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两种房价预测方法比较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两种房价预测方法比较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两种房价预测方法比较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两种房价预测方法比较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灰色系統理論簡介 一、什麼是灰色系統 二、什麼是灰色系統理論 三、灰色系統理論建立的歷史背景 四、灰色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 五、灰色系統理論的兩條基本原理 六、灰色系統的應用範疇 七、灰色系統的優點 八、灰色系統的應用實例

一、什麼是灰色系統(Grey System) 灰色分析全名為灰色系統理論分析(Grey System Theory),是由中國鄧聚龍教授於1982年在國際經濟學會議上 提出,該理論主要是針對系統模型之不明確性,資訊之不完整 性之下,進行關於系統的關聯分析(Relational Analysis)、模型建構(Constructing A Model)、借由預測(Prediction)及決策(Decision)之方法來探討及瞭解系統。 自然界對人類社會來講不是白色的(全部都知道),也不是黑色的(一無所知),而是灰色的(半知半解)。人類的思考、行 為也是灰色的,人類其實是生存在一個高度的灰色信息關係空 間之中,例如:人體系統、糧食生產系統等。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統,稱為灰色系統。 控制論中主要以顏色命名,常以顏色之深淺表示研究者對內部信息(information)和對系統本身的了解及認識程度之多 寡,黑色,表示信息缺乏;白色,表示信息充足;而介於白色 (W)系統與黑色(B)系統之間,其信息部份已知,信息部分 未知的這類系統便稱之為灰色(G)系統。 二、什麼是灰色系統理論 灰色系統理論是研究灰色系統分析、建模、預測、決策和控制的理論。它把一般系統論、信息論及控制論的觀點和方法 延伸到社會、經濟和生態等抽象系統,並結合數學方法,發展 出一套解決信息不完全系統(灰色系統)的理論和方法。 灰色系統理論分析具有溝通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的作用,可將抽象的系統加以實體化、量化、模型化及做最佳化。

灰色预测理论-定义

什么是灰色预测法? 灰色预测是就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所谓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箱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其具体的含义是:如果某一系统的全部信息已知为白色系统,全部信息未知为黑箱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那么这一系统就是灰色系统。一般地说,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灰色系统。例如物价系统,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但已知的却不多,因此对物价这一灰色系统的预测可以用灰色预测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其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应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值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简言之,灰色预测模型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灰色微分预测模型,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模糊性的长期描述(模糊预测领域中理论、方法较为完善的预测学分支)。 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它描述部分信急己知,部分未知介于黑白系统之间的系统。GM(1,1)模型是灰色理论中较常用的预测方法,它以定性分析为先导,定量与定性结合,对离散序列建立微分方程以及白化方程,一般要经历思想开发、因素分析、量化、动态化、优化五个步骤。 灰色系统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来寻求其变化规律,这是一种就数据寻找数据的现实规律的途径,称为灰色序列的生成。 生成数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寻找数的规律,分为三类: a、累加生成:通过数列间各时刻数据的依个累加得到新的数据与数列。累

灰色预测法

灰色预测法 1.介绍 灰色预测就是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一种兼具软硬科学特性的新理论。灰色系统的具体含义就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某一系统。一般地说,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灰色系统。例如物价系统,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但已知的却不多,因此对物价这一灰色系统的预测可以用灰色预测方法。 2.适用问题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比如说人口预测、气象预报、初霜预测、灾变预测(如地震时间的预测)、数列预测(如对消费物价指数的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所需要的数据量比较少,预测比较准确,精确度比较高。样本分布不需要有规律性,计算简便,检验方便。灰色GM(1,1) 模型是指运用曲线拟合和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预测的方法,对历史数据有很强的依赖性,没有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所以误差偏大,只适合做中长期的预测,不适合长期预测。 3.数学方法核心步骤 3.1数据的检验与处理 首先,为了确保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对抑制数据作必要的检验处理,设参考数据为

