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建设.

谈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建设.

谈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建设.
谈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建设.

谈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建设

在我们以往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政治一直被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并逐步形成了一种过度务实的思潮,而文化建设这种相对务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弱化。在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积累,决策者们有了高度的文化觉醒的时候,却发现文化的发展需要过程和时间。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深层动力,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文化建设没有短平快,没有立竿见影,但不意味着无计可施。在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东营市应以一种谦卑的、优雅的姿态来对待文化,热爱文化,建设文化。

首先,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应该是多种文化的融合。

东营市在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形象广告:“黄河从这里入海,石油之城,生态之城,中国东营”。这么简短的一个形象片,其实包含了东营市的主要文化元素: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生态文化。除此之外,东营的地域文化还应包含乡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以上文化形式的融合。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与黄河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挟万里泥沙奔流而下的母亲河,带着对大地依依不舍的情怀,造就了东营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使东营成为整个黄河流域的压轴之作。所以,在东营研究黄河文化、发展黄河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到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村构造上打出日产555吨高产油流的一口油井而建立“九二三厂”(胜利油田前身),到1983年10月东营市正式成立,直至今天全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今天的新东营。东营市的每个角落都镌刻着深深的石油文化的烙印。

东营的生态文化是在湿地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文化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生物种群为手段,达到保护人居环境、天人合一的境界。1992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被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东营市范围内已经建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园、东营湿地公园、黄河口湿地生态博物馆等与湿地有关的旅游、休闲、教育场所,湿地文化建设有着年轻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东营的乡土文化并不因建市时间短而有失厚重。辖区南部广饶县(齐国乐安)是古代大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里,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广饶)存有最早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号称“小延安”的垦利县永安镇建有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据出土文物考证,辖区内的傅家、营子等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再者,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些习俗、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无形的文化资产。

东营的外来文化由来已久。东营的很多居民是外地移民过来的。远一点的,在明代,有从山西省洪洞县和河北省枣强县迁徙来的。近一点的,现在垦利县、河口区的很多村子是寿光等地前来垦荒的人逐渐集结形成的,很多村名带有明显的移民痕迹,如二十一户、李家屋子等。近几年,广饶县接受和安置了一定数量的三峡移民。胜利油田的开发吸引了五湖四海的石油大军,他们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

以上几种文化形式作为东营地域文化的主要承载点,在文化建设中即保留自身的特色,又要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形成地域文化的框架。

其次,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应能够服务于人群的最末端。

也就是说,区域内最普通的人群能够受益于文化建设的时候,这种文化服务才是有效的。东营市有180多万人,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还有石油工人、在校学生、打工者等等,如果有关部门在文化建设的决策上只考虑文化层次高的群体,那至少是偏僻的。文化的承载者不应只是知识分子和公职人员,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人群。事实上,地域文化应能够服务于人群的最末端这一点是在不尽人意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普通人不能享受文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化项目离他们太远,太少;二是文化项目有内容、有形式地接近了大众,但群众不能接受和理解。因此,文化建设的外延不只是建文化场馆、提供文化娱乐,还有大量的文化普及工作要做,要通过对普通人群的教育,改变和塑造他们的文化情怀,使他们具有与相关文化项目呼应的心理基础和理解力。如政府要把生态文化建成品牌,就要先做好民众的生态环境教育、市情教育。这种基础性的工作非常艰苦,见效很慢,但相关工作者要以足够的文化气度,克服着急的心态,坚持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阶层的人体会到文化带给他们的身心改变,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再次,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应该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做精神储备。

东营市是一个以石油的开发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枯竭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指通过发展接替产业,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转变。胜利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9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82.4亿立方米,现在国际和国内对能源市场的争夺和关注愈演愈烈,对东营市来说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不能等到资源枯竭了再想出路,而应该在成熟期掌握主动性,未雨绸缪,实现循序渐转。东营市现在应该处在实现循序转型的最佳时期。让人欣慰的是,东营市已经发展了很多的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很多企业界精英为整个城市的产业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循序转型的过程中,地域文化的作用在哪里?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建设表面上是提供了文化娱乐,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在人的精神层面,主要是引导和塑造人的价值观。具体到东营的情况,在价值观引导上,一是要增强地方和油田的协作,二是培养地方群众和油田职工的创业意识及能力,为产业转型做精神储备。

