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报告人:孔真真

2009-4-13

一、道德、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道德

《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上海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把道德之一概念界定为:“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两者虽然表述上不同,但都指出了道德之一概念的本质,是通过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里应自觉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涉及理想、感情和行动多个领域。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内容和范围上只适用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对该职业以外的人没有约束作用,也不具备实际意义;第二,其存在相对稳定、连续的;第三,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多样性,不同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些不同的道德要求,集中体现在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中。

教师职业道德

李燕杰等主编的《德育辞典》对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的界定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和履行其职责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1

杨燕钧对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的界定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是以其特殊方式反映教师特殊的职业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并调节教师职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2

李学者、罗茂全两位学者对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的界定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内调节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于漪老师对教师职业道德这一概念的界定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

1李燕杰,施宗恕,王殿卿,宁泽,刘美芙主编:《德育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87,468.

和。”

李金花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界定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以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解释实质上是相同的,都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社会的角度上讲,教师职业道德同教师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是具有教师职业特征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从个人道德角度讲,教师职业道德就是规定了每一位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以怎样的思想、态度、行为和作风去教育学生、与人相处、处理问题、进行工作,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具体定义的话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种形式,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道德是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民教师处理和调节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道德要求。由于它与教育活动的特点紧密相联,因而,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与工农业生产劳动不同,教育劳动是—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的职业劳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不仅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人,还要用高尚的品格去感染人,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不仅拥有健全的理性,还要拥有高尚的灵魂。儿童和青少年是决定国家发展前景的主要因素,国家和人民把他们托付给教师。就是把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加在教师的身上,每一体教师必须意识到: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没有高尚的职业品性是无法担此重托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深广性

所谓“深”是就程度而言的,指教师道德在教育过程中不只是作用于学生的感观,还可以直接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德;不但会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这种强大的穿透力是其他类型的职业道

德无法比拟的。

所谓“广”是就范围而言的,指教师道德不仅是作用于在校的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到学生的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间也越来越广泛。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举止也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比其它职业道德更具有自觉性

就调节方式来说,一切类型的道德实践都强调主体的自觉,职业道德也不例外。但教师职业在这方面更为突出,教师是以个体脑力劳动作为主要的劳动方式的,也就是说,他的工作常常处于无人监督的情况之下,诸如,教师是否充分备课、是否认真批改作业、是否耐心教育学生等等,这些都是很难进行监督和考核的,主要依靠教师本人的严格自律。而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并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室内和校园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首先必须身体力行。这种劳动时间和劳动空间的灵活性,要求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要有更强的自觉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典范性和示范性

教育劳动的对象是可塑性和模仿性强、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性格品质正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为突出,他们对讲台上的教师有一种神秘且仰慕的感觉,常常会不自觉地效仿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乃至性格、气质和习惯,这就是学生的“向师性”。无论教师本人是否意识到,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并影响着学生。教育劳动对象的这一特点,内在地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示范性。要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努力在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面前建立起更高的道德威望和良好的道德形象,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和典范。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总的来说都突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目前理论界对这一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学者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视角出发,就事论事,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建构;二是一些学者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从伦理角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给予界定。

1、从教师职业道德层面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张景春等人

在总结中国古代师德观的基础上认为师德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热爱教育,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师德情感;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王逢贤教授在广义的师德基础之上,建构了狭义的特殊的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几个方面:①热爱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③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④尊重教育科学,认真负责,勇于创造;⑤乐于合作,珍重合力;⑥端庄优雅的仪表1。林祟德教授认为师德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四个小的方面,如下表:

2

有的学者重新建构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个层面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教师与家长及其相关人员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规定。师德理想层次代表了教师职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最高要求;师德原则层次着眼于现实是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要求,以我国现有师德水平为基础,拉向更高层次迈进;师德规则层次则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具有很强的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3。

从上述这些学者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规范的界定中,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比较充分,既体现了对教师职业的底线要求,又明确了师德的发展方向,架构了系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也有些学者突破了单纯的就规范而规范的研究范式,从伦理学的视角对师德

1王逢贤.师德建设的理论思考闭.中国教育学刊,1997,4.

2方晓义,陈浩莺,王永丽,林崇德.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2,1.

