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福建省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

【解析】福建省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

【解析】福建省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
【解析】福建省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其中1-24题为选择题,25、26、27、28题为综合题。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区域农业发展、雪线、全球变暖、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天气系统、中国地理、人口数量变化、人口问题、地质构造、工业布局、交通布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点、洋流、人口分布、工业区位、能源问题、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湖泊变化、区域农业发展、区域生态问题等,考查知识点较多,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比例相对均衡,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目比较灵活,难度和题量适中。

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请把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II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题文】L7近十几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受到了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据此完成1~2题。1.东北地区受冲击严重的农作物是

A.棉花、小麦B.玉米、大豆C.小米、甘蔗D.花生、柑橘

2.下列措施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利用人工沼气发展温室农业,以提高农业产值

②增加国有企业的粮食收购量,以补贴农民损失

③缩短休耕时间,施用化肥、农药等来增加产量

④鼓励农业结构调整,适度经营畜产、园艺作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答案解析】1.B 2.D

解析:1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平原面积大,主要种植玉米、大豆,B正确。

2题,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而且农作物秸秆多,因此利用人工沼气发展温室农业,可以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国有企业的粮食收购量,以补贴农民损失,可以解决一时之急,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缩短休耕时间,施用化肥、农药等来增加产量,可以短时间增加收入,但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农业结构调整,适度经营畜产、园艺作物,以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选择项可知,D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东北地区农业特点、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F2 G4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图1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3~4题。

图1

3.设雪线高度为3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A.T=10℃;P=120mm

B.T=10℃;P=40mm

C.T=18℃;P=120mm

D.T=18℃;P=40mm

4.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B.高纬农区单产提高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知识点】本题考查雪线、全球变暖。

【答案解析】3.D 4.B

解析:3题,首先确定雪线高度为3km的位置,然后寻找与降水和气温曲线的交点,最后从图中读出数

据即可。如图所示:

4题,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农区气温升高,热量增加,可能会导致单产提高,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全球变暖影响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C3图2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5~6题。

图2

5. 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A.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

B.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

C.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

D.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6. 此时

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B.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

C.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D.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

【知识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答案解析】5.B 6.B

解析:5题,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压线稀疏,所以其风力较小。根据风向判断方法可知,此时珠江三角洲地区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

6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台湾附近低压可能为台风,所以福建沿海地区位于台风外围雨区,出现狂风暴雨,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等压线判断方法及台风结构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A2 E1图3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A.20m B.40m C.60m D.80m

8.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A.b B.c C.d D.e

9.暴雨发生时下列四点中最易被侵蚀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答案解析】7.B 8.A 9.C

解析:7题,a溪流第一断面的海拔在140—160米之间,第二个断面之间的海拔在100——120米之间,所以其落差在20—60米之间,结合选择项可知,40m符合条件,B正确。

8题,根据“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可知,水圳目的是为了灌溉农田,所以其分布地区有大片的农田,而农田多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即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另外水圳灌溉农田利用落差来引流,所以其分布地区要有适当的落差。根据这两个条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b处最合适。A正确。9题,丙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最容易被侵蚀,C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及准确解读水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C4 M2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图4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

成10~12题。

10.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降水

C .气温

D .市场

11.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 .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 .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 .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 .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12.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航空运输

B .内河航运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

【答案解析】10.C 11.C 12.D

解析: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纬度越低,蜂农放蜂时间越早,纬度越高,蜂农放蜂时间越晚。因为纬度越低,农作物开花时间越早;纬度越高,农作物开花时间越晚。所以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即气温。C 正确。

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华北地区4、5月份采刺槐,而华北地区4.5月份会出现春旱,影响其采蜜,C 正确。

12题,蜜蜂属于活物运输,而且蜂农“追花夺蜜”时间相当宽裕,每一次移动距离相当较近,因此选择公路运输最适合,D 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细,但难度不大。

【题文】 H1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总出生人口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图5示意1950~2050某人口大国生育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变化情况(含预测),读图完成13~15题。 图4

13.图中表示总抚养比的曲线数字代号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该国老年人口数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出现在

A .1963年

B .2005年

C .2011年

D .2017年

15.为提高生育率,该国政府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

A .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 .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多胎政策

C .创立更多的贵族幼儿园学校

D .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

【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人口问题。

【答案解析】13.A 14.D 15.D

解析:13题,总抚养比低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所以①为总抚养比,②为少儿抚养比,③为生育率,④为老年抚养比。A 正确。

14题,该国老年人口数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出现在老年抚养比大于少儿抚养比时间,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此时大约为2017年,D 正确。

