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王姓的前世今生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王姓的前世今生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王姓的前世今生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王姓的前世今生

王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总体上,王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王姓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17%,总人口大约有9520万。

得姓始祖太子晋。姬姓,名晋,字子乔,又称王子晋、王子乔,或者叫王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是周灵王长子,被立为太子。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黜为庶人,后迁居于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琅琊王氏。太子晋被后世子孙尊奉为王姓得姓始祖。

一、王姓意义与原始图腾

王,“天下所归望也”。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划代表天、地、人,是古代君主的称号,这是王的本义。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种斧状的兵器形状。这种兵器称钺,古代帝王和诸侯用它来指挥军队,监督士兵作战,是权力的象征,掌握并用钺指挥作战的人就被称为“王”。

在夏朝以前,一国国君不称”王”而称”氏”。夏朝的君主改称为“后”。进人商朝之后,君主才称“王”。到了春秋,诸侯也开始称王,但形式上还需要得到弱势的周王室的认可,并获封赐。进人战国,有实力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改称国君为“皇帝”,秦汉以后,“王”不再是国君的专有称号,而成为爵位中的最高称号被赐封于功勋大臣,王作为爵位称号一直沿袭到清朝灭亡。后来引申为同类中最为突出的称为王,包括动物,植物、物什、技能等等。

王姓的始祖往往出生于帝王世家,这是王姓先人对“王”权和血统概念的崇拜,是一种精神图腾,成为帝王后裔某一支氏族的称谓,最终产生王姓。

二、王姓起源与发展传承

王姓主要有三大来源:子姓、姬姓和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遂以王为氏,子姓王氏的历史有3100年历先秦至汉唐。

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传二十一世于周灵王,国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已是东周时代。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或王子侨,因直谏而被废为平2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至第八代孙王错拜魏国将军,这支王姓重新显贵。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车少有2600年的历史。

姬姓王还有三个分支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总之孙魏卑子逃人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被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历史。

再一分支为东周考王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这支王姓有2400年的历史。

各姬姓王是组成王姓的最大成分。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大约90%出自姬姓王,第三支源自购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为秦所灭,秦末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为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王位,子孙遂改田姓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土地为活动领地,有2300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王姓大家族中融人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乌丸人,隋唐时西域月支国胡人,唐朝回绘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北宋西夏国党项人,金时女真人完颜氏、耶律氏。

夹谷氏,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均有王姓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政用汉姓时优先用主姓有密切关系。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王姓在先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唐时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迁播之外,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史称开闽上氏,明永乐年间,这支王姓进人台湾。

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王姓总人口的14.7%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

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日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集中了王姓总人口的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占王姓总人口的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王姓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大发展,两广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经大大超过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的王姓人口已经下降了一半,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鲁豫晋冀陕两大王姓人口聚集地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进入21世纪,王姓的人口已达到9520万,为全国第一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16%目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四川,辽宁,黑龙江,陕西,湖北山西,吉林、浙江、湖南、贵州,甘肃,内蒙古,云南十五省区,占王姓总人口的56%河南有王姓总人口的10.9%,为王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王姓因支派众多,人口也多,故望族也多。王姓的郡望多达26个,包括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河间、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汲郡、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冯翊、营州,安东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三槐、槐阴“三槐”堂号典出宋朝的兵部尚书王佑,王佑在五代时汉周之际最为显耀,历事宋太祖、宋太宗。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文武忠孝集一身,天下都盼他当宰相。由于他为人正直,一时受到奸臣的嫉妒。他在自己的后院中栽了三棵槐树。既气愤又有信心地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做到了宰相,他的孙子王素做到了工部尚书,大文学家苏东坡为王素写了《三槐堂铭》。

2、王姓楹联:

槐里世瑞:珠树家珍。

阳明学术;逸少风流。

卧冰跃鲤;朝阙飞凫。

珠树家珍,流传圣主贤臣之倾:槐堂世相,记载忠臣孝子之名。

辅国有先声,宋相元藩明督抚;传家无别业,唐诗晋字汉文章。

3、王姓家训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

悌之至也,临财莫过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王姓族主民名人主安石谱2569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89%,排在第一位。

