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08)04-0153-08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

沈天水

(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上海200042)

摘要: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他用毕生精力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大量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对这一哲学观与世界观的诠释。

关键词:情教;男女之情;情真;伦理纲常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明中叶文坛上,自李卓吾、汤显祖起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重情尚真的思潮,其影响所及,从诗文到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以标榜重情尚真为风气之先,就如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所称:“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1]在这一重情尚真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是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他以他独创的“情教”说把重情尚真思潮推向了时代的顶峰。他通过对大量通俗文学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加工与创作,把他独创的“情教”

收稿日期:2008-07-23

作者简介:沈天水(1950-),男,浙江慈溪人,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副教授。

153

系统化、形象化,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冯梦龙倡立“情教”说的根本目的是想以“情教”取代“礼教”的地位,创立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自来忠孝节烈之事,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他明确指出:

从道理上作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2]这在统治阶级倡导以理学治天下,“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明代,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说作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无疑具有号召张扬人性,反对程朱理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冯梦龙化了大量心血搜集整理的文言小说《情史》可以看作是一部诠释“情教”的教科书,他在该书的序言中以“情痴”自许,称自己:“见一有情人,辄欲下拜;或无情者,志言相忤,必委曲以情导之,万万不从乃已。尝戏言:我死后不能忘情世人,必当作佛度世,其佛号当云‘多情欢喜如来’。”[2]在这一段文字中他透露了他想把“情教”塑造成一种新的宗教,他自封为“多情欢喜如来”佛,他毕生的理想就是作佛度世,“无情化有,私情化公,庶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于浇俗冀有更焉。”[2]冯梦龙还为他的“情教”

—《情偈》,云:

编著了一篇纲领性的宣言——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若有贼害等,则自伤其情。如睹春花发,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作,奸宄154

必不起。佛亦何慈悲,圣亦何仁义。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

无奈我情多,无奈人情少。愿得有情人,一齐来演法。”[2]

在这篇纲领性宣言中,冯梦龙把天地间万物之所以生生不灭,归之于情之所由,情是天地万物之所以生生不灭的根源。从这一点生发开去,他把天地万物一网打尽,尽纳于“情教”之中,因此冯梦龙所倡立的“情教”不尽限于男女之情,夫妇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友朋之情、君臣之情无不包括其中,这说明冯梦龙倡立的“情教”是一种新的道德规范,他试图以“情教”为核心构建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来代替儒家所倡导的三钢五常。

冯梦龙为了推广他所倡立的“情教”,度世济人,欲借感人至深的通俗文学之手把他倡立的“情教”具体化、形象化,他因而穷毕生精力于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与创作。他从大量文史资料中搜集了各种艳情故事,编纂了文言短篇小说集《情史》,他又大量搜集吴地民歌,编辑成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专集,又搜集整理加工创作了《古今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话本小说集,他充分利用通俗文学作品流传的广泛性为宣传他的“情教”服务。他把这一新的道德规范融入许多作品之中,或借小说本身故事情节,或借作者的评点,无处不在地宣传他的“情教”。

“情教”亦是冯梦龙评判人世间一切活动、臧否人物的唯一标准。《庄子·盗跖》篇中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他对这一段流传千古的忠贞爱情评论道:

“此万世情痴之祖。”[2]洛阳王某心仪之妓唐玉簪为周府郡王所得,王某为见唐玉簪一面,不惜净身入府侍奉郡王。冯梦龙评论道:“相爱本以为欢,既净身矣,安用见为?噫!是乃所以为情也。夫情近于淫,而淫实非情。今纵欲之夫,获新而置旧;妒色之妇,因婢而虐夫,情安在乎!……情之所极,乃至相死而不悔,况净身乎!虽然,谓之情则可,谓之痴则不可。”[2]在这一段评论中,冯梦龙把情与欲严格区别开来,情是一个正常人自然产生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把人与禽兽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失去了这一种崇高的感情,人也就

155

变成了禽兽。

在冯梦龙的“情教”之中,男女之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的本

性,是至高无上的。人的一切活动均应服从于“情”,“夫情之所钟,

性命有时乎可捐;而情之所裁,长物有时乎不可暴。”[2]“情”又是永垂不朽的,“古有三不朽,以今观之,情又其一矣。无情而人,宁

“人生而情死,非人;人死而情生,非鬼。”[2]在冯梦龙看有情而鬼。”

来,“情”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首先是有“情”,

有生命而无情之人,仅是一具躯壳而已,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人。

“万物生于情,死于情。……生在而情在焉。故人而无情,虽曰生人,吾直谓之死矣!”[2]他还认为情能超越生死之界,“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死于人者也。人生而情能死之,人死而情又能生之。即令形不复生,而情终不死,乃举生前欲遂之愿,毕之死后;前生未了之缘,偿之来生。情之为灵,亦甚著乎!”[2]

