧光,即为阳性反应。

A.2.2.2.2 材料

a. 梅毒螺旋体抗原玻片,有直径0.5 cm涂布梅毒螺旋体的圆圈,在高倍镜下每视野不少于30条螺旋体,丙酮固定。

b. 吸收剂(5 ml冷冻干燥品),由体外培养的Reiter株螺旋体制备而成。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恢复原体积。

c. 荧光抗体,用荧光素标记羊或鼠抗人免疫球蛋白。

d. 血清稀释板。

A.2.2.2.3 方法

a. 将血清标本于56℃灭活30 min,备用;

b. 吸收剂加入5 mL无菌蒸馏水,用作血清的稀释;

c. 血清标本和吸收剂按1:5~1:20稀释,混匀后置有盖湿盒内于35~37℃孵育30 min;

d. 将系列稀释的血清分别加到抗原片上(每孔不少于30μL),放入有盖湿盒内,置35~37℃孵育30 min;

e. 用0.01mol/L的PBS冲洗抗原片,用磁力搅拌器低速以0.01mol/L PBS溶液洗涤抗原片,每5 min更换PBS液1次,共3次。最后一次用蒸馏水冲洗一遍,冷风吹干备用;

f. 抗原片每个圈内加30μL荧光抗体(荧光抗体稀释为工作液),放湿盒35~37℃孵育

30 min。重复步骤5的洗涤和吹干;

g. 抗原片加固封剂(甘油缓冲液)1滴,覆以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h. 试验对照:每批次试验包括下列对照。

────4+阳性血清和1+阳性血清对照,血清用PBS液和吸收剂分别按1:5~1:20稀释。

────非特异血清对照。

────染色对照:用0.01 mol/L PBS和吸收剂分别替代荧光抗体。

A.2.2.2.4 结果

梅毒螺旋体均匀地发出中等或高强度的苹果绿色荧光阳性

梅毒螺旋体均匀地发出弱苹果绿色荧光弱阳性

梅毒螺旋体呈微弱黄色光或观察不到荧光阴性

A.2.2.3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A.2.2.3.1 原理

该试验是用经纯化及超声裂解处理的梅毒螺旋体为抗原包被固相板条,加上梅毒血清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利用酶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采用特异的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使试验更加敏感、特异。

A.2.2.3.2 材料

a. ELISA试剂盒:含包被梅毒螺旋体抗原的反应板(96孔);标本稀释液;洗涤液,使用前按说明书要求稀释;酶结合物;底物液(A液和B液);反应终止液;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b. 其他:酶标检测仪;洗扳机。

A.2.2.3.3 方法

a. 取标本稀释液100 μL加到反应板孔内,再加入待检血清10 μL,同时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置37℃孵育30 min。

b. 洗涤液洗板5次,拍干;

c. 每孔加酶结合物100 μL,置37℃孵育15 min;

d. 洗涤液洗板5次,拍干;

e. 每孔加底物液A液、B液各1滴(各50 μL),37℃避光孵育15 min;

f. 每孔加终止液1滴(50 μL)终止反应;

g. 置酶标检测仪450 nm波长测定光密度(OD值)。

A.2.2.3.4 结果判定

临界值(cut off)=0.10 + 阴性对照平均OD值(阴性对照OD值<0.05时按0.05计算)。标本OD值< 临界值时,结果为阴性。标本≥临界值,结果为阳性(或按各诊断试剂要求判定结果)。

A.2.2.3.5 注意事项

a. 试剂盒置4~8℃保存;

b. 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

c.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d. 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A.2.2.4 临床意义

A.2.2.4.1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一期梅毒的敏感性为70%~100%,二期梅毒达100%,三期梅毒95%~98%,特异性94%~100%。

A.2.2.4.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多用作证实试验,特别是隐性梅毒及一些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阴性而又怀疑为梅毒的患者。但不能用于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

A.2.2.4.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偶可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反应。

A.3 梅毒的组织病理

梅毒的基本病理变化:a.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与增生。b.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二期梅毒晚期和三期梅毒常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