15题,由于养育婴幼儿成本和教育成本过大,使得育龄妇女生育愿望大大降低,所以为为提高生育率,该国政府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D 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正确判断“①为总抚养比,②为少儿抚养比,③为生育率,④为老年抚养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 J3 E2图6示意某地区一地质事件发生前(Ⅰ)后(Ⅱ)的地形状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 该地质事件是

图5

图6

A.火山喷发B.断裂抬升C.崩塌滑坡D.褶皱隆起

17.该地区拟建化工厂,最合适的选址是

A.甲B.乙C.丙D.丁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工业布局。

【答案解析】16.A 17.D

解析:16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变化可知,图中山地速度增长较快,因此可以推断该地质事件是火山喷发,A正确。

17题,化工厂对环境污染严重,同时运输量大,因此应该布局在远离居民点、交通便利的地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丁地远离居民点,而且靠近海洋,交通运输便利。D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等高线变化、工业布局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K1 L9图7示意厦门市各街区居民出行对小汽车依赖程度,图8示意该市规划中的地铁和轻轨等轨道交通线路。读图完成18~20题。

图7 图8

18.造成小汽车依赖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A.市区公共交通便利,对小汽车依赖程度低

B.市区交通设施完善,对小汽车依赖程度高

C.城郊经济落后,就业机会较少,依赖度低

D.城郊人流量小,交通通达度好,依赖度高

19.轨道交通网建成后对该市的影响有

A.市区的大气污染加重B.小汽车依赖度增大

C.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D.交通方式趋向单一

20.应用GIS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布进行规划时,需要用到的图层有

①城市道路图层②地质地貌图层③土地利用图层

④气候图层⑤土壤图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知识点】本题考查交通布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答案解析】18.A 19.C 20.A

解析:1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轨道交通线路越密集的地区,小汽车依赖度越低,A正确。

19题,轨道交通网建成后,可以减少小汽车数量,减轻市区的大气污染程度,同时可以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使得交通方式趋向多元化,C正确。

20题,应用GIS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布进行规划时,需要用到的图层有城市道路图层、地质地貌图层、土地利用图层。城市道路图层可以分析原有的道路分布,合理设计新路线;地质地貌图层可以避免一些地质灾害;土地利用图层可以尽量保护耕地和居民点。A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城市交通布局、地理信息技术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B2 B3 D2图9示意某时昼半球状况。该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读图完成21~24题。

21.此时一架飞机从①地起飞,10小时后到达④地。到达时④地的区时为

A.18∶00 B.22∶00 C.21∶40 D.22∶20

22.若不考虑天气的影响,此时下列四地中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3.该月,下列四地中日照时数最长的是

A.②B.③C.④D.⑤

24.该月,下列四地中沿岸洋流对其增温最明显的是

A.②B.③C.④D.⑤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点、洋流。

【答案解析】21.C 22.A 23.B 24.C

解析:21题,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图中此时昼半球状况,所以④地(40°w)为12点,①地为100°w,其地方时为8点;10小时后,④地(40°w)地方时为22点,④地的区时为45°w地方时,所以此时④地的区时为21∶40,C正确。

22题,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而且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所以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置为(0°,40°w),四地中①地此时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相同物体日影最长的是①地,A正确。

23题,根据22题分析可知,该日为秋分日(9月23号),所以该月太阳直射点主要位于北半球,在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其日照时间也最长,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③地位于北半球,而且纬度最高,因此其日照时数最长,B正确。

24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④地附近为巴西暖流,增温作用明显,C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错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整体难度中等。

【题文】第Ⅱ卷(综合题,52分)

本卷共4大题,52分。

【题文】J3 H1 M125.(13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0中乙国人口约2亿,盛产甘蔗,为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该国积极倡导利用娴熟的技术以甘蔗为主要原料制取酒精,目前已成为酒精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以酒精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1)比较A、B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2)简述乙国生产酒精燃料的有利条件。(5分)

(3)分析乙国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分布、工业区位、能源问题。

【答案解析】(1)A区小于B区(1分)。

原因:A区气候过于湿热(1分),开发历史短,地处内陆,交通较不便(1分);B区气候较凉爽(1分),开发历史悠久,位于沿海,海运便利(1分)。

解析:根据图中人口密度分布数值可知,A区为1,B区为100,所以A区小于B区。其差异只要从气候、海陆位置、开发时间长短、交通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2)①原料(甘蔗)丰富(1分);②劳动力充足(1分);③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1分);④生产技术成熟(1分);⑤政府支持,前景广阔(1分)。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乙国为巴西,其生产酒精燃料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自然条件:原料((甘蔗)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政策、科技、工业基础等。