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虽囊括了男女、夫妻、父子、兄弟、友朋、

君臣等天地万物,但他又认为天地万物之情均发端于男女之情,

只有尊重了男女之情,才谈得上夫妻、父子、兄弟、君臣等天地万

物之情。

冯梦龙的好友詹詹外史为了进一步扩大“情教”的影响,把儒

家的六经也纳入到“情教”的范畴之中,“六经皆以情教也,《易》

尊夫妇,《诗》有关雎,《书》序嫔虞之文,《礼》谨聘奔之别,《春秋》

于姬姜之际详然言之,岂非以情始于男女?”[2]这是借六经之义,

为“情教”正名。一切万物之情均始于男女之情,积极肯定男女之

情,把男女之情视为万物之情的基础,进而把男女之情视作“情

教”的基石,这是冯梦龙“情教”说的基本思想。正是这一离经叛道

的思想在打破程朱理学对青年男女的思想禁锢上无疑起到了强

大的思想解放作用,就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3]冯梦

龙倡立“情教”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揭去披在程朱理学身上假

道学的外衣,还其反人性的真面目。

156

为了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假道学相对立,冯梦龙的“情

“真情所至,金石为开。”[4]情只要是真情,均是教”特别强调情真,

可贵的,值得人们珍惜。冯梦龙在《叙山歌》中认为:“虽然桑间、濮上,国风刺之,尼父录焉,以是为情真而不可废也。山歌虽然甚矣,独非郑、卫之遗欤?且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而吾藉以存真,不亦可乎?”他大量搜集吴地民歌,编辑出版了《挂枝儿》、《山歌》等民歌专集,并仿《山歌》的主题、题材、形式而创作《夹竹桃》,即是钟情于民歌的情真,为民歌所抒发的真情所心醉。清代贺贻孙也认为:“近日吴中《山歌》、《挂枝儿》语近风谣,无理有情,为近日真诗一线所存。”(《诗笺》卷一)有理无情乃是假诗文,无理有情才是真诗之所存。真诗之可贵之处即在于情真,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万古常青,只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有一真耳。”庄子亦曰:

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5]真情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因而能感人至深。冯梦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的“情教”说中特别强调要情真、真情。

吴地民歌《耐心》云:“熨斗儿熨不开眉间皱,快剪刀剪不断我的心内愁,绣花针绣不出鸳鸯扣。两人都有意,人前难下手。该是我的姻缘,哥,耐着心儿守。”冯梦龙评论道:“《雪涛阁外集》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此语非深于情者不能道。”[4]这是一首描述男女偷情的民歌,冯梦龙评点这首民歌并非是赞赏男女之间的偷情,而是对这首民歌中男女之间真情的流露加以赞赏。

另一首吴地民歌《调情》云:“娇滴滴玉人儿,我十分在意,恨不得一碗水吞你在肚里。日日想,日日捱,终须不济。大着胆,上前亲个嘴。谢天谢地,他也不推辞。早知你不推辞也,何待今日方如

157

此。”冯梦龙评论道:“语云:‘色胆大如天。’非也,直是情胆大如天耳。天下事尽胆也,胆尽情也。杨香孱女而拒虎,情极于伤亲也。刖跪贱臣而击马,情急于匡君也。由此言之,忠孝之胆,何尝不大如天乎?总而名之曰情胆。聊以试世,碌碌之夫,遇事推调,不是胆歉,尽由情寡。”[4]在冯梦龙看来,情真才会胆大,情胆大如天。父女情深,君臣情真,忠孝之胆才会大如天。他这儿强调的情仍是真情。

冯梦龙搜集评点吴地民歌,一方面是为了保存长期在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另一方面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借此推广宣传他所倡导的“情教”。

冯梦龙为了使他倡导的“情教”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当时风行一时的通俗话本小说,把他的“情教”理想触入到话本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被他的“情教”所感化。在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凡是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话本小说均极力突出男女之情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至于传统封建道德在这种真情所产生的力量面前表现得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不堪一击。这种真情的力量在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表现得是那样的淋漓尽致。蒋兴哥与三巧儿原是一对恩爱夫妻,只因蒋兴哥外出经商,长久不归,以至于三巧儿经不起别人的引诱,红杏出墙。蒋兴哥得知事情的原委以后,非但不怪罪三巧儿,反只怪自己“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当他得知被休后的三巧儿改嫁吴知县时,“临嫁之夜,兴哥顾了人夫,将楼上十六个箱笼,原封不动,连钥匙送到吴知县船上,交割于三巧儿,当个陪嫁。”蒋兴哥身陷人命官司,三巧儿再次见到蒋兴哥时,吴知县了解到蒋兴哥从前恩爱,以及休妻再嫁之事,说:“你两人如此相恋,下官何忍拆开?幸然在此三年,不曾生育,即刻领去完聚。”在这里,理让位于情,服从于情,男女真情主宰了所有158

人的行为。这篇小说是对冯梦龙“情教”的最生动的铨释。

另一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情教”作了铨释,杜十娘是一个为了“情教”以身殉情的刚烈女性,不为情生,便为情亡。小说写杜十娘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李公子忠厚志诚,便决心把自己的终身托付于他。李甲要筹三百两银子为杜十娘赎身,告贷无门,遇好友柳遇春,把杜十娘交给他的被褥拆开,果然棉絮中藏着一百五十两银子。柳遇春大惊:“此妇真有心

“吾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吾当代为足下谋之。”并告诉他:

代为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当杜十娘得知李甲把她让与孙富之时,她宁愿以身殉情,也不愿与无情之人厮守终身。杜十娘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情教”颂歌。

冯梦龙在另一篇小说《乐小舍拼生觅偶》中进一步诠释了“情之至极,能动鬼神”[2]的思想。小说中乐和见顺娘被钱圹江潮水卷入江中,他也随之跳入江中救人,小说写道:“他那里会水,只是为情所使,不顾性命。”正因为他的真情感动了潮王,潮王让小鬼从神帐后面将顺娘送出,最后两人紧紧相抱,浮出水面。他俩被众人救醒之后,由安老三作媒,结为夫妻。小说最后评论道:“少负情痴长更狂,却将情字感潮王;钟情若到真深处,生死风波总不妨。”就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辞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男女真情可以超越生死之界,似乎是荒诞的,但在冯梦龙的“情教”说中却是真实的。

在冯梦龙加工整理或创作的话本小说中,“情”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超自然力量,支配着人物的思想行动乃至人物命运,就如他在《情偈》中所说:“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冯梦龙正是从这种哲学观与世界观出发来观察解读人类社会以及整个世界,“情”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超自然的力量,如果人类社会缺少了“情”,那么天下将会大乱,美

“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丑颠倒,善恶错位。因此,

159

的哲学观与世界观,这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对主张“发乎情,止乎礼”的程朱理学是一种反动,却为明末思想解放运动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可以这么说,冯梦龙的“情教”说是晚明思想解放浪潮中一支重要的流派,更由于冯梦龙在通俗文学整理与创作中的巨大成就,因而他的“情教”说在晚明文学思想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无人可与之比肩的。

参考文献:

[1]中麓闲居集(卷六)[M].