(0)(0)(0)(0)((1),(2),...,())x x x x n =,计算数列的级比 (0)(0)(1)().2,3,...,() x k k k n x k λ-== 如果所有的级比()k λ 都在可容覆盖2 2 12(,)n n e e -++ 内,则数列(0)x 可以 作为模型GM(1,1)的数据进行灰色预测,否则,需要对(0)x 做必要地变换处理,使其落入可容覆盖内,即取适当的c ,做平移变换 (0)(0)()(),1,2,...,y k x k c k n =+= 则是数列(0)(0)(0)(0)()((1),(2),...,())y k y y y n =的级比 (0)(0)(1)(),2,3,...,() y y k k X k n y k λ-=∈= 3.2 建立模型 按照下面的办法建立模型GM (1,1) (1) 由上面的叙述知道参考数据列为(0)(0)(0)(0)((1),(2),...,())x x x x n =,对 其做一次累加(AGO )生成数列(1)x (1)(1)(1)(1)(1)(1)(0)(1)(0)((1),(2),...,())((1),(1)(2),...,(1)())x x x x n x x x x n x n ==+-+ 其中(1) (0)1()()(1,2,...,)k i x k x i k n ===∑ 。求均值数列 (1)(1)(1)=0.5()0.5(1)z x k x k +-,k=2,3,...,n 则(1)(1)(1)((2),(3),...,n )z z z =() 。于是建立灰微分方程为 (0)(1)()(),2,3,...,x k az k b k n +== 相应的白化微分方程为(1) (1)()dx dt ax k b += (2)记(1)(1)(0)(0)(0)(1)(2) 1(3) 1(,),((2),(3).,(),...() 1T T z z u a b Y x x x n B z n ??- ?- ?=== ? ? ?-?? ,则称Y

灰色理论系统预测

灰色系统预测 重点内容: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GM(1,N)模型,灰色系统模型的检验,应用举例。 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 1982邓聚龙发表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控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 1985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灰色系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 1989海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英文版国际刊物《灰色系统》杂志正式创刊。目前,国际、国内2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500多次。灰色系统理论已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2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2.1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系统信息不完全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1.元素信息不完全 2.结构信息不完全 3.边界信息不完全 4.运行行为信息不完全 2.2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 主要在于对系统内涵与外延处理态度不同;

研究对象内涵与外延的性质不同。 灰色系统着重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模糊数学着重外延不明确、内涵明确的对象。 “黑箱”方法着重系统外部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因果关系的两户方法,使扬外延而弃内涵的处理方法,而灰色系统方法是外延内涵均注重的方法。 2.3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公理1:差异信息原理。“差异”是信息,凡信息必有差异。公理2:解的非唯一性原理。信息不完全,不明确地解是非唯一的。 公理3:最少信息原理。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最少信息”。 公理4:认知根据原理。信息是认知的根据。 公理5:新信息优先原理。新信息对认知的作用大于老信息。公理6:灰性不灭原理。“信息不完全”是绝对的。 2.4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灰色系统理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了一门新兴学科的结构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灰色朦胧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以晦涩关联空间为依托的分析体系、以晦涩序列生成为基础的方法体系,以灰色模型(G,M)为核心的模型体系。以系统分析、评估、建模、预测、决策、控制、优化为主体的技术体系。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统计 灰色聚类 3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方法的特点表现在:首先是它把离散数据视为连续变量在其变化过程中所取的离散值,从而可利用微分方程式处理数据;而不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而是由它产生

灰色预测法GM(1,1)总结

灰色预测模型 一、灰色预测的概念 1.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灰色系统是介 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一种系统。灰色系统内的一部分信息是已知的,另一部分信息时未知的,系统内各因素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 2. 灰色预测,是指对系统行为特征值的发展变化进行的预测,对既含有已知信 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的预测,也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序列有关的灰过程进行预测。尽管灰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灰色预测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二、灰色预测的类型 1. 灰色时间序列预测;即用观察到的反映预测对象特征的时间序列来构造灰色 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达到某一特征量的时间。 2. 畸变预测;即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异常值出现的时刻,预测异常值什么时候出 现在特定时区内。 3. 系统预测;通过对系统行为特征指标建立一组相互关联的灰色预测模型,预 测系统中众多变量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的变化。 4. 拓扑预测;将原始数据作曲线,在曲线上按定值寻找该定值发生的所有时点, 并以该定值为框架构成时点数列,然后建立模型预测该定值所发生的时点 三、GM (1,1)模型的建立 1. 数据处理 为了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在建立灰色预测模型之前,需先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数据处理,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即称为生成列。 i. 设()()()()()()()()(){} ,,, (00000) 123X X X X X n = 是所要预测的某项指标的原始 数据,计算数列的级比()() () (),,,,()00123X t t t n X t λ-==L 。如果绝大部分的级比都落在可容覆盖区间(,)22e e -++内, 则可以建立GM(1,1)模型且可以进行灰色

