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北师

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

点汇

第一章丰富的图

形世界

¤ 1.柱体圆柱: ,

底面是圆

面侧

面是曲面

棱体: ,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

¤ 2. 锥体圆锥:,侧面是曲面

底面是圆面

棱锥

:,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

¤ 3. 球体:由球面围

成的(球面是曲面)

¤ 4. 几何图

形是由点、线

、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

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

与线

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

两个面的交线

都叫做棱.。

※6.侧

棱:相邻

两个侧

面的交线

叫做侧

棱..,所有侧

棱长

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

面的形状都是长

方形。

¤8. 根据底面图

形的边

数,人们

将棱柱分为

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

底面图

形的形状分别

形、四边

形、五边

形、六边

形??

¤9.长

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圆

柱的表面展开图

是由两个相同的圆

形和一个长

方形连

成。

¤11.圆

锥的表面展开图

是由一个圆

形和一个扇形连

成。

※12.设

一个多边

形的边

数为

n(n≥3,且n为

整数) ,从一个顶

点出发

的对

角线

有(n-3) 条;

n(n 3)

可以把n边

形成(n-2) 个三角形;这

个n边

形共有

条对

角线

2

◎13.圆

上两点之间

的部分叫做弧.,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

过这

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

成的图

形。

¤15. 凸多边

形和凹多边

形都属于多边

形。有弧或不封闭

图形都不是多边

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正整数(如:1, 2, 3 )

整数零(0)

负整数(如: 1,2, 3 )

有理数

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

(如

(如

:

:

1

,

2

1

,

2

1

3

, 5.3,

1

3

,

3.8

2. 3,

)

4.8 )

※数轴

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

位长

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

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

来,不能说

数轴

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 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 的绝对值是0。

| a(a

0)

0)

a | 0(a 0) 或

a(a | a |

a(a

a( a

0)

0)

越来越大

-3 -2 1 2 3

-1 0

※绝对值的性质:除0 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 外)的绝对值相等;

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 ≥0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绝对值的性质:

①对任何有理数a,都有|a| ≥0

②若|a|=0 ,则|a|=0 ,反之亦然

③若|a|=b ,则a=±b

④对任何有理数a, 都有|a|=|-a|

※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

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灵活运用运算律,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改变运算符号;

②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变换,也就是说,减法没有交换律。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

①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在一个算式中,若有减法,应由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

加法,然后再省略加号和括号;

②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2

※如果两个数互为

倒数,则

它们

的乘积

为1。(如:-2 与

※乘法的交换

律、结

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

适用。1

2

3

5

5

与?等)

3

¤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

:①先确定积

的符号;

②求出各因数的绝

对值

的积

¤乘积

为1 的两个有理数互为

倒数。注意:

①零没有倒数

②求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

倒位置。一个带

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

数的倒数是负

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

对值

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 的数都得0。0 不可作为

除数,否则

无意义

n个a

※有理数的乘方

指数

n

a a a

a a

底数

※注意:①一个数可以看作是本身的一次方,如5=5

1;

②当底数是负

数或分数时

,要先用括号将底数括上,再在右上角写指数。

※乘方的运算性质

①正数的任何次幂

都是正数;

②负

数的奇次幂

是负

数,负

数的偶次幂

是正数;

③任何数的偶数次幂

都是非负

数;

④1的任何次幂

都得1,0 的任何次幂

都得0;

⑤-1 的偶次幂

得1;-1 的奇次幂

得-1 ;

⑥在运算过

程中,首先要确定幂

的符号,然后再计

算幂

的绝

对值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①先算乘方, 再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

②如果有括号, 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的概念: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连

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

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

注意: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

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

号和不等号两边

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

要使这

个代数式有意义

,是实

际问

题的要符合

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

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

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

,数字应

写在字母前面,如4a;

1 7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

,应

先把带

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与字母相乘,如 a

2应写作 a

3 3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注意:分数线

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必须

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

位名称的,则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差的代数式后有单

3

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a2 b2 ) 平方米

※代数式的系数:

代数式中的数字中的数字因数叫做代数式.的.系.数...。如3x,4y 的系数分别为3,4。

注意:①单个字母的系数是1,如 a 的系数是1;

②只含字母因数的代数式的系数是 1 或-1 ,如-ab 的系数是-1 。a

3b 的系数是 1

※代数式的项:

2 x

代数式6x 2 7 表示6x

2、-2x 、-7 的和,6x2、-2x 、-7 是它的项,其中把不含字母的

项叫做常数项

注意:在交待某一项时,应与前面的符号一起交待。

※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①判断几个代数式是否是同类项有两个条件: a. 所含字母相同; b. 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合差同类项:

