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概论大纲

文学概论大纲

文学概论大纲
文学概论大纲

第一部分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大纲

一、学习过程评价的本课程的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该课主要介绍文学观念、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的风格、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的源流等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和提高运用文学理论阅读、分析、和评估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以便为学习中外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评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进而达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理论传统,创造性地借鉴外国文学理论精华,培养审美情操,提高理论素质的目的。

二、学习过程评价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课程内容:

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关系

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目的要求

3.学习《文学概论》的具体方法

4.文学观念的嬗变及其原因

5.文学的定义

6.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

7.文学与其它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8.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0.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

11.文学文本

12.文学的语言组织及其层面

1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14.文学形象与文学典型

15.文学意境及其分类、特征

16.文学象征意象及其分类、艺术特征

17.象征意象化的原则和方法

18.叙事作品

19.抒情作品

20.文学的风格

21.文学创作

22.文学接受及文学批评

23.文学的源流

(二)考核要求

1.巩固学生的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 在掌握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文学现象和鉴赏、评论作品的能力。

3.能够把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等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文学

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换和全面发展。

三、学习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

1.学习报告

系统学习本课程的后,在掌握原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融会贯通,结合资料查阅,就文学理论某个方面的问题,作出综述,形成2000字以上的书面学习报告。

2.作品评论

运用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选取某部文学作品,从某个角度,结合资料查阅,写成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学评论或鉴赏短文。

3.对文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思考

可以采取课堂讨论或者书面的形式,就文学现象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辩论,提出并证明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要保证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观点的机会,并形成2000字以上的书面讨论稿。

四、学习过程评价的评分标准

学习过程评价的评分标准也采用分数制度,满分100分。可以按照学生的评价结果分为以下几等:

1.优(90分以上)

观点正确,作品评论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论述充分,资料充实,结构合理,论证有力。

2.良(80—89分)

观点正确,论述比较充分,资料相对比较多,结构不存在很大问题,结论基本合理。

3.中(70—79)

观点基本正确,论述比较充分,资料不很多,结构基本合理,结论较符合逻辑。

4.及格(60—69)

观点不够明确,论述不很清楚,资料缺乏,结构不清楚,结论尚符合逻辑。

5.不及格(60以下)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清楚,没有查阅资料,结构混乱,结论不符合逻辑。

第二部分综合考核部分考试大纲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设置和设置目的

《文学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文学观念、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的风格、文学创作、

文学接受、文学的源流等方面。这些方面构成文学理论的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考试者系统地学习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和提高运用文学理论去阅读、分析、和评估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以便为学习中外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评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理论传统,创造性地借鉴外国文学理论精华,培养审美情操,提高理论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意的。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导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

(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

(二)《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

(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

(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

(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

(三)联系实际,陪样能力

(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三、考核知识点

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分支

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

3.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及其关系

4.《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文艺学;

2.文学史;

3.文学批评。

(二)领会

1.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

2.《文学概论》的性质

(三)应用

1.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

第一章文学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和第二章集中阐释文学观念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很复杂的事物。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学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文学史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解文学与体验的关系,掌握本书的文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概念的嬗变

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

(一)文学四要素

(二)文学活动

二、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一)再现说

(二)表现说

(三)使用说

(四)独立说

(五)客观说

(六)体验说

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

(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四、文学的界说

(一)文学的定义

(二)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内容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

一、文化概念

(一)广义的文化概念

(二)狭义的文化观念

(三)符号一的文化观念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

(一)揭示人的生存鲸鱼和状况

(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四)憧憬人类的未来

(五)学习语言文化

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展

(一)“品质阅读”

(二)“价值阅读”

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源于生活

(二)文学改造生活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一)审美的含义及其现实的条件

(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一)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

(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

一、经验、体验、与文学

(一)经验与体验

(二)体验与文学

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

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嬗变的原因;

3.文化概念;

4.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

5.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

6.审美活动与文学;

7.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区别;

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学者、四要素的名称、四要素的关系;

2.提出狭义的文化概念与广义的文化概念的学者;

3.马克思、恩格斯等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论;

4.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

(二)领会

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联系;

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的内容;

3.文化概念狭义与广义的区别;

4.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几种意义;

5.文学意义是如何被发现的;

6.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

7.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性;

