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胸外科诊疗常规0

胸外科诊疗常规0

胸外科诊疗常规0
胸外科诊疗常规0

胸外科诊疗常规

第一章胸腔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胸部外伤

一、肋骨骨折

[定义]

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

(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

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 (气胸)或实音 (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

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一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2·胸部CT检查:有助于肋骨骨折定位和血气胸的诊断。

[治疗]

(一)单纯性肋骨骨折:胸壁软组织仍保持完整,--般骨折断端无明显移位,骨

折本身无特殊处理,治疗上以止痛为主,防止肺部并发症。

止痛方法有:

1.局部封闭:用1-2%普鲁卡因在骨折部位作浸润注射,每日1-2次。

2.肋间神经阻滞:用1-2%普鲁卡因作肋间神经阻滞,每条神经用量3-5ml,范围除骨折处肋间神经外,并包括其上、下各一条肋间神经,每日1-2次。

3.胶布固定:先清洁胸壁皮肤、剃毛。用7-8cm宽的胶布,在病员深呼气末,自脊柱向前贴在骨折部胸廓上,胶布前后端均应超过中线至少5cm,依次自下而上作叠瓦状敷贴(上、下胶布重叠1/3),贴粘范围包括断肋上、下两条肋骨,一般固定两周。

(二)多根肋骨双骨折:

1.包扎固定法:以厚敷料垫铺于骨折部位,压紧后用宽胶布固定,并用胸带捆扎。

2.骨折内固定法:骨折端可用钢丝扭住或钢板螺丝钉固定。

3.胸壁外固定牵引法:在局麻下以不锈钢丝或布巾钳穿绕胸壁软化区的肋骨作持续牵引固定1-2周,骨痂形成后拆除。

(三)开放性肋骨骨折:彻底清刨,切除挫伤严重的胸壁软组织,异物和碎骨

片;切除骨折端小段肋骨,以免骨断端摩擦疼痛 (应保护骨膜),合并胸膜破裂者须做胸腔闭式引流术。

[治愈标准]

1.症状减轻。

2.局部压痛减轻。

3.无其他并发症存在。

二、血胸

[定义]

胸膜腔内积血称之

[诊断]

(一)病史:

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

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气管向健侧移位,伤侧叩诊浊音,呼吸音降低。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可明确血胸范围,或是否合并肋骨骨折,气胸,金属异物存

留等。

2.胸腔穿刺:抽出积血,即可确诊。

[治疗]

(一)非进行性血胸:一般少量血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穿刺抽吸,若积血量

较多而病情稳定者,应早期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取积血,促使肺膨胀,

改善呼吸功能,但每次抽吸量不宜超过10OOml,必要时给输血等治疗,

为了便于观察有无进行性出血,宜早期行闭式胸腔引流术,有效地排净

胸腔内积血,促使肺膨胀。

(二)进行性血胸:闭式胸腔引流量持续3小时,每小时超过2OOml,即有

进行性出血;首先输血,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

时剖胸探查,寻找出血部位,予以止血处理。

(三)凝固性血胸:最好在出血停止后数日内剖胸,清除积血和血块,以

防感染或机化。对机化血块一般在伤后4-6周进行纤维组织剥除术。

(四)血胸感染按脓胸处理。

[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体温、血象正常。

3.胸腔积血已抽尽或经引流排出。

4.X线检查示胸膜腔无积液,肺扩张良好。

三、气胸

[定义]

胸腔内积气称之

[诊断]

(一)病史:

有胸部外伤史。伤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二)体格检查:

1·胸膜腔有大量气体,可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钳,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气管移向健侧,伤侧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开放性气胸可见胸壁创口与胸膜腔相通并有气体进出创口的响声。

3·张力性气胸的病人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休克,气管移位,可有皮下气肿。

(三)辅助检查

l·X线检查:可见伤侧肺萎陷,纵隔向健侧移位,有时合并血胸。

2·胸腔穿刺:抽出气体。张力性气胸时有高压气体向外冲出(测压力在O以上)。

+l5cmH

2

[治疗]

(一)闭合性气胸:少量气胸,肺萎陷在30%以下,症状轻微者,可暂时观察,

待其自行吸收,肺萎陷超过30%或症状较重者,应行胸腔穿刺抽气。

(二)开放性气胸:胸壁有穿入性的伤口,应立即用厚实敷料搭封盖,包扎,

然后积极作清创缝合,并作胸腔闭式引流。

(三)张力性气胸:应立即于胸膜腔内插入穿刺针排气,然后进行胸腔闭式引

流。胸腔内器官组织损伤严重者应作剖胸术进行处理。

「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胸壁伤口愈合。

3.X线检查:气体消失,无积液,肺扩张良好。

四、严重的胸外伤

如支气管断裂、进行性血胸应剖胸手术治疗,肺挫伤应呼吸机支持治疗。第二节食管癌

[定义]

食管粘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诊断]

(一)病史

1.早期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摩擦感、刺痛、微痛或异物停留感。开始是间歇性的,以后逐渐变为经常性。

2.随着病变的发展,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为持续性、进行性的。

甚至可能滴水不入,呕吐等。

3.晚期因肿瘤的外侵、压迫、转移,可出现胸背持续性疼痛,声音嘶哑、呛咳等。

(二)体格检查

1.早期病人多无明显体征,随病情发展,进食困难逐渐加重,出现消瘦、贫

血及脱水等。

2.晚期病人呈明显恶液质。肿瘤若转移,可出现锁骨上等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腹部包块等。

(三)辅助检查

1.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人。

2.食管钡餐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早期粘膜纹理增粗、中断和迂曲,进而可见病变部位充盈缺损、龛影、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近段食管扩张等,部份病人可见肿瘤之软组织阴影。

3.食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粘膜粗糙、溃疡、肿物及病变的范围,并进行活检,确诊。

4.食管CT检查可以了解食管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外侵程度,远处器官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前进行TNM分期、制定诊疗计划有一定意义。5.食管腔内B超检查可以了解食管癌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脏器关系,癌瘤侵犯食管及外侵深度、附近淋巴结是否肿大能够显示,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

6. 还应进行腹部B超、CT等检查以排除和了解是否有其他部位或远处脏器的转移。

[治疗]

(一)外科治疗

食管癌一旦诊断明确,病变属于0、Ⅰ、Ⅱ、及若干Ⅲ期者,在病人周身情况许可时,可争取外科治疗。

1.术前准备:术前还应进行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的检查,以判断病人能否耐受手术。(1)了解心肺功能,常规摄胸片、心电图检查心、肺、及肝、肾功能测定。必要时行心脏B超,Hotter等检查。常规测定尿糖及血糖以排除糖尿病。(2)注意口腔卫生,并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改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2.手术原则:

(1)在病变比较局限的情况下,应力求彻底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性切除。要求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有足够的食管切除长度和充分的淋巴结和食管旁结缔组织的清扫。一般胸下段食管癌应行主动脉弓上吻合术,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应行颈部吻合术。食管上下缘切除长度一般应距离病变边缘5cm以上。

(2) 代食管的脏器常用胃,若胃有病变或已被切除,可选用结肠或空肠。

(3)在病变已有广泛转移或明显外侵 (T。)并经探查判断不可能进行根治性切除的情况下,则应争取姑息性切除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的。术后再进行可能的放射或药物治疗。行姑息性切除时应避免切开或切碎肿瘤组织而加速医源性肿瘤的扩散转移,并应力求减少肿瘤残留体内,可能时应放置金属标记,作为术后放射治疗时定位参考。

(4) 在肿瘤已明显侵入周围器官形成冻结状态确定不能切除时,则应根据病人吞咽困难的程度、全身和术时情况等考虑是否进行减状手术 (如食管胃分流吻合术,胃或空肠造瘘术,食管腔内置管术等)或中止手术。梗阻的病人

还可经胃镜进行激光治疗,减轻管腔狭窄,解决进食。

3.术后处理:(1)鼓励、帮助病人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肺部感染的发生。(2)注意血压、脉博,保持胸腔引流通畅。(3)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充足的营养。(4)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

(二)放射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或任何原因不能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切除不

彻底的病人。

(三)化学药物治疗:食管癌对化疗相对不太敏感,缓解率低,缓解期短。常

用有健择、顺铂等。复方天仙丸、贞芪扶正冲剂等中医、中药、中成药对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第三节贲门癌

[定义]

发生于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癌

[诊断]

(一)病史

1.早期病人常于饭后出现上腹不适或饱胀感,亦可有上腹,微痛及烧灼感,食欲不佳。可误认为溃疡病或胃炎,但按溃疡或胃炎治疗无效。

2.肿瘤累及贲门口时,进食出现阻挡感,且程度逐渐加重出现迸行性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明显。