东营市和我国的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先建了矿区、油区,后成立地方政府,油田行政机构和地方政府交叉点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各自为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油田职工和地方百姓相互往来不多,甚至有对立情绪。近年,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大家逐步认识到,矛盾和对立只能阻碍发展,加强合作,共同前进才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群众和职工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时一些常规的文化活动中要灌输危机意识,让大家即要为眼前着想,又能考虑将来的出路,下一代的出路。如果大多数人都有了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有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那么,这种集合起来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再就是要给有创业能力的人提供好的平台,让他们在城市资源丰富的时候就能够成功创业,给大家做一个榜样。这种文化环境的建设没有可以借鉴的范本,只能在文化决策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投入份量,摸着石头过河。人们常说的发展、创业等都是一些非常积极和正面的词语,但具体到人的发展、创业过程,则是充满艰辛甚至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在文化引导上要考虑到人们的文化底蕴,审美需求、生活环境等,使文化投入求得更大的产出。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人活的更好。在东营市的地域文化建设中,要以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创造适合和影响群众生活的文化形式及传播方式,通过文化的渗透,实现心灵的富足,让老百姓过上赏心悦目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增山,孙德祯,薄纯祥. 黄河口民俗[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7年6月.

[2]丹增. 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立足点[J]. 思想战线, 2007,(03).

[3]吴久久,谢有顺. 大城市文化建设经验不适用东莞——专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 [N] . 东莞时报2008-8-3.

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容摘要: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不断创新,而创新则依靠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又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本文阐述了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要手段,提出了如何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兴企业管理理论。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兴起研究和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热潮。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研究在企业管理理论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企业质量文化含义: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它分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 1、物质层:是指看得见的东西,大到房子、机器、产品,小到用

品、招牌等。它通过企业的经营环境、职工的精神面貌、产品、服务的质量形象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表层。 2、行为层: 是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经营活动。它通过企业的质量组织、质量标准、质量法规、质量我体系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显层。 3、精神层:是指共同目标、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氛围等。它通过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质量观念、质量精神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 二、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将不可避免地与世界同行业的强手去较量和抗衡。国内有关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市场竞争的发展形态发现,国内外许多大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正在从以往一厂一店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状态转向“合作竞争、结盟取胜、实现双赢”。这种“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新模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联手追逐更大的市场和利润。一个企业要想在这种新的竞争模式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质量文化障碍,做好质量文化沟通,达到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融通,进而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2、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 质量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价格、销售量及产品自身的质量文化含量起着重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 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

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度同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注重社会的协调、整合发展,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内容上极大地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实践诠释;由此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这一理论指明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标志着党的文化建设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 目录 丛书序 序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背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背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手段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线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科学发展观和文明建设史的必然延伸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题中之意 第三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环境背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战略实施的目标第四节西部大开发彰显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制约障碍因素分析 第一节西部及民族地区总体情况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经济发展现状 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一、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 二、产业结构失衡 三、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四、生态示范省区县建设成效不足 第三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内涵探讨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的演进 一、第一阶段(1978~1982年):奠基阶段 二、第二阶段(1982~1992年):起步阶段 三、第三阶段(1992~2007年):发展阶段 四、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成熟阶段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国内生态文明理论溯源 二、国内生态文明理论述评 三、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误区 五、生态文明科学内涵、外延与特征

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一节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一、主体功能区内涵研究述评 二、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 三、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一、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国外研究述评 三、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国内研究述评 四、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提出 五、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章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要素构成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运行动力机制分析 第三节生态文明建设运行预警机制分析 第四节生态文明建设运行调控机制分析 第六章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思路与模式分析 第一节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 一、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 二、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 第二节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 第三节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步骤与阶段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1~2013年) 二、重点推进阶段(2014~2015年) 三、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 四、全面巩固阶段(2021~2030年) 第四节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模式 一、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基本框架 二、生态意识文明建设框架 三、生态政治文明建设框架 四、生态社会文明建设框架 五、生态经济文明建设框架 六、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模式 第七章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 一、生态意识文明建设重点 二、生态政治文明建设重点 三、生态社会文明建设重点

