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1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征求无已.()(4)百姓不堪.()3、翻译(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译文:

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4分)

5、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二、(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苦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

③辄使猱爬搔之辄④猱则已走避高木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三、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则: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选自《齐东野语》)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ū)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

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4)悉可俯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译文: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一、1、入/则无法家拂士2、(4分)(1)犯过失,(2)同“弼”,辅弼,(3)停止(4)忍受,能支持3、(4分)(1)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1+3=4分)、5、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2分)

二、1.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三、答案:1、同“弼”,辅佐边境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

四、1、(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2、(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3、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4、卒章显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

2018年课外简短文言文阅读训练35例(有答案)

2018年课外简短文言文阅读训练35例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②傅马栈最难() ③曲木又求曲木()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召吏欲杀之() 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②向许百金() ③舟薄于石又覆() ④盍救诸?()()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 渔者: 旁人: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 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 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释】①简:选择。②抵(zh i )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抵掌,击掌。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 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分) 6. ( 4分)(1)犯错误(2)通“横”梗塞、不顺(3)破(4)离开 7. ( 3 分)B 8. ( 4分)(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 —年的工夫,钻研 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 4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 例,证明了“生于忧 患”观点。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 附乙文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十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黑貂皮衣破了 ,百斤黄金用光了。资用匮乏,离 开秦国回 家。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他,嫂子不给他 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叹气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 啊! ”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十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 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 “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 得卿相尊位的呢? ”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 君,授给相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7— 11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 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 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 “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 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 (1)人恒过 过: _______________ (3)黑貂之裘敝 敝: _____________ (2)衡于虑衡: _______________ (4)去秦而归 去: _____________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B. 说秦王书十上而 说不行 C.必先苦其心志 引锥自刺其股 D. 得太公《阴符》之谋 去秦而归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案及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案及原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具体内容:“我所知道的孟子”资料搜集展示: 设计策略:课前搜集资料; 评价方式:以单元组为单位抽层展示资料搜集情况;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1、反复诵读: 具体内容:诵读课文: 设计策略:自由诵读、录音范读、齐读和指导诵读、评读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复诵读。教师指导诵读分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评价方式:指名诵读 2、自主翻译: 具体内容:翻译全文: 设计策略: ①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翻译课文; ②小组交流,学生以单元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词句,再不会的问题板书提交全班解决; ③课堂释疑,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 ④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重点词句:

词性活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 一词多义:国、拂、 通假字:曾、衡、拂 虚词:于、以、 重点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评价方式:指名学生以接龙形式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设计意图:翻译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牵涉到学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和对文章思想的正确解读。本阶段各 个环节,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翻译文言文的 能力,突破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 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 (三)合作探究,点拨提升 具体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明确写作思路,把握语言特色。 设计策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明确文章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写 作思路及语言特色。学生发言后,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文章 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在苦难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 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

短篇文言文阅读加练习-附答案

滨湖寿春中学八年级语文 短篇文言文集锦薛婧 (一)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王冕者,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思考: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你有何启示?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1)于(2)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薛谭乃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

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思考: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 (三)三人成虎 【原文】庞恭与太子质[1]于[2],谓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4]乎?”曰:“不信[5]。”“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6]信之。”庞恭曰:“故市之无虎也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之去[8]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8]之。”庞恭从反,竟不得见[9]。 [1]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县西南十里。 [3]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7]去:距离。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do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 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被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音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yù)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sàng)耳.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bìan)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yì)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eì—)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ùn)发于畎(qǔan)亩之中,傅(fù)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í)吾(wǔ) 举于士,孙叔敖(aó)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jiāng)降(jiàng)大任于斯(sī)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jīn)骨,饿(è)其体肤,空乏(fá)其身,行(xíng)拂(fú)乱其所为(weí),所以动心忍(rèn)性,曾(zh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héng)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héng)于虑(lǜ),而后作(zuò);征(zhēng)于色,发于声,而后喻(y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huàn)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shùn)发(fā)于(yú)畎(quǎn)亩(mǔ)之(zhī)中(zhōng),傅(fù)说(yuè)举(jǔ)于(yú)版(bǎn)筑(zhù)之(zhī)间(jiān),胶(jiāo)鬲(gé)举(jǔ)于(yú)鱼(yú)盐(yán)之(zhī)中(zhōng),管(guǎn)夷(yí)吾(wú)举(jǔ)于(yú)士(shì),孙(sūn)叔(shū)敖(áo)举(jǔ)于(yú)海(hǎi),百(bǎi)里(lǐ)奚(xī)举(jǔ)于(yú)市(shì). 故(gù)天(tiān)将(jiāng)降(jiàng)大任(dàrèn)于是(yúshì)人(rén)也 (yě),必(bì)先(xiān)苦(kǔ)其(qí)心志(xīnzhì),劳(láo)其(qí)筋骨(jīngǔ),饿(è)其(qí)体(tǐ)肤(fū),空乏(kōngfá)其(qí)身(shēn),行(háng)拂(fú)(fú)乱(luàn)其(qí)所(suǒ)为(wéi),所(suǒ)以(yǐ)动(dòng)心(xīn)忍(rěn)性(xìng),曾(zēng)益(yì)其(qí)所(suǒ)不(bù)能(néng). 人(rén)恒(héng)过(guò),然(rán)后(hòu)能(néng)改(gǎi).困(kùn)于(yú)心(xīn),衡(héng)于(yú)虑 (lǜ),而(ér)后(hòu)作(zuò),征(zhēng)于(yú)色(sè),发(fā)于(yú)声(shēng),而(ér)后(hòu)喻(yù).入(rù)则(zé)无(wú)法(fǎ)家(jiā)拂(bì)士,出(chū)则(zé)无(wú)敌(dí)国(guó)外(wài)患(huàn)者(zhě),国(guó)恒(héng)亡 (wáng). 然(rán)后(hòu)知(zhī)生(shēng)于(yú)忧(yōu)患(huàn),而(ér)死(sǐ)于(yú)安(ān)乐(lè)也(yě).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臵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返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1.(1)量(2)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臵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

