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费下载】《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

【免费下载】《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

【免费下载】《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
【免费下载】《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要点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儿童心里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

教学应用的科学。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室的教这一相

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2. 教师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室对学生的指导地位。3.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策略,能力和品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品德等。

3.人格的结构:1.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

的部分,同时他有事最强有力的部分。2.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实现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3.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他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

4.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小学儿童6-12岁心里危机,勤奋对自卑。主要发展

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重要时间和影响,儿童必须要掌握重要的交往和学习技能。这个时期孩子常常会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如果孩子足够勤奋他们在这个时期中能够掌握大量的交往学习技能,如果不能掌握这些技能,孩子就会感到自卑这是老师和同伴是个体的重要社会他人。

5.埃里克森对教育启示:小学教育的启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

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活的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而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勤奋与自卑的这一阶段是自我发展的决定性阶段,儿童已经开始意识到进入了社会,老师和同伴在她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生活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低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

6.图式的概念是皮亚杰提出的,他用它来表达儿童对环境做出适应的认知结构。

不同的主题对外界环境中的刺激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题的图式有所不同。

7.同化是指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

图式。

8.顺应是值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9.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著名心里学家,苏联儿童心里学的开创者。他主要

研究儿童心理与教育心里,着重探讨思维与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重视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强调语言符号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创立了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

10.维果茨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

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二、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才能够促进发展。三、学习关键期,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着其关键年龄,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的年龄,就会对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11.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步提高,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注意品质:注意广泛、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

1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一、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

性的反映。1.形状知觉2.方位知觉,是指个体对自身或物体锁处方向的知觉。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

映。三、运动知觉的发展:运动知觉包括大肌肉运动觉和小肌肉运动觉。13.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一、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二、由机

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一、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1.具体材料的保持优于抽象材料的保持。2.具体材料和抽象材料保持的差别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二、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三,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

14.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亲子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权威

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专制型辅助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要求,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

15.小学儿童的友谊一,小学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3-7岁,不稳定阶

段。第二阶段4-9,单向帮组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组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慕关系,以及其他关系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小学儿童选着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的特点。择友的同质性是指儿童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似的人做朋友,他们认为合得来。择友的趋上性是指儿童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为朋友。

16.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教与学生

学的动力。

17.小学儿童自我的意识成分发展不同步。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它

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所以,小学儿童自我认识发展趋势与自我意识发展总趋势是一致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认识密切相关,小学儿童自我体验发展与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比较一致。自我监控的发展的比较奇特,表现为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我分数高年级高。

18.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一、表现:1.过高的评价2.过低的评价3.适当

的评价二、趋势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高

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19.意志特征的发展,小学儿童的自制性和坚持性都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是低

年级儿童主要受外部因素的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小学儿童对外在控制因素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控制的能力由未发展起来,还不足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表现出在自制力和坚持性两方面的下降趋势,但到了中学后,随着儿童内部控制能力的迅速发展,儿童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将重新出现上升趋势。

20.小学儿童智力碎片的差异对教育的启示是,一是把教育是着眼点放在大多数

的正常儿童身上,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教育。二是分辨出智能超常,正常,落后的分布,因材施教,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通过分校,分班,班内分组以及分层教学等形式,针对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实施教育。

21.场独立型:是指当个体面对一个作为认知目标的问题时,很少或甚至不依赖

于该问题空间的其他的一些线索,而是根据认知目标本身的结构来搜索信息。

22.场依存型:当个体面对一个作为认知目标的问题时,较多甚至完全以来于该

问题中的其他一些线索,从这些线索中搜索信息。

23.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差异:表现吱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场独立型的儿童认

知重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优势;场依存型的儿童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学习内容上,场独立型的儿童多偏爱数学和自然科学,场依存型儿童多倾向艺术和人文学科;在学习方式上,场独立型的儿童喜欢正规的、结构严谨的教学,场依存型的儿童喜欢松散的讨论式学习;学习中支援力量源来看,场独立型的儿童更多依赖资料本身,场依存型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请教别人;从未来职业选择来看,场独立型的儿童喜欢需哦哪个是理论研究、工程建筑、航空等工作,场依存型的儿童喜欢社会定向的职业。

24.冲动型特点: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特点: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25.同时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

性。

26.继时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一步步的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

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27.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比较持久的变化

28.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机器的学习三种,

29.刺激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

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雨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泛化是对失误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失误的差异性的反应。

30.观察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

后果面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榜样与示范二、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

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辩别

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32.学习动机:是激起学僧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

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3.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

要。

34.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学生通过自己的能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

需要。

35.附属驱动力:又称交往驱动力,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

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所谓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

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37.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难度的任务,且成功概率为50%的

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实现挑战,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38.成败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民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

响他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理论。1.他人成绩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2.先前的观念或因为图式,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3.能力的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看法和评价。

39.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40.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和书