3.隐性出血是贲门癌的常见征象。有些可出现急性大出血、呕吐或呕血。

4.肿瘤侵及后腹膜或胰腺时,有腰背部持续性疼痛。

5.晚期出现消瘦、恶液质。

(二)体格检查

1.早期病人无阳性体征。随病情的发展,病人消瘦、贫血浮肿。晚期病人出现恶液质。

2.晚期上腹部可触及包块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肛门指诊可触及肿物。有肝大、腹水者,可有肝或腹内转移。

(三)辅助检查

1.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底、贲门处粘膜中断、充盈缺损,胃壁僵硬及食管扩张,甚至可见肿瘤软组织阴影。

2.纤维胃镜可见肿瘤的部位,大小等影象,活检阳性可以确诊。

3.食管拉网法行脱落细胞检查,可查到肿瘤细胞。

4.锁骨上淋巴结等转移病灶活检可以确诊。

[治疗]

(一)诊断明确、病变局限于贲门或部分食管下段及胃小弯垂直部、胃体,能

够手术切除者,应予手术切除上半胃或全胃,重建消化道。

(二)全身情况差、剧烈腰背痛、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严重的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均不宜手术治疗。

(三)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可考虑化学药物治疗。

食管癌 (含贲门癌)疗效标准

(一)治愈:病变切除、食管重建术后,恢复良好,或经放疗后症状消失,局部

病变消退。

(二)好转:食管或贲门癌切除仍残存转移淋巴结,术后情况尚可,通过胃造瘘

管可以维持营养。

附一:食管癌术前准备:(含贲门癌)

(一)全身情况之纠正:

1.补充营养:纠正血浆蛋白,要求总蛋白在5g,Hb在lOg以上。

2.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纠正凝血机制不全。

(二)消化道准备:

1.做好口腔卫生。

2.准备作结肠代食管手术者,术前三天口服灭滴灵0.4g,每日四次,术前一日再加服卡那霉素1g,每日四次。

3.准备胃代食管者,术前一天服灭滴灵0.4g,每日4次,卡那霉素1g,每日四次。

4.胃代食管者,术前一日口服流质;结肠代食管者,术前3日口服流质。

5.胃代食管者,术前晚灌肠一次;如有便秘者,术前二日服果导。

6.准备作结肠代食管者,术前二天每晚肥皂水灌肠一次,术前日作清洁灌肠,术晨生理盐水15OOml,高位灌肠一次。

(三)呼吸道准备

1.如有呼吸道症状、慢性支气管炎,需作痰细菌培养,并积极处理,好转后手术。

2.我励病人作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运动。

附件二:食管癌及贲门癌病人的术后处理

(一)食管癌及贲门癌病人的术后处理与一般胸外科手术后处理原则相同。早期密

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保持胸腔引流通畅,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肺早期扩张。引流管拔除后,如一般情况良好,可早期起床活动。

(二)术后输液及营养:

术后禁食,静脉输液根据病人的体液排出量补给,通常每日用1O%G.S lOOOml,林格氏液500-1000m1,5%G.N.S 500-10O0ml,1O%KCL 30-40ml,并给予输血,血浆或人体白蛋白。术后3-4天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由十二指肠营养管 (硅胶管输注流质(输入量由少逐日增多)。随着鼻饲量逐日增多,静脉输液量可逐日减少。

如若病人恢复良好,无发热无胸腔积液等可停止静脉输液。术后8天左右可经口进流质饮食,术后12天可进软食。

(三)抗菌素应用

为预防感染及肺部并发症,术后应用氨苄青霉素 6g iv gtt q·d,庆大霍素24万u iv gtt q·d,待体温正常后2-3天停药。

(四)注意防治术后并发症:如肺炎、脓胸,吻合口痰、乳糜胸等。

附件三:食管癌国际TNM标淮和分期 (UICCl987)

一、食管癌的T(原发肿病)分级标准:

Tx 原发肿病不能测定

To无原发肿病证据··

Tis 原位癌

T1肿病只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肿病侵及肌层

T3肿病侵及食管纤维膜

T4肿病侵及邻近器官

二、食管癌的N(区域淋巴结)分级标准: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测定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定义:

颈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胸段食管癌:纵隔及胃周淋巴结,不包括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三、食管癌的M(区域以外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远处转移)分级标准:

Mo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四、食管癌的TNM分期标准:

O期Tis No Mo

No Mo

I期T

1

Ⅱ期a T2 No Mo

T

3No Mo

Ⅱ期b T1No Mo

Mo

T

2N1

Ⅲ期T3N1 Mo

T4 任何N Mo

Ⅳ期任何T 任何N M1

以上分期以病理检查为依据,应以P TNM分期为记号。

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定义]

是一种食管功能运动障碍性疾病,是食管蠕动缺乏及下段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为特征

[诊断]

(一)病史:

1.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

2.早期为间歇性吞咽困难,胸骨后闷胀疼痛、呕吐,症状时轻时重,常与情

绪有关。晚期因严重吞咽梗阻,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3.部分病人有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二)体格检查:常无阳性体征,病程长及严重吞咽困难者,可出现消瘦。

(三)辅助检查:

1.X线食管钡餐检查:钡餐通过贲门受阻狭窄,呈鼠尾形或漏斗状,但粘膜光滑,其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延长,严重者呈"S"形或"Z"形,有食物潴留。

2.内窥镜检查:见食管腔扩大,贲门口狭窄,但粘膜光滑,镜管可通过,半数以上病例食管腔内食物潴留,1/3病例有食管炎表现(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少数可见癌肿,除怀疑癌肿外,不作活检,以免影响手术。

3.食管测压检查:食管体蠕动减弱或消失,贲门部压力增高,下段括约肌不随吞咽动作而松驰。

[治疗]

一、症状轻者,病人可自寻找出使食物能通过贲门的办法,如细嚼慢咽,食

后饮水,以水的重力作用冲压使积存于食管内食物通过狭窄部,或进食时采取不同体位使食物进入胃内。无效者可用气囊、水囊或钡囊等扩张食管。

二、症状重者,施行贲门肌层切开术及胃底折叠或包绕术,即经胸或经腹切

口,纵形切开食管肌层使粘膜膨出,再将肌层粘膜分离达食管周经的1/2,肌层切开长约8-10厘米,其中食管下段占4/5,为防止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将胃底折叠或包绕肌层切开后的粘膜膨出部。

三、病程长,吞咽困难严重及中下段食管明显扩张 (横经超过5cm),延屈者,

应施行食管切除后正常食管与胃吻合术。

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定义]

胃的一部分经横膈的食管裂孔凸入胸腔而引起的症状。

[诊断]

(一)病史:

1.多见于婴幼儿或中老年人。

2.呕吐、反复咳嗽、呕血、拉黑粪,烧心。

3.食管旁疝如发生嵌顿,绞窄出现剧烈疼痛。

(二)体格检查:婴幼儿发育差及营养不良、贫血。

(三)辅助检查:

1.X线食管钡餐检查:膈上出现疝囊,食管裂孔扩大并有胃粘膜进入膈上,可见钡剂返流入食管。

2.食管测压检查:食管下括约肌区压力下降。

3.内窥镜检查:齿线上移,膈裂孔压迹与齿线间距加大,胃角变浅,贲门口扩大或松驰,食管腔内见到胃粘膜,食管下段炎症表现(充血、血管纹理模糊,粘膜糜烂、溃疡),可见胃液返流入食管。

4.连续食管PH监测,食管下段PH<4。

[治疗]

(一)症状轻者可口服制酸剂、胃复安或吗叮啉减少胃酸,增强食管及胃蠕动

能力,促进胃内容物排空,减轻胃返流。

(二)手术适应证:

1.症状持续,内科治疗无效。

2.因返流性食管炎引起呕血,拉黑粪,食管狭窄或癌变。

3.手术方式:施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经胸或经腹切□手术包括,将疝还纳入腹腔,固定滑动疝囊。重建食管胃结合部功能(胃底成角术或胃底折叠术)。

缝缩食管裂孔肌脚及胃底与膈顶固定。如已出现食管下段狭窄,可先行扩张或激光治疗,无效则施行食管部分切除后食管胃吻合术,食管与胃底侧侧吻合术或结肠代食管术。

第六节肺癌

[定义]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

(一)病史

1.早期症状:早期多无症状,高年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干咳),痰中带血或伴胸痛、反复同一部位的肺炎,应高度怀疑肺癌。