灰色系统理论总结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客观世界的很多实际问题,其内部的结构、参数以及特征并未全部被人们了解,人们不可能象研究白箱问题那样将其内部机理研究清楚,只能依据某种思维逻辑与推断来构造模型。对这类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灰色系统。本章介绍的方法是从灰色系统的本征灰色出发,研究在信息大量缺乏或紊乱的情况下,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 灰色系统概论 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关联度分析方法,即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的程度,它揭示了事物动态关联的特征与程度。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具体灰色系统的行为特征数据,充分开发并利用不多的数据中的显信息和隐信息,寻找因素间或因素本身的数学关系。通常的办法是采用离散模型,建立一个按时间作逐段分析的模型。 §2 关联分析 作为一个发展变化的系统,关联分析实际上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所谓发展态势比较,也就是系统各时期有关统计数据的几何关系的比较。 2.1 数据变换技术 为保证建模的质量与系统分析的正确结果,对收集来的原始数据必须进行数据变换和处理,使其消除量纲和具有可比性。 初值化变换 均值化变换 百分比变换 倍数变换 归一化变换 极差最大值化变换 区间值化变换 2.2 关联分析 关联系数 分辨系数 关联度 例1 通过对某健将级女子铅球运动员的跟踪调查,获得其1982 年至1986 年每年最好成绩及16 项专项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时间序列资料,见表2,试对此铅球运动员的专项成绩进行因素分析。 §3 优势分析 当参考数列不止一个,被比较的因素也不止一个时,则需进行优势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预测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 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只需要较少的观测数据即可,这和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 这 1.2灰色预测 灰色系统分析方法是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即进行关联度分析,并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生成处理来寻求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数据序列有较强的规律性,可以用它来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灰色预测是用灰色模型GM(1,1)来进行定量分析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灰色时间序列预测。用等时距观测到的反映预测对象特征的一系列数量(如产量、销量、人口数量、存款数量、利率等)构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特征量,或

者达到某特征量的时间。 (2) 畸变预测(灾变预测)。通过模型预测异常值出现的时刻,预测异常值什么时候出现在特定时区内。 (3) 波形预测,或称为拓扑预测,它是通过灰色模型预测事物未来变动的轨迹。 (4) 系统预测,是对系统行为特征指标建立一族相互关联的灰色预测理论模型,在预测系统整体变化的同时,预测系统各个环节的变化。 上述灰预测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用 列转化为微分方程,通过灰色微分方程可以建立抽象系统的发展模型. 经证明,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逼近所揭示的原始时间数列呈指数变化规律时,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预测将是非常成功的. 2.2GM(1,1)模型的建立 GM(1,1)模型是指一阶,一个变量的微分方案预测模型,是一阶单序列的线性动态模型,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离散形式的微分方程模型. 模型符号含义为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章灰色系统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1.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 1982年,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的《系统与控制通讯》杂志刊载了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灰色系统理论论文”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同年,《华中工学院学报》发表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控制系统》,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 1985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灰色系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 1989海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英文版国际刊物《灰色系统》杂志正式创刊。目前,国际、国内3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3000多次。灰色系统理论已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1.2几种不确定方法的比较 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是三种最常用的不确定系统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都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是它们共同的特点。也正是研究对象在不确定性上的区别,才派生了这三种各具特色的不确定学科。 模糊数学着重研究“认识不确定”问题,其研究对象具有“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的特点。比如“年轻人”内涵明确,但要你划定一个确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是年轻人,范围外不是年轻人,则很难办到了。

概率统计研究的是“随机不确定”现象,考察具有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随机不确定”现象中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求大样本,并服从某种典型分布。 灰色系统理论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着重研究“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如到2050年,中国要将总人口控制在15亿到16亿之间,这“15亿到16亿之间“是一个灰概念,其外延很清楚,但要知道具体数值,则不清楚。 1.3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定义1.3.1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 定义1.3.2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 定义1.3.3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1.4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 公理1(差异信息原理)“差异“是信息,凡信息必有差异。 公理2(解的非唯一性原理)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解是非唯一的。 公理3(最少信息原理)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已占有的“最少信息“。 公理4(认知根据原理)信息是认知的根据。 公理5(新信息优先原理)新信息对认知的作用大于老信息。 公理6(灰性不灭原理):信息不完全是绝对的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讲义