山东地域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一)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

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标签:新形式企业文化意义和作用 1 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被该企业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经营运行机制,同时还要靠用一种精神去统一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职工的行为价值观念。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因素 2.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东萌法学院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在十八大之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显得极为重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它的涵以及容被不断丰富。而在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情况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拥有特殊的生态区位、社会特性和可持续发展现状决定了它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并且西部地区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要求民众和政府从意识和行为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生态理念现实举措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涵及容 (一)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以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容:在文化价值观上,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树立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众有正确的价值需求、价值规和价值目标,树立一种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生产方式上,国家逐渐转变以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逐渐成为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生活方式上,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追求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再威胁到自然,而是融入自然,在自然中享受新的生活。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由来及发展 改革开放初始,就有政治方面的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

东营市概况

【东营市简介】 东营市是1983年10月成立的山东省辖市。全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行政区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79.3万。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坐落在这里。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在黄河三角洲昔日荒凉的盐碱地上平地拔起的一座新兴城市。1961年4月16日,石油勘探工人在东营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揭开了地下油田的神秘面纱,并以这个小村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城市,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东营市境内既有年轻的黄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陆地。北部是新冲积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广袤无际,清新壮丽;南部是战国时期齐国腹地--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旅游文化类型看,东营市的旅游资源包括黄河口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石油工业文化、古齐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等多种类型。在这些文化类型中,尤以黄河口湿地生态文化和石油工业文化最为典型,在省内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黄河从东营市中部入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看到“黄龙入海”“长河日出”“河海交汇”等黄河入海景观。在入海口附近,有面积达15.3万公顷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有面积达1万公顷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形成了以“新、奇、野、阔”为特色的黄河口湿地生态自然景观。 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已形成了以“壮、雅、朴、实”为特色的现代石油工业景观。林立的井架、采油树、丛式井组,雄伟的海上钻井平台,纵横交错的油气管道,被誉为“海上长城”的孤东围海大堤,现代化的石油工人新村等充满“油味”的现代石油工业景观,是富有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 东营市南部有以孙武故里、古齐文化、现代农业为主要内涵的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孙武祠和几百处古齐文化遗址等;中部有展现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及新兴城市建筑的系列景观,主要景点有黄河大桥、黄河水体纪念碑、天鹅湖公园、新世纪广场等。 【地理位置】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入海口,在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东营来历】 东营,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西营以西有一村庄哨头,三村为东征时扎寨位置。明洪武年间建东营村。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石油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1983年成立地级市。 【民风民俗】 东营境内南部和西部地区多为古村古镇,东北部沿海地区移民较多。过去,境内居民主要从事农、牧、渔、盐业生产,勤劳俭朴,淳厚善良,思想观念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民间习俗亦具有齐鲁文化特征。60年代后,为开发胜利油田,大批石油工作者集聚东营地区。油田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各有不同的习俗,各地风俗互受影响,但入乡随俗者居多,基本上保持了当地的风俗人情。 【礼节】 清代,行跪拜、作揖之礼。民国时禁行跪拜礼,改行鞠躬礼。建国后,人们一般的交往礼节是握手、点头致意和鞠躬等。农村遇春节、吊唁、祭祀等特殊场合行跪拜礼。亲友之间馈赠礼品或招待宴请,必在一定时节回敬。亲朋、同仁久别重逢,亲切握手,互相问好。分别时道声"再见"并招手致意。有客至,让客人先行,主人随后。待客时,请客人左首坐,备餐敬酒,让菜劝饭。客去时,主人送到门外,握手或招手告别。