3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内涵入研究,檀传宝教授以狭义的师德范畴为研究角度,从伦理学的视角为教师道德规范建构了更深层次的学理支撑。他以教师的幸福为起点谈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和良心。以教师的道德和人格建设作为终结,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教师道德范畴的理论框示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深刻的内涵。①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建构的起点,理解教师的幸福是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体系的重要“纽结”。②教师公正和仁慈是教师伦理生活的重要原则,是教育伦理的最核心的道德范畴,是教师幸福需要,也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教育公正和仁慈是互为基础的。③教师的义务是教师伦理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落实或践行教育公正和仁慈。教师的义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构成了教育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④教师的职业良心是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良心以公正和仁慈为基本准则,对公正和仁慈原则的有支持作用;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内心体认,义务是主体良心体认的对象而非良心本。⑤教师的人格是教师道德修养的直接目标,是教师的公正与仁慈、良心和义务的最终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归根结底是教师人格的修养1。

2、从教师专业道德层面

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道德强调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伦理规范的建立,所建立的伦理要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和理论依据,坚持底线伦理要求与最高伦理准则的统一,较完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包括三个层面,既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师德理想体现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具有激励功能;师德原则是指导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具有指导功能;师德规则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最低要求,具有约束功能2。有些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内涵是教育服务精神3。

四、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思考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国内外有很多的研究,今天我们主要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谈谈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始终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同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注点不同,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需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背景,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关注其职业生活——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基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结合起来,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中,融入与教育实践中。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充满着智慧,是教师专业能

1檀传宝.论教师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l.教育研究,2005,1:48-51

2杨超有.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师德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3徐廷福.教师的专业服务精神及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力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不是简单的规范约束教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重要的专业能力培养,不可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分离,否则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会变得空泛、乏味和低效。

1、重视对教师职业生活的全面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朱小蔓教授指出:“道德等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不能把道德教育活生生的丛完整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根植于教师职业这一生活土壤,才能生发真实而丰富的职业情感体验,形成对教育过程的专业理解,形成正确的专业理想和信念。和其他的专业比,教师职业更琐碎、复杂,更有压力。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重视全面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活,应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身心愉悦,获得职业幸福,才能使教师职业为其终生价值追求。改变过去教师假大空的做法,像过去这样的说教:某教师舍家不顾抱病坚持工作,累倒在讲台等,这种“蜡烛”式的奉献精神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全部,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甚至引起恐惧与厌恶。教师职业道德只有直面教师的全部职业生活,从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活做起,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

2、教师职业道德融入日常的教育实践中

教育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根基,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能有效地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并转化为自身生命的常态。以往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脱离教育教学活动,只注重理论灌输与规训,致使职业道德教育低效,我们应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中去,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教师从说教、规训中解放出来,把抽象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具体化,把泛泛的职业道德要求实际化,应在教学实际中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如:案例分析,教学伦理反思等,引导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课堂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生动案例与叙事中获得职业道德理解,帮助教师在切己的行动中进行系统化的职业道德反思。

(二)尊重教师的需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受教育主体对道德规范进行内在的消化、选择和反思,产生道德动机和需要,最终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在本质上也需要教师主体发自内心的对其专业的热爱和忠诚,需要在职业良心,职业责任感等自律精神的驱使下实现;是教师主体自我反思、自我构建,由他律到自律的结果。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如果把有感情、有个性的教师当作“美德袋”,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和训导,而忽视教师的心理

需求,不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可接受性,那就无法进入教师的内心,无法刺激教师内心职业道德需求,因此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处处充满着对教师主体性的尊重,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性。1、积极转变角色,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以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总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不利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由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者要转变为角色,要将“主角”让给教师,使之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设计者,而培训者只是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资助者”“合作者”。应让教师了解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与意义,给与教师一定的选择权,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和方法等,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应发挥间接主导作用,注重培养教师自觉地职业道德意识和自主的职业道德判断力;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师教育情境,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让在教师自觉自愿的互动中,生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提升教师职业道。

2、尊重教师的需要

有关研究发现教师专业道德发展呈现阶段性的特征,教师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其职业道德水平与心理需要时不相同的。这就是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依据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节的心理需要,来设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和策略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要贴近教师的心理需要,为教师乐于接受,教师能依据自己的需求自主的选择。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必须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即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也要关注精神需求,不能忽视教师正当利益需求与教师间的差异性,按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便推动为调动,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有他律到自律的境界。(三)彰显人文精神,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内涵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保障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教师个人的自觉努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作保障。因为学校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主战场,学校的管理理念,基本的价值取向等都集中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学校的管理制度具有约束、导向和教育作用,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加强学校管理制度的伦理内涵建设

研究表明:蕴含人文关怀,富有人文精神,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校管理制度,不仅能规范教师的行为,更能使教师获得足够的精神和人格的尊重,获得职业幸福,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职业道德得以提升。相反,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缺失公正、平等、宽松、民主的伦理精神,就会极大的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湮灭教师的职业理想,使教师职业道

1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2).