8.文学与体验的关系。

(三)应用

1.结合实例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2.联系实际分析审美活动的三层面;

3.结合实际分析各种不同的文学观念。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集中阐述文学语言组织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存在方式和作用。文章的重点在“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

和“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认识文学文本的层面,理解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掌握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文本

一、文学文本概念

(一)文本

(二)文学文本

(三)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二、文学文本的层面

(一)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二)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三)文学文本层面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

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

(一)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

(二)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

(三)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

二、文学语言组织

(一)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构造

(二)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三)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一、语音层面

(一)语音层面的作用

(二)节奏

(三)音律

三、文法层面

(一)词法

(二)句法

(三)篇法

四、辞格层面

(一)比喻和借代

(二)对偶和反复

(三)倒装和反讽

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一、内指性

二、音乐性

三、陌生化

三考核知识点

1.阐述文学文本;

2.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文本的位置;

3.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存在方式;

4.文学文本与特定的语言组织;

5.语言组织中文学文本隐含的其他方面。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提出这一问题的相关作者;

2.中国古代文论中突出文学文本观的重要学着;

3.西方文论中提出文学文本观的重要作者;

4.文学文本构成层面的名称;

5.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的名称;

6.提出文学语言各种审美特性的作者。

(二)领会

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与联系;

2.文学文本的层面;

3.文学文本语言性的特征;

4.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5.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7.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三)应用

1.结合作品分析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

2.结合作品分析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

3.结合作品分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4.结合作品分析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理解和掌握三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学形象的重

要性和系统性,树立起文学形象的分类观念和多元观念;其二是掌握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及其界定;其三是重点掌握文学形象高级形态即作为艺术至境形态的典型、意境和象征意象的特征及其原理。目的是提高识别不同艺术形象的能力和分析批评艺术形象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形象

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一)艺术世界的有机性

(二)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

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一)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二)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三)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型

(四)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第二节文学典型

一、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

(一)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二)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一)典型的特征性

(二)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

(三)典型的艺术魅力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一)典型环境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第三节文学意境

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

(一)意境论的形成

(二)意境的界说

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一)情景交融

(二)虚实相生

(三)生命律动

(四)韵味无穷

三、意境的分类

(一)刘熙载分类法

(二)王国维分类法

(三)生命律动

(四)韵味无穷

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

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

(一)意象的四种含义

(二)“表意之象”与“审美意象”

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

(一)哲理性

(二)象征性

(三)荒诞性

(四)求解性

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

(一)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

(二)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

(三)“意象应和”的原则

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

(一)寓言式象征意象

(二)符号式象征意象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学形象;

2.文学形象系统;

3.文学典型形象;

4.文学意境形象;

5.文学象征意象。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文学形象定义;

2.哪些重要作者论述过文学典型;

3.哪些重要作者论述过文学意境;

4.哪些重要坐着论述过文学象征意象。

(二)领会

1.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的联系;

2.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3.文学形象系统;

4.文学典型的特征;

5.文学意境的特征;

6.文学象征意象的特征;

7.意象化问题。

(三)应用

1.分析文学典型;

2.分析文学意境;

3.分析文学象征意象。

第四章叙事作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专门讲述叙事性作品。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叙事理论的发展与叙事学的兴起、围绕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把握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

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

(一)传统叙事理论

(二)现代叙事学

二、叙事与叙事作品

(一)叙事的意义

(二)叙事作品

三、叙事的层面

(一)故事内容与故事叙事

(二)叙事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叙事的层面

一、叙述事件

(一)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

(二)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

二、叙述视角

(一)第三人称叙述

(二)第一人称叙述

(三)第二人称叙述

(四)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三、叙述标记

(一)叙述标记和写作意图

(二)叙述标记和人物性格塑造第二节叙述内容

一、故事

(一)事件

(二)情节

(三)情景

二、人物

(一)“扁平”人物

(二)表意型人物

(三)“圆形”人物

(四)典型人物

(五)“性格”人物

三、行动

(一)叙述功能研究

(二)叙事逻辑研究

第四节叙述动作

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

(一)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二)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

二、叙述声音

(一)显在叙述者

(二)隐在叙述者

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

(一)接受活动的参与者

(二)叙述者与接受者

三、考核知识点

1.传统叙事理论与现代叙事学观念的联系与区别;