谈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谈加强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组织认真学习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周亚夫的《医院发展,最终还是拼文化》一文,让我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医院是为病人服务的崇高职业,医院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医疗质量一样,常抓不懈,抓出品牌和成效,医院发展才能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 一直以来,作为业务科室工作人员,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医院的业务质量是占在第一位的,所以每次开会、学习,强调的总是要加强学习,全力提升医疗质量,而忽略了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周亚夫校长的医院文化发展理论,使我认识到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当前,正处在新医改的攻坚时期,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做到这些,仅仅靠抓医疗质量是不行的。优秀、健康的医院文化可以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人的创造能力的作用,推动医院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医院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认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加强文化建设 一要提炼医院精神。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医院精神,它是医院的灵魂。它注重人们价值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从而使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要对医院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成功管理经验、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社会贡献和责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精炼定格,形成具备自身特点,有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强的医院整体精神。二要塑造医院形象。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医院的外在形象,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以医院的形象建设为突破口,来塑造医院文

(完整版)东营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东营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多音字、形近字为重点 2、选择恰当词语:语义相近词——语感、固定搭配、相异的词根 3、2016、2017选择恰当的句子,3句; 2018选择使用恰当的成语 4、解说词,2010/2011/2012标志;2013/2014漫画;201 5、201 6、2017名家画作2018选择恰当句子,4句; 5、1-3句理解性诗词默写;4句记忆性重点文言文默写; 6、名著阅读填空:作者姓名及国籍、作品名称、主要人物姓名及形象、主要情节。 7、综合性学习 题型:汉字的本义、引申义,根据材料总结思想内涵,文化传承活动倡议 知识点:文字演变 二、阅读欣赏 (一)诗歌鉴赏(4分) 主要题型2014-2018年基本没有变化: 8、(1)形象的作用(2018):贯穿诗歌、以之自况、寄寓心志 (2)形象的特征(2015)、怎样的形象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从构思、写法、语言角度赏析诗歌 (1)构思:曲中见直;新颖别致;思路严谨;总分相承、层次井然 (2)写法: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最常见且易于分析)、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衬托、烘托、渲

染…… (3)炼字方面:平中见奇、朴中出新;避俗出新;用语奇特、精炼传神 语言 巧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总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练习可让学生多积累此类题型的知识点及语言,多背多记。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8分:2222;233) 2015-2018年题型基本一致,2018年去掉句子翻译 11、实词虚词解释:课内积累、推测(语境、结构、联想、邻字、成语对应)(课内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扎实,为之打下基础;课外出现的也要及时积累) 12、句子翻译(2018年取消):把握关键词;直译;人名地名不译;补充省略成分;意思准确通顺。 13、主旨理解、内容把握 14、写法上的相同点及其作用:正侧面描写结合、借事说理、叙议结合、详略得当、衬托(根据课内推测课外) 总结:课内文言文是基础,以上几点一定要学透、学精,掌握扎实。 (三)课内阅读(节选200-300字的片段)(8分:233;44) 2018年改为两个小题:13赏析外貌描写、14语言描写的作用 2018前: 14、整体脉络 15、内容把握 16、语言描写作用

关于加强边境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边境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强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事业的建设,既是丰富边境少数民族地 区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维 护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的需要。额尔古纳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城市,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西部及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675公里,有黑山头、室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近年来,随着国家“彩虹计划”和“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的实施, 额尔古纳市借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加大对边境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采取贷款、农民集资、军民共建等多种形式,拓宽开展文化建设的筹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需要,推进了民族团结的大促进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关键词:边境、民族、文化、建设、旅游 to strengthen the border area national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rich in border minority areas people’s cultural life, improve minority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but also the maintenance of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s of need. eergu’na is a multi-ethnic frontier city located northwest of greater khingan range, inner mongolia, hulun buir grassland north east, west and north at the eergu’na river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融合作用。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依托。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欢迎参考!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企业也是一样,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而愚蠢的企业是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明天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正观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必然都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目标也无法实现。反观世界上一些遭受挫折、甚至破产的著名企业,出问题大都在企业文化上面,不是没有建立起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背离了企业的价值观出了乱子。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从而谋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为实