把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①合并同类项的理论根据是逆用乘法分配律;

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意:

①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②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不能合并的项,在每步运算中都要写上;

③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最后结果,结果还是代数式。

※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 ,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 或-1 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注意:

①去括号时,要连同括号前面的符号一起去掉;

②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楚括号前是“+”号还是“-”号;

③改变符号时,各项都变号;不改变符号时,各项都不变号。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

一. 线段、射线、直线

※1. 正确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名称图形表示方法端点长度

直线

A l

B

直线AB( 或BA)

直线 l

无端点无法度量

射线O M 射线OM 1 个无法度量

线段

l

A B

线段AB( 或BA)

线段l

2 个可度量长度

※2. 直线公理: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二. 比较线段的长短

※1. 线段公理: 两点间线段最短; 两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 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①圆规截取比较法;

②刻度尺度量比较法.

※3. 用刻度尺可以画出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和、差、倍、分;

用圆规可以画出线段的和、差、倍.

三. 角的度量与表示

※1. 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A

※2. 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

①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 1 所示∠AOB

②用一个字母表示,如图 2 所示∠b

③用一个数字表示,如图3

所示∠1O B

图1

b

图2

④用希腊字母表示,如图 4 所示∠β※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1

图3

β

图4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

1o=60’ 1 ’=60”

。终边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如图 5 所示:

始边

图5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

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 6 所示:

平角图6

※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

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如图7 所示:

周角图7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如图8 所示,过点C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O点,线段CO的长度叫做点.C.到.直.线.A.B.

的.距.离.。

C

O

A B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方程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

知数的系数化为 1 等几个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m的形式。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n

※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 的数可以表示成a×10 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

(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

(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

(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

号,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 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 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 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 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其中, 不含字母的

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中, 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 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 多项式没有系数.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

是单项式, 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 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 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 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代数式整式

单项式

多项式其他代数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 合并同类项, 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 去括号时, 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 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 a a

n m n

a ( m,n都是正数) 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 在应用法则运算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均为正数);

m a a p a m n p

n

a (其中m、n、p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

a m a n n

a (m、n均为正整数)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者不能混淆.

m n a mn

( ( m,n都是正数) 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 但两a )

m n n m mn

※2. (a) (a ) a (m, n都为正数) .

※3. 底数有负号时, 运算时要注意, 底数是a与(-a) 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 )3化成-a

3

一般地,(n

a)

n

a

a

(n为偶数时

),

).

n

(当n为奇数时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

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 n+b 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n a n b n

( (n为正整数)。

ab)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除, 底数不变, 指数相减, 即0,m、n都是正数, 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m a a

n m n

a (a ≠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 所以法则中a≠0.

0 a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即a 1( 0), 如100

1,(-2.5

,(-2.5

0=1), 则00无意义.

p

a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 次幂(p 是正整数), 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 即

0,p 是正整数), 而0-1 ,0 -3 都是无意义的; 当a>0时,a -p 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

-1 ,0 -3 都是无意义的; 当a>0时,a -p 的值一定是正的;

1

p

a

( a≠-p 的值可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

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7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

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 2

x a)( x b) x (a b)x ab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

2

(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mx a)( n x b) mnx (mb ma) x ab 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2 2

(a b)( a b) a b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1.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2 2 2 2

(a b) a ab b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2 2 2

(a b) a b 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

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

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台球桌面上的角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对于两个角而言的,而且两个概念强调的是两个角的数

量关系,与两个角的相互位置没有关系。

它们的主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即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判定定理,共有三条: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共有三条: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

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对任意一个正数可能写成a×10

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2.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

一位;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

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统计工作包括:

①设定目标;②收集数据;③整理数据;④表达与描述数据;⑤分析结果。

第四章概率

¤1.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不总是各占一半,都为50%。

※2.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3.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1

0 1

2

不可能发生必然发生

※4. 了解几何概率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

事件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图形面积

事件发生概率= 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图形面积

第五章三角形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里要注意两点:

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就不存

在;

②三条线段“首尾是顺次相接”,是指三条线段两两之间有一个公共端点,这个公共

端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根据公理“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性质定理,即三

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对于这两个性质,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实质,应用时才不会出错。

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a、b、c则:

①一般地,对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来说,一定有|b-c| <a<b+c成立;反之,只有|b-c|

<a<b+c成立,a、b、c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

②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

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 <a,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4.关于三角形的中线、高和中线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

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如图1;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

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边,如图2;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

于一点。

C

A

F

A

B

E

F

C

B

D

锐角三角形C A D B

直角三角形

E

D

钝角三角形

鹏翔教图1

二.图形的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或者说只是满足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都不是全等的图形。