德提升困难1。因此我们应积极建构蕴含公正、平等、宽松和民主等伦理精神的学校制度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保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2、建构学科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平台,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观,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不是给教师施加压力,不是给教师以模塑,而是为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提供帮助。其次评价的内容应多元化。不能拿学生的学分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评价,应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全方位评价。再次,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要进行量化评价,又要开展质性评价;使教师在自评与他评中,认识自我体验德育的愉悦,不断提升自身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最后,应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反馈给教师得到认可,这样才能发挥职业道德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引导教师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才能引导教师达到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王丹,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1-70.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0-78.

[3]杨燕均.教师伦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

[4]傅维利.师德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93.

[5]钱唤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25.

[6]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47.

[7]马娟,陈旭,赵惠.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4,11.

[8]蔡辰梅,徐萍.制度下生存与教师专业道德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4.

[9]王逢贤.师德建设的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7,(4).

[10]方晓义,陈浩莺,王永丽,林崇德.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1]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12]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2).

[13]王清风,杨菊香.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2),126-129.

[14]徐廷福.教师的专业服务精神及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15]杨超有.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师德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一)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慎独。“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极的重要方法。“慎独”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顺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慎独”与以前的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慎独”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它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 “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

师德师风教育制度

师德师风教育制度 2012-2013学年师德师风教育制度教师的师德师风,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师风是校风的灵魂。为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和专业能力素养。根据《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用以规范我校师德师风。 一、师德师风规范 (一)政治思想规范 1、学习先进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宣传先进文化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必备的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教师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 2、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散布有违国家政策、法规或其它不健康的思想和理论,不组织或参与非法集会、结社。 3、教师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自觉抵制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错误倾向。 4、教师应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以立德、学以立身、学以立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 5、师德师风是校风的灵魂,教师要成为“团结、创新、求是、文明”校风的创立者、实践者。 (二)为人师表规范 1、教师要以良好的教风和师德风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寓教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生活道德和行为规范。并以自己认真的敬业精神、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道德行为等特有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仪态端庄,衣饰整洁得体,举止文明大方,以自己的优良道德品行和形象熏陶感染学生。 4、教师应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时刻注意维护集体利益和形象,维护集体声誉和他人名誉。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建设发展,从自我做起,为学校的事业贡献力量。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努力学习职业教师道德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

生关系。树立发展的学生观,形成“以人为本”的育人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首先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发展中的人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极强的可塑性。其次,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念。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第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要能够真正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能力、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树立新的学生观,就要看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特长,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要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方面做得出色,并获得成功。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对学生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份鼓励。 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很可能在他以后的成长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只有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师德师风教育专题讲座

师德师风教育专题讲座 陈怀新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开讲之前,我先说明两点: 一、今天算不上什么专题讲座,充其量是把我对师德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和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所以,若有不当之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敬请在座的各位能批评指正; 二、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我会列举一些例子,穿插一些故事,但有些可能会有些牵强,还有些是我过去在全体教工会上已讲过的,鉴于新来的年轻教师多,我还会重复一些,还望大家理解和谅解。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讲师德,铸师魂,为人师表;爱学生,多奉献,勇创辉煌》。 “德”,按《辞海》解释,有五个释义。其最主要的意思就是道德、品德。“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百行以德为首”“做人先修德”。中国历代的志士先贤都特别看重道德操守。过去人们经常讲:“有德有才为圣人,有德无才为君子,无德无才为废人,有才无德为小人”。“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德兴则业兴,德毁则人亡。一个人的道德就是立身之本。 所以为人处世要有公德,干工作要有职业道德,当教师要有师德。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当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我们讲师德就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讲师德首先要讲爱心。 讲到“爱”,我们应该想起上周刚听过的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霍懋征老师的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要求我们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就要象霍懋征、盘振玉、王生英等老师那样,爱教育、爱工作、爱学生。 看一个人是否爱热爱他的工作,听他讲他的经历就行了。如果他干得很辛苦,却很执著,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干得很苦闷,却仍在坚持,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失败了很多次,却没有倒下,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的语言里充满激动、期盼和等待,那么他也是热爱的;所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 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 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 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师德就是榜样,当 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 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师德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呢?笔者认为不外“知”与“行”两步,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步,要“勤知”。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 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 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和有组织的教师 道德学习两种方式,内容主要有学理论和学楷模之别。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 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针对性强,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 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可以解决一些共性 的问题。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认真向革命前辈、 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对照自己的理论认知,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只有在道 德修养中时刻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 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 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步,要“善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 道德修养,反思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 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 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 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学理论,去修养,那么提高师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知识掌握的多么丰富出色,如果经不起实践的 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 与感悟,势必会多走弯路。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师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张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和丰厚滋养。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强化与内化相结合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于师范生的相关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中,既有利于促进师德养成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社会对师德提出了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近年来,教育歧视、虐童案、性侵案等师德失范问题屡见报端,对教师群体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师范生是人民教师的预备者;师范院校是人民教师的摇篮,是进行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基地,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是师范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师德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过程,而是在外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内化的养成过程[1]。很多师范院校积极探索师德养成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有很多不足,如师德养成意识不足;重灌输轻养成;课程设置不完善;师德养成环境薄弱等。《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师德和文化素质教育,注重通过文化熏陶培养教师气质。”[2]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蕴含着丰富的师德养成资源。结合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既有利于师范生的成长成才,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华,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即“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3]师范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德养成教育,以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和塑造师范生的健全人格和职业道德,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一)可行性分析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师德养成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的师德养成资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德师风教育随笔