带有王气的我国著名大姓王姓,人多势大,名声赫赫的人王氏名人玉戎物不胜枚举:战国时军事家王诩,魏国将军王错;秦朝名将王翦;西汉安国侯王陵,名传千古出塞嫁于匈奴单于的王昭君:西汉未建“新”王朝的王莽;东汉哲学家王充,王符;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东晋名相工导,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魏晋之际医学家正叔和;唐朝诗人王维、王建,文学家王勃,医学家王冰;五代十国的闽国国君王审知;北宋名相王安石;南宋学者王应麟;元朝画家王冕,天文学家王恂;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太原市(发源地)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

(一)山西省太原市王姓发源地之一东周太子晋居住地

太原是王姓的发源地,此支王姓源于东周灵王太子晋。至令这里仍然存有与王姓相关的古迹王氏祖祠。如令海内外的王氏宗亲都把太原作为寻根问祖的第一站。

太原王氏祖祠又名子乔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的晋祠内。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为太原王氏的始祖。子乔祠的前身为明朝重臣王琼的私家书院。世界王氏宗亲会每年都在这里举行恳亲大会。

交通:太原火车站下车,乘坐804路和856路公共汽车或小巴车,终点站下车即到晋祠门票价分别为1元和2元,末班车是下午7:30,如果坐出租车大概要40元。

(二)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华夏民居第一宅

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族耗费半个世纪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总体部分为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据《王氏族谱》记载,灵石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为静升四大家族之一。

游线二: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王羲之、王氏宗祠)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墓位于嵊州市金庭镇后厂村。在墓地现存的墓琢、墓碑、碑亭、墓道、墓道坊等建筑之下,长眠着这位独创了园转流利的书法风格的“书圣”。

交通:在嵊州汽车东站乘开往华堂村的车,车程30钟,车票5元,到华堂村后换乘小

中巴到王羲之墓,车费1元。

游线三:贵州省贵阳市锦屏县(隆里古镇、王状元墓)

(一)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镇、王状元墓

位于锦屏县隆里乡的隆里村相传为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谪居之所。隆里人同情他的遭遇,敬佩他的学识,于是修了“状元墓”、“状元桥”、“状元祠”、“状元亭”等建筑来纪念这位文人。这些建筑至今大多保留了下来,成为当地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

活动:每年正月十三的贺龙活动和正月十五玩花脸龙。

交通:从锦屏县发往隆里的车很多,从7:30~17:30都有车。上午每半小时发1班,下午每1小时发1班,票价10元。特产:酸汤鱼、腌鱼、姊妹饭、油茶、米酒。

中国最稀有姓氏知识大全

中国最稀有姓氏知识大全 我国到底有多少姓氏,至今尚未有一个精确的统计。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 个,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近年出版的《中国姓氏纪编》共搜集姓氏5730个。台湾出版的《中华姓符》里面共收姓氏6363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 个。更多姓氏资料:百姓通谱 所谓百家姓,是虚指,其实,民间的姓氏五花八门,很难统计。没人给中国姓氏一个准确的数目,只能描述个“大概其”。有的模糊其词,说8000多个;也有言之凿凿,说有4100个。除常见姓氏外,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独特姓氏。少见,自然就多怪。 四川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花了30多年自费到全国各地收集了10129个中国姓氏,并整理成《中国姓氏书法大辞典》出版,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读者强烈关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研究员异常兴奋,将自己毕生收集的姓氏成果不计报酬地送给了陈历甫。3年中,陈历甫又收集了9860个姓氏,加上第一次收集的,总共姓氏已接近2万个了。 器官名称有:头、骨、心、肾、肠、手、爪。 动物名称有:鸭、鸽、羔、狼、鸡、猴、狗、蛇。 气象名词有:雪、风。 日常用品有:瓜、桃、琴、窗、盒、筷、葫,柴、米、油、盐、茶。 性别名词有:雌、男、嫂。 数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百、千、万、亿、兆都是姓,拼音“H(读he ‘和’)”、“T(读yuan‘园’)也是姓。 动词有:笑、揉、猜、拣。 色彩名词: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中常见的13种颜色,全都是姓。 朝代名称: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清。

中国姓氏的起源[1]

1.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 俄国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 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姓氏文化 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因为《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河南处于河洛一带,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这片土地孕育了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代表——仰韶文化,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还是夏和商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河南居半”,无论如何,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是毋庸置疑的,河南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与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正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催生了这个“大姓的故乡“。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徐光春) 关于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

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

姓氏的形成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 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氏起源是什么