2016部编新教材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 (一)〖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 因(趁,乘)竞走 ..取之(争相)(跑) 2.翻译下列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 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 ..(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 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 2.翻译下列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材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二章》里的一篇课文孟子的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本文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文章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文采丰富本文放在这里对前面所学习的文言文有巩固作用,也为学习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生动精辟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其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会借助于工具书查找字词的含义,在预习过程中能大概梳理文章,但对诸如“苦”“所以”“然后”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的解释存在难度。学生能大概理解课文,但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归纳可能不够准确。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二、知识准备 (一)、导语设计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二)、布置反复读课文: 1、听录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发: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狱官。(6)市:集市。(7)任:责任,使命。(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10)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13)曾益:增加。曾,通“增”,增加。(14)恒过:常常犯错误。(15)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20)入:指在国内。(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22)出:在指国外。(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补充注释 (1)故:所以。(2)是:代词,这样。(3)恒:常常。(4)过:动词,犯错误。 (5)喻:了解,明白。(6)则:如果。(7)然:这样。 3、一词多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表现 (2)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三、课文翻译: 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断句练习 (朝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崇一)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汉·马融撰) (东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取材于苏轼《东坡志林》)(丰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于一腹乎而奚其争也?——《郁离子·九头鸟》 (海一)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5分)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西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蜊 (宣一)11.用斜线(/)给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朝二)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崇二)11.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弹棋,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取材于晋·徐广《弹棋经》)弹棋,始自魏宫内装器戏也文帝于此技亦特好用手巾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拂棋妙逾于帝。 (取材于魏·邯郸淳《艺经·弹棋》)(东二)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③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丰二)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诗人多用野老字不过谓田野老人耳按《汉书·艺文志》有

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 (教师)

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一)《书林纪事》文征明习字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 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 1

二十篇古诗文比较阅读题集锦与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区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概写诗人谪守巴蜀、受尽劫难的经历。 B、《酬乐天咏老见示》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谁都会顾及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的现状,虽有惆怅之感,却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酬乐天咏老见示》借桑榆比喻自己年岁已高,霞满天却暗含希望。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消极、失望、与世无争,想要安度晚年的愿望。 二、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媞啊漄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跃马:指公孙述。卧龙:指诸葛亮。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望>颔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和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 B:《阁夜》颈联用野哭千家写出兵戈未息,战祸相残,痛苦不堪的情景。 C《春望》描写了京城破败萧条的景象,《阁夜》全诗写冬夜凄凉寒怆的景色。两首诗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痛苦,抒发忧国思乡、念家悲己之情。 D、这两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注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出来并被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你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尽贫穷之苦,让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梗塞,然后才知道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现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才明白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所探讨的问题:造就人才、治理国家[3]举例论证,就是文章的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好处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下文起了铺垫的作用 引用论证,“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一个自古以来的道理,同时照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处是以道理证明事实,证明了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三段):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②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禹偁③《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①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②氅:chǎng。③王禹偁(chēng),为人禀性刚直,不畏权势,因此多次得罪权要,一生屡遭贬谪,此文为其谪居黄州之作。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①而.不知人之乐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不以.物喜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2)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10.甲文是欧阳修贬谪滁州之作,乙文是王禹偁贬谪黄州之作,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快乐之情,但同中有异,选段甲主要通过议论,揭示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选段乙则主要采用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生活态度。(2分) 答案: 7.(4分)(1)跟从、跟随;(2)以……为乐;(3)具体的、详尽地(4)同“披”,穿,披戴8.B 9.(4分)(1)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 (2) 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宜:适宜、适合) 10.(2分)与民同乐;恬淡自适(闲适、悠然、淡泊名利)。 附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在月城的西北角,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 二、【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