第六章灰色系统理论 客观世界的很多实际问题,其内部的结构、参数以及特征并未全部被人们了解,人们不可能象研究白箱问题那样将其内部机理研究清楚,只能依据某种思维逻辑与推断来构造模型。对这类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灰色系统。本章介绍的方法是从灰色系统的本征灰色出发,研究在信息大量缺乏或紊乱的情况下,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 灰色系统概论 客观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往往通过事物之间及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整体,我们称之为系统。按事物内涵的不同,人们已建立了工程技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人们试图对各种系统所外露出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弄清楚系统内部的运行机理。从信息的完备性与模型的构建上看,工程技术等系统具有较充足的信息量,其发展变化规律明显、定量描述较方便、结构与参数较具体、人们称之为白色系统;对另一类系统诸如社会系统、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等,人们无法建立客观的物理原型,其作用原理亦不明确,内部因素难以辨识或之间关系隐蔽,人们很难准确了解这类系统的行为特征,因此对其定量描述难度较大,带来建立模型的困难。这类系统内部特性部分已知的系统称之为灰色系统。一个系统的内部特性全部未知,则称之为黑色系统。 区别白色系统与灰色系统的重要标志是系统内各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确定的关系。运动学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与其所受到的外力有关,其关系可用牛顿定律以明确的定量来阐明,因此,物体的运动便是一个白色系统。 作为实际问题,灰色系统在大千世界中是大量存在的,绝对的白色或黑色系统是很少的社会、经济、农业以及生态系统一般都会有不可忽略的“噪声”(即随机干扰)。现有的研究经常被“噪声”污染。受随机干扰侵蚀的系统理论主要立足于概率统计。通过统计规律、概率分布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对事物的处置进行决策。现有的系统分析的量化方法,大都是数理统计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回归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办法。但回归分析要求大样本,只有通过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到量化的规律,这对很多无法得到或一时缺乏数据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带来困难。回归分析还要求样本有较好的分布规律,而很多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例如,我国建国以来经济方面有几次大起大落,难以满足样

灰色预测法简述

运用灰色预测法测算我市“十一五”时期 人才数量 一、基本原理 系统是指相互依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可以根据其信息的清晰程度,分为白色、黑色和灰色系统。白色系统是指信息完全清晰可见的系统;黑色系统是指信息完全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和黑色系统之间的系统,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宇宙间大量存在的是灰色系统,严格的说,灰色系统是绝对的,而白色和黑色系统则是相对的。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建立灰色模型所进行的预测即为灰色预测。对经济、社会、农业等系统的预测属于本征性灰色系统的预测。因为这类系统没有物理原型,不清楚系统的作用机制,很难判断信息的完备性,难以对系统关系、结构作精确描述,人们只能凭逻辑推理、凭某种观念意识、凭某种准则对系统的结果、关系进行论证,然后再建立某种模型,这些模型充其量只能看作是原系统的代表、同构。 灰色系统不同于模糊系统,模糊系统内涵明确而外延模糊,灰色系统外延明确而内涵不为人们所掌握;灰色系统是基于关联度收敛原理、生成数、灰导数、灰微分方程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建立灰色方程型模型所进行的预测,它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灰色模块建模,而不直接用原始数据序列。在建模前,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做生成;经过一定方式生成的新序列称之为“模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原始序列的随机性,使上下波动的时间序列转变成单调升、并带有线性或指数规律的序列。 (二)建立微分方程的动态模型。这种建模方法为本征性灰色系统的实体化、物理化找到了途径,把自然科学的试验手段移植到抽象系统。 (三)关联分析代替回归分析。灰色系统主张按机理、按发展变化态势作特征分析,按发展态势建立关联的测度,研究关联序,以研究生成函数的逼近度、检验预测精度等。 二、灰色简单模型 现行的比较常用的灰色模型有:灰色简单模型、灰色新还原模型、灰色残差模型、灰色新还原残差模型、DGM模型和费尔哈斯模型。人才发展会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且人才在发展中部分信息是已知的,部分信息是未知的。所以,可以采用灰色模型预测分析“十一五”期间的北京人才数量情况。以下先介绍最简单的也最常用的灰色模型,即灰色简单模型,简称为GM(1,1)模型。 (一)灰色微分方程 在介绍一般的灰色模型前,我们先介绍灰色微分方程。