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需要进行系统性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文化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 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健康向上、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食粮,能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高尚的人文环境。企业内各种文娱活动的开展,活跃着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了员工之间的团结友谊、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企业的激励机制,分别从物质、荣誉和个人价值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励着员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信心和斗志;各种学习和培训使员工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让他们能更好的在企业里实现个人的价值。员工在企业文化良好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在本职岗位上各尽其能,积极进取,这样就能形成一个风气正、人心齐、奋发向上、生动活泼的局面,有了这样高素质员工队伍的企业,就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新经济形势,使企业发展壮大起来。 3、企业文化对员工起着内在的约束作用 “企业即人”企业文化即是企业人的文化,属于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即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

东营的风俗

东营的风俗 东营有着独特的黄河口文化,东营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代。大量出土文物表明,这里至少有5700多年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使这里地灵人杰。 东营境内南部和西部地区多为古村古镇,东北部沿海地区移民较多。过去,境内居民主要从事农、牧、渔、盐业生产,勤劳俭朴,淳厚善良,思想观念受齐鲁文化的影响,民间习俗亦具有齐鲁文化特征。 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和民间自发的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利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 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油田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各有不同的习俗,各地风俗互受影响,但入乡随俗者居多,基本上保持了当地的风俗人情。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籍的工人最为集中,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油田的春节习俗是五花八门

的。油田的人来自五湖四海,都秉承了各自家乡的习俗,但初一拜访父母及其它最亲的长辈亲戚都一样。 从前的人爱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过年曾经是一个细致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是趣味;而对于大人而言,是精力与金钱。劳顿与欢乐混合成年关的空气。然而在今天,它不再是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而变成了一种仪式,一种带表演性质的仪式。21世纪新年的天空中,飞扬的还有多少鞭炮的碎屑、多少孩童的惊喜?举风车的小手与唱社戏的灯火,已是渐行渐远。 每一个年,都是对年味儿的一次忧伤的告别;每一次过年,都是对旧日子的一次变形的模仿。可我们毕竟不甘心,保留真的有那么难?记忆真的将成为记忆?我们还是要再一次地回头,看看陪伴我们长大的东营年俗,还是要再一次回头,轻嗅尚未远去的年味儿…… 欢天喜地“忙年” 喝腊八粥、泡腊八醋预示了过年的信息。腊八粥源于佛教,相传释迦牟尼得到牧女的奶粥后,于腊八“成道”。后来僧家煮粥供佛,以示纪念。腊八粥用小米、江米、红小豆、黄米等熬制。腊八粥之美,全在粥果,有红枣、栗子、核桃仁、花生、桂圆肉等。夜半淘米煮豆、剥壳剔仁,清晨熬好,合家聚食,馈送近邻。这天还要泡“腊八醋”:将洁白肥大的蒜瓣儿浸在贮醋的小坛里,封固,以备过年蘸饺子用。从腊八到除夕的二十多天,蒜味融进醋里,使酸辣味道适中。用腊八醋蘸热水饺,蒜香喷鼻,诱人食欲。黄