(3)①人口众多,汽车的需求量大;②为了减小对石油的依赖;③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大气污染小(或答酒精燃料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④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娴熟。(任答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解析:巴西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巴西为何大量生产汽车?即汽车需求量大;二是巴西为何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即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优劣分析;三是巴西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可行性。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图中区域人口密度分布、文字信息及熟悉工业区位分析方法、新能源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 J2 J3 M126. (14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1中甲国的奶牛全年有近10个月是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加工乳制品时严格执行欧盟标准。2014年11月,甲国T企业与我国H企业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由T企业提供奶源,在中国进行乳制品生产。

(1)比较E、F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5分)

(2)简述甲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3)分析T、H两企业合作生产乳制品的有利条件。(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

【答案解析】(1)与E地相比,F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2分)

原因:E地临海,沿岸有暖流经过,且位于温暖西风的迎风地带,而F地位于内陆的背风地带。(3分)解析: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信息可知,与E地相比,F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其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洋流、大气环流、地形来分析。E地临海,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且位于温暖西风的迎风地带,而F地位于内陆,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地带。

(2)全年气候温和湿润(1分);河湖众多(1分);草场广阔(1分)。

解析:甲为英国,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光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广阔,同时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所以适合发展乳畜业。

(3)T企业有丰富的优质奶源(1分),生产技术水平高(1分);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1分),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1分);

两国政府政策的支持(1分);

两国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且冷藏保鲜水平高,便于优质奶源的运输。(1分)

解析:本题主要分析英国T企业提供奶源的优势和我国进行乳制品生产的优势以及交通条件保障。T企业优势:有丰富的优质奶源,生产技术水平高;我国进行乳制品生产的优势:主要从市场、政策;二者合作的技术和交通条件保障:两国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且冷藏保鲜水平高,便于优质奶源的运输。【思路点拨】等温线变化因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判断、工业区位是常考的热点内容,平时要主要及时总结,能够结合题目信息灵活分析,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 J1 L427. (11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2所示地区种植的枸杞果实红色,粒大,籽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畅销全国。M地岩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大多是狩猎与游牧生活的写照,至今保存完好。

(1)请根据岩画内容推测M地古代的自然环境,并分析M地区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4分)(2)草方格沙障是当地人们在铁路沿线建设的防沙工程。说明该工程的作用。(3分)

(3)简述图示地区种植枸杞的有利条件。(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区域生态问题、农业区位。

【答案解析】(1)气候湿润,水草茂盛。(1分)

原因:该地区气候干燥,流水侵蚀少(1分);群山环绕,地形封闭(1分);

荒漠广布,人迹罕至,人为破坏少(1分)。

解析:根据岩画“放羊、围猎”信息可知,该地原来气候湿润,水草茂盛。岩画保存好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交通、人口密度来分析。(2)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1分)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1分)

③可防止风沙填埋路基和轨道。(1分)

解析:本题考查沙漠治理。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可防止风沙填埋路基和轨道。

(3)①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1分)

②临近河流,灌溉便利;(1分)

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分)

④临近交通线,便于枸杞外运。(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温差)、地形、土壤、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思路点拨】西北地区是常考的热点区域,对其气候、地形、区域工农业发展特点等要熟悉,并且能够灵活分析应用,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 D1 L728. (14分)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图13

(1)说出R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并分析其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

(2)根据卫星航片描述近几十年来M湖形态变化的特点,并据图表资料分析原因。(7分)

(3)说明M湖变化对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湖泊变化、区域农业发展。

【答案解析】(1)高山冰雪融水(1分)。

影响:流量较小(1分),季节变化大(1分),出现夏汛(1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R河的上游来自高大的山脉,因此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故而水文特征为: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出现夏汛。

(2)特点:面积萎缩(1分),中、东、南部几乎干涸,西、北部变化较小(1分)。

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人口增长迅速(1分),耕地面积扩大(1分),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1分),导致入湖水量减少(1分)。

解析:根据卫星航片对比分析可知,M湖面积萎缩,中、东、南部几乎干涸,西、北部变化较小。其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主要结合表格信息分析,人口增长迅速,耕地面积扩大,因此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3)气候变干,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1分);

湖面萎缩,盐度增加,使渔业减产甚至停产(1分);

湖床盐沙在风的吹拂下,侵害农田,造成土壤退化(盐碱化),作物减产(1分)