[2]情史[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

[3]叙《山歌》[A].冯梦龙集笺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4]冯评《挂枝儿》[A].品书四绝[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5.

[5]庄子集释(卷十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责任编辑李汉举)

(上接第134页)

的一批伟大的作品,这些著作在他的身后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和魅力,和三百余年前他阅读过、借重过的万千书籍一样滋养着后来的一代代子孙和学人。

参考文献:

[1](清)蒲松龄著,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8.[2](清)蒲松龄著,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3](清)蒲松龄著,赵蔚芝注.聊斋诗集笺注[M].中国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谭莹)160

从“三言 二拍”看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变革

从三言二拍中看资本主义萌芽期爱情观和妇女观的变革 摘要: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在“三言二拍”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关键词: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爱情观;妇女观;变革 l7世纪中叶,在东方的中国,在思潮迭起的晚明时代,也出现了几部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集,这就是由冯梦龙编著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由凌漾初编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后人把它们合称为“三言二拍”。 据粗略统计,“三言二拍”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属于爱情题材的。,爱情题材的作品在作品中都占据相当的比例。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总是能够通过一定的人物、环境和情节,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那么,以描写爱情故事而著称的文学作品,也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爱情观念、以及与爱情观念密切相关的妇女观念。 一 三言二拍”中也有着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等。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投河自尽,以青春和生命维护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想;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重一片真情,终于使花魁娘子莘瑶琴认识到在爱情婚姻上,可贵的绝不是金钱、门第、等级,而是彼此知心知意、相互尊重;在<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刘宜春对爱情坚贞不渝,终于凭借一顶破毡笠和丈夫宋金团圆。在这些故事里,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有情之人、谴责那些无情之人,由衷地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赞美之情。不仅如此,“三言二拍”中还同样有着一些描写自然情欲的篇章。比如在“三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孙玉郎代姐姐到刘家行婚礼“冲喜”,晚上与刘家的女儿慧娘同眠,两人本各有婚约,却私下结情。刘家告孙玉郎诱骗其女儿,乔太守却判二人结为合法婚姻。判词中说:“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又说:“相悦为婚,礼以义起。”意思是说两情相悦是婚姻的前提,而“礼”应该顺应人情的实际需要,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情欲的一种明确的肯定态度。 这种肯定的态度,在“二拍”中就更为明显了。后人议论“三言二拍”,总说“二拍”的格调不及“三言”,就是因为它写“情”常常与“欲”联系在一起,有时候竟是从“欲”的要求去写“情”。在<夺风情村妇捐躯>、<乔兑换胡子宣淫>、<任君用恣乐深闺>等篇章中,

冯梦龙与晚明世风_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第23卷第1期零陵学院学报 Vol. 23 No.1 2002年9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Sep. 2002 冯梦龙与晚明世风 ——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人 弋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  摘 要:这里展露的是冯梦龙个性放诞的一面:以妓女为友,以冶游为乐,尽情享受生活,游戏人生;对爱情的追求专一而执着,在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用自己的行动演绎出一曲悠长而凄清的动人悲歌。  关键词:冯梦龙;畸人;晋人风度;狎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97(2002)01-0040-04 “早岁才华众所惊”(文从简《冯犹龙》)的冯梦龙并不是一个死肯经书、专在八股文里耗费青春的腐儒诸生,在他的周围聚集着大批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才子,明季文苑传,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放诞不羁,每出于名教之外。”(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中叶放诞之习》),罗汝芳“以传注为支离,以经书为糟粕,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明史》卷224《杨时乔传》);梁辰鱼“斗酒清夜歌,白发拥吴姬”( 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八引王伯稠诗);屠隆人青浦县令时饮酒赋诗,以仙令自许,后因与西宁侯宋世恩夫妇因纵淫而罢归,归乡纵情诗酒,以卖文为生,每在剧场阑入群优中作技( 参见〈明史〉卷288《屠隆传》及沈德潜《顾曲杂言》);袁于令少年时因与人争妓,竟至除名学籍,清初任荆州太守,府中惟闻棋声、曲声、牌声,后年逾七旬,还喜谈闺中事(参见《顾丹五笔记》,董含《三冈识略》);张岱自称“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琅擐文集》卷五《自作墓志名》);甚至当时在长洲县做知县的江盈科于自己的文集《雪涛阁外集》里公然写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冯梦龙在此批道:“此语非深于情者不能道。”(见《挂枝儿?私部一卷?耐心》);他相从过密的朋友都以个性独特、畅述人生相标榜,我们举两位为例。  董遐周,据有关资料记载,董遐周出生于明万历十四丙戌(1586),卒于崇祯元年戊辰(1628)享年不过四十余岁。浙江乌程人,名斯张,字然明,号遐周,别号借庵,又 l 收稿日期:2002-07-23  l 作者简介:人弋,湖南邵阳人,上海师大博士,现从事冯梦龙专题研究。因“清羸善病”,故更自号瘦居士,出身仕宦家庭,祖父董份,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赐一品服……支从二品”。父亲董道醇,万历进士,董斯张生活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为他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才华横世,“绝世聪明”,诸多著述,“俱为文人珍重”,但秉性“独行孤啸”,落落寡合,“于生计最拙,独耽于书”,因此尽管出生于官宦人家,科举上很不得志。和冯梦龙一样,以廪贡生终此一生。从有关资料看,冯、董二人过从甚密,结为社友,赋诗填词,饮酒唱酬,“结社联吟,力扶诗教”。董遐周在其著述中还谈及:  予入吴饮若木斋头酒次,语若木曰:“兄所居葑门,今俗讹为‘傅’音何也?若木曰:“葑门,《谷风》葑菲之葑……”  文中提到的若木,即“吴下三冯”的老大,即冯梦龙的胞兄冯梦桂,是吴中小有名气的画家。董遐周曾有诗多首赠冯氏昆仲,如七律《雨中卧病村居寄冯大若木》,后两联云:“不寒中妇频相询,问药山童答有余。与汝为邻常作别,风前却见寄来书。”又如五律组诗《赠别冯大若木二首》有句云:“笑谈无俗调,慷慨或情痴。兹别纵非远,怀君安可支。”(其一)“可以接魂梦,犹然非别离,茫茫太湖水,无复西流时。”(其二)在另一首《〈偕冯犹龙登吴山〉》的七律中,写景抒情,忆及两人在“春晖骀荡”的季节同登吴山、放眼远眺的情景:“湖影正当岩际落,江声初到树边分。野田鸟雀翻斜照,城郭人烟混白云。”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透过这些诗篇,约略可以知道两人的交游情况。  毛允遂,《黎里志》对毛允遂的家庭出身和生平为人有较详细的记载。他名以遂,字允遂。早年入太学受业于沈琦,少年时代,即学弄柔翰,才思敏捷。兄允奎、允享皆有文才,兄弟三人,当时被称为“三株树”。允遂居季,较两兄更有才气,万历二十八年(1600)允奎中举人,三十二年,允享中进士。兄弟俩相继步入仕途,“连翩脱颍去”,独允遂以经生老,“久赴棘闱不售”。于是,他绝意仕进,每以遨游山水、“放情诗酒”为人生一大乐事。毛允遂去世时,冯梦龙曾作《挽毛允遂》诗以表纪念。诗云:  三凤才无忝,孤云意独闲。  濡毫成急就,落简必函关。  兴寄杯中圣,名留湖山上。  40