A.3.1 一期梅毒

硬下疳:

a. 损害边缘表皮棘层肥厚,海绵形成,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外渗。

b. 近中心表皮变薄,出现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病损中央可出现表皮缺损。

c. 真皮乳头水肿,真皮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增生、闭塞,周围有多量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常混有中性粒细胞。

d. 银染色在真皮血管周围和表皮中可见梅毒螺旋体。

A.3.2 二期梅毒

斑疹、丘疹和丘疹鳞屑性皮损:

a. 表皮增生,海绵形成,基底层空泡改变,淋巴细胞外渗,海绵状脓疱,角化不全。

b. 真皮乳头水肿,真皮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

c. 银染色约1/3的病例可见梅毒螺旋体。

扁平湿疣:

除上述表现外,有明显的表皮增生,表皮内微脓肿形成,含大量梅毒螺旋体。

A.3.3 三期梅毒

真皮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其中含血管较多,并常有多核巨细胞存在。

结节型:浸润限于真皮,肉芽肿较小,干酪样坏死不广泛,甚或缺如。

树胶肿型:浸润侵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病损中央有大块凝固性坏死。病变处弹性纤维被破坏,炎症愈重破坏亦愈重。

A.3.4 内脏梅毒

病理变化为树胶肿性及弥漫性间质性炎症。

A.3.5 胎传梅毒

无一期梅毒硬下疳的局部病变,其余皮肤病变与获得性各期梅毒相同。其不同者为早期胎传梅毒可有水疱-大疱病变。

a. 其水疱顶部为1~2层疏松幼稚表皮细胞。

b. 疱液内含多少不等单核及多形核白细胞及脱落表皮细胞。

c. 真皮呈弥漫性急性炎症浸润,浸润细胞为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浆细胞。

d. 银染色可在疏松的组织间隙中及疱液内可发现大量梅毒螺旋体。

梅毒诊疗指南(2014版)

梅毒诊疗指南(2014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局的指导和安排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供皮肤科医师、妇产科医师、泌尿科医师、预防医学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性病临床诊疗实践及预防控制工作中参考。现将4种性传播疾病的诊疗指南公布如下。参加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千秋、王宝玺、尹跃平、冯文莉、田洪青、刘巧、刘全忠、齐淑贞、孙令、李文竹、李东宁、李珊山、苏晓红、何成雄、张建中、杨帆、杨斌、杨森、杨立刚、周平玉、陈祥生、郑和义、郑和平、段逸群、骆丹、涂亚庭、徐金华、梁国钧、龚向东、蒋娟、蒋法兴、韩建德、程浩、赖维。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先天梅毒)。获得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指感染梅毒螺旋体在2年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隐性梅毒,一、二期梅毒也可重叠出现。晚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以上,包括三期梅毒、心血管梅毒、晚期隐性梅毒等。神经梅毒在梅毒早晚期均可发生。胎传梅毒又分为早期(出生后2年内发病)和晚期(出生2年后发病)。 一、诊断 1.一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①硬下疳:潜伏期一般2-4周。常为单发,也可多发。初为粟粒大小高出皮面的结节,后发展成直径约1~2 cm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典型的硬下疳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创面平坦、清洁;触诊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轻度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②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中,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3)实验室检查:①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显微镜检查法,取硬下疳损害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到梅毒螺旋体,但检出率较低;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③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极早期可阴性。 (4)诊断分类:①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中②项,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或同时符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中③项,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②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实验室检查中①项,或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 2.二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供血者为早期梅毒患者)。 (2)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史(常在硬下疳发生后4-6周出现),病期2年内。①皮肤黏膜损害:皮损类型多样化,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分布于躯体和四肢等部位,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的湿丘疹或扁平湿疣为其特征性损害。皮疹一般无瘙痒感。可出现口腔黏膜斑、虫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特,常呈环状或弓形或弧形;②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肿大;③可出现梅毒性骨关节、眼、内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等。