姓氏起源是什么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主要有四:①源于周代。《考古图》有周朝文物“言肇鼎”,当为言姓之始。②出自春秋时言偃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孔子弟子言偃之后。”春秋时期,孔子得意弟子之一言偃,字子游,才华出众,曾任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宰。提倡以礼乐教民,名声很大,后代以其名为姓,称为言氏。②出自姬姓,为韩言复姓所改。据《潜夫论》、《姓氏寻源》等书载,战国时期,韩国公族桓叔后人中,有以韩言为姓氏者,后有的简为言姓,称言氏。④出自他族。蒙古等民族有言姓。著名京剧演员言慧珠、言菊朋、言少朋等均为蒙古族。 始祖:言偃。 迁徙: 言姓早期居住在江浙一带,汉代以后在吴地形成名门望族,在河南的东南部扩展,以汝南郡为郡望。宋代以来,在山东、湖南、江苏、北京等地均有分布。目前言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 汝南郡汉汝南郡治上蔡(今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一带(河南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吴郡东汉分会稽郡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含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 堂号: 郡望堂号:汝南、吴郡。 字辈: 湖南湘潭言氏字辈:承必以启(希)之世泮衍玉。锡泽长荣,茂修秉礼,祖荫宗蕃,系嗣兴起。 姓氏现状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稳定的。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因此,中国人姓氏

中国姓氏起源只是分享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姓氏起源、查询、由来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柳下惠”,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此外,在中华各民族交通往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贺”。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变化。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讳(“刘”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②之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太监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就是以“三保太监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而改“拓跋”姓为“元”姓。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

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常见十大姓氏

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常见十大姓氏 一、华姓 “华”姓,应读huà(化),不读作中华的华。华姓源于封邑,出自子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宋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可见,华姓的祖先是宋戴公的孙字子华父督。因宋戴公的祖先系子姓,所以,姓氏书上称华氏出自子姓。据历史记载,华父督当时在宋国很有势力,他曾经害死过孔子的祖父孔父嘉,逼得孔氏迁往鲁国。华姓后裔在后世有很多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的神医华佗和曹魏时的华歆,文革结束时接毛泽东班的华国锋,四十岁上下的人当不会忘记吧。 二、任姓 “任”姓,应读ré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任姓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黄帝之裔。《元和姓纂》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姓,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二是出自风姓,为太昊之裔。《通志》云:“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左传正义》云:“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姓皆任姓也。”可见,这两支任姓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前几年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就是任姓的好儿女。 三、解姓 “解”姓,应读xiè(谢),不读作解放的解。解姓起源于封邑,其祖先是唐叔虞之子良,食采于解,因于为氏,源于姬姓。唐叔虞是周初唐国的初封之君,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姬良,其食邑在解邑,其子孙即以姬良的封邑为姓氏,称解姓。《姓氏急就篇》注云:“(解),地名,在河东,因地为氏,故河东多解姓。”春秋战国时的河东即指今山西省的西南部。 四、仇姓 “仇”姓,应读qiú(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仇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仇牧,子姓。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史称“南宫万之乱”。仇姓的祖先仇牧在这场内乱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忠君爱国精神。当时,宋国的卿士南宫万与宋闵公在一起下棋。因宋闵公没有下赢,恼羞成怒,就用语言羞辱南宫万。南宫万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在十分恼怒的情况下,拿起棋盘将宋闵公拍死。仇牧闻之,率军与南宫万战于公门。两人搏斗之中,仇牧“齿著门阖而死”。仇牧的后人即以仇为姓氏。明代有大画家仇英等,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应是仇姓中最出镜的人了。 五、朴姓 “朴”姓,应读piáo(瓢),不读朴素的朴。朴姓最早起源于四川巴郡。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朴姓大概此后即进入中原。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可能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朝鲜人三大姓,李、金、朴。 六、查姓 “查”姓,应读zhā(扎),不读检查的查。关于查姓的起源,史书上记载的较简略。《万姓统谱》云:“望出齐郡。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徵,文徵孙道始徙海陵(今江苏泰州),至今查代为海陵望族。”清代的姓氏专家张澍认为,查姓即楂姓,是由楂姓而改的。(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真宗与楂道语及姓氏,谓曰:宜求音之近而美者称之。又问姓所起,引《春秋》会吴于楂以