从三言中的女性意识看冯梦龙的妇女观

从三言中的女性意识看冯梦龙的妇女观 绪论 林丹娅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中有这样一番见解: 自从父氏社会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形态以来,父权宗法制君临天下的统治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造就了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文化形态。男性执文化霸权之牛耳,男性意识与男性创造的上帝神话一样无所不在——它通过社会化与教化的途径,直接侵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理甚至生理,使之成为每一个人生存的提示、暗示、甚至压抑,造成并最终沉淀为社会每一分子似乎是“自然” 的、与生俱来的人性意识。男性视角、男性观点、男性声音成为普遍性,而女性视角、女性观点、女性声音被排斥、被抹去、被忽略、被成为特殊性。[1] 阐述了身为女性的命运,并非从来如此,而是根据男性所制造的蓝图加以描绘而形成,她认为父权宗法制度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让她们完全丧失了言语和思想的自由表达。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女性也曾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在母系社会,女性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随着父权制的产生,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男尊女卑成为两性之间的主旋律;步入封建社会之后,压迫进一步加强,最终产生了程朱理学式的道德教条,给这一时期的女性们戴上了沉重的锁链。 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发现,除了作品中本身的人物的声音外,背后还隐藏着作者的声音、观点。三言“篇篇有据,无一篇凭空创作,也无一篇不经过冯梦龙润色加工。”[2]虽非冯梦龙直接创作,但是冯梦龙“在题材的选择,篇目的增删以及字句的斟酌上都体现出运思和匠心”,[3]符合冯梦龙的审美眼光,由此编著而成的文

学作品,包含了作者本身发出的声音,能够体现出他的性别观念。依此我们可以认为,“三言”能够体现冯梦龙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冯梦龙曾这样写道: 暇日攀今吊古,从来几个男儿,履危临难有神机,不被他人算计?男子尽多慌错,妇人反有权奇。若还智量胜蛾眉,便带头巾何愧?[4] 在关键时刻女性能够给予男性一定的助力,可见,冯梦龙认为女性的能力并不输男性。但在《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又有这样一段描述: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通古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飨井臼;终身之计,止无过生男育女。[5] 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在冯梦龙的性别观念中,男女两性间的社会地位并非是平等的,男性可以一舒心中抱负,做一番大事业,女性却只能依附于男性的而存在,安于一室之内,她的所有才能唯有在男性的所构建的生存环境内才能得以发挥。 有关“三言”女性意识的研究的论述,如陈果的《“三言”性别话语研究——以话本小说的文献比勘为基础》,全书分为五章,将性别理论贯穿于“三言”的研究中,以文献比勘的方法,通过“三言”中“规范性性别话语”和“非规范性性别话语”的博弈,分析“三言”中作者的性别意识和观念。杨云芝的《“三言”中的性别意识》通过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分角度阐述了“三言”性别观念中的矛盾。闫焱的《从“三言”看明代小说中进步的女性意识》从婚姻自主,贞操观念的淡薄,独立性的方面,反映了“三言”在女性塑造方面的先进性。张荣的《<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从社会制度、传统观念、婚姻的自主性、女性的自立自强等角度分析“三言”的进步观念。王花的《从“三言”故事中的夫妻离合看明末社会的婚恋伦理观》从夫妻离合的角度分

冯梦龙名言名句大全

冯梦龙名言名句大全 2018-01-171、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 ——冯梦龙2、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冯梦龙3、一事真,百事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冯梦龙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冯梦龙5、剑老无芒,人老无刚——冯梦龙6、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冯梦龙7、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 ——冯梦龙8、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冯梦龙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10、一朝天子一朝臣——冯梦龙1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冯梦龙1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冯梦龙13、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 ——冯梦龙14、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

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冯梦龙15、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冯梦龙16、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冯梦龙17、饮酒过度,丧生之源——冯梦龙18、开日惟消一局棋——冯梦龙19、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冯梦龙2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2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知重:敬重。 ——冯梦龙22、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冯梦龙23、爱民乃行军第一义——冯梦龙24、忠心正气,千古不磨——冯梦龙25、夫妻本是同林鸟。 ——冯梦龙26、民未之礼,虽聚易散。 ——冯梦龙27、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28、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冯梦龙29、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冯梦龙30、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31、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冯梦龙32、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冯梦龙33、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冯梦龙34、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