2.肺外症状:部分病人合并肺性骨关节病(关节疼痛、肿大、杆状指征),非转移性神经肌肉症状(多发性肌炎、肌无力、外周神经性感觉及运动障碍)及非转移性代谢性紊乱 (柯兴氏征、高血钙、低血磷、男性乳腺肥大)。

3.晚期症状:肿瘤外侵或转移合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声音嘶哑、胸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霍纳氏综合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肝、骨、脑等脏器转移征象。

(二)体格检查

1.早期多无阳性体征。

2.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贫血及肿瘤压迫或转移出现相应的体征 (见上述病史3)。

3.部分病人出现肺外症状的相应体征 (见上述病史2)

(三)辅助检查

1.X线胸部检查:中央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肺门团块阴影,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周围型肺癌表现肺内有孤立性阴影,典型的肺内阴影呈分叶状或/和合并有短毛刺。部分病人有胸膜皱缩“V”宇征,胸腔积液,癌性空调多为厚壁、偏心性,内壁不规则的空洞。弥漫型 (细支气管一肺泡癌)多是双肺弥散小结节或点片絮状影。如膈神经受累则出现横膈上抬,运动缓慢,吸气时膈肌上升。

2.痰脱落细胞检查及胸水癌细胞检查阳性者可确诊。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心型及周围型病变已累及亚段时可见肿物,支气管冲洗液及组织刷检找到癌细胞,支气管病变活检阳性者(找到癌细胞)均可确诊。

4.经皮针吸活检:周围型肺癌细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阳性者可确诊。

5.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活检或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可确诊。

6.胸部CT及CT-PET检查:有助于确定病灶范围,数量及性质,发现X线难以见到的心脏后,大血管及纵隔部位的肿瘤,了解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静脉注射肺扫描阳性者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7.放射性核素检查:构椽酸67G

a

99T。全身骨扫描有助于骨转移的诊断。

8.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判断病变的性质、位置、形态,有无纵隔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价值。

9.血卟琳衍生物一激光检查:用血卟琳衍生物(HPD)2.5-5.O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后,在48-72小时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用激光刺激,则肿瘤部位能发射红色荧光。有助于肿瘤的定位与治疗。

1O.B型超声检查:接近体表或伴有胸水时超声可探及肿瘤边界轮廓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匀,并对胸腔积液有定位和一定的定量作用。

A、CEA等检查。

11.免疫学与血清学诊断:胸水、支气管冲洗液、血清I

g

12.剖胸探查取活组织及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肺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全身健康情况,肺癌的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期等加以全面分析,然后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但手术,放射和化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获得满意的疗效,应采用适当的综合治疗措施。

(一)手术治疗

除Ⅲb、IV期肺癌及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应首选手术切除,再依据不同的期别、病理组织类型,酌加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指征,方案有待临床实践不断修正完善。

1.病例选择

(1)无远处转移(M。)者,包括无肝、脑、肾上腺、骨等部位转移。

(2)肿瘤部邻近组织,如胸膜、胸壁、气管,胸内大血管,食管等末受严重侵犯。

(3)无严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内心绞痛发作者。

(4)无重症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者。

(5)下列病例一般应慎作手术或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①年迈体弱,心肺功能欠佳者。

)。

②转移对侧或锁骨上淋巴结者(N

3

③小细胞肺癌除Ⅰ期外,宜先行化症或放疗而后再确定能否手术治疗。

2.剖胸探查术指征:

(1)无手术禁忌症,明确诊断为I、Ⅱ、Ⅲa期肺癌者。

(2)经各种检查仍不能排除肺癌者,可行剖胸探查术,术中病理切片检查以定

性。

3.肺癌手术切除的命名与含义:

(1)姑息性切除 (P):凡手术切除时,胸腔内仍有残存癌(病理组织学症实)或手术时认为切除彻底,如支气管残端肉眼观察正常,但显微镜下有残存癌细胞者,称为姑息性切除术。

(2)根治性切除(R):指原发癌切除 (支气管残端无癌细胞残留),转移淋巴结

完全切除干净。把根治术分为四级(指手术清除淋巴结的范围):

根l(R

1

):原发癌和1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2(R

2

):原发癌和1、2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3(R

3

):原发癌和1、2、3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4(R

4

):原发癌和1、2、3、4站淋巴结切除者。

4.肺癌术式的选择:

(1)局部切除术:是指楔形癌块切除和肺段切除,对于体积很小的原发癌、

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者,均可考虑作肺局部切除术。

(2)肺叶切除术:对于孤立周围型肺癌,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无明显淋巴结

肿大,可行肺叶切除术。若癌累及两叶或中间支气管,可行上、中或中、下叶两

叶肺切除。

(3)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和楔形支气管肺切除术:右肺上、中叶肺癌,左上叶

肺癌,癌瘤位于叶支气管,且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可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

如末累及叶支气管开口,可行楔形支气管肺叶切除。

(4)全肺切除术:凡病变广泛(跨叶),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时,可根据

病人心肺功能慎重考虑行全肺切除,但尽量不作右全肺切除。

(5)隆突切除和重建术:肿瘤超过主支气管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时:

A 可作隆突切除重建术或袖状全肺切除。

B 若还能保留一叶肺时,则力争保留,术式可根据情况而定。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用于下列情况:

(1)非小细胞肺癌如术前估计瘤体较大手术难以切除,可作术前放疗,手术宜

在放疗后进行。

(2)肺上沟瘤侵犯胸壁。

(3)有N

1、N

2

的小细胞肺癌虽然经化疗有效,但估计范围较大手术有困难,应

加术前放疗。

2.术后放疗,用于下列情况:

(1)手术标本支气管残端有癌细胞,术后应尽早作放疗。

(2)术中因病变侵犯广泛或淋巴结转移而未能全部清除,估计有残留病灶,应局部置金属标记以备术后放疗。

3.肺癌骨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经放射治疗可抑制其发展及止痛作用。

(三)化学药物治疗

1.术前化疗,适合于下述情况:

已证实为小细胞癌的N

1、N

2

患者,应术前化疗或加放疗,争取获得手术指征再

考虑手术与否;对少数非小细胞癌范围虽广泛,进行化疗获得部分缓解后,也可再争取手术治疗。

2.术后化疗,适合于下述情况:

(1)小细胞肺癌手术后均应采用化疗。

(2)非小细胞肺癌的Ⅱ和Ⅲ期病人术后应作化疗。

(3)Ⅰ期非小细胞癌 (N

)的术后化疗尚在研究中,但为针对已在组织着床或

存在于血管或淋巴道内的癌细胞,仍可考虑术后化疗,尤其是腺癌和癌细胞分化差者。

3.对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可采用化疗。

4.一般选用2~3种作用不同周期的抗癌药物联用,间歇、短程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卡铂,顺铂,鬼臼乙叉甙,健择、诺维本、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氨甲蝶岭等药静脉注射。有脑转移时可加用环已亚硝脲;并发胸腔积液时,须待胸水排尽后选用卡铂 (或顺铂),丝裂霉素或环磷酰胺注入胸腔。化疗药物有一定毒性,能降低机体免疫机制,在治疗中病人无法耐受用药量应适当减少。

5.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经股动脉插入支气管动脉导管,再插入分布于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缓慢注入卡铂(或顺铂),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等药物,每二周一次,根据病情灌注2~4次,适用于:

(1)不适合手术及不能耐受手术的肺癌病人。

(2)较大的肿瘤,估计手术切除有困难,可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复查,再决定是否剖胸。

(四)胸腔热疗

针对伴有恶性胸水的晚期病人,可以达到减少或消灭胸水,杀灭部分癌细胞,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效果。

(五)激光治疗

静脉注射血卟琳衍生物后经纤维文气管镜检查,对准部位用激光进行照射,可使支气管腔内癌灶部分消失,可用于:

1.气管、支气管早期癌。

2.术前治疗,扩大手术适应征,缩小手术范围。

3.晚期癌的姑息治疗,使闭塞的支气管重新开放,改善呼吸功能。

4.高龄、心肺功能差不宜手木者。

(六)冷冻手术治疗

甩液氮冷冻肺癌病灶,使癌组织坏死,摘除后瘤床再行冷冻,以消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主要适用于:

1.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周围型肺癌。

2.原发灶已控制的转移性肺癌。

3.剖胸探查不能切除的肺癌。

(七)免疫治疗

、干扰素,短小棒状杆菌,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非特异免疫治疗,如OK

432

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LAK细胞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八)中医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是扶正法邪,可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肺癌的疗效。

[疗效标准]