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梅毒实验室诊断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一、显微镜检查法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检测。 【仪器材料】 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 【标本采集】 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操作步骤】 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 2.聚光:将标本玻片臵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 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 【结果判读】 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镜下表现为纤细、白色、有折光的螺旋状微生物,长5~20μm,直径小于0.2μm,有6~12个螺旋,具有旋转、蛇行及伸缩等三种特征性的运动方式。暗视野显微镜下发现有上述特征的螺旋体为阳性结果。 【结果报告】 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 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 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 【注意事项】 1.取材时尽量避免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 2.取材后应立即臵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3.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二)镀银染色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 1.显微镜。 2.罗吉氏固定液、鞣酸媒染剂、Fontana氏银溶液。 【标本采集】

(推荐)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一、梅毒分类诊断标准 (一)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具有符合相应特征的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硬下疳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节穿刺液: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和TPPA(或TPHA 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或TP暗视野检查)或结果为阴性的为疑似病例。 (二)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为无症状性、暗红色、符合相应特征的多形性皮损,尤其掌趾部位的暗红斑或鳞屑性丘疹,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 3、实验室检查:皮损如扁平湿疣、湿丘疹、粘膜斑等: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

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的为疑似病例。

(三)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或一、二期梅毒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有如下特征中的任一项表现,包括皮肤黏膜损害如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或脑脊液检查:WBC≥10×106/L,蛋白>500mg/L,并排除其它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脑脊液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为疑似病例。 (四)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症状与特征。有明确的2年内梅毒接触史或梅毒发病史为早期,病期超过2年或无法判断病期者均为晚期。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无梅毒史者阳性,滴度

梅毒诊断标准:WS 273

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 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quot;前带现象"。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

梅毒诊断

【梅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梅毒诊断及治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一、诊断原则: 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⑴病史:应注意感染史,婚姻史,妊娠史,生育史等。对胎传梅毒应了解生母梅毒病史。 ⑵体检:应作全面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粘膜、骨骼、口腔、外阴、肛门及表浅淋巴结等部位,必要时进行心脏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检查和妇科检查等。 ⑶实验室检查: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②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VDRL、RPR、USR试验等,为筛查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TPHA、FTA-ABS试验等,为证实试验。③组织病理检查。 二、梅毒分期诊断标准 1 一期梅毒 ⑴病史:有感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3周。

⑵临床表现:①典型硬下疳:一般单发,1~2cm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出皮面,呈肉红色的糜烂面或浅在性溃疡。疮面清洁,分泌物量少,周边及基底浸润明显具软骨样硬度,无痛。多发于外生殖器,也可见于肛门、宫颈、口唇、乳房等部位。②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可肿大,常为数个,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⑶实验室检查: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粘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②梅毒血清学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疑似病例:具备⑴及⑵为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⑶任何一项为确诊病例。 2 二期梅毒 ⑴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2年以内。 ⑵临床表现:①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疹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等,不痛可有瘙痒。头部可出现虫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局限,数目较少,尚可见环形皮疹。②口腔可发生粘膜斑,