师德师风教育随笔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师德师风》教育随笔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同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记不可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对学生象管家婆一样吆五喝六。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也千万不要把这当成是你对学生有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念念不忘的。在授业方面,师德师风不像其它有些事情,可以“以一挡十”。现实世界是极其复杂的,你一人不可能包打世界,尤其是在理论和技术领域,总存在着大量的你不懂或暂时不懂的题目。碰到学生提问,若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一定要对学生直言你对该题目不懂或暂时不懂,允诺待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复学生或与学生一起探讨该题目,而且一定要言而有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为教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有助于进步威信。千万不能环顾左右而言它,支吾搪塞,由于这样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实际上也是在贬低自己。师德师风的传承。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极需要发扬光大和传承的,由于它往往是一个学校优良传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内外的着名高校不乏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关于师德师风的经典例子。而且,师德师风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需要总结,需要丰富,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老中青教师间的传承,更需要一代一

代的传承,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传统,使学校一步步地走向更高层次。在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工作。同时,主动并虚心向教职工学习,虚心的接受他们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 加强师德建设,进步教师素质,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净化教育行业风气,都具有重要意义。历时发展到今天,教育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密切相关,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为全社会广大人民所关心和支持。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可以说一肩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相应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精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讲:王永利时间:4月13日、4月27日、5月11日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 ;“广”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1)起点高。(2)精神价值凸显。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1)社会现实。(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广大的学生,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基本的环节之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所谓爱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真心去爱,这也是目 前广大教师亟须做到的。 1.慈母般的爱。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母亲一样的胸怀,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要用平等、宽容、和蔼、欣赏的眼光与看待,戒急戒躁。 东方时空栏目曾经播出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李XX自幼父母离异,没有人管他,他就像一个浪子一样,在班级里不学习,爱打架,还三天两头不上课。学生觉得他无药可救了,不少老师对他的教育 也丧失了信心。可是新换的班主任王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她把李XX 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对待:李XX没有衣服穿,就自己掏钱给李XX买 来新的;李XX中午饿肚子,王老师就把自己的午饭给孩子吃;李XX 没有钱交学费,王老师就替他交上……孩子最终感动了,亲切地叫 了王老师一声“妈妈”,从此开始认真学习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无法预知李XX的将来,但是他已经 开始改变了原来不正常的生活,变得富有朝气,开始积极努力向上。王老师之所以成功地转变了李XX,是因为王老师给了李XX以母亲 的关怀。 2.严父般的爱。一个家庭既有母爱,又有父爱,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孩子才有完整的性格。教育学生也不例外,光有慈母般的爱是 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严父般的爱。父爱严厉,它能够使人坚强, 使人勇敢。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同学叫王XX,父母离异与母亲一起 生活。她刚到班级时,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做事总喜欢自己一个 人去做,非常的胆小,参加什么活动也不积极。每当这些时候,我

如何提升师德修养

如何提升师德修养 黑石中学校:陈守国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 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 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完成教书育人的学习重任。 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 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要树立正 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 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 洽、相互尊重的关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 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 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让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 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 有了师德修养,自然教学水平就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 的。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 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 凡而谦逊的。”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 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 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 自己更高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 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 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 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 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 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师德就是榜样,当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当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就会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奋求实,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作为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 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 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教师多听取学生和教师的各种意 见。 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认识、教育、改造和提高,开

师德师风教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 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有违背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敬业奉献。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 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 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 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 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 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 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 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 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师德修养提升计划

师德修养计划 教师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为了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师德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随着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随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也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可能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 2、师德建设是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如: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 3、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