解析:M湖变化对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其对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对畜牧业:气候变干,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对渔业:湖面萎缩,盐度增加,使渔业减产甚至停产;对种植业:湖床盐沙在风的吹拂下,侵害农田,造成土壤退化(盐碱化),作物减产。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设问灵活,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中等。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高二文科共有5个班,299名学生,考试情况如下:全年级地理个人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8分,班级均分3、4、5为58.6分,1、2班为68.8分,试卷难度系数大。 二、试卷特点 1. 结构简约合理 本试卷由28道选择题和4道综合题组成,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目内容覆盖整个必修三,注重知识的应用,适合新课标要求。 2. 题量较大,难易结合,突出能力考查 学生反映90分钟的考试时间没有闲余,几乎没有时间检查,故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题量较大。试题涉及较多的理论应用,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效果明显,部分内容课本中没有涉及难度大。 3. 注重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中大部分试题与图形结合,对于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有些题目若看不懂图就无法动笔,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读图能力训练。 三、考卷得分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58﹪左右,失分较多的题目是:3、4、7、9、12、13、18、19、20、21、24、27、28、31、35、38、39题,尤其是后面的选择题题,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善于思考、能迅速接受新知识、读图能力强等,有一定难度,综合题失分都多,30题14分题均得分为7.8分、30题10分题均得分为5.94分、31题10分题均得分为5.80分, 30、31题难度相对较大,得分率较低,它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错因分析 通过阅卷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审题不够认真仔细或者粗心大意,导致作答错误。例如:3、6、7、21、30、31题; 2、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原理不清。例如:10、12、14、22、26、27题; 3、不善于动脑思考,不能迅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背景。例如:21、28、39、31题;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完整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八年级地理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符合中考要求,并结合了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1、重基础,题简单 本份试卷光单选题16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链接我国三大直辖市的铁路干线”,“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及位置,行政中心”,“从海口到天津依次经过的海域”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2、重读图,题灵活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37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三级阶梯”到“冬季风路径图”、从“黄河水系图”到“地区划分图”、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3、主观开放,试题综合性强。 读图分析第32(4)题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读图分析33(4)题,将日常生活与地理知识内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一种完整的地理思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4、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 试卷共计图形14幅,素描图、轮廓图、剖面图等形式多样。选择题提供的文字材料,用词严谨,趣味性、文学性、科学性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二、错误典例 1、选择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阅读材料不认真。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题目的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学生答题较为困难,正确率很低。马虎而没把题看完甚至不看题即作答,也有部分学生因概念不清导致把答案选错。 2、综合题 共4个小题,总分是37分,得分率5%,错题原因知识面窄,图文转换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低,不能灵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态度不端、畏难情绪严重,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2、相关组合题:第2题对我国主要地形区域内的经济作物认识混乱。 3、读图分析题:第三题1(1)题,“渤海”“澳门”错别字很多。第2(2)题,看不到图中的信息“四川盆地”,所以,“巫山”被写成“秦岭”“祁连山”等;季风气候的特征“雨热同期”也表达不清。第3(2)题,学生想不到塔里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整理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整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本次高一地理试题我拿到卷子后的第一印象这套题出得可 不简单,很多内容虽然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但是出题人都给予了变形,设置了一些或明或暗的陷阱。在改卷的过程当中,学生的答题情况印证了我的这一看法。很多我们觉得已经讲过,而且重点强调过的知识点,学生答得并不理想。有的孩子甚至整个大题只得到一两分,这让我有点难以接受。下面就此情况简单分析如下: 首先:我觉得高一必修一的内容尤其是前两单元的内容太难了,而我们的课程又相对较少。在跟,小胡,老房,吴老师,他们几个交流的时候就了解到,他们光讲课的时间就不太够,更甭提给学生评讲作业了。我相信大多地理生在课堂上知识点都听懂了,但是这部分内容就像地理一样,需要多练,才能把真本领学到手。所以因为时间问题,学生这部分的内容掌握的并不是特别扎实。另外,因为课程安排得比较紧,所以期中考试之前并没有多少复习时间,我记得他们只有两节课的复习时间,很难复习什么内容。所以在这次考试当中表现出来就是很多第一单元的东西,学生答普遍不理想。 其次:刚刚到高中,很多学生对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地理上刚刚一上来,就是

最难的地球运动部分,很多学生一上来就有点懵,而我们的课时又相对较少,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时间深入得去讲。学生在初中时也根本不会意识到地理能这么难,在意识上还是把地理归为背记得文科,其实,高一的地理完全是理科。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包括有些学生的学习地理的信心都已经基本上丧失。 第三:很多学生有马虎大意的毛病,比如综合题的第31题,初始卷并没有标阴影部分。广播里补充了新的阴影后,很多学生做的答案刚好和正确答案相反,肯定是把阴影部分标错了。综合题第二题让学生标气压带和风带的名字,我刚拿到这张卷子的时候觉得这个题简单,学生应该答得不错,可是改卷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写得气压带和风带的名字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像这种术语是必须要准确填写的,可见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特别认真,没有把握住地理学科的脉。综合题34题第2小题前面有三个字“半年后”,东亚和南亚各地刮什么风;很多学生都只看地图,而没有看到这三个字,结果填写的答案大都和准确答案刚好相反。 高一地理很难,而且知识点比较繁复。但是这一部分恰恰又是我们以后其他部分地理的基础,所以就算是难也必修加强。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们得慢慢地培养他们各方各面地理的能力,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总结】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