灰色理论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matlab通用代码

%该程序用于灰色关联分析,其中原始数据的第一行为参考序列,1至15行为正相关序列,16至17为负相关序列 clc,clear load x.txt %把原始数据存放在纯文本文件x.txt 中 %如果全为正相关序列,则将两个循环替换为下列代码 %for i=1:size(x,1) %x(i,=x(i,/x(i,1); %end for i=1:15 x(i,=x(i,:)/x(i,1); %标准化数据 end for i=16:17 x(i,:)=x(i,1)./x(i,:); %标准化数据 end data=x; n=size(data,1); ck=data(1,:);%分离参考序列 bj=data(2:n,:);m1=size(bj,1); for j=1:m1 t(j,:)=bj(j,:)-ck; end jc1=min(min(abs(t')));jc2=max(max(abs(t'))); rho=0.5;%灰色关联度为0.5 ksi=(jc1+rho*jc2)./(abs(t)+rho*jc2); r=sum(ksi')/size(ksi,2); r %灰色关联度向量 [rs,rind]=sort(r,'descend') %对关联度进行降序排序 %该函数用于灰色预测模型,其中x0为列向量,alpha一般取0.5,将第一个数据视为序号为0,k从0开始的序号矩阵 function y=huiseyuce(x0,alpha,k) n=length(x0); x1=cumsum(x0); for i=2:n z1(i)=alpha*x1(i)+(1-alpha)*x1(i-1); end z1=z1'; B=[-z1(2:n),ones(n-1,1)]; Y=x0(2:n); ab=B\Y; y1=(x0(1)-ab(2)/ab(1))*exp(-ab(1)*k)+ab(2)/ab(1);%产生预测累加生成序列 y=[x0(1) diff(y1)]%产生灰色预测数据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灰色系统方法建模2灰色预测模型GM(1-1)及其应用

§2 灰色预测模型GM(1,1)及其应用 蠕变是材料在高温下的一个重要性能。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材料长期受到载荷作用时,即使其载荷较低,并且在短时间的高温拉伸试验中材料不发生变形,但在此情况下仍会有微小的蠕变,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使材料发生破坏。高温材料多应用于各种车辆的发动机及冶金厂中各种设备上,如果因蠕变引起破坏,可能造成很大的事故。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在某一使用温度下,预先知道该材料对不同载荷应力下断裂的时间是很重要的。过去,人们都是通过蠕变试验测量断裂时间。而做蠕变试验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即使通过试验得出的数据,也只是对某几个具体试样而言,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不能代表普遍的规律。如果将实测的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可以预测在某一温度下的任何载荷应力的断裂时间。 一、灰色预测模型GM (1,1) 建模步骤如下: (1)GM (1,1)代表一个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u aX dt dX =+)1() 1( (1) 式中,u a ,是需要通过建模来求得的参数;) 1(X 是原始数据) 0(X 的累加生成(AGO )值。 (2)将同一数据列的前k 项元素累加后生成新数据列的第k 项元素,这就是数据处理。表示为: ∑==k n n X k X 1 )0() 1()()( (2) 不直接采用原始数据) 0(X 建模,而是将原始的、无规律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变得较有规 律,然后利用生成后的数据列来分析建模,这正是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之一。 (3)对GM (1,1),其数据矩阵为 ???? ?? ? ? ?+--+-+-=1)]()1([5.01)]3()2([5.01)]2()1([5.0)1()1()1()1()1()1(N X N X X X X X B (3) 向量T N N X X X Y )](,),3(),2([)0()0()0( = (4)作最小二乘估计,求参数u a , N T T Y B B B u a 1)(?-=??? ? ??=α (4) (5)建立时间响应函数,求微分方程(1)的解为 a u e a u X t X at +-=+-))1(()1(?)0()1( (5)