三.全等三角形

¤1.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所谓“完全重合”,就是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各条边

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

四.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0

※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

边对

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写成“角角边

”或“AAS”

五.作三角形

1.已知两个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角边角”即(“ASA”)来作图的。

2.已知两条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角边”即(“SAS”)来

作图的。

3.已知三条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即(“SSS”)来作图的。六.探索直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斜边

和一条直角边

对应

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

称为

“斜边

、直角边

”或“HL”。

这只对直角三角形成立。

※2.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

,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

,因而也可用“SAS”、“ASA”、“AAS”、“SSS”来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可以归

纳如下:

①两条直角边

对应

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一个锐

角和一条边

对应

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三条边

对应

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

※1.如果一个图

形沿某条直线

折叠后,直线

两旁的部分能够

互相重合,那么这

个图

形叫做

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角平分线

上的点到角两边

距离相等。

※3.线

段垂直平分线

上的任意一点到线

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角、线

段和等腰三角形是轴

形。

※5.等腰三角形的顶

角平分线

、底边

上的高、底边

上的中线

互相重合,简

称为

“三线

合一”。

※6.轴

形上对

应点所连

的线

段被对

称轴

垂直平分。

※7.轴

形上对

应线

段相等、对

应角相等。

(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仅

供参阅

部分;)北师

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

上册知识

点汇总

第一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平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即: 2 b2 c2

a 。

2 b2 c2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

长a,b,c满

满足条件 2 b2 c2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681 (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

些勾股数组

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 才有算

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

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正

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a b ab a

a a

0,b 0 (a 0, b

b

b

0)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

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例:如图所示,点D、E、F分别为点A、B、C的对应点,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

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

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

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

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且四条边都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根据定义) 。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

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

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

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

形四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3所

示) :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多边形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开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过P向x轴、y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 分别叫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b)叫做P点的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根据点的坐标,找出这个点(如图4所示),方法是由P(a、b),在x 轴上找到坐标为a的点A,过A作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为b的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找的P点。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的要求是尽量使计算方便,一般地没有明确的方法,但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方法:①以某已知点为原点,使它坐标为(0,0 );②以图形中某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或y轴);③以已知线段中点为原点;④以两直线交点为原点;⑤利用图形的轴对

称性以对称轴为y轴等。

※图形“纵横向伸缩”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

比原来的图形在横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

比原来的图形在纵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

※图形“纵横向位置”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加上a,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

不变,而位置向右(a>0)或向左(a<0) 平移了|a| 个单位。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加上b,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

不变,而位置向上(b>0)或向下(b<0) 平移了|b| 个单位。

※图形“倒转与对称”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 ,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x 轴对称。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 ,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y

轴对称。

※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横坐标分别变原来的n倍(n>0),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不变;①当n>1时,对应线段大小扩大到原来的n倍;②当0

第六章一次函数

若两个变量x,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 ≠0) 的形式, 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特别地, 当b=0时, 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k 0 b.

b

b

1

2

3

k 0

b.

b

b

1

2

3

※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 的一条直线。

※在一次函数y=kx+b 中: 当k>0时,y 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 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代入消元法;

②加减消元法(无论是代入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其目的都是将“二

元一次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所谓之“消元”)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或y;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

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分析

问题( )

方程组

抽象

求解

检验

解答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x

, x , x n

1 的权分加为w ,w , w n

1 2 ,则称

2

x w 1 1 x w

2 2

x

n

w

n

w

1 w

2

w

n

为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如:对某同学的

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项成绩的“权”

72 4 50 3 88 1

分别为4、3、1,则加权平均数为: 4 3 1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

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

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14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

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

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

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 若c<0, 则

ac

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 则bb, 且b>c, 则a>c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 、去分母; 2 、去括号; 3 、移项合并同类项; 4 、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 、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

关系式;(3)设元,( 根据不等量) 关系式列不等式( 组) (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

1、求4x-6 7x-12 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 )=x-a+1r 的解适合2(x-5 )8a, 求a 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 和5 之间。

第二章分解因式

2

一、公式:1、ma+mb+mc=m(a+b+c)2、a

2-b2=(a+b)(a-b)3、a2±2ab+b2=(a±b)

2-b2=(a+b)(a-b)3、a2±2ab+b2=(a±b)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 、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

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3、ma+mb+mc=(m a+b+c)

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

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

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

式.

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

(1)若有“- ”先提取“- ”,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 则再提取公因式.

(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 则根据多项式特点, 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

(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 2 +2ab+b2 或a2-2ab+b2 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分式

注:1. 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 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 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中B≠0时,分式有意义;

分式A/B 中,当B=0分式无意义; 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 分式的化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