浅论河北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变迁

1 引言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1]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与生俱来的姓氏,这个姓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即一般的人不会再去选择其他的姓氏来更替自己现有的姓氏。因此,姓氏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属性,正因为这独特的属性,姓氏也因此成为了社会文化中标志人类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的特殊符号,它既是代表社会成员的主要标志,也是区别社会成员的重要标志,如果通过对某人的姓氏进行分析研究,则可以得知此人的的家族情况以及血缘关系。 河北是文化大省,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姓氏文化便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但是有关河北地区姓氏文化的研究却比较薄弱。本论文从河北姓氏文化的发生变迁着眼,论述河北燕赵之地中华文明发生演变过程中的姓氏文化形态。 2 姓氏文化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姓氏文化研究的意义 研究探索姓氏文化,对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史,知晓古代婚姻制度的发展史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对研究姓氏文化进行研究,还会看到姓氏文化对民族意识、民族道德等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也是姓氏文化研究的意义所在。这项研究,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进行探讨的一个方面,也是对民族历史进行研究的一个角度,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加深对自身家庭和自身认识的一种情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寻根意识,这种意识很强烈,促使着我们寻源问祖,这是人类的本性的体现。而对姓氏学的研究,正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需要。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基于这种属性我们每个人都归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因此, 这种社会属性,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而姓氏文化正是这样一个文明的载体,它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在历史上的归宿,也正是

全国最牛十大姓氏

全国最牛十大姓氏,有你吗? 2015-07-01 wagran 文章来源阅11281 转24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分享到微信 认清自己, 从姓开始, 寻根问祖, 找寻先人的精神力量, 让同姓族人找到荣耀感, 传承家风! 全国十大姓氏, 哪个姓氏最牛? 请为自己的姓氏代言吧! 王 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 李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入台湾。 张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

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刘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陈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 杨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黄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吴

中国姓氏百家姓-作文

中国姓氏百家姓 中国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工业化的社会里,它似乎没有多少它曾经具有的意义了。 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百家姓》《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作为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遗传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打开了一扇方便的窗口。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 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卡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粱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翟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後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关于姓氏来源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来源的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分工: 组长:谭瑶瑶 记录撰写:汪梦芹 资料收集员:陈增.黄文彬 研究方法:1阅读书籍.报刊 2.上网浏览 3.询问相关人员 研究过程:先搜集资料,再筛选主要内容,写成初稿,然后修改,写成研究报告。 收集资料完成时间:5月7日---5月8日 筛选资料完成时间:5月9日---5月10日 研究报告完成时间:5月11日---5月12日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读了一本百家姓,发现里面的姓氏十分有特色。一次,我们听老师说起,姓氏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好奇心强的同学就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向姓氏这个神秘的文化进军,开始了我们的姓氏学习之旅。 二.调查途径

1阅读书籍.报刊 2.上网浏览 3.询问相关人员 三.整理后的资料 获得方式 信息方面 获得信息的内容 上网浏览 世界上的姓氏 世界上一共有两万三千多个姓氏上网浏览 中国所占姓氏 中国所占四千一百多个姓氏 上网浏览 最广泛的姓氏 最广泛的姓氏是王.张.李 上网浏览 名人最多的姓氏 名人最多的姓氏是田姓 上网浏览 姓氏的来源 1.以姓为氏 2.以国名为氏…….

四.结论 1. 经过调查我们知道许多关于姓氏的资料,比如世界上一共有两万三千多个姓,中国共有四千一百多个姓等等信息,让我们对姓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2. 经过调查,我们将姓氏归化了三类:“一字姓”“复姓”“多字姓”。姓氏的名称很奇怪,有姓赖的,有姓龙的,更有趣的是,还有姓钱的! 还有竟然姓“阎王爷”的阎的,令人捧腹大笑。历史上,李.王.赵为三大姓,我们为中国姓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姓氏独有的特色,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对姓氏展开一次调查,开始你的姓氏学习之旅。我们小组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有趣的姓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姓氏文化研究

姓氏文化研究 一、姓氏起源 1)时间:在中国,大约在五千多年前。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 国。 2)具体背景: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中国姓氏起源及演化