2.叙述语言;

3.叙述内容;

4.叙述动作,

5.叙述作品的特征。

(一)识记

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

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

3.叙述语言、内容、动作的注重概念和定义。

(二)领会

1.叙事理论从传统到现代;

2.文学叙事的意义;

3.叙事的层面;

4.叙述时间及其意义;

5.叙述角度及其意义;

6.叙述标记及其意义;

7.故事、人物与行动;

8.“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9.作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

10.叙述声音;

11.接受者与真实读者。

(三)应用

1.分析叙事作品的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

2.分析叙事作品故事、人物与行动;

3.分析品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第五章抒情作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着重讲解有关抒情作品的基本问题。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抒情作品的内涵”、“抒情的本质”、“抒情的原则”、“抒情的途径”、“抒情的策略”、“抒情作品的特征”等几个方面。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有关抒情作品的基本内容。要求识记有关抒情作品的基本概念,把握抒情的本质、原则、途径、策略,理解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各类抒情作品的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

一、抒情作品的内涵

(一)抒情作品以感情为本位

(二)抒情作品的内涵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

(一)情感的特点

(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

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

(一)广义情感与侠义情感

(二)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

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

一、抒情的本质

(一)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

(二)抒发情感即穿法情感

(三)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

二、情感的原则

(一)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

(二)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

(三)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

(四)抒情的一般原则

三、抒情的途径

(一)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二)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四、抒情的策略

(一)抒情的语法策略

(二)抒情的修辞策略

五、抒情的传统

(一)抒情传统的形成

(二)不同的抒情传统

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

一、题材与结构特征

(一)题材特征

(二)结构特征

二、意象与主体特征

(一)意象与主体特征

(二)原型意象与抒情母体例示

(三)原型意象、抒情母体与创新意识

三、文体特征

(一)文体的美学内涵

(二)抒情诗的特征

(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

1.抒情作品与情感的关系;

2.抒情的本质、原则;

3.抒情的途径、策略与传统;

4.抒情作品的基本特征。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论述文学抒情的重要作者;

2.文学抒情问题的主要定义;

3.抒情与情感的概念;

4.传达与表现的区别。

(二)领会

1.抒情作品的内涵;

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

3.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

4.抒情的本质;

5.抒情的诸种原则;

6.抒情的途径与策略;

7.中国与西方的抒情传统;

8.抒情作品的特征。

(三)应用

1.结合作品分析抒情作品的特质;

2.结合作品分析抒情的各种原则;

3.结合作品分析事情的途径与策略。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在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文学风格的独创性与多样性、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等四个问题。通过学习明确文学风格是辨识作家个人乃至一种文化的标志,了解文学风格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掌握文学风格的定义和有关论述。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语言形式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切合时呈现的特色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

一、风格的定义

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一)创作个性界说

(二)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

(一)文学三层面

(二)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

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

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

(一)文采

(二)情调

(三)气势

(四)氛围

(五)韵味

二、文学风格的特征

(一)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二)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三)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

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学风格的界定和阐述的种种理论;

2.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构成都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3.文学风格的界说;

4.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

5.文学风格在时代、民族、低于等影响下的文化构成;

6.文学风格的文化表征。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论述风格问题的重要理论家;

2.文学风格问题的诸种概念。

(二)领会

1.文学风格的各种理论内涵;

2.文学风格的定义;

3.传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4.文学风格的言语组织;

5.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

6.文学风格与语言组织;

7.文学风格的特征;

8.文学风格的类型及其审美价值;

9.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流派文化。

(三)应用

1.通过作品的语言辨认文学的风格类型;

2.结合作家与作品说明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3.结合作品说明风格的审美构成。

第七章文学创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集中阐述文学创作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创作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活动,其基本规律和特征是什么。重点在“创作心理要素”与“创作过程”这两个大问题。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的认识,从主体角度深入了解文学作为一种特殊额精神活动所具有的独特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