(一)治愈

1.根治性切除,病人恢复良好。

2.放疗后肿瘤消失或明显缩小3/4以上。

(二)好转

1.姑息性手术或单纯癌切除,症状好转者。

2.经放射或化疗等治疗肿块缩小,临床症状改善。

附:一、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OC)新修订的肺癌TNM分期

原发肿瘤(T)

T X1:从原发肿瘤无法评估,或仅在痰或支气管痰液中证明有癌,影像学或内镜检查看不见。

T。:无原发肿瘤证据。

T IS:原位癌。

T1*:肿瘤≤3cm,在叶支气管或以远无局部侵犯,被肺、脏胸膜包绕。

T2:肿瘤>3cm,在主支气管(距隆突≤2cm);或有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影响肺门,但未累及全肺;侵及脏层胸膜。

T3:肿瘤可以任何大小,位于主支气管(距隆突≤2cm);或伴有累及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侵及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或心包。

T4:肿瘤可以任何大小,同侧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散在肿瘤结节;侵及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凸或有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N X:不能确定局部淋巴结受累

N。: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转移到同侧支气管旁和(或)同侧肺门(包括直接侵入肺内的淋巴结)淋巴结。

N2:转移到同侧纵隔和(或)隆凸下淋巴结。

N3:转移到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 X:不能确定有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非原发肿瘤所在肺叶内出现肿瘤结节)

TNM分期:

0期: (TisN。M。),

1a期: (T1 N。M。)

1b期: (T2 N。M。)

Ⅱa期: (T1 N1 M。)

Ⅱb期: (T2 N1 M。 T3 N。M。)

Ⅲa期: (T3 N1 M。 T1-3 N2 M。)

Ⅲb期: (T4 任何N M。任何T N3 M。

IV期:(任何T 任何N M1)

*不多见的表浅肿瘤,不论其大小,局限于支气管壁,即使在主支气管仍属T

(三)分期依据:

依据不同,分期尚有区别。

(1)临床诊断分期 (E TNM): 指非手术或非组织学证实者。

(2)外科评价分期(S TNM): 指经外科开胸探查或/和活检可勾划出病变范围者。

(3)手术后病理分期(P TNM): 指有完整的病理标本及病理检查结果,如有残留肿瘤需作记录,用“R”标明,无残留肿瘤标为Ro,显微镜下见到残留灶为R1,肉眼可见为R2并要写明残留部位。

(4)再治分期 (R TNM): 治疗失败者再给予其他治疗者,此时常为CTNM。

(5)尸检分期 (A TNM): 分期依据均来自尸检解剖。

备注:

(一)凡一侧肺内有一个以上病灶,指最大者的直径计算。如为散在粟粒样灶,不论同侧或对侧,均以M1 论。

(二)T4 中有关侵犯大血管的一项,指侵及主动脉,腔静脉和肺动脉总干。

(三)分期依据中完整切除标本者为P TNM,未能完整切除标本或外科探查者STNM;如病理分期和外科分期不符,可分开写。

(四)组织学,细胞学证实的肿瘤分类中,G3-4皆归入未分化。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包括分化良好,中度分化或末分化,分别用G1、G2和G3-4表示。

附二、肺癌胸腔内淋巴结分区站别

(一)淋巴结分区:

最高纵隔淋巴结1区最高位上纵隔,气管前淋巴结

2区气管旁淋巴结

3区气管前,气管后或后纵隔和前纵隔淋巴结

主动脉区淋巴结4区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淋巴结(包括奇静脉淋巴结) 5区主动脉下淋巴结

6区主动脉 (升主动脉)旁淋巴结

低位纵隔区淋巴结

7区隆突下淋巴结

8区隆突下食管旁淋巴结

9区肺下韧带淋巴结

10区肺门 (主支气管)淋巴结

支气管肺明淋巴结11区肺叶间淋巴结

12区叶支气管 (上、中、下叶)淋巴结13区段支气管淋巴结

14区段以远支气管淋巴结

(二)淋巴结划站:

淋巴结的站别是依据淋巴结距原发灶的远近而划定的,近者为第一站,稍远者为第二站,再远者为第三站,最远者为第四站。

第一站:包括12、13和14区淋巴结。

第二站:包括10和11区淋巴结。

第三站:包括4和7区淋巴结。

第四站:包括1、2、3、4、5、6、8和9区淋巴结。

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定义]

是由于支气管壁和周围肺组织的炎症性破坏引起,以咳脓痰及咯血为特征。

[诊断]

(一)病史。有持久反复咳嗽、咳脓痰病史,或反复咯血原因不明。

(二)体格检查

1.局部感染重,肺部可听到哮鸣音,管状呼吸音或大、中水泡音,咳嗽排痰后可减轻或消失。

2.部分病人有杵状指 (趾)。

(三)辅助检查

1.发生感染时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快。

2.脓痰放置后呈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粘液,下层是脓性物和坏死组织,痰涂片或培养有助于确定致病菌。

3.X线检查

(1)胸部平片上多数病人无特征性表砚,少数病人见到肺纹理增粗,呈扫帚状或呈囊形,卷发状圈形阴影,部分病人可见肺不张,肺纤维化或斑片状肺炎。

(2)泛影葡胺支气管造影可以确定扩张的部位、范围,病理类型和有关的鉴别诊断。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主要用于咯血来源不明,怀疑支气管肿瘤,支气管异物加以鉴别;同时可进行支气管造影。

5.胸部CT对囊性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有帮助,尤适于不宜行碘剂造影者。

[治疗]

(一)内科治疗:一般应用于不适宜手术治疗的病例或为手术治疗进行准备。主要为控制感染和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具体措施:

1、抗菌素治疗;

2、体位引流排痰;

3、中药治疗;

4、全身支持疗法。

(二)外科治疗:

1.手术指征

(1)病人症状明显,病变局限,全身条件较好且无手术禁忌症。

(2)双侧病变,但一侧较轻,双肺受累总容量不超过50%的年轻病人,可以一次或分次完成肺切除术,分次手术时,其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3)反复咯血,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明确者,应选择病情稳

定时手术。

大咯血不止危及生命者,应当急症进行抢救性手术,或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

2.注意事项

(1)术前病人排痰量应少于5Oml/24/小时。

(2)宜用双腔气管插管麻醉。

(3)术中尽快阻断病肺气管,以减少脓痰倒流入健肺。

[疗效标准]

(一)治愈: 咯血停止,脓痰消失,病灶已切除。

(二)好转: 感染和咯血得到控制,尚需继续药物治疗者;X片示肺部阴影有吸

收。

第八节慢性脓胸

[定义]

脓性渗出物积聚于胸膜腔内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称为脓胸,分急性和慢性,病程超过3个月常称为慢性脓胸。

[诊断]

(一)病史。绝大多数病人有急性脓胸病史。故长时间消耗、低烧、乏力,全身中毒症状均明显。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常咳脓痰。

(二)体格检查

1.病人消瘦、贫血,精神不振。

2.患侧胸廓塌陷、肋间变窄,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明显减低或消失,脊柱呈侧弯凸向健侧,气管和纵隔偏移病侧,曾作引流术者,胸壁可见瘘管。

3.病程长者可有肝脾肿大并肝功能损害。

(三)辅助检查

1.化验有轻度贫血,血浆蛋白低。

2.肝功能测定有不同程度受损。

3.胸腔穿刺能抽出脓液。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显示患侧胸腔大片致密阴影。

5.必要时可进行支气管碘油造影,了解是否存在支气管胸膜瘘,脓胸范围等。

[治疗]

多需手术治疗,目的是消除脓腔,最大限度保存肺功能。

(一)手术指征

1.经内科正规治疗,病期超过3个月,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且常有反复发作,症状明显。

2.大咯血危及生命,多次咯血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及有继续大咯血危险者。

3.已明确支气管有高度阻塞,感染难以控制者,病人全身状况能胜任手术。

4.与肺结核、肺癌等不能完全鉴别的可疑病灶。

(二)术前准备

1.加强营养,充分改善全身状况。

2.积极纠正贫血、病人血色素应提高到10克以上。

3.抗菌素控制感染,改进脓腔引流,使脓腔排脓降低至最低水平。

(三)手术方式

1.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手术切除壁层和脏层胸膜上增厚的纤维板,使肺得以重新扩张,从而消灭脓腔,并恢复肺功能,此种手术只适于病期不长,肺内无病灶或肺仍可复张者,由于慢性脓胸纤维板较厚,往往与肺和胸壁融合不能完全剥