中国姓氏起源及演化 我中华民族是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因此,我们民族的姓氏源流就显得非常繁富。 现在姓与氏已经通称,而且在文义上,氏且含有尊称的意思。但在古代,姓与氏的意义不同。三代以前,“姓”代表女系的血统,“氏”则表示男系的功勋,所以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顾亭林说:古时男子的氏可传可变,女子的姓则永远不可变。王国维亦证实这种说法,并且指出:春秋以后,男子才开始一律称姓。 我国最古的社会是母系社会,故一个姓,代表一个母族。所以,姓字由“女”和“生”两字合成。换句话说,“女”人“生”了孩子,要表明这个孩子属于那一族的,就给他一个“姓”。而“姓”的意义,以现代眼光看来,它最大的科学意义是做为选择婚配的识别,这种知识在古代中国早就具备了。故《国语》有:“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左传》也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优生学,古人为了优生,发明了每个女人都要有姓的办法,实在聪明绝顶。 至于“氏”的起源较为迟。最初只是贵族的专利,据宋朝的郑樵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周朝初年平定天下后,封其同姓(姬)于鲁、晋、蔡、郑、曹、吴、魏等国,这些国名,便成为受封各同族的“氏”,但仍与周共同姓姬。而封国赐氏的结果,造成了只有诸侯才有氏的尊荣,于是,氏便成为贵族的特征。以氏“别贵贱”,历经战国而至秦汉,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贵族不再存在而起了变化。秦汉以后,氏既不再象征特权,平民不但有名有氏,且所用的氏大都因袭自周代,并开始和姓混而为一。 有关中国的姓氏是怎样起源的,古书上的记载并不一致:有些书上载,黄帝定氏族,他的25个儿子当中,有14个得了姓;有些书上说,圣人兴起,黄帝为了分辨他们或尊敬他们,就吹起六律,定他们的姓;有些书上说,氏定,而后系之以姓。 所有这些说法都很抽象,据中华书局出版之《辞海》,对姓、氏与姓氏的解释,则引述左传隐八年的一段话:“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同时还引据杜预的注解加以补充。大体意思是说:天子指定有德的人做诸侯,并以他的出生地赐他一个姓;又封一片土地给他,那片受封的土地代表他的爵位,就成为他的“氏”。例如舜,是在妫出生的,就赐舜姓妫;封给他的土地在陈,陈就是舜的氏。但清代的梁启超不同意此说,他认为姓是母姓是母系时代的产物,氏则为父系的社会基础构成之后才有的,所谓“因生赐姓”之说,恐乃后世的臆测之词。 大抵各家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周以前的氏族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其间有一段很长的逐渐演化时期,到了封建制度推行之后,由于史有记载,赐姓命氏的事迹有史可稽,大约已成定论。不过,仍无补于姓氏“起源”的争论。 姓氏的类别,早在汉朝,应劭的《风俗通》则把氏分为九类。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把得姓受氏细分为32类。 把姓与氏的由来做这样的细分,在外行人看来仍是不得要领的。这里,且摘要举几个例加以说明。 一、以名为氏:五帝时代,有国的不称国,只称名,并以名为氏。例如炎帝是国号,名是神农氏;神农氏也是炎帝的氏。 二、以国为氏:从唐虞到秦代,都是国为氏,春秋时代的诸侯,也是以国为氏,后来这些氏都变成了姓。 三、以邑为氏:邑是周代封邑,封邑的人,就以邑为氏。例如楚国的封邑申(今河南省南阳县北),申邑就是申氏,申氏后来变成了申姓。 四、以官为氏:古代有司马的官名,做司马的人以司马为氏。司马也变成了姓。 五、以爵为氏:古代有王爵、侯爵,凡受封王爵、侯爵的人,就以王、侯为氏,王和侯都变成后代的姓。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 本文是关于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呢,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