论师范生师德养成

论师范生师德培养 ——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10级思想政治教育班熊鹏鹏 1003041058 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一个合格的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师德素质,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效,高等院校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道德会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关于师德的研究普遍是针对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建设等问题展开,而针对高校在读师范生的师德培养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阶段是师德形成的起点,因此要加强对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引导师范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本文将从江西师范大学师范生的现实出发,针对江西师范大学师范生师德培养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便帮助师范生更好地进行师德的培养。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培养对策 引言:我选择论师范生师德培养这个选题是基于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该选题 具有价值性。今年校长性侵学生案的曝光,紧接着不断爆出教师性侵学生的丑闻,这为我们教师师德拉起了警报,针对此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6月14日透露,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而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当然应该提前进行师德的培养。第二,该选题具有创新性。目前,关于师德的研究普遍是针对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建设等问题展开,而针对高校在读师范生的师德培养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我选择江西师范大学这样一所师范型大学进行研究有其特殊性,这是我的创新处。第三,该选题具有可行性,选择江西师范大学进行师德培养的研究,在行动上,在经费上都有一定的保障,同时由于我对江西师范大学的熟悉,个人对社会研究知识的掌握,所以我觉得这个选题具有可行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1]高等院校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职业的主力军和坚实的后备力量,因此,加强对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很重要,特别是当前教师师德受到质疑的时候,校长性侵案,教师虐待儿童等等丑闻的频繁曝光的时刻,加强师范生这些准教师的师德培养显得更为紧迫。师范生的师德培养就是通过对师范生的职前培训,使师范生真正从内心和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职业,并逐渐变成其内心的自由选择,在自己的道德践行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的标准。[2]它包括对教师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荣誉、职业良心等的培养,为了

师德师风自我反思

师德师风自我反思 1. 依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我拟定如下5项整改措施: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为此,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继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而纯洁的现代教育观。2、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3、加强语文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4、我必须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谋发展,为同学们服务、为老师们服务。始终记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名句。5、我还要继续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自己的师德问题。欢迎广大师生、家长再提意见,批评指正。 2.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十几年了,可以说有泪水,也有欢笑,但更多的是收获。我也由起初手忙脚乱地应付学生随时发生的问题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慢慢地我觉得我不再是师长,而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次备课班组织学习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及教师“十不准”,细细听来,收获更是不少,我对师德的含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身教”的作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辨别是非之道,由于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应该是做人的表率,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对学生影响巨大,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而认识和判断又不完全成熟,所以,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要自觉不做,在言语、仪表、作风、品格、情操等方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对各种教育法和道德法规的重温,以及对

《师德于细节之中养成》读后感

师德于细节之中养成 ---读《师德养成读本》心得体会 钟祥市文集镇小学郭新宇 通过学习《师德养成读本》,我对师德有了认识和提高,对自己所担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学习《师德养成读本》,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

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通过书中的礼仪讲解,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再次教师要注重社交礼仪。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要与社会多层面的人士打交道,如学生、家长等,所以需要懂得基本的社会交往礼仪,并通

师德师风教育宣传材料

师德师风教育宣传材料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又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同时,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风貌展现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应赋予师德以新时期所特有的内涵。否则,错误地理解师德内涵不仅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不良后果,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清楚的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建设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自己取之于社会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使命和责任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自我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还包括先进的社会观、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

再次,新时期历史时期虽为师德加入了新的内涵,还应认识到师德也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有学问等素质便是历史赋予师德形象的必要因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第四,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要看重自我,懂得自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二、社会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教师是一种社会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就具有一般普通人从业的特点,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在社会上,人们特别是家长及教育行政的领导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 其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有着本行业的特点,人们应尊重行业的特点,应尊重学校那样的育人圣地。教师在社会上是一种具有双层人格形象的群体,在学校是教师,他们这时具有教师的一面,他们应为人师表,恪尽教师的本职,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走出校园,出没于大

教师师德培养工作计划

教师师德培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具体措施: 1、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到为人师表。 2、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3、为学生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创建良好班风。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教师,我将从班级文化建设做起,带领学生一同走进环境幽雅的教师,共创班级新风。绿色象征自由、和平与安全,它将给人清新、安详、舒适之感。我将以绿色为基调为学生装扮教室。同时以为班风鞭策学生共同进步。 4、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会努力用真情教育学生,用真爱感动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

程当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处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当中明白“诚信”的内涵,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做事。教师一言一行都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学习负责,做学生可以信赖、值得尊敬、言行一致的教师。 5、协调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协力共同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我将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将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利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做让家长们认可和值得信赖的班主任老师。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培养方法

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培养方法 一、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互动提高。 (一)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第二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三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师德手册》中介绍的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 (三)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校际之间协作互动、资源共享,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四)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