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OK)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OK)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装置

实验指导书

第1 页共9 页

第 2 页 共 9 页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返混特性;

2.分析观察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流动特征; 3.研究不同循环比下的返混程度,计算模型参数n 。

二、实验原理及要点

在工业生产上,对某些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物的合适浓度,以便控制温度、转化率和收率,同时需要使物料在反应器内由足够的停留时间,并具有一定的线速度,而将反应物的一部分物料返回到反应器进口,使其与新鲜的物料混合再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对于这种反应器循环与返混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

在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若循环流量等于零,则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与平推流反应器相近,由于管内流体的速度分布和扩散,会造成较小的返混。若有循环操作,则反应器出口的流体被强制返回反应器入口,也就是返混。返混程度的大小与循环流量有关,通常定义循环比R 为:

流量

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

循环物料的体积流量

R

其中,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就等于进料的体积流量

循环比R 是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的重要特征,可自零变至无穷大。 当R=0时,相当于平推流管式反应器; 当R=∞时,相当于全混流反应器。

因此,对于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可以通过调节循环比R ,得到不同返混程度的反应系统。一般情况下,循环比大于20时,系统的返混特性已经非常接近全混流反应器。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然而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要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法,阶跃法等,常用的是脉冲法。当系统达到稳定后,

第 3 页 共 9 页

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 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

()()Q dt t C V dt t f ?=

()?

=

dt t VC Q 所以

()()

()()

()dt

t C t C dt

t VC t VC t f ??∞

=

=

由于电导率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故可以直接对电导率进行复化辛普森积分,

其公式如下: ??

????

+++=∑∑?

-=-=+∞

101

1210

)()(2)(4)(6)(n k n k k k b f x f x f a f h dt t f

其中,h —为所记录数据的总时间; n —为所要处理的数据个数; a —为第一组数据; b —为最后一组数据;

由此可见()t f 与示踪剂浓度()t C 成正比。因此,本实验中用水作为连续流动的物料,以饱和KCl 作示踪剂,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溶液电导值。在一定范围内,浓度KCl 与电导值成

正比,则可用电导值来表达物料的停留时间变化关系,即()()t L t f ∝,这里()∞-=L L t L t ,t

L

为t 时刻的电导值,∞L 为无示踪剂时电导值。

由实验测定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t f ,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值,即平均停留时间t 和方差2t σ,可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若用离散形式表达,并取相同时间间隔,t ?则:

()()()()

t L t L t t

t C t t tC t ∑?∑=

?∑?∑=

-

?

?

?

?

?

=

=

=

00

0)()()()()(dt t tL dt

t L dt

t tL dt

t C dt

t tC t

()()()()()2

2

2

2

2

2

2

t dt t L t t

dt t C t t dt

t C dt

t C t t

-=

-=

-=

?

?

?

?

σ

若用无因次对比时间θ

来表示,即t t =θ,

第 4 页 共 9 页

无因次方差2

2

2t

t σσθ= 。

在测定了一个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后,如何来评介其返混程度,则需要用反应器模型来描述,这里我们采用的是多釜串联模型。

所谓多釜串联模型是将一个实际反应器中的返混情况作为与若干个全混釜串联时的返混程度等效。这里的若干个全混釜个数n 是虚拟值,并不代表反应器个数,n 称为模型参数。多釜串联模型假定每个反应器为全混釜,反应器之间无返混,每个全混釜体积相同,则可以推导得到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关系,并得到无因次方差2θσ与模型参数n 存在关系为:

σθ

σ

2

2

21

t

t

n ==

三、装置与流程

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实验工艺流程图

本实验装置由管式反应器和循环系统组成,连续流动物料为水,示踪剂为食盐水。实验时,水从水箱用进料泵往上输送,经进料流量计测量流量后,进入管式反应器,在反应

器顶部分为两路,一路到循环泵经循环流量记测量流量后进入反应器,一路经电导仪测量电导后排入地沟。待系统稳定后,食盐从盐水池通过电磁阀快速进入反应器。

实验仪器

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制成管式反应器(1000ml)1个

DDS-11C型电导率仪1个

LZB型转子流量计:

进料:2.5~25L/h 1个

循环:16~160L/h1个

DF2-3电磁阀(PN0.8MPa 220V)1个

磁力驱动泵MP-20RZ2个

实验试剂:

主流体自来水

示踪剂0.0l7mol/L食盐溶液

四、实验准备工作

1.药品

0.0l7mol/L食盐溶液:称量5g食盐到500ml水中,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即可。

2.实验准备工作

熟悉流量计、循环泵的操作

熟悉进样操作,可抽清水模拟操作

熟悉“管式循环反应器”数据采集系统的操作,开始→结束→保存→打印

熟悉EPSON-1600K打印机操作,开启→装一页A4纸→进纸键→联机键→打印五、实验操作指导

1.实验内容和要求

⑴实验内容

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循环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

改变循环比,确定不同循环比下的系统返混程度;

观察循环反应器的流动特征。

⑵实验要求

第5 页共9 页

控制系统的进口流量15 升/小时,采用不同循环比,R=0,3,5,通过测定停留时间的方法,借助多釜串联模型度量不同循环比下系统的返混程度。

2. 操作要点:

⑴实验循环比做三个,R=0,3,5;

⑵调节流量稳定后方可注入示踪剂,整个操作过程中注意控制流量;