脱,在剥脱术后若肺复张不完全,应加做胸廓改形术。

2.胸廓成形术:手术切除与脓腔相应的肋骨和壁层纤维板,保留肋骨骨膜和肋间肌,刮除脏层胸膜纤维板上的肉芽组织,清洗后,使胸壁软组织下陷;填塞脓腔,从而消灭脓腔。如脓腔大,除肋间肌外尚可应用游离的带蒂肌瓣作为填充之用。此手术适用于病程较长,肺组织纤维化较重而不能复张者。其缺点是不能恢复肺功能,并造成永久性胸廓畸形。

3.胸膜、肺切除术:慢性脓胸伴肺内广泛病变,如肺脓疡,支气管扩张,严重肺结核或支气管胸膜瘘,宜作胸膜纤维板剥脱并和肺一同切除。如肺切除后遗留残腔,要及时行胸廓成形术。

4.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适用各种类型慢性脓胸以及难以用其它方法治愈者;支气管胸膜瘘者用大网膜填塞瘘口并将之缝合固定于其周围,剩余腔隙用肋间肌瓣严密填塞。

[疗效标准]

(一)治愈:脓腔消除,伤口愈合。

(二)好转,(1)脓腔未完全消除。

(2)症状缓解,一般情况改善。

第九节肺结核病

[定义]

肺部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诊断]

(一)病史:

1.部分患者有肺或肺外器官结核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

2.病情轻者无症状常体检时被发现,部分患者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月经失调等。重症患者可有寒战高热。

3.常有干咳、咯血,咯血量不等,有空洞形成合并感染时出现粘液脓性痰。

4.消瘦、衰弱、贫血、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见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程迁延多年,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

(二)体格检查:

1.部位深、范围小的病变无异常体征,范围大者听诊可有细罗音,尤其在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等好发部位,咳嗽后深吸气闻到细罗音有诊断意义。

2.当肺部广泛纤维化及胸膜粘连肥厚时,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向患侧。

(三)辅助检查,

1.痰结核菌检查为确诊手段,多用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24小时痰浓缩集菌法作抗酸染色检查,必要时做结核菌培养。

2.胸部X线检查,可有纤维硬结钙化,浸润灶和球形病灶以及各种类型的空洞,常为多种性质的病灶混同并存。

3.胸CT扫描可了解纵隔部位有无淋巴结肿大。

4.1:1000O OT试验强阳性或血清抗结核抗体测定阳性有诊断价值。

5.纤支镜检查可直接发现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病损,取材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学检查。

6.血WBC大致正常,重症可WBC降低或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可作病情恶化,好转参考指标。

[治疗]

一、加强营养,适当休息及对症治疗。

二、抗结核药物治疗 (略)

三、外科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1)结核性空洞经抗痨治疗半年后空洞仍然开放,痰菌阳性者,厚壁或纤维厚壁空洞,以及空洞虽有缩小但痰不能转阴者。

(2)结核球或大块干酪病变。

(3)毁损肺的一侧有广泛而不可恢复的病灶,痰菌持续阳性,且有大出血的可能者

(4)结核性支扩。

(5)疑有肺肿瘤或难鉴别的肺内病变。

2.手术禁忌:

(1)肺功能严重障碍,肺通气功能占预计值的45%。

(2)心功能不全。

(3)合并活动性肺外结核。

(4)肝肾功能有严重损害者。

第十节纵隔肿瘤

[定义]

是纵隔部位生长的肿瘤,来源复杂,良性多见

[诊断]

(一)病史,不少病例无临床症状,仅在X线胸部检查时发现。常见的症状是由于纵隔组织或脏器受压所致或因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感染引起的症状。

1.呼吸道症状:

(1)胸闷、胸痛:一般在胸骨后或患侧胸部,剧烈疼痛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及骨格或神经。

(2)咳嗽、咳痰:为气管,支气管受压或肺部炎症所致或肿瘤对胸膜的刺激。

2.神经系统症状:

(1)膈神经受累可引起呃逆和膈肌运动麻痹。

(2)喉返神经受累,可引起声嘶。

(3)颈交感神经受累,可引起霍纳综合征。

(4)肋间神经性肿瘤,可产生相应区域疼痛或感觉异常。

3.感染症状:

肿瘤感染或囊肿穿破到支气管或肺,可引起肺部感染症状。

4.受压症状:

(1)上腔静脉受压:引起上肢、头面部血液回流受阻,该部静脉怒张及颅内、头部、面部水肿。

(2)食管、气管受压,引起吞咽困难及气急等呼吸困难症状。

(3)偶见神经源性肿瘤经椎间孔伸入脊椎管内,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5.特殊症状:

(1)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豆渣样皮脂物及毛发。

(2)支气管囊肿破入支气管,可表现与支气管胸膜瘘相似的症状。

(3)部分胸内甲状腺肿瘤,可能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4)胸腺瘤病人有10~20%伴有重症肌无力。

(二)体格检查:

1.早期病人多无明显体征。

2.随病情发展,出现因肿瘤压迫相应的体征,如上腔静脉受压出现面部,颈部浅静脉怒张,淋巴结肿大;霍纳综合征等。

3.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出现肌无力。

(三)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1)透视:注意肿瘤位置、密度,边缘分界,观察肿块有无搏动,并分清是本身搏动或是被动性搏动,肿块能否与主动脉阴影分离,还应注意肿物是否能随吞咽,呼吸移动。

(2)胸片(包括正,侧位片,分层片):了解肿瘤位置,密度,境界。上前纵隔以胸骨后甲状腺、胸腺瘤多见,下前纵隔以畸胎瘤,皮样囊肿多见,后纵隔以神经源性肿瘤,食道囊肿多见。

2、胸部CT检查:

能较准确显示纵隔肿瘤部位、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了解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

[治疗]

(一)手术治疗:

1.适应症:凡已明确诊断的纵隔肿瘤,除淋巴肉瘤等恶性肿瘤适用于放射,化疗治疗外,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均以手术切除为宜。

2.在以下情况手术切除率低或不能根治,应慎重考虑:

(1)肿瘤侵及食管,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吞钡提示食管狭窄,僵直,不规则等。

(2)肿瘤侵及气管、支气管,出现刺激性咳嗽,气急,血痰,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壁受肿瘤浸润。

(3)出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壁浅表血管扩张。

(4)肺部有广泛转移或侵润。

(5)剧烈疼痛伴血性胸水,胸水找到瘤细胞。

(6)喉返神经受侵,出现声音嘶哑,膈神经受侵出现膈神经麻痹。

(7)侵及心包,出现心包积液。

(8)脊柱破坏或其他远处转移。

3、手术切口,后纵隔,中纵隔及前纵隔较大肿瘤选择胸后外侧切口;前纵隔肿瘤可选用胸前外侧切口,第四肋间进胸,或选用胸骨正中切口;胸腺瘤可选用胸骨正中切口。

4.注意事项:

(1)巨大型纵隔肿瘤手术时,可能由于突然压迫纵隔障,心血管导致血压下降或反射性心搏骤停,因此要求加压辅助呼吸,防止缺氧,术者注意提起肿物,减少对心脏的压迫。

(2)纵隔肿瘤的切除一般先从容易的一面徐徐解剖分离。囊性肿瘤较大,暴露困难或与重要血管粘连紧密时,可先吸除部分囊液可先切除大部肿瘤,最后切除与大血管粘连的部分。肿瘤囊壁必须彻底切除,以防复发。

(3)防止损伤大血管,食管壁,气管支气管壁、膈神经,喉返神经,对侧胸膜、胸导管及脊髓等重要脏器。如肿瘤与这些器官粘连紧密分离困难时,可作肿瘤包膜内分离。

(4)术中必须严密止血,以防止术后大量渗血及继发性出血。

5.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者,术前须测定新斯明应用剂量及间歇时间,肺功能和肌张力。麻醉中避免使用箭毒,术中应酌用新斯的明,术后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二)放射治疗:适用于纵隔淋巴组织肿瘤或其他恶性纵隔瘤未能彻底切除,伴淋巴结转移者。

[疗效]

(一)治愈,肿瘤切除,症状消失,病人恢复良好。

(二)好转:恶性肿瘤经姑息性切除后,症状好转者,或经化疗放疗后肿块缩小,症状改善。

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手术前处理]

(」)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冠心者,术前应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作手术。

(二)胸部透视,除完成各种X线检查外,手术者应争取在术前亲自为病人透视,取得第一手资料。

(三)特殊检查:

1.有食管梗阻性病变者,必要时可作食管镜检查。

2.有支气管、肺部病变者,必要时可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常规心电图检查。

4.某些类型的心脏病可作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等。

(四)化验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血小板、血球压积、血钾、钠、氯、血沉,抗“0”。