【课外阅读】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课外阅读】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综合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他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他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他曾自负的说“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有怀》评),又在《叙山歌》中说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落实到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序》中就: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又在《醒世但言序》说:“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所以冯梦龙希望借着这些通俗作品去达到教化的目的。“三言”就是他的突践,他解释“三言”的命名: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序》)明白的昭示这套书的目的是“导愚”、“适俗”和“习之不厌,传之可久”。

论冯梦龙的_情教_说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2008)04-0153-08 论冯梦龙的“情教”说 沈天水 (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上海200042) 摘要: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倡立的“情教”说把明中叶以来重情尚真的思潮推向了顶峰,他欲以“情教”来取代“礼教”,开创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与明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分庭抗礼,因而“情教”说具有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情教”说实质上代表着冯梦龙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与世界观,他用毕生精力加工整理和创作的大量通俗文学作品正是对这一哲学观与世界观的诠释。 关键词:情教;男女之情;情真;伦理纲常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明中叶文坛上,自李卓吾、汤显祖起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重情尚真的思潮,其影响所及,从诗文到戏曲、小说创作无不以标榜重情尚真为风气之先,就如李开先在《市井艳词序》中所称:“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1]在这一重情尚真的时代浪潮中,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是明末通俗文学一代宗师冯梦龙,他以他独创的“情教”说把重情尚真思潮推向了时代的顶峰。他通过对大量通俗文学作品的搜集与整理、加工与创作,把他独创的“情教” 收稿日期:2008-07-23 作者简介:沈天水(1950-),男,浙江慈溪人,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副教授。 153

系统化、形象化,欲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并推动整个社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冯梦龙倡立“情教”说的根本目的是想以“情教”取代“礼教”的地位,创立一种全新的伦理纲常。他把“情”放到了与“理”相对立的位置上,把“情”看作是先于理、高于理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自来忠孝节烈之事,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天性。他明确指出: 从道理上作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2]这在统治阶级倡导以理学治天下,“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明代,冯梦龙所倡导的“情教”说作为一种新的思想道德规范,无疑具有号召张扬人性,反对程朱理学,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革命性意义。 一 冯梦龙化了大量心血搜集整理的文言小说《情史》可以看作是一部诠释“情教”的教科书,他在该书的序言中以“情痴”自许,称自己:“见一有情人,辄欲下拜;或无情者,志言相忤,必委曲以情导之,万万不从乃已。尝戏言:我死后不能忘情世人,必当作佛度世,其佛号当云‘多情欢喜如来’。”[2]在这一段文字中他透露了他想把“情教”塑造成一种新的宗教,他自封为“多情欢喜如来”佛,他毕生的理想就是作佛度世,“无情化有,私情化公,庶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于浇俗冀有更焉。”[2]冯梦龙还为他的“情教” —《情偈》,云: 编著了一篇纲领性的宣言——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子有情于父,臣有情于君。推之种种相,俱作如是观。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若有贼害等,则自伤其情。如睹春花发,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作,奸宄154

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品

古今中外作家作品介绍 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尚书》——《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风、雅、颂,多用赋、比、兴——《伐檀》《硕鼠》——现实主义 《道德经》(《老子》)——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道家创始人 《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儒家经典之一 《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优秀的散文著作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21卷,分八个部分,有《春秋外传》之称《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大师——记录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7篇,261章 《庄子》——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史称“老庄”——《养生主》 《楚辞》——屈原,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刘向编纂——《离骚》《九歌》《九章》(包括宋玉) 《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称荀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劝学》 《韩非子》——韩非,战国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五蠹》《说难》《吕氏春秋》(《吕览》)——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杂家代表作 贾谊(史称“贾长沙”“贾太傅”,时称“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吊屈原赋》《过秦论》《论积贮疏》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辞赋家——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曹操,字孟德——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龟虽寿》《观沧海》——“建安风骨”曹植——三国诗人——《洛神赋》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三国志》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志怪小说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第一位田园诗人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心雕龙》——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 萧统,字德施——南朝梁文学家——《昭明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 王勃,字子安——唐初文学家——《滕王阁序》《王子安集》——“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关于冯梦龙《情史》评辑的“情美学”创建及其价值意义