面语言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

41.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主要用于实际操作。

42.概念形成:学习者对同类事物的大量例子进行分析,对比他们与其他事物的

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方式。

43.概念同化:先把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利用自己认知

结构中现有的概念和知识经验进行理解,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方式。

44.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把新的知识归属到头脑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

并让它们相互建立联系的过程。

45.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

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

46.并列结合学习:如果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

是总括关系,就产生了并列结合学习。

47.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子啊学习活动中有目的

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结构:一、基础策略,用来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二、辅助策略,帮助学习者维持适当的认知氛围,以保证基础策略能有效地操作。

48.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一、识记阶

段的复述策略1.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2.避免干扰3.抑制4.整体记忆与部分记忆5.多种感官协同记忆6.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式记忆7.过度记忆二、保持阶段的复述策略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多种形式的复习

49.精细加工策略:一、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1.位置记忆法2.缩编和歌诀3.

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二、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1.做笔记2.

联系生活实际3.利用背景知识

50.问题: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

难的情境。类型: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2.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3.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

51.算法式策略: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直至选择

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52.启发式策略: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采

用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

5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个体的只能与动机3.问题情境与表

达方式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4.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

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的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

55.创造力与智力:他们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然有高于一般水平

的智商。

56.创造性的主要成分:1.创造意识2.创造性思维3.创造性想象4.创造性人格

57.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1.准备期2.孕育期3.明朗期4验证期

58.培养小学儿童创造性的措施:一、创设环境,激发潜力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

境2.给学生留有自由成长的空间。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个性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

重视直觉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特征的榜样。三、开设课程,教授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定稿)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 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席卷全球的创业浪潮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不定项选择) 1、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A )。 A敬业、诚信教育B求实、创新教育 C责任、奉献教育D诚信、创新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职业针对性B大众性 C产业性D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ABCD )。 A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 B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半学格局。 C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半学水平和质量。 D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C )。 A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B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D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5、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B )。 A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予以配合的两级管理格局。 B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C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进行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D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省级政府进行质量监控的三级管理格局。 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DE )。 A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B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C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D以学生“双证书” 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E产学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7、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ABD )。 A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性、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B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 C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 D普通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 8、高职教育特色的内涵包括(ABCD )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点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精选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二) 26.教师应如何做好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7.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28.高职教师应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同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

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 29.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院自主制订,既要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与学院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30.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教学标准明确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标准,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标准的要求。 31.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二、教学原则 (一)面向全体。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 (二)注重引导。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分类施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四)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一)教授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二)锻炼创业能力。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

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创业精神。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课堂教学。 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课外活动。 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三)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摘要:论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并以任务驱动整合模式、“教学做合一”整合模式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方法。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学科式课程模式;任务驱动整合模式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编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奠基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但就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由于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是当前高职课程结构和分类的一种通用模式。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1)从课程内容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前两“段”都是属于理论知识板块,占70%—80%的比例,同时理论知识教学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而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比较模糊,不够完善。(2)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3)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4)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且即便如此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践行。(5)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规律和特点是相违背的。 2.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失衡。从时间的总体分配看,现行高职一般第一学年学习普通文化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而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4:1,甚至5: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再从具体的课时执行看,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但据调查,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l]。 3.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科学整合。考察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不科学的问题主要有三:(1)时间整合不科学。依据前述,高职前两年学习理论课,第三年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太长,很不科学。一方面,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偏后,相隔两年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大打折扣。(2)展开顺序不科学。“三段式”课程的展开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以理论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切人点,难免有错位之嫌。(3)方法整合不科学。现行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的是叠加式的整合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只是被机械地叠加拼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是基础和承载的依附关系,而且实践课还在实际操作中被“矮化”和“窄化”。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整合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两类课型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其所形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课程观念失去准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奉行的却是理论先行、理论为主的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问题在于随着知识增长和频变的加快,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人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一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

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完整word版)职业教育学试题与知识精华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五章职业学校教师 一、填空题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1681)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 3、(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4、(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5、我国《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6、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每一个教师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7、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教师如何对待(职业教育事业)、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教师集体)、如何对待(自身)四个方面。 8、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9、教师书写规范汉字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用字规范);二是(书写规范)。 10、班会活动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主题性班会)、(活动性班会)、(知识性班会)、(教育性班会)、节日性班会及学生自己组织的班会六种形式。 11、我国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种。 二、选择题 1、下列人员中不属于教师的是(C) A.指导学生实习的人员 B.高等学校中的学生辅导员 C.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学校学生处工作人员 2、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教师起(A.) A. 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 强制作用 D. 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同事 D.以身作则 4、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教育家是(D)

(完整word版)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答: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种高等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分类,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应用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3、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产学合作机制。 4、高职教育目标是什么? 答:高职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数以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包含哪些内容? 答:(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创业教育课程知识要点