一、作家的文化修养

二、作家的独特素质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

一、文学创作的主体

二、文学创作的客体

三、文学创作室主客体双向构建的过程

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

一、艺术直觉

(一)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及艺术知觉的异同

(二)艺术直觉对于文学创造的重要意义

二、艺术灵感

(一)艺术灵感的特征

(二)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

三、艺术情感

(一)艺术情感的特征

(二)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四、艺术想象

(一)艺术想象的特点

(二)艺术想象的类型

五、艺术理解

(一)艺术理解与创作目的

(二)艺术理解与选材

(三)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

第四节文学创作过程

一、创作动机

(一)创作动机的构成

(二)床组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

二、创作冲动

(一)创作冲动的特征

(二)创作从动的心理构成

(三)创作冲动的激起

三、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传达

(四)修改与润色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2.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知觉、艺术灵感、艺术情感与艺术想象;

3.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

4.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

5.作家的素养的诸方面。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记住本章所列的重要作家、理论家对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述;

2.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和创作过程的重要概念。

(二)领会

1.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

2.文学创作的课题;

3.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

4.艺术直觉与艺术灵感;

5.艺术情感与艺术想象;

6.创作动机与创作冲动;

7.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

(三)应用

1.结合作品说明作家应具备的素养;

2.结合作品说明文学创作的主客观规律;

3.结合作家创作说ing作家的创作过程。

第八章文学接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理解作品与读者间的文学接受关系以及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运用文学接受的理论,揭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诸种心理现象。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文学的产生、传播、消费、接受、批评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文学接受的

条件、过程、效果的相关理论,了解与掌握文学批评的意义及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

一、消费时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

(二)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

二、文学的消费与传播

(一)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

(二)文学传播发展三阶段

三、文学消费的主动与受动

(一)购买、占有阶段的主动与受动

(二)阅读、欣赏阶段的主动与受动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第二节文学接受及其主客观条件

一、文学接受者的素质

(一)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

(二)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三)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二、作为主体条件的审美心境

(一)接受者的兴趣

(二)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三)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三、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

(一)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二)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三)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第三节文学接受过程

一、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

(一)期待视野

(二)预备情绪

二、接受审美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一)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

三、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

(一)召唤结构

(二)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第四节文学接受效果

一、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

(一)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二)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三)认识空间的拓展

(四)人格境界的提高

(五)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心灵沟通与社会交往

(一)心灵共鸣与文化认同

(二)社会交往

第五节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意义

(一)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二)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

(三)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

二、文学批评的方式

(一)审美体验

(二)理性分析

(三)价值判断

三、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

(二)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文学生产、传播、消费与接收各个环节;

2.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3.文学批评的意义;

4.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的联系与区别;

5.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

6.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

7.文学接受的过程;

8.文学接收效果;

9.文学批评的意义与诸种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的重要理论家;

2.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的各种概念与定义。

(二)领会

1.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诸环节的联系与区别;

2.文学接受者的素质与心境;

3.作为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学作品;

4.文学接受中的期待视野与预备情绪;

5.文学接受心理的顺化与同化;

6.召唤结构与接受的创造性;

7.文学接受效果及其条件;

8.文学批评的方法问题。

(三)应用

1.结合作品分析说明接受主体的素养与心境的重要性;

2.结合作品分析说明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

3.结合作品说明文学接受中的共鸣与再创造;

4.文学批评意义的解析。

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理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文学的思潮、流派相关的理论,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会关系,通过理论、观点的运用,能够解释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文学发生的原因,深刻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关系及不平衡现象,了解与掌握文学自觉、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演变的状况与特点。本章的重点是第二届第四节,难点是第四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发生

四、关于文艺起源的集中观点评述

(一)模仿说

(二)巫术说

(三)游戏说

(四)劳动说

五、文艺奇缘于以劳动为前提的人类早期精神活动

(一)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

(二)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

(三)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室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

第二节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一)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

(二)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

(三)社会发扎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五、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一)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

(二)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形态

外国文学史自考考试大纲

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2、理解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 伊索寓言 《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应用 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1、识记 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 2、理解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3、应用 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1、识记 《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2、理解 荷马史诗 3、应用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1、识记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3、应用 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2、理解 教会文学 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 市民文学 《罗兰之歌》 《列那狐传奇》 3、应用 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1、识记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诗集《新生》 2、理解 《神曲》的主题思想

3、应用 《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 七星诗社 3、应用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 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 历史剧《努曼西亚》 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