梅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梅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梅毒病程长,症状复杂,与很多非梅毒性疾病的表现有相似之处,因此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须进行家属调查,追踪观察和试验治疗,以便作出正确诊断。 (一)病史有无婚外性乱史(包括时间、性伴侣性病情况)。现病史及既往曾否患过硬下疳、二期、三期梅毒,或患过其它性传播疾病。配偶有无梅毒及性传播病史。有无早产、死产史、疑为先天梅毒应询问其父母的性病史及兄弟姊妹的健康状况。是否接受过抗梅毒治疗(药物及剂量)。 (二)体检应作系统全面检查,早期应注意检查皮肤、粘膜,特别是掌跖、阴部、肛门等处。晚期除注意皮肤粘膜外,还应注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三)实验室检查 1.梅毒螺旋体检查适用于早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如硬下疳、湿丘疹、扁平湿疣等。其中硬下疳尤为重要,因梅毒血清反应在硬下疳出现2~3周始呈阳性。 (1)暗视野检查:为最常应用的螺旋体检查方法,其原理为在装有暗视野集光器的显微镜下,视野中无直接光线,光只能从四周透入,当接物镜下无物体存在时,视野始终保持黑色,当有物体时,则从四周透人的光线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线折射在目镜方向而发生光亮,从而观察到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特征。 (2)直接荧光抗体检查法:取患者皮损疮面血清,干燥后加兔抗人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其原理为疮面血清中梅毒螺旋体与兔抗人梅毒螺旋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梅毒螺旋体呈亮绿色荧光,其它种类螺旋体不发光,此法特异性高,也可用于口腔梅毒损害的检查,但缺点为敏感性差。 (3)涂片染色检查法:可用镀银染色法,螺旋体染成棕黑色,背景为黄色。 2.梅毒血清学试验为诊断梅毒必需的检查方法,对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学的诊断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可产生两种抗体。非特异性的抗心脂质抗体,可用牛心脂质检测出,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梅毒螺旋体蛋白+人脂质抗原一抗心脂质抗原一抗心脂质抗体十心脂质抗原一非螺旋体抗原梅毒血清反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用梅毒螺旋体(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检测出来,称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梅毒螺旋体特异抗原-一刺激机体一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十梅毒螺旋体抗原一螺旋体抗原梅毒血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docx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梅毒螺旋体镜检可采用的染色方法: A 革兰染色 B 美兰染色 C 镀银染色 D 伊红染色 2、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PPA B ELISA C RPR D FTA-ABS 3、TPPA只能检测到: A IgA B IgG C IgG+IgM+IgA等混合抗体 D IgM 4、梅毒螺旋体镜检一般不采用下列标本: A 皮肤溃疡组织液 B 羊水 C 血液 D 脑脊液 5、RPR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血浆 C 全血 D 脑脊液 6、ELISA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血浆 C 全血 D 脑脊液 7、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不包括: A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B 镀银染色 C 培养基培养 D 核酸检测 8、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转速是: A (100±2)转/分B(100±10)转/分 C (120±2)转/分 D (120±10)转/分 9、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旋转直径是: A 25±2mm B 18±2mm C 20±2mm D 30±2mm

10、RPR/TRUST试验在水平旋转仪上旋转反应时间 A 5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2分钟 11、TRUST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μl B 30μl C 25μl D 17μl 12、前带现象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一种方法中: A ELISA B RPR C TPPA D FTA-ABS 13、RPR 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μl B 30μl C 25μl D 17μl 14、下列哪项方法不是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 A RPR B ELISA C VDRL D TRUST 15、TPPA试验结果判读孔的血清稀释倍数是: A 1:20 B 1:40 C 1:80 D 1:160 16、ELISA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7、TPPA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8、RPR法采用的抗原是: A 重组抗原 B 完整的梅毒螺旋体 C 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 D 类脂质 19、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是: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梅毒的诊断和报 告。 2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 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周~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 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梅毒诊疗指南

梅毒诊疗指南 【概述】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密螺旋体(Treponema,TP)所致的传染病。分为先天和后天(获得性)梅毒,可累及多个或单个器官,其特征为连续顺序的临床分期和数年无症状潜伏期。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指胎儿在子宫内通过母体胎盘感染(危险性约60%~80%)。先天梅毒患儿出生时可无临床症状,仅梅毒血清试验阳性,3周后出现生长停滞、消瘦、老人貌、梅毒疹、肝脾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本节主要介绍先天梅毒。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史询问父母梅毒病史。 2.主要询问有无皮疹(手掌、足底、口鼻周及臀部)。 3.有无生长停顿、智力落后。 4.有无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有无肢体活动障碍。 5.有无听力、视力异常、抽搐。 【体检要点】 1.早期先天性梅毒(2岁内) 有无手掌和足底的大疱疹或青铜色斑疹和口鼻周围和尿布区斑疹/丘疹样皮损,有无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2.婴儿期

1)有无生长停顿、“老人貌”和贫血貌。 2)有无口周放射状皲裂/瘢痕,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有无声音嘶哑、脱发、指甲炎等。有无骨软骨炎(生后3个月内)。 3)有无智能落后、脑膜刺激征、有无视力障碍、脑积水。 3.晚期先天性梅毒(>2岁,以5~8岁多见) 1)有无鼻、鼻中隔和硬腭可见树肿胶样溃疡。 2)有无“军刀状”胫骨和额骨及顶骨的隆起。 3)有无神经性梅毒、有无间质性角膜炎、有无感觉神经性耳聋。 4)有无哈钦森三联症(哈钦森门齿、桑树样磨牙和“斗犬”面容)。 【辅助检查】 1.检测组织或体液中的TP(诊断早期梅毒快速可靠) 1)暗视野镜检(用皮肤或粘膜损害处渗物或刮取物找TP)。 2)病理切片银染色。 2.血清学实验 1)非螺旋体抗原试验①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定性/定量检测血清中抗心类脂抗体;②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 2)特异性TP抗体检测试验①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试题及答案