创业教育课程知识要点 第1章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1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创业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所谓创业,就是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三个要点(例如,价值创造。):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价值创造 ●创业的功能: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推动组织发展、帮助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创业的要素: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的类型 1.依创业目的可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 2.依创业起点可分为创建新企业和既有组织内创业 3.依创业者数量可分为独立创业和合伙创业 4.依创业项目性质可分为传统技能型、高新技术型和知识服务型创业 5.依创业方向和风险可分为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和对抗型企业 6.依创新内容可分为基于产品创新的企业、基于营销模式创新的创业和基于组织管理体系创新的创业 ●创业过程六环节 1.产生创业动机 2.识别创业机会 3.整合有效资源 4.创建新企业或新事业 5.实现机会价值 6.收货创业识别机会 ●创业阶段划分: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 ●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本质: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既是创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业的支柱。 来源:文化环境、产业环境、机制环境、生存环境等方面。

作用: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有利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2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1.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创业的机会大大增加 2.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文化层次普遍提高 3.从形式上丰富了创业活动的内涵 4.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的进入门槛 5.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转型,使得智慧、创意、创新、速度等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形成了有利于创业活动开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 1.创业是社会就业的扩容器 2.创业好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3.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4.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器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推动社会的创新、实现生产力发展、解决社会问题。 第3节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狭义的创业概念: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 ●广义的创业概念:创造新的事业的过程。通过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抱负,都可以称为创业。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创新品质、创新意志、创新发现、创新知识、创新实践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创业能力中所包含的捕捉机会、整合资源的意识,以及领导、沟通等能力,具有普遍性与适应性。 第2章创业与创业团队 第1节创业者

(完整word版)高等职业教育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主要是“三个坚持”: (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行业、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产学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3)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形成灵活开放、结构合理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办学格局。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办学宗旨主要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正确定位是什么? 答: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本科教育“错位经营”,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内容:一、人才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人才怎么培养,方向多样,鼓励订单式培养;三、每所学校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四、科学确定学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瞄准位置,持之以恒,办出特色,扭转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过度强调“学科性”倾向,扭转一些学校盲目攀高升格倾向。 5、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 共识,并且正在指导着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6、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答:“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造就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7、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高职高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8、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观是什么? 答: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由规模的迅速扩大逐渐走向以提高教育质量和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行政的力量,而是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3)树立先进 1/ 16

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 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30学分) 一、课程性质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全校毕业学生的一门任选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 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讲座为主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 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要求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从新生一入学到毕业,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 组织、渗透和强化就业指导,突出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学 生自身特点,介绍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学会依法维护劳 动权益。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动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 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 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训练方法,各模块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各模块的特点,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不同专业教师主讲。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 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

创业基础课程优秀教案课件

\\ 创业基础 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一节创业与创业精神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重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示范教材案例和自己准 备的案例进行课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请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并进行点评,做 好知识点的衔接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结合示范教材PPT进行案例分析总 结和课程内容的讲解 案例教学、PPT讲解 进行教学训练,启迪学生对身边创 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思考 教学实训 本节知识点强化并提出课后思考教师总结、课程延展 本讲教学逻辑图 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章次第一讲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授课 时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高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方法说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分 析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示范教材案例, 使学生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创业有深 刻的认知。 师生互动 总结课程,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创 业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强 化知识点,启迪学生思考。 PPT讲解、教师总结 结合上节课学生思考习题、案例等 进行课程导入。 课程回顾、案例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教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 2004年4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是高职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和检验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第一门接触计算机使用的课程,也是第一层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目的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熟练掌握操作系统使用、中西文稿件处理软件word 及电子表格简单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使用、电子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网络基础及internet网主要服务功能的使用。它的内容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也为后续其他课程使用计算机奠定基础。同时还是走上社会后专业技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进入21世纪,这门课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到不断地充实,教学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二是通过规定的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 基本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 4、基本掌握电子表格(Excel)的使用。 5、基本掌握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

教案 创业与创业教育

第一章创业与创业教育 教案

附: 资料一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惠王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开创基业——《辞海》89版 开创事业——《新华字典》 经济动力及工作机会主要是来自熊彼特所关注的创业家与其创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创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去搞一个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创业是一种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

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和新天地。——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每个人都想得到社会的认同,得到别人的尊重,都想展现自我价值,那么创业无疑是一条最好的道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美国学者布鲁斯R.巴格林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马云 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力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但任何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倘若他知道创业需要策划、技术及创意的观念,那么成功已离他不远了。——哈佛大学教授拉克资料二 以下几种情况哪些属于狭义的创业? 某同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经努力奋斗,成为该企业的总经理,该同学是在创业吗? 某学生在校内开了个“诚信小店”,无人值守卖文具,是创业吗? Bill·Gates创建了微软帝国,是创业吗? 某公司员工有一项发明专利,将其卖给了公司,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市场调研完成产品开发,他是创业吗? 资料三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差别 所谓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创办事业或毕业后不选择就业而直接成立公司创业,是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竞争的一种尝试。 大学生创业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办企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就业与创业,是大学生选择出路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1.担当的角色差异 两者在企业中的地位、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均有较大差异。创业者通常处于新创企业的高层,在企业实体的创建过程中,创业者始终是负责人,始终参与其中;而就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