⑶为便于观察,示踪剂中加入了颜料。抽取时勿吸入底层晶体,以免堵塞。

(4)一旦失误,应等示踪剂出峰全部走平后,再重做。

3. 实验步骤:

(1) 开车步骤

①通电:开启电源开关,将电导率仪预热,以备测量。开电脑,打开“管式循环反应器数据采集”软件,准备开始。

②通水:首先要放空,开启进料泵,让水注满管道,缓慢打开放空阀,有水注喷出即放空成功,其次使水注满反应管,并从塔顶稳定流出,此时调节进水流量为15h

L,保持流量稳定。

③循环进料:首先要放空,开启循环水泵,让水注满管道,缓慢打开放空阀,有水注喷出即放空成功,其次通过调节流量计阀门的开度,调节循环水的流量。

(2)进样操作

①将预先配置好的食盐溶液加入盐水池内,待系统稳定后,迅速注入示踪剂(0.1~1.0秒),即点击软件上“注入盐溶液”图标,自动进行数据采集,每次采集时间约需35~40分钟。

②当电脑记录显示的曲线在2min内觉察不到变化时,即认为终点已到,点击“停止”键,并立即按“保存数据”键存储数据。

③打开“历史记录”选择相应的保存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可保存或打印。

④改变条件,即改变循环比R=0、3、5,重复①~③步骤。

(3)结束步骤

先关闭自来水阀门,再依次关闭流量计、水泵、电导率仪、总电源;关闭计算机,将仪器复原。

第6 页共9 页

第 7 页 共 9 页

六、数据处理

以进水流量为50升/小时的附图为例,取20个点,计算管式反应器的模型参数N ,由附图可以直接读出时间及电导率的数值(由于电导率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故可以直接对电导率进行复化辛普森积分,求出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并以此可以求出模型参数N 。

用复化辛普森公式求积分

??

????

+++=∑∑?

-=-=+∞

101

1210

)()(2)(4)(6)(n k n k k k b f x f x f a f h dt t f

h=596/10=59.6 n=10

??

????

+++=∑∑?

==+∞

10909

12100

246)(C C C C h dt t C k k k k =59.6/6[0.05+4×

(0.192857+1.292857+1.735714+1.478571+1.05+0.692857+0.478571+0.292857+0.192857+0.121429)+2×(0.692857+1.621429+1.65+1.221429+0.85+0.55+0.364286+0.264286+0.164286)+0.05]=446.7162

?

=

)()

()(dt

t C t C t E

??

????

+++==

∑∑?

==+∞

)()(2)(4)(6)(10909

02100

t tE t tE t tE t tE h dt t tE t k k k k =59.6/6[0+4×

(0.013937+0.280282+0.627151+0.747935+0.682898+0.550757+0.449587+0.317447+0.236924+0.166724)+2×(0.100138+0.468686+0.715416+0.706125+0.614246+0.476944+0.368548+0.305575+0.213696)+0.072264]=241.4354

??????+++=∑∑?

==+∞

)()(2)(4)(6)(102

909

02212020

2

t E t t E t t E t t E t h dt t E t k k k k =59.6/6[0+4×

(0.415313+25.05723+93.44547+156.0193+183.1531+180.5382+174.17+141.8987+120.0255+94.39915)+2×(5.968204+55.86731+127.9165+168.3403+183.0454+170.5553+153.7582+145.698+114.6264)+43.06952]=69246.35

2

22

)(t dt t E t t -=

?

σ=10955.3

第 8 页 共 9 页

22t

t

N σ

=

=5.320811

t/s c(t) e(t) tE(t) t*2E(t) 0 0.05 0.000121 0 0 29.8 0.192857 0.000468 0.013937 0.415313 59.6 0.692857 0.00168 0.100138 5.968204 89.4 1.292857 0.003135 0.280282 25.05723 119.2 1.621429 0.003932 0.468686 55.86731 149 1.735714 0.004209 0.627151 93.44547 178.8 1.65 0.004001 0.715416 127.9165 208.6 1.478571 0.003586 0.747935 156.0193 238.4 1.221429 0.002962 0.706125 168.3403 268.2 1.05 0.002546 0.682898 183.1531 298 0.85 0.002061 0.614246 183.0454 327.8 0.692857 0.00168 0.550757 180.5382 357.6 0.55 0.001334 0.476944 170.5553 387.4 0.478571 0.001161 0.449587 174.17 417.2 0.364286 0.000883 0.368548 153.7582 447 0.292857 0.00071 0.317447 141.8987 476.8 0.264286 0.000641 0.305575 145.698 506.6 0.192857 0.000468 0.236924 120.0255 536.4 0.164286 0.000398 0.213696 114.6264 566.2 0.121429 0.000294 0.166724 94.39915 596 0.05

0.000121

0.072264

43.06952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数据处理与报告

①选择一组实验数据,用离散方法计算平均停留时间、方差,从而计算无因次方差和模

型参数,要求写清计算步骤。

②与计算机计算结果比较,分析偏差原因。

③列出数据处理结果表。

④讨论实验结果。

2.实验讨论题

①何谓循环比?循环反应器的特征时什么?

②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分析偏差原因;

③计算模型参数n,讨论不同条件下系统的返混程度大小;

④讨论一下如何限制返混或加大返混程度。

第9 页共9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