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及其Matlab实现

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及其Matlab 实现 预备知识 (1)灰色系统 白色系统是指系统内部特征是完全已知的;黑色系统是指系统内部信息完全未知的;而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一种系统,灰色系统其内部一部分信息已知,另一部分信息未知或不确定。 (2)灰色预测 灰色预测,是指对系统行为特征值的发展变化进行的预测,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的预测,也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序列有关的灰过程进行 预测。尽管灰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得到的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灰色预测模型就是关于数列预测的一个变量、一阶微分的GM(1,1)模型。它是基于随机的原始时间序列,经按时间累加后所形成的新的时间序列呈现的规律可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来逼近。经证明,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逼近所揭示的原始时间序列呈指数变化规律。因此,当原始时间序列隐含着指数变化规律时,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是非常成功的。 1 灰色系统的模型GM(1,1) 1.1 GM(1,1)的一般形式 设有变量X (0)={X (0)(i),i=1,2,...,n}为某一预测对象的非负单调原始数据列,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首先对X (0)进行一次累加(1—AGO, A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生成一次累加序列: X (1)={X (1)(k ),k =1,2,…,n} 其中 X (1)(k )= ∑ =k i 1 X (0)(i) =X (1)(k -1)+ X (0)(k ) (1) 对X (1)可建立下述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dt dX )1(十) 1(aX =u (2) 即GM(1,1)模型。 上述白化微分方程的解为(离散响应): ∧ X (1)(k +1)=(X (0)(1)- a u )ak e -+a u (3) 或 ∧ X (1)(k )=(X (0)(1)- a u ))1(--k a e +a u (4)

灰色预测法原理及解题步骤

灰色预测法原理及解题步骤 一、类型 数列预测——某现象随时间的顺延而发生的变化所做的预测 灾变预测——对发生灾害或异常突变时间可能发生的时间预测 系统预测——对系统中众多变量间相互协调关系的发展变化所进行的预测 拓扑预测——将原始数据作曲线,在曲线上按定值寻找该定值发生的所有时点,并以该定值为框架构成时点数列,然后建立模型预测未来该定值所发生的时点。 注意:使用方法前一定要在段前作一个引子,连接问题分析和数据特点,以下便是:通过对已知数据的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排污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并且增长的很快。在这里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进行预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传统的数理统计预测方法往往需要足够多的数据,而本问题的数据给出的数据偏小,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误差太大。根据上述的特点可采用灰色预测模

型。 二、灰色预测具体步骤 1》检验处理数据,级比必须满足 A、如果不全属于,则要做必要的变换处理(如取适当的常数C,作平移变换),使其落入区域中。 B、若A不成立,则建立GM(1,1)模型 建立GM(1,1)模型 (1)一次累加生成数列AGO,(目的是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增加其稳定程度) (2)求均值数列 (3)建立GM(1,1)模型相应的白化微分方程 其中:α称为发展灰数;μ称为内生控制灰数。 (4)求的参数估计a、b(最小二乘法)

(5)给出累加时间数列预测模型 (6)做差得到原始预测值 三、检验预测值 (1)残差检验 (2)级比偏差值检验 1》参考数据 计算出级比,再由发展系数a,求出相应级比偏差

若ρ(k)<0.2,则达到一般要求;若ρ(k)<0.1,则效果好程序实现: 采用EXCEl的方法实现灰色预测。 2013-2-2 于北华大学 电子 宋方雷

灰色系统理论实验报告

第三次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 掌握均值GM(1,1)模型、离散GM(1,1)模型、原始差分GM(1,1)模型及均值差分GM(1,1)模型的建模机理,并利用这四种模型对一些社会经济问题进行模拟预测。 实验内容: 对我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的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总量进行建模,分别建立均值GM(1,1)模型、离散GM(1,1)模型、原始差分GM(1,1)模型及均值差分GM(1,1)模型,比较四种模型的模拟精度,并利用四种模型分别对2013-2014年的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总量进行预测,利用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对2015-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总量进行预测。要求写出每种预测模型的建模过程及时间响应式。 每个小组对应不同省或市,不得有相同。 1.均值GM(1,1)模型 1.1对消费 (1) 初始化建模原始序列 9005,10595,13074,14625,16234,17838,18976,19751,21438,23061,23647 (2)原始序列的1-AGO生成 9005.0000,19600.0000,32674.0000,47299.0000,63533.0000,81371.0000,100347.0000,12009 8.0000,141536.0000,164597.0000,188244.0000 (3)1-AGO生成序列的紧邻均值生成 14302.5000,26137.0000,39986.5000,55416.0000,72452.0000,90859.0000,110222.5000,1308 17.0000,153066.5000,176420.5000 (4) 计算灰色模型发展系数a和灰色作用量b a=-0.077 b=11254.338 (5) 模拟值与模拟误差 序号实际数据模拟数据残差相对模拟误差 ------------------------------------------------------------ 2 10595.000 12414.895 -1819.895 17.177% 3 13074.000 13404.451 -330.451 2.528% 4 14625.000 14472.882 152.118 1.040%