(五)估计呼吸功能: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 【诊断标准】 1.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根据家长和看护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黏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作出腹泻病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病程为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 3.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1)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 脱水程度 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丢失体液占体重5% 占体重5%~10% 占体重10%以上 精神状态稍差萎靡或不安极度萎靡,重症病容 皮肤弹性尚可差消失(捏起皮肤回复≥2秒) 唇舌粘膜稍干燥干燥干燥 前囟眼窝稍有凹陷凹陷明显凹陷 尿量稍少明显减少极少甚至无尿 四肢暖稍凉厥冷 脉搏正常快快而弱 血压正常正常或下降降低、休克 (2)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黏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有条件尽量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

【入院指征】 腹泻病患儿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需住院治疗: 1.腹泻病并频繁呕吐; 2.腹泻病并中度以上脱水,并且不能口服补液或口服补液失败者; 3.腹泻病并病毒性心肌炎; 4.腹泻病并中度或重度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入ICU指征】 1.重度脱水; 2.严重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3.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 4.并发中毒性心肌炎; 5.并发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6.出现抽搐、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的症状。 【住院检查】 1.常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感染性腹泻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大便常规:侵袭性感染时,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白细胞,细菌性痢疾时还可见吞噬细胞。真菌感染性肠炎,粪便中科找到菌丝。阿米巴痢疾,粪便可检查出阿米巴滋养体。 (3)尿常规呕吐明显者尿中可检出酮体 2.特殊实验室检查 (1)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可反映出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2)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病毒性肠炎常有ALT、AST、CK、CK-MB等升高。 (3)必要时测粪便还原物和pH值。 (4)病原学检测:①粪便涂片观察是否有真菌孢子和菌丝、寄生虫卵,暗视野观察霍乱弧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性质,粪便细菌培养及细菌药敏和血清型鉴定;②粪便病毒检测可用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粪便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白内障 (一)术前检查与准备 1.眼科入院常规检查 2.验光(双眼) 3.测双眼角膜曲率(电脑测量、手动测量相互参照,必要时可参考角膜地形图测量结果) 4.眼科A/B超检查 5.根据验光(包括对侧眼)与A超测量结果确定拟植入得人工晶体度数(注意A常数) (二)入院医嘱 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普食 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 0、1ml 点术眼 4/日 裂隙灯检查 1/日 临时医嘱: 裂隙灯检查、视功能检查、散瞳查眼底、间接检眼镜检查、角膜曲率、医学影像工作站、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胸正位片、心电图、 (三)术前交待要点 1.手术得目得就是摘除混浊得晶体,植入人工晶体,提高视力。 2.如同时伴有眼底病与其它眼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或不能提高。 3.有可能不合适放人工晶体,最多见得原因就是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术中医生根据情况植入不同类型得人工晶体或不植入人工晶体。 4.可能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水肿失代偿与交感性眼炎,瞳孔可能变形。 5.手术中若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需尽快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6.术后如有晶体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需激光治疗或再次手术。 7.有继发眼内感染得可能,虽然大部分经治疗能够好转,但仍极少数病人由于严重得感染,不仅视力丧失,重者还可能丧失眼球。 8.极少数有眼内驱逐性出血得可能,导致术中眼压突然增高,不能缝合切口,严重者甚至需要当场摘除眼球。 9.术后人工晶体发生排斥反应或偏位,甚至脱落。 10.术后可能仍有屈光不正,需要配带眼镜才能达到最好视力。 11.若人工晶体脱落或偏位严重,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需二次手术。 12.术中与术后发生麻醉与心脑血管意外或全身其它意外危及生命。 (四)术前医嘱: 拟于明日×时×分在局麻下行×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冲洗结膜囊 剪睫毛 冲洗泪道 托吡卡胺眼液 0、1ml 点×眼 1次/10分钟×6次术前1小时 (五) 术后处理: 1.术后3天每天换药,检查术眼视力,观察前房得炎症反应情况,有无前房出血与晶体皮质残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1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A卷) 科室: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3题共用题干)男,45岁。发热、咳脓痰1周,胸片右下背段浸润阴影,用青霉素治疗体温稍下降,但痰量增多,为脓血痰,有臭味。胸片大片浸润阴影中出现空腔。1.治疗中需加用(B )A.红霉素 B.甲硝唑 C.卡巴克洛(安络血) D.祛痰药E.阿米卡星2.治疗2周后,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片空腔缩小,抗生素总疗程一般宜持续( E ) A.2周 B.3周 C.4周 D.6周 E.8周 3.如果作体位引流,应采取的体位是( E ) A.头低仰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坐位 E.头低俯卧位(4~6题共用题干)男性,14岁。晨跑后突感左胸闷、胀痛,气促出冷汗。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唇发绀,呼吸26次/分,左上肺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心率110次/分,律齐。4.最可能的诊断是(D )A.心绞痛B.胸膜炎 C.带状疱疹 D.自发性气胸 E.肋间神经炎 5.对上述患者,为明确诊断最佳检查应选择( B ) A.血常规 B.胸片 C.胸部B超 D.胸部CT E.胸部磁共振 6.为缓解患者上述症状,最佳紧急处理为( D )A.氧疗B.抗生素治疗 C.给予镇静剂 D.抽气减压 E.给予强心剂

(7~10题共用题干)老年患者,两年前诊断肺心病,一周来咳嗽、咳痰、喘息加重,双下肢水肿,体检:肺内多量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肝肋下2.5cm,双下肢水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均增高,血气分析:pH7.335,PaO2 50mmHg,PaCO2 78mmHg,HCO3 34mmol/L. 7.该患者目前不存在下列哪种并发症( E ) A.肺部感染 B.心力衰竭C.呼吸衰竭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8.关于该患者的治疗,下列哪项不恰当(E ) A.控制感染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氨溴索祛痰 D.持续低流量吸氧 E.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9.根据上述血气分析结果本患者应属于下列哪种酸碱平衡失(A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呼性酸中毒代偿 D.呼性酸中毒失代偿 E.代谢性碱中毒10.根据上述结果,最首要的治疗是下列哪项( C ) A.氧疗 B.呼吸兴奋剂C.人工通气 D.积极控制感染E.应用利尿剂(11~14题共用题干)女性,20岁。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3年,每年春季发作,可自行缓解。此次已发作1天,症状仍持续加重,体检: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 11.该患者的诊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重要形式, 就是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形势要求、方便社区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得有效方法, 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走入社区, 走进家庭, 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特别就是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得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与管理,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根据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有关规定, 结合天津市及我区家庭病床现状, 我局组织拟订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旨在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及项目, 为社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连续、便捷得家庭病床服务。 2014 年7 月20 日附件: 《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家庭病床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 准规定了家庭病床服务得定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管理要求等。 2 定义家庭病床服务就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 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得患者, 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 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得一种基层医疗服务形式。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就是居住在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 且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得 3 收治范围家庭病床得收治对象应就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与护理得患者。具体包括: 诊断明确, 需连续治疗得慢性病患者, 因行动不便, 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 并经医师, 确认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 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与治疗, 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其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得非危、重症患者, 需连续观察与治疗, 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 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得患者。 4 服务机构与人员 4、 1 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具备开设家庭病床资质得民营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4、 2 从事家庭病床工作得医生、护士, 应具有注册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资质, 并具有2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能独立工作。 4、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得医师、护士数与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 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 5 服务项目 5、1 服务项目应为适宜在家中开展得诊疗服务, 其提供应以安全有效为准则。应就是 在家庭中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与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得项目。 5、 2 检查项目一般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测血糖、抽血化验等。 5、3 治疗项目一般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尿、吸氧、康复指导、护理指导、针灸、推拿等。 6 常用器材配置 6、 1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装备有适应工作需要得小型、便于携带得诊断、检查、治疗得器材与必要得通讯设备。家庭病床服务应配置出诊包、急救箱(含常用急救药品)。出诊包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注射换药器材及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得器材等。 6、 2 各种器材应保证处于良好状态。 7 建床 7、1 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医疗务机构根据收治范围与患者情况确定就是否建床。确定予以建床得, 应指定责任医师与护士。 7、2 责任医师、护士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建床手续、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责任、查床及诊疗基本方案、收费与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等注意事项, 给予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附录A)。责任医师或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 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附录B)。 7、3 责任医师首次访视应详细询问建床患者病情, 进行生命体征与其她检查, 并作诊断,