关于冯梦龙《情史》评辑的“情美学”创建及其价值意义 论文摘要: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冯梦龙的《情史》评辑贯穿其对“情”之性格的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简而言之,贯穿于《情史》评辑中的,是以“情”为本体、以“情”、“理”相融为旨归、以“真善美”相统一为最终理想境界的“情”审美体系。 从先秦至晚明的思想发展背景来看,《情史》评辑的这一“情”创建,不仅与晚明“情文化”思潮一脉相承,体现了对秦汉以来久已断绝的重“情”文化精神的接续,而且对思潮及“情文化”的偏至发展,呈现出双重的纠偏意旨。论文关键词冯梦龙《情史》情美学价值意义 《情史类略》(简称《情史》)是晚明作家冯梦龙评辑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作为诞生于宋、明以来情、理关系争辩背景中的作品,其贯穿着冯梦龙对“情”之审美性格的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然而遗憾的是,学界对此并未产生足够的兴趣。基于此,本文拟以《情史》评辑中的“情美学”作为观照对象,对其体系内涵及价值意义进行初步的阐释,以就教于 方家。一在中国文化中,“情”本身具有“审美的性格”。此诚如美籍华人 学者吴森先生解释“情”云:“从字形的结构来说,‘情’字是形声字,从‘心’旁得意义,从‘青’得声音。但从‘心’旁的字太多了。‘情’字所以别于其他‘心’旁的字,完全因为‘青’字的缘故。宋代文学家王圣美用归纳法把‘青’字的含义展示出来。‘青’字含有‘美好’之意。他找着了很多例子,其中 有下列几个我们常见到的:‘晴:日之美者。’‘清:水之美者。’‘菁:艸之美者。’‘精:米之美 者。’‘倩:人之美者。’‘请:言之美者。’‘情’字不用说了。代入公式,‘心之美者是为情。’”(注:吴森:《“情”与中国文化》,东海大学系主编:牟宗三等《中国文化论文集》(一),幼狮文化事业 公司,1979年9月,第247页)徐复观先生指出:“与一样,依然是为人生而。……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流。不过所开出的艺术精神,常须要在仁义根源之地,有某种意味的转换。没有此种转换,便可以忽视艺术,不成就艺术。”(注: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82页) 冯梦龙《情史》的评辑,正贯穿着对“情”之审美性格的 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冯梦龙的“情美学”,首先是以“情”为本体建构起来的。在 《情史?龙子犹序》中,冯梦龙明确指出:“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散钱就索穿,天涯成眷属。若有贼 害等,则自伤其情。如睹春花发,齐生欢喜意。盗贼必不作,奸必不起。佛亦何慈悲,圣亦何仁义。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在冯梦龙看来,“情”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 创造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冯梦龙将仁义道德的根源之地,也归结到“情”上。如《情芽类》在《情史》中居第十五卷,包括故事27篇,辑录了各类圣人、贤人、僧人皆不能免情的故事。在该卷末尾总评中,冯梦龙指出:“草木之生意,动而为芽;情亦人之生意也,谁能不芽者?文王、孔子之圣也而情,文正、清献诸公之方正也而情,子卿、澹庵之坚贞也而情,卫公之豪侠 也而情,和靖、元章之清且洁也而情。情何尝误人哉?人自为情误耳!红愁绿惨,生趣固为斩然。即蝶嚷莺喧,春意亦觉破碎。然必曰草木可不必芽,是欲以隆冬结天地之局。吾未见其 可也!”在冯梦龙看来,“圣”、“方正”、“坚贞”、“豪侠”、“清洁”等道德人格均以“情”为本根,始 终包含着“情”的渗透和奠基。如果失去这一本根,人生不仅会了无“生趣”,显示出冰冷的状态,

冯梦龙的10个经典传世名句名言

冯梦龙的10个经典传世名句名言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1. 一事真,百事真。语出冯梦龙《醒世恒言》。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2.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语出冯梦龙《醒世恒言》。含忍宽容的人终究有好处,放纵肆意的人一定会招来灾祸。 3.吏肃惟遵法,官清不爱钱。语出冯梦龙《喻世明言·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吏治严肃,官吏就会只知有法;官员有清廉之德,就不会起爱财之心。此言治官要严厉,做官要清廉。

4.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语出冯梦龙《警世通言》。知心的话只与知心人说,不是知心朋友就不与他谈。 5.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语出冯梦龙《警世通言》。与知心的朋友相处不会厌烦,不觉话多。 6.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语出冯梦龙《智囊全集》。上等智慧的人对事情的一操一纵,往往出人意料;平常人感到惊讶的,豪杰之士却很明了。 7.天下无废人,所以朝廷无废事,非大识见人不及此。语出冯梦龙《智囊全集》。如果天下没有被废弃的人,朝廷就不会有荒废的事情。不是非常有见识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8.罚必则令行,令行则主尊,世袓所以能定四方之难也。语出冯梦龙《智囊全集》。赏罚分明,军令才能够推行;军令畅行无阻,主上的威严方能体现。刘秀正因如此才能平定四方的战乱。 9.因材任能,盗皆作使。俗儒以“鸡鸣狗盗之雄”笑田文,不知尔时舍鸡鸣狗盗都用不着也。语出冯梦龙《智囊全集》。量才而用,强盗都可以成为使者。那些迂腐的儒士用养了一群“鸡鸣狗盗之徒”来奚落田文,却不知在当时除了鸡鸣狗盗之徒,其他人都派不上用场。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明代文学七)

2016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明代文学七) 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明代拟话本小说】 1、拟话本: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拟话本的体制,它和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故事的主要标志,一般是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2)篇首。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点明主题、概括大意;(3)入话。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4)头回。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5)正话。故事主体;(6)篇尾。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2、三言: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三言》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3、简述《三言》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冯梦龙受到明末先进思潮代表人物李贽及公安派的影响,是明末宣传进步的社会文学思潮的健将之一,在《三言》中体现了他的一些文学思想:

冯梦龙的名言50句_名人名言

冯梦龙的名言50句 1、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冯梦龙 2、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冯梦龙 3、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4、爱民乃行军第一义——冯梦龙 5、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冯梦龙 7、志比精金,心如坚石。——冯梦龙 8、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9、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冯梦龙 10、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冯梦龙 11、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冯梦龙 12、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 13、夫妻同道,父子同心。——冯梦龙 1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 15、一朝天子一朝臣——冯梦龙 1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17、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18、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冯梦龙 1 / 4

19、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冯梦龙 20、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冯梦龙 2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冯梦龙 22、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冯梦龙 23、夫妻本是同林鸟。——冯梦龙 24、饮酒过度,丧生之源——冯梦龙 25、开日惟消一局棋——冯梦龙 26、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冯梦龙 27、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冯梦龙 28、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冯梦龙 29、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冯梦龙 30、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 31、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冯梦龙 32、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冯梦龙 33、剑老无芒,人老无刚——冯梦龙 34、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冯梦龙 2 / 4