梅毒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多项选择题: 1、新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A、2012年8月31日 B、2013年1月1日 C、2012年12月31日 2、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性病诊断行业标准,二期梅毒的诊断病例分为:() A、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C、确诊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D、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3、梅毒血清学检查分为两类:() A、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 B、和TRUST, C、TPPA和TPHA 4、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诊断为胎传梅毒?() A、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婴儿有症状体征,婴儿筛查试验滴度为其生母的4倍或以上,确证试验阳性。 B、生母梅毒筛查试验阳性,经过规范长效青霉素治疗,滴度在1:4;婴儿无症状体征,婴儿筛查试验滴度在1:2,确证试验阳性。 C、生母梅毒筛查试验阳性,经过规范长效青霉素治疗,滴度在1:4;婴儿无症状体征,婴儿筛查试验滴度在1:4;19S-IgM阴性,TPHA阳性。 5、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什么原则提供性病治疗服务,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A、安全 B、有效 C、经济 D、方便 6、开展性病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应当为性病就诊者提供哪些服务?() A、性病健康教育宣传 B、咨询检测 C、干预 D、以上都不对 7、梅毒治疗原则是:() A、及时治疗 B、及早治疗 C、规则而足量的治疗 D、治疗后随访足够的时间。 8、梅毒传染过程分为()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 9、梅毒确诊诊断需符合()。 A、有流行病学史、初筛阳性 B、初筛阳性 C、有流行病学史、初筛阳性、确认试验 D、确认试题阳性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一、梅毒分类诊断标准 (一)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具有符合相应特征的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硬下疳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节穿刺液:TP 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与TPPA(或TPHA 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或TP暗视野检查)或结果为阴性的为疑似病例。 (二)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为无症状性、暗红色、符合相应特征的多形性皮损,尤其掌趾部位的暗红斑或鳞屑性丘疹,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 3、实验室检查:皮损如扁平湿疣、湿丘疹、粘膜斑等:TP 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

做TPPA(或TPHA或TP-ELISA)的为疑似病例。 (三)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或一、二期梅毒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有如下特征中的任一项表现,包括皮肤黏膜损害如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或TPHA 或TP-ELISA)阳性;或脑脊液检查:WBC≥10×106/L,蛋白>500mg/L,并排除其它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脑脊液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为疑似病例。 (四)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症状与特征。有明确的2年内梅毒接触史或梅毒发病史为早期,病期超过2年或无法判断病期者均为晚期。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无梅毒史者阳性,

WS-273梅毒诊断标准

WS 273-2007 梅毒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

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修订版

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见附录A)。 4.1.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2 二期梅毒 4.2.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早期梅毒病人为供血者)。 4.2.2 临床表现: 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4.2.2.1 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