内科诊疗常规

内科诊疗常规 一、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史采集】 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 (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 (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 (4)家族史; (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 (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 (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 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 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 3(行心、肺、腹部检查; 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 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 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 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 【治疗原则】 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2(凡舒张压在观察4周未测得,95mmHg者:药物+非药和治疗。 3(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于重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50/90,100mmHg即可。 药物治疗简单的导向: 1(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收缩压不高者--以血管扩张剂为首选; 2(血压高,伴有浮肿者--以利尿剂为主; 3(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增高者--β或a阻滞剂+血管扩张剂; 4(血压增高伴有心率增快者--β阻滞剂为主;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采用二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疗效标准】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脑出血 [定义]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以深部穿通支小动脉出血为最多见。 发病原因:①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②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瘤、脑动脉炎; [诊断] 一、症状 (一)50-70岁男﹥女冬春季多,白昼发病多于晚间;体型:颈部粗短,两肩宽阔、颜面鲜红、五短体材者; (二)使血压升高的因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剧烈运动;(三)前驱症状:(1)剧烈的后侧头痛或颈部痛;(2)运动或感觉障碍;(3)眩晕或晕厥;(4)鼻出血;(5)无视乳头水肿的视网膜出血。 (四)颅内压增高症状:(1)意识障碍(2)呕吐(3)头痛(五)惊厥: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杰克逊发作。 二、体征 (一)血压增高:收缩压﹥26.6Kpa(200mmHg) (二)颅内压增高体征 1、呼吸变深而慢,或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脉搏充实而缓慢,每分钟常在50-60次/分。血压增高。 2、眼底改变 (三)脑膜刺激征 (四)局灶性神经系体征 1、壳核—内囊出血:三偏征: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主侧半球病变) 2、丘脑出血:病灶对侧偏身浅感觉、深感觉缺失;波及中脑者发生系列眼球症状,如“日落眼”等。 3、脑桥出血:突然起病的深昏迷和无预感的头痛,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4、小脑出血: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等。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 (二)颅脑超声波检查:脑中线移位 (三)颅脑CT:高密度出血影,可显示出血部位、大小、邻近的脑水肿带、脑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等。 四、诊断要点 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进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门诊诊疗常规 初诊各项目要填写:年龄,性别,科室, 日期, 联系方式,过敏史 1、详细询问病情、疾病史、家族史,并详细记录。 2、体检: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体检,并详细记录,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对于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患者及时请教上级医生(主治医生以上医生必须给予指导),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交代病情,需要留诊观察时应与急诊室医生或住院部医生联系。如初步判断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立即进入绿色通道。 3、诊断:能明确诊断的要写明;待诊的患者应有初步印象,进一步辅助检查,并向患者交代病情。 4、处方:针对性要强,用药要简单;检查要遵循从便宜到贵,从无创到有创。 复诊填写就诊日期 1、询问病情变化,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做记录。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急性脑卒中诊疗流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TIA 的诊断标准 急性 急性 <4.5 急性脑卒中初步筛查 TIA 内科保守 头部 蛛网膜 内科保守治疗, 有颅 符合急不符合 NIHSS <10,R NIHSS>10,RACE>5, 4.5-8 H (后循环可延长至 基底节区中等 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 脑 出

(1)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5-20 分钟或更长,可反复发作,但症状24 小时内恢复;(2)头部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3)症状恢复后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2、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 可有三偏表现,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主侧半球损害常出现失语,有时出现偏瘫对侧一过性视觉障碍。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常见症状 表现为眩晕、眼震、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交叉性感觉运动障碍,可有猝倒发作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二)辅助检查 发病后做CT 或DWI、SPECT、TCD以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 检测血流变学、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等以寻找TIA 病因。 (三)鉴别诊断 应与局灶性癫痫、美尼尔氏症、晕厥等相鉴别。 二、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脑血管扩容剂

家庭病床相关制度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一、家庭病床的分类 (一)医疗型: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二中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 1、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于住院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2、长时间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 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 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 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二)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三)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开展心理卫生、营养膳食、功能锻炼、疾病防治、家庭医学保健知识指导,培训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作好家庭生活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服务内容及收治对象 (一).服务内容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床、基础护理、输液、注射、输氧(含雾化)、换药、拆线、导尿(含膀脱冲洗)、灌肠(含保留灌肠)、鼻饲、一般穿刺、物理降温、针灸、拔罐、刮莎、中药泡洗治疗、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及标本采集、医疗康复、心理咨询治疗、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二)、收治对象 1、病情适合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2、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的患者。 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患者。 4、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部分妇产科、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病患者。 5、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 对在门诊看病困难而不需要住院的长期慢性病人,要搞好出诊,可不建床。 三、管理规范 (一)建床条件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便 ――200ml ,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垂体后叶素0.3,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0.1,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 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 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RA、PPI、立止血。 2 (3)内镜下止血。 (4)保守治疗无效者急诊手术。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 首先要排出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有活动性出 血,1.0ml?min行血管造影加栓塞治疗。必要时手术探查加术中内镜检查。 贲门失弛缓症 【诊断要点】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题库(终审稿)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 常规题库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便――200ml ,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活动性出血的判断】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垂体后叶素0.3-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0.1-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A、PPI、立止血。 (3)内镜下止血。 (4)保守治疗无效者急诊手术。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 内 科 常 见 病 诊 疗 常 规 肾内科 2015-07-01

目录 一、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疗常规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四、继发性肾小球肾病的诊疗常规 五、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常规 八、肾病综合症诊疗常规 九、血液透析诊疗常规

一、慢性肾衰竭诊疗常规: 【概述】 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慢性肾脏病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治疗,最终将进入到肾脏病终末期而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 【诊断要点】 1、主要表现:在肾功能不全早期,仅有原发病的症状,只在检查中可发现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浓缩、稀释功能减退。若病情发展至”健存”肾单位不能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尿毒症症状就会逐渐表现出来,且症状复杂,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 1)泌尿系统表现:部分儿童患者和大部分成年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可有腰酸困痛,排尿困难,尿潴溜,夜间尿量常多于日间尿量,尿量逐渐减少甚或尿闭等症状。 2)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呕,口有尿臭味,口舌糜烂,严重时可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消化道出血等症。 3)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疲乏、头晕、头痛,可出现下肢痒痛或”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有蚁爬、发痒感,需移动双腿或行走后才舒适),晚期出现嗜睡、烦躁、谵语,甚至抽搐、昏迷。

4)心血管系统表现:常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紊乱。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5)造血系统表现: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晚期多有皮下瘀斑,鼻衄、齿衄甚或发生呕血、便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6)呼吸系统表现:呼出的气体有尿味,易患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 7)皮肤表现:皮肤干燥、脱屑,部分患者皮肤较黑,呈弥漫性黑色素沉着。也可有白色“尿素霜”沉着,并刺激皮肤而引起尿毒症性皮炎和皮肤瘙痒。 8)电解质平衡紊乱:①低钠血症和钠潴留:表现疲乏无力,表情淡漠,严重时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反之,钠的摄入过多则会潴留体内,引起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等。②低钙、高磷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幼年病人会产生佝偻病,成人则出现肾性骨病,如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骨质疏松、骨硬化症及转移性钙化等。③代谢性酸中毒:有轻重不等的代谢性酸中毒,表现疲乏软弱,感觉迟钝,呼吸深长,甚至昏迷。 9)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继发感染。 10)可以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腰痛等体征。 2、检查 1)尿蛋白:随原发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可有轻度至中度蛋白尿和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尤其是蜡样管型。尿比重低或等张,多固定在1.010~1.012。2)血常规:血红蛋白(HGB)常<80g/L,红细胞比容(HCT)常<30%,血小板偏低或正常。 3)血清生化检查: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早期可不高,晚期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血肌酐>133μmol/L。血浆蛋白正常或降低。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可有血钙偏低而血磷升高,血钾、血钠可高、可低或正常。血pH或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降低,轻者在22.0~16.0mmol/L;重者可降至4.5mmol/L以下。 4)肾功能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核素肾图、肾扫描等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 6)其他检查: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B超,有助于病因诊断。 【临床分期】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三篇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三篇 篇一: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一、家庭病床主要为所辖地段区域内的病员提供方便。 二、收治对象包括可以在家庭治疗无危险的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老弱残疾去医院治疗有困难的病员和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但又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病员。 三、收住办法: (一)门诊医师根据就诊者的病情确定需要建床者,或出院病员需康复治疗者,可联系建立家庭病床。科室安排医师对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进行体格检查,办理登记手续。 (二)建立“家庭病床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建床日期、住址。撤床后立即注销。 (三)医护人员按时到家庭病床家查房(每周1~2次)、治疗,并向病员亲属交待注意事项,以取得病员亲属的密切配合。 四、建立家庭病床病历,按“入院记录’”格式要求填写,每次查房或进行治疗后应记病程记录。护理人员按医嘱进行治疗。 五、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家庭病床病员需做各种检查,如化验、X 线等,可由负责医师开写申请单,病员直接来医院交费或记帐后到有关医技科室做检查。