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民俗文化之浅析中华姓氏文化的发展和意义

浅析中华姓氏文化的发展和意义 在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中对中华姓氏文化的学习,使我对其产生了很大兴趣。课余时间,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论文并在图书馆翻阅了大量书籍,使我对中华姓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谈谈我自己对中华姓氏文化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 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寻根问祖不仅仅是人类的一种怀旧的情感,也是后人对先祖的认同,又时后来者对历史的反思,更是继承者对未来趋势的探索。 中国姓氏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姓氏萌芽阶段。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保存着汉族和少数民族图腾(Totem)信仰的纪录。如《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教熊、罴、貔、貅、豹、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其中的“熊、罴、貔、貅、豹、虎”实际上是指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这些野兽就是六个氏族的图腾。所谓图腾,是指上古时期人们认为每个氏族部落与某种生物有着亲缘关系,或跟某种无生命的物体有着特殊的联系,初民们把这类生物或物体视为整个部落的祖先、象征物、庇佑者。 第二阶段:姓、氏、名分化形成阶段。 姓氏表示血缘关系的世系群的称号,它起源于母系氏族。从“姓”的本身可以看出,它有“女”和“生”两个字构成。中国最早的姓大多带有母系社会的痕迹,如“姬、姚、姒、妫、姜、嬴”等。氏则是同姓衍生的分支,源于父系社会,也就是族号。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序》有一段话讲得很明白:“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氏,氏不可呼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段话将姓和氏产生的时间(三代之前),作用(“别婚姻”、“明贵贱”)说得很清楚。 第三阶段:姓氏合一阶段。 战国时期,由于旧的宗法制度的瓦解,人们的个性意识有了提高,出现了姓氏逐渐合一的现象。上指君主,下至平头百姓都有了自己的姓。 第四阶段:姓名充分发展阶段。 姓氏的数量超大规模的增长。少数民族姓氏的汉化,使姓氏大规模的增长。从魏晋到明清,是少数民族大规模融入汉族的过程,汉族统治者通过赐姓、改姓或其他行政手段使得少数民族姓氏汉化;也有少数民族在接受汉文化过程中主动改姓;另有少数民族为适应时代和环境改从汉姓。等级制在姓氏中逐渐占重要地位。魏晋之后,受九品中正制的影响,人们把姓氏的高贵、血缘的纯正作为选官授职和联姻缔亲的重要标志。北魏孝文帝拓拔(元)宏在坚持民族大融合的前提下,进行了一次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姓运动。在这一项改姓运动中,他把汉族中的卢、崔、郑、王定为一等姓氏。唐初时,唐太宗将崔、卢、李、郑作为高等姓氏。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经唐太宗批准的《氏族志》把293个姓评为九等。这种将姓氏划分等级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明清。 第五阶段:实名与虚名分化阶段。 如果说,姓氏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社会生活充分发展的结果,那么,当社会出

姓氏杂谈之中国罕见姓氏——“毒”姓和“死”姓

姓氏杂谈之中国罕见姓氏——“毒”姓和“死”姓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包括非常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当然,每一姓也都有不肖子孙。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非常古老;妫姓,非常古老;姚姓,也非常古老。姓的出现有早晚,底下的人口数也有天壤之别,大姓一个亿,小姓几万,都有。但姓与姓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大家千万要搞清楚。 《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呢?我用的是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啊?老实说,不知道,说不清楚,我看也没有人说得清楚,尽管现在调查手段已经非常先进。 我手头有比较新的数字,在1996年的时候,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有11969个,而且民间肯定还有很多姓没有包括在内。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毒姓,这个蛮瘆人的——您贵姓啊?我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作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这一家现在很恐慌,因为没有孩子。于是便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有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不然这个姓就没了。有意思的是,我讲的这个节目播出以后,有位观众和我联系,他家乡那里竟然就有姓“死”的,而且人数还不少呢!这是一些极特殊的姓。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那么还有没有字数更多的啊?有的是。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吧,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兄弟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这一听就是蒙古族兄弟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怎么念呢?“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两个人路上碰上了:“您贵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对方肯定晕了。或者你碰到这么一个朋友,喊他“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还没叫完,人家早走远了,都没听着。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能跟秦始皇攀亲戚的赵姓 作为《百家姓》里排第一的姓氏,赵姓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它同战国七雄里的赵国有怎样的联系呢? 赵,《百家姓》排名第一,它起源于什么呢?起源于嬴姓,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那个姓,形成于西周时期。嬴姓的祖先叫伯益,伯益第13世孙里有一个叫造父的,他是干什么的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驾驶员”,是为那位特别爱玩的周穆王赶马车的。造父驾驶技术非常了得,是一个超速大王,放到今天,肯定罚单无数。史书记载,他曾经赶着八匹千里马驾的车,一天一夜走了两千里路。这当然是开玩笑,不可能的事。总之就是造父赶车速度非常快,并为此得到了周穆王的封赏。周穆王把造父封在赵城,就是今天山西省赵城县南部。

姓氏的定义、起源及分类

姓氏的定义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中国古代姓氏的来源和分类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 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姓氏的类别和内涵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 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 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 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