孕产妇梅毒诊断治疗标准

孕产妇梅毒诊断标准 注:梅毒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方法有梅毒特异抗体试验(如ELISA 或TPPA或胶体金)和梅毒非特异抗体试验(如RPR或TRUST)两大类。采用其中一类试验对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需用另一类试验进行复检,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 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 (一)推荐方案 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二)替代方案 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 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三)疗程: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在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在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产妇,应立即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在孕晚期进行。对于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应立即给予治疗。在孕妇治疗梅毒期间应每月复查一次RPR或TRUST滴度,判断疗效,若发现其再次感染或复发,应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治疗。 二、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双臀肌肉注射。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的孕产妇或出生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均阳性,但后者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和没有临床表现的婴儿进行预防性治疗。 三、先天梅毒患儿的治疗 (一)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1次注射(分两侧臀肌)。(二)脑脊液异常者 水剂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肌注,连续10-14天。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疗指南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疗指 南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指南荟萃 国外研究中,对妊娠合并梅毒规范治疗,二期梅毒治疗后可预防94%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一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可预防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如在妊娠20周内治疗,则可预防99%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国内研究中,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梅毒,99%的孕妇可获得健康婴儿。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在多数地区为2‰~5‰。梅毒对孕妇和胎儿均危害严重,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自妊娠2周起梅毒螺旋体即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妊娠16~20周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感染胎盘播散到胎儿所有器官,引起死胎、死产或早产。梅毒如未经治疗,可导致胎儿自然流产或死产(17%~46%)、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25%)、新生儿死亡(12%~35%)或婴儿感染(21%~33%),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为36%~81%。导致不良围产结局的因素包括:早期梅毒(特别是二期梅毒)、非螺旋体试验抗体高滴度[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滴度≥1∶16]和孕早期未及时诊治(如治疗后30d内分娩)。国外研究中,对妊娠合并梅毒规范治疗,二期梅毒治疗后可预防94%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一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可预防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如在妊娠20周内治疗,则可预防99%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国内研究中,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梅毒,99%的孕妇可获得健康婴儿。 一、病程和分期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称为一期梅毒。出现硬下疳后,梅毒螺旋体由硬下疳附近的淋巴结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经过6~8周,几乎所有的组织及器官均受侵,称为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症状可不经治疗而自然消失,又进入潜伏状态,称为潜伏梅毒。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再次出现症状,称为二期复发梅毒,可以复发数次。根据病期可将梅毒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包括:(1)一期梅毒(硬下疳);(2)二期梅毒(全身皮疹); (3)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包括:(1)皮肤、黏膜、骨、眼等梅毒; (2)心血管梅毒;(3)神经梅毒;(4)内脏梅毒;(5)晚期潜伏梅毒。 二、诊断 对所有孕妇在怀孕后首次产科检查时作梅毒血清学筛查,最好在怀孕3个月内开始首次产科检查。对梅毒高发地区孕妇或梅毒高危孕妇,在妊娠末3个月及临产前再次筛查。一期梅毒可直接从病灶皮肤黏膜损害处取渗出物,暗视野显微镜下如见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引言: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P)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在中国,梅毒在大约50年前已经基本被消灭[1]。同其他国家一样,近年来中国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中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2]。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伤,晚期将累及心血管中枢神经骨骼及眼部等重要脏器。目前为了控制梅毒的医院感染,现已规定凡是手术、输血( 供、受血者) 及各种创伤性检查的患者,均进行梅毒螺旋体的相关血清学检查。[3] 一,梅毒螺旋体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属于螺旋体体目、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本属包括4种人的病原体和至少6种对人不致病的密螺旋体[4]。其形态呈柔软纤细的螺旋状,体长6~20μm,宽0.15~0.25μm,螺旋有8~20个,运动特征为弯曲移动、绕轴转动和前后伸缩运动[5]。其外膜厚46nm,具有抗原性,抗外膜抗体在补体参与的条件下能杀灭梅毒螺旋体或使梅毒螺旋体制动。梅毒螺旋体抗原还包括特异性耐热的多糖抗原(多糖-RNA复合物)、特异性不耐热蛋白质、非特异性心磷脂抗原和类脂抗原。梅毒的诊断要依据患者有无疾病接触史、实验室结果、症状和体征等综合判断。 二、梅毒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世界每年新发梅毒感染者大约有

1200万。近年来,在淋病等性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各期各类梅毒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甚至在部分人群中发生暴发现象,其中特别是男性同性性行为者。大部分发生在那些缺少有效检测手段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孕妇感染梅毒是造成不良妊娠的主要原因,其中大约30%为死胎,30%左右为先天性梅毒[3]。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先天梅毒的报告发病率不断上升,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地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梅毒发患者数也快速增长,据报道,2010年全国报告梅毒病例358534例,2010年发病率26.86/10万,比2009年增加17.02%,居全国乙类传染病的第3位。本病危害大,可侵犯皮肤黏膜、心血管、神经、骨骼等造成多系统损害,也可使妊娠期妇女发生流产、死胎和分娩先天梅毒儿。在性传播疾病中,梅毒致死性仅次于艾滋病,其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相似,同时,梅毒作为一种溃疡性性病,可大大增加感染HIV的风险,有报道称生殖器溃疡患者较健康人感染HIV的危险性增加4~5倍[1],因此,梅毒的流行在客观上促进了HIV的传播,控制梅毒等相关的生殖器溃疡疾病,能有效控制HIV的传播和艾滋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梅毒螺旋体的研究。二,梅毒的检测方法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处理及保健