冯梦龙编辑理念探析-123

冯梦龙编辑理念探析 摘要:冯梦龙编辑思想的宏观架构由三个方面构成;“导恿”是冯梦龙编 辑图书的宗旨与目的,“适俗”则是其所采用的必然策略与图书得以传播的必要手段;“传之而可久”的传世意识则构成高品质图书得以形成的内在驱动力,三个方面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关键词:三言;导恿;适俗;传之而可久 冯梦龙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通俗文学的搜集、编订、出版的编辑家。他曾鼓励书坊重价购刻《金瓶梅》,增补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他创作过戏曲《双雄记》、《万事足》,并改编过他人多种剧本,合而称为《墨憨斋定本传奇》。他编辑刊印民间歌摇集《挂枝儿》和《山歌》,编纂《太平广记钞》、《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等。而这其中,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三言”的编撰。以“三言”的编撰为切入点,我们可以把握冯梦龙编辑思想的宏观架构,这便是《醒世恒言序》所言:“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 一“导愚”——鲜明的编辑宗旨 明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旧有的道德体系面临瓦解,礼俗风习较之传统大有变异,消费意识日趋膨胀,奢靡之风日益弥漫,思想情感日渐解放。处于当下的冯梦龙具有独特的社会角色,一方面他是生活在市民之中具有市民意识的市民文人;另一方面他更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传统意识的传统文人,其内心深处始终把儒家经世济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在第一位,诚如《中兴实录叙》所言:“余草莽老臣,抚心世道非一日矣。”这一点始终深刻影响着冯梦龙对编辑文化功能的认识并且进而决定着他的编辑活动。 中国古代早期编辑家、儒家思想的代表孔丘,其编辑思想的核心即是“垂世立教”,即通过编辑著作,从而为世人垂范,为社会立教。对冯梦龙而言,他同样是以弘道精神,形成了自己编纂“三言”的一家之说。从“三言”的命名与序言来看,冯梦龙将编辑小说看作一种传播之道,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在他看来,小说与《六经》、《国史》、佛道二教一样,皆是可以向人们灌输忠孝节义思想的工具,他说,“崇儒之代,不废二教,亦谓导愚适俗,或有籍焉。以二教为儒之辅可也,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醒世恒言序》)“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 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警世通言序》)。 基于对编辑文化功能的认识,冯梦龙确定了自己的编辑宗旨。这一点在《醒世恒言序》中表达最为清晰: 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辞或伤于藻绘,

冯梦龙:最是一生凄绝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8742223.html, 冯梦龙:最是一生凄绝处 作者:王耀诚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13期 风流才子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生长于小桥流水的苏州,是中国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一生经历了明代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及南明时期,见证了明末的百孔千疮,饱受了战乱的硝烟烽火。 和同时代的文人一样,冯梦龙从小就读四书五经,习八股时文,成年即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岁左右成为童生,取得了最低等的功名。但他后来的乡试极不顺利,一直未能中举,这对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冯梦龙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青年时期的冯梦龙也有过一段“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生活。在早年的著作中,他毫不掩饰地记下了自己与妓女交往的情况:“每见青楼中凡受人私饷,皆以为固然,或酷用,或转赠,若不甚惜。至自己偶以一扇一悦赠人,故作珍秘,岁月之馀,犹询存否?而痴儿亦遂珍之秘之,什袭藏之。甚则人已去而物存,犹恋恋似有馀香者,真可笑已。余少时从狎邪游,得所转赠诗帨甚多。夫赠诗以帨,本冀留诸箧中,永以为好也。而岂意其旋作长条赠人乎?然则汗巾套子耳,虽扯破可矣。” 与冯梦龙交往甚密的妓女在他的著作中留下姓名者便有十多人:侯慧卿、阿圆、董四、冯贞玉、冯喜生、冯爱生、白小樊、来姬、陌花馆、王生冬、薛生。那么,他为什么在当时如此受名妓的青睐与追捧?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冯梦龙是一位才情跌宕、风流蕴藉,为时人推许的才子,所谓“早岁才华众所惊”,决非溢美之词。他二十几岁便创作了《双雄记》与大量的散曲诗文,而且多才多艺,牌经、酒令无所不通。 第二,冯梦龙是一位极富正义感与同情心的文人。冯梦龙的散曲《青楼怨》就是为当时的名妓白小樊所作。《青楼怨序》说:“余友东山刘某,与白小樊相善也,已而相违。倾偕余往,道六年别意,泪与声落,匆匆订密约而去,去则不复相闻。每瞷小樊,未尝不哽咽也。世果有李十郎乎?为写此词。”东山刘某和白小樊都是冯梦龙的朋友,两人相善,白小樊一往情深,而刘某则逢场作戏。冯梦龙做《青楼怨》曲,同情白小燮的不幸遭遇,谴责刘某的负心薄情。 冯梦龙的这种义举还有葬名妓冯爱生一事。冯爱生14岁就被卖到苏州冯妪家做妓女,因聪慧美艳、能饮善谑,一年便名声大噪,但她志厌风尘,有心从良。后来,冯爱生看上了邑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简答