浅谈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

浅谈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 摘要:围绕如何建设基层“家文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家文化”建设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塑造我爱我家的归属感、我建我家的责任感、我兴我家的使命感的过程和做法,对“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作用进行了论证,充分说明了基层“家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家文化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 “家”是情感的归属,能让人感到温暖与亲情。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很多企业积极培育基层“家文化”,从人性思想、人文关怀入手,着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基层“家文化”蓬勃发展,通过培育职工我爱我家的归属感、我建我家的责任感和我兴我家的使命感,不但实现了效益增长,而且构建了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成功实践,充分验证了企业“家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培育“我爱我家”的归属感,才能建起情有所系的温馨家园 管家、兴家首先要爱家、建家。作为油气生产单位,职工工作生活在基层队,这个集体是他们成长创业的土壤,也是他们的“家”。建设“家文化”首先要培育职工对基层单位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大家感受家的温暖、家的和谐、家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职工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和奉献集体的自觉行动。 一是要让职工感受到“家”的舒适。“家文化”的“家”是实体的家,建设“家文化”必须要在硬件上让职工满意,找到家的感觉。河口采油厂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借助于基层建设硬件改造工程,利用油田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对基层单位进行了改造和局部修缮,更换部分办公生活家具和设施,职工食堂、宿舍和浴室焕然一新。这种把基层硬件建设作为“家文化”建设重点的思路,更能赢得职工的肯定和支持,大家在工作“小家庭”里,吃的健康,住的舒适,干的也更加起劲。 二是要让职工找到“心”的归属。“家文化”的“家”也是精神的家,只有不断提升基层队的美誉度,增强职工的自豪感才能更好地放大“家文化”的凝聚作用。近年来,河口采油厂先后开展了“百队创品牌活动”、“十佳团队精神”和“十佳基层品牌”评选等活动,并专门制作网上展示平台和开设电视专栏,大张旗鼓地鼓励创新,打造基层“名片”。这些做法推出了员工价值管理、差异化长寿井培养模式等创新品牌,以及张学木、王学强等个人典型,他们都被职工津津乐道、引以为豪。同时,河口采油厂每年组织职工篮球赛、排球赛、文艺晚会等集体活动,在娱乐身心、促进交流的基础上,增强了职工对“家”的感情。作为“家”中一员,这些做法提升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更凝聚起大家爱家、建家、管家、兴家的动力。 三是要让职工体会“爱”的亲情。“家”以“爱”为纽带连接着每个职工。这是家的特性,也是“家文化”的特点。河口采油厂党委要求基层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理解人的需求,尊重人的发展,关心人的疾苦,用心系群众的真情实意温暖人,感染人。全厂各基层队都从点滴小事做起,让职工时时处处感受爱的暖流。集输大队首站门卫值班室内放着20把雨伞,碰到下雨大家不再为回家发愁。天晴带雨衣,人饱备干粮。有的职工说,打开雨伞的那一刹那,她想起了上学时,妈妈在门口给自己递伞的场景。这些一件件看似不太起眼的小事,却在职工心里掀起了波澜,他们不仅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家,也把这个家放在了心底。 2、培育“我建我家”的责任感,才能锤炼事有所规的和谐团队 职工作为“家”中一员,有责任为单位发展尽心尽力。河口采油厂在“家文化”