高三一模政治质量分析

2015年2月高三一模 文综政治试题质量分析 现将2015年临潼区高三模拟检测文综政治试题本身和评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答题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2015年临潼区高三模拟检测文综政治试题紧扣课本基础知识,联系学生实际,比较全面的考察了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覆盖面全。从试题结构、题型、题量看均与高考一致,试卷难度系数为0.46,客观题难度系数0.52,主观题难度系数0.40。较各科来说,政治科难易程度适中。文综政治部分满分100分,全区政治科考生1824人,平均分46.82分,最高分86分,最低分0分。80分以上18人,85分以上翟江学校有1人,80分以上华清中学有8人;翟江学校及格率最高,华清中学次之。大多数学生的分数集中在50—55分之间。 二、对各试题的分析 (一)客观题部分:共12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学生得满分的有0人,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其中翟江学校、中华清中学、临潼中学、临潼铁中学生客观性试题得分率较高。 第12题,全区各校平均得分0.92。翟江学校、华清中学、临潼中学、化工院中学平均得分在0.90分以上,翟江学校平均分2.21,位居12题平均得分之首。 第13题,全区各校平均得分2.64。翟江学校、鸿门公学、化工院中学、华清中学、临潼铁中平均得分在2.72分以上,翟江学校平均分3.34,位居13题平均得分之首。 第14题,全区各校平均得分0.52。新丰职中、鸿门公学、化工院中学、临潼铁中、翟江学校平均得分在0.60分以上,其中新丰职中平均分1.39,位居14题平均得分之首。 第15题,全区各校平均得分2.48。华清中学、翟江学校、临潼铁中、临潼中学、陕鼓中学平均得分在2.51分以上,华清中学平均分3.07,位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最新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海拔高度 C. 地势起伏 D. 坡面朝向 2. 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 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B. 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 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 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

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选B。 【3题详解】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D。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④增强 B. 升高,③增强 C. 降低,②增强 D. 降低,①增强 4.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 D 4. B 【解析】 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

地理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地理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套地理试卷文字清晰、图表清楚。重点考查了地形、气侯、农业、交通、旅游、环境问题等主干知识,知识覆盖了高二所学各单元内容。着重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能力立意非常明确。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如鸟巢功能的变化、华北平原50多年一遇的春旱。 二、试题得分统计分析: (一)选择题 1.得分统计 2.失误较多试题及原因分析 第1题,部分考生不知道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附近,错误认为在中俄交界附近。 第2题,部分考生错选D,在于对④②两地地方时差异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根据④②两地经度差异可以得出两地地方时相差约4个小时,冬至两地昼长约为6个小时,夏至日昼长约为18小时,冬至日日出地方时约为9点,日落地方时15点,夏至日日出地方时约为3点,日落地方时为21点,则夏至日④地处于黎明时(地方时3点),②地(地7点)处于上午。夏至日日出地方时约为3点,则冬至日④地处于黎明时(地方时9点),②地(地方时13点)处于下午,其他时候④地处于黎明时,②地可能处于正午,但绝不可能处于晚上。