第一节妊娠梅毒的诊断及处理 妊娠梅毒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梅毒。妊娠期梅毒除影响孕妇本人健康外,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造成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梅毒。因此在妊娠期应及早发现梅毒感染,及早处理,减少梅毒对母亲和胎儿的危害。 一、诊断依据 梅毒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获得性梅毒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以内,包括一期、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以上,包括晚期良性梅毒、心血管和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等。妊娠期既可发生早期梅毒,也可发生晚期梅毒。 (一)一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 (1)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阴部位。 (2)腹股沟或患部附近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3.实验室检查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硬下疳处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少数可阴性。 (二)二期梅毒 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早期梅毒患者为供血者)。 2.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1)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瘙痒。口腔可发生黏膜斑。可发生虫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特,常呈环状或弓形或弧形。 (2)全身浅表淋巴肿大。

梅毒诊断标准详解

梅毒诊断标准W 273-200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 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 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前带现象P rozo ne phe no me 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 试验) 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 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 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 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 验) USR Un 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 ne red un 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 pid p 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 nt trepon emal an tibody-absor pti on 收(试验) TPHA Trepon ema p allidum hemaggluti nati on assay TPPA Trepon ema p allidum p article agglut in ati on assay 集试验 4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临床表现: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 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 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 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 部位。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 1cm ?2cm , 诊基底坚实、 4.121

梅毒诊断和报告执行标准

梅毒诊断和报告执行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根据WS273-2007。梅毒诊断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梅毒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分期/类病例分类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一期梅毒疑似病例 性接触史,或性伴感 染史 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 确诊病例同上同上 暗视野检查阳性; 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 原血清试验阳性 二期梅毒疑似病例 性接触史,或性伴感 染史 梅毒皮疹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 确诊病例同上同上 暗视野检查阳性; 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 原血清试验阳性 三期梅毒疑似病例 性接触史,或性伴感 染史 三期梅毒表现,病期 在2年以上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 确诊病例同上同上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 血清试验阳性; 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改变 隐性梅毒疑似病例 性接触史,或性伴感 染史;既往无梅毒诊 断与治疗史 无任何临床症状与 体征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 确诊病例 同上 无任何临床症状与 体征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 血清试验阳性 性接触史,或性伴感 染史;既往有梅毒诊 断与治疗史 无任何临床症状与 体征 当无梅毒既往感染史的情况下,TPPA(ELISA), 和RPR(TRUST)阳性即可以确诊报告;当有梅 毒既往感染史的情况下,TPPA(ELISA)和RPR (TRUST)阳性,且滴度大于1:8的情况下,即 可以确诊报告。 胎传梅毒疑似病例 生母为梅毒患者或 隐性梅毒者 胎传梅毒的临床表 现;或无任何临床症 状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其抗体滴度等于 或高于生母2个稀释度(4倍)。 确诊病例同上同上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 或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其抗体滴度等 于或高于生母2个稀释度(4倍),梅毒螺旋体抗原 血清学试验阳性。 1.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TPPA、ELISA、快速免疫层析法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RPR、TRUST、VDRL等。 2. 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TPPA(-),RPR/TRUST(-)排除梅毒,(一期梅毒的早期); TPPA(-),RPR/TRUST(+)生物学假阳性; TPPA(+),RPR/TRUST(-)早期梅毒经治疗后; TPPA(+),RPR/TRUST(+)现症梅毒(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除外)。 3. 病例报告要求: ①应报告的病例:首诊病例;再次新发感染的病例;未曾报告过的病例。 ②不应报告的病例:复诊病例;随访复查病例;术前、孕产妇、献血人员梅毒筛查阳性者,不立即作为隐性梅毒诊断与报告,应做进一步确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