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及其Matlab实现

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及其Matlab实现 三天三夜72小时: 读懂题目-》查找文献资料-》选择题目-》重查找文献资料-》精读其中几篇-》查找资料的资料。。。。 在数学建模中常常会遇到数据的预测问题,有些赛题中,预测占主导地位,例如: 2003年A题 SARS的传播问题; 2005年A题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问题; 2006年B题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问题; 2007年A题中国人口增长预测问题。 有些问题则是需要在求解的过程中进行预测,如2009年D题“会议筹备”对与会人数的确定等。 参考资料: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版》作者:刘思峰,党耀国等著出版时间:2010.05 校超星数字图书馆可阅读。 灰色模型(Gray Model)有严格的理论基础,最大优点是实用。用灰色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稳定,不仅适用于大数据量的预测,在数据量较少时(>3)预测结果依然较准确。 预备知识 (1)灰色系统 白色系统是指系统内部特征是完全已知的,即人们不仅知道该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而且知道实现输入——输出关系的结构与过

程;黑色系统是指系统内部信息完全未知的,即人们只知道该系统输入——输出关系,但不知道实现输入——输出关系的结构与过程;而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一种系统,灰色系统其内部一部分信息已知,另一部分信息未知或不确定。 例如,一个加有电压的电阻,也是一个系统,根据欧姆定律,I=U/R,当电阻的大小知道后,便可由多大电压算出能得到多大电流。电压与电流之间有明确的关系或函数,这便是白色系统。因此,这样的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作用原理,一个有明确作用原理的系统必定是具有确定结构的,必定是有物理原型的。然而许多社会经济系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知道影响系统的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确定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这种没有确定的映射关系(函数关系)的系统是灰色系统。 (2)灰色预测 灰色预测,是指对系统行为特征值的发展变化进行的预测,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的预测,也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序列有关的灰过程进行预测。尽管灰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得到的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灰色预测模型就是关于数列预测的一个变量、一阶微分的GM(1,1)模型。它是基于随机的原始时间序列,经按时间累加后所形成的新的时间序列呈现的规律可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来逼近。经证明,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逼近所揭示的原始

灰色预测理论以及模型

第7章 灰色预测方法 预测就是借助于对过去的探讨去推测、了解未来。灰色预测通过原始数据的处理和灰色模型的建立,发现、掌握系统发展规律,对系统的未来状态做出科学的定量预测。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预测模型应以充分的定性分析结论为依据。模型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模型要经过多种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合适。只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才能用来进行预测。本章将简要介绍灰数、灰色预测的概念,灰色预测模型的构造、检验、应用,最后对灾变预测的原理作了介绍。 7.1 灰数简介 7.1.1 灰数 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灰数。灰数是指未明确指定的数,即处在某一范围内的数,灰数是区间数的一种推广。 灰色系统用灰数、灰色方程、灰色矩阵等来描述,其中灰数是灰色系统的基本“单元”或“细胞”。 我们把只知道大概范围而不知其确切值的数称为灰数。在应用中,灰数实际上指在某一个区间或某个一般的数集内取值的不确定数,通常用记号“?”表示灰数。 灰数有以下几类: 1. 仅有下界的灰数 有下界而无上界的灰数记为[)∞∈?,a 或()a ?,其中a 为灰数?的下确界,它是一个确定的数,我们称[]∞,a 为?的取数域,简称?的灰域。 一棵生长着的大树,其重量便是有下界的灰数,因为大树的重量必大于零,但不可能用一般手段知道其准确的重量,若用?表示大树的重量,便有[)∞∈?,0。 2. 仅有上界的灰数 有上界而无下界的灰数记为(,]a ?∈-∞或()a ?,其中a 为灰数?的上确界,是一个确定的数。 一项投资工程,要有个最高投资限额,一件电器设备要有个承受电压或通过电