(2020年7月整理)文学概论复习提纲.doc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0、文学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3、本文时间、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的“文本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前者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而后者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14、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外国文学史》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古希腊罗马至二十世纪欧美等国家及地区文学的发展史,主要的文学现象、文化思潮予、重要的作家及作品的赏析。要求考生熟练了解其文学发展的基本概貌,文学史上一些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及思潮,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了解文学史上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了解各个时期英法俄、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较具影响力的作家及其作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宽阔视野鉴赏解析外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征 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3.古希腊悲剧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作品 4.《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5.古希腊戏剧 (二)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 2.骑士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 4.但丁《神曲》的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流思潮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人物、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3.莎士比亚的戏剧及戏剧艺术

(四)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2.巴罗克风格 3.古典主义悲剧艺术 4.莫里哀喜剧艺术成就 (五)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主张 2.启蒙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3.卢梭启蒙思想及艺术成就 4.歌德《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及思想内涵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特点 2.雨果艺术主张及小说艺术成就 3.拜伦及其艺术成就 4.麦尔维尔及其艺术成就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的思想艺术成就 3.狄更斯、哈代的思想艺术成就 4.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思想艺术成就5.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的思想艺术成就 6.易卜生的戏剧及其成就 (八)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2.唯美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3.象征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4.左拉、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主要是:第一,通过对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思潮以及类型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概念范畴和基本的文学研究方法。第二,通过文学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第三,提高学生创作、欣赏和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阐释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原理去分析和审视各种文学现象,提高文学创作、欣赏和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考试目标和要求 (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品格,理解中西文学理论不同的特点,掌握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2)了解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艺术分类的原则、文本概念与作品概念的异同、文学表现形态的涵义。 (3)理解文学的审美性、虚构性以及文学是“人学”的内涵,理解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现代语言观的内涵、语言艺术的特点,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和边缘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4)掌握评价艺术真实的标准、文学活动的言意矛盾,掌握文学文本的结构层次的划分,掌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3、有关事项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限:120分钟 试题难易度:较容易20%,中等难度50%,较大难度30% 题型题量和分数分配:

(1)单项选择题:20% (2)填空题:10% (3)判断题:10% (4)名词解释题:20% (5)简答题:24% (6)综合思考题:16% 4、教学参考书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导论 1、考核知识点:文学理论、文艺学、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中西文学理论的特点 2、考核要求: (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边界和方法; (2)理解中西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 (二)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1、考核知识点: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文学是“人学”,艺术真实;文学形象的涵义,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艺术分类的原则,现代语言观的内涵,文学活动的言意矛盾,语言艺

新版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 本文章很长,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44)环境科学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51)地球科学概

论 (844)环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851)地球科学概论参考书目: 1、舒良树《普通地质学》 2、《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柳成志、冀国盛、许延浪著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全)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也可叫文学学。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人文科学准确地讲应该是社会科学的人文学科,侧重于从整体的、综合的角度研究人类本身以及社会,主要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心理学等学科。 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1、文学理论的 对象: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 任务:研究总结文学规律和原理。 性质:(人文社会)科学。(归属:文艺学→人文社会科学→科学) 体系:文学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发展论、鉴赏论。 总结: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现象为对象,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体系一般包括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五大部分。) 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活动。 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作家、作品等的学科。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主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以及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的过程。研究者可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两个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是: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生活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本质,包括才能、思想、情感、理想、道德、性格等。对象化即转化成可感的对象,故又称“感性显现”。途径有二,一是通过做而现实地转化,二是精神性的对应化。)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但“文艺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却可以而切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泽东)反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反映指有密切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映”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理论方面,文学是社会意识,必然是社会存在的生活的反映。实践方面,一切文学作品可分为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两方面,二者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 文学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这里的“生产”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意义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资本主义以前,文学艺术只是精神活动,资本主义以来,文学艺术成为商品,为作家和出版商创造利润。)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她以审美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所谓审美,就是对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关注和审视,进而表现审视者的情感态度) 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悲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江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41 《外国文学》 适用专业: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 考试内容由《外国文学史》与《比较文学》两部分组成。《外国文学史》占考试总内容的70%--80%,分值为100—120分,《比较文学》占20%--30%,分值为30—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概念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简答题(简述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等两门文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作品阅读、欣赏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外国文学史 第一章古代文学 1.古希腊与罗马文学。 2.荷马史诗。 3.古希腊悲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基本特点与类型。