第3题,部分考生错选A,其原因是对我国三个阶梯的划分记忆不清。 第5题,错选B、D较多,其原因在于考生对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理解不透。受地形、纬位置和盛行风向的影响,台湾岛屿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是西部大于东部,在西部中是南部大于北部。 第7题,错得最多,大部分考生错选成D,其原因主要是对“变化幅度”的含义理解不清,变化幅度应该是变化量和原基数之比。 第8题,错选B或C较多,其原因主要是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记忆不清。能大量种植水稻小麦薯类玉米高粱豆类等农作物的省区是黑龙江。 第11题,错选A或C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未能读懂题目要求。 (二)综合题 36.(20分) 考查意图: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重视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比较法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主要有影响气温各地的因素及其影响,影响降水量各地差异的因素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6分 ②地年均温较①地低(1分),因为②地地势比①地高(2分)。③地年降水量小于①地(1分),因为③地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2分)。 (2) 6分 ④地地处我国西南,既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本次试卷命题思想,设计思路剖析。 本次试卷,地理考察的知识面广,共30个选择题、4个综合题。考试内容为第一章。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题型的能力。 二、此次考试高年成绩分析。 三、试卷分析及学生存在问题 从上述数据上来分析,可以发现总体上试卷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加上白鹤拳冲去大量课程,上课时间较为破碎,学生明显不适应。地理初中学生很少认真学,底子薄,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上课不认真听讲,平时不复习,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甚至存在明显抄袭现象,导致总体分数差距很大。 综合高一8个班试卷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出以下数据。选择题第1——23题为基础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24——30题为高考原题或者高考模拟题,主要考察晨分线、太阳高度角和时差计算等问题,属于高中地理的难点,一些学生无法取得高分,主要由于这部分失分较为严重。综合题第一题为练习册原题,得分情况较好,第二题考察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点,得分情况尚可,但很多同学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的区别,题目中要求画图很多同学没有看到,白白失分,同时画图很不规范,没有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失分较为严重,第三题考察地球自转俯视图难度相对较大,但和月考综合题第三题类似,月考做过讲解,新题目做了变形,很多同学又不知所措了,得分情况仍然不理想,第四题主要考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关知识点,结合生活实例太阳能热水器问题,学生平时没见过类似题目,导致畏难情绪严重,再加上知识不过关,得分较低,很多同学无法动笔。 四、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针对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开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地理的重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和作图规范性的培养,对部分差生课余进行辅导,争取共同进步。督促学生完成布置的课外作业,及时批改,杜绝抄袭现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促使学生爱学,认真学地理。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5年11月19日 1 / 1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08

2008-2009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指导精神,高二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范围为高考文综所涉及到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及选修一内容。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如第一组题目(1、2题)考查的是地图及“三要素”的基本概念;第二组题目(3、4题)考查等高线的基础知识;第三组题目(5、6题)通过判断某地的位置和两地相对方位考查经纬网基本知识;第四组(7题)考查在经纬网图上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第五组题目(10、11题)考查世界各大陆的面积、平均海拔高度、濒临大洋;综合题32题(1)考海域和河流的名称等。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数值;7~9题的经纬度、运河和等高线等;20、21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要判读出该题并没有强调一定是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等不确定性因素;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34题第(1)小题中的“欧洲西部”、“运河及自然河流组成的河网”就蕴含了经济、气候、地形、河网四通八达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1、2题,地图的“三要素”可以说人人会说,但是否能把地图“三要素”知识与台州市地图和卫星照片结合起来;12、13题,要求学生把有关气温、降水等有关地理要素在地球表面分布规矩掌握了,才能判读出图中三条曲线,而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又需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机结合起来;31题,考查“水能知识”、“筑港条件”及“经济部门”,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32题,有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及衰落(锈带)形成的原因分析,教材上对这个区域的这部分知识讲述甚少,但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区位因素在湘教版必修Ⅲ中有重点讲述,需要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与考试题目有机结合;33题(2)(3)题,考查的区域是非常陌生的地方,需要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评价工厂区位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知识与题目有机结合。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32(2),就是要求根据图中“气压、风速、降水量曲线”说出甲地“气压低;风速(或力)大(或狂风);阴(或阴云密布)、降水量大(或暴雨)”这些天气特点。33(3)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使用的是省教科所制定的试卷。信度相对较高。考查内容集中于第七章“南方地区”。 本卷考查内容具体分布是:第五、六、七章,共三章内容,涉及“中国的地理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权重分布上:第五章占16分,其中单选题3分、综合题13分;第六章占21分,全部是单选题12分;第七章占60分,其中单选题18分,综合题42分(包括“概况”14分、“长江三角洲”14分、“台湾省”14分);综合性题3分,是单选题。 题型两大类,一是单项选择题,二是综合题。 单选题方面。考察知识点和简单应用的单选题居多,难度不大,出错概率不会太高。其中,第1题选项C出现了“内流区”、“外流区”的概念,超出教学范围,易干扰学生答题。另外,第5、7、8、10、11、14题比较典型,需要提醒同学注意。 综合题方面。考点信息全部建立地图上,共包括四幅地图。第一个是四大地理分区。考察区域名称、具体位置、突出特点。第二个是南方地区概况。考察地形组成、气候、农作物种类、港澳概况。其中,对地形组成的考察是难点,教学中没有指导学生对照地图查找。第三个是长江三角洲,考察行政区划、农业特点、临海情况、旅游景点和“同城效应”。其中,“同城效应”的便利条件容易填错(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第四个是台湾。考察地理范围、临近省份、地形(玉山)、资源和经济。其中,“基隆铜矿”一个考察点超出范围。 二、考试组织及评卷安排 本次考试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任课教师自己组考和评卷。考试时间安排在4月28日上午第二场,在本班教室进行,时间1小时。组织考试时,学生在自己座位参加考试,没有调换座位。 评卷时,不再让同学间进行互评,教师对全部试卷逐一进行评判。 三、成绩反馈与分析 根据评卷结果看,本次考试整体成绩比较理想。总分100分,全班平均分79.16分,较之于第一次月考,平均分提升6.66分。20名学生中(岳琪瑶退学),优秀生13人,比第一次月考增加9人;合格生15人,与第一次月考持平。其中最高分98分,获得者王双,平日学习就比较扎实。王衍瑞同学本次考试成绩依然是97分,比较稳定,可以发现,他是很有潜力的,起码在地理学科是这样。另外,张乐、赵岩、张金玉成绩不太理想,应该有提升空间。赵帅基础明显较差,提升难度较大。 四、应对措施和工作思路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在认真备课、注重讲解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应用性练习,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让给学生。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促优、培差。 3、建立知识点复习过关机制。以章节为单位,整理知识要点,印发学生,方便复习,并在每周组织一次过关提问。 4、认真讲评本次试卷。 5、指导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梳理,实现知识系统化、重点明确化、典型题熟练化。