流的最高临界值。工程投资、电器设备的电压、电流容许值都是有上界的灰数。 3. 区间灰数 既有下界a 又有上界a 的灰数称为区间灰数,记为[] a a ,∈?。 海豹的重量在20~25公斤之间,某人的身高在1.8~1.9米之间,可分别记为 []25,201∈?,[]9.1,8.12∈? 4. 连续灰数与离散灰数 在某一区间内取有限个值或可数个值的灰数称为离散灰数,取值连续地充满某一区间的灰数称为连续灰数。 某人的年龄在30到35之间,此人的年龄可能是30,31,32,33,34,35这几个数,因此年龄是离散灰数。人的身高、体重等是连续灰数。 5. 黑数与白数 当()∞∞-∈?,或()21,??∈?,即当?的上、下界皆为无穷或上、下界都是灰数时,称?为黑数。 当[,]a a ?∈且a a =时,称?为白数。 为讨论方便,我们将黑数与白数看成特殊的灰数。 6. 本征灰数与非本征灰数 本征灰数是指不能或暂时还不能找到一个白数作为其“代表”的灰数,比如一般的事前预测值、宇宙的总能量、准确到秒或微妙的“年龄”等都是本征灰数。 非本征灰数是指凭先验信息或某种手段,可以找到一个白数作为其“代表”的灰数。我们称此白数为相应灰数的白化值,记为?~ ,并用()a ?表示以a 为白化值的灰数。如托人代买一件价格100元左右的衣服,可将100作为预购衣服价格()100?的白化数,记为()100100~=?。 从本质上来看,灰数又可分为信息型、概念型、层次型三类。 1.信息型灰数,指因暂时缺乏信息而不能肯定其取值的数,如:预计某地区今年夏粮产量在100万吨以上,[)∞∈?,100;估计某储蓄所年底居民存款总额将 达7000万到9000万,[]9000 ,7000∈?;预计西安地区5月份最高气温不超过36℃,[]36,0∈?。这些都是信息型灰数。由于暂时缺乏信息,不能肯定某数的确切取值,而到一定的时间,通过信息补充,灰数可以完全变白。

灰色预测灰色关联分析报告

灰色关联分析法 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 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评价×××我们选取下列评价指标: 收集评价数据(此步骤一般为题目中原数据,便省略) 将m 个指标的n 组数据序列排成m*n 阶矩阵: '' ' 12''' '''1212''' 1 2(1)(1)(1)(2)(2)(2)(,,,)()()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m x m x m ?? ? ? = ? ? ??? 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增强不同量纲的因素之间的可比性,在进行关联度计 算之前,我们首先对各要素的原始数据作...变换。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序列形成如下矩阵: 01010101(1)(2) (1)(2)(2)(2)(,,,)()()()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n x n x n ?? ? ?= ? ??? 确定参考数据列 为了比较...【评价目的】,我们选取...作为参考数据列,记作 ''''0000((1),(2),,())T X x x x n = 计算0()()i x k x k -,得到绝对差值矩阵 求两级最小差和两级最大差 01 1min min ()()min(*,*,*,*,*,*)*n m i i k x k x k ==-== 01 1 max max ()()max(*,*,*,*,*,*)*n m i i k x k x k ==-== 求关联系数 由关联系数计算公式0000min min ()()max max ()() ()()()max max ()() i i i k i k i i i i k x k x k x k x k k x k x k x k x k ρζρ-+?-= -+?-,取 0.5ρ=,分别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得关联系数如 下: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基于数学理论的系统工程学科。主要解决一些包含未知因素的特殊领域的问题,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气象等学科。 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社会、经济、农业、工业、生态、生物等许多系统,是按照研究对象所属的领域和范围命名的,而灰色系统确是按颜色命名的。在控制论中,人们常用颜色的深线形容信息的明确程度,如艾什比(Ashby)将内部信息未知的对象称为黑箱(BlackBox),这种称谓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我们用“黑”表示信息未知,用“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用“灰”表示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相应地,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老三论小释 信息论 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什么是信息?信息现代定义。[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邓宇等]. 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逆维纳信息定义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逆香农信息定义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2002年 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关系 协同论 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以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了结构耗散理论的大量营养,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的领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在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