2.但丁及其《神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的产生、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发展。 2.塞万提斯及其《堂吉诃德》。 3.莎士比亚及其历史剧、喜剧与悲剧。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与巴罗克文学。 2.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1.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2.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3.歌德及其《浮士德》。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拜伦。 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第八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司汤达、巴尔扎克及福楼拜。 3.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及哈代。 4.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普希金、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及契诃夫。 5.北欧文学与易卜生 第九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1.自然主义与左拉。 2.唯美主义与前期象征主义。 第十章20世纪文学 1.20世纪俄苏文学与肖洛霍夫。 2.现代主义文学与卡夫卡、艾略特及福克纳。 3.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萨特、马尔克斯。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文学概论是系统地讲授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也是本科专业的学位课程。为了使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复习重点,特编写此考试大纲。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课时:5) 本章考核要求: 1.概念解释: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划分依据是什么?。 4.掌握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课时:4) 本章考核要求: 1.概念解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五大基本观点、中国特色、当代性 2.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明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人类文学理论史上的革命性转换,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本章考核要求: 1.概念解释:生活活动、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本体论

2.文学起源的劳动说以及其他得三种假说 3.了解几种主要的文学发展观 4.理解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5.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 6.如何对文学活动进行整体观照? 7.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四种文艺理论形态的特点如何? 8.对文学活动四个阶段进行论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本章考核要求: 1.概念解释: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话语、话语五要素、话语蕴藉 2.辨析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及相应的三种文学观念,从文学与话语、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反映三方面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从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出发认识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当前社会)的文学活动 考核要求: 1.概念解释: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推陈出新、人民性、美的规律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3.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的问题?怎样理解今天的文学走向消费化的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03164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参考书:《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修订版,刘培桐编著。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课程代号03163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题型单选题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合计每题分值 1 1 2 3 5 10 ※题数20 10 5 5 5 2 47 合计分值20 10 10 15 25 20 100 2.试卷按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中所占 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掌握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 同难易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容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章次内容平均分值 第1章绪论10 第2章自然环境 6 第3章人工环境7 第4章人类活动与环境8 第5章全球环境变化10 第6章环境伦理10 第7章环境地学7 第8章环境生态 4 第12章环境监测 5 第13章环境评价 4 第14章环境规划 4 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 4

第16章环境政策与法规 3 第17章流域环境管理 3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 3 第19章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 4 第20章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 4 第21章环境教育 4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章次重点难点 第1章环境,环境的特性无难点 第2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大地女神(Gaia)假说第3章各种人工环境的特点城市环境功能理解 第4章资源危机,环境问题实质,生态平衡,生态破坏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关 系 第5章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视听系统退化,环 境安全 环境变化的机理第6章环境伦理观的演变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几种发展模式 第7章人类-地球复合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人文干扰影响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第8章生态系统的特性、演替,干扰的种类及影响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第12章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指标环境监测技术愈发案第13章环境评价的原则、方法评价的程序 第14章环境规划的原则、内容和作用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第15章环境污染控制类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无难点 第16章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作用,环境标准无难点 第17章流域环境问题,流域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无难点 第18章城市环境管理特性及发展,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无难点 第19章工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及防治,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 区 第20章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管理,生态农业, 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无难点 第21章环境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环境素质与环境行为无难点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欧美部分)