西昆体的特点:取材博赡,学李商隐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长处是文辞密丽,气象典雅,创纯宋人诗歌,短处是雕琢不自然,堆砌少意味。讲究修辞的昆体功夫,对宋诗发展影响很大,宋人作诗注重修辞,可以说从昆体始。资书以为诗,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也是宋诗突特点,是宋诗自成特色的第一步。黄庭坚主张用昆体功夫,创老杜混成意境。弊端是过份依奈修辞而缺乏感觉。这是也是依靠修辞的非诗之诗在宋代大量产生的原因。 王安石的文论与散文:论文主张适用为本,把文章看成政治服务的工具。其政论文在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不论长短都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小品文尤脍炙人口,富有感情。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如《伤仲永》这样的短文都放过发议论机会,给人一种形象不够,感染力弱的感觉。驾驭语言能力强,词简而意无不到,不用比喻也说理透彻。王安石的诗歌艺术:少年以意气自许,不复更为涵蓄,晚年深婉不迫。王荆公体、半山诗,半山绝句,指晚年诗歌创作面言。王荆公体的特点:重炼意、重修辞,用事、造语、炼字方面煞费苦心,主要载体是晚期绝句。从直截刻露到深婉不迫发展,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份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短处是好求工而伤于巧。有深硬奇崛处,实江西派先驱。受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早年扩大了古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对宋调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宋诗人中较早学习杜甫而有成就的一个。因本于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发展起了不小影响。 苏轼散文成就:宋代古文家里,最重视文的一位,鄙视千人一律的程式文字,主张创作要求物之妙,使了然于心者,了然于手与口,了然的标准是随物赋形,能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行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在散文创作和题材内容方面作了新的探索与开拓。 1、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说理,颇具文学价质。 2、记叙文: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为代表,是苏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作品。是柳宗元之后大量写山水游记作家,议论成份比重较大 3、小品文:最能反映真性情、真思想。总的艺术特色: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率真之美,自由挥洒,行云流水,散行单句为主,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主,富于想像。 苏诗艺术特色:在宋代诗歌发展中的地位,苏轼不亚于唐代的李白、杜甫,尽管苏诗也接受了李杜和其他唐代诗人影响,但在开拓诗境和表现手法能与唐人争胜。一是以文为诗,本非诗的创作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二是以才学为诗,体现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辛词的艺术成就:1、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把苏轼已解放的词体和开拓的词境,进一步解放开拓,以文为词。继存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使词与乐分离后,仍作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新体格律诗存在,这是苏辛词并称的一个原因,区别是苏是文人词,辛是英雄词,把词从写儿女柔情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引向比东坡词更广阔的天地,具有英雄豪气。2、风格:豪放为主线,又不失温婉。3、语言艺术:义论纵横,使事用典,吸收民间语言口语化、通俗化。 吴文英:梦窗词特点:讲究用事和修饰,目的是求雅,求意深长之味,男子世俗的性爱心理进入雅丽的境界,不失柔婉之意。由于过份注重格律和修辞,求雅忌露,有晦涩的一面。讲究字面的章法绵密方面,是周邦彦继承者。

认识冯梦龙

认知一代文学巨匠冯梦龙 ——对研究冯梦龙作品推进搜集、设立纪念馆的建议 一、认知冯梦龙 冯梦龙字犹龙。今苏州人,生于1574年(明神宗、万历甲戌二年)。死于1646年(南明唐王隆武丙戌二年)。是明代杰出的俗文学泰斗。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者。市民文学的先驱。他曾以“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14个笔名,整理、编纂、创作、出版了近3000万字的话本小说、历史小说、笔记小说、民歌、散曲、戏剧等作品。直至当今,在架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古今概谈》、《笑府》、《智囊》、《情史》、《山歌》、《挂枝儿》…各类图书,超过1500万字,为历代文人所遗存的文字数量之最。其作品流布地区极广。各类译文遍及五洲,改编成电影、电视10多部,故有“海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冯氏之作”。调查表明:凡我国稍有文化者,无不读过冯作。 冯梦龙死于明末天下大乱。清人入关后,其主要作品屡遭尽毁。散失殆尽、流失海外。在以后长达300年的时间内,冯梦龙的名字几乎湮没于世。1920年鲁迅仅见到《醒世恒言》一种(日本藏本国内尚未正式出版),便于北大课堂讲授《中国小说史略》时欣然指出:“在小说史上,实是大事。”足见鲁迅对冯梦龙《醒世恒言》的高度重视与评价。 “五四”运动后,冯梦龙作品逐步引起重视并公开出版。继而涌

现出容肇祖、赵景深、孙楷弟、杨荫深一批冯梦龙的专家学者。开了研究冯梦龙其人和作品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17年间,在“古为今用、推成出新”方针的指引下,作为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冯梦龙作品出版和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重排出版了《三言》普及本。中华书局出版了《挂枝儿》、《山歌》……,其时研究冯梦龙作品的专家更为活跃。其中尤以路工、谭正壁、胡士荣、王古鲁发表和提供了大量研究冯梦龙的基础材料。开始触及到如何认识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研究冯梦龙蔚然成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学艺术在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下,重又激发了盎然生机,李厚泽等文艺理论家,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历史地全面的看待当时明朝中叶后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看待当时带有启蒙性质的新思潮的出现;看待当时大量出版的通俗小说、戏曲、民歌等俗文学作品(其发源地在苏州),从而也才有可能正确评价冯梦龙对中国俗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与价值。自1981年起,全国20多家出版社,一时以出冯梦龙作品为己任。从而冯作得到了广泛地普及。 1982年福建寿县几经辗转获得了从日本上野图书馆保留的冯梦龙《寿宁待志》孤本胶卷本。继而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福建省委指定为“干部必读”,人手一册(可见这位知县不寻常)。1984

1158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西南大学网教19秋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1158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三国演义》“毛本”,其中“毛”的意思是.毛泽东评点本 .《三国演义》草稿本 .大毛公本 .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本 2、被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志人小说是.《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金瓶梅》 .《史记》 3、被毛纶、毛宗岗父子称为“第一才子书”的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4、“《史记》三家注”中,唐朝司马贞撰写的是.《史记索引》 .《史记集解》 .《史记正义》

.《史记索隐》 5、宣称“我欲立情教,教诲汝众生”(《情史序》)的明代作家是.施耐庵 .冯梦龙 .汤显祖 .凌濛初 6、《红楼梦》“脂评本”的回目共有 .120 .75 .100 .80 7、杜光庭的豪侠小说塑造的“风尘三侠”分别是 .聂隐娘、红线女、昆仑奴 .昆仑奴、红绡、郭子仪 .红拂、红线女、红绡 .李靖、红拂、虬髯客 8、金圣叹将《水浒传》繁本中的120回“腰斩”,最后的回目是.100会 .70回 .60回 .80回 9、金圣叹删节评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的回目数是

.100回 .80回 .70回 .120回 10、我国文学史上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第一人是.柳宗元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 11、《史记》的原名叫 .《太史令》 .《大史记》 .《太史公书》 .《史记》 12、《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刻本是 .《新刻按鉴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嘉靖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 13、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的明代作家是 .王世贞 .冯梦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