七、医务人员根据病情需要办理撤床、转院手续.并做好月、季、年度统计报告工作。

篇二: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一、家庭病床的分类 (一)医疗型: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二中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 1、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于住院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2、长时间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 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 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 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 (二)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三)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开展心理卫生、营养膳食、功能锻炼、疾病防治、家庭医学保健知识指导,培训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作好家庭生活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服务内容及收治对象 (一).服务内容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床、基础护理、输液、注射、输氧(含雾化)、换药、拆线、导尿(含膀脱冲洗)、灌肠(含保留灌肠)、鼻饲、一般穿刺、物理降温、针灸、拔罐、刮莎、中药泡洗治疗、 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及标本采集、医疗康复、心理咨询治疗、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

常见急诊病种诊疗常规

中医、中西医结合常见急诊病种和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中风病急症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诊断要求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厚味、烟酒等诱 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 二、分级 1、中经络:偏身麻木或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为主症,而无神 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 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三、治疗措施 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一般中经络者一周左右,中脏腑者四周左右。病情 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中脏腑患者头部可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痰涎盛,频繁呕吐者,应取侧卧位(当以软枕垫起腰背臀部45度角)即可o 2、针剂 A、中经络 灯盏花注射液1-2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 丹参注射液10-2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 B、中脏腑 闭证:a、痰热内闭 清开灵注射液30-60m1+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1静滴 醒脑静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 50ml静滴 安宫牛黄丸1--2丸/次 B、痰湿蒙塞。 苏合香丸1--2丸/次 脱证:参附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lOOml静滴 厥脱证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一、诊断要点 本厥脱证非单纯之厥或脱症,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阳气或亡血伤津失血所致的气 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症。 二、分期分级 (一)分期 1、早期:表现气阴耗伤证o 2、中、晚期:表现真阴衰竭或阳气暴脱或阴竭阳脱证。 (二)分级 1、轻度:神清或烦躁不安,手足不温或肢端寒冷,汗出过多,脉沉细(数)无力, 收缩压降低至80mmHg以下,脉压小于20mmHg;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低于平时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考试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考试 一、A1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相应的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第1题急性心包炎胸痛的临床特点 A、疼痛不放射 B、随渗液量的增多而加重 C、前俯位时加重 D、深呼吸时减轻 E、前俯位时减轻 正确答案是:E 第2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高级心肺复苏的措施 A、人工呼吸 B、气管插管 C、除颤 D、建立静脉通路 E、药物 正确答案是:A 第3题诊断冠心病最有价值的侵入性检查是 A、心腔内心音图检查 B、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C、冠状动脉造影 D、心腔内心电图检查 E、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 正确答案是:C 第4题心包积液征(Ewart征)是 A、心尖搏动弱,位于心浊音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扪及 B、左肩胛骨出现浊音及肺受压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 C、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心包叩击音 D、心脏叩诊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E、心音低而遥远 正确答案是:B 第5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错误的是 A、脑栓塞

B、血脂异常 C、年龄 D、吸烟 E、血压 正确答案是:A 第6题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症不包括 A、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 B、有轻度室性心律失常伴左主干或3支病变 C、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D、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 E、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 正确答案是:B 第7题主动脉瓣狭窄的晚期,可见 A、收缩压升高,脉压正常 B、收缩压和脉压均升高 C、脉压升高,收缩压正常 D、收缩压和脉压均下降 E、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 正确答案是:D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之欧阳光明创编

一面瘫 欧阳光明(2021.03.07) 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 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 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 取穴:

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中风是中

心血管内科诊疗常规课件

心血管内科疾病 第一章冠心病 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 【概述】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一、多数的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有以下特点: (一)部位:在胸骨后中下段或心前区,手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 (二)性质:为压迫性、紧迫性或烧妁性的常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三)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时均可诱发。 (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即逐渐加重,3~5分钟内可消失。 (五)缓解方式: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 二、体征:平时一般无体征,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有暂时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 (一)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ST-T波改变。 (二)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ST段下移≥0.1mv,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T波倒置或原有倒置T波直立(假性正常化)。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或ST段水平型下移≥0.1mv并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 (四)动态心电图:出现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缺血性的ST-T改变的心电图有助于帮助诊断。 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CT):静息时心肌缺血区在运动后可显示灌注缺损。 三、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冠状动脉各分支血管狭窄性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四、其他: (一)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二)心脏超声显像,发现心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发作时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等即可作出诊断。 二、鉴别诊断:应与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治疗】 一、发作时的治疗:发作时休息立即可缓解症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数分钟可缓解症状。可考虑应用镇静药物。 二、缓解期的治疗: 可修改编辑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制度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制度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在建立家庭病床和巡诊的过程中,通过问诊、体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家庭病床病历包括家庭病床病历封面、家庭病床巡诊日记记录单、家庭病床病历首页、病程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病例讨论记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家庭护理评估表、护理记录单、撤床小结等。 一、家庭病床病历封面的主要内容:家庭病床号、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现住址、联系电话、主管医生、主管社区护士。医保病 人在封面左下角填写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在家庭病床号上 方填写医保中心号。 二、家庭病床巡诊日期记录单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床 号、地址、电话、及巡诊日期。 三、家庭病床病历首页采用表格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 业、婚姻状况、出生地、民族、病史陈述者、建床日期、记录 日期、联系人、关系、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婚育 史、月经及家庭史、体格检查、诊断、医师签名及日期。其书 写要求及再次或多次建立家床记录、各专科建床记录书写的重 点书写内容及要求参考《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 四、病程记录: 病程记录是指继家庭病床病历首页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 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及情况,重要

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巡视意见,所采取的诊 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以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告知的重 要事项等。病程记录包括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上级 医师巡视记录、阶段性小结、、抢救记录、撤床小结等,具体书 写要求参考《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 五、病例讨论记录: 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科室主任或者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 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疑难、死亡病例讨论 的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讨论地点、主持人、及参加人员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 六、会诊记录、转诊记录: 会诊记录(含会诊意见)是指患者在建床期间需要他科(院) 医师协助诊疗时,分别由申请医师和会诊医师书写的记录。会 诊记录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记录。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 说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他科(院)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会诊医师签名。会诊记录应当有会诊意见、会诊医师的科 (院)别、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 转诊记录是指患者在建床期间由于病情变化需要转出家床时, 经转入单位或科室会诊并同意接收后,书写的转出记录。转诊 记录内容包括建床日期、转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主诉、建床时情况、建床诊断、诊治经过、目前诊断、目前情 况、转诊目的、转诊医师签名。转诊记录需有主治医师以上或 科室主任审阅签名。

n2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2000年11月23日

神经内科门诊诊疗常规 ●初诊各项目要填写:门诊号,科室,日期 1、详细询问病情、疾病史、家族史,并详细记录。 2、体检:血压和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体检,并详细记录,要求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对于病情复杂难以诊断患者及时请教上级医生(主治医生以上医生必须 给予指导),并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交代病情,需要留诊观 察时应与急诊室医生联系。 3、诊断:将明确诊断写在右下部,待诊的患者应有初步印象。 4、处方:针对性要强,用药要简单,无关的药不开。 ●复诊 3、 -询问病情变化,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做记录。 2、将有关辅助检查报告单粘在病历上,并记载在病历中。 3、体检:如血压高应复测血压,相应的内科系统必要体检,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变 化。并详细记录。对于病情复杂仍难以诊断患者应安排会诊以明确诊断。 4、诊断:三次就诊应给与明确诊断。 5、处方:根据病情变化及服药后反应调整用药。 ●取药 3、 -写明诊断,病人是否来诊,有无病情变化。 2、将所取药物写在病历上(如页有所取药物,可写取药同上)。 3、3-6个月患者必需复诊一次。 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TIA的诊断标准 (1)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5-20分钟,但症状24小时内恢复,一般神经功能缺损也恢复。 (2)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局灶症状可较刻板。 2、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诊断标准 可有三偏表现,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主侧半球损害常出现失语,有时出现偏瘫对侧一过性视觉障碍。上述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标准 表现为眩晕、眼震、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交叉性感觉运动障碍,可有猝倒发作及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二)辅助检查 发病后做CT或MRI、SPECT、脑血管超声以了解颅内病变及血流情况。 检测血流变学、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以寻找TIA病因。 (三)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