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使该专业学生达到培养其对外国文学史的整体把握之目标的重要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和训练,学生对外国文学要有“史”的把握,把握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外国文学史知识;二是外国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在对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框架进行简洁、明晰的勾勒与描绘的同时,突出四个高峰:古代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尤其加大了20世纪文学的比重。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关系】本课程于大三第一个学期开设,是大三第二学期“外国文学(亚非部分)”课程的姐妹课程,该课程也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平行参照的体系。 【教学时间安排】上课共17周,周3学时,共51学时,其中复习一周,考试一周。 【考试安排】按学院规定,本课为闭卷考试课。考试内容主要为两部分:文学史知识和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30%。 【参考书目】 1、《欧洲文学史》(上、下),杨周翰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梁立基、陶德致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外国文学》,匡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外国文学史》,金元浦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目录 说明 (1) 绪论 (5) 一、为什么要学习外国文学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古代文学 (5) 一、概述 二、荷马史诗 三、古希腊戏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概述 二、但丁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6) 一、概述 二、塞万提斯 三、莎士比亚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7) 一、概述 二、莫里哀 第五章17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8) 一、概述 二、卢梭 三、歌德 第六章19世浪漫主义文学 (9) 一、概述 二、拜伦 三、海涅 四、雨果 五、普希金 六、惠特曼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10) 一、概述 二、斯丹达尔 三、巴尔扎克 四、狄更斯 五、果戈理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概论》科目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石河子大学研究生环境化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重要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考生掌握环境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全球环境状况及环境变化规律;了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了解污染物控制、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技术方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环境科学概论》考试为笔试。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掌握环境要素及其性质;掌握当前全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解环境的分类。 (二)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掌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当前采取的实施措施;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 (三)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污染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逆温层、大气稳定度;掌握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与危害;掌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概念及主要措施;理解SO2和NOX的治理技术;理解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四)掌握主要的水质指标及主要的水污染物和水污染源;掌握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水体富营养化;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管理;理解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机制。 (五)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环保中的作用;掌握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危害;掌握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理解农药在土壤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就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与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与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就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就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就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0、文学意境:意境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与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就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与作品的风格,既就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就是其语言与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就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就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就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3、本文时间、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就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的“文本时间”,则就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前者就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而后者就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14、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就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就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就是说,就是作家预想出来的她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就是自觉的,有时可能就是不自觉的。 15、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题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示,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二、简答题: 1、简述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生活真实的区别。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 凡就是历史上出现过与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就是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 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性情景之中。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就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

暨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暨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学概论》(考试代码:815)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人口、能源、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熟悉全球环境现状、突出问题及原因,能合理预测全球环境发展趋势;对环境研究工作具备清晰的思路,能提出合理的方法。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查内容及范围 第1章绪论 1.1 环境 1.2 环境问题 1.3 环境科学 1.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2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1 自然资源概述 2.2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4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5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3章生态学基础 3.1 生态学 3.2 生态系统 3.3 生态平衡 3.4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4章能源与清洁能源 4.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4.2 我国能源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4.3 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4 清洁能源 4.5 能源发展战略及其趋势

第5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5.1 大气污染概述 5.2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5.3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第6章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6.1 水体污染概述 6.2 水体自净 6.3 水体污染综合防治 第7章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7.1 固体废物概述 7.2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7.3 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第8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8.1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8.2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8.3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8.4 热污染及其防治 8.5 光污染及其防治 第9章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9.1 土壤污染概述 9.2 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 9.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10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10.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10.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10.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 第11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11.1 环境监测 11.2 环境质量评价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占20%) 简答题(约占35%) 填空题(约占20%) 论述及应用题(约占25%) 五、主要参考书目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曲向荣编著,科学出版社,2015 《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大一下学期文学概论提纲及知识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系统的构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理论的任务 ①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 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 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2.最早的文学理论称为什么? 诗学诗论 3.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主要有那些 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从古至今,文学至少有着哪些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 西方关于文艺心理方面的有哪些学说? 净化说、移情说、心心理距离说、直觉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 5.文学话语应包含那些内容?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 什么是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具有的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是什么?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两层含义;分别是: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作为蕴藉着话语的活动,主要是指文学性质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②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的话语要有蕴藉的属性;含蓄和含混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艺术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何种性质? 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7. 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是什么?社会生活 8. 文学创造就是以什么为原料的生产活动?话语 9. 历来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 ①.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②.主体即“旁观者” ③.“移情者”④.主体即“集体人” 作家是体现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 10.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发生—构思—物化 11.什么是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特点:A.灵感妙悟特征.B. 理智性. C.情感体验性,包含有内在体验。 D.未改变原物、是对事物本质的独创,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质素,见别人所未见。 12.什么是灵感?其表现形态是什么? 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有着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创造性以及动静相济性等特征 表现形态:①.从产生过程看,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②.从主体状态看,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③.从创作效果看,超常独特,富有创造性。 ④.需要长期积累,艰苦探索。 ⑤.偶然触发,妙手自得。触发的媒介各有不同。 13.构思方式有哪几种?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