高三地理月考考质量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景谷一中高三年级月考质量分 析(地理) 一、试题分析 1.考查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分析、人口迁移、工业区位因素、世界地理分区的气候、地形分析和规律的理解和综合利用。 2.试题难度属于中等难度。 3.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阅读、地理位置的定位、分析和运用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4.试题具有学科性、实践性、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和能力性 5.试题模式基本与高考试题模式相符。 二、成绩分析 1.第九次月考实考人数168人,及格51人,及格率30.4%,332班及格14人,333班及格12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4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3,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1,335班平均分47,342班平均分53。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5分。70-79分7人,60-69分44人,50-59分55人,40-49分45人,30-39分15人,20-29分2人,0-10分0人。 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6题, 1.第十次月考实考人数171人,及格50人,及格率29%,332班

及格11人,333班及格9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9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5,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3,335班平均分54,342班平均分55。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6分。70-79分8人,60-69分42人,50-59分76人,40-49分39人,30-39分5人,20-29分1人,0-10分0人。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7题。 三、问题分析 1.地理基本概念不清,地理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地理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运用地理知识灵活的。综合的思考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2.利用文字材料、图标等提供的信息条件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的能力较弱,分析并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弱。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对于所要解答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的回归教材相应的知识内容上去分析答题。 4.答题不规范,抄材料、错别字时常出现。 5.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平时做题训练不够,对于新题或生题没有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变通。 6.客观题(选择题)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排除法,出题人的心理,主观题(综合题)答题没有形成规范性、条理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学生在主观题的答题过程中写得很多,对的很少,丢分大。 7.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地理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有的题反复做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

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综合来看,不及格人数较少,但9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也不多,多说学生处于70-80分数段,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是很有潜力培养成优秀生的,所以今后的工作要在稳定及格率的同时,提高优秀率。表一: 题型 选择题(1--25题)50分 非选择题(26--29题)50分 平均得分 得分率 平均得分 得分率 41.5 83% 28.64 71.59% 根据表一情况分析说明:由于本试卷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以书中的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由此看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较薄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培养。通过学生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是由协作校中的##中学出的。主要考查必修1和中国地理,从整个试卷来看,表述图文并茂,试卷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表 述的图象和文字两大系统。试题的综合性较强,试卷中考查学生对 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如果只是凭 借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很难得分的,只有真正通过理解相关知识之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试卷中涉及到的地理图表类型有统计图、气候 类型图、坐标图、景观图、示意图、过程变化示意图、区域局部图等,考查学生阅读图表能力的试题占66分,其中单项选择题有12 幅共占18分,综合题有12幅,共占50分,有的是一图多题,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难易度较难------特别是对我 们的学生来说,思维量较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中的选择题和结合题来看:得分率都不高,特别是选择题得分率偏低,好象学生的答案都是乱猜的;而综合题部分,学生在 答题中缺乏灵活性,得分率只有40%左右。 单项选择题得分率较低的是第3、5、6、10、11、15、16、17、19、20、21、22、24、25题(以地球运动和地球上的水、大气为主)。综合题得分率较低的为第26和28题。从学生的卷面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审题和读图不仔细,区域定位不正确导致失分多。综合题28 题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并不是第28题的难度太大,而是因为学生审 题和区域定位不正确所致。