东营企业文化

东营企业文化 东营erp——浅谈erp与企业文化变迁的关系 【前言】苏州普实软件专注制造业软件 15 载,提供“拥抱世界级管理,成就 幸福企业”的世界级产品和解决方案。 随着金融海啸的发展逐渐清晰,我国企业已经度过了开始的恐慌期,进入理智期,而此时正是企业抓住时机,调整企业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大好时机,也是erp实施的好时机。而erp的应用需要管理变革,也推动管理变革,其中企业文化变革却很少被考虑到。在erp的实施过程中,人们经常考虑的战略、技术和流程变革等,却很少考虑文化的因素,因文化表现为那些不可琢磨的的事情之一,就会经常被忽略、不被考虑、不被注意。但是由于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假设、预期、价值以及人们在企业中遵循的规范,所以它是一个重要的参量。它还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式帮助您理解如何活动、如何作为,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被期待的,做什么工作、不做什么工作,以及在所处环境中取得进步,因此文化就是思维模式,它提供了人们在企业中活动最基本的假定,并且帮助他们做有助于技术的活动,帮助他们思考和解释技术。只有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才能改变人们的工作行为。 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价值体系指导下所选择的那些普遍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既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又表现为企业的日常行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产生独特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可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以此递进和相互影响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如企业面貌、产品等,制度层是把精神层转换为一些规则,如规章制度、责任制度等,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文化的本质,如共同的价值观、经营哲学等。 2. erp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erp的实施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企业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erp理念有一定的距离。erp理念中所蕴含的流程服务、以顾客为中心、创新思维 是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erp系统明显地打破了传统的金字塔的组织结构,企业员 工之间是一种服务和支持的关系,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和网络化,更加强调员工的团队精神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从erp实施的情况看,外资和合资企业成功率高,而国企和私企成功率低,可看出企业文化的一定影响。 erp的实施与应用也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通过导入 erp系统,引进新的管理理念,规范企业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必将要求员工改变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erp虽然本身不是一种企业文化、但蕴涵的现代管理思想 却处处渗透着一种文化。只有当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与erp所蕴涵的文化一致时,erp在这个企业中的实施就具备了天然的基础条件。一致的文化能够推动frp的实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2010年第2期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黄雅恒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因素。当酋,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经济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自然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民族地区的文化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对于缓解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凸显矛盾,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310(2010)02—0046—04 A bs t r a c t:C dt ur e as a ki n d of so ft po w er.i s an i m p or t ant var i abl e f actor f or pr om ot i ng ec on om i c de vel o pm en t a nd m ai nt ai ni ng s o c i al s t abil i t y.A t pr es ent,s oci et y i s i n锄t r a nsi t i on per i od,p r of ou nd ch an ges ar e t ak i ng pl ac e i n s o c i al s t r uc t ur e a nd ec on om i c l i f e.T he cul t ur e of et hni c r e gi om es t abl i s h ed i n t he per i od of t r adi t ional nat ur al e cono m y C a l l not m eet t he ne eds of dev el op m ent.I t pl ay8an i m por t ant r o l e a nd has pos i ti ve m e an i ng s f or eas i ng t he hi ghl i ght cont r adict i ons dur i ng t he pr oces s of s oci o—econom i c de vel op m en t.an d pr om ot i ng t he ha r m o ni ou s de ve l opm e nt of et hni c r egi ons t o s t r engt hen ha r m on i ou s euhur e cons t r uct i on i n et hni c r egi ons. K e yw o r ds:cu l t u r e;et h ni c r egi ons;h ar m oni ous soci et;t hi nki ng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而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本身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 一、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和谐文化的定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首先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道家的学说,他们以人为研究对象,有关道、性、理、心、名等基本范畴均围绕人的问题而形成,在儒家一部经典论著《礼记大学》里讲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研究人的问题过程中采取整体性方法,既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对象,又注意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张个人的言、行、视、听均应服从整体利益,更加肯定敬业乐群、勤奋和谐、互相合作。其次,关注“天人合一”。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天人关系上谨守“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宗旨,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试和和谐。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二十五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收稿日期:2010一05一18 作者简介:黄雅恒,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46.-—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摘要我国石油企业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其生存与发展关联着人民群 众的日常生活和国家安全,它的质量安全与效益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企业要适时抓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历史所赋予的科学发展的大好机遇,实现低油价和当前金融危机时期的“弯道超越”,就要创新发展质量管理思路,重视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增强质量意识,更新质量观念,优化组织结构,健全企业内部质量监督机制,全力提高质量管理的科技含量,统筹协调促进质量工作全面发展,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提高企业技术服务和产品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市场竞争实力。 关键词石油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意识;市场竞争;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的世纪,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本行业内的领袖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伴随着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不断发展,随着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TQM 宣言》以及改订版的正式发行,标志着世界质量管理即将从TQC阶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TQM阶段,即:综合的质量管理阶段,该阶段质量管理的范围、管理对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质量文化的作用。企业在不遗余力追求质量的同时也发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产品技术质量的竞争手段已显出其局限性,建立包含服务以及价值观在内的企业质量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策略。在石油企业中,质量文化同样可以持续的作用于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生长远的影响。质量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员工自身潜力的发掘.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会使员工自觉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并且积极完成各项质量任务。 1.质量文化的内涵 质量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质量管理过程和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我特色的质量管理理念、范、行为准则的总和。 质量文化从战略层上来讲,要以质量理念为核心。对内,统一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观,建立统一的质量行为标准,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使其质量意识和企业质量理念相统一.在企业内部形成向心力、凝聚力.自觉履行质量义务。从管理层上来讲,高层管理者的质 量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质量理念、质量目标和员工的质量意识与质量行为。一方面,高层管理者需要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高层管理者自身对于社会、企业的理解,并进而对企业质量文化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