4、地理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读图与析图能力较为欠缺是大多数 学生面临着的问题,因为不能完全读懂图而导致错误。如何从图表 或是背景资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地理事物、地理现象。 5、答题方法和技巧欠缺,文字表达能力差,特别是不能灵活运 用地理术语。因语言表达不准确规范而失分的现象也较严重。 三、今后的复习策略和建议: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仍然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对照考纲、抓住考点,全面、系统地复 习基础知识,不留死角、盲点,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用新考查方式 进行命题的相关题目。 2、加强训练,培养能力。加强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的教学指导,在平时教学和试题讲评中要注意同一知识的“变位” 和“变式”,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拓展、延伸、发散, 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在举一反三的同时,重视规律性原理, 普遍性法则的教学。 3、加强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复习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图、用图能力的教学,尤其要重视新图,教会学生去 如何判读各类地图。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图文并重”、“图文互换”,教师要多浏览相关试题网站,关注新图题,及时下载后指导 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讲评,教会学生读图。 4、要教会学生审题和答题。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的讲解中,要 注意教会学生审题和规范学生答题,这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以后,在各种 考试中遇到同样类型的题,学生也就会沉着冷静的答出高水平的题,从而为高考加分。 5、复习中渗透热点复习。结合平时的时事热点内容,联系地理 实际内容来考查学生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高三地理组

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中国()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一、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百分比比较表。读表回答1~2题。 地区铁路水路公路 ① ② ③ ④ 1.③地区是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游

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解析:③地区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所占比重都较小,而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公路所占比重最大,这最可能是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 答案: c 2.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 B.煤炭 c.粮食D.铁矿 解析:①地区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小,这最可能是我国北方的黄河中游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故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煤炭。 答案: B 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下图铁路定线是线路起止点和必须经过的城市A、B、c。完成3~4题。

3.综合考虑城市位置、工程量、资源分布、工农业布局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下列选线最合理的是 →B→→D→B→H→c →G→B→I→→B→H→c 4.图中铁路修通以后,城市区域地位提升最慢的是 解析:第3题,A→B→c选线经过不良地质地段、多次跨越大河、还要穿过山峰工程量大;B→H→c比B→I→c 路程要长且要跨越河流。第4题,铁路修通后,A和c成为铁路枢纽,E成为水陆交通交汇点,B是铁路线经过的一个城镇,交通枢纽发展要快。 答案: 川藏铁路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千米,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5、6题考查工业区位。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王利娟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5~6题利用图表分析其数据等;7、8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根据题意计算该地日出时间;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26题中的材料就蕴含了卤虫的生长的地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7、8题,结合题意判断日出时间的计算;9、10题,要求学生把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还有粮食商品率掌握了,才能判读出表中的各个区域;27题,考查俄罗斯沼泽及其河流含沙量等特征,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1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说出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些气候成因。28题(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降水曲线进行定性描述。二、学生成绩和答题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统计 1.选择题答题情况(每小题2分)

根据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pdf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内容涉及初二地理上册前两章: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试题类型两大类:选择题(单项选择)和综合题。试题 重点考查学生对这两章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试题题量 适中,难度不大,考查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注重了学生读图技能和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内容的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图 文并茂,极具现实性、情境性、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答题的专注 力。从整体上看试题贴近学生学习水平,符合地理学科特点,具有基础性、重点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今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和引领 作用。 1.试题覆盖情况 本次试题设计100个评价点,考查面广,突出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联系性特点。选择题共20个题,为40个评价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考查了12个知识点,如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第1——3题)、省级行政区(第4,5,13题)、民族(第6,14题)和人口(第7题)等方面的知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设计了13个知识点,涵盖了地形(第8—11题)、气候(第12、15、16、17题)和河流(第 18、19、20题)等相关内容。20个选择题全面综合地考查了学生对初 二地理前两章的学习情况。综合题共3个题(第21—23题),为60个评价点。第21题是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濒临海洋和国界线方面的知识,共设置了5题,分值是22分,其中1、3、4题是考查学生最基本的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读图技能,难度系数为0,2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读图能力,5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能力,得分较少。第22题关注气候地形和河流,设置了5题,分值是20,其中前2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的掌握情况,3题是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的名称及位置的记忆情况,4、5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读图 和析图的能力,突出考查了地形和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失分较多。第23题考查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1、2、3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分交多。4、5题考查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分较少。 2.难易度分析总体上看,试题不论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学生来说难度 较少,但对前面提到的综合题,则需要学生解答时要具有很好的阅读 地理图表和材料的技能,认真审题析题最为关键。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作答情况选择题总体上来说不难, 除了第4、7、9、19等题学生见过之外,大部分题学生没见过,但考 查的知识都没有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丢分较多的是第5、10、 11、15、17和20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基础 知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掌握。2.综合题答题情况第21题,共5个小题,前四个小题得分率很高,答案就在给出的图中,第5小题的失分率很高。大部分同学几乎不得分,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人民币熟视 无睹,没注意看上面的风景。第22题得分率较高,考查的主要是对地形河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第3小题